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协调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协调能力,第1张

孩子的协调能力,是指全身各个部位能相互配合完成特定动作。假如宝宝身体各个部位协调不好,他就很难做好某件事情,他的能力就会很差,不可能健康成长。例如,海海总不会踢球;为什么呢因为海海总是不能正确提起脚踢球,这是协调能力没有培养好。培养协调能力,除脚以外,还要培养脚与手。手与手、脚与肩等等方面的综合协调能力。可以用下面的锻炼方式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

百度经验:jingyanbaiducom

步骤/方法

1

跑步刹车。目的在于使宝宝在跑步过程中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平衡。父母站在孩子对面,逗引孩子跑向自己,但孩子容易摔倒,不容易维持稳定,这需要父母合作,当孩子快跑到面前时,赶快抱住他。长时间训练后,只需父母用手轻轻一挡,宝宝就学会"刹车"了。

2

学踢足球。目的在于培养孩子脚与身体其他部位的协调。先朝一个大目标踢球,如把球踢到墙上。时间长了,再跑动踢球。把球慢慢滚着,让宝宝从远处跑着把这个球踢给爸爸或妈妈。在跑动踢球时,爸爸或妈妈先示范。当然,宝宝下肢力量小,球踢得不远,但要鼓励宝宝踢得好。

3

开倒车,目的在于让宝宝脚与手协调发展。在宝宝面前放一个拖动式的玩具,如拖拉小鸭等,让宝宝看着玩具拉动,这样就必须后退才行。这时,要鼓励宝宝,同时要在宝宝身后跟着保护他,以免摔倒。多练习,宝宝就能开倒车,学会倒着走路了。

4

更上一层楼。目的是培养宝宝的手脚协调能力。把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他不能轻意够着的地方,鼓励他自己想办法去取,宝宝很愿意做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他会想尽一切办法登高取玩具。首先,他会去找小凳子,自己扶着凳子爬到桌子上,然后取下玩具。这种方法对锻炼宝宝的体质很有好处,但大人一定要注意宝宝的安全。

5

抛气球。目的在于锻炼宝宝的手眼四肢协调。让宝宝将充满普通空气的大气球向上抛,当球快落到头上时,用头、用手或者用身体其他部位向上顶气球,使气球不着地。

6

开飞机。锻炼宝宝的身体平衡能力。让孩子两臂侧平举做飞机的翅膀,在地上小跑,时而直起,时而弯腰,像飞机一样下降俯冲。

7

过小河。也是增强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用粉笔在地上画两条线当小河,在"河"里画些大小不一的圆圈当石头,告诉孩子要踩着石头过河,当心掉进"河"里。大人也可以跟孩子一块玩,注意"石头"之间的宽度要适合于孩子才行。

8

金鸡独立。目的在于锻炼孩子单足站立的稳定性。萍萍和妈妈对面站着,妈妈牵着萍萍的双手,妈妈提起右脚,萍萍也跟着妈妈提起右脚后稳稳站住。妈妈说:"妈妈放手了,萍萍站好。"萍萍真行,站了好一会儿。然后,萍萍又学妈妈提起左脚,也能站稳,萍萍觉得很好玩。这种金鸡独立的锻炼方式有助于增加孩子左右脚的耐力和协调全身平衡,为今后的舞蹈练习作好准备。

9

走平衡木。目的是锻炼孩子在登高时掌握全身平衡。把一块20厘米宽,150厘米长的木板垫高15厘米,让孩子登上木板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大人在旁边看护,让孩子学习各种走法。例如,向前方走,倒退着走,横着走。而且可以做各种动作,如一只手提着一个玩具娃娃,或者双臂向上,双臂平向外展,甚至头上可顶一本书或一个能发出声响的玩具。许多孩子都喜欢做这个运动。

10

花样滑滑梯。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平衡能力,促使四肢协调发展。方法是:在儿童游乐园里,让孩子坐着,俯卧或仰卧从滑梯上滑下,然后跑上滑梯再滑下,不断变换姿势并多次进行就可以。这种运动宝宝乐意去玩,因为在游乐园里,孩子们在一起更有气氛,共同锻炼更有益处。

