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巴尔扎克自己在小说末尾注明的日期,《欧叶妮·格朗台》完成于一八三三年九月。但是巴尔扎克在一八三三年十一月二十日给韩斯卡夫人的信中诉苦说:他的《欧叶妮·格朗台》还差一百页没有写完。我们能否作这样的推测:九月完成的是小说的初稿,到十一月巴尔扎克还在修改或重写。巴尔扎克是惯于在印刷厂的校样上修改原稿或重写的,有时竟多达十五、六次。他把一篇作品历次修改的校样订在一起,作为厚礼送给知心朋友保存;他说:“这是我繁重劳动和忍性求精的证据。”《欧叶妮·格朗台》想必也经历了同样的周折。不过可以肯定:小说在一八三三年十二月已经改毕,因为那年圣诞节巴尔扎克应邀赴日内瓦与韩斯卡夫人一家见面,行前他曾致函韩斯基先生,问他可不可以把近作《乡村医生》和《欧叶妮·格朗台》两书的原稿呈韩斯卡夫人惠存。
一八三三年对于巴尔扎克来说无论在创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都是关键的一年。在生活上,那年圣诞他与韩斯卡夫人暗中定情;在创作上他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年九月,也就是《欧叶妮·格朗台》初稿完成的时候,他向妹妹自信地宣告:“我要统治欧洲文坛了,而且不会受到挫折!我只须再努力奋斗两年,就能超越一切企图束缚我的手脚、阻碍我前进的人!”①他的自信产生于他酝酿已久的一个巨大的设想:他想把已写的和将写的全部作品合成一个“整体建筑”,他称这个建筑为“我的玛德莱娜大教堂。”一八三四年十月二十六日,他在给韩斯卡夫人的信中把这个设想具体化为宏伟的计划:
他的“玛德莱娜”将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风俗研究’将全面反映社会现状——社会结出的各种果。……第二部分是‘哲理研究’……解释产生这些感情与形成这种生活的原因,说明社会与人赖以存在的条件。……继因果之后还要有‘分析研究’……因为列举了“果”,分析过“因”之后,就该着手探讨原则了。……所谓原则,就是作者本人。”②正如安德烈·莫洛亚所说,巴尔扎克在一八三二年前一直分别在两个领域探索。一个领域是写哲理小说,如《驴皮记》、《路易·朗贝尔》,另一个领域是《私人生活场景》。自一八三二年起,他实现了两者的结合。斯蒂汶·茨威格认为促成这两者结合的,是他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如果能从确当的视角观察当代的生活,也能写出新鲜活泼、内容丰富的作品。重要的不是题材和布局,而是内在的动力……动力不存在于文风和结构,而是存在于人物描写本身。”③换句话说,过去,在讲故事的人和思想家之间,站着一个现实生活的观察家,而现在,这个观察家能够用具体生活来装载自己的思想和讲出动人的故事。据斯蒂汶·茨威格分析,巴尔扎克在这方面的第一个成功是《夏倍上校》,第二个成功则是《欧叶妮·格朗台》。
--------
①参见斯蒂汶·茨威格《巴尔扎克》英译本,纽约维京出版社一九四六年出版。
②引自安德烈·莫洛亚《巴尔扎克传》中译本第二九九页,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出版。
③参见斯蒂汶·茨威格《巴尔扎克》英译本第十章《巴尔扎克发现他的秘密》,纽约维京出版社一九四六年出版。
所以说,《欧叶妮·格朗台》完成之时,巴尔扎克正踏进创作的成熟期;他的“玛德莱娜大教堂”式巨著构思就是成熟的标志。虽然那还不是他后来的“人间喜剧”的恢宏计划,但至少已初具“人间喜剧”的基本构架。巴尔扎克从那时起找到了自己的真正事业,发现了自己的天职所在:要像一个历史学家那样如实地描绘十九世纪的社会风俗。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他终于在十年后能这样雄壮地自鸣得意:“世界上有四个大有作为的人:拿破仑、居维叶、奥康奈尔,我将成为第四位。第一位曾威震欧洲,他缔造了军队!第二位通晓地球的奥秘!第三位成为一个民族的化身!而我将在头脑里装下整个社会。”①
--------
①《人间喜剧》前言。转引自安德烈·莫洛亚《巴尔扎克传》第三六一页。
或许巴尔扎克自己并没有认识到《欧叶妮·格朗台》在他整个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一向以思想家自居的巴尔扎克总认为像《路易·朗贝尔》那样的哲理小说远比《欧叶妮·格朗台》这类“写得不错的畅销的小书”(巴尔扎克语)有价值。但是事实上巴尔扎克的哲理小说大多像那些书中所描写的苦心探求宇宙真谛的思想家、艺术家们一样,由于野心过大往往遭到惨败。斯蒂汶·茨威格曾公允地说过,巴尔扎克的哲理小说“并没有达到艺术的最高水平,而只是作为最高喘息的结果。”①“路易·朗贝尔中途夭折,格朗台老头却能永存不朽”。②确实,《欧叶妮·格朗台》由于本身的美学价值,堪称巴尔扎克的杰作之一;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像《欧叶妮·格朗台》那样结构简洁、主题完整的作品,确实不多。
如果我们抱着阅读一般小说的态度来读这部小说,我们或许会被小说一开始长达三十来页的描写吓住。但是心急的读者千万不可跳过去不读,因为这一大段描写对整部小说至关重要。巴尔扎克在不厌其详的描写中对索缪的街市、房屋、世态人情作了历史的、社会的翔实分析,对老格朗台的身世、家庭、以至于居所格局、社会关余作了深入的介绍,这一切是为了把小说人物置于一个有充分现实依据的社会结构中去,让他们在一个统一的世界中活动。“居维埃能依据一根骨头恢复某个动物的原形,巴尔扎克则可以从一件物品、一幢房屋出发,再现人物、城市甚至整个民族的面貌。”③
--------
①见斯蒂汶·茨威格《巴尔扎克》英译本第十章,纽约维京出版社一九四六年出版。
②安德烈·莫洛亚语。
③参见安德烈·莫洛亚《巴尔扎克传》中译本第二七四页。
小说的故事是以欧叶妮·格朗台的生日集会开始的,巴尔扎克这时让小说中的人物一一登场。于是夫妻关系、父女关系、母女关系、主仆关系以及围绕着百万富翁独生女儿的婚姻问题而在克吕旭家族和格拉珊家庭之间展开的微妙而尖锐的勾心斗角,全都在格朗台公馆的客厅里逐一铺示,直到不速之客格朗台家的侄少爷敲响门环,就像一块石头忽然掉进水潭,顿时激起新的波澜,于是小说像多幕剧一般从第一幕转入以下几幕,人物的言行、思想感情随着剧情的演进而发展,逐渐推向高潮,继而又走向结尾。然而纵有千变万化,人们始终活动于索缪回声清脆的狭巷和幽暗寒伧的格朗台公馆。环境和人,物质与精神在这里是同一事物的两面,相互制约,彼此衬托。
《欧叶妮·格朗台》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悭吝精明的百万富翁,有一位天真美丽的独生女儿,她受上了一个破产落魄的亲戚,为了资助他“闯天下”,不惜倾囊赠予全部私蓄,从而激怒爱财如命的父亲,父女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吓得胆小而贤淑的慈母从此一病不起;可是在期待中丧失父亲、损耗青春的痴情姑娘,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的负心汉。这类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我们并不少见,但是为什么巴尔扎克的这本小说会成为一部杰作呢?除由于巴尔扎克为情节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行动背景外,更由于小说作者创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既然在这里“风俗研究”已与“哲理研究”结合,那么这些人物形象就不仅是典型化了的个人,而且还是个性化了的典型。
