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gL怎么转换成1个ppm,过程要说清楚

1mgL怎么转换成1个ppm,过程要说清楚,第1张

mg/l与ppm的关系为:ppm=mg/l除以液体的相对密度

如在天然水和废水中所见到的稀溶液体系,一升样品的质量近似为一公斤,单位mg/l或g/m3和ppm可以互相通用。十亿分之一ppb和兆分之一ppt可分别与μg/l和ng/l互相通用。

单位1ppm是指药的浓度为百万分之一(质量)

mg/L是浓度质量单位~

不过他们可以换算~

C1= C2×M/B

其中:C1—质量浓度,mg/m3;

C2—体积浓度,ppm(ml/m3)。

M—被测物质的分子量,如MCO=28;

B—标准状态下气体的摩尔体积(0℃时,B=224L);

百分浓度换算与此类同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式是:3CO+Fe2O3

 高温 
 
2Fe+3CO2.故答案为:3CO+Fe2O3
 高温 
 
2Fe+3CO2;

(2)能很好的吸收二氧化碳的物质是氢氧化钠浓溶液,所以欲通过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应选用的最佳试剂是②氢氧化钠浓溶液.它与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式是:CO2+2NaOH=Na2CO3+H2O.

故答案为:②、CO2+2NaOH=Na2CO3+H2O;

(3)CO除上述两作用外,还可以将装置中的CO2送入NaOH溶液中.

故答案为:将装置中的CO2送入NaOH溶液中;

(4)装置B增重m3g,说明有m3g二氧化碳生成,所以我们可以设生成m3g二氧化碳需要氧化铁Xg

3CO+Fe2O3

 高温 
 
2Fe+3CO2

     160              132

     X                 m3g

160
132
=
X
m3
,X=
40m3
33

所以样品中含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是:

40m3
33
m1
=
40m3
33m1

故答案为:

40m3
33m1

是的

水分测定方法有许多种,我们在选择时要根据食品的性质来选择。常采用的水份测定方法是热干燥法,热干燥法包括:

① 常压干燥法(此法用的广泛);

② 真空干燥法(有的样品加热分解时用);

③ 红外线干燥法(此法用的广泛);

④ 真空器干燥法(干燥剂法);

易仕特快速水分测定仪采用的干燥方法即为热干燥法中的常压干燥法。

常压干燥法的原理及特点

⑴ 特点:此法应用zui广泛,操作以及设备都简单,而且有相当高的度。

⑵ 原理:食品中水分一般指在大气压下,100℃左右加热所失去的物质。但实际上在此温度下所失去的是挥发性物质的总量,而不完全是水。

常压干燥法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对食品而言)

⑴ 水分是挥发成分

这就是说在加热时只有水分挥发。例如,样品中含酒精、香精油、芳香脂都不能用干燥法,这些都有挥发成分。

⑵ 水分挥发要完全

对于一些糖和果胶、明胶所形成冻胶中的结合水。它们结合的很牢固,不宜排除,有时样品被烘焦以后,样品中结合水都不能除掉。因此,采用常压干燥的水分,并不是食品中总的水分含量。

⑶ 食品中其它成分由于受热而引起的化学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常压干燥法的测定要点

⑴ 取样(称样)

在采样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水分的变化,对有些食品例如奶粉、咖啡等很容易吸水,在称量时要迅速,否则越称越重。

⑵ 干燥条件的选择

三个因素:①温度;②压力(常压、真空)干燥;③时间。

一般是温度对热不稳定的食品可采用70~105℃;温度对热稳定的食品采用120~135℃。

(3)操作方法

清洗称量皿→烘至恒重→称取样品→放入调好温度的烘箱(100~105℃)→烘15小时→于干燥器冷却→称重→再烘05小时→称至恒重(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2g即为恒重)

* 油脂或高脂肪样品,由于脂肪氧化,而后面一次重量反而增加,应以前一次重量计算。

* 对于易焦化和容易分解的食品,可以选用比较低的温度或缩短干燥时间。

* 对于液体与半固体样品,要在称量皿中加入海砂,使样品疏松,扩大蒸发的接触面,并且用一个玻璃棒作为容器。先放到沸水浴中烘,烘的差不多,再放到烘箱烘,否则不加海砂样品容易使表面形成一层膜,造成水分不易出来,另外易沸腾的液体飞沫使重量损失。

计算:水分=G2-G1 /W

固形物(%)=100-水分%

G1 —— 恒重后称量皿重量(g)

G2 —— 恒重后称量皿和样品重量(g)

W —— 样品重量(g)

固形物 —— 指食品内将水分排除以后的全部残留物。其组分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无氮抽出物和灰分等。

(4)常压干燥法产生误差的原因

1样品中含有非水分易挥发性物质(酒精、醋酸、香精油、磷脂等);

2样品中的某些成分和水分的结合,使测的结果偏低(如蔗糖水解为二分子单糖),主要是限制水分挥发;

