巴甫洛夫这个梗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反应不经大脑思考,如意识形态的先入为主、对逻辑思辨的抗拒。
巴甫洛夫本是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1904年,巴甫洛夫因在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取得的开拓性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他是俄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该梗的出处
“巴甫洛夫青年”词最早出现于鹏程哥的视频中,由于郭仙人对这个梗进行了二次创作并演绎了出来,让众多的网友都有感同身受的感觉。
随之该视频就在网络王流传开了,该视频中提到的是多种情况,就类似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一种状态。
巴甫洛夫(1849-1936),俄国生理学家,对血液循环、消化生理、大脑和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多有研究。1891年开始研究消化生理,在消化腺的研究中,他创造了多种外科手术,改进了实验方法,他制成了保留神经支配的“巴甫洛夫小胃”,并创造了一系列研究消化生理的慢性实验方法(如唾液瘘、食道瘘、胃瘘、胰腺瘘等),以代替传统的活体解剖的急性实验法,从而可能观察健康动物体内特异消化腺的正常活动情况。由于在消化生理的特殊贡献他获得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07年他当选为俄国科学院院士;后又被英、美、法、德等22个国家的科学院选为院士。他是28个国家(包括中国)生理学会的名誉会员和11个国家的名誉教授。
巴甫洛夫的经历
巴甫洛夫出身于一个教士世家,他起初所受的教育也是要使他很好地继承这种家庭传统。然而,在神学院上学时,他读到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觉得他应该献身的是自然科学而非宗教事业。于是在1870年离开神学院进入圣彼得堡大学,在门捷列夫和布特列洛夫指导下学习。1883年他在圣彼得堡军事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884年到1886年去德国进修。回到军事医学院后,他开始研究消化生理,探索出控制消化腺分泌,特别是胃液分泌的神经机制。1889年他进行了著名的实验,把一只狗的食道切断,使其上段通到颈部的一个开口,狗可以喂食,但食物从食道切口落到外面,达不到胃里。可是这时胃液仍会流出。这在巴甫洛夫看来是很明白的:口内的神经受到刺激,将信息传至脑,脑又通过其他神经刺激胃液分泌。他的实验最后表明:切断适当的神经,狗虽然照旧吃得很香,但无胃液流出。 1890年,巴甫洛夫因此项研究工作而获得该学院教授职位。由于他的研究在确定自主神经系统的重要性方面起了决定性作用,并且揭示了消化生理的详细情况,因而获得1904年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说来也怪,他之得奖是在他的工作的核心问题已由于贝利斯的研究而显得有点陈旧之后。贝利斯证实化学刺激的重要性在神经刺激之上,巴甫洛夫在自己的实验室中肯定了这一点。随着他的关于神经刺激的工作降到次要地位时,这位俄国生理学家对消化失去了兴趣,转而研究其他问题。后来表明,这些是比他为之获得诺贝尔奖的成就更为重要得多的事情。食物刺激口内的神经诱致胃中的反应,这种方式称为无条件反射。这是由机体与生俱来的神经网结构所进行的。巴甫洛夫开始研究能否在这种先天反射上加进新的形式。譬如,狗见到食物就要流涎,这是无条件反射。倘若每当给狗看到食物时就使一个铃响起来,那么最后铃声一响狗就流涎,虽然这是并没给他看到食物。狗已经把铃声同食物的出现联系起来,所以对铃声象的对食物一样起反应。这是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对条件反射的研究,标志着韦伯创始于德国的侧重生理的心理学达到了早期的高峰。在巴甫洛夫的时期,威廉·詹姆斯及霍尔这些人曾把这种“新心理学”介绍到美国。)对条件反射的研究导致了这种理论:行为的发展和知识,大部分都是在生命过程中无意中得来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的结果。这种心理学上的行为主义学说(在美国由沃森所推广),是与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的学说相反对的,他们偏重于认为精神是本身独立之物。巴甫洛夫心理学今日在苏联较之别处有更大的影响。十月革命后巴甫洛夫仍留在俄国,他虽然是个直言不讳的反共产主义者,苏联政府明智地不去干涉他,宽容他的反对,1935年还给他建立一所实验室。
