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跳高排名前十名

中国跳高排名前十名,第1张

中国跳高排名前十名是索托马约尔、德怀特、霍尔姆、里巴科夫、巴尔希姆、舍伯格、迪特玛尔、布鲁梅尔、佩特森、乌霍夫(俄罗斯)。

1、索托马约尔

哈维尔·索托马约尔是古巴国家队的一员,出生于古巴,身高194cm,体重80kg。作为世界上越过2米40高度次数最多的跳高运动员,身材瘦高、双腿修长的古巴人索托马约尔注定会永留史册。

2、德怀特

德怀特是美国七八十年代名将,个人最好成绩2米34,获得慕尼黑、蒙特利尔两届奥运会铜牌。

3、霍尔姆

瑞典运动员斯蒂芬-霍尔姆身高仅181米,但他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跳出了236米的个人最好室外成绩,这也为他收获了一枚无可争议的金牌。

4、里巴科夫

2001年荣获男子跳高银牌,欧洲锦标赛:2002年荣获男子跳高金牌,职业生涯焦点时刻:2002年欧洲锦标赛上夺得男子跳高金牌。

5、巴尔希姆

穆塔兹·伊萨·巴尔希姆(Mutaz Essa Barshim),1991年6月24日出生,卡塔尔男子田径运动员,主项跳高。他是男子跳高卡塔尔国家纪录及亚洲纪录保持者,个人最好成绩为243米。

6、舍伯格

舍伯格是瑞典国家纪录创造者,风云于八九十年代,奥运会拿到两银一铜,世锦赛一金。

7、迪特玛尔

德国八十年代跳高代表人物,个人最好成绩2米36创于1984年,并在当年洛杉矶奥运会夺得金牌,世锦赛收获两个第四。

8、布鲁梅尔

瓦列里·布鲁梅尔是前苏联跳高明星,被誉为“宇宙航行员”。布鲁梅尔1942年4月14日出生,是前苏联田径权威人士V·吉雅契科夫的高足,俯卧式跳高技术的杰出代表人物。

9、佩特森

佩特森是五六十年代瑞典著名跳高运动员,个人最好成绩2米14,三届奥运会无缘奖牌。

10、乌霍夫(俄罗斯)

4次获得俄罗斯室内冠军,两次欧洲室内锦标赛冠军和2010年室内世锦赛冠军。

  跳高是田径运动的田赛专案。是一种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越过横杆落地等动作组成,以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来计算成绩的比赛专案。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欢。

跳高运动的技术特点

多数专家和教练员认为背越式与俯卧式这两种方法都比较先进,主要是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来决定他采用什么姿势合适。越来越多的运动员不愿学俯卧式,原因之一是背越式技术比俯卧式简单, 比较容易掌握, 而且各种型别的运动员都可以跳。即使运动员的腿不很长,或者摆动腿的柔韧性较差,只要腿部力量大,有一定的爆发力,便能用“背越式”跳过很高的高度。

美国运动员F雅各布斯身高173米,用背越式跳过232米,超过身高59厘米。但是苏联运动员В亚申科创造234米的室外跳高世界纪录和235米的室内跳高纪录,1976年奥运会冠军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女跳高运动员R阿克曼在1977年成为第1个达到2米的女运动员,并获得冠军称号,他们却都是跳俯卧式的。虽然采用俯卧式的运动员越来越少,但是这种姿势所达到的成绩是很高的。

俯卧式技术

  可分为 3个部分:助跑、起跳、过竿与落地。运动员助跑的角度一般为30°~50°。大部分运动员助跑距离比背越式短,常用6~9步直线助跑。为了更好地准备起跳,运动员在助跑最后4步降低身体重心,同时用脚跟落地,步长较大,步频比背越式慢。助跑的倒数第 2步和“迈步”是俯卧式跳高助跑中的关键,运动员在倒数第 2步身体重心降到最低的位置,迈步时特别强调向前送骨盆,髋关节向前的速度明显地超过胸部向前的速度。迈步时骨盆超过胸部是俯卧式技术的一个特点。俯卧式跳高在迈步时靠近横竿的是起跳腿。

