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健身锻炼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庞大的健身人口为健身房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健身俱乐部数量从2009年的2959家持续增长至2014年的3662家,虽然在2011年-2013年间,由于健身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出现关门潮,健身俱乐部数目增长率有下滑迹象,但是随着近年来需求的释放,健身房行业呈现复苏趋势,2015年健身俱乐部数目增长率高达2084%,数目达4425家;健身俱乐部会员数目增长率达2136%,数目达66377万人。
在健身俱乐部数量和会员人数迅猛增长的推动下,我国健身俱乐部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健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健身房市场产值仅700亿元,随着健身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和健身房商业模式的进一步成熟,预计2017年健身房市场规模将达878亿,未来五年有望保持12%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0年将达到1230亿元。
当前中国前十大建身房市占率仍较低,前十大健身房总品牌店面数目仅有740家,占市场总体健身房数目的164%,剩下的健身房以非连锁为主,约占健身房总数的668%。实力较强连锁健身房区域化特点仍然较为明显,与零售等业态受历史遗留原因较难进行跨区域扩张不同,健身房行业并不存在较强的区域壁垒,未来具有较大的整合市场的空间。
健身教练职业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是随着经济水平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而出现的一个新兴职业,2007年才纳入中国职业大典。那么健身教练职业前景如何?健身教练职业有对学历要求不高、沟通能力强、服务意识好、个人形象姣好、知识技能佳等特征。健身教练工资相对于其他职业算高的,月收入5000-15000的教练占63%,15000以上的教练占25%。但健身教练工作也较辛苦,每天要上大量的课程,且作息时间并非规律。
链接:http://wwwrstarfitcom/
数据来源于精练GYMSQUARE发布的《2022年中国健身行业报告》
从总量上看,2018年国内健身俱乐部门店数已达46050家,规模和美国基本持平。但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健身产业的渗透率还远远低于美国。其中,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健身房相对规模较早,但受限于市场容量,规模相对较小。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健身产业的潜力十足,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北上集中,新一线西南繁荣
全国城市中,2018年北京、上海俱乐部数量旗鼓相当,均为1300-1400家左右。还有,深圳俱乐部数量为731家,广州685家。在新一线城市中,成都、重庆健身产业发展势头旺盛,在过去一年内保持了较高增长率,而成都俱乐部数量达到558家,仅次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可谓是发展繁荣。
转型升级,智能健身成趋势
互联网智能健身房因其创新运营模式,也引发了资本关注。2018年,在健身领域融资事件共41起中,其中与互联网智能健身房有关的融资数量有15起,占比达37%。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此类创新模式尽管看似更适应市场需求,但占比仍然较低。从细分品类来看,健身俱乐部依然占据最多的市场资源并且增长稳定,北上广深有4179家健身俱乐部,而近两年兴起的互联网智能健身房目前仅在一线城市布局,北上两地不足400家,仅占比4%,未来有望成为健身房的新一轮发展趋势。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健身房利用大数据做生意,这是很多人想做的事情。先谈数据分类,他包括客户数据和健身数据。客户数据包括上游数据、期间数据和下游数据(客户跟踪),上游数据是健身房的潜在客户,目前很多健身房的客户获取多数是传统渠道包括广告投放、传单发放、打折优惠、老带新等推广知名度间接获取客户。提到的上游数据怎么获取呢?比如包括但不限于体检中心数据报告分析、高校毕业生、搜索引擎以及众多单身贵族等,现在是个全民健身的时代(或许方式不同),这些潜在客户可都是钱啊!
期间数据包括客户数据、客户的健身行为数据和身体特征数据,这里是可以做大动作的。我们需要开发一款app(毕竟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记录客户每次到健身房的锻炼数据和身体特征数据,这可是很有操作空间的,比如健身房使用频度的排名、根据规则计算身体特征处于什么状况(这个不自说,大数据算法啦)、以及可以搞垂直电商、各种团队交友活动(小型社交圈)比如现在各种酷跑app等,有数据咱就有话语权,这可是精准营销哦。有了app其实咱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有数据就不用怕没有钱,怕的是数据做不起来。
下游数据就是需要这个app的粘性啦,这时客户数据和之前的身体特征数据需要能够展现这个客户的画像,根据他在这个app上面的互动留痕分析他的行为进一步进行精确营销
大数据这个词或许很模式,其实离我们很近也没有那么遥远,他是各种行为数据的代名词,因为地域、行为操作、爱好、社交圈等各种繁杂事件而汇集、存储、分析等得出一个人物画像。提出的问题很不错,很有前瞻性,有挑战也很有想象力。
这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很多人估计想过一百次去健身房最后还是因为各种理由没有去,就看你怎么引导。
健身行业在国外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国内目前还刚开始起步并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那么,在行业形势一片大好的前提下,健身教练这个职业发展又是如何呢?