11

绕迷宫。锻炼孩子运动与视觉的协调能力。大人拿一些玩具,按不同的位置距离不等地放在地面上,让孩子空手或抱着玩具绕过障碍物跑,但不能碰倒玩具。这种玩法是甜甜经常玩的,久而久之,甜甜的运动能力和视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增强了体质。

12

学拍球。目的是训练孩子的上肢力量。大人与孩子每人手里拿一只皮球,和孩子一块儿拍球,一边拍,一边数数。这样就能使孩子的上肢得到很好的锻炼。

13

荡秋千。目的是通过锻炼来发展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以增强体质。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拴上两根绳子,绳子的一端系一块长方形的毛巾做成秋千。让孩子在秋千里来回荡动绳子,然后放手让它自己玩。如有空闲,可以带孩子到公园或游乐园去荡秋千。

14

团团转。目的是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让孩子闭上眼睛,来回转一圈,看孩子是否能转完而不倒下。

15

定向骑车。在地上画两条直线或曲线,让孩子骑着他可爱、漂亮的童车沿线前进,不能出线。也可以在直线或曲线旁边放些玩具,让孩子不要碰倒玩具。

小宝贝还小的时候就要培养宝宝各种各样的能力,特别是身体协调能力,下面我为你介绍怎么培养孩子协调能力。

在培养孩子运动技能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孩子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街感。如果一个孩子的平街综合感觉失调,那么将来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因观侧不准距离,方向感差,对学习造成彭响。会因做事时协调能力较差而影响孩子对掌握新事物的兴趁。所以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重对他们进行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的培养。

培养孩子协调能力要注意

一足通过走、跑、跳、跳等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当孩子在1--2岁时期,正是处于学步阶段。要通过走、跑、跳、跳等荃本运动动作技能的培养和掌提。来训练他们身体的平街感和协调性。例如让他们练习走平衡木、独水桥等。让他们学习跳、蹦、斑小童车等。有条件的在两岁左右还可以让他们练习滑早冰等。进行这些运动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孩子掌握身体的综合协调平街能力。

1岁半,-2岁左右的孩子特别爱在矮的砖堵,如水泥或砖砌的花坛的边墙上或者是马路沿沿上走路,有的大人认为这是孩子太顽皮,其实这是一种对孩子的误解。1岁半~2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平衡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正是通过在花坛边坡或马路沿份上走路来主动地训练自己的平街能力。当孩子在走路走德了以后,就可以有意识的让孩子在类似平衡木或者独木桥的条件环境中练习掌握身体的平衡和协调的能力,尤其是像滑旱冰这一类的运动,对帮助孩子掌握身体的协调性和练习平衡能力是很有好处的。有的人可能认为2岁的孩子路才刚刚走稳,怎么能够学习滑旱冰呢其实,孩子越小,越容易掌扭平街,在孩子2岁左右,是完全可以学习滑早的,只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大人要做好防范和保护。

当孩子2岁以后,可以让他们练习上下楼梯,这对培养他们掌握身体平衡和协调很有好处。可以让孩子自己独立上下梭梯让他们走快一些,在下楼梯的时候,到最后的一二阶。让孩子双脚蹄着跳下来,对快3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跳着或蹦着上、下楼梯:也可以在地上画一些线条,让孩子们练习蹦、跳等。这些看似简单的运动,其实是可以让孩子的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协调性、柔软性、耐力、弹性,而且还可以训练孩子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和体能训练都很有好处。并且可以在不经意的摘况下,利用通常被人忽视的时间和机会,给孩子以训练,这样既使孩子的体能得到了提高,而且也培养了孩子身体的协调性,促进了孩子的智力发展。

二是要有意识的让孩子进行一些垫上运动,例如在地毯上打滚,在柔软的垫子上翻跟头等。这些运动不仅可以活动孩子的身体,培养和锻炼孩子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还可以满足孩子的皮肤触觉需求并减少孩子的触觉防御性。