起跳时要注意直腿摆动也有少数运动员弯腿摆动,两臂向上摆起,全身向上挺,起跳方向应朝向横竿中央。起跳后运动员做越过横竿动作,身体与横竿平行,同时上体向起跳腿方向转体。过竿时, 全身沿身体纵轴旋转,同时起跳腿向胸部收腿,但大腿不能太靠近胸部,小腿收成90°时立即翻腿,大腿应向外侧翻转,因此髋关节需要很好的柔韧性。在一般情况下,运动员容易在这时碰掉横竿。全身越过横竿后,准备落地,落地时可单手撑地,也可双手撑地,或手和摆动腿同时落地,继而全身侧身着地。

俯卧式跳高运动员也有采用弧线助跑的,利用弧线助跑的圆周运动惯性作用更快过竿。但是有人认为直线助跑更好,因为:①步点可以跑得很准;②更易发挥速度。俯卧式跳高对力量、专项力量、大肌肉力量比背越式要求更高。由于运动员过竿是全身同时过竿,因此起跳时摆动腿的摆动动作比背越式大得多,过竿时间比背越式短,所以俯卧式跳法对于速度素质稍差而力量、柔韧性、爆发力好的运动员较为合适。

背越式技术

也可分为 4个部分:助跑、起跳、过竿和落地。背越式助跑距离长 9~1 2步, 有的甚至更长,先跑直线,最后4~5步跑弧线,要求运动员速度快,跑得自然,类似短跑运动员的跑法。助跑最后4步不降低身体重心,在倒数第2步时才采用脚跟着地。迈步时也要向前送髋,但幅度要比俯卧式小,类似跳远运动员起跳的动作。起跳与俯卧式不同,跳背越式的运动员要充分地发挥助跑的水平速度,起跳时要发挥起跳爆发力,摆动腿弯腿摆动。

一般说来,起跳点的距离要离横竿远些,从起跳点到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也要远些。背越式起跳最大的特点是必须做旋转动作。起跳腿是离横竿远的腿,起跳时摆动腿向上向外摆,以使运动员向助跑开始方向做旋转动作。起跳后,转为背向横竿。背越式的过竿动作与俯卧式不同,运动员身体横在竿上,身体各部分依次过竿。过竿时挺腹,全身在竿上处于弧形状态,头部、肩部、胸部在竿后急剧下压,当身体重心达到最高点时,大腿向下并挺胸挺腹,以便顺利越过横竿。

运动员臀部过竿后,开始落地。为避免小腿打落横竿,运动员收腹、低头、使大腿很快离开横竿,小腿向上伸直。落地的顺序:肩部—两臂—背部—腰部。值得提出的是背越式助跑的跑法,目前有的运动员直到最后一步时身体重心仍较高,这适合于体重轻,速度、弹跳力好,送髋、迈步速度快,体型较瘦的运动员。如义大利女子跳高运动员S西梅奥妮,美国男子跳高运动员D斯通斯等。

另一种助跑方式与俯卧式助跑近似,在助跑的最后4~5步明显地降低身体重心,跑动时步幅大,频率不如上述方式快,这适合于一般力量大、速度不特别快的运动员,如波兰男子跳高运动员J弗晓瓦和中国女运动员郑达真。

中国跳高

中国的跳高运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水平很低。1949年,男子跳高全国纪录为1875米,女子为140米1949年后,跳高运动蓬勃开展,成为田径运动比较普及的专案之一,男女跳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很快50年代男子出现了一批跳过2米的运动员著名女运动员郑凤荣1957年跳过177米,超过当时美国M麦克丹尼尔和罗马尼亚的I巴拉斯共同保持的176米世界纪录,在跳高历史上第1次由中国女运动员打破世界纪录,60年代,中国男子跳高的技术水平提高也很快,倪志钦运动健将福建泉州人,1960年9月以205米的成绩首次打破男子跳高全国纪录。1962年又以220米的成绩名列当年世界跳高第二名。1965年以225米的成绩列当年男子跳高世界第一位,距世界纪录只差3厘米。1966年在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倪志钦以227米的成绩夺得金牌。1970年11月8日在湖南长沙的田径比赛中他又以229米的成绩打破苏联ВН布鲁梅尔保持的228米的世界纪录。

