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应该在秋季,北方大多数是10月份左右,南方最迟12月份。
飞蟹的功效与作用:
飞蟹肉质细嫩、洁白,富含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矿物质。飞蟹在冬季徊游季节个体最为健壮,一般重250克左右,最大可达500克。雌蟹红膏满盖,口味极佳。梭子蟹可鲜食,或蒸、或煎、或炒,或一切两半炖豆板酱,或用蟹炒年糕、炒咸菜、煮豆腐,是沿海一带居民餐桌上的常菜。亦可腌食,就是将新鲜飞蟹投入盐卤中浸泡,数日后即可食用,俗称“新风抢蟹’。过去,渔民因梭子蟹产量高,常挑选膏满活蟹,将黄剔入碗中,风吹日晒令其凝固,即成“蟹黄饼”,风味特佳,但产量少,一般人难尝此味。
一个懂的都没有,东港飞蟹,4月份最肥,但是也贼贵100~200左右一斤,满黄,9月份肥的是河蟹。。。
八月十五前后,中秋赏月,蟹最肥!
收获时间应在秋末,当水温降到15℃以下,飞蟹不再继续增重时应及时收获。大多数是10月份左右,南方地区最迟在12月份。
飞蟹一般从南到北,3~5月和9~10月为生产旺季,渤海湾辽东半岛4~5月产量较多。
三疣梭子蟹,梭子蟹科、梭子蟹属。俗名梭子蟹、枪蟹、海螃蟹、海蟹、海虫、水蟹、门蟹、小门子、蝎子、盖鱼、三点蟹、童蟹、飞蟹、烟蟀。
谷雨前后蟹体最丰满,虽然秋季也可捕到,但不肥满(但越冬前雄蟹特别丰满肥大,有“谷茬公蟹”之说),雄蟹俗称“尖脐”,未成熟雄蟹称“查脐子”,雌蟹俗称“圆脐”,以雌蟹为好,怀卵大蟹又叫“石榴黄”,雌雄蟹市场价格相差悬殊。蟹肉色洁白,肉多,肉质细嫩,膏似凝脂,味道鲜美。尤其是两钳状螯足之肉,呈丝状而带甜味,蟹**艳味香,食之别有风味,因而久负盛名。
梭子蟹在冬季徊游季节个体最为健壮,一般重250克左右,最大可达500克。雌蟹红膏满盖,口味极佳。梭子蟹可鲜食,或蒸、或煎、或炒,或一切两半炖豆板酱,或用蟹炒年糕、炒咸菜、煮豆腐,是沿海一带居民餐桌上的常菜。亦可腌食,就是将新鲜梭子蟹投入盐卤中浸泡,数日后即可食用,俗称“新风抢蟹’。
飞蟹最肥的时候是几月份_ —— 收获应该在秋季,北方大多数是10月份左右,南方最迟12月份飞蟹的抄功效与作用:飞蟹肉质细嫩、洁白,富含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矿物质飞蟹在冬季徊游季节个体最为健壮,一般重250克左右,最大可达500克雌蟹红膏满盖,口味极佳梭子蟹可鲜食,或蒸、或煎、或炒,或一切两半炖豆板酱,或用蟹炒年糕、炒咸菜、煮豆腐,是沿海一带居民餐桌上的常菜亦可腌食,就是将新鲜飞蟹投入盐卤中浸泡,数日后即可食用,俗称“新风抢蟹'过去,渔民因梭子蟹产量高,常挑选膏满活蟹,将黄剔入碗中,风吹zhidao日晒令其凝固,即成“蟹黄饼”,风味特佳,但产量少,一般人难尝此味
黑龙江省河蟹养殖近几年呈现蒸蒸日上的趋势,形成成蟹的养殖总面积和总产量的北大荒与南大荒遥相呼应的可喜局面。黑龙江省以四大河流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为主线,大大小小的河流、水库、湖沼、沟渠、泡子、苇塘荒甸星罗棋布,水中有各种水草小鱼虾、田螺、河蚌等,可开发利用养殖河蟹的天然资源相当丰富。从1996年盘锦人第一次北上黑龙江摸着石头搞河蟹养殖到如今中秋国庆春节的满桌蟹黄处处飘香,盘锦河蟹养殖在黑龙江全省已经完成了特种养殖规模性养殖产业化养殖的华丽转身。同时广大人民以过节送螃蟹为荣,形成了产销两旺的可喜景象。
然而,黑龙江河蟹养殖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本人也接到不少反应各种问题的电话。随着河蟹养殖范围在黑龙江省内不断扩展,应广大养殖户的要求,二力河蟹养殖基地特别联系在黑龙江多位虎林、黑河、沙龙、肇东、密山等有多年成功养殖盘锦河蟹经验的养殖户共同交流探讨,总结出在黑龙江气候与水土等养殖条件下如何多养出大蟹好蟹的成功经验。 一、气温条件。盘锦河蟹属变温动物,其体温主要取决于环境水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且略高于周围环境温度。水温变化能直接影响河蟹的生长与脱壳,15°---30度是最佳气温,河蟹呈现饱食状态,其他条件适合情况下平均每15天就可脱一遍壳,重量增加一倍;10°--14°河蟹处于半饱食状态,只增重不脱壳:;5°---9°时河蟹少量摄食,是池塘沟渠水泡苇塘河流等水体在03--15米等浅水区投苗的最佳温度;零下1°--4°时河蟹处于冬眠状态,身体各种器官处于休眠状态,不摄食,为了让扣蟹异地适应环境,以较低价格购入苗种,有深水域(15米以上)的地区优先考虑冬季结冰之前投放;水温在30°以上河蟹的生长和脱壳就会受到抑制,也容易滋生各种疾病,此时要考虑换水降温等措施,这也是南方热带无法人工养蟹的主要原因。另外水温突变对处于生长期的河蟹有很大影响,脱壳期的温差要求小于10°,变化很大会造成河蟹的死亡。 针对黑龙江省的积温带划分,投放的扣蟹苗大小也有较大差别。
第一积温带 哈尔滨以南,常年有效活动积温在2700℃以上,包括哈尔滨市、呼兰南半部、宾县西半部、阿城、无常、宁安、东宁、双城、肇东、肇源、安达、大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齐齐哈尔市南半部、泰来、龙江西部。此积温带宜投放80--100只/斤的扣蟹
第二积温带 哈尔滨以北、绥化以南、有效活动积温在2500℃~2700℃,包括呼兰北半部、巴彦、木兰、宾县东北半部、尚志、延寿、方正、海林、牡丹江、穆凌、鸡西、鸡东、密山、双鸭山、七台河、勃力、林口、桦南、依兰、通河、绥化南半部、望奎南半部、青岗、兰西、林甸、齐齐哈尔市北半部、富裕南半部、甘南南半部、龙江北半部。此积温带宜投放60--80只/斤的扣蟹
第三积温带 绥化以北,海伦以南、有效活动积温在2300℃~2500℃。包括绥化北半部、绥凌南半部、海伦南半部、望奎北半部、拜泉南半部、明水、依安、富裕北半部、甘南北半部、庆安、铁力、汤源、佳木斯市、桦川、集贤、富锦、绥宾、饶河南半部。此积温带宜投放60--80只/斤的扣蟹
第四积温带 海伦以北,嫩江以南、有效活动积温在2100℃~2300℃,包括海伦北半部、绥凌北半部、伊春、鹤岗、罗北、同江、抚远、嘉荫、逊克、爱辉东半部、孙吴东半部、北安、讷(ne)河、五大连池、嫩江、拜泉北半部、饶河北半部。此温带以投放20--60只/斤的扣蟹为宜
第五积温带 嫩江以北、加格达奇以南、有效活动积温在1900℃~2100℃。包括鄂伦春东南半部、孙吴西半部、爱辉西半部、呼玛等县(旗)。此温带以投放20--60只/斤的扣蟹为宜
