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大动作和精细动作有哪些
幼儿大动作和精细动作有哪些,动作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身体运动的技能,正常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大运动发展很快,是神经系统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幼儿大动作和精细动作有哪些呢?
幼儿大动作和精细动作有哪些1精细动作一般是指手上的动作 如捏、握的动作 屈的动作、旋转的动作 还有托、扭、拧、撕、推、抓 刮、拨、压、挖、弹 鼓掌、夹、穿、抹、拍、摇 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区别!
1精细动作和大动作都属于宝宝的动作技能,即需要身体肌肉活动的行为。
2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育是紧密配合的,因为很多人体的活动需要同时协调运用这两种技能。在宝宝3个月大时,你可能会注意到他躺着的时候把双手放在胸前(即大动作),然后玩手(即精细动作)。
3要帮助宝宝精细动作和大动作的发育,你应该观察宝宝使用自己的手指、胳膊和腿的方式,然后给他提供其他按相似方法活动身体的机会,也许是给宝宝另一个玩具,或让他换一个位置玩,来增加一点难度。 以上就是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区别了。
育儿专家张雅莲说: 因为2到3岁刚好是精细动作的一个关键期,两岁多一点我们是锻炼二指捏还有三指捏。为什么现在做这个训练因为接下来三岁宝宝要上幼儿园了,你会发现上了幼儿园之后所有的孩子都要开始比如说涂鸦,写一些简单的字。
可是如果宝宝的腕部肌肉的精细动作不够,宝宝写字、画画以及拿筷子拿勺子的动作都无法完成得很多好。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心灵的孩子不一定手巧,可是手巧的孩子一定心灵。”
宝宝每一个阶段的发育都是不可复制和重来的,精细动作的发育是需要练习的,妈妈平时在和宝宝玩耍时,可以多和宝宝做一些手上的游戏,搭积木、穿珠子、画画、剪纸手工、分豆子都是可以锻炼宝宝手部精细动作的! 心灵的宝宝不一定手巧,但手巧的宝宝一定心灵!
幼儿大动作和精细动作有哪些2独立行走
大部分宝宝在1~2岁阶段,除了发展独立行走的能力,还要慢慢熟悉和调整走路的步态,以提高行走时的平衡感及动作的协调性。
刚学会走路的宝宝,像一只鸭子,行走时脚有点分开,不易维持身体平衡,为了避免跌倒,宝宝会在走路时高举双手,有点像向前冲,又有点像踩小碎步一样。
经过反复练习,到了2岁左右,大多数宝宝都能走得很稳,行走停顿自如,并随时改变行走方向,不会有犹豫,跌倒的频率比以往降低不少。
宝宝通常已经具有适应各种平面的行走能力,如在软硬度不同的平面材质、有点斜度的地面,甚至是不同的、有些许高度落差的平面之间,宝宝都能走得很好。
独立行走是成长中的里程碑
宝宝学会走路以后,活动范围会扩大许多,其中除了面积扩大外,还有高度的扩展,整个视线范围一下子拓展开来,增加了更多与环境互动的机会。
这让宝宝慢慢了解身体各部位对周遭环境、对象产生的影响,加深对自己和所处环境的认识。因此“站起来行走”可以说是锻炼宝宝和环境互动的重要里程碑。
单脚平衡
1岁左右的宝宝在行走过程中,除了要保持身体躯干的平衡外,单脚平衡能力也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仔细观察行走动作,每跨一步
其实就是很短暂的单脚平衡,通常1岁半左右的宝宝开始具备初阶能力,最明显的是当他对地面上的物品感到好奇时,会试着用脚踢踢看,踩踩看,这就是日后单脚平衡的重要基础。
单脚平衡是将来生活自理的基础
单脚平衡之所以重要,除了和行走有关,更是将来发展跳跃、上下阶梯等更高阶等粗大动作技巧的基础。对于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同样具有深远意义。以穿脱鞋袜为例,伴随着动作的`改变,身体重心会发生很大改变,宝宝若缺乏单脚平衡能力,想完成这些动作必然会有困难。
精细动作篇