薪资水平
底薪(一线城市2500左右,二三线城市1800-2000之间)+课时费(一线城市300元/节起,二三线城市200元/节起);健身教练平均薪资15000左右;
发展方向
可以看出,无论是从行业前景,薪资待遇还是职业发展这几个维度来看,健身教练都是一个值得被看好的职业。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谁都可以去做健身教练呢?答案是否定的。
据健身教练黄埔军校(梦想青成)统计,目前从事健身教练的人群中,退伍军人,体育专业学生,退役运动员,健身爱好者等人群占到总数的百分之八九十,也就是说从事这个行业的大多都是有专业背景,或是有训练基础,又或者是对健身有着天生的爱好的人群。
健身行业内存在哪些乱象?具体如下:
一,乱收费乱报价健身行业存在哪些乱象?首先一提到健身行业或是健身房,最让人先想起的东西无非就是各种套餐各种优惠券,各种业务的各种卡。那么存在的乱象当中不得不说就是乱收费乱报价的行为了,这一点是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有的,因为本身就是一个健身套餐或是一个健身项目,却会炒作到成千上万的价格,而对于一些想要通过健身房来健身的新手来说就会吃这种哑巴亏。乱收费乱报价。
二,强制消费,消费套路第二点不得不说就是强制消费以及一些最常见的消费套路。强制消费的情况往往比消费套路更加复杂和常见,强制消费在于客户在使用过程当中会各种吹嘘各种软磨硬泡,等到用户不愿意不情愿之后再通过先使用后付费的形式强制要求用户去买单,这种行为是比较令人厌恶的,某种意义上来说跟整容院的手术台上临时加钱一个道理,不付钱不加钱不办理就会各种摆脸色或是威胁。
三,健身行业并没有错,只是有些健身行业的环境比较恶臭健身行业本身没有错,拥有一个健康且美观的身材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的想法。但是健身或者说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都没有错,但是有一些健身房的行业环境就相对比较恶臭,强制消费,消费套路,乱收费乱报价,强买强卖等以及一些不成文的规则大家都知道,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存在才让健身房环境变得恶臭变得口碑低下。所以如今的健身行业也确实需要好好整治。
综上所述,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补充讨论,欢迎关注提问!
健康意识的提高在带动健身器材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健康食品的发展,近年来健身食品资本频频入局。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健康食品宣传的健康理念很好的契合了消费者的需求,调查显示约65%的消费者愿意为宣传有益健康的产品买单。未来随着健康产品不断的丰富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元,这一赛道还将涌入更多的竞争者。
1、健康食品领域资本频入
面对健身行业智能化的必然趋势,众多资本开始进入市场。2020年国内健身行业共发生42起投融资事件,其中健康食品16起,占比最高;其次是智能健身与实体门店,均为7起,占比均为167%。
2、大多代餐产品用于替代正餐
健康食品往往与“轻食”挂钩,现代的轻食概念兴起于国外,从英式下午茶到西式简餐,制作简便的点心、三明治构成了早期轻食的雏形。后来,轻食在发展过程中又融合了日式餐饮的“定食”理念,并逐步表现出“三低两高”(低热量、低脂肪、低盐、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特点,越发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发展至今,轻食概念进入健身行业演变成了代餐产品,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代餐产品分为全面营养型与部分营养型,其中全面营养型主要指液体类代餐、代餐奶昔等;部分营养型又分为主食类与非主食类,具体情况如下:
对于代餐食品,大部分消费者选将其作为晚餐或午餐,其中在晚餐及晚餐前后食用的消费者最多,为35%,用于午餐及午餐前后的消费者为32%。代餐产品大多用来替代正餐,用于应酬或者正餐之外的场景较少。
3、消费者消费意愿是行业火热的基础
目前大部分代餐产品价格普遍更高,但是仍有不少消费者愿意为其买单。据了解,消费者购买代餐产品的动力主要是因为其宣传中提及的健康元素,而关于消费者支付产品溢价的意愿调查显示,消费者最愿意为宣传有益健康的产品买单,这一比例大豆了65%;其次便是优质产品,占比达到了51%;剩余的支付动力因素则均低于50%。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健身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健身场馆淘汰影响需求
健身场馆是健身器材类体育用品最重要的需求市场之一,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健身场馆都经历了暂停营业的考验,在此期间,不少经营状态不佳的健身场馆遭遇淘汰,必然进而影响健身器材在健身场馆市场的需求。据三体云动数据中心统计,截止到2020年底,中国健身场馆数量约为979万家,同比减少1331%;其中,健身俱乐部门店数量约443万家,较2019年下滑111%,健身工作室数量556万家,同比下降142%。尽管如此,中国的健身俱乐部市场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健身市场,对健身器材的基础需求依然存在。
——家用器材成交额增长快
尽管健身场馆需求受疫情影响严重,但2020年中国健身人口却有所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健身人口达到7029万人,同比增长319%。与此同时,从2020年京东618健身器材产品的成交额同比增速可以看出,普拉提、瑜伽圈和跳绳等适用于家用的健身器材产品成交额增长速度突出。可见,在疫情影响下,大众空闲时间的增加、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活动空间的限制等众多因素,共同拉动家用健身器材需求的快速增长。
——健身器材销售收入回升
2019年,中国训练健身器材销售收入为29767亿元,较2018年同比下降09%;2020年中国训练健身器材行业销售收入为39519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328%。在疫情影响下,家居健身领域对训练健身器材的需求增长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市场增长,2020年中国训练健身器材销售收入明显回升。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健身人口渗透率尚处于5%左右的较低水平,健身器材类体育用品需求尚存较大市场空间。
——境外健身器材需求增长
从境外市场需求来看,健身器材类体育用品出口金额大幅增长。2020年,中国健身器材类体育用品出口规模达6606亿美元,同比增长9259%。2021年1-8月,中国健身器材类体育用品出口规模为635亿美元,已接近2020年全年水平。可见,境外市场对中国健身器材类体育用品的需求也较大。
注:数据截止至2021年8月底。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