据安德烈·莫洛亚考证,其实巴尔扎克只去过索缪一次,而且仅仅停留了几个小时;有人还找出小说中的破绽,证明故事更像发生在图尔。这些都无碍于作品的真实性。巴尔扎克对索缪的描写,无非是为了提供一个人物活动的典型场所,它可以是索缪,也可以是别处,但必须是法国在那个时代的内地社会的缩影。同样,到索缪去寻访小说人物的原型也是徒劳的。他们是巴尔扎克心目中的一群内地人物的典型。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艺术真实的信服力来自他对观察所得的提炼和加工,来自他以此塑造的人物在读者心目中获得的认同。
老格朗台的性格是显然与守财奴的传统形象大不相同。莫里哀的阿巴公只知吝啬,虽然也爱财如命,但是仅仅热衷于守财,连放债都舍不得。而老格朗台却不只是守财,更善于发财。为了赚钱,他不惜掏空自己积攒的金银。他精于计算,能审时度势,像老虎、像巨蟒,平时不动声色,看准时机会果断迅速地扑向猎物,万无一失地把大堆金银吞进血盆大口般的钱袋。有人发革命财,有人发复辟财,而他革命财也发,复辟财也发。索缪城里没有一个人不曾尝到过他的利爪的滋味,却没有人恨他,索缪的居民反而敬佩他,把他看成索缪的光荣。他实际上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上帝,因为他代表了在那个社会具有无边法力的金钱。对金钱的追逐是一种顽固的意念,而小说想证明的偏偏又是这种意念的破坏力量,它摧毁了个家庭。
在这个家庭中光明和黑暗的对比十分强烈。与老格朗台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格朗台太太的圣洁和格朗台**的善良慷慨。圣洁的价值观在金钱统治的社会只有遭到无情的蹂躏,格朗台太太临死时胸怀坦荡,因为死对她意味着苦难的终结,她只心疼从此抛下女儿一人在世上受苦。在这阴暗的小天地中,欧叶妮的形象显得特别美丽明亮,但是这颗明星注定要黯淡下去。小说的扉页题赠值得我们注意。巴尔扎克把这本小说题赠一位名叫玛丽亚的女子,并说书中女主角的形象以她为原型。根据安德烈·莫洛亚的考证,她的真名叫玛丽-路易丝-弗朗索瓦·达米诺瓦,出身于一个上层法官家庭,是基·杜·弗勒内依的妻子。巴尔扎克曾跟他的妹妹谈起过她,说“她是造物主创造的最天真的女人”。一八三三年,二十四岁的弗勒内依夫人腹中怀着巴尔扎克的孩子。所以巴尔扎克在题辞中把她的名字比作庇护家庭的黄杨枝。但是《欧叶妮·格朗台》的主题又偏偏是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有意思的是,巴尔扎克为了追求韩斯卡夫人,把这本小说的原稿交给韩斯卡夫人保存。他当然不会跟韩斯卡夫人提到这位痴情女子,但他向韩斯卡夫人夸大了他与卡斯特里候爵夫人的关系,以表示愿为韩斯卡夫人牺牲他的旧情。从这里,我们难道没有在巴尔扎克的身上看到负心的格朗台侄少爷的影子吗?巴尔扎克固然是那个社会精明的观察家,但毕竟属于那个社会。他在描绘那个只讲利害、无情无义的社会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对“一笔财产,一个贵族女人”的庸俗追求。然而,在他对欧叶妮形象的描述中,我们也感到了巴尔扎克作品中少有的抒情气氛,它是那样浓郁,那样感人,所以我们读罢小说,掩卷遐思时,那垛长着野花的旧墙,那个狭小的花园以及树荫下那条曾聆听纯情恋人山盟海誓的长凳,仍使我们在浩叹之余感到一丝温馨。
女仆娜农的性格也是巴尔扎克人物长廊中最不朽的形象之一。外表的丑陋和内心的单纯,反差如此强烈,使我们在为她的忠心感叹的同时,不免产生几分害怕。她的义忠固然代表了旧的伦理,但她不是旧的伦理的殉葬者。巴尔扎克在小说结束时让我们看到娜农对金钱社会的适应,看到她身上有老格朗台的影子,尤其是在她成为高诺瓦叶太太之后。
《欧叶妮·格朗台》已有几种中译本,其中尤以傅雷先生的译本最为精采。傅雷先生主张译者要以原作者自任。他说:“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我总觉得这是达不到的目标。我一向认为翻译好比演戏,高明的译者等于优秀演员。哈姆雷特这个角色并不因为劳伦斯勋爵扮演过,从此无人再演。不同演员演同一个角色,念的虽是同样的台词,但是不同演员的表演却包含了不同的诠释;同样,不同译者译同一部作品,也都根据同样的原文,不同的表达却包含了不同的诠释。而不同的诠释固然受到表演者或译者文化修养及理解能力的制约,但时代的影响也必定明显地留在诠释中。不过我译《欧叶妮·格朗台》倒没有类似试扮名角演过的角色的念头,而仅仅是因为我偶然从一个法国朋友那里得到了一本龚古尔学院新出版的《欧叶妮·格朗台》,与傅译所据版本稍有出入。在翻译过程中,我像演员体验角色那样尽量揣摸巴尔扎克的语气,但是我只能做到自己修养允许的程度。我害怕译文太“中国化”,倘若在我的译笔下,格朗台老爹的一言一行让人觉得类似中国解放前的土地主,那将是我的失败,所以我实际采用了直译,力求忠于原作。
译 者
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日
献给玛丽亚
您的肖像是本书最美的点缀;
但愿您的芳名在这里是经过祝福的黄杨枝,
虽不知摘自哪一棵树,
但一定已被宗教圣化,
并由虔诚的手所更新,
因而永远翠色葱茏,
庇护家园。
巴尔扎克
某些外省的城区,总有一些房子让人一看就感到凄凉,就像见到最阴森的修道院、最萧条的旷野或者最破落的废墟一样。也许修道院的沉寂、旷野的荒漠和废墟的凋败,那些房子都兼而有之。里面的住户生活得悄无声息,让外地人直以为那是些无人居住的空宅;不过一有陌生人在街上走动,窗口倒会有人突然探出一张不动声色的面孔,像僧侣一般,朝窗外冷漠而阴沉地瞥上一眼。索缪城里有一所住宅就具备上述的凄凉成分。它坐落在一条起伏不平的街道的尽头;那是一条直通上城古堡的街道,如今已少有人来往;尽管冬天冷,夏天热,有几处还阴暗不堪,它却自有引人之处:石子的路面始终清洁干爽,而且回声清脆;街面狭窄,线路曲折,两旁的房屋属于老城区,安静地蜷伏在城墙脚下。三百多年的古宅虽然是木结构,倒还结实。房屋的格式多种多样,给索缪老城区的这一地段平添独特的情调,足使热心访古的游客和艺术家们驻足留连。谁能经过这里不赞叹纵横于屋面的那些厚实的木板呢?它们两端都雕刻着稀奇古怪的图案,构成一溜黑色的浮雕,横贯于大多数房屋的底层之上。这一家横木上覆盖着青石板,给单薄的外墙勾出一条条蓝线,木结构的屋顶被岁月压弯,朽蚀的屋面盖板经过多年日晒雨淋也扭曲走形;那一家发黑的窗台十分醒目,上面原先的精细雕纹如今模糊难辨,而且仿佛已脆弱不堪,承受不住贫苦女工放在上面的棕红色的陶土花盆,只勉强地支托着盆里瘦长的石竹和月季。再往前去,有几家大门上凸出粗壮的钉头,钉头上镌刻着家传的象形文字。这些象形文字本来就是老祖宗们随心所欲勾画出来的,其含义今天当然不易考证;有的或许是哪位新教徒表明信仰的记号;有的或许是反新教联盟的成员用来诅咒亨利四世①的咒符。有几户市民阶级的人家,门上也刻有乡绅的家徽,表示自己的祖辈曾享有主持市政的光荣,免得后人淡忘。总之,这里的门上记载了整部法国的历史。有一幢房屋破旧得一晃三摇,外墙的泥灰却留下当年能工巧匠的高超手艺;隔壁是一所贵族宅第,在石砌的拱形门楣上,祖传的纹章尚依稀可辨,但毕竟经受过一七八九年以来一次次席卷全国的革命风浪的吹打,如今只剩下劫后的余痕。边条街上的铺面既不像小店也不像货栈。热衷寻访中世纪文物的人会发现这里的一切跟上一辈的女工习艺工场一样简陋朴实。低矮的店堂既无货摊也无货架和玻璃橱窗,进深很大,里面阴暗,内外都没有一点装璜。大门分上下两截,门上很不讲究地钉上了铁箍、铁锔;门的上半截往里开着,下半截装有弹簧门铃,不断地被人推进推出。空气和阳光从门的上半截往里灌,或者通过气窗、天花板和矮墙之间的空档进入店堂,半人高的矮墙上面有便于装卸护窗板的滑槽,结实的护窗板清早卸下,傍晚装上之后再用铁闩锁得严严实实。这矮墙是用来陈列商品的,但是决没有为招徕顾客而精心布置。陈列的商品按经营对象的不同而不同,无非是三、两桶食盐和鳕鱼,或者几捆缆绳和帆布;楼板的横梁上挂几束闪闪发亮的黄铜丝,靠墙放一溜金属的酒桶箍,或者在几个架子上摆出一些布匹。进去看看?一位青春焕发的白净姑娘,裹着洁白的围巾,露出通红的手臂,应声放下正在编织的活计,忙向后铺叫她的父母;这时店东就会出来听你吩咐,态度或冷淡或殷勤,或有问必答或爱理不理,全凭店东不同的脾性。成交的也许不过是两个铜板的小交易,也许是高达两、三万法郎的大生意。你还能见到专做橡木板材生意的老板坐在店堂门口,绕动着大拇指跟邻居聊天;表面看去,他不过有些做酒瓶架的劣质板条,但是在码头那边的木工场里,他的货源足以供应安茹地区