精细动作 狭义的精细动作指的是利用双手去操作环境中各种对象的能力,所以与手部小肌肉的力量、灵巧度密切相关。
1~2岁期间,宝宝的精细动作发展包括手指尖端的触觉灵敏度,拇指和食指、中指尖端的配合,慢慢到两只手合作完成任务,还有配合空间概念发展,将物品放到容器里、堆栈等种种动作。
发展精细动作的重要性
千万不要小看精细动作,生活中有太多事物需要双手的配合了。凭借双手操作过程,宝宝从中学习如何解决眼前的一些问题,增进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物品放到容器等动作,有助于初步空间概念的发展,为日后认知、阅读,写字等学业打下必要的学习基础。
精细动作发展要点
手指头尖端的触觉敏感度与前三指尖端相互配合
宝宝接近1岁时,你就能明显地感觉到,他对捡起地上的小东西特别感兴趣,而这样的行为将持续到1岁左右。
利用双手共同完成任务
在1岁以前,宝宝虽然能够两只手一起作业,但比较倾向于进行左右手各拿一个物品进行对敲等简单的对称性动作。
而1岁以后,宝宝则逐渐利用一只手固定物品,另一只手进行主要操作,如把东西打开、把吸管插进果汁盒里等。差不多在1~15岁之间,宝宝开始逐渐意识到双手不但可一起作业,还能共同完成一件事情。
释放能力
精细动作发展和宝宝的认知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1~2岁阶段,大部分宝宝对物品有一些高度及深度变化充满了兴趣,将物品放进或拿出容器,成了他最喜欢的活动,并从中逐步形成空间概念。
幼儿大动作和精细动作有哪些31个月的大动作:俯卧时能够抬头片刻
测评方法:
让宝宝趴在床上脸向下,双臂弯曲放在胸前,妈妈们在宝宝前面用摇铃引逗宝宝抬头。如果宝宝能够下颌离开床面,自行抬头2秒,就算通过。
2个月的大动作:俯卧抬头离床面45度
测评方法:
让宝宝俯卧在床上,然后双臂弯曲放在胸前,同样是妈妈在前面用玩具引逗宝宝。如果宝宝可自行抬头,且面部与床呈45°角度,就算通过。
3个月的大动作:
俯卧抬头离床面90度。测评方法同前面,只是与床呈90°的角度。
头能竖直且平稳。测评方法:抱直宝宝,观察宝宝的头竖直情况,如果超过10秒就算通过。
仰卧转侧卧、俯卧前臂撑起。测评方法: 宝宝仰卧在平板床上,妈妈用玩具引逗宝宝,不能主动帮助宝宝,让宝宝自己侧翻;然后让宝宝俯卧,两臂放在胸前,看宝宝是否用张开的双手或者前臂支撑身体,脸是否看向正前方。
4个月的大动作:大人扶着宝宝的腋下和髋部时,孩子能够坐着。
测评方法:
将宝宝抱着坐在大人腿上,两手扶住宝宝的腋下或者髋部,宝宝能平稳坐5秒,就算通过。
5个月的大动作:扶住宝宝的腋下能够站立。
测评方法:
家长用双手扶住宝宝的腋下,站立在床上或者大人腿上时,宝宝能够站立2秒以上,就算通过。
6个月的大动作:独坐片刻和扶着站立。
测评方法:
妈妈们让宝宝坐在床上,不用扶着,然后给玩具让宝宝玩耍,他们能够独立坐30秒以上就算通过;另外,扶着宝宝的双臂让他们站立,能够直站5秒左右也算通过。
7个月的大动作:独坐自如和扶着站立。
测评方法:
让宝宝独自坐在床上,家长不要用手去支撑宝宝的身体,如果能够坐十分钟左右,算通过;然后,扶着宝宝的双手手腕腕让他站立,宝宝若是能够站立10秒以上就算通过。
8个月的大动作: 会自己坐起、躺下和会自己匍匐前进。
测评方法:
让宝宝自己躺在床上玩耍,能够从仰卧变成俯卧再变成坐位,并且自己能够躺下。宝宝俯卧的时候,妈妈在前面用玩具去引逗宝宝,鼓励宝宝向前活动,在宝宝爬行的时候,宝宝会以手、腹部为支点向前匍行,能完成就算通过
9个月的大动作: 扶双手走路和双手扶墙站起。
测评方法:
家长将宝宝立于地面扶住宝宝的双手,并鼓励宝宝迈开步伐,一般来说这个月龄的宝宝能迈出三步以上;同时让宝宝坐在床上玩,鼓励宝宝用手扶着墙壁自己站起来,一般来说宝宝可以扶墙站立30秒,若是都能做到,就算通过。
10个月的大动作: 扶物体能够走几步。
测评方法:
家长可以让宝宝扶着椅子、床沿或者小推车,鼓励宝宝向前迈步,一般来说这么大月龄的宝宝能迈3步以上,能做到的宝宝就算通过。
11个月的大动作: 会扶物体行走和独立站稳。
测评方法:
家长把宝宝带到床边或者沙发旁边,用玩具去引逗宝宝,宝宝会扶着东西走5步以上,而且还能够放开扶着的东西,单独站立10秒,就算是通过了。