第六积温带 加格达奇以北,有效活动积温在1900℃,最底达1400℃,包括鄂伦春北半部。此温带以投放20--40只/斤的扣蟹为宜
以上投放扣蟹要求同一水域的规格整齐
根据我们的了解,有一位地处第四积温带讷河的养殖户高价购买百头左右的扣蟹,由于未能因地因时制宜,而造成绝产现象。
二、酸碱度。盘锦河蟹养殖区域水中酸碱度(PH值)主要取决于水中游离二氧化碳的含量。河蟹适应生长的PH在7--8之间,酸性环境中河蟹对低氧的忍受力和摄食能力减弱,并影响甲壳钙质的沉淀,对甲壳形成影响较大,从而影响河蟹的生长。在大水面养殖条件下,酸碱度一般对河蟹的生长脱壳不大,但在池塘等水域密度高养殖条件下,由于投饵多,水质肥,加上夜间水中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作物的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同时释放二氧化碳使水趋向酸性而影响蟹的生长。因此,经常换水,形成流水或微流水对改善水质增加溶氧使河蟹保持正常生长。如果酸度较高,可以在水面扬撒生石灰来调节。根据我们多年的养殖经验,在河蟹脱壳期间,换新水时添加磷酸氢钙(一般饲料店都有出售),可使河蟹脱壳率比平时提高50%。附近有比较大型的水污染源,比如化工厂水泥厂淀粉厂等,不宜养殖河蟹。
三、投放密度。盘锦河蟹扣蟹放养密度与水质调节、饵料管理要相互协调合拍,不能人为造成过稀过密现象。如果过稀,浪费水体,产量低,效益差;密度过大,又容易导致河蟹相互争食、咬斗、争水体空间;由于密度过大,河蟹的排泄物增多,容易造成水肿融氧不足、污染水体,抑制河蟹的正常生长脱壳。条件不同投放扣蟹的密度有天壤之别,也直接影响秋季回收成蟹的产量和质量。如何确定单位面积的投放密度,对于初次养蟹的人们至关重要。根据秋季回收规格、肥满度和市场售价来看,在小鱼虾田螺等天然饵料较多以及水草丰美情况下,有流水资源水深在03--15米有深浅的水面粗放养殖,平均每平米可投放1只,换算成每亩(667平)投放80-100头的换算是6671/90=75斤。根据水深浅天然饵料多少适当减少。比如水库养殖因为水体深,温度低,以投放百头的就只能每亩(667平)400--500只∑6斤。在精养的池塘,平均每平米投放2-3只,和80--100头的和18斤左右。套养草鱼连鱼等密度更少,平均每亩5-6斤。
以2011年中秋节前5天盘锦本地销售的价格为例,15两母蟹批发价格是28元,2两母是55元,这样我们就能比较出春季投放扣蟹的密度和大小有多么重要了。关于投放密度问题,有很多都是南方的资料,长江流域的生长期长,有效积温比黑龙江高600--1500,所以不能照搬照抄,否则会造成损失!
四、防逃措施。以专业蟹膜防逃措施为例,用厚01毫米以上的专用蟹膜,每隔2米钉1个高07-08米的竹杆或木桩,桩顶以1条8号铁丝或防老化尼龙丝拉直相连,用卡钉固定在桩顶,将薄膜像被单似的搭在铁丝上,开成双层,薄膜边下脚入土15厘米,用红砖侧立压膜或填土夯实。切记:竹杆或木桩在蟹膜外侧,否则河蟹会沿竹杆攀爬逃逸。
养殖盘锦河蟹做好防逃措施是成功的基础,可以不客气的说,防逃措施做好了,成功就一半了。这其中包括堤坝建设,堤坝上蟹膜的封闭式圈围,流动水的上下水口纱网设置,大型湖泊的围网设置等。二力河蟹养殖基地代购专用防老化蟹膜,片网,迷魂阵(地龙)竹杆等。
今年,大闸蟹大规格蟹价格不错,苏南地区,一贯以养大蟹为主流,本人,今年养的还可以,所以,今天,把我养殖大规格的一些心得,扒一扒,希望大家能有点借鉴作用,一般情况下,自气温逐渐下降始,作为一年中,成蟹暂养催肥的季节,对于在暂养塘,尚未开卖的塘口,现在的成蟹,是比较好的生长机会,也是成蟹促肥增量的关键时期,如何调控好水质,营造好生态环境,科学投喂,控制好病虫害,是夺取河蟹最后丰产丰收的关键,为此,抓好成蟹后期管理至关重要,现在,我整理一些以前的意见供广大养殖户朋友参考借鉴:
一、关于水质调控,水源的选择要求
作为模拟生态化养殖思路,苏南养蟹(大规格)一贯思路是对水环境的质量要求非常高,我在这方面,是把搞好水质,控制水情,强化水肥,作为第一门目标的。
自冬季清塘开始,在做好清塘灭杀,改性,消毒工作后,如何科学地调控好水质。是本人,首要的控制目标,蟹塘未入苗之前,水质一般要求透明度35厘米~40厘米,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pH值70~80,如果清塘时,池底积淤较多,淤集有机变浓,必须要使用物理办法处理(挖走,清理),并用生石灰彻底改性低部土壤。注意不能用石灰水,那是消毒作用的。因此采取措施改良和改善底质环境条件,保持底质清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就显得十分重要。今年高温过后,很多中温时养殖很好的塘口,最后全军覆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老塘口改底没有到位,留下的炸蛋。又逢上了天气气温变化较大,这就很容易造成水体缺氧,水草下沉,腐烂死亡,恶化底质,导致水质变坏,致使生态环境破坏,影响五脱壳蟹后期生长,为此,我们,在清塘时,不能心存侥幸,否则,明年今日,就是你的后悔时刻。
那么,应该如何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呢
我归类了一下:
(1)自苗入塘口后,(一般养大规格塘口,苗规格,冬苗60头左右一斤,春苗,40一60头/斤,螺丝,冬天下冬螺,中子500斤-800斤/亩,春螺300一500斤/亩,全年螺丝不少于l000斤/亩,苗在1200-1500头之间,在冬苗入塘一蜕时如果发现脱壳不遂问题,应在春苗入塘时,适当补加数量)。
另外,每个月定期注换新水(雨水较多要排水),每期换水应慢进,快出,数量控制在十分之一/每次。,一般7~10天注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水体1/IO左右。水位按照“前浅、中深、后适中”的原则,一般控制在1-12m。沟内水保持在15m内。
(2)从苗入塘口开始,就要花心一点,多陪陪螃蟹下苗之后,我们应该过着以塘口为家,以蟹为爱人的妻妾成群的日子了。首先,时刻关注水质,调控水相,是根本目标,学会用合理地使底质改良剂和水质调节剂调节好水质,采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吸收水中、水底有毒有害物质(硫化氢、氨等);使用底质改良剂改善池底淤泥,分解池底淤泥中的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以提高溶氧,稳定pH值,提高苗蟹机体免疫力,可明显提高大蟹产量和品质,在水质、水草、螺蛳等生态环境较差的塘口,你应该保正1周一测水质,高温(8月份左右,2天测水质的习惯),根据水质情况,每10~15天使用一次,相关的控水,肥水产品,严格控制无机盐,复合肥的施用量。