中国跳高运动虽然开展于20世纪前叶,但是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跳高运动才获得迅速发展到1956年,男女跳高纪录分别达到195米和161米。1957年中国优秀女运动员郑凤荣采用剪式跳高姿势以177米的成绩打破了176米的女子跳高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田径史上第一个创造世界纪录的运动员。

1970年倪志钦他以229米的成绩打破了男子跳高世界纪录使中国跳高运动水平又一次出现飞跃。同时女子跳高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1965年中国有5名运动员进入了世界前10名70年代后期,由于背越式技术的引进,中国出现了一批优秀跳高运动员,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朱建华。

朱建华,中国上海人,中国著名跳高运动员,前世界纪录保持者。身高193米,体重70公斤。于1983年6月到1984年6月间,连续三次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将其从235米提高到239米。他在18岁时飞身越过230米的高度,这个成绩打破了倪志钦保持达十一年之久的229米的亚洲男子跳高纪录,相当于当年世界第五名的水平。1983年9月22日在第五届全运会预赛中,跳过237米的高度,首次打破世界纪录,事隔三个多月后的全运会决赛中,又以238米的成绩再次打破世界纪录。同年在第五届亚洲田径锦标赛上获跳高冠军,在赫尔辛基第一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获第三名。世界1984年在联邦德国埃伯斯塔特举行的国际跳高比赛中,以239米的优异成绩第三次打破他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中国跳高运动的整体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跳高运动技术水平提高得这么快,是由于努力学习与研究外国先进经验,密切结合中国运动实践,在身体训练、技术训练、运动量安排与全年训练安排等方面,逐步建立了中国的训练方法和适合中国跳高运动员特点的各种练习。在大胆摸索,走自己道路的思想指导下,郑凤荣1956年初贯彻了大运动量训练原则,1957年在继续贯彻这一原则的同时又加大了强度,采用对她最合适并经过改进的剪式技术,成绩提高非常快。1955~1956年提高16厘米,1957年又提高16厘米,从而打破了世界纪录。倪志钦在跳高训练时研究了苏联运动员布鲁梅尔的特点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形成了独特的技术风格,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腹滚式跳高

腹滚式跳高主要包括助跑、起跳、空中姿势和落地动作四个步骤:

助 跑

助跑是速度的发挥与控制。助跑速度太快,则不能有充分的起跳准备,更缺乏非常巨大的腿力将水平动量大部分改为垂直动量;速度太慢,则不能产生应有的水平动量,因此速度分配为跳高助跑特有的本质。腹滚式助跑用在向前较小,改变成向上速度较多,故步伐要注意轻松且富弹性,身体重心走弧线,脚跟要着地,经脚跟传到脚掌、脚尖,多应用踝关节屈伸的动作。助跑有两大目的:产生水平速度,把水平动量改为垂直动量和把身体置于在起跳时,对垂直蹬地最有帮助的位置。跑速非常慢时,可作到45度的起跳角度;而速度愈快时,要保持45度愈不可能。角度愈大,起跳的距离要加长,影响垂直速度。

1助跑速度:助跑速度的产生由两种因素决定:一为助跑距离,一为助跑时间。助跑距离 18 公尺,约跑 9~11 步。整个助跑可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前段为5步至7步;后段较短,为4至5步,开始助跑时采用站立式起跑,或走几步或慢跑几步后踩站立式起跑线后起跑,步数演算法以站立式起跑线为准。站立式起跑法较为稳定,后一种跑法可以缓冲,避免一开始时之立即紧张。前段助跑的动作要把摆动腿屈曲前摆,支撑腿充分后蹬,上体保持一定前倾,两臂配合腿的动作前后摆动,随着助跑速度的加快,助跑的步长逐渐加大;不过要注意微呈弹跃步。

进入后段时,身体重心不能下降,最后三步时,身体重心遂开始下降,为了有效地准备起跳,跑的动作应有变化,摆动腿以臀关节为轴心提起大腿,大腿之膝关节带动小腿积极前摆,小腿藉自己动量而迈出,脚跟先着地而迅速地滚动到前脚掌,按著后蹬,上体保持正直或稍前倾,两臂配合腿的动作加大前后摆动的幅度。