每一个邦女郎都有一个诱人的名字,身着性感暴露的服饰,令人血脉喷张的玲珑身段,而且,她们都共有一个男人……
爱苏拉·安德雷斯--哈妮·赖德
1962年《DrNo》中爱苏拉以饱读百科全书、无所不知、自我修养极佳的知性女人形象奠定了邦女郎不变的经典地位,她湿漉漉的从水中涌出,那炫眼的风采让世人永远记住了这第一位邦女郎、蜜糖"哈妮"--那真是**中见不到也是现实中见不到的女人,是梦中的女人。
霍纳·布莱克曼--普西·盖洛
在1964年《金手指》中肖恩·康纳利塑造了一个完美的"邦德"形象,所以布莱克曼这位柔道专家"普西"尽管是位女同志,也陷入了异性恋的疯狂中,勇气与胆色的确让人钦佩。她告诉观众,邦女郎并不只是一只大花瓶,她的故事比007可能更多更诱人。
雪莉·伊顿--吉尔·玛斯特森
这位肤色白皙的金发美人在《金手指》(Goldfinger)中全被涂上金粉,真是夺目之极。雪莉的经典一刻是在迈阿密的豪华旅店中,身着黑色文胸、紧身内裤,娇媚地问邦德:"Who are you?"想知道007的答案吗?英雄美女的故事都是这样开始……
拉娜·伍德--普兰蒂·奥杜耶
这位娜塔莉·伍德的小妹,在1971年《永远的钻石》(Diamonds are Forever)中塑造了一个鲜明的"邦女郎"并被公认为是历史上最著名的邦女郎。当她对康纳利自我介绍说:"嗨,我是普兰蒂。"这一刹那,(70年代初)诞生了一位"永远的普兰蒂"。
卢茜娜·帕鲁济--菲安娜·沃普
这位红发美女在1965年的《霹坜球》(Thunderball)中的表现让人惊艳。肖恩·康纳利饰演的007发现她赤裸全身躺在浴缸中,菲安娜柔声细语地说:"请您给我拿件衣服好吗?"结果是,邦德为她拿来了一双……拖鞋。这一场大胆有余的激情戏,让007更卖座了。
吉尔·圣约翰--蒂芬妮·凯斯
在1971年的《永远的钻石》(Diamonds Are Forever)中,吉尔饰演一位钻石走私犯,她唯一的弱点是酷爱水貂皮大衣和各种性感的比基尼泳装,成为了当时大多数美国女人梦中最想见到的明星,因为邦德都向她承诺:"我愿意满足你的小愿望。"今天看来,吉尔的魅力依然无法抗拒。
时间2022年1月5日
平台喜马拉雅
国别俄国
类型小说
作者契诃夫
故事梗概
火车站上,胖子与瘦子相遇了。他们是小时候相处很好的同学。
开始,两人互称姓名,相谈甚欢。瘦子滔滔不绝,谈他的家庭,谈他的工作。他得意地向胖子炫耀:我是在当官!我已经做了两年八品文官,还得了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胖子却说:他已经是三品文官,有两枚星章了!
这下,瘦子突然脸色变白,呆若木鸡,心底的奴性迅速升起。他马上改口称胖子为大人,说话也结巴起来。
“求上帝饶恕我……您怎能这样说呢,您老……”瘦子赔笑道,把身体缩得越发小了,“多承大人体恤关注……有如使人再生的甘霖……”
胖子看瘦子脸上露出那么一副尊崇敬畏、阿谀谄媚、低首下心的丑相,忍不住要作呕。他简单挥了挥手算是告别!丢下了瘦子一家……
我的感悟
1、为什么做官有钱的多数是胖子而不是瘦子呢?以前是那样,现在反过来了,有钱的反而重视健康,科学饮食、合理运动几乎每日必修,所以身材大多健美精瘦。相反是一些钱不多的人,吃的多是高糖高热量食品,几乎不爱运动,每日追剧刷手机,体型多数偏胖。
2、胖子和瘦子生活习惯不同,胖子身上冒出的是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显示出一种高雅、高档的品味;而瘦子身上冒出的是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说明瘦子家庭经济窘迫,整日为最低生活保障奔波,食物也主要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说到这里,不得不再一次膜拜契诃夫,短短几句描写,就把胖子与瘦子的生存现状描绘得淋漓尽致。
3、瘦子骨子里的奴性每个人身上都有,只是反映的形式不同,我们不忍心过多责备瘦子的奴性。如对权威,我们很容易就认为他什么都行,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理,我们都应该照做。就像那些**明星给我们推荐某些药品时,多数人不会想明星只是戏演的好,药他不一定懂;又如那些理财专家,他只要有什么财经金融大学的背景,我们很容易就认为他真是权威,从而忽视他的实战经验,盲从他。这些算不算奴性呢?
精彩语录
1、胖子刚在火车站上吃过饭,嘴唇上粘着油而发亮,就跟熟透的樱桃一样。他身上冒出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火车上下来,拿着皮箱、包裹和硬纸盒。他冒出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他背后站着一个长下巴的瘦女人,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高身量的中学生,眯细一只眼睛,是他的儿子。
2、两个朋友互相拥抱,吻了三次,然后彼此打量着,眼睛里含满泪水。两个人都感到愉快的惊讶。
3、我是在当官,我亲爱的!我已经做了两年八品文官,还得了斯坦尼斯拉夫勋章。
4、嗯,那么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
5、“不,我亲爱的,你还要说得高一点才成,”胖子说,“我已经做到三品文官……有两枚星章了。”
6、瘦子突然脸色变白,呆若木鸡,然而他的脸很快就往四下里扯开,做出顶畅快的笑容,仿佛他脸上和眼睛里不住迸出火星来似的。他把身体缩起来,哈着腰,显得矮了半截……他的皮箱、包裹和硬纸盒也都收缩起来,好像现出皱纹来了……他妻子的长下巴越发长了。纳法奈尔挺直身体,做出立正的姿势,把他制服的纽扣全都扣上……
7、“求上帝饶恕我……您怎能这样说呢,您老……”瘦子赔笑道,把身体缩得越发小了,“多承大人体恤关注……有如使人再生的甘霖……这一个,大人,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的妻子路易丝,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新教徒……”
8、胖子本来打算反驳他,可是瘦子脸上露出那么一副尊崇敬畏、阿谀谄媚、低首下心的丑相,弄得三品文官恶心得要呕。
9、瘦子握了握那只手的三个手指头,弯下整个身子去深深一鞠躬,嘴里发出像中国人那样的笑声:“嘻嘻嘻。”他妻子微微一笑。纳法奈尔并拢脚跟立正,把制帽掉在地下了。三个人都感到愉快的震惊。(20220105)
内衣历史与文化
内衣,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文明时代。近百年来,随着内衣的逐渐改变,她已成为女人最赏心悦目的另类投资!