巴甫洛夫的健身长寿之道
巴甫洛夫是前苏联伟大的生理学家,他创立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学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金的人。他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至今对医学、心理学、哲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巴甫洛夫生于l 849年9月14日,逝世于1936年2月27日,其中有60多年是在实验室中从事各种紧张的科学实验活动。其间还经历了俄国十月革命。能在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下获取卓绝的成就与贡献,并且享有87岁的高寿,他的健身长寿之道,有什么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地方呢
巴甫洛夫小时候就是个闲不住的人,经常与孩子们做游戏,互相追逐,跑得浑身是汗。平时,他常在菜园或果园里帮助父亲干活,帮助母亲洗碗碟,给弟弟洗澡;稍大些后,他还学过木匠、铁匠。在他86岁高龄时,仍爱好劳动,如在花园里扫地、种花、挖土、施肥、浇水、捉虫。他曾愉快地说:“劳动后,虽然肌肉会感到疲劳和酸痛,但这会给人增添精神上爽快的健康感觉。”他还说:“在大地上劳动,使我终生保持精力充沛,我想,这是我长寿的主要基础。”
巴甫洛夫在青年时代就喜爱体育运动,并坚持了很多年,他曾被选为体操爱好者和自行车旅游医师协会的主席。他每星期四都去练体操,并把这一天戏称“肌肉兴奋日”。据他的一位学生回忆;“这一天,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生理学家身穿白色衬衣,系着黑色‘蝴蝶’领结,兴致勃勃、情绪激昂地在双杠、吊环和其他器械上翻飞腾挪……”巴甫洛夫还爱好游泳、划船、滑雪、跑步、玩击木游戏,直到老年,兴趣犹浓。他经常对人说:“如果不锻炼身体,大脑就不能很好地工作。科学需要我们具有强烈的热情并要付出繁重的劳动,没有一个健壮的身体怎么能行呢”70岁时,他还骑自行车进行几十公里路的旅行。70岁以后,他主要锻炼快步走,80岁后还时常进行负重锻炼,即肩上背着包裹长时间散步。长年不断的体育锻炼,使他身体强壮,冬天根本不用穿皮裤,更不用围围巾。8旬高龄还以充沛的精力著书立说,从事科研工作,直至临终前6天,他还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巴甫洛夫很注意饮食的合理与营养,他平时常吃多种蔬菜,诸如土豆、大葱、甜菜、西红柿、洋白菜等,在肉食上,他吃瘦牛肉、烤雏鸡、清蒸多种活鱼。主食以大麦粥、黑面包、牛奶为每天必食之物,并按时定量进餐。此外,他从不抽烟、喝酒。
巴甫洛夫生活工作井然有序,通常清晨7时左右便起床,然后做早操,8时进早餐,9时便进实验室开始他的科研工作,12时左右进午餐,饭后休息片刻,闭目养神,下午1时半左右又开始工作,晚6时进餐,然后休息并从事体育活动或劳动;睡前翻阅报刊、信件等,10时半左右就寝。他遵循着这样一套严格的作息时间,并恪守了近50年,由此他极少有失眠或食欲不振现象,从而保证了精力的充沛。有过这样一件趣事:一次,实验室里的十多名同事正为谁的手表时间准确进行争辩,后来一位同事说“大家不必争了,我有个办法,等巴甫洛夫教授登上实验室门槛的时刻,便是下午l点50分。”话音刚落,巴甫洛夫便走进实验室,大家赶快一齐对表,后来经过报时台验证,果然准确。大家都说,巴甫洛夫教授的生活规律如同钟表一样准确。
当有人向巴甫洛夫问起长寿秘诀时,他回答说:“一是节制烟酒,因抽烟喝酒会损伤人们的内脏;二是生活有规律;三是多劳动多锻炼。”他还留下一句名言:“一切顽固的忧郁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
巴甫洛夫很忙———谈对生命的珍视