进入起跳点前两步时,是助跑过渡到起跳的重要阶段,助跑速度也在这时刻达到最快速度,身体重心也降到最低点,经过此阶段的保持进入最大助跑速度和重心高度起跳。最后一步身体应后倾,臀部位置要放低,使跳者能大力而快速地将水平动量改为垂直动量,造成最有利的起跳前姿势。最后一步步幅约比第二步短20~30公分,其动作重点是放在精力的储存,而非产生速度。因此,最后一步应下振,增加工作距离。若此时,髋、膝、踝三关节仍然伸直,则下肢伸肌没缩有收的余地,故须弯屈,但弯屈度不大。若弯屈大大时,身体重心会过度下沉,同时使大小腿由屈而做圆运动,既费时又减少向上速度,影响跳跃高度。

2助跑方向:腹滚式起跑采用斜跑方向、斜跑之助跑与横竿所成的角度,可大亦可小,视个人速度习惯而有个别差异。助跑方向可能对起跳时之部分旋转,及垂直、横一水平、中一水平轴周围之比例影响很大。事实上,助跑动作是连线跳者之起跳,及空中连续动作,因此习惯一旦养成,任何剧烈地改变起跳方向,必然会妨碍成绩。斜线助跑对跳高有利,可增加起跳时摆动之活动面,身体重心达到高点以前,身体某些部位掷在竿上或竿下成为可能。然而,助跑之斜面太小时,则跳者靠著横竿跑,不管身体过竿与不过竿都会在较高位置上之任何一点撞到横竿。其次为倒体要在起跳时完成,扩大向横竿倾斜,减少有效弹性。一般适当的助跑角度大约在30~40度之间。

3助跑步点的测量:应先明了助跑的步数,后决定步幅,进而定助跑距离,以及方向。步点的测量可先应用跑步,从起跳点成30~40度之倾斜,向相反方向跑出去。最后一步起跳脚的落地点作为助跑的起点,然后从这起点反复地向起跳点跑几次,并作校正。若在红砖粉或煤渣跑道上练习,可藉钉鞋印修正,甚为便利。助跑步点稳定后,可用走步、脚掌长或皮尺测量下来,测量时必须兼顾角度、方向,便利以后应用。

起跳

起跳是决定高度的关键,是将水平动量改变为垂直动量,仅留部分水平动量越过横竿。从力学的原理来看,起跳是向前的力量与起跳腿前撑时得到的反作用力所造成的向上合力。因此跳跃角较大。起跳是从助跑的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成垂直部位开始,到起跳腿跃离地面瞬间的动作。

1起跳腿踩地: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成垂直时开始,到起跳脚以全脚掌支撑时为止。助跑最后二步时,摆动腿向前跨出以脚跟着地,很快滚动到脚尖,同时骨盆迅速前移,至支撑垂直部位时,身体重心降低到最低,膝关节弯屈最大,使膝关节之屈肌和伸肌收缩加大,弹性质储存能量,以利重心垂直上移的有利条件,当骨盆前移通过支撑垂直部位后,摆动腿开始迅速有力地蹬地,使骨盆向前向上移动而超过肩部,起跳腿同时屈膝向前,以髋关节带动大腿,然后伸小腿,脚跟沿着地面向前跨出,在身体重心已经具有向上移动时,很快地以脚跟着地跨出起跳点,并迅速过渡到全脚掌支撑,减小起跳腿的制动作用,加快了身体重心向前向上移动的速度。摆动腿和两臂要与起跳腿协调配合,摆动腿在它迅速有力地后蹬结束后,起跳腿向前伸出,在要落地而未下落时开始起摆,这时骨盆迅速向前移,摆动腿则尽量留在后面,充分拉长髋关节之屈肌群,以利快速而大幅度的前摆。随着起跳腿放在起跳点,骨盆在向前向上移动的同时,完成绕横轴转的动作,它加快摆动腿在骨盆的带动下加速向前摆动。进入最后一步,摆动腿作为起跳腿时,维持上体正直或稍前倾的姿势,随着摆动腿完成滚转和起跳腿迈向起跳点,两臂同时拉向身后,以利往前上方摆动。2起跳腿撑顶:起跳腿全脚支撑到膝关节弯屈至最小角度时为止。由于助跑的快速,以及摆动腿边伸前摆的转动惯量,使起跳腿膝关节被迫弯屈缓冲巨大的动量,并使整个身体好像压紧的弹簧,储存巨大的能量,形成了》形,此时髋关节要保持挺直,身体重心逐渐向上移动,摆动腿继续以髋关节带动大腿加速向前摆动。当膝盖摆过起跳腿后,脚尖跷起快速蹬伸小腿,成垂直向前上方摆起,边摆上边伸小腿兼重角速度和转动惯量,使角动量加大,利用此角动量来加大向上的瞬发力。

