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的舞蹈是什么?

羌族的舞蹈是什么?,第1张

跳皮鼓或称羊皮鼓是羌族巫的主要舞蹈形式,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流传。羌族人每遇病、丧之事,都要请巫师跳皮鼓。巫师一般为2人,1人举短戈在前,1人左手持单面鼓,右手持弯把鼓锤敲击,并摇晃鼓内的小铁环哗哗作响,开始在一阵吆喝和鼓声震天的热烈、紧张气氛中边击鼓边跳,走步时脚不停的颤动,带有神秘感。主要步法有:甩鼓步,两脚八字分开,鼓先落在两胯之间,然后向上甩,同时击鼓。两边踮跳步,前脚向前跳,后脚以脚尖点地跟出,左右交换击鼓。还有开胯下蹲跳步、松膝绕步等。也有原地打“旋子”的技巧动作,其动作节奏明快,激烈而敏捷。一般在老年人死后,跳皮鼓要进行3天3夜,死者的亲朋故友都要参加跳皮鼓,人数不限,跟在巫师身后,从右到左,或由左到右地跳动。先成曲线队形,然后成圆圈。跳皮鼓以表演者手中所持羊皮鼓、串铃等为伴奏。节拍多以为常见,较少。鼓点种类繁多,相传过去跳皮鼓的鼓点曾有108种之多。猫舞是属于农节期间的祭祀舞蹈这种舞蹈由巫师在祭祀中跳,是源于羌族古老民间舞蹈的一种。舞时双手做猫爪状,有单腿踮跳、双腿蹲跳、开胯甩腰踏步等动作,多模拟猫的动态,以灵活、短线条动作为主,独具特色。跳叶隆是由巫师绕着火塘跳的丧事舞蹈。巫师弓身弯腰拍手跳碎步,用脚尖踮地前行,两手前伸,颤抖不停,动作有神秘和恐惧色彩。它的某些舞姿类似猫舞。跳麻龙巫师在祈雨时所跳的舞蹈。舞者手持带把的龙头,龙身是用67米余长的粗麻绳做成。舞动龙头时,长麻绳盘旋飞舞,啪啪作响。其动作技巧难度大,舞步多采用以蹲跳为主的跳皮鼓的动作。巫师边跳边念祈雨的咒语。跳盔甲是一种古老的祭祀舞,过去多用于有战功的民族战士,或有功德的老人的葬礼,故亦称大葬舞。表演时人数不定。舞者身穿生牛皮制的铠甲,头戴野鸡翎和麦杆皮盔,手中各持弩、矛,领舞的巫师要挂上肩铃。舞队形成对垒的两排,跳前高唱象征胜利的战歌,动作以踮跳步、模仿冲杀,弩矛飞舞,伴随着震天吼声,叮铃声,表现羌族人民的威武气概。羌族祭祀舞是祭祀山神、祈求丰收的舞蹈,来源于古西羌风俗。舞者戴凤、狮、虎、豹、牛、羊、猪等面具,以凤领头碎步入场。舞蹈中有传统的套路动作,分“充柱”、“甘柱”、“央柱”3套,以鸟为祭。此种遗风在茂汶县羌族中仍有流传,每年十月初一,青壮年手执羽毛,到山上唱歌跳舞以娱神。 喜事锅庄是在节日、婚嫁和劳动之余时所跳。男女相对,各成一排,拉手而舞。常由能歌善舞的老者带头,男女一唱一答,边唱边舞。当舞蹈进入快板时,男女两排相互交换位置,或众人拉手相继从别人腋下钻过,穿梭不停。动作以脚步多变、膝部颤动、腰胯扭动为基本特征。舞时动作随歌声节奏加快,最后达到高潮。舞者人数可达数十人之多。常通宵达旦,气氛热烈。忧事锅庄是为老人举行丧事所跳的舞蹈。在丧事之后,死者的亲朋都参加舞蹈,一般在室外旷地表演。伴唱的内容主要是歌颂死者生前的高贵品德和表示怀念之情。舞蹈气氛低沉。舞时男在前,女在后,拉手成弧形或圆圈,动作沉稳、缓慢。各地忧事锅庄风格特点不尽相同,有的步伐单一,反复跳动,有的舞步活跃。上都有哦!第十届桃李杯群舞“羌寨里的年轻人”

