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的女儿瑶瑶上小学二年级了,孩子的成绩一直很好,基本上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有时候偶尔考第二名,分数也只比第一名差一两分。
姐姐其实私下里对瑶瑶还是比较满意的,家长群里经常会有别的家长要求她传授育儿经验。这也极大地满足了她的虚荣心,用她的话说就是“一辈子没成为过焦点,现在却因为孩子处处受人关注和恭维,这感觉还是蛮不错的!”但是为了激起孩子的竞争意识,姐姐一向都是奉行打击式教育。
“每天写作业拖拖拉拉,一天不抽查你就应付了事”
“你有没有用心读书测试一下就知道了,不要以为可以瞒天过海”
“这么喜欢玩就回老家去玩,每天陪爷爷奶奶在家里多舒服”
……
据报道,今年的高考人数突破了千万,可以想象这个数字背后竞争之激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时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竞争力了。毕竟父母养育孩子十几年,孩子寒窗苦读也是十几年,都是为这场竞争做准备。
生活无需处处充满竞争相信下面这些生活中的场景,大家都非常的熟悉:
“来来来,吃饭了,之夏和伊伊快过来,看谁吃饭吃得快,谁先吃完有棒棒糖吃!”“你看看伊伊比你高这么多,因为她每天吃饭都吃好多饭,之夏也吃好多饭好不好?长得和仙女公主一样好看!”“小豆芽才2岁多就会背弟子规了,还知道很多的英语单词,她妈妈可教得真好!我们也要加油学习哦!不然可会被落下的”
不少父母喜欢用这种比较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好胜心,鼓励孩子事事争第一,希望能培养孩子从小就有“我一定要赢”的信念。
其实,日常生活没必要搞这样的“竞赛”,生活应该是放松、有乐趣的!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去关注事情的本身:
吃饭是为了填饱肚子,获得能量和营养,多吃饭才不容易生病。
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都是不一样的,受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
每个孩子都自己的特点,不必事事跟人比。关注过程,享受过程才重要,而不总是关注别人做得怎么样。
如果竞争无法避免,父母应正确引导孩子——关注过程而非结果我们在上面说过,在没有必要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淡化比较。那在有比赛无法避免竞争的时候,应该怎样引导孩子看待输赢呢?怎样引导孩子的情绪呢?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这本书中将人的思维模式分为两种,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相信自己的聪明和能力是一成不变的,会急于一遍遍证明自己是聪明的,有能力的。遇到失败的时候总是喜欢把失败归咎于天分不够,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则相信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努力可以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积极朝着目标努力,即使失败也会归咎于自己努力不够,下次再努力点效果会更好。
所以父母应该用成长型思维去引导孩子,让孩子关注过程而并非结果,让孩子意识到即使这次我输了,只要我继续努力,吸取这次的经验教训,下次结果会比这一次好。
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会让孩子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更加成熟理性地面对下一次挑战。当孩子有了这种自我激励的能力时,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调节情绪的过程,即使失败但只要有了新的目标,他们就不会沉浸在失败情绪里了。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输赢观现在的社会确实是充满了竞争,我们当然要让孩子做好准备。有些父母会走上另外一个极端,屏蔽一些消极的影响。其实这也没有必要,孩子总归要面对真实的生活,我们不能做鸵鸟,而是让他们有备无患。
1、鼓励孩子自己和自己比较
我们在竞争中也要让孩子学会成长型思维模式,在面对失败的同时,可以激励自己进步。
所以适当的竞争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关键不是有没有竞争,而是孩子如何看待竞争,用成长型思维发现自己可提高的空间,并努力去提升自己就没有什么坏处。
在未来的生活中不管有没有竞争,孩子都应该学会客观的评估自己,评估困难和目标并调整策略。当然,孩子需要在我们的帮助下慢慢学会调整,我觉得因为不当竞争产生的不良后果,不是竞争的问题,而是我们没有帮助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
2、对孩子给予正确评价:“对事不对人”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幼儿的特点是:通常不能准确地自我评估,对自我的认识相当一部分来自外部评价。比如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老师和父母的评价都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自我评价。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被别人下某种结论,就像商品被贴上了某种标签。他自己就会做出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而引起的,所以称之为“标签效应”。
如果父母和老师经常把“你和别人比是什么样子”挂在嘴边,那他们今后会以别人的成绩和能力作为标准来衡量自己。
★如果比别人好,他们可能会觉得很成功,孩子可能因为自己暂时的领先而沾沾自喜;
★如果没有别人好,可能会觉得自己很失败,甚至嫉妒别人。
这样的“比”,不仅使父母看不清孩子的特点和潜力,也让孩子觉得迷茫,认不清自己。
幼儿之间不鼓励没有必要的比赛,不鼓励所谓的好胜心,不鼓励结果至上,而应关注做事情的本来目的和过程,让孩子关注自己可进步的空间。
比较以下两种说法,看看哪一种比较合适:
第一种说法:“乐乐这次作业做得非常整齐,大家都要向他学习”第二种说法:“乐乐,你这次作业做得相当整齐,我想你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真的很棒!”