二、关于养大蟹与水草管理,培养的关系
蟹塘后期水草覆盖面积,必须控制在50%左右,要保证有50%的水体能有阳光透射,满足光合作用的需求,保障水中溶氧能为大闸蟹提供生存需求,水草过多影响河蟹正常活动及蜕壳、成熟。高温时,伊乐藻生长过旺,可人工割除多余的水草,控制生长,及时捞出变质、死亡的水草;如果塘口中水草不足,可以购买以轮叶黑藻为主的水草,投入塘口,人工投入少量消毒(用水溶性消毒剂)后的水草供河蟹摄食,并为其提供栖息、蜕壳场所,避免多在水底淤泥中爬动,使体色变得灰黑,产生酸性附着垢体,拌动底泥,浊化水质。
三、对大闸蟹养殖过程中病害防与治
塘口中,水体里病虫预防是成蟹中后期管理的关键中的要命密码,如何防治病虫害,利用好药品控制,是保证苗蟹成活的好坏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问题。同时也是减少后期因病“趴塘”减产减收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为了确保成蟹增重育肥直至上市,品质肥美,减少危害,本人建议在9月中旬之前,采用硫酸锌复配药杀灭纤毛虫,相隔1~2天后,使用碘制剂消毒水体(但是在蟹脱壳的一周内必须禁止),积极做好预防工作防止病虫害的危害。做到高温不死蟹,才是当年高产的保证;
四、如何有效地使用各种饵料以及各类辅助添加药品
比如:维生素等,来保障成蟹生长过程及时脱壳,促进成蟹提前上市,促肥增重,达到大规格目标,还是饵料的使用说了算,功效占一半。
首先说一下生长期的饵料组合:作为水生淡水蟹其最喜欢的食饵是:苗期的枝角类、桡足类等生物虫类,各种沉水植物,及螺丝,贝壳类,虾类。以及各种富含动物蛋白质的水生鱼类的尸体,我们在了解了蟹的食谱后,在今天,使用精养模式时,要想取得大规格蟹,你应该在食物供应上下功夫,必须保证活物饵料与供给饵料的充足,否则,因缺饵引起的同类残杀,不可避免,想要高产,高回捕率,什么都是浮云。
最后再说一点,五蜕后高温过后的投饵要求。9月开始,是江蟹最后的脱壳、增重育肥初步期,凡江苗河蟹的摄食强度大,育肥聚黄,体重显着增加,饲料营养直接决定了河蟹的品质和丰满度。因此,这一个月,一定要做好塘口生态环境维护的基础上,要科学合理投饵,以满足大规格河蟹增重育肥、快速生长的需求,应该以“冻鱼十玉米”,有条件的再补充点活螺,轮叶黑鲜草,以达到品质优良、高产高效的最终养殖预期目标。
大规格蟹的中后期(8-9月份)投喂主要以精饲料为主,动物饲料占60%(建议以鲜鱼,冻鱼,植物(玉米,南瓜约占40%,日投饵量为成蟹总体重(目标养殖250斤)8%-10%,以投饵后2小时左右吃完为准,达到催肥增重加大规格的目的,对投饵后的及时观察尤为重要,防止缺料,或废料现象发生,另外,当气温高过33℃时,水体温度超30℃时,建议停喂少喂,尤其是冰鱼类饵料,因为在水质30℃以上,大闸蟹基本停止摄食。
五、大规格蟹,在高温时节必须预防“秋老虎”
高温时期,这段时间的高温病死,才是量产的克星。八、九月份虽然立秋已过,我们必须时刻要多看天气预报,关注天气变化,以便及时做出预防,防止温度冷热剧变应激,尤其是最后一期脱壳期前后;塘口改底,增氧药必须常备,一次够用,进出水泵保证无故障。同时,不定时测水质,一定要增强底部溶氧并维持良好的水色以及藻相,还不能大面积换水降温,控制引发温度急变以减少应激的危害(注:温度超过3-5℃的水体变化,会让大闸蟹产生应激反应,秋后白天与晚上气温反差明鲜,用防控网防止蟹上岸尤其重要,这是防止蟹感冒,引发肠胃炎症必须要做的,但是严禁高温时间,在水线占防控网,这样的话,风险太大,一旦,水下缺氧,光草塘,基本上一年功白费了)。
六、对塘口埂堤加强防逃设施的维护和检修及埂堤使用农药的禁忌
在养殖塘口,大闸蟹蜕完五蜕后,(有的塘因咸水苗4蜕成熟,过碱化水体3蜕成熟也有,因塘口饵料资料不足引发的早熟),一旦成熟,就会上岸,作为养殖户,我们必须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要做到3点:早晚巡塘,中午测水,晚上九点钟到投饲点看残饵的多少,并时刻要做好塘埂渗漏的检查,做到防逃护栏设施的维护,及时检修,确保万无一失。同时在水线边(气温28℃之下)架防上岸网,尽可能不让成蟹上岸,避免引发温差变化,感染感冒,形成慢性肠胃炎,形成大量黄壳苦味蟹。最后,要加强夜间巡查,有条件的,设置红外摄像头,防止偷盗,防止塘口被恶意下毒,造成巨大损失。
七、养成大规格蟹的上市前暂养与适时捕获上市售销问题的一些个人经验
作为大闸蟹养殖户,一旦成蟹具有上市的可能条件,本人认为,提前售销一部分早蟹是非常明智的做法,其理有4点好处:
1、减轻成蟹过多,对塘口水质的压力;
2、利于蜕皮晚的大蟹安全生长;
3、减少投料成本;
4、一般早熟蟹规格相对小,但是早上市往往价格高,这样有利于早回成本。
另外,要根据每年早市实际行情与大闸蟹当年养殖规模,丰产大小年测算情况,进行自我经验判断,在最佳市场价格时段,适时抓捕上市,仅记无论你蟹养的如何好,蟹变成钱才王道的原则,不搞赌博式暂养,不做成蟹长命百岁的暂养实验。
俗话说:“养得好还得卖得好!”。最后忠告所有养殖大闸蟹的朋友们不仅大闸蟹规格要养殖的好,产量要有保障,你必须还要抓住行情,尽量在高价位时,尽量卖出,也是关键,保证有颗平常心,不把所有的成功高收益寄于一年,因为来日方长,钱要慢慢赚。
八、养殖大规格闸的各时间点的用药,用肥之经验分享
1苗入塘口,先消毒高锰酸钾稀释1000倍5一10分钟,后用葡萄糖溶液加盐水冲洗后下塘;
2下塘苗,1,2蜕前7天各喂维生素E一次,CD各2次,混在饲料中;
3气温25C后,每半个月,必须使用国家允许的抗生素类渔药拌喂一次,到高温结束
要时刻提防,农残入塘口,所有在塘口土埂上使用除草剂的行为,都是在为塘口的大闸蟹准备自杀式爆炸做准备,多雨季节,你打一次药除一次草,雨水把农残,很准时的送到你塘口的大闸蟹口中的,现在,你应该明白了为什么高温时节,雨过天晴,你塘口大量死蟹的原因了吗亲
必须保证水质中的盐度不小于03%,在适当的时间点上施用5斤/亩的粗盐。
要经常使用熟石灰水澈塘,既消毒,又补钙,成本还低,何乐而不为!
要常备,二氧化氯,明矾类清水絮凝,杀毒常备基本药,还有救命药溶氧剂等在塘口,防不测。
最后,有限度地使用菌药,菌肥对水体,藻相进行控制,培藻尽可能使用自制肥水有机肥对塘口肥水,护草,杜绝神肥,高价肥氨基酸的不实化利用。并在塘口尽最大限度不使用化肥,复合肥。这样的后果,本人天天在宣传,不知道你明白了几分。
你好!!