三是要给孩子提供一些能让身体见动或旋转的运动或者游戏。例如玩转盘、轮椅、摇摇船、晃板、滑梯、秋千等,这些活动除了能够训练孩子的综合协调平街能力外,还可以促进孩子的小脑健康发育,改善孩子脑前庭的控制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孩子的感觉综合失调。

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要开发 营造丰富的训练环境

为宝宝们建立一个多姿多彩的生活空间是最佳的手眼协调能力发展方式。让宝宝们多听一听、摸一摸、看一看,感受不同颜色、形状、质地、功能等各种物体,从而在心中创造一。个内化的虚拟空间。

也可以带上宝宝去大自然转一转,会走路的宝宝可以让他们抓抓蝴蝶、摸摸花草,抱抱大树,对他们而言,都是很有意思的活动。

提供科学的训练游戏

游戏是宝宝们乐此不疲的生活方式之一,而游戏中,“涂鸦”则是十分有效的手眼协调能力训练捷径。1岁多的宝宝便开始爱上胡涂乱画,,并将一直持续到3岁左右。涂鸦时的宝宝们并没有太多画画的概念,只不过是一种纯粹的喜欢,因为眼睛看到的每一条线条、每一个色块都在巧手之下,变得那么美好和有趣。且握笔、翻书、撕纸等动作也需要手眼的密切配合方能完成。

准备必要的训练工具

训练手眼协调能力,工具的选择十分关键。因为需要宝贝动手动眼,因此材质环保、不伤害视力,同时又兼具动手和动脑的益智产品是最佳的选择。比如小天才早教机,一个手柄、一个按键,辅之以科学的训练内容,对于宝宝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

根据互动游戏按一按、摇一摇,不仅训练了大脑,也让手和眼的协调工作有个很好的锻炼。值得一提的是,小天才早教机在材质和屏幕设计上也十分讲究,采用的是通过欧美质量认证的环保材料和不散光的磨砂屏幕,还配有家长控制设置,对宝宝的训练可谓是颇为用心。

抓住合适的训练契机

在宝宝0-6岁的生命过程中,会逐个闪现一系列敏感期,如“涂鸦敏感期”、“感官敏感期”等,这些敏感期中,宝宝们对触摸、涂鸦等行为甚为喜欢,因此,爸爸妈妈们需要用心观察,及时捕捉。小天才早教机在内容上也结合了多个敏感期的特质,因此,也可以帮助家长更好的发现和利用敏感期哦!

手眼协调能力看似简单,却十分神奇。很多研究表明,这一能力发展较好的宝宝,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智力发育以及创新思维,都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赶紧行动吧!

训练孩子的协调能力方法

孩子的协调能力,是指全身各个部位能相互配合完成特定动作。假如宝宝身体各个部位协调不好,他就很难做好某件事情,他的能力就会很差,不可能健康成长。例如,海海总不会踢球;为什么呢?因为海海总是不能正确提起脚踢球,这是协调能力没有培养好。培养协调能力,除脚以外,还要培养脚与手。手与手、脚与肩等等方面的综合协调能力。可以用下面的锻炼方式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

跑步刹车。目的在于使宝宝在跑步过程中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平衡。父母站在孩子对面,逗引孩子跑向自己,但孩子容易摔倒,不容易维持稳定,这需要父母合作,当孩子快跑到面前时,赶快抱住他。长时间训练后,只需父母用手轻轻一挡,宝宝就学会“刹车”了。

学踢足球。目的在于培养孩子脚与身体其他部位的协调。先朝一个大目标踢球,如把球踢到墙上。时间长了,再跑动踢球。把球慢慢滚着,让宝宝从远处跑着把这个球踢给爸爸或妈妈。在跑动踢球时,爸爸或妈妈先示范。当然,宝宝下肢力量小,球踢得不远,但要鼓励宝宝踢得好。