脑瘫儿早期训练康复效果较好,婴儿出生后6个月是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脑神经细胞体积增大、树突增多、加长以及神经髓鞘形成。脑瘫儿这时的脑损伤处于初级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有较大的可逆性,治疗后运动障碍较易恢复。
婴儿的运动发育由上而下,先抬头挺胸,而后可两取物、坐、爬、站、走,动作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所以对于未成熟脑神经,给予足够的运动和感觉刺激后可促进脑细胞发育和髓鞘的形成;早期矫治对预防小儿脑瘫继发性损害(关节挛缩、肢体变形)非常重要。
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脑瘫儿的康复训练呢
1、头的控制
可利用俯卧位训练抬头的能力,方法:让孩子趴着,拿一个玩具停在与他的眼睛一般高处,为了让孩子抬头看它,把它一点一点抬高。每天至少俯卧30分钟,以饭后10分钟左右最适宜。
2、翻身及爬方法
让患儿趴在地板上,从背后拉他的衣服帮他转动肩膀翻身;让他趴着,将一条浴巾置于胸前,反浴巾两头提起来,保持只让他手和膝部着地,你一边和他沿地板慢慢地前进,一边鼓励他;一人帮他移动手臂,另一人帮助交替活动他的脚,帮他用力爬向某一个目标。》》推荐阅读:认清脑瘫分型,早期诊断利于治疗
3、支撑后背保持坐姿
在自己手臂的支撑下坐起,把它喜欢的物品放在面前引起注意,藉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坐姿,渐渐减少支撑,最后独坐。
4、拉物站起
大人可拉脑瘫儿一只手,诱使他从座位过度到双腿为脆姿,然后再让他站起来。孩子抓住小床栏杆时家长把双手放在他掖下支撑站立,逐渐减少帮助,让他自己保持平衡。
5、行走
脑瘫儿学走路的关键就是要学会移动身体重心,开始拉双手向前走,渐渐过度拉一只手,最后达到自己独走;也可用学步吊带。
6、上下楼梯
开始让患儿一手扶栏杆,一手拉大人手,以维持平衡,逐渐让他脱离成人的支持,靠自己的手臂和腿的力量,两步一个台阶,上下楼梯。大一点的孩子需鼓励他一步一个台阶两脚交替上下楼梯,可配合音乐进行练习。
7、跳跃
跳跃是锻炼下股肌肉的一个重要项目,练习蹲起动作,为跳跃作准备。经常拉患儿双手从台阶上跳下,作为自行跳跃的爆发力的准备,在室内挂上一些鲜艳的纱布和小玩具(在上述两个训练基础上)让几个儿童一起跳跃着去触摸、拍打。
8、平衡协调训练
选择无障碍物的场地或房间,在大人的保护下让患儿闭目直行、走脚印、走直线、坐摇马、荡秋千、骑小三轮车、拍球、接球、在地上翻滚都是练习平衡协调动作的好方法。
9、精细动作训练
主要是训练手与大脑的协调能力,提高患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的灵活性。训练方法主要有抓、捏、握物品或玩具,要选择适合小孩玩的物品,由方形、长方形逐步过渡到圆形。五六岁时,教患者学习旋拧瓶盖、给玩具上弦、搭积木、握笔写字画图等,为日后上学读书、提高生活能力打基础。最后建议:〈1〉康复医师和家长应该与孩子多沟通,和社会多接触,建立起家长康复医师的沟通平台。
〈2〉教育和康复训练的正确的结合,让我们正确认识脑瘫。孩子需要教育,也需要康复,家长要理解小儿脑瘫康复。
〈3〉康复医师指导家长的时候对有些家长错误的手法规范化。
〈4〉多给家长一些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水平。
〈5〉多带孩子出去接触社会,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这样可以训练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
怎样培养孩子协调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协调能力,人格的健全也是孩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比较小的宝宝就暂时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孩子的能力是否出众决定了未来的发展高度,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看完怎样培养孩子协调能力,学着启蒙家里的小天使吧!