螃蟹又叫河蟹,因为它生长在淡水的各种江、河、湖泊及池塘中,因此而得名,螃蟹又叫中华绒螯蟹,是中国的特有品种,所以现在市场出售的螃蟹都是统称中华绒螯蟹,而为什么又称“正宗”和“不正宗”呢
现在人们包括国内外及华人华侨都能说出螃蟹的几个品种,这些名称有:阳澄湖的大闸蟹(长江水系)、辽蟹(辽河水系)、瓯蟹(瓯江水系)这三大品种为主要名称,从地理上讲,北边为辽宁,中间为江苏,南边为福建,这三个省是螃蟹最宜生长的地段,现在人们把种苗已移植到四川、江西、湖南、新疆、内蒙等全国各地的淡水中养殖都获得了成功,但大家都以长江水系江苏段养殖的螃蟹为标准,品种最佳,它的特点都优于其它水系的品种,这样长久之称,便把长江水系的叫“正宗”螃蟹,辽河水系的叫辽蟹,瓯江水系的瓯蟹(又叫福蟹),除长江水系外的螃蟹都称为不正宗螃蟹。从科学来分类,不能叫正宗与不正宗,但从形态及有关测定结果看,由于它们长期生长的环境和有关因子之别,使同一品种生长不同地理及环境,从而逐渐改变了某些内因和外型、口味、体色、规格、生长速度及形态特征等都有了差异,这一差异的出现,使广大食用者有意去挑选好的品种,而养殖者就追求养殖适合于食用者的需要品种。因此这一事实的出现,就不难有人在出售苗种时,都说自己的蟹种是正宗的长江水系蟹种,成品上市时都说自己的是正宗长江水系蟹。这三大水系的品种,用现在科学测定和形态及生长速度等方法,都确实能分别开来。
如何分别三大水系中螃蟹
(一)从外观形态区别:
1.长江水系螃蟹:体型呈不规则,似椭圆形,幼蟹阶段体薄而较扁平,第四、五步足的足趾尖细长,前额齿较尖锐,中央两齿间凹陷深。第二步足的第二关节段环起来时超过眼部位置。
2.辽河水系螃蟹:体型与长江水系相近,幼蟹阶段体形较厚,第五步足的足趾尖短而粗,前额齿较钝,中央的中间凹陷较浅,第二步足第二关节段环起来时略超过或平行眼部位置。
3.瓯江水系螃蟹:体形近方正形,幼蟹阶段体厚于辽蟹,第四,五步足的趾尖较短,发白色,前额齿钝,而中央凹不明显,第二步足的第二关节段环起来时不超过眼部位置。
(二)从体色和口味看:
1.长江水系成熟蟹:背壳为青色,(有时因为环境不同也会变色)肚白、金爪黄毛,煮熟后,甲壳淡红色,口味鲜美,蟹腥味浓。
2.辽河水系成熟螃蟹:背部壳淡黄,肚部灰黄,煮熟后中等红色,口味没有长江好,蟹腥味不浓,有时还带有苦味。
3.瓯江水系成螃蟹:背部较黑(也有呈**),肚部呈灰黄,有像“水锈”斑点,煮熟后,深红色,口味较差,蟹腥味小。
(三)上市时间(即生殖洄游上岸时间):
1、长江水系螃蟹:10月初开始活动,寒露至霜降开始形成高峰,汛期集中。
2、辽河水系螃蟹:8月中下旬开始活动,9-10月初集中上岸很快,时间很短。
3、瓯江水系螃蟹:8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形不成高峰,直到元旦还陆续爬行活动。
(四)从成熟个体规格看:
1.长江水系成熟蟹:二秋龄成熟蟹规格整齐,平均体重150-250/只,最大个体达400-700克/只,群体增重7-10倍,回扑率(成活率)45-85%,(放养扣蟹种)。
2.辽河水系成熟蟹:二秋龄成熟蟹规格不整齐,体重平均100-150克/只,最大200-300克/只,群体增重5-8倍,回扑率20-35%,最小的05%。
3.瓯江水系成熟蟹:二秋龄成熟,平均体重60-80克/只,规格大小很不整齐,群体增重3-5倍,回扑率15-20%。
(五)从养蟹单产看:
1.长江水系蟹种,单产可达150-250斤。
2.辽河水系蟹种,单产只达50-80斤。
3.瓯江水系蟹种,单产只达30-50斤。
如何挑选上市成熟螃蟹的方法:
选购成熟螃蟹时,应掌握三个环节,即一看、二试、三秤重。
一看:将螃蟹倒在大的澡盆里,不要放水,看规格大小,看体色,看爬行是否有力,腹部朝上时能否立即翻转。一般螃蟹规格大些的比较好,母蟹100克/只以上,公的150克以上为佳。
二试:首先在盆的四个角(四周),将上层的蟹捕起拿住它的第四步足的足尖,空悬着,如果该蟹能自由伸缩上下三次就好,如果只伸缩1-2次,体质较差,如一次都不能伸缩,而垂直挂着,该蟹不好,更不能存放。
三、秤重:表面看规格差不多大小的蟹,经过秤重量不一样,表面看大,可重量不重。这蟹不能买,因内部肉质及性腺不丰满,口味不好,有时看个体大,但质量不好。
以上三种简单方法大家能掌握就不会上当。另外关于何时吃性别不同螃蟹味道最佳,这是有道理的,雌蟹在达到性成熟时,它的蟹黄(即卵巢)按生物学划分,属三期末四期初,这时卵巢味道最佳,时间是9月至10月中旬(按长江蟹),如果到了四期末或五期时,时间为10月末以后,这时卵巢变粗,煮熟后,呈深红色,味道不如浅红色;而雄蟹的所谓“羹”就是它的精巢,是随着时间增长而越丰满,即它的精巢就越浓厚,所以吃雄蟹的时间10月末以后为佳。对于个体很小,但已达成熟的螃蟹,可以加工成醉蟹吃亦很鲜美,市场上有加工好的醉蟹卖,但自己亦可加工,最理想的方法是将小个体,已成熟的蟹,先放在盆中,放与蟹同等重量的水(很少水),5个小时后将水倒掉,将蟹干放于盆中24-36小时,等听不到螃蟹吐泡沫声,将蟹放入坛中,用烧酒或啤酒倒入,使螃蟹吸足而死,接着用调味封口,两天后即能食用,味道非常鲜美。
螃蟹肉属凉性,如果有胃寒的同志,不宜多吃,但可以在吃时可以用较多的姜细末加香醋醮着吃,不但味道更美,同时因暖性的生姜与醋可减少螃蟹寒性的缺点。
河蟹的养殖
河蟹又称螃蟹、毛蟹、清水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我国蟹类500多种,而河蟹是我国蟹类中产量最多的淡水蟹。
河蟹的适应性很强,在我国分布很广,北自辽宁的鸭绿江、南至广东的雷州半岛都有分布,甚至在远离海洋1000多公里的湖北沙市也能找到它的足迹。50年代末到60年代,由于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在通海的江河兴建了水闸和大坝,阻断了河蟹的通道,影响了河蟹自然增殖,外加水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河蟹资源大幅度减少,蟹苗供应严重不足,放流蟹苗来源困难,致使河蟹产量锐减。导致市场河蟹价格昂贵。放流增殖工作在我国开始于60年代,70年代初我国水产工作者在沿海河蟹苗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开始了人工繁殖研究,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先后解决了亲蟹饲养运输、交配产卵、越冬孵化、幼体培育和蟹苗暂养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浙江水产研究所首先利用海水人工繁育蟹苗成功。接着安徽省滁县水产研究所利用人工半咸水人工繁殖蟹苗成功,从而结束了我国自古养蟹靠捕捞天然蟹苗的历史,为我国各地尤其是内陆地区进行河蟹的繁育、养殖开辟了广阔前景。