3蹬伸起跳:为了身体能在空中行旋转而过竿,起跳腿在蹬伸时全身应稍向横竿倾斜,使身体重心偏离蹬地反作用力的作用线。摆动腿直腿向前向上摆动,同时带出髋部同侧;身体稍微转向横竿。两臂摆动时,摆动腿同侧的肩膀要稍高于起跳腿一侧的肩膀,产生了身体围绕矢状轴和纵轴的旋转瞬发力,使身体在起跳后能从垂直姿势变为水平姿势,以较低的重心俯卧在横竿上,并绕纵轴而过竿。

空中姿势

起跳后身体向上升高,虽然对重心的提高没有作用力,但对改变身体重心的飞行路线,却有很大关系。虽然身体重心的高度都一样,但因为空中姿势的不同,而使过竿的成绩有很大的差异。

起跳身体一旦进入空中后,身体便失去支援,没有着力点的动作是无法改变身体重心之飞行轨迹,身体仍然要沿着起跳时决定的投射线进行运动。在空中,跳者拥有在动量轴周围旋转的全部角动量,对于旋转和平衡控制有利,对于落地的准备尤为有用。在空中的身体,如果身体的一部分往一边的旋转轴运动,必然产生对边旋转轴上之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运动。

1倒体:最好的过竿姿势,重心仍然在竿上,倒体动作是藉重心不变,将竿上身体部位向下作用,导致竿下部位反作用来过竿。跳者在竿上的重量愈大,身体姿势愈高,则倒体动作愈差。相反地,跳者在最高点时,竿下的重量较大,愈靠近地面,则产生之倒体动作越好,因为身体各部位显然已过横竿。腹滚式的倒体是利用纵轴为重心轴,产生绕纵轴旋转,在空中最高点时,跳者 和腹部因头、上躯干、双臂及摆腿位置较低的结果,对着重心相对的提高,经济而省力。

2空中产生的动作:起跳腿之离心蹬地产生起跳旋转,旋转再转至摆腿及手臂之角动量;空中水平轴附近之旋转很明显,而且垂直轴周围也发生旋转,这两种旋转同在横竿的方向上,横水平轴周围旋转是一种较少相似的旋转形式。在某些腹滚式中,摆腿摆动产生的角动量大于跳者在起跳腿周围之向前旋转的补偿性动量,因而跳者离开地面伴有绕横轴之向后旋转,或一点也不发生旋转。腹滚式之动量方向和横竿约成30~40度角,并稍微倾向砂坑,因此在整个跳跃中,跳者动量轴和纵轴成一明显的角度,也就是说,跳者纵轴沿动量轴旋转的锥体很大腹滚式起跳后,起跳腿短暂悬挂著,臀部保持很高,帮助摆腿很快转过横竿,然后产生反作用力来移动躯干,使躯干和动量轴更接近,成为一条直线。摆腿摆向后成为与横竿较平行的姿势,旋转和倒体因而得到速度。头和胸部仅刚能过竿之高度过竿,并立即落在主轴下, 和双腿则相对提高,超过动量轴之高度后产生旋转腹滚式的姿势是根据人体结构而产生的跳高方式。正常人的姿势是腹部、臀部弯屈,在骨盆、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内,作向前改变姿势容易,角度改变比较大,动作自然,故身体过竿比较容易。

落地动作

落地动作是考虑落地的部位,以较大的身体部位着地,或以能产生屈伸的肢体来着地,增长着地时间,吸收力量,使身体安全着地。以往腹滚式着地,以右手、右肩、背后、右脚四点顺序着地,应用关节的分节运动来逐渐缓冲着地力量,但采用翻转的方式过竿着地。