内衣,诠释出女人骨子里的新唯美主义--性感是超越潮流,不受时间限制的享受。是内衣发展整整一百年后,永远铭记于人们心中的爱恋。让我们随着历史的脚步,去追寻内衣一百年的经典风情……
1889年 内衣裁缝Heminiecadolle在巴黎向公众公开西方第一件内衣。
1901年大西洋两岸多年的产业兴旺,确保了具有稳定、高雅和优美特色的社会气候,这一点至少对富有阶层是这样的。
这十年的大部分时间中,大众和上流社会女士的外衣仍是流行的S型弯曲款式一统天下。它的独特造型是:由S型弯曲紧身内衣造成大胸、细腰、圆臀。但这种内衣也严重地使脊椎扭曲并压挤腰部和腹部。虽然这种款式看起来有些威严,但当时另一十分著名的款式是“吉卜森女服”,是由美国艺术家查尔斯•达纳•吉卜森(Charles Dana Gibson)创作的。在19世纪90年代到1914年期间,这个富有青春气息的、 独立的活跃女性角色出现在当时的许多杂志上,她穿着无所不在的S状弯曲紧身内衣,但外衣都是分开的,有剪裁考究的长裙和合身上衣。在紧紧的花边胸衣下面——从肩部到大腿——是一件无袖衬衣和一没有封口的、开口从裆部直到膝盖的衬裤,并有多达六层的衬裙。吊带和长筒袜系在胸衣上,有时用宝石镶针扣上。
1900年
在20世纪的头十年中,当允许有良好教养的女性身体有较多的自由时,她们对服装的要求也有了相应改变。各种运动越来越流行,特别是骑自行车和打网球。宽松的灯笼裤——以它的创始人玛丽•布鲁姆的名字命名——也称为“理性服装”,将它们穿在薄的上衣下面,很适合骑单车,但当时人们认为这显得很泼辣。
1903年
是一种将两个原本单独的内衣结合在一起的组合件。例如:一件无袖宽内衣和一件短裤连成一件,它在20世纪早期变得越来越流行。它由优质丝绸构成,以适合当时崇尚的苗条外形,很多还带有裤腿褶边。当时卓加博士引入了一精美毛质款式,以作为冬天有益健康的备用选择。
1906年
在“吉布卜女服”的推动下,流行起来的、剪裁合宜的长裙和短上衣出现后,随之出 现的优雅情调的背心——一块用上等细麻布、缎带或丝绸制成的小方巾,用别针扣住在颈线下面,也被广泛穿用。但有些女性习惯于以前服装的高领,觉得敞领式的衬衫显得太暴露,更不用提不利健康了。
1907年
法国女装设计师保罗•普瓦雷走出了关键的一步,设计出符合自然体形的女装,从紧身内衣中将女性解放出来。巴黎商会怕这个发展将对紧身内衣业产生很不利的影响,便派出了一个代表团去普瓦雷处,请求他改变想法,但被普瓦雷拒绝了。
1909年
晚装与日装一样多种多样,除冬夜工作日穿法兰绒夜长袍外,还有适用于夜间浪漫约会的上等细麻布做成并饰有花边的长袍,甚至还有宽大的睡衣。睡衣最早是在17世纪由英国男子穿的,其设计格局与印度和波斯服装相似。在古代波斯语中,“派”(Pae)的意思是脚或腿,而“加麻”(Jamah)的意思是服装。女士们穿用它是在20世纪早期,同时也穿女式长睡衣(Neglig es)。
1910~新时代、新姿态
1910年,大西洋两岸都呈现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当女性们在1915年拒绝了约束她们的紧身内衣时,她们不仅得到了象征性的自由,同时也获得了身体上的解放。由妇女领导的、为争取独立承认和通过有组织的抗议,以取得投票权的运动正在赢得声势。
1909年,俄罗斯芭蕾舞团对巴黎的访问对整个欧洲是一个在视觉上、文化上和审美观上的国际性大冲击,并且随后其影响还扩展到其他方面。莱芙•巴克斯特(Lev Bakst)为芭蕾舞团的演员们设计的服装,采用奢华的织物和奇异的颜色,佩戴绚丽多彩的缠巾式头饰。所有颜色,从金黄、红宝石、猩红、翠兰、紫、绿玉石和黑色等,都很快地出现在欧洲女士们的流行服衣柜中。
在地服装里面,今天的内衣先驱在那时第一次出现。虽然究竟是谁发明的乳罩还是有争议,但乳罩在1913年前后开始使用。到了1916年英国“女士”杂志评论说:“法国和美国女士们都戴它们,所以我们也应这样”。乳罩常与组合式内衣同穿,许多是用丝绸和上等棉织物精美制成,并精心地配有装饰和绣花。
使紧身内衣衰落的主要因素是当时横扫欧美的探戈舞热。因为有鲸骨架和镶边的紧身衣的束缚,所以实际上不可能伴着拉格泰姆音乐跳舞。因此著名的美国舞蹈家约瑟芬•贝克(Josephine Baker),用她的自由和运动式的舞蹈作出了充分的证明,发明了“舞蹈内衣” 。
但是老式紧身内衣的死亡钟声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敲响的。妇女们积极参战,第一次作为司机、公共汽车售票员、工厂工人等参加劳动,并且认为紧身内衣和繁多的其它内部衣着完全不合实用而予以抛弃。到了这个十年的后期,女士们都穿上了较短的和腰部宽松的衣服,并且只穿较少层的内衣。1918年战争结束后,她们再也不愿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高雅、风流年代去继续经历充满矛 盾的紧身内衣和多层衬裙的束缚,尽管曾有过这样的机会。
1911年
用明亮颜色的丝绸和缎子做成的、奢华的、宽大的睡衣出现在卧室中,同时也戴上了用同样高档的织物制成的缠头巾。它们是受到在1909年到欧洲的俄罗斯芭蕾舞团团员所穿着的、由设计师莱芙•巴克斯特设计的演出服的启示而设计出来的。
1912年
长筒袜由早期形式的人造丝制作,最初由美国维斯脱斯公司制造。这是真正的第一次各个阶层的女性都能享受到的、合适的豪华丝袜。这种长筒袜在1915年左右,在裙子底摆上提后成了生活必需品。
1913年
在美国出现一种新式的带弹性的机织物,并用于制造美国女性穿的套头装上。在1910年~1920年期间疯狂的探戈舞狂热中,她们已抛弃了鲸骨式的紧身内衣。
1914年
在参加一个舞会之前,初次参加社交的美国年轻姑娘玛丽•菲尔普与她的侍女发明了用两片手绢和一条丝带制成的、无鲸骨的和无腰线的、革命性的平胸乳罩。第一次世界大战敲响了紧身女式胸衣的丧钟,因为女性需要更多的身体自由去完成她们战时的工作。在兵工厂中不允许穿有金属骨撑的紧身胸衣。
1916年
尼龙的发明标志了女性内衣从此分为长身胸罩与腰箍。尼龙比较坚硬、轻身,并且无须熨平。
1919年
晚装与日装一样多种多样,除冬夜工作日穿法兰绒夜长袍外,还有适用于夜间浪漫约会的上等细麻布做成并饰有花边的长袍,甚至还有宽大的睡衣。睡衣最早是在17世纪由英国男子穿的,其设计格局与印度和波斯服装相似。在古代波斯语中,“派”(Pae)的意思是脚或腿,而“加麻”(Jamah)的意思是服装。女士们穿用它是在20世纪早期,同时也穿女式长睡衣(Neglig es)。
1925年在巴黎开幕的现代装饰文艺和装饰产业展览会上,充满了各种魅力的产品,并由新富起来的人们随意购买。由于小腿已在服装历史中第一次暴露于众,所以几何型装饰图案可在长筒袜和摩天大楼内等处随处可见。
当时人们认为平胸和瘦长是理想身形,且在巴黎出现了一种早熟的外表,被称为“男孩”(Garconne)的打扮,所以女士们束缚她们的乳房,并为此过度地节食。虽然摩登女郎们如此倾向于男孩形象,但女性 们仍然在流线形、中性的外衣下面穿着纵容的和完全体现女性的内衣。
性方面更是经历了一场革命,好莱坞艳星们则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鲁道夫•瓦伦蒂诺是位大众情人,他在1921年《夏克王》**中的表演引起了轰动。许多女影迷极度兴奋,在寄给他的影迷信的同时,还附寄了她们自己的内衣。但即使好莱坞也不能控制现实的变化,1929年纽约股票市场突然崩溃,将美国拖入经济危机和1930年的经济大萧条之中,金融冲击波影响了整个世界。
1920年
流行“平板型”的身材,女性都喜欢以布带紧箍自己的身体,以营造出“平坦如板”的身型。箍带式的内衣再次变身为由一条像筋带连接起左右两个杯型的内衣。
1921年