目前,与河蟹最亲近的3个种为日本绒螯蟹、直额绒螯蟹、狭额绒螯蟹,在购买蟹苗时容易混淆,希望广大养殖户注意鉴别。
一、河蟹的生物学特征及生态习性
河蟹属于高等甲壳动物。在动物分类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族、方蟹科、弓腿亚科、绒毛蟹属原产我国。与它最亲近的有3种,即日本绒螯蟹、直额绒螯蟹和狭颚绒螯蟹、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足密生绒毛;额平直。具4个锐齿;额宽小于头脑甲宽度的1米;第一触角横卧,第二触角直立;第三足长节的长度约等于宽度。
河蟹栖居分穴居和隐居两种。在饲料丰盛饱食的情况下,河蟹为躲避敌害营穴居生活。当不具备穴居条件时,则隐居在石砾或水草丛中。河蟹喜欢栖息在水质清净、水草丰盛的江河、湖泊、沟渠等隐蔽处。在养殖高密度的水域中,大多数河蟹隐伏于水底淤泥之中。
河蟹为杂食性动物,鱼、虾、螺、蚌、蠕虫、蚯蚓、昆虫及其幼虫等均可作为河蟹的动物性饵料。在自然界,河蟹的胃部发现80%~90%是浮萍、丝状藻类、马来眼子菜、苦草、轮叶黑藻、聚草等水生植物碎片。这与河蟹栖息在水草丛中有关。它在江河、湖泊中获得植物性饵料的机会多一些。
河蟹十分喜食、食量也大,消化能力很强。从肛门取出粪便检查发现大部分水生维管束植物碎片能被消化,这是很多动物所不及的。水温20℃时,河蟹的食量惊人,1夜可连续捕食数只螺类。
河蟹饱食后,把多余营养贮藏在肝脏中,刚蜕壳的"软壳"蟹就要用肝脏中的营养来维持生命。河蟹还具有较强的耐饥能力,水温10℃以下,可数月不进食不会死亡。
二、河蟹养殖的环境因素要求
水域环境是河蟹生存的场所。水域中温度、盐度、酸碱度、光照、氧气等因素的变化直接影响河蟹的生长、变态和繁殖,只有掌握河蟹养殖水域环境的相互关系,并给予满足才能促进河蟹生长发育,争取高产。
1温度
河蟹是变温动物,体温主要取决于环境水温,通常河蟹的体温略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水温能影响到河蟹的生长和变态,适温条件下,温度高,河蟹的摄食旺盛,生长和变态迅速加快。水温21℃左右,第1期蚤状幼体只需四五天就可变态;水温15℃左右变态十分缓慢,一般水温在10℃时开始明显摄食;10℃以下时摄食能力减弱。河蟹能忍受低温,水温在-1~-2℃条件下抱卵蟹能顺利过冬,蟹卵和产蟹均不会死亡。冬天河蟹停止摄食,隐藏于洞穴中越冬。
河蟹的交配产卵和幼体变态,对水温均有一定的要求。如亲蟹交配水温要求达9~12℃;抱卵触饲养阶段水温应控制在11~16℃;幼体变态则需水温在20~25℃条件下进行。温度太低或太高均对人工育苗无益。因此在河蟹人工育苗中,采用控温措施就比不采用好,控温使幼体变态同步,并能提高育苗成活率。
河蟹养殖过程中,水温对河蟹脱壳有一定影响,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蜕壳次数越多,生长迅速。而当水温超过28℃时,河蟹的蜕壳和生长就会受到抑制。河蟹怕热不怕冷,所以在严寒的北欧也有它的踪迹。
水温突变,对河蟹生长变态和繁殖都不利,特别是幼体阶段更为明显,常常因温差太大而大批死亡。蟹苗阶段必须控制水温的温差不得超过2~3℃。早期工厂育苗大约4月底出池,此时室外水温很底,室内水温要比室外高7~8℃,如果操作不当,大部分蟹苗移入室外即会死亡,因此生产上需加倍注意。
2盐度
河蟹从大眼幼体开始就迁移到淡水中生活。尤其喜欢在水质清新、水草茂盛,环境安静的湖泊中栖息和生长发育。大眼幼体进入淡水水域后,要求水体的盐度越低越好。秋季当河蟹达到性成熟时,亲蟹要洄游到河口半咸水处交配、产卵和孵化。直至蚤状幼体变态为大眼幼体,对盐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但不同发育阶段对盐度要求也有所差别,第1期蚤状幼体盐度要求比以后几期蚤状幼体高,一般不能低于7‰;从第二期幼体开始对盐度要求就有所下降,一般盐度降至5‰左右也能顺利变态。盐度突变对幼体发育不利,一般盐度差不超过3‰,不然将会引起幼体大批死亡。
高盐度育出的大眼幼体,放入淡水前均要进行逐渐淡水驯化,才能放入淡水中养殖。否则将会造成幼体大批死亡。
3pH
水中pH值主要取决于水中游离CO2的含量。酸性环境中河蟹对低氧条件的忍受力和摄食能力减弱,并影响河蟹甲壳钙质的沉淀。尤其对幼体变态期,影响甲壳的形成和蜕壳,可直接影响河蟹的生长。
pH值一般要求在7~8之间,即中性或微碱性,幼体变态时,pH值可稍高,约在78~86之间。
在大水面条件下一般pH值对河蟹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但在池塘条件下则不然。因为池塘密养条件下,水质较肥,加之夜间水中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物的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同时放出CO2,使水趋向酸性而影响河蟹的生长。经常换水,增加水中溶氧,使水质保持清新,让河蟹有一个良好的水域环境。如果水质当酸性,可施加适量石灰调节pH值至微碱性,使河蟹顺利蜕壳,生长发育。
4光照
河蟹喜弱光不喜强光,属昼伏夜出。白天隐藏于洞穴、池底、石隙或草丛中,由于河蟹有十分发达的视觉器官,晚上可借助于微弱的光线出来觅食。所以可利用河蟹这一习性晚上进行灯光诱捕。
亲蟹交配时对光照要求不高。晚间也可进行交配。胚胎发育早期基本处于黑暗状态,但胚胎发育到后期则需要适当的光照。发育至幼体变态时就更需要一定的光照强度;否则将影响幼体蜕皮和成活率,一般要求光照在2000~6000勒克斯,随着幼体日龄增加,光照强度也要求逐步增加。
此外幼体早期的饵料,如蛙藻、绿藻和成蟹的植物性饵料,均需要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生长繁殖。
5氧气
河蟹用鳃将溶解于水中的氧气和血液中的CO2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水中溶氧在4毫克/升左右,适合于河蟹生长。一般江河、湖泊水体里,溶氧十分充足,不会产生缺氧的情况。只有在池塘水体中,由于密度大、水质肥,如果管理不当,常会产生缺氧现象。当水中溶氧低于2毫克/升时,对河蟹的蜕壳生长、变态会起抑制作用。如何保持水体中含有充足的溶氧,对人工养蟹是十分重要的。
三、河蟹的人工养殖
1蟹种培育