中国男子跳高记录是由朱建华创造的239米。

朱建华,中国上海人,中国著名跳高运动员,前世界纪录保持者。身高193米,体重70公斤。于1983年6月到1984年6月间,连续三次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将其从235米提高到239米。

扩展资料

跳高是田径运动的田赛项目之一。是一种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越过横杆落地等动作组成,以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来计算成绩的比赛项目。

跳高是运动征服高度的运动项目,是人类不屈不挠,勇攀高峰的象征。也有人称跳高是一项失败者的运动。因为每次比赛,运动员在跳过一个高度以后,还要向新的高度挑战,直到最后跳不过去为止。

参考资料:

-跳高

男子世界纪录的室外世界跳高纪录245米和室内世界跳高纪录243米均由古巴的索托马约尔保持。

女子世界纪录的室外世界跳高纪录是209米,由保加利亚的科斯塔迪诺娃保持。女子世界纪录的室内世界跳高纪录208米,由瑞典的伯格奎斯特保持。

扩展资料

跳高是田径运动的田赛项目之一。是一种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越过横杆落地等动作组成,以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来计算成绩的比赛项目。

跳高是运动征服高度的运动项目,是人类不屈不挠,勇攀高峰的象征。也有人称跳高是一项失败者的运动。因为每次比赛,运动员在跳过一个高度以后,还要向新的高度挑战,直到最后跳不过去为止。

参考资料:

-跳高

跳高的几种姿势

 跳高的几种姿势,跳高是田径运动的田赛项目之一,在田径运动各个项目中,是技术比较突出的一个项目。由单脚起跳,节奏助跑,横竿越过,以下详细介绍跳高的几种姿势。

跳高的几种姿势1

 跳高最主要的就是有五种,第一种就是跨越式的跳法,就是也是最简单的字是,是第一种被写入史册的姿势的,在英国的时候,跨越式的跳法已经创造了第一个世界纪录。

 第二种就是东方式的跳法,它的特点就是运动员在过杆的时候,身体要转体,两腿交叉呈剪刀式的跳法,这种跳法也创造了197的记录。

 第三种跳法就是滚似的跳法,1912年美国人在用左侧协调的时候,过杆的时候身体向左滚过杆,所以才赢得了冠军,这种跳法也超过了二米的高度,这种跳法也是非常有个性的。

 第四种跳法就是俯卧式的跳法,1923年苏联的时候就创造出了俯卧式的跳高技术,在1968年39名跳高有38人用的是这种技术,而且它的应用也到达了最好的状态。

 第五种跳法就是背越式的跳法,在1968年的时候,美国人先用了背越式的跳法,以224创造了最新的记录,背越式的过关时身体要像拱桥似的形态,先要手头这么着过去。这也是最新的跳法。

 我们在跳高的时候应该注意掌握标准的动作,练习的时候也要注意身体的动作,成为拱桥型的时候才能有足够的时间,过杆而防止坐着过去,我们在学习过杆的时候,也要辅助工具来练习注意设备,而且还要保护自己的安全。

 在跳高的时候,应该注意,我们要抓住助跑的时间和起跳的机会,这样才可以取得胜利,在跳高的时候应该注意量助跑的距离掌握自己的助跑点,是最正确的方法了。

 在跳高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这样可以防止我们身体拉上,在热身的时候注意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大腿和小腿,背部这些地方一定要多做一些热身运动,可以先慢跑再起跳,这样先把身体热起来,再去跳杆就可以防止伤害了。

跳高的几种姿势2

  跨越式跳高爆发力训练:

 训练时应注意速度和力量的密切结合,训练的主要方法是进行中等重量的负重练习,如负重提踵、负杠铃原地跳、负重弓箭步走等;在发展快速力量的同时,也要进行大重量的负重练习,以增加肌肉力量。主要练习有负大重量蹲起等。并且要同跑和放松练习结合起来进行。重量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尤其是杠铃,最好是在有保护或是有监督的情况下进行才好,这样比较安全。

  跨越式跳高弹跳力训练:

 发展快速力量和跳跃能力能有效发展弹跳力

 1、一般跳跃练习:单足跳、跨步跳、分腿跳、蛙跳、直腿跳等;