第一种说法,对人不对事,让大家学习乐乐,把乐乐当做标准。
第二种说法,对事不对人,强调乐乐付出的努力,强调做事的过程,也暗示只要足够努力,大家都能写出像乐乐一样好的字。
很明显用第二种方法来鼓励孩子比较好,因为这种表达方式指出了我们要学习的榜样,不是某个人,而是某种行为或者是态度。
3、让孩子学会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自己
父母要培养孩子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一味抱怨,而是专注于解决问题。
父母要注意,就是不要随意美化或者夸大现实,应该让孩子面对真实的世界,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孩子能否正视现实并积极地作出反应,对他们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父母要帮助认识自己的情绪,认同自己的情绪,最终解决问题,从而疏导情绪。
4、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儿童大脑各个部分的发育并不同时,比如负责情绪的杏仁核发育较早,而负责推理、决策、自我控制等的前额叶发育较晚。前额叶的发展要到20岁出头才成熟,所以我们必须清楚孩子的发展特点,认识到他们在面对困难和竞争的时候,权衡利弊调节情绪的能力,不能和其成人相提论。
过早让孩子关注竞争,关注输赢往往会让孩子无法面对失败和挫折,这和我们要培养一个能够承受挫折的孩子的目标背道而驰,竞争不可避免,从幼儿到青少年,我们应该面对孩子的成长有足够的耐心,随着孩子心智的成熟,逐步培养他的竞争力。
对孩子来说,我们应该淡化不必要的竞争、正视不可避免的竞争,让孩子学会在过程的学习,而不是对输赢的关注。
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成长型思维,面对竞争的失败 ,既不为失败自暴自弃,也不为成功沾沾自喜,并从中学会与他人的合作,这些对其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宝宝锻炼身体的方法
宝宝锻炼身体的方法,小孩从小就要坚持锻炼身体,一年四季均可以让宝宝进行户外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孩子们的这个特点,引导他们养成爱运动的习惯,以下分析宝宝锻炼身体的方法。
宝宝锻炼身体的方法11、可以多让孩子跑步或者骑自行车。运动锻炼游戏化才能吸引孩子的兴趣,他才会跟父母积极配合,这一点对幼儿很重要。孩子到了3岁后就能跑能跳了,这时候可以适当让孩子学习慢跑,或者买一辆适合的自行车,让孩子学习骑自行车。骑自行车不仅能锻炼孩子腿部的肌肉,还可以锻炼孩子的平衡力。
2、开始运动的时候,可以运动量小一些,慢慢把握孩子的体能特点,日后逐渐延长。女孩子可以学跳舞。可以让孩子多学习一些才艺,比如学跳舞。跳舞可以锻炼孩子的四肢,让孩子掌握身体的灵活度,慢慢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学舞蹈,哪怕长大后,也可以从事舞蹈行业,又能锻炼身体,又能多一项才艺,这是很不错的选择。
3、男孩子可以学一些球类运动,比如篮球、足球等,在奔跑的过程中能锻炼身体,还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能,让孩子的四肢变得更加灵活。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能一次或两次,也不能在一两天内得到。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持续锻炼才能达到。
宝宝锻炼身体的方法20-1岁:初期让宝宝多趴趴
0-1岁的宝宝运动能力有限,初期的最佳运动方式就是俯趴。
从新生儿阶段开始,父母就可以让宝宝在清醒和状态好的时候多趴趴,能锻炼宝宝的颈部、背部和四肢的肌肉和力量,全身的肌肉逐渐发育好了以后,宝宝也就能更快地学会翻身、坐、爬、站和走路。
另外,父母也可以适当地给宝宝做抚触、被动操。
在这个阶段,父母特别要注意的是,给宝宝提供一个干净、安全的环境!