生产上把蟹苗养至5分硬币大小的小蟹,为时2~3个月。一般苗种培育又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把蟹苗养成第1~2期幼蟹,个体达3~4毫米;然后把第1~2期幼蟹分塘饲养至160~240只/千克的小蟹。由于蟹苗个体小,又喜集群,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力弱,遇到敌害等往往死亡率很高,因此生产上将蟹苗在小水体中精喂细养,人为控制有些环境条件,用10~15天时间长到第一或第二期幼蟹;成活率达80%~90%。苗种培育一般采用水泥池、网箱和土池等。以前两者为佳。
(1)水泥池培育幼蟹
首先要给蟹苗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池子要经洗刷和消毒,用100ppm漂白粉消毒。进水用40目的筛绢过滤,防止敌害生物入池。水深为1~15米。培育池内可放些芦苇、柳树根、棕榈片等作为蟹苗的栖息和隐蔽的附着物。还可投放些苦草、紫背浮萍、马来眼子菜等水生植物,既可改善水质,又可供蟹苗栖息和摄食。有条件的还可采用增氧设施。
在培育期间要经常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每天定量定间多次投喂活饵、鱼粉等饵料。经过15~20天饲养蟹苗可顺利变态为幼蟹,有的甚至能再变态为第二期幼蟹。实践证明在这种条件下培育放养密度3万只/立方米时,经9天后有64%的蟹苗可蜕壳成为幼蟹(其中又有11%蜕壳为第二期幼蟹),只有6%的蟹苗仍未变态。
个体增重比例达1∶25~3。
(2)网箱培育幼蟹
网箱大小无严格规定,一般可用2×1×1米或4×3×1米网目大小05厘米左右,以不使蟹苗逃逸为度。网箱材料为尼龙筛绢或聚乙烯网。箱体用木架或竹框支撑。网衣入水80厘米,顶部用网片封口,但每一小口以便放苗,投饵及管理检。也可在网箱水上部分缝30厘米的尼龙薄膜拉挺防逃。
网箱设置在有一定流水、溶氧丰富的河流、湖泊水库或大水面池塘中。放苗密度一般为2~3万只/立方米为宜。投饵管理基本同水泥池培育,投饵要充足,否则会发生相互残杀现象。
对网箱要定期检查、洗刷,免得网目阻塞,影响水流。还要防止水老鼠咬网箱。网箱内也要放些水草之类的附着物,经过10~15天培育,同样可到第一、二期幼蟹阶段。
(3)土池培育幼蟹和蟹种
土池培育一般要有防逃设施;水源充沛,注排水方便;少淤泥不漏水;面积为05~1亩,水深08~12米。
在蟹苗放养前半月每亩用75千克生石灰清塘,清除敌害生物及病原体,待药性过后过滤进水再放苗。土池四周要筑一道30厘米高的尼龙薄膜墙防逃及防敌害入内。蟹苗刚下池时水可适当浅些(80厘米),利于浮游生物水藻和水草的生长,提供蟹苗充足的天然饵料。蟹苗培育期间饵料以浮萍等各种水生植物为主,动物性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为辅。如果饵料不足也可泼豆浆、鱼肉浆等,或喂鱼粉、糠麸之类。根据幼蟹的生活习性,饵料一般投放于池子四周的浅水处,每天1~2次,投饵量为体重的4%。并要注意换水。
在日常管理中还要防逃,幼蟹有攀爬的习性,特别在雨天或闷热天,水中溶氧较低,更易逃逸。为要防青蛙、水蛇、水鸟、水鼠等敌害。
经过半个月饲养,蟹苗基本变成幼蟹。可进一步分塘散养。
近年来温州绍兴等地试用水稻田和茭白田养蟹,已取得一定成效,这也是值得推广和普及的养殖方式。
2成蟹养殖
河蟹从幼蟹阶段起就有穴居的生活习性,喜底栖爬行,有时还登岸觅食,也喜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体中生活。为此人工养蟹就是要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以利河蟹的生活和生长。目前人工养殖主要是采取池塘养蟹和湖泊外荡的围养两式方式,也有尝试用水泥池和稻田养蟹的。
(1)池塘养蟹
①池塘条件:面积05~2亩不等,池子长方形,水深为06~18米,各处深浅不一,底质最好是粘土、沙土或亚沙土以利于河蟹打洞。池塘近水源水未受污染、注排水方便。池子以石壁或水泥板壁为佳,既可防逃又不会让河蟹打洞。池中可设数个土丘、可栽培水生植物及供河蟹掘洞和爬行栖息。
②人造洞穴;河蟹在蜕壳时往往丧失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在饵料不足时会相互残杀,以致影响成活率和产量,所以要人为造成穴居隐居的环境或使其在水体中分散的密度尽量均匀。目前常用网片或竹箔将水体分隔以达到均匀密度的作用。网片和竹箔露出水面部分再加尼龙网等防止攀越界限。也可用砖垒、瓦堆、柳树根、棕片及芦苇等作为河蟹的穴居处,减少相互格斗和残杀,提高成活率。
③防逃设施:防逃是河蟹养殖的技术关键之一,一般有石壁或水泥板壁防逃墙,高出塘埂60~100厘米,并加口宽25~30厘米的"厂"字形压口,池壁交接处做成圆弧形,防止河蟹攀爬。压口材料为玻璃,白铁皮或水泥板。也可在池子四周插1米高的竹箔防逃,竹箔下半段衬以尼龙薄膜,上面加盖网(盖网与竹箔成45°角)。尼龙薄膜或聚酯塑料板也可用作防逃墙,要求薄膜高出地面60~80厘米,薄膜要埋入泥中20~25厘米以增强牢固度,每隔半米左右用竹杆或木棍将薄膜撑开形成一道防逃墙。另外在进出水口要用网片或铁丝网拦好。
④清整池塘:清塘和进水方法同苗种培育部分。如果清塘时间过早,在放种子前还要用拉网拉一次清野。
⑤栽培水生植物:在放蟹种前种植部分水生植物,既可作为饵料及隐居场所,又接近自然生态环境条件。
⑥放养密度:从蟹苗到幼蟹阶段,体重由65毫克增长到2克,体长自03厘米增至15厘米,前后经8次蜕壳,历时45天左右,亩放蟹苗为10~20万只。
从幼触饲养到黄蟹,体长从2厘米增长到3~35厘米,体重自2克增长到15~20克,共蜕壳3次,历时40~50天,亩放15~2万只。
从黄蟹至成蟹,体长由3厘米增至45厘米以上,体重增至15~100克乃至150克以上,经3~4次蜕壳,亩放为6000~8000只。这一阶段饲养期的长短,取决于水温、饵料,若条件不适,河蟹生长速度降低,蜕壳时间延长,甚至数月不脱壳。如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放养密度适当降低,饵料充足适口,当年就有部分河蟹苗可达商品规格100克以上。
⑦饲养管理:主要包括投饵、控制水质和防逃等。河蟹食性较杂,可投些天然、商品和配合饵料。投饵做到"四定",一般投饵量为体重的10%左右,当天的投饵量根据水温、天气、前1天的吃食和蟹的活动情况而定。投饵一般多在下午3~4时进行,以适应河蟹晚上摄食的习性。投饵的季节变化主要依水温而定,7~10月是何蟹生长的旺季,饵料种类数量和质量都要适当提高和增加,保证生长。
水质要保持清新,溶氧丰富。如果发现河蟹登岸数量较多,尤其白天大批爬出水面,则很可能缺氧或水质败坏,应加水换水。一般3~4天换水1次,水温低时7~10天换1次。河蟹可通过鳃表皮及胃肠内壁吸收Ca、P、K等离子,因此可适当补充些无机盐以促进蜕壳生长。水体中增加CaHPO。后,蜕壳率比不增加的要高50%,蜕壳速度也相应加快。
平均每天要检查河蟹的吃食情况,敌害和病害情况,还有逃逸现象等,其中防逃是关键。发现防逃设施有破损或毁坏时要及时修补,进出水口尤要注意。