法国网球冠军苏珊•兰玲代表了20年代的新女性。她全身上下都穿法国时装设计师让•帕图设计的服装。她的中性外观是当时的时代信号,其重点是小腿和长筒袜——更不用说长筒袜以上到短外衣之间的一段暴露出的大腿了。(见下图路易丝•布鲁克的中性外形)
1922年
在20年代,科科•夏奈尔首先展示了用普通平针棉织物做成的系列服装。她的尝试招来了嘲笑。但是在上市之后不久,夏奈尔设计的优雅、舒适的服装甚至使原来最持怀疑态度的人都得到信服,她们以前都穿各种连裤内衣和宽大的法国式短衬裤。
1924年
女性内衣一词第一次出现,替代原来平庸的名称。这的确反映了穿在流线形外衣下面的、纵容女性的内衣风度。中国丝绸、打褶的丝质雪纺绸紧身衣和厚的绉缎等都被用作奢华内衣材料。
1925年
虽然最早的乳罩只是按当时的时尚简单地将胸部压平,但科斯托斯乳罩是第一个在商业上成功的造型乳罩。其弹性背带,胸部用省缝和钮扣式的扣结,不久就使它成为女性在寻求一种支撑性内衣的首选。
1926年
这时男性化或平胸型的女性似乎已经达到了顶峰,下摆已第一次提高到膝盖以上,从来没有见到这么多的小腿部分暴露在外面,长筒丝袜常带有许多图案,在穿到膝以上后用扣袜带扣住。早年的长筒人造丝袜是供给尚不富裕的人穿用的,只有真丝袜四分之一的价格,不过它们很容易抽丝,使用寿命较短。
1927年
当下摆线上升后,已被采用了40年的、华贵的公主式衬裙就变成了多余。它也缩短了并称为公主式套裙,而后又改为了简单的衬裙。
1909年
晚装与日装一样多种多样,除冬夜工作日穿法兰绒夜长袍外,还有适用于夜间浪漫约会的上等细麻布做成并饰有花边的长袍,甚至还有宽大的睡衣。睡衣最早是在17世纪由英国男子穿的,其设计格局与印度和波斯服装相似。在古代波斯语中,“派”(Pae)的意思是脚或腿,而“加麻”(Jamah)的意思是服装。女士们穿用它是在20世纪早期,同时也穿女式长睡衣(Neglig es)。
1930~严肃的年代
美国和法国的服装设计师们应用能贴着身体的、显示性感线条的、柔软而优美的缎子和双绉面料,为好莱坞明星们、也为富裕的、高级社会的顾客设计和提供她们所渴望的服装。
法国设计师玛代赖•维奥奈特(Madeleine Vionnet)推出的“斜裁”(交叉穿过自然纹理剪裁面料)特别能发挥这方面的作用。它创造了细长外形,滑过臀部和腰部,隔开双乳,使胸部线条成为时髦的重点。
为了衬托身材苗条的美感,一种新型的内衣成为了必需品。这种新型内衣大多采用了新的人造纤维,从人造丝到弹性网状材料。虽然它们都很实用,但又常过于单调,因为,为了保持线条的流畅,装饰就需限制到最少量。英国“时尚”杂志刊载到“大多数”的实用性内衣,使女性显得没有生气。一些随意的装饰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意这种观点的人们倾向于使用世纪初的罗曼蒂克式的内衣
1931年
巴黎时装由阿德里安和格雷夫人和维奥奈特夫人所统领,格雷夫人的设计署名为阿丽克丝。用斜裁法和时髦的柔薄质衣料得到的长而苗条的性感线条,将强调胸部设计带回到时尚之中。因此,乳罩常做成杯型以取得“上举”的效用。“上举”是当时的一个流行术语。由于许多巴黎的服装是光背的,所以这导致了1934年出现了无带乳罩。
1932年
为了保持流畅的臀部曲线,白天女性常在拖曳的外衣里穿着瘦狭的带束缚的短裤,较胖的女性常在短裤外面穿轻薄的内衣,以加强控制。到了1935年,它们都用拉链来开合了
1934年
如前十年一样,好莱坞明星对女性时装起了巨大的作用。明星服装的仿制品,可以在许多大服装店的“**部”购买。在由克拉克•盖博主演的**《一夜风流》中,由于有法国出生的女演员克劳黛特•考贝特脱去外衣只剩下内衣的镜头,就引起了当时疯狂购买其仿制时装的情景。
1935年
“在你身上不能有任何凸起之处”,英国《时尚》杂志这样宣布。这引起成群的女性去购买新型的、带有弹性的紧身内衣。其中最流行的是一种叫做丝里克丝的合为一体的内衣,其中包括乳罩和吊袜带。
1935年
华纳公司首次引入了合体罩杯,认识到胸围的测量、尺寸和乳房的大小是两码事
1937年
这十年的后期,美国杜邦公司注册了第一个尼龙专利。尼龙纤维质轻、强度高、柔软,并能织出不同重量的纱线,其织物不需熨烫,挂起来可以很快的晾干,它是制作乳罩的理想材料,而且不久后发现,在所有内衣中都有尼龙的痕迹(尽管在此期间爆发了二次大战)。
1939年
1939年巴黎春季博览会上,显示了一种全新的内衣:新的漏沙瓶式的身形,收小腰部,突出胸部和臀部。但是世界形势的发展压制了时装的发展,就在这一年,随着二次大战的爆发,世界又陷入了危机之中。几乎是在十年之后,这样的时装才再次浮出水面。
1941年
由于欧洲受配给制的影响,使美国内衣制造商超过了欧洲的竞争对手。美国开发的新织物中有带弹性的依拉斯坦克斯(Elastex)。 美国大兵用尼龙长筒袜作为礼物,来换取欧洲妇女们的好感,因为当时在欧洲,丝袜和人造丝袜都只能在黑市上买到。
1942年
英国商业部实施了“实用方案”。 这个方案禁止在任何衣着上应用刺绣和花边等装饰。内衣只准用黑、白色,而不是以前的粉红色。大多数内衣是成批生产的,上面通常盖有CC41标签。许多内衣厂转向生产降落伞及其它物品。
1943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尼龙被视为奢侈品而列入了禁用范围,内衣制造商被迫利用天然材料,如棉和方格条纹布。虽然尼龙的承托力较好,但棉质可轻易缝制出不同形状而且较贴身的内衣。那时侯的尺码每每偏细,后来更统一为一种D杯制。
战时紧束皮带的军装将注意力吸引到人的腰部。穿全套内衣的女性少了,但是女士们宁愿在裙子里加穿较新式的胸衣,或在裤子里穿有开衩的短裤,为了控制体形,有些扎口短装有弹性松紧。
1945年
马赛尔•罗夏第一个生产出“蜂腰”新内衣,类似美国的 肚带和法国的胸衣。它的尺寸很小,它装有鲸骨的腰带宽13~20厘米,在后面钩住,使最瘦的女性也能呈现轮廓。
1947年
克里斯汀•迪奥的“迪奥新风格”展示开幕了。他设计的微小的、束紧腰和穿在垫厚的臀部和短裤外面的宽下摆裙子,因战争受限制后显示出特殊的魅力,然而并不是全场欢呼。英国的《时报》评论说:“毋庸置疑,这些新时装,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时代来讲,是完全 不合时宜的……”。
1948年
著名内衣制造商、好莱坞的菲雷德瑞克公司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向上推的乳罩——“上升之星”。这是多年来强调腰部之后又回过来重视胸部的信号。
1950~驾上富裕之浪
1950年,大西洋两岸开始出现乐观情绪。这是一个调和时期,它将在二次大战中研制出来的先进技术充分整合,以达到一个和平稳定的经济发展时期来建设未来的世界。
“迪奥新风格”的紧腰,是靠穿从腰下上延到乳罩线的腰褡,或者穿连胸紧身衣来控制腹部的凸起。从50年代早期,有几家时装店就推出自己的“基础服装”系列——紧身衣系列,被认为是庸俗的内衣制造商与广大消费者的一个协调动作,其目的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雇主,开始推出的自己的名牌。
1950年
新科技的发展,造成“中心圆形缝制法”的出现,这种制法可缝出“导弹型”胸杯,同时,丰满的女性身材再度成为潮流,加垫的内衣也因此越来越普遍。
具有明显性感和煽动性的“迪奥新风格”很快被女士们所赞美,她们看上了它所产生的明星般乳房、纤细躯干、倾斜臀部和修长双腿的效果。虽然腰部纤细,但不像40年代那样极端,当时常常是用连胸紧身衣控制的。
1954年
美国“轮廓”公司最早将双向弹性织物应用到“小X”内衣中。这种以弹性纤维为基础的内衣,可将体形控制成各种性感的形状。
