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上讲是对的,因为粗铜中金属放电失去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失去2NA电子,电子流到阴极,这时溶液中的铜离子会向阴极运动,正好可以还原1mol溶液中的铜离子,而1mol铜的质量是64克。2楼讲的不对,即使铁,锌放电,变成离子进入溶液,那么也只能置换出铜离子,还是64克,与阳极失去的质量无关。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2二氧化碳+2过氧化钠=2碳酸钠+氧气
若I摩尔过氧化钠反应后必然生产I摩尔碳酸钠
I摩尔过氧化钠反应后增加的重量=碳酸钠分子量-过氧化钠分子量=28
此反应氧原子由负一价变为0价需转移I个电子,形成氧分子需转移2个电子
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a/282=a/14
方法是好,不过你好像是高一新生吧,我建议你按照那个方程式来做不就是了。
反应掉的Na202变成了NaOH,两者质量的差就是增加的固体质量。
你们介绍的方法好,很灵活,可能孩子现在还看不懂啊。
建议你从最基本的方法开始学。学了基本的才能会灵活的方法。
我现在的高二学生怕还有很多不会这种灵活的方法的。
可能是我教的不好吧。
第一种 m 2 -m 1 =(23-n)÷23×m 第二种m 2 = m/23×n×1/2×98 |
钠与水反应产生OH - ,可通过反应后溶液使无色酚酞变红证明,产生的H 2 可通过收集点燃得到证明。这两种都是定性的方法,即只能证明有无这种物质,而不能说明有多少这种物质。要证明钠反应后产生的是Na + ,即一个钠原子只失去一个电子,这就涉及到定量的关系,只有通过定量的实验,严密的推理才能实现。第一种方法中,利用了钠与水反应时液体质量的差量与钠价态的关系,即23g钠与水反应时,若生成+n价钠离子,则液体增重(23-n) g,m g钠使液体增重(23-n)÷23×m g。第二种方法中,利用了钠与水反应产生的OH - 去沉淀Cu 2+ 的质量与钠价态的关系,即23g钠与水反应时,若生成+n价钠离子,则生成17n g OH - ,再生成Cu(OH) 2 质量为17n÷(2×17)×98g,mg钠反应最终得Cu(OH) 2 质量为m/23×n×1/2×98g。 |
应该是
电路中每通过NA个电子,阴极增重铜32g
电解精炼铜过程,是把粗铜变成精铜
而粗铜是阳极成分包括Cu,Fe,Mn等
所以电路中每通过NA个电子,阳极溶解铜不一定是32g
因为CO2是酸性氧化物,在CO2和H20同时存在是,过氧化钠优先与CO2反应,也可以认为,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又和CO2反应,生成碳酸钠,由此可得,是增重。(空气中不可能没有CO2吧,也不可能没有H2O)
PS:也要考虑碳酸钠吸水结晶
一个化学很嚣张的高中生告诉你:
判断增重,就要 弄清反应的实质,要注意积累,综合分析,不可想当然,要敢于质疑,多与老师讨论。判断增重问题的实质还是对课内的化学方程式的熟练程度的考察,所以只要基础扎实,就很容易判断了。
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则说明金属与盐酸反应后溶液增重相同
m(Na)-m(Na)/23=m(Mg)-2m(Mg)/24=m(Al)-3m(Al)27
22m(Na)/23=11m(Mg)/12=8m(Al)/9
m(Na):m(Mg):m(Al)=23/22:12/11:9/8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