“巴甫洛夫很忙……”这话不是别人说的,是巴甫洛夫对别人说的。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巴甫洛夫在一直密切注视着越来越糟糕的身体状况,不断地向坐在身边的助手口授生命衰变的感觉,他要为一生挚爱的科学事业留下更多的感性材料。对于人们的关心、探望,他只好不近人情地加以拒绝:“巴甫洛夫很忙……”
巴甫洛夫在生与死的较量中所表现出来的勤奋、豁达、超然、镇静、无私、无畏令人深深折服。与巴甫洛夫比照,在我们周围有多少生命力旺盛的人在践踏青春,践踏生命。前不久曝光的武威市某地区中小学接连发生了6名学生喝鼠药和农药自杀事件令人震惊,令人心寒。据《扬子晚报》报道:今夏南京长江大桥就发生了12起跳桥轻生事件,在跳桥人群中,青年人要占到一半。《扬子晚报》还以《小女生惊曝“割腕游戏”》为题对初中的小女生、小男孩们自残情况作了报道。前不久炒得沸沸扬扬的被老师骂“当坐台**也没人敢要”的那个女生从楼上跳下的血淋淋的一幕又印上心头。如今的人们生活在美好的时代,尤其是青年人,更没有理由践踏青春和生命。究其原因,南大桑志芹教授认为:一是社会竞争愈发激烈,人的心理负担愈加沉重,一部分人容易走极端。为此桑教授呼吁,我们的社会应该尽快建立健全社会危机干预机制。面对孩子们的自残现象丛中博士认为:除了要密切观察孩子们的言行举止外,还要经常与孩子交流,还孩子自由的空间,要采用疏导方式早作防范。二是平时的高压教育、家长制教育导致疏导政策的缺乏;三是青少年缺乏生存教育,他们对生命的意义、生存的价值认识不清,产生错位。
谁都渴望自己的一生是幸福相伴快乐永存,然而没有痛苦经历,谁能知道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在生命的长河中,一个人如果从未经历过人生的不幸,那他就不会格外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据新华社9月19日报道:一名年仅4岁的小女孩在飞机失事时被烧伤,却还勇敢地从飞机残骸中救出妹妹,使她们成为18日飞机失事中仅有的两名幸存者。两姐妹的父亲托比·皮尔逊说:“失去亲人的悲痛无法衡量。同时,孩子奇迹般地活下来也令人惊喜。格雷斯(长女)让我有所依靠,她让我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明白还要继续生活下去。”这是生者对死者的纪念,更是生者对生者的激发。为什么当一切都失去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它的可贵呢?说一句难听话: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小学生进行野外生存训练以强化生命意识。
“巴甫洛夫很忙……”假如我们有了巴甫洛夫对生命的热爱,我们会更加珍惜青春,珍爱生命。
生理学家萨莫伊洛夫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巴甫洛夫的直觉天赋,在机体各种复杂反应和相互关系当中摸索到、猜测到真理的天赋是极特殊的,也可说是唯一的——就仿佛真理自己向他迎面走来。这是一种直感的、类似诗人的天赋……德国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将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和诗人相比拟,把他看作一个具有诗人般的敏感、以诗人般的直觉发现真理的学者典型。巴甫洛夫也是这样一位科学家。他在动物机体的生理功能方面感知真理的能力的确是一种奇迹,一种诗人般的敏感。”
所谓在科学实践中具有“诗人般的敏感”,就是指巴甫洛夫的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一句话:“大脑发达”。那么大脑发达、聪慧是如何得来的呢?这是大量的实验工作和实验工作以外的社会工作练就的,即大脑也在于运动。研究、试验、手术、观察——这是实验室的工作。除了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外,巴甫洛夫还必须完成军医学院院务会议成员的各种任务。在任务中最经常的就是充当论文答辩时的译阅者,提问人和答辩委员会委员,对提交学院奖章、奖金、各种学衔及称号的科学著作给予评定。不只是在生理或药理学论文答辩时,而且在一系列其他临床医学学科的论文答辩时,他都被指定为三人成员之一。他的任务如此之重,但他却还是如期按时把所有任务完成。这只能有一种解释,就是这样繁重的工作,不仅没有把他压倒,反而练就了他的聪慧头脑。科学赋予了他一种巨大而无穷尽的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他可以精力充沛,乐此不疲,废寝忘食。如果是无所事事,他反而会感到疲倦。