1955年
像迪奥这样的设计师着手推出带有自己品牌的内衣及其系列,准备穿在他创作的时装里面。这种内、外衣相混淆的衣着,可见于一种奢华型无背无袖的内衣,以及经过装饰有刺绣和珠子,穿在外面的晚礼服裙。
1956年
好莱坞继续对日常时尚和款式施加影响。激情的女明星如卡洛尔•贝克在“玩具娃娃”影片中,身着多层带饰边的、用新织物(包括滴水即干的尼龙)制成的小睡衣,出现在银幕上。
1957年
这十年中最声名狼藉的乳罩为“悬臂式乳罩”,航天工程师哈沃德•修吉斯设计。女明星让•罗素在影片《叛逃者》中穿过。它根据悬臂式桥梁的原理来设计,它给人的深刻印象引起了假胸的热潮,使每位女性都可以有同样丰满的形象。
1959年
当K纤维,即莱卡纤维投入市场后,内衣业很快看出其潜力,并将其用于整个内衣系列产品。它时常与新的印染技术相结合,使最廉价的衣服都能有强烈的色彩或印花。
1960年
那些追随时装的年轻人抛弃了50年代的曲线,转向象征60年代的高瘦型的苗条身材。当时尚观念和用新弹性纤维制成的织物,如莱卡出现后,有支撑的紧身内衣完全是多余。
1963年
避孕药丸得到了推广,女性们第一次最大限度地从怀孕的负担中解放出来。几乎同时,时装成了性感的基地,女式内衣的形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到20世纪60年代末,牛仔裤成为年轻女子的日常服,穿在“比基尼”紧身三角裤的外面。
避孕药的推广彻底改变了女性对性的态度。服装底摆作为性感区的一部分——还包括公开暴露的大腿和腹部——成为设计的焦点。在紧身的牛仔裤下面只需穿最少量的内衣。
1964年
当有衬垫的成型乳罩被抛弃后,女士们正试图重新定义“女性特点”时,鲁地•根雷推出了他的“无胸罩式胸罩”作为回答。他的目标是设计一种只要舒适地穿在胸部,而并不一定非要形成某种形状。
1965年
RodiGernreich设计出一种名为“没有胸罩的胸罩”(NoBarbar)它利用了有承托力而不变形的莱卡来缝制内衣,这种质料非常纤薄,穿在身上也仿如不觉。然而那时侯女性解放和女性主义的势力正盛国际女性组织的女权分子甚至焚烧和屏弃内衣。
1966年
虽然较年轻的女性穿的内衣越来越少,但年过三十女性仍眷恋着长筒袜、吊袜带和腹带。然而作为与时代的妥协,她们中的许多人采用比过去更大胆的色彩和花型,例如卡叟•邦德所生产的。
1967年
新的尼龙织物和明亮色彩被用于短的、镶褶边的女睡衣和连衫衬裤中,颜色有粉蓝、浅红、印花等。同样莱卡织物被广泛用以制造各式泳衣,由于这些泳衣与内衣极其相似,所以很多年轻女性将它们既当泳衣又当内衣穿。
1968年
当60年代即将结束时,科学影片《芭芭泰拉》中的女主角扮演者简•方达以禁锢的拜物教式胸衣着装出现,这是一个新时代来临的标志。
1971年
美国杜邦公司研制出了斯潘德克斯纤维经缎组织。1976年改名为伊拉斯泰,其光滑度使它成为在控制和塑形上的理想织物。它被广泛用于制做紧身腰褡
1972年
出现了三角背心式乳罩,它是用当时流行的面料,展现众多乳罩造型和款式中的一种
1973年
内衣配件引起一场轰动:由设计师设计的带有丝缎的带花边的乳罩、内裤和吊袜带,传递着亲密、兴奋和性感的信息。这些内衣配件表达了对罗曼蒂克的渴望,而这正是70年代的事实。
1974年
随着无政府主义的朋克运动在英国的展开,流行音乐人麦考•麦克拉林签约了一个著名的“性手枪”(the Sex Pistols)朋克乐队。他的合作者设计师维维恩•韦斯特伍德设计了这个乐队的形象:梯形鱼网长筒袜,乳罩作为外衣戴,并明显地参照了奴役习惯。
1977年
在崇尚健康的潮流下,内衣的设计着重承托力,而第一个运动型内衣的设计,是把两个男运动员用的下体弹力护罩缝在一起的。
1979年
NoBarbar回归,再度成为潮流,换句话说,形状自然、色调清新的内衣再次流行起来。
影片《油脂》的放映使主角约翰•托拉伏尔太(John Tra-volta)和奥莱温•牛顿•约翰孕育出舞蹈和健美热潮。这个热潮一直延续到了下个年代。柔滑的用“莱卡”制作的女式紧身连衣裤和舞蹈紧身服真是漂亮极了,并很快成为舞厅内外穿着的常服。
1980~ 设计师品牌
作为一个钱能讲话的年代,80年代以看重形象著称。凯瑟琳•哈玛尼特(Katherine Hamnett)、乔治奥•阿玛尼(Georgio Armani)等用带他们商标的服装,美化了身材健美的女性,她们中的许多人都开着保时捷或宝马等名牌汽车,正常形状的内衣也再度成为时尚。
1982年
以伦敦为基地,获得巨大成 功的菠萝舞蹈和健身工作室的黛比•摩尔将公司的股票上市。她的成功主要来源于一整套弹性莱卡做的菠萝牌的运动式贴身时装。
1983年
一些设计师参照70年代的“朋克”思想,包括让•保罗•戈尔捷、捷利•缪格雷和约翰• 詹莱尼奥。他们围绕着乳罩、紧身衣和巴斯克胸衣创造出成套的衣着。
1984年
不分男女的内衣,例如印花的拳击短裤,内裙和缝脚在外的短裤出现了。在颜色、形状和衣料上与某些正在销售的运动衣着一样。当女装店扩展到更多的紧身裤、长筒袜和内衣系列时,其中大多数商品都带有著名设计师的名字,如卡尔文•克莱因。
1985年
当女士们渴望少数清教徒式内衣时,女式连衫衬裤有了一次返古,代替了背心内衣和灯笼裤。长筒袜、褶边、镶边等装饰又开始重现。
1987年
韦斯特伍德设计的“自由女神”胸衣,使时装评论家们大跌眼镜。这种内衣压缩了胸部,使乳房上托前凸。随后在她所有的设计中,这种胸衣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下图所示),而且对街头服装和时装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1990~回归的未来
90年代,内衣世界的中心是胸部。时尚出现两极化,平胸和夸张的胸部并存是当时的特色。
1990年
麦当娜穿着让•保罗•戈尔捷设计的带锥形胸罩的、雕像般的紧身衣,开始她的“金发女郎的雄心”世界巡回演出。锥体上的缝线是50年代的胸罩风格。
1991年
内衣变成外衣,新品种质料(皮或蛇皮)用作缝制内衣的材料。设计师Jean-PaulGaultier和Chanel,令这种变相内衣的时尚成为新潮流。麦当娜也应记一功,因为她在登台演唱的时候穿上Gaultier设计的金色“雪糕筒型”胸罩,令内衣时装大瞩目。闪光的丝缎胸罩与自行车短裤是去俱乐部或狂欢时的应时穿着。内衣出现在整个光谱的强烈色彩之中,包括褐红、棕黄、紫、深绿色等。紧身上衣是从运动服和舞蹈服变化而来的,它的设计有刺目的露出肚脐和身体的其它部分。
1992年
KateMoss那种骨感颓废的形象成为潮流,很多骨瘦如柴的女性都不穿戴内衣。戈萨德设计的超级乳罩,重新体现乳沟,托起乳房使之涨出了罩杯。不久泼莱德克斯用它设计出变形的“奇异乳罩”,开始了对内衣最有力的竞争,这也许是最流行的广告战,被称为胸罩之战。
1994年
约瑟夫•高里与其合伙人吉考•麦克拉林在伦敦开了女服内衣专卖店,名为“密探”。他们范围极广的内衣作品证明了不管其尺码与形状如何,女士们有权为其身体感到骄傲。他们将产品销售给“掌握自己生活”的女性。
1996年
当时的紧身裤如由“漂亮的波雷”公司所提供的,称为“秘密苗条者”,它将时髦腰带似的长条缝线融进紧身裤上,创造了完美的身形,形成新的臀部、大腿和缩细了的腰身。另一奥鹿勃鲁公司则引入了紧身裤,同时长筒袜又回归,与最新式的紧身内衣配套穿着。
1997年
“维多利亚的秘密”公司是一个专业于放纵式和罗曼蒂克内衣的邮购公司,因全世界女性挑选其奢华的胸罩、短内裤、胸衣、睡衣和其它配饰,故使其年销售量在30亿美元以上。
1992年
KateMoss那种骨感颓废的形象成为潮流,很多骨瘦如柴的女性都不穿戴内衣。戈萨德设计的超级乳罩,重新体现乳沟,托起乳房使之涨出了罩杯。不久泼莱德克斯用它设计出变形的“奇异乳罩”,开始了对内衣最有力的竞争,这也许是最流行的广告战,被称为胸罩之战。