⑧病害和敌害的防治:目前河蟹已发现的病害主要有:一是细菌性疾病,主要症状是病蟹附肢腐烂或肛门红肿,引起河蟹拒食。用05~1ppm土霉素或呋喃西林全池消毒,有一定疗效。二是原生动物病害,主要是在蟹苗和蟹种体表附生聚缩虫、单缩虫等时,影响正常摄食和活动,可用5~10ppm福尔马林全池消毒。三是鼠害:水老鼠常会危害河蟹,可用鼠药、鼠夹、鼠笼等灭鼠工具消灭。四是蛙害:主要是青蛙和蝌蚪。除了用拦网防止进入外,入池者要杀灭。其他水鸟等可用惊吓驱赶、水蜈蚣用灯诱捕杀。
(2)河蟹圈养
在外荡、湖泊、江河中某些水流缓慢、避风向阳、水深2米以上,水质不受污染的水域均可圈养河蟹。圈养河蟹水质比较稳定,易于控制,单位面积造价便宜,易于推广。缺点是河蟹易逃,要求防逃措施可靠。
圈养面积一般控制在02~3亩,为防止河蟹相互残杀,也常用竹箔、网箱分隔饲养和设置人工洞穴等。河蟹圈养的要求比养鱼圈养更高一般采用多种材料圈养。可用竹箔与网箱结合防逃。一般采用网片在内竹箔在外的双层拦蟹结构。拦网选用2~3×3规格聚乙烯编结而成。目大15~2厘米,网片的沉子可用网制成直径10~15厘米的圆筒形,中间放石子。把沉子埋入沉底30~40厘米。沉子直径一般视土质和水泥大小而定。在网的上端要设盖网,盖网宽80厘米。竹箔安装在拦网外与拦网紧贴,插入泥底05~1米,竹箔用横竹及竹桩固定,竹桩间隔一般1米。还可用金属网与塑料网拦蟹设备。拦网的网目同上,下端插入泥底40厘米,上端设"厂"形白铁皮防逃设备。
圈养河蟹宜从小蟹养到成蟹,圈养网片网目也不宜过小。否则会影响网箱内水流通畅,以致影响河蟹的生长。放养蟹种规格一定要大于2厘米,以免逃逸。圈养的放养密度,防病防害、投饵管理等基本同池塘养蟹。不同处在捕蟹方法上,由于圈养不能干水捕蟹,因此主要采用定置网具和拖蟹网捕捉。
(3)稻田养蟹
播田养蟹在浙南山区少数县已有较久的历史。稻田养蟹因防逃、农药等问题,始终未能推广和普及。但实践证明,稻田养蟹投资少,收益大,而且对水稻生长不会有什么危害。
如稻田养鱼一样,养蟹的稻田要选择保水好、排灌方便。在稻田中要挖"井"字或"田"字形的沟,一般在田埂2米处挖05米深05米宽的一条水沟,然后在整个稻田中每隔2米挖一水沟,使稻田1/4左右面积挖沟供河蟹栖息。进出水口要筑好防逃网。稻田四周可用砖墙或尼龙薄膜、铁丝网等防逃。
在放养苗种前,稻田按常规插秧、耘田、施肥、晒田等,然后放养苗种。放养量1~2万只/亩。放幼蟹1000~3000只/亩。
平时要注意施用农药。还要防鼠害和蛙害,在炎热的夏季水温可达38℃以上,这时应适当加水,尽可能自流换水,投饵和防逃等管理同前面池塘养殖。
四、河蟹人工养殖存在的问题
1河蟹养殖的最适环境
即什么样的生态环境条件才能保证河蟹正常蜕壳生长,通过几年实践发现河蟹生长个体差异很大。同批苗种经几个月的培育,个体大小可差相10多倍。例如浙江湖洲市科委和水产试验场,1985年6月上旬利用16亩的石壁土池放养15万只蟹苗,经6个月饲养收获小蟹200千克,平均体重10克左右。最大个体75克,最小的仅05克,占总数的34%左右。造成这批蟹蜕壳迟缓的原因还未十分清楚。
2早熟问题
发现人工养殖蟹苗4~5个月后,部分个体即蜕壳变为绿蟹,性腺达成熟能够交配产卵繁殖后代。早熟个体小的体重25克左右,最小的仅15~16克。这一部分小个体绿蟹,当年如不处理,继续留养在淡水中,则第二期将会陆续大批死亡,并不能蜕壳生长。养殖的商品规格是100克以上,如果个体过小,则经济效益不高。目前对部分个体性成熟过早的机理尚不清楚。
3相互残杀问题
残杀同类的习性,虽在高密度养殖的条件下通过设置洞穴和附着物,提供隐蔽场所等有所减少,但是仍不能十分有效地予以防止,致使最终成活率不高,影响产量。
hehe
江苏省金坛市探讨了河蟹养殖池塘多品种合理搭配技术,成功地提出了“631”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即以河蟹为主,科学搭配青虾、鳜、翘嘴红鲌、异育银鲫及鳙、鲢等其他水产品种,实现亩产河蟹60千克,青虾30千克,优质鱼类100千克的养殖模式。
(1)养殖条件
①地点选择:养殖池要求靠近水源,进、排水方便,水源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邻近区域无污染源。并要求交通便利,电力供应有保障。
②池塘改造:养殖的池塘是以滩面为主,池水比较浅。池内要有养蟹沟,滩面要有隐蔽物,面积在20~30亩为宜,池深15米左右,坡比1∶3,池底保持有淤泥5厘米。
③排灌设施:蟹池的排灌设施要求完善,灌得进、排得出,池水若不能排干,对后期的河蟹捕捞和晒塘均会带来不便。进、排水口应用筛绢扎紧,并设弧形防逃网加以防护。
④防逃设施:防逃材料要求表面光滑,使河蟹难以攀爬,且坚固耐用,耐老化,来源广,构筑简单,修补方便,通常使用钙塑板或防逃网做成防逃设施。
(2)放养前的准备
①清塘消毒:冬季抽干池水,冻晒1个月,清除过多淤泥。池塘清整工作结束后,注水10~2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50~200千克或茶粕素2千克(用浓度25%的食盐水40千克,浸泡2小时)全池泼洒,翌日耕耙底泥,加水浸泡2~3天,再排空池水,冲水、洗池2次。
②种植水草:在清塘消毒7天后,每亩施生物有机肥50~100千克,培肥水质。采用复合型水草种植方式进行水草种植。全池以伊乐藻为主,采取切茎分段栽插。在伊乐藻中间搭配种植轮叶黑藻、苦草等其他沉水性植物,全池水草覆盖率保持在50%左右。
③设置暂养区:在池中用网围成圆形或长方形河蟹暂养区,网上贴有防逃膜,面积约占池水面的20%,用于暂养蟹种。
④移殖螺蛳:在清明前后,每亩投放优质活螺蛳200~250千克。在7~8月,每亩补放螺蛳150~200千克。
(3)放养模式
合理安排不同生态位的品种,进行科学混养、套养,是实现蟹池生态高效养殖的有效途径。主要要求及做法是:
①放养自育蟹种:合理放养本地自育蟹种,是实现河蟹质量、产量同步上升的前提和保证。蟹种要求体制好、肢体健全、无病害的本地自育长江水系优质蟹种,规格为100~200只/千克,投放量为600只/亩。先放入蟹种暂养区强化培育,5月以后,青虾基本捕捞结束,再全池散放。
②轮养青虾:蟹池在5月前较空闲,主要为水草生长,利用此阶段进行轮养青虾,能较好地提高池塘综合效益。具体做法是:在池塘清整消毒后,(即1~2月),每亩放规格1000~2000尾/千克的虾种10千克。
③套养鳜鱼、翘嘴红鲌:为合理利用蟹池底层小杂鱼类,于5月底至6月初,每亩放5~7厘米经强化培育的鳜鱼种30尾;翘嘴红鲌是以中上层小杂鱼及膨化颗粒饲料等为食,属杂食性,若苗种规格过小,则易被鳜鱼捕食,于4月底至5月初,每亩放10~15厘米大规格翘嘴红鲌种20尾。
④合理搭配鲢、鳙鱼和异育银鲫:2~3月,每亩放养花鲢、白鲢鱼种各10尾,亩放规格为15~20尾/千克的异育银鲫鱼种5~7千克。在获得部分产量的同时,异育银鲫还可产卵繁殖,为鳜鱼提供充足、适口的饵料鱼。