 2、跳跃障碍练习:跳跃栏架、跳深(即跳下-跳上练习,效果非常显著,简单易行)、摸高练习等。

 3、腰腹肌训练:仰卧起坐、俯卧挺身、负重仰卧起坐、负重俯卧挺身等来提高腰腹肌的力量。

 跨越式跳高由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等紧密衔接的四个部分组成。助跑采用侧面直线助跑,左侧助跑者右腿为起跳腿,左腿为摆动腿,右侧助跑则相反。助跑应逐渐加速,起跳时用起跳脚全脚掌着地,摆动腿稍屈膝积极向前上方摆起,当摆过横杆后,向杆下内转下压,两臂下垂。

 过杆时,躯干向横方向侧倒并向起跳腿方向扭转,两臂上举,同时起跳腿迅速向上高抬,完成跨越动作。过杆后,身体侧对横杆,用摆动腿先落地,接着起跳腿落地,稍有缓冲。跨越式起跳角度是30--45度,起跳路线是直线,步点可以在起跳点开始反向助跑。跨越式跳高的起跳点在横杆的外侧30厘米处。坚持练习,一定会有收获。

 先在横杆中间外侧30厘米左右地方确定起跳点,然后,跑7--8步用力起跳的那一点就是起跳点,然后跳几次,如果起跳点太靠近,则将起跳点向后移动相应距离。如果起跳点太远,则将起跳点向前移动相应距离。经过反复练习,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步点。

跳高的几种姿势3

  助跑练习

  方法

 .屈膝抬腿跑,两臂自然前摆振。

 .速度由慢加快,步幅由小而大。

 .起跳前两步稍降低重心,上体微后倾。

  (二)方向

 .左脚起跳者,由横竿右侧助跑。

 .右脚起跳者,由横竿左侧助跑。

 .向横竿成30度~45度方向助跑。

  起跑练习

 .身体后倾,往上方垂直跳起。

 .前导脚向前上方摆振,大腿靠近胸部。

 .两臂向前上方摆振提高重心,将向前的速度变成向上的速度。

 .起跳点视横竿高度,和试跳姿势而定。

  剪式跳高

 .前导脚过竿后,即向下摆振。

 .起跳脚屈膝向胸部抬,过竿后迅速收腿。

 .注意两手举高,勿碰到横竿。

跳高是田径运动的田赛比赛项目之一,是人体通过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系列动作形式跳越高度障碍的运动。

现代跳高运动始于欧洲。1827年,威尔逊在英国举行的首届职业田径比赛中跳出1575米,这是第一个有记载的世界跳高成绩。19世纪60年代后,跳高开始在欧洲和美洲普及。跳高运动的技术动作出现过5次重大演变,即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现代绝大多数运动员都采用背越式。男、女跳高分别于1896年、192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世界跳高运动最高组织机构是世界田径,该组织机构成立于1912年,主要职责是在全球开展田径运动,制定田径比赛的计时方法及建立世界纪录的标准等。 而在中国,跳高运动最高组织机构是中国田径协会,该组织机构成立于1954年,宗旨是指导和推动中国田径运动的发展等。

中国跳高运动开展于20世纪前叶,但是发展缓慢。1949年后,跳高运动才获得迅速发展。

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背越式技术的引进,中国出现了一批优秀跳高运动员,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朱建华,他在18岁时飞身越过230米的高度,打破了保持11年之久的亚洲纪录,继而在1983年和1984年又分别以237米、238米和239米的成绩三破世界纪录。中国跳高运动的整体水平也有了进一步提高。

朱建华,中国男子跳高运动员。1981年,朱建华在第4届亚洲田径锦标赛上跳过230米,打破倪志钦保持了11年之久的229米的亚洲纪录,这一成绩列当年世界第5位,被评为该届田径赛最佳男子运动员。

朱建华夺取世界跳高冠军是:背跃式。

背越式,又称为"福斯贝里背越式"。

背越式技术的优点在于动作简单,自然,容易掌握,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运动素质进入80年代后,风行一时的俯卧式技术几乎完全被背越式技术所取代

1987年国际田联庆祝成立75周年时,将福斯贝里在1968年用全新的背越式跳高技术获得奥运会金牌的时刻,评选为世界田坛75年来"100个金色时刻"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2891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9
下一篇2023-10-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