1994年
约瑟夫•高里与其合伙人吉考•麦克拉林在伦敦开了女服内衣专卖店,名为“密探”。他们范围极广的内衣作品证明了不管其尺码与形状如何,女士们有权为其身体感到骄傲。他们将产品销售给“掌握自己生活”的女性。
1996年
当时的紧身裤如由“漂亮的波雷”公司所提供的,称为“秘密苗条者”,它将时髦腰带似的长条缝线融进紧身裤上,创造了完美的身形,形成新的臀部、大腿和缩细了的腰身。另一奥鹿勃鲁公司则引入了紧身裤,同时长筒袜又回归,与最新式的紧身内衣配套穿着。
1997年
“维多利亚的秘密”公司是一个专业于放纵式和罗曼蒂克内衣的邮购公司,因全世界女性挑选其奢华的胸罩、短内裤、胸衣、睡衣和其它配饰,故使其年销售量在30亿美元以上。
第一卷
爱的升华//索尼娅·克齐伯格摄
名模海伦娜·克里斯汀森//米歇尔·康特摄
小圆镜//爱德华·斯泰肯摄
无题//马里奥·台斯蒂诺摄
新婚之夜//南·戈尔丁摄
梦//藤井秀树摄
人体//雷尔弗·格伯逊摄
乳房//爱德华·温斯顿摄
硫黄澡//埃伦·奥尔巴斯摄
海雅提的眼睛//杰里弗·尼尔森摄
无题//艾米利·维拉摄
“R”形的人体//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兹摄
构图//鲁道夫·科皮兹摄
半裸体和举起的手臂//安顿·裘瑟夫·维卡摄
人体习作//杰曼尼·凯鲁摄
原始起点//布林克摄影公司摄
克莱尔·巴鲁夫//伊娃摄
无题//艾德蒙德·康斯丁摄
“艺术家可以自由选择作品”//卢西安·劳瑞理摄
安格尔的小提琴//曼·雷摄
肖像//弗郎切斯可·德蒂克尔摄
艾娃·查尔根//海兹·哈耶克·汉克摄
丁·格里尼和雷格鲁医生//尤瑟夫·伯雷特邦斯摄
她和她的乳房//伊摩根·坎宁安摄
人体习作//罗贝尔·德马西摄
卡曼//欧文·布鲁曼费尔德摄
墙边的莎娜//戈萨德·舒哈摄
舞蹈人体//霍华德·沙兹摄
多茜·苏尔·阿莫利//米盖尔·里约·布兰克摄
人体//比尔·布兰特摄
Femme couehée//尤金·安特盖特摄
人体//约瑟夫·萨戴克摄
亨利·穆勒和他的缪斯//曼·雷摄
空间的概念//尤格·穆勒斯摄
带钢爪的女人//保罗·奥特布里奇摄
无题//邓内·米查尔斯摄
躯体//克莱伦斯·怀特摄
帕蒂·史密斯在训练中//罗伯特·梅普勒索普摄
琼尼·荷博泰内//阿尔伯特·罗杜米尼摄
琼特·凯//甘特尔·卢斯莱尔摄
无题//乔治·托尔第耶曼摄
无题//大卫·莱维塞尔摄
比斯塞那//弗兰克·福特纳摄
艾曼//格雷戈·戈曼摄
人体//库勒·温斯顿摄
基摩//让卢普·西夫摄 莱克舍米//达妮·莱利切摄
在盒子中//鲁丝·伯恩哈德摄
人体//安德烈·费宁格摄
安娜丽莎——缓慢的夜//艾莉卡·郎蕾摄
舞蹈习作//阿道菲·巴伦·德·米叶摄
无题//曼·雷摄
凡尔盘的情欲//曼·雷摄
感觉//托诺·斯塔诺摄
无题//佚名摄
身体局部//弗兰克·沃顿伯格摄
旧金山芭蕾//卡提塔·沃尔多摄
蛇的圣母//约瑟夫·普罗提诺摄
带骷髅面具的裸女//克里斯·布金摄
会飞的感觉//霍华德·沙兹摄
凯蒂//马里奥·卡莱维·奈图摄
人体习作//杰鲁明·福柯摄
迷朦的印象//佚名摄
无题//诺伯特·盖辛尔摄
影像//赫伯·里兹摄
无题//佚名摄
坐着的女郎肖像//让卢普·西夫摄
红色金字塔//特伦斯·多诺曼摄
纱巾之妙//赫伯·里茨摄
水中摄影//霍华德·沙兹摄
古典与青春//佚名摄
天堂之门//佚名摄
芭芭拉//里克·罗德里古兹摄
戴面纱的女人//让卢普·西夫摄
流畅的韵律//莱斯利·托图摄
胜利女神//霍华德·沙兹摄
青春//多纳尔德·格雷汉姆摄
海与人//小杉秀雄摄
加娜//佚名摄
奥德莉丝克//凯兹麦尔摄
月下的梦//罗德·阿什福特摄
海边//塞巴斯蒂安·吉菲摄
矫饰的裸体//让卢普·西夫摄
梦样的清纯//乔伊斯·泰尼森摄
克里斯蒂·鲁//纳达尔摄
伊迪斯和浆果项链//埃米特·高文摄
残松之魂//安妮·W·布里格曼摄
一个日本按摩师的假日//筱山纪信摄
人体//赫尔姆特·牛顿摄
第二卷
第一只原子弹//杰克·艾比摄
“电话兵”奥尔德林在月球上//尼尔·阿姆斯特朗摄
宇航员加加林//佚名摄
检修哈勃太空望远镜//佚名摄
克隆羊//佚名摄
爱因斯坦与记者//佚名摄
希特勒和他的党徒们//佚名摄
叶利钦再次当选//亚历山大·齐姆林尼舍克摄
伊朗伊斯兰教革命领袖阿亚图拉·霍梅尼//佚名摄
礼敬高僧的西哈努克亲王//佚名摄
胡志明和范文同//佚名摄
雅尔塔会议上的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佚名摄
马丁·路德·金和他的妻子//吉恩·赫利克摄
撒切尔夫人//佚名摄
农场中的赫鲁晓夫//佚名摄
在长城上展示的皮尔·卡丹时装//佚名摄
皇家的婚礼//帕特里克·利奇菲尔德摄
纪念戴安娜//佚名摄
神户大地震//雷特斯摄
巴黎学生革命 年月 //吉勒斯·卡伦摄
北塘要塞//费利斯·A·比托摄
非军事区以南//拉里·伯罗斯摄
共和国战士之死//罗伯特·卡帕摄
被警察枪杀的女孩//佚名摄
在国会大厦上 年月日//朱根尼·查尔德基摄
对日作战胜利日在时代广场//艾尔弗雷德·艾森施达特摄
罗伯特·F·肯尼迪遇刺//比尔·埃普里奇摄
塞扎尔·特兰诺瓦法官遇刺//莱蒂齐亚·巴塔格利亚摄
伊朗的罩袍兵//琼·戈米摄
李·哈威·奥斯瓦德遇刺//罗伯特·杰克逊摄
妇女的抗议//佚名摄
多萝茜·考茨进入刚刚解除隔离的学校//道格拉斯·马丁摄
硫黄岛//乔·罗森塔尔摄
迫害华沙犹太人 华沙犹太人居民区//佚名摄
仁川登陆//伯特·哈迪摄
刻奇·克里米亚//德莱特里·巴尔特曼茨摄
科西沃医院//卢克·德拉哈亚摄
冻僵的水兵//大卫·道格拉斯·邓肯摄
休//唐·麦卡林摄
普洛莫海滨//苏珊·迈泽勒斯摄
河沟里死了的德国卫兵//李·米勒摄
伯明翰//查尔斯·穆尔摄
“兴登堡”号飞艇的灾难//萨姆·希尔摄
孩子的“积木”游戏//佚名摄
法西斯的兴起//佚名摄
返国的美军//佚名摄
“投敌者”的惩罚//罗伯特·卡帕摄
纳粹集中营里的人们//佚名摄
越共囚犯街头枪决//埃迪·亚当斯摄
父亲的悲惨负担//霍斯特·法斯摄
北爱尔兰的独立事件//佚名摄
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仇杀//佚名摄
休息的美国士兵//特里·菲舍尔摄
美国士兵//佚名摄
睡在衣柜中的孩子们//佚名摄
领食物的母亲和她的孩子//佚名摄
巴库的监狱//佚名摄
被处死的罗宾·斯达克//佚名摄
校园里的暴力//尼尔·尤利维基摄
火中的人//吉恩·马里诺维奇摄
火中的涅 //马尔科姆·布卢内摄
退伍老兵的抗议//让·雅克·利维摄
血泊中的小孩//恩里科·马丁摄
虚弱的孩子//雅克利尼·阿兹特·拉马摄
私刑处死者 奥马哈//佚名摄
母亲和她的孩子//佚名摄
珍珠港//佚名摄
卡斯特罗和孩子们//佚名摄
浅昭稻次郎遇刺//佚名摄
切·格瓦拉的被捕//佚名摄
悲怆//西摩·赫尔斯摄
屠杀//佚名摄
纪念碑前的威利·勃兰特//佚名摄
血迹//佚名摄
“纠纷”//佚名摄
被俘的越共游击队员//佚名摄
在科索沃被杀的塞尔维亚人//佚名摄
黎明前//佚名摄
轰炸后的重庆//佚名摄
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的遇难者//佚名摄
利比亚轰炸中死去的小女孩//佚名摄
两伊前线的伊朗士兵//佚名摄
烛光灯影下的女孩//佚名摄
罗得西亚的政府武装//佚名摄
印度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佚名摄
垃圾场中的生存者//佚名摄
死去的阿富汗男孩//佚名摄
手//迈克·威尔斯摄
一个将被埋葬的男人//佚名摄
处决凶犯//佚名摄