有一次,巴甫洛夫结合讲课进行手术时,对学生说:“请注意观察、细致观察!否则你们要错过主要方面的。你们也许认为,我刚刚开始呢,可实际上快要结束了。”就这样,手术结束了,他面带着微笑看着学生们,深信在他们中间将会有自己的接班人。“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严格和准确。常见的思想弱点就是僵化和偏见。在科学思维中的僵化就是因循守旧,把权威视若神明,相信旧的理论绝对正确。假如你们注意到在演示试验中有什么不准确性,就要证明怎样才算正确的,真理只在争论中产生。思想没有发展,就是僵死的思想。”这里巴甫洛夫所说的“思想的弱点就是僵化和偏见”是指科学实验中不用头脑;这里他说的在科学思维中的“僵化”,“因循守旧”把权威视若神明,“相信旧的理论绝对正确”也是指在科学实验中不用头脑;“思想没有发展,就是僵死的思想”是指在科学实验中不用头脑。可见,他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在科学实验中,要有所发明和建树,第一要用脑,第二要用脑,第三还是要用脑。可见,巴甫洛夫一生都在用脑,否则他是做不出那样巨大的成绩的,更不可能成为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的。
巴甫洛夫一辈子和脑力活动打交道——从事一辈子生理学研究。已过耄耋之年的巴甫洛夫,仍然精力充沛,兢兢业业,仍然活跃在生理学领域。
自古以来,许多长寿老人“精力充沛”的生活和工作着,他们的养生之道在人们中传为佳话。这些长寿老人中,有许多著名的学者、文学艺术家。除前面提到的巴甫洛夫外,尚有许多,尽管这些高寿的知识分子晚年也或多或少患有某些疾病,但他们依旧从事着较重的脑力劳动。他们的大脑功能衰老过程都比一般人缓慢,大脑富有的智慧依然存在,其原因是“自动防护的代偿性机制”发挥了作用。他们都非常讲究用脑艺术,所谓“用脑艺术”,就是通过有意识的刺激(勤奋地从事他们的工作)使他们的大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在工作时间,他们大脑接受信息、整理信息、贮存信息、分析信息,使他们永远处于“精力充沛”的状态。他们生活的意义不仅是活着,而且是不断追求,不断创造,这也就是说他们经常用脑。
事实证明,很多科学家即使年逾古稀,因经常用脑,仍然思维敏捷、充满活力。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没有信仰,无所爱好,无所追求,整日无所事事,浑浑噩噩混日子,饱食终日,懒于用脑,虽在中年,其大脑的各种功能已开始退化,出现未老先衰的迹象。可见,巴甫洛夫一生从事生理学的研究,不断地活跃大脑细胞,促进神经细胞的代谢,推迟大脑的衰退,才能使他延缓衰老,寿高87岁。
医学表明,脑是由上百亿个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神经细胞所担负的任务是传递、贮存、加工和收发信息;神经胶质细胞主要起支持、供养和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神经细胞在脑内组成神经环路,无数个神经环路又组成完成脑功能的神经网络体系。据心理学家证明,一个人出生以后,不是所有的神经环路都具有脑工作的功能。有功能的神经环路,心理学家称作“非空白环路”;没有功能的叫做“空白环路”。而这些“空白环路”就需要人们进行大量的活动,经常思考,进行开发使用,才能使这部分“空白环路”逐渐具有功能,成为“非空白环路”。所以,一个人生下来以后,只有通过勤奋学习,勤奋思考,勤用脑子,有意识地减少“空白环路”,增加“非空白环路”,才能变得聪明,有头脑,有智慧。巴甫洛夫就是这样的人。
健康提示巴甫洛夫一生的行为告诉我们什么?
巴甫洛夫的养生之道有哪些?
信仰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有什么帮助?
为什么长寿者共同的特点是“有乐观幽默性格”?
怎样锻炼我们的大脑才能有益于健康长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