怎样培养孩子协调能力1
提高孩子协调能力游戏(小宝宝)
1、拿出放入玩具
方法:找一个箱子选出几种宝宝知道名字的玩具,摆放在宝宝面前,然后家长按顺序把玩具放入箱子,并且要说出玩具的名称,在一件一件拿出来。做完以后,鼓励让宝宝自己操作,将玩具拿出、放入。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宝宝、手、眼、脑的协调配合。
2、装小球
方法:家长找一个纸盒和一个小球,在纸盒上挖一个和球大小的洞,家长可以指导宝宝把球从洞口放入盒子中,让后在取出来。球也可以用废纸团来代替。这个游戏可以提高宝宝手、眼的灵活性。
3、套环
方法:准备一只铅笔和橡皮泥(没有可以用纸盒替代),铁丝若干。将将铅笔插入橡皮泥(或者用透明胶带将铅笔缠起来)做成一个
套环用的柱体。接着将铁丝制作几个小铁环,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布将铁环包好。家长可以示范怎么样把套环套在柱体上,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让宝宝模仿。
4、搭积木
方法:父母可以将一些摆放给孩子看,然后让孩子自己模仿,一个人尝试搭建成模样的物体。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宝宝理解事物的联系。
5、开锁
方法:宝宝的手指灵活度开发到一定阶段后,父母可以在每次回家开门的时候,让宝宝自己试试拿锁开门。
提高孩子协调能力游戏(大宝宝)
1、 打电话
目的:发展宝宝手指的力量,手的'精细动作以及手眼协调能力。
玩法:妈妈与宝宝一块做“打电话”的游戏。妈妈先按电话号码,让宝宝也来按电话号码,妈妈模仿电话铃声,之后妈妈与宝宝用电话通话。增加游戏的乐趣。
2、 我会舀东西了
目的:发展宝宝手指的精细动作,学习使用勺子,为宝宝独自吃饭做准备。
方法:将纸球放在小盆里,宝宝坐在小盆旁边。妈妈先示范用勺子来舀纸球,然后把勺子递给宝宝,引导宝宝用勺子从小盆里舀纸球,舀起再倒回盆里。等到宝宝动作熟练后,可以让宝宝把舀到的纸球倒进小碗里。
BBU建议准备:勺子、盆子、纸球若干。
3、 小棒钻洞
目的:训练宝宝手指捏取小物品的准确性,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方法:家长示范将小木棒从瓶口的小洞中防入,引导宝宝:“噢,小棒要过山洞了。”让宝宝将小棒从小洞中放入,开始时如果不会,家长可以手把手地帮助宝宝。
4、 串彩珠
目的: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发展其小肌肉群的精细动作和语言模仿能力,启发想象力。
方法:妈妈教宝宝一颗一颗地把彩珠串起来,一边穿一边说:“小珠子,圆又圆,上面开个小洞眼,我拿小绳往前钻。”可以将穿好的彩珠围在他的脖子上或戴在手腕上,当作“项圈”或“手链”玩。
BBU建议准备:彩珠、较硬的绳子
5、 装豆子
目的:发展小手肌肉的灵活性,以及宝宝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家长演示放豆的过程,突出两指捏豆的动作,豆子放入瓶中后摇一摇,使之发出声响引起宝宝的兴趣。家长再引导宝宝怎么样从瓶中取到小豆,先由宝宝自己进行探索,宝宝不能解决时,家长再示范将豆子从瓶子中倒出。家长与宝宝一同游戏,玩后与宝宝一起将玩具收起来。
BBU建议准备:花生豆、矿泉水瓶。
6、 小手画一画
目的:训练宝宝的手指力量和对画笔的认识。
方法:妈妈和宝宝各选一只画笔,把其余的画笔先收起来。让宝宝学着家长的样子在画纸上做点画、画弧线等。如果宝宝还不想画可让宝宝先看大人画,并且让宝宝欣赏大人的作品,家长用夸张的口气让宝宝也想动动手。(刚开始不要强迫宝宝动手)
BBU建议准备:图画纸、油画棒
7、 大气球
目的:启发宝宝涂鸦的兴趣,发展手的活动能力。
方法:家长与宝宝先玩一会气球,引起宝宝的兴趣。然后家长出示一张已经画好气球但没有画线的图画,请宝宝给气球画上线。家长可以手把手的教宝宝。同时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在宝宝面前用油画棒在白纸上画画,边画边向宝宝介绍画的是什么?激发宝宝绘画的兴趣。
BBU建议准备:油画棒一盒,画纸若干
8、 画一画
目的:发展宝宝的小肌肉群、手眼协调能力,让宝宝学会画竖线。
方法:教师先在纸上示范画斜线,并说:“哦,下雨了。”让宝宝练习画竖线,并注意其握笔姿势应正确,同时,还可以让宝宝模仿画栅栏、气球等。
BBU建议准备:纸、水彩笔
9、 涂涂点点
目的:发展宝宝手指的灵活性,培养对色彩、涂画的兴趣。
