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 演员模特儿 台湾清纯正妹 酷似志玲姐姐
林志玲,大家都很熟悉了吧,台湾著名的甜美女生,无数男生心中的完美女人,声音甜美,外形更是诱人。这些年不断的有人拿各种女生的长相和声音和志玲比较,各种小林志玲也是层出不穷呢,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是一位来自台湾本土的演员和模特儿:王晴,一个外形有几分酷似林志玲的女生,不过也不少十分的像,但是气质貌似要更清新一些,说实话,小编一直觉得林志玲是很女人的那种。
姓名:王晴
英文名:Serene
身高:163cm
体重:43kg
职业:模特儿、演员
王晴也是出演了不少的台湾本土剧,相信台湾的朋友对于王晴应该都是蛮熟悉的了。今天不讨论电视和演技了,小编带着您一起欣赏王晴的系列写真照片。
▼ 接下来就是王晴的系列写真,和生活照片了,看看是不是你心中的女生模样吧。
默片时代喜剧大师卓别林曾经匿名参加一个卓别林明星脸的比赛,不过他居然落选。
卓别林的外型特征非常明显,瘦小身材,留着仁丹胡,穿着宽大老是下滑的吊带裤,手拿把拐杖;也因为太有特色了,辨识率非常高,所以很容易模仿。
不过这个卓别林不像卓别林的故事,不只是我们茶余饭后的笑话,而是一个重要的生命隐喻:我们愈来愈不像自己,我们也或许离原本的自己愈来愈远,也或许我们想像的自己与别人眼中的自己根本是两个模样。
近年常常在脸书看到或网路上收到朋友传来的所谓「正妹」的相片,也有人感慨韩国选美怎么每个人长得都一样?!的确,这也是我这些年的疑惑,不只是韩国美女,其实我看所有网路流传的正妹相片几乎每个长得都一模一样。
我们年轻时当然也喜欢看赏心悦目的美女,可是当时每个人美得都不一样,都有个自的特性,简单讲,过去的人美得有个性,现在美得没个性。
为什么会愈来愈像?是不是无远弗届的网路与即时讯息,把全世界同质化、单一化了?于是所有东西看起来就都一样了?
这也使我想起荒野保护协会常举办的自然解说活动。不管大人或小孩,刚接触大自然,想作自然观察时,首先遭遇到的困难就是找不到东西,除了不会动的植物之外,似乎就看不到会动、会跳、会飞的生物。
即便是青蛙,生活在草丛中的就跟水沟中的不一样,甚至到了溪边石头堆里的青蛙长得就跟石头一样,通常我们会简单地以动物有保护色就一语带过,而忽略掉了所有生物,包括人类,与周遭环境彼此之间的影响。
著名生物学家道金斯在回答:「人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时表示:「在1859年之前,所有针对这个问题的答案都是错的。」道金斯指的就是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源始」,才将人从上帝创造的高高地位拉下来与所有生物位在同一个演化的位置,也改变了人类看世界的观点。
其实达尔文本人没有说过「适者生存」这句话,他是说生物在繁洐后代过程中会有变异,当环境资源有限时,具有某些特征的个体会有比较好的生存机会,经过许多世代之后,就会形成新的种类。这个环境本身,并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恰恰好形成,没有特殊目的性的,换句话说,有那种环境,就会恰恰好有适合那个环境的物种活下来。
演化论的另一方面来看,也就是所有物种都会变得跟环境一样,甚至人类也不断在适应着环境,也就是环境也不断在改变着人。最近这些年的脑神经科学或基因工程学也有许多报告发现,即便到分子这么基础的结构,基因还回应着环境不断在改变,原因是控制某一个性状表现的基因其实不只一组,除了显性之外,还有隐性的,当碰到不同环境时,原本被抑制的隐性基因被解开变成显性,我们肉体外观也随之改变。
这些年来台湾的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孩子的愈来愈多,养猫养狗当宠物,整天抱着一起吃一起睡的人很多,甚至还帮这些宠物穿衣服,绑头饰。仔细看这些朋友抱在怀里的猫或狗,居然跟它们的主人有七、八分神似呢!在生活中,往往也能看到结婚后的夫妻愈长愈像,我们称为夫妻脸,可见得即便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不必经漫长的演化世代,也能在短短的时间之内改变,当然,这不全然来自于基因后天的变化,而是早就被设定在人类演化里的本能,包括我们神经系统里有「镜像神经元」。
大脑神经几乎没有意识地不断进行模仿的举动,我们周遭的人做某些动作,我们脑中控制那动作的神经元也会被活化,这种本能的模仿是群居生活的人类生存的条件,帮助我们与其他人类建立连结,产生彼此是自己人的情境,因为我们的祖先在大草原狩猎时代中,若被团体排斥,与别人不一样就无法独自存活,虽然到了文明的现代,被团体排斥并不会危及生命,但是古老的本能似乎还一直影响着我们,包括我们的「从众心理」。
因为怕被排斥的恐惧,我们很不愿意跟别人不一样。有一个很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研究人员告诉实验对象,他与房间里的所有人都将一起接受测验。但是实验对象不知道的是,房间里其他人都是研究人员雇来的演员,而且他们都将提出同样一个错误的答案。题目非常简单,答案也显而易见,但是当那些演员一个一个指出其实是错误的答案时,实验对象会开始觉得困惑,但是非常奇怪的,大多数的实验对象没有坚持自己对的答案,反而跟随其他所有人错误的答案。这种「从众」的心理力量比我们想像中强很多,在一个团体中,尤其彼此面对面处在同一个空间,要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是非常困难的。
除了从众心理之外,还有一种「团体的迷思」现象。在一个有高度凝聚力的团体中,有时候为了寻找共识,常常会坚持团体的决策是正确的,所以会忽略掉不同的声音,因此往往形成极端的意见,也就是一件事情的决策,在经过众人讨论之后,往往会比个人单独决策时更趋向极端的决定,也就是激进的会更激进,保守的团体会更保守,换句话说,中庸或多元的意见会完全不见。
从历史经验中,有时候我们会好奇为什么许多有智慧又正直的人会附和那么离谱的意见?原因是人处在团体的压力情境中,我们一方面怕被排挤,另一方面我们也会担心,如果自己提出与所有人都不同的看法,其他人是不是会怀疑我们的智商,能力或品味?当然,也有可能只是不想耽误大家时间或打乱事情的进度,总之,要独自反对你周边所有人的共同意见,是极为困难的。
而且,这个有想法的人,在跟随众人之后,会历经几个不同阶段,首先是表面虽然顺从,但是内心不服气,也就是口服心不服;在来是内化阶段,往往为了自尊,不想承认自己怎么会那么怯懦没骨气,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观,也就是口服心又服;到了最后会认同,因为集体的氛围或共同对抗不同团体的缘故,我们进而将自己的主体意识融入团体意识了!
不管从演化上或从心理学的研究都证实,我们很容易受环境或人与人相处的情境所左右,只有认清这些迷思,然后时时提醒自己,才比较有可能超脱这些本能的影响。
正如「物种源始」最后一句话所写的:「从如此简单的开始,最美丽最神奇的无穷尽的生命形式,不断演化出来,此时仍在发生。这种生命观,有它宏伟壮丽的一面。」的确,一方面人类的智慧与想像力的发展似乎无止境,但是另一方面人类又受限于演化生存适应中的压力,保留了许多的本能反应,如何不陷入这种集体决策的困境,是当今人类社会钜大的挑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