1-3岁:“眼皮子底下”锻炼协调力
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具备独立的运动能力,可以适当做一些提高肢体协调能力的锻炼。
走、跑、跳等简单的运动都是每日必修,运动可以与游戏结合,增强趣味性。2岁以上的孩子也可以选择滑步车、扭扭车等,能很好锻炼宝宝协调能力。
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这个时期的孩子还不具备很好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所以最好让孩子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运动。
3-5岁:弹跳摸高长个子
这个时期的孩子,基本都是闲不住的,天气允许的情况下,不妨多带孩子到室外,在阳光与新鲜空气的沐浴下,尽情地运动玩耍。
弹跳是一个很好的运动形式,摸高、跳绳、单杠(高度不宜高出孩子身高太多)等,对孩子增高都有促进作用。此外,骑自行车也是一项很适宜的全身运动,不仅可以锻炼眼、手、脚的协调能力,还能锻炼平衡能力,非常适宜这个阶段的孩子。
5-7岁: 广泛体验找兴趣
这个时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已经较为完善,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去选择一些比较有“技术含量”的运动。比如跳绳、跳皮筋、纵跳摸高等(使下肢有节律性的压力,充足的血液供应加速骨骼生长);轮滑(锻炼平衡力、协调性);舞蹈(锻炼肢体控制力和理解能力);
游泳(锻炼全身肌肉);羽毛球(锻炼敏捷反应)……要注意这个时期的孩子还不宜进行复杂度高、强度大、时间长的运动。家长先不要抱着“培养特长”的目的对孩子进行高强度训练,这个时期先广泛尝试多体验,让孩子去找到自己的兴趣。
8岁及以上:定向培养练毅力
这个年龄的孩子,在力量、速度和灵敏性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基础,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定向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锻炼体魄的同时磨练意志。比如球类运动: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等;文娱类运动:舞蹈、跆拳道;水上运动:游泳、划艇……这个时期的孩子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基本没有多少禁忌,只要控制强度,做好身体的保护措施,避免运动受伤即可。
宝宝锻炼身体的方法3小孩子可以做哪些运动
骑自行车,适合的年龄在7岁以上,这里的自行车指的是两个轮子的,呵呵。自行车需要非常好的平衡能力以及身体协调能力。因此骑车不仅能够锻炼儿童的身体,更重要的锻炼了协调能力以及平衡能力。一个儿童的平衡能力好的话,他(她)也能够更好的掌控身体内在于外在的压力,这是一个非常棒的运动。
乒乓球,最佳的年龄在9岁以上,这个时期儿童的肢体运动和理解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层次。这项运动可以锻炼儿童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也可以练习儿童的思维反映能力,也对于将来的物理数学的弧线运动理解有着帮助。除了游泳之外,这个也强烈推荐。
3小孩锻炼身体有哪些方法
(一)负重练习法,负重练习法即载负重量进行锻炼,它要求锻炼者按一定的次数、重量、标准和动作频率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如使用杠铃、沙袋等锻炼身体和增强力量素质。
(二)重复锻炼法,重复锻炼法是按预定内容反复进行某一锻炼的方法。如重复进行60米加速跑4~6次,每次跑后间歇1~2分钟,且每次跑的距离和速度不变。 主要用于发展下肢力量和速度素质。
(三)综合锻炼法,综合锻炼法是在进行身体锻炼的过程中,为促进身体各部位的全面发展而把对身体各个部位有不同作用的几个或更多的运动项目搭配起来,形成一个可影响身体数个部位乃至全身所有部位进行运动的方法。如跳绳→立卧撑→引体向上→双臂屈伸→多级跳远等综合锻炼法。
(四)身体不同部位锻炼方法
1头颈运动:头为人之首,常练可使大脑供血充分,有利于消除脑疲劳、增强记忆力。锻炼方法有头前屈、后屈、侧屈、回旋等。
2上肢运动:锻炼方法有俯卧撑、双杠臂屈伸、单杠引体向上及持器械的各种练习。
3躯干运动:锻炼方法有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仰卧两头起,悬垂举腿、腰侧屈等。
看见适合孩子锻炼身体的运动方法有很多,如果你想让宝宝的身体从小就健康的话,就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运动习惯,而且这些运动强度也不大十分简单,但是贵在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运动也是没有效果的。
引言:孩子在小的时候多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是有助于孩子智力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的。所以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促进小孩的运动能力呢?有什么比较好的做法吗?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提高小孩的运动能力其实提高小孩的运动能力是有一些方法的,可以让孩子的手脚变得更加灵敏,而且智力也会有所提升。当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孩子学一些剪纸,或者是让他去自己倒水喝,自己吃饭自己收拾房间,这对孩子来说就是比较好的运动,而且这也能够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的动手能力变强,也可以培养孩子独立以及自理的能力。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带孩子去踢足球,这也是一项很好的运动。不仅可以让孩子的手脚变得更加灵敏,而且让孩子的体力也变得更加有力量,增强体质可以将一些病毒赶跑不容易轻易的感冒或者是流感,也找不上你家的孩子。
二、小孩子运动时能起到一个保护作用所以千万不要轻易小小孩子的运动,当孩子运动达到一个量,而且在合适的运动能力之下,孩子的身体会非常健康,不仅是身体上的健康,而且是脑子上的一个灵活运动。这个时候父母可以给孩子暴一系列的运动的 学习班和小伙伴一起踢踢篮球打打羽毛球,这是都非常好的,也会让孩子快速长高,从而长得又高又壮。在生活中可以让孩子学会一些运动,不仅能够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也能提升运动能力,更能扩展孩子的运动视野,了解更多的运动,让孩子找到兴趣点,从而有自己的特长,也能鼓励孩子突破自己的极限,成为一个运动上的小天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