开倒车,目的在于让宝宝脚与手协调发展。在宝宝面前放一个拖动式的玩具,如拖拉小鸭等,让宝宝看着玩具拉动,这样就必须后退才行。这时,要鼓励宝宝,同时要在宝宝身后跟着保护他,以免摔倒。多练习,宝宝就能开倒车,学会倒着走路了。

更上一层楼。目的是培养宝宝的手脚协调能力。把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他不能轻意够着的地方,鼓励他自己想办法去取,宝宝很愿意做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他会想尽一切办法登高取玩具。首先,他会去找小凳子,自己扶着凳子爬到桌子上,然后取下玩具。这种方法对锻炼宝宝的体质很有好处,但大人一定要注意宝宝的安全。

抛气球。目的在于锻炼宝宝的手眼四肢协调。让宝宝将充满普通空气的大气球向上抛,当球快落到头上时,用头、用手或者用身体其他部位向上顶气球,使气球不着地。

开飞机。锻炼宝宝的身体平衡能力。让孩子两臂侧平举做飞机的翅膀,在地上小跑,时而直起,时而弯腰,像飞机一样下降俯冲。

过小河。也是增强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用粉笔在地上画两条线当小河,在“河”里画些大小不一的圆圈当石头,告诉孩子要踩着石头过河,当心掉进“河”里。大人也可以跟孩子一块玩,注意“石头”之间的宽度要适合于孩子才行。

金鸡独立。目的在于锻炼孩子单足站立的稳定性。萍萍和妈妈对面站着,妈妈牵着萍萍的双手,妈妈提起右脚,萍萍也跟着妈妈提起右脚后稳稳站住。妈妈说:“妈妈放手了,萍萍站好。”萍萍真行,站了好一会儿。然后,萍萍又学妈妈提起左脚,也能站稳,萍萍觉得很好玩。这种金鸡独立的锻炼方式有助于增加孩子左右脚的耐力和协调全身平衡,为今后的舞蹈练习作好准备。

走平衡木。目的是锻炼孩子在登高时掌握全身平衡。把一块20厘米宽,150厘米长的木板垫高15厘米,让孩子登上木板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大人在旁边看护,让孩子学习各种走法。例如,向前方走,倒退着走,横着走。而且可以做各种动作,如一只手提着一个玩具娃娃,或者双臂向上,双臂平向外展,甚至头上可顶一本书或一个能发出声响的玩具。许多孩子都喜欢做这个运动。

花样滑滑梯。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平衡能力,促使四肢协调发展。方法是:在儿童游乐园里,让孩子坐着,俯卧或仰卧从滑梯上滑下,然后跑上滑梯再滑下,不断变换姿势并多次进行就可以。这种运动宝宝乐意去玩,因为在游乐园里,孩子们在一起更有气氛,共同锻炼更有益处。

绕迷宫。锻炼孩子运动与视觉的协调能力。大人拿一些玩具,按不同的位置距离不等地放在地面上,让孩子空手或抱着玩具绕过障碍物跑,但不能碰倒玩具。这种玩法是甜甜经常玩的,久而久之,甜甜的运动能力和视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增强了体质。

学拍球。目的是训练孩子的上肢力量。大人与孩子每人手里拿一只皮球,和孩子一块儿拍球,一边拍,一边数数。这样就能使孩子的上肢得到很好的锻炼。

荡秋千。目的是通过锻炼来发展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以增强体质。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拴上两根绳子,绳子的一端系一块长方形的毛巾做成秋千。让孩子在秋千里来回荡动绳子,然后放手让它自己玩。如有空闲,可以带孩子到公园或游乐园去荡秋千。

团团转。目的是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让孩子闭上眼睛,来回转一圈,看孩子是否能转完而不倒下。

定向骑车。在地上画两条直线或曲线,让孩子骑着他可爱、漂亮的童车沿线前进,不能出线。也可以在直线或曲线旁边放些玩具,让孩子不要碰倒玩具。

以上15种锻炼方法,都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洪洪每天都在做这些运动,他不但很高光,而且体格一大天健壮起来。因为这些运动正好是体质培养的最好方式,既考虑到1~3岁孩子身体发育的需要,又符合1~3岁孩子的身体特征。