3食品中的脂肪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使样品重量增重;

4在高温条件下物质的分解(果糖对热敏感);

果糖 C6H12O6 大于70℃ △→C6H6O3 + 3H2O

5被测样品表面产生硬壳,妨碍水分的扩散;尤其是对于富含糖分和淀粉的样品;

6烘干到结束样品重新吸水。

据分析,1ml应是正己烷。从提供的方法看是用BF3进行脂肪酸甲脂化的操作步骤,到加入硅胶除去水后已完成甲脂化。最后是将脂肪酸甲脂用正己烷稀释以便气相分析。一般气相进样量在10ul左右,但进样前一般要用样品溶液洗针2-3次,故进行一次分析需要的样品量大于20ul。且体积太小也不便于准确进样。此外,气相分析所需脂肪酸甲脂浓度较低。综合以上,分析其可能为正己烷。

以上均为猜测,仅供参考,建议还是去请教你的老师。

质谱进样浓度,最大5~10mg/ml,一般1mg/ml-5mg/ml均可。

质谱(又叫质谱法)是一种与光谱并列的谱学方法,通常意义上是指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中通过制备、分离、检测气相离子来鉴定化合物的一种专门技术。

质谱法在一次分析中可提供丰富的结构信息,将分离技术与质谱法相结合是分离科学方法中的一项突破性进展。在众多的分析测试方法中,质谱学方法被认为是一种同时具备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且得到了广泛应用的普适性方法。

质谱技术的应用:

质谱技术是一种鉴定技术,在有机分子的鉴定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快速而极为准确地测定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使蛋白质组研究从蛋白质鉴定深入到高级结构研究以及各种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随着质谱技术的发展,质谱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由于质谱分析具有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分离和鉴定同时进行等优点,因此,质谱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化学,化工,环境,能源,医药,运动医学,刑事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各个领域。

-质谱

液相色谱中:物质的浓度和峰面积成正比

也就是说,一个样品1mg/ml,峰面积如果是1000,

稀释10倍,浓度是01mg/ml,峰面积大概在100左右。

当然,前提条件是说同一物质。

间接性测定水分的方法有:

一、卡尔费休水分测定:

卡尔费休法简称费休法,是1935年卡尔·费休(Karl·Fischer)提出的测定水分的容量分拆方法。费休法是测定物质水分的各类化学方法中,对水最为专一、最为准确的方法。经过不断改进,提高了准确度,扩大了测量范围,已被列为许多物质中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

二、库仑水分测定:

库仑水分测定仪常用来测定气体中所含水分。此法操作简便,应答迅速,特别适用于测定气体中的痕量水分。如果用一般的化学方法测定,则是非常因难的事情。但电解法不宜用于碱性物质或共轭双烯烃的测定。

三、露点水分测定:

露点水分测定仪操作简便,仪器不复杂,所测结果一般令人满意,常用于永久性气体中微量水分的测定。但此法干扰较多,一些易冷换气体特别在浓度较高时会比水蒸气先结露产生干扰。

四、微波水分仪测定:

微波水分测定利用微波场干燥样品,加速了干燥过程,具有测量时间短,操作方便,准确度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适用于粮食、造纸、木材、纺织品和化工产品等的颗粒状、粉末状及粘稠性固体试样中的水分测定,还可应用于石油、煤油及其他液体试样中的水分测定。

五、红外水分测定:

红外线加热机理:当远红外线辐射到一个物体上时,可发生吸收、反射和透过。但是,不是所有的分子都能吸收远红外线的,只有对那些显示出电的极性分子才能起作用。水,有机物质和高分子物质具有强烈的吸收远红外线的性能。当这些物质吸收远红外线辐射能量并使其分子,原子固有的振动和转动的频率与远红外线辐射的频率相一致时,极容易发生分子、原子的共振或转动,导致运动大大加剧,所转换成的热能使内部升高温度,从而使得物质迅速得到软化或干燥。

扩展资料:

水分测定可以是工业生产的控制分析,也可是工农业产品的质量签定;可以从成吨计的产品中测定水分也可在实验室中仅用数微升试液进行水分分析;可以是含水量达百分之几至几十的常量水分分析,也可是含水量仅为百万分之一以下的痕量水分分析等等。

这些仪器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再现性好,并能连续测定,自动显示数据。国外的水分测定价格昂贵,是国内的一些实验室、企业无法承受的。来加强了对水分测定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益,使国产水分测定的各项技术向国际水准靠拢,能够满足一般实验室和企业生产的需要。经典水分分析方法已逐渐被各种水分分析方法所代替。

参考资料:

-水分测定

1mg/ml。根据查询色谱柱相关资料显示,1mg/ml样品进入色谱柱取10ul浓度为1mg/ml。色谱柱是一种分离分析手段,分离是核心,因此担负分离作用的色谱柱是色谱系统的心脏。对色谱柱的要求是柱效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9776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1
下一篇2023-10-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