方法:让宝宝坐在小桌前,妈妈先用油画棒在纸上慢慢画出一个娃娃脸或小动物,再涂上各种色彩,以激发宝宝的兴趣。然后把油画棒给他,教他用全手掌握笔,并扶住他的手在纸上作画。再放开手,让他在纸上任意涂涂点点。
我认为这些小游戏特别适合父母跟孩子在家里玩,善用小游戏不仅可以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还有利于孩子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的提高,培养孩子动手协调能力。
玩这些项目提高孩子平衡能力
走平衡木
目的是锻炼孩子在登高时掌握全身平衡。把一块20厘米宽,150厘米长的木板垫高15厘米,让孩子登上木板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大人在旁边看护,让孩子学习各种走法。例如,向前方走,倒退着走,横着走。而且可以做各种动作,如一只手提着一个玩具娃娃,或者双臂向上,双臂平向外展,甚至头上可顶一本书或一个能发出声响的玩具。许多孩子都喜欢做这个运动。
花样滑滑梯
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平衡能力,促使四肢协调发展。方法是:在儿童游乐园里,让孩子坐着,俯卧或仰卧从滑梯上滑下,然后跑上滑梯再滑下,不断变换姿势并多次进行就可以。这种运动宝宝乐意去玩,因为在游乐园里,孩子们在一起更有气氛,共同锻炼更有益处。
绕迷宫
锻炼孩子运动与视觉的协调能力。大人拿一些玩具,按不同的位置距离不等地放在地面上,让孩子空手或抱着玩具绕过障碍物跑,但不能碰倒玩具。这种玩法是甜甜经常玩的,久而久之,甜甜的运动能力和视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增强了体质。
学拍球
目的是训练孩子的上肢力量。大人与孩子每人手里拿一只皮球,和孩子一块儿拍球,一边拍,一边数数。这样就能使孩子的上肢得到很好的锻炼。
荡秋千
目的是通过锻炼来发展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以增强体质。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拴上两根绳子,绳子的一端系一块长方形的毛巾做成秋千。让孩子在秋千里来回荡动绳子,然后放手让它自己玩。如有空闲,可以带孩子到公园或游乐园去荡秋千。
团团转
目的是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让孩子闭上眼睛,来回转一圈,看孩子是否能转完而不倒下。
定向骑车。在地上画两条直线或曲线,让孩子骑着他可爱、漂亮的童车沿线前进,不能出线。也可以在直线或曲线旁边放些玩具,让孩子不要碰倒玩具。
怎样培养孩子协调能力2日常生活自理排在首位,其次是玩具,第三是阅读。
父母包揽了孩子的日常生活,例如饮食,从菜市场买菜、洗菜、烹饪、端上桌、喂饭、给孩子擦嘴、收拾碗筷,整个流程,都是大人在忙,不仅孩子没有参与进来,甚至孩子本身自己该做的,有时也被代劳。
有些父母认为,做这些家务事,没有出息;玩玩具,玩出智力,才有出息;多读书,有知识,就有出息;出去玩,长见识,也能出息。所以,自己忙不过来,请保姆,也不让孩子参加家务事。
然而,通常没那么忙。一岁的孩子,自己能够吃饭了;两岁的孩子,自己背着书包去学校;三岁的孩子,能帮父母分担许多家务事,浇花、喂宠物、洗袜子、擦桌子;上幼儿园后,日常生活已经完全自理。
1、干家务活,是“日常生活练习”,是培养孩子生活知识、锻炼精细动手最好的方式;
2、能够自我照顾,就不依赖,独立性增强,人格就会独立;
3、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孩子的许多艺术修养、创造力,都是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
4、生活是家庭关系的纽带,会促进亲子沟通与协作,让家庭关系更好亲密。
我们在街头看到,一位两岁的孩子,原本可以走路,却还坐在婴儿车里,由大人幸福地推着;一位四岁的孩子,原本自己可以背书包,却由老人高兴地背着,跟在孩子后面。这在大人眼里,是幸福的画面,而从孩子角度,却是那么可悲。
让孩子自己动手
父母喜欢规划孩子,为孩子的每件事,都设定目标,所以,孩子在成长的经历中,总是觉得是为父母在活,而唯独没有为自己活过;孩子表现的叛逆,实际上是他内心的挣扎。
当孩子处于叛逆状态,父母想出很多招术,诱导或镇压,让孩子顺从,继续在大人的控制之中逆来顺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