脑瘫儿早期训练康复效果较好,婴儿出生后6个月是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脑神经细胞体积增大、树突增多、加长以及神经髓鞘形成。脑瘫儿这时的脑损伤处于初级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有较大的可逆性,治疗后运动障碍较易恢复。

婴儿的运动发育由上而下,先抬头挺胸,而后可两取物、坐、爬、站、走,动作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所以对于未成熟脑神经,给予足够的运动和感觉刺激后可促进脑细胞发育和髓鞘的形成;早期矫治对预防小儿脑瘫继发性损害(关节挛缩、肢体变形)非常重要。

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脑瘫儿的康复训练呢

1、头的控制

可利用俯卧位训练抬头的能力,方法:让孩子趴着,拿一个玩具停在与他的眼睛一般高处,为了让孩子抬头看它,把它一点一点抬高。每天至少俯卧30分钟,以饭后10分钟左右最适宜。

2、翻身及爬方法

让患儿趴在地板上,从背后拉他的衣服帮他转动肩膀翻身;让他趴着,将一条浴巾置于胸前,反浴巾两头提起来,保持只让他手和膝部着地,你一边和他沿地板慢慢地前进,一边鼓励他;一人帮他移动手臂,另一人帮助交替活动他的脚,帮他用力爬向某一个目标。》》推荐阅读:认清脑瘫分型,早期诊断利于治疗

3、支撑后背保持坐姿

在自己手臂的支撑下坐起,把它喜欢的物品放在面前引起注意,藉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坐姿,渐渐减少支撑,最后独坐。

4、拉物站起

大人可拉脑瘫儿一只手,诱使他从座位过度到双腿为脆姿,然后再让他站起来。孩子抓住小床栏杆时家长把双手放在他掖下支撑站立,逐渐减少帮助,让他自己保持平衡。

5、行走

脑瘫儿学走路的关键就是要学会移动身体重心,开始拉双手向前走,渐渐过度拉一只手,最后达到自己独走;也可用学步吊带。

6、上下楼梯

开始让患儿一手扶栏杆,一手拉大人手,以维持平衡,逐渐让他脱离成人的支持,靠自己的手臂和腿的力量,两步一个台阶,上下楼梯。大一点的孩子需鼓励他一步一个台阶两脚交替上下楼梯,可配合音乐进行练习。

7、跳跃

跳跃是锻炼下股肌肉的一个重要项目,练习蹲起动作,为跳跃作准备。经常拉患儿双手从台阶上跳下,作为自行跳跃的爆发力的准备,在室内挂上一些鲜艳的纱布和小玩具(在上述两个训练基础上)让几个儿童一起跳跃着去触摸、拍打。

8、平衡协调训练

选择无障碍物的场地或房间,在大人的保护下让患儿闭目直行、走脚印、走直线、坐摇马、荡秋千、骑小三轮车、拍球、接球、在地上翻滚都是练习平衡协调动作的好方法。

9、精细动作训练

主要是训练手与大脑的协调能力,提高患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的灵活性。训练方法主要有抓、捏、握物品或玩具,要选择适合小孩玩的物品,由方形、长方形逐步过渡到圆形。五六岁时,教患者学习旋拧瓶盖、给玩具上弦、搭积木、握笔写字画图等,为日后上学读书、提高生活能力打基础。最后建议:〈1〉康复医师和家长应该与孩子多沟通,和社会多接触,建立起家长康复医师的沟通平台。

〈2〉教育和康复训练的正确的结合,让我们正确认识脑瘫。孩子需要教育,也需要康复,家长要理解小儿脑瘫康复。

〈3〉康复医师指导家长的时候对有些家长错误的手法规范化。

〈4〉多给家长一些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水平。

〈5〉多带孩子出去接触社会,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这样可以训练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1838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6
下一篇2023-10-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