欢乐的沙朗跳起来与羌族郭庄舞曲的不同之处欢乐沙朗与羌族郭庄舞曲唱调不一,舞姿有同有异。“羌族锅庄”,即沙朗,也是一种“锅庄”舞蹈,是羌族人祭祀时必跳,后经发展,这种祭祀舞蹈“羌寨锅庄”,即沙朗,也是一种“锅庄”舞蹈,是羌族人祭祀时必跳所以这两种最根本的区别是选用的人员的数量不同以及他跳起来的一个欢快程度不同

莎朗,是最具羌族特色的圆舞团,莎朗罕的意思是“唱歌跳舞”,“唱歌和摇晃”。目前,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已将羌族沙龙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川自古以来就是羌族聚居区,羌族人擅长唱歌跳舞,羌族的风俗是善良、朴素、热情、奔放的。莎朗羌族表演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具有地方特色。

早在商代,古代羌族就以游牧民族的身份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下,他们以祭天的方式举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动。唱歌或跳舞表示感激,从“祭祀”开始就有了舞蹈的线索,而“莎朗”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形成了一种自我娱乐性强的集体舞蹈形式,羌族特色明显,羌歌、羌舞、羌酒随处可见。羌族人彼此相爱,唱情歌,不幸的是,他们情绪低落,唱着痛苦的歌,婚礼和婚礼唱快乐的歌。

羌族舞蹈大致可分为自娱、祭祀和礼仪三种类型。但就活动的目的而言,许多形式都具有祭祀神、祈求福祸的意义,主要表现形式有:莎朗、西布库、羊皮鼓、跳甲等。

在莎朗舞蹈中,手臂动作较少,腿部动作多,腿灵活灵活,这种舞蹈动作规律是由舞者移动重心,将胯部向两侧前方推出而形成的,重心在裤裆边的腿上,膝盖微微弯曲,上身微微扭曲倾斜,形成优美的姿势,这种独特的动作和节奏,即羌族“一顺边”独特的美,贯穿于一切舞蹈形式之中。

蒙古舞:豪放,含胸做骑马的动作,不是江南stly。还有板腰。男子动作挺拔豪迈,具有阳刚之美。草原畜牧生活培养了蒙古族人民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蒙古族民间舞通过模仿矫健的大雁和奔跑的骏马,来体现草原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在羊皮鼓上跳舞是女巫的“专利”。除了萨满在祭祖中敲锣打鼓舞金丝猴求邪羊,要领略“羊皮鼓舞”的魅力,必须要属索玛河上游礼县卡姆乡的“布拉兹”。

在方圆有数百英里历史的卡姆镇的羊皮启发了“braz”,这也包括在“吴舞”中。必须由真正掌握16卷经书和全部法语技能,有一定医学和占星术知识,并能主持传统祭祀仪式的巫师来完成。这个巫师被当地羌人称为“释比”。

羌寨一家人要“请愿”、“许愿”或驱鬼驱邪,都要和“释比”一起跳羊皮舞,以鼓励“布拉兹”。女巫的数量和规模取决于每个家庭的经济能力。“释比”是各种法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释比工具。也是史比跳布拉兹时唯一的伴奏乐器。礼县卡马乡最著名的两座“石墙”不仅是兄弟,而且舞蹈“布拉茨”以其优美的舞姿和魅力在当地首屈一指。

我看到这两个人穿着湖蓝色长袍,右翻领,白色亚麻百褶裙,裹着白色头的“石碧”,在羊皮和鼓的敲打下轻轻地跳舞。整个舞蹈过程中,他们的面部表情都是集中在一起的,谁也管不着。他们的舞蹈轻盈、优雅、有力、稳定。

当两人一起跳舞时,张驰是有秩序的,像云一样流动。在舞蹈中,优雅婉约,宛如一只蝴蝶向两个方向飞舞。所有舞蹈都表现出复杂多变的动作,如“绕头打鼓”、“屈腿左右旋转”、“摆臀”等。

他们整齐的动作与羊皮鼓加快的节奏一点也不矛盾。舞蹈的和谐与完美,一个动作一个风格的精准,以及贯穿其中的质朴、不典雅和内在魅力,都让人赞叹其深厚的功底,这是任何一个专业舞者都难以比拟和体现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3398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0
下一篇2023-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