枪的“游戏”//佚名摄
第三卷
著名**导演约翰·福特//理查德·阿威顿摄
马罗克·亨利的妻子//爱德华·S·柯蒂斯摄
西尔维斯特·史泰龙//玛丽·艾伦·马克摄
老黑奴//理查德·阿威顿
胡图族男子//詹姆斯·纳奇威摄
麦当娜 忠实的保守派//赫布·里兹摄
锡盘巷里的俊妞儿//南·戈尔丁摄
佩吉·利夫//乔治·霍伊宁根-许内(hh)摄
埃兹拉·庞德//阿尔文·兰登·科伯恩摄
温斯顿·丘吉尔先生//尤瑟夫·卡什摄
阿里亚特·比阿利兹,勒内//雅克-亨利·拉梯格摄
纳尔逊·曼德拉//尤瑟夫·卡什摄
小时劳作的工人//玛格丽特·伯克-怀特摄影
伊利莎白二世加冕//塞西尔·比顿摄影
穿着夜礼服的名模多维玛//理查德·阿威顿摄
莉夫·泰勒//赫布·里兹摄
杰门和章鱼//赫布·里兹摄
裁缝的徒弟 鲁塞拉//保罗·斯特兰德摄
米尔班克女士扮成垂死的亚马逊女王彭忒西勒亚//叶芳德夫人摄
扮成美杜莎的爱德华·梅耶尔女士//叶芳德夫人摄
亨利·马蒂斯在LeRev别墅//亨利·卡蒂埃-布勒松摄
保罗·毕加索和儿子克劳德在胡安海滩//罗伯特·卡帕摄
毕加索和螳螂//罗伯特·杜瓦诺摄
英国文豪肖伯纳//尤瑟夫·卡什摄
阿兰·德隆//尤瑟夫·卡什摄
碧姬·芭铎//尤瑟夫·卡什摄
科学家爱因斯坦//菲利普·哈尔斯曼摄
玛丽莲·梦露//菲利普·哈尔斯曼摄
伊迪丝·西特韦尔夫人//塞西尔·比顿摄
墨索里尼//卢西恩·艾格纳摄
圣雄甘地//玛格丽特·伯克-怀特摄
毛泽东像//沃尔特·博萨德摄
谢尔曼将军//马修·B·布雷迪摄
葛丽泰·嘉宝//克拉伦斯·辛克莱·布尔摄
查理·波德莱尔//艾丁纳·卡雅摄
沃尔特·本杰明//吉赛尔·弗罗因德摄
伊迪斯·皮亚夫//科赛特·哈考特摄
劳伦·巴考尔//路易丝·达尔-沃尔夫摄
阿尔伯特·加考买提//弗兰兹·休布曼摄
马林·黛德丽//乔治·赫里尔摄
我们的鬣晰夫人//格拉西拉·伊特贝德摄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埃里奇·莱辛摄
弗兰兹·罗//露西亚·莫霍利摄
基特·摩丝//于尔根·泰勒摄
肖像//斯诺顿摄
塞缪尔·贝克特像//路特费·乌兹库克摄
巴塞罗那//克里斯特·斯特隆霍姆摄 C O
吉尼维尔//克雷格·麦克迪恩摄
炸弹的受害者//塞西尔·比顿摄
教堂前的两只小狗//罗伯特·杜瓦诺摄
巴黎狄德罗林阴道//亨利·卡蒂埃-布勒松摄
黑白咖啡//罗伯特·杜瓦诺摄
合众国 北卡罗莱那州//艾利特·厄维特摄
戈尔鲍斯的男孩//伯特·哈迪摄
纽约市//艾利特·厄维特摄
纽瓦克//李·弗里德兰德摄
童工:工厂中的女孩//刘易斯·W·海因摄
雨季//史蒂夫·麦卡里摄
布洛涅森林大街//雅克-亨利·拉梯格摄
第七大街//伊莱·里德摄
聚会//马丁·帕尔摄
空袭期间的伦敦市//乔治·罗杰摄
小巴黎人//威利·隆尼摄
纽约夏日//维吉摄
兰贝斯舞步//比尔·布兰特摄
跳越水洼//弗里德里希·塞邓斯杜克摄
咖啡屋的恋人//布拉赛摄
南部湾的海滩上//瑟斯顿·霍普金斯摄
纽约//海伦·莱维特摄
车祸//威廉·W·戴维涅克摄
纽约市//丹·韦纳摄
裸奔者//伊恩·布雷德肖摄
利萨·方萨格里夫//欧文·布卢门菲尔德摄
克洛蒂尔德·范·德尔普//鲁道夫·杜赫罗科普摄
健美运动 卡那维拉尔角//大卫·拉夏佩尔摄
吸烟的罗茜//尼克·奈特摄
希里基特·尼尔森//道格拉斯·柯克兰摄
你这脏小子!//保罗·马丁
艾娜在东汉普顿//让卢普·西夫摄
夏日的黑潭海滨浴场//克里斯·斯蒂尔-珀金斯摄
萨瓦伊舞厅//阿伦·西斯金德摄
批评家//维吉摄
健美海滩//马克斯·亚夫诺摄
希腊闪电//诺尔曼·帕金森摄
为山本耀司所作//尼克·奈特摄
露芮塔·扬//霍斯特·P·霍斯特摄
无题//斯蒂芬·迈泽尔摄
达利·Atomicus//菲利普·哈尔斯曼摄
饥饿感//兰金摄
泪//曼·雷摄
来回//托姆·霍克斯摄
斯基亚帕雷利设计的晚礼服,纽约//霍斯特·P·霍斯特摄
第四卷
本尼斯//汉斯·奥斯曼摄
埃尔南兹的山月//安塞尔·亚当斯摄
谢伊峡谷国家保护区//安塞尔·亚当斯摄
高德里高架桥//爱德华-德尼·巴尔杜斯摄
成分27//刘易斯·巴尔茨摄
特里波特港//加布里埃尔·巴西里库摄
工业门面//比彻兄弟摄
东方**//卡尔·布洛斯菲尔特摄
无题//罗默特·布恩斯特拉摄
旅馆 四十四号房间//苏菲·卡勒摄
威克洛县//保罗·卡波尼格罗摄
科尔曼咖啡馆//威廉·克里森贝里摄
马托莱尔的桥//查尔斯·克利福德摄
石文与星迹//琳达·康纳摄
天尽头//托马斯·约书亚·库珀摄
伊辛顿煤矿上方的配给地//约翰·戴维斯摄
科尔顿//乔·迪尔摄
潜水者和线珊瑚中的枢机主教鱼//大卫·道比莱特摄
管道//威拉德·范戴克摄
台阶之海//弗雷德里克·H·埃文斯摄
草垛//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摄
纽约//李·弗里德兰德摄
拉贝藏加//乔治·格斯特摄
理妆的女人//劳拉·吉尔平摄
无题//费·戈德温摄
会飞的俱乐部杯//利昂·吉姆拜尔摄
夜里的“忍耐号”//弗兰克·赫尔利摄
活动吊车渡桥//杰曼·克鲁尔摄
光影图像//拉兹洛·莫霍利-纳吉摄
蒙帕纳斯火车站的事故//利维父子藏
八月九月//让·吕克·米雷纳摄
富赫拉//阿克塞尔·赫特摄
邓杰内斯//彼得·马洛摄
庞克拉克//约瑟夫·休德克摄
玫瑰//蒂娜·莫多提摄
绣球花//拜伦·阿道夫·德迈耶摄
号街和号街之间的号大道//乔尔·梅罗维茨摄
发电场和棕榈树//赖特·莫里斯摄
运气的豆荚//奥利维亚·帕克摄
彭布罗克郡//雷蒙德·穆尔摄
南太平洋的往昔//玛丽·马尔摄
香烟第十七号//欧文·佩恩摄
废园//都松松明摄
阴和阳//迈纳·怀特摄
埃及//伯纳德·普洛苏摄
葡萄//伊曼纽尔·苏日兹摄
无意识立地//托马斯·斯特拉斯摄
格拉斯哥的“飞沫”号//弗兰克·梅多·萨克利夫摄
赤道//索菲·里斯台吕伯摄
泰比叉和斯塔茨//简·格鲁弗摄
南侧廊柱//林尼厄斯·特里普摄
默东附近的塞纳河岸//享利-维克多·勒尼奥摄
卡伯特街**院//杉本浩摄
康普顿一景//本杰明·布雷肯奈尔·特纳摄
漂浮的树//杰里·N·尤尔斯曼摄
糖块岛 法拉隆斯//卡尔顿·沃特金斯
鼹鼠谷//罗伯特·豪利特摄
寺院街//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摄
衰暮的幽谷//罗杰·芬顿摄
沙丁鱼的发现//杰·范埃尔克摄
新奥尔良//李·弗里德兰德摄
柏林墙//迈克·施密特摄
海与天//古斯塔夫·勒格雷摄
乌沃尔德//斯蒂芬·肖尔摄
弗拉格斯塔夫山上东眺//罗伯特·亚当斯摄
带叶的马蹄莲//伊摩根·坎宁安摄
路边坟头//比尔·布兰特摄
旧日南方的挽歌//克拉伦斯·约翰·劳克林摄
让维耶//威利·隆尼摄
桥上的火车//O·温斯顿·林克摄
伏尔泰河畔的一扇明窗//安德烈·凯尔泰什摄
查茨沃斯庄园//费伊·戈德温摄
尼德尔斯岩//费伊·戈德温摄
纽约夜色//贝丽奈丝·艾博特摄
无题//沃尔斯摄
夜里的事物//阿斯特雷德·克莱因摄
不登大雅的建筑//夏尔·马维尔摄
Sula Bassana//曼纽尔·维拉里诺摄
桑多//潘提·萨马拉蒂摄
网兜里的蜗牛//汉纳·柯林斯摄
豹斑青蛙//斯蒂芬·达尔顿摄
Cercopthecus Tearocurnn//琼·方特库伯塔摄
卡尔斯鲁厄动物园//坎迪达·霍弗摄
无题//保罗·登·霍兰德摄
仓 之一//埃里克·霍斯金摄
仓 之二//埃里克·霍斯金摄
角马潮//岩合光召摄
金鱼缸//赫伯特·里斯特摄
金刚鹦鹉//弗兰斯·兰廷摄
破壳的尼罗河小鳄//弗兰斯·兰廷摄
两只猩猩//弗兰斯·兰廷摄
奔跑中的林羚//弗兰斯·兰廷摄
畜栏//博伊德·韦布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