(4)饲养管理
①饵料投喂:由于池塘养殖品种较多,生物载重量较大,因此针对不同的养殖品种,进行科学合理的饵料投喂是关键。具体要求做到“统筹兼顾、各有侧重”。
一是在冬季轮养期间,虾种放养在暂养区外。待水温上升到10℃时,全池施用100~150千克/亩的有机肥,培育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为青虾提供天然活性饵料。同时,坚持投喂青虾专用颗粒饲料,投饲量以存塘虾体重的5%计算。
二是当蟹种在暂养区内时,为强化培育,每天投喂切碎的新鲜小杂鱼等动物性饵料,每亩投喂量为1千克。在小杂鱼等动物性饵料不足的情况下,适当补充河蟹颗粒饲料。
三是在5月,青虾基本捕捞结束,拆除蟹种暂养区,进行全池散养,由于放养了异育银鲫,为防止异育银鲫与河蟹争食,在投喂河蟹饵料前,先投喂异育银鲫饲料,2小时后再投喂河蟹饲料,以保证河蟹正常摄食,河蟹饵料有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和配合饲料3种,以颗粒饵料为主,按照“前后精、中间青、荤素搭配、青精配合”的投饵原则和“四定、四看”的科学投喂方法进行人工投喂管理。6月中旬,动、植物性饵料比为60∶40;6月下旬至8月中旬,动、植物性饵料比为45∶55;8月下旬至10月中旬,动、植物性饵料比为65∶35。日投喂量3~4月为蟹体的1%左右,5~7月为5%~8%,8~10月为10%以上。并根据天气、水色、晴天多喂,阴雨天少投。在高温季节,实行两改,即投饵地点由浅水区改为深水区,改投喂高蛋白饲料为低蛋白饲料,以保证河蟹安全度夏,在河蟹性成熟时,由于河蟹活动量加大,下午吃食量减少,改下午投喂为上午投喂,以防河蟹体质减弱。
四是翘嘴红鲌摄食水体中上层小型野杂鱼为主,为补充野杂鱼类不足部分,确保翘嘴红鲌正常生长,应补充投喂翘嘴红鲌膨化饲料,起初以驯食为主,采用鱼糜和膨化饲料定点投喂,少量多次,以后逐渐减少鱼糜用量,直到使用膨化饲料。日投饵量以投喂2小时内吃完为宜,与河蟹颗粒饲料同时投喂。
五是因池塘中放养了异育银鲫,再加上其他小型野杂鱼类产卵繁殖,基本能满足鳜的生长需求,如饵料不足,则需补充异育银鲫或花鲢、白鲢夏花,提供给鳜摄食。
②水质、水位调节:在水质调节方面,要使水质达到“鲜、活、嫩、爽”。具体达到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透明度40厘米以上,pH 75左右,氨氮01毫克/升以下。应坚持5~7天注水1次,高温季节每天注水10~20厘米,特别是在河蟹每次蜕壳期,要勤注水,以促进河蟹正常蜕壳生长。在全池水质较好的情况下,利用水草,螺蛳等生物的自净功能,实行零排放,注重蟹池增氧机的运用,高温期晴天中午、半夜后至黎明前勤开增氧机,阴雨天全天开机,以保证河蟹及鱼虾正常生长,蟹池不缺氧。
在水位调节方面,按照“前浅、中深、后稳”的原则,分三个阶段进行水位调节。3~5月水深掌握在05~06米,6~8月控制在12~15米,9~11月稳定在1~12米,河蟹生长水温为15~30℃,最适生长水温为25~28℃,水温在33℃以上时便停止摄食,处于半昏迷状态,前期气温和水温较低,采取浅水位有利于养殖水体水温的迅速提高,使河蟹、青虾尽快进入正常摄食状态并蜕壳生长。中期高温季节,加深水位有利于降低水温,让河蟹正常摄食和蜕壳,后期稳定在一个适中的水位,有利于保持正常水温,让河蟹有一个稳定的增重育肥、顺利生长的水体环境。
③日常管理:结合投饵察看河蟹蜕壳生长,以及病害、敌害情况,检查水源水质,清洁养殖环境,查看防逃设施,及时修补裂缝。
④病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生态调节与科学用药相结合,积极采取清塘消毒,种植水草,自育蟹种,科学投饵,调节水质等综合技术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注重微生态制剂的应用,采用“上下结合”的方法,每7~10天用光合细菌、EM等微生物制剂全池泼洒,改善水质。用生物底质饲料投喂,提高河蟹的免疫力,由于生物菌耗氧,所以泼洒生物菌时应开启增氧机,防止池塘缺氧,提早做好药物预防,全年着重抓住“防、控、保”三个阶段,4月底至5月初,用药物杀纤毛虫1次,相隔1~2天后,使用溴氯海因或碘制剂进行水体消毒,并用1%中草药制成颗粒药饵,连续投喂5~7天,做好预防工作,防止病害发生,梅雨结束高温来临之前,捕杀纤毛虫,并进行水体消毒和内服药饵,控制高温期病害发生。9月中旬结合水体消毒和内服药饵,捕杀纤毛虫,同时,加强投喂,增强河蟹体质和抗病能力,确保河蟹顺利渡过最后增重育肥期。
(5)销售运输
10~11月以网具张捕为主,灯光诱捕,干塘捕捉为辅,将捕捉上来的河蟹放入带盖网的防逃网箱中暂养。网箱设置的位置应选择在水质清新的大塘中,暂养区用潜水泵抽水循环,加速水的流动,增加溶氧,经过2小时的网箱暂养,吐泥滤脏后分规格,分雌雄,分袋包装,加贴商标,保温运输至市场销售。
一壳可以说是整个河蟹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它除了是翻倍率(规格)的保障以外更是存活率(回补率或者说是产量)的保障,那么我们不妨换一个问题思考那就是补钙到底是雪中送碳的好?还是锦上添花的好?笔者在此分析一下补钙还有那些您不知道的妙用望能对您的养殖有所帮助:
1、钙作为河蟹甲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帮助河蟹蜕壳增强河蟹翻倍率。
2、从今年放苗的整体情况来看苗种规格参差不齐,导致小螃蟹先蜕壳而规格稍大的螃蟹后蜕壳由于螃蟹相互残食的天性导致软壳蟹死亡降低存活率这时候补钙就能有效加速螃蟹蜕壳缩短硬壳过程减少损伤。
3、今年前期温度较去年高虫子来点较早加上前期青苔泛滥而此时正值螃蟹蜕壳时期,这类问题只有等一壳结束后再做出理而一壳和二壳间隔时间较短留给我们处理这类问题的时间有限这时候补钙能有效加速河蟹蜕壳进程留足时间处理虫浑青苔多等问题。
4、鸟害问题,螃蟹不仅对我们来说是个美味的东西同样对鸟类来说也是美味,这段时间不断有养殖户朋友反映鸟吃软壳蟹较多驱之不去。螃蟹蜕壳期间一般活动力较差极易被鸟类捕食这时候补钙也有利于缩短硬壳时间增加活动性减少损伤。
5、减少应激性损伤,一壳期间气温变化较大导致大量软壳蟹死亡对部分塘口造成极大损失。螃蟹蜕壳时吃食量较差体质也会受到影响。这时候补钙加速硬壳的同时促进河蟹被动摄食增强河蟹体质减少应激性损失。
总而言之第一次补钙主要在于增加水体钙浓度为河蟹蜕壳储蓄能量缩小蜕壳差异化而第二次补钙的意义在于缩短蜕壳时间加速河蟹硬壳减少蜕壳期间软壳蟹出现较大损伤保障河蟹蜕壳存活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