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这样的表现应该和孩子的生活环境、家人的教养有很大关系,这可以考虑为娇惯或孩子本身心理上有问题。建议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毕竟小,很多事情需要家长耐心去疏导和感化、教育,不要让孩子感觉“在家她就是上帝”,孩子需要的是良好的教育。
疼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使然,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唯独没有变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 情感 ,一如既往不求回报也不会掺杂任何的杂质。
很多父母本以为这样倾心的付出孩子会懂得感恩,长大以后会反过来孝顺自己,但往往事情会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现在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家长都恨不得把星星月亮摘下来放到自己家小公主小王子的手心里,只为博得他们的开颜一笑。
正是因为父母无条件的宠爱,很多小孩变得越来越骄纵难以管教,也有不少报道爆出孩子不尊敬父母甚至殴打辱骂父母的事情。
最近我家小区就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情,大家茶余饭后经常讨论我也因此耳熟能详了,就举个例子给各位朋友们一个警醒吧。
事情的主角是九岁的男孩和他的妈妈,一天早上男孩妈妈做好了早饭喊他过来吃,他一看是红薯粥便直接打翻在地然后朝着妈妈吼。
妈妈以为这是孩子的起床气也没有很难过,并且选择去安慰他,但他却反过来说:我喜欢吃肉饼,不吃这些东西你不知道吗,连饭都做不好还能做什么。
听到这句话妈妈瞬间泪崩,邻居听见吵闹声也进门劝导。其实,她对孩子的宠爱左邻右舍都看在眼里,这些年她为孩子的一日三餐操碎了心,辞了工作专门研究各种好吃的,如今竟然换来这样没良心的控诉。
关于这件事情小区里很多人都发表了观点,有的人甚至说:“不懂感恩的孩子就是披着人皮的狼,长大以后更严重会让整个家庭都鸡犬不宁”。
其实孩子的坏脾气都是从小养成,问题的根源所在也在于父母的教育方式,比如以下这几点
① 父母不作为
孩子年纪小,很多事情需要家长去耐心的进行教育和辅导,但我们都是第一次做家长,谁也不知道到底该如何给孩子灌输这种感恩孝顺的思想,只觉得真心地去疼爱他们孩子就能感受到,长大以后自然而然就会孝顺了。
可是许多事情并不会向着父母想的这般发展,如果父母一直对孩子的恶习不作为,长大以后再想给孩子改正过来便是难上加难。
比如:吃饭的时候许多孩子一屁股坐在餐桌那里就等着父母递过来碗筷乘上饭,饭菜不可口了还要被他们抱怨,这时候家长们都是选择沉默。
不去告诉孩子应该帮爸爸妈妈拿碗筷摆座位等,又或者明明孩子自己忘了作业放在哪里,他们一着急就说爸爸妈妈乱动,这时候家长也默默承受着,不反抗不教育不去讲道理,其实这种行为真的不应该。
② 孩子过于叛逆
现在的小孩越来越有主见,尤其是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孩子的心智成熟的特别早,有时候他们跟着手机电脑就能学坏。
家长说什么他们就喜欢唱反调,就算是父母说了一些做子女的要求他们也不听,一气之下双方就开始吵架,使关系变得越来越糟糕。
教育孩子是一件很费心的事情,既不能过于放松管教,也不能太过严苛,需要每一位家长根据孩子的性格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方案。
如何才能培养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① 以身作则
想要自己的孩子孝顺父母懂得感恩,家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中。
如果家中老人尚在,身为家长一定要记得给孩子做好榜样,逢年过节不能忘记老人记得常回家看看。平时工作再忙也不能忘记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打电话,要和孩子一起培养家庭观念。
尤其是女性朋友们,身为儿媳肯定会和公婆闹矛盾,一定要学会包容和理解,老人训话要耐心的听。不应该当面反驳和争吵,这样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以后也能学会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② 耐心沟通
现在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家长一定要学会沟通的技巧。如果孩子有些事情不做或者是做的不顺心,一方面不能什么都不说将不满意憋在心中,另一方面更不能开口就骂人或者是打孩子,要耐心的给孩子讲道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比如:你想让孩子帮忙拿东西或者是打扫卫生可以问问孩子有没有时间,态度要谦虚和蔼,不能觉得父母让孩子干活是理所应当,双方应该彼此尊重。
在孩子成长为大人的这十几年,每个阶段都会给父母出新的难题,遇到困难我们应该迎难而上,更应该学会寻找窍门,相信我们每一位父母都能找到和孩子的平衡点,共同营造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庭。
9岁娃可不好教。他们的行为太变幻莫测,今天是一个样儿,明天很可能彻底反过来。一分钟以前还敏感纤细的要命,一分钟以后却可以胆大包天。刚才还心潮汹涌澎湃,转眼就已经静如止水。你说哪个是真的他都是。
也许,最招牌的9岁娃特征,是他进一步的独立。
和8岁娃喜欢“占有”妈妈相反,9岁娃要“推开”妈妈,巴不得把她推得远远的,最好看不见她,更不想听她啰嗦。 他要自己当“司机”,一旦决定做什么事,那么他要按照他自己的方向,以他自己的方式,在他自己喜欢的时间,去做。一旦他要去做,他多半非常投入,而且很在乎自己做到最好。
换句话说,如果你能给予孩子恰当的独立空间,给予孩子恰当的责任空间,他们会很值得信赖和放手,而且往往愿意表现得最好。
再换句话说,如果他不想做什么,或者不想按照你的要求,不想跟随你的思路,那么,你一定会觉得他很讨厌,很倔强,很不讲理。
再换句话说,如果你觉得9岁娃很跟你过不去,那么你要赶紧婶婶一下,“我给了他恰当的独立空间了吗我给了他恰当的责任空间了吗
第2招牌特征,是他变得更“深沉”了。
当然,这是因为他更成熟了。和8岁娃相反,他不再满天飞,不再什么都风风火火而且信心满满。他的顾虑多了起来,速度慢了下来,信心度也保守起来。
他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更细致,更细腻,更细微。感情方面也一样,9岁娃对别人对自己的情绪与感情的感知更纤细,更准确。所以,假如你想掩饰你的某种情绪,比如表面上平静温和心里却很不以为然,或者肚子里盘算着什么小九九,呵呵,我劝你不要太自信。
因为他的能力更加细致入微,加之他又很在乎自己做到最好, 所以这也许是提高孩子分数的大好时光。哪怕做个除法练习,他也会因为内心的驱动力而反反复复再三练习(而8岁的孩子往往为了让妈妈开心而乐意表现得好些)。他心里真的有了一个目标,不论是去爬山,还是限时听写测试,事后他的第一个念头往往是问自己,“我达到目标了吗”
他很愿意接受新任务的挑战,而且喜欢“进入”之前先弄明白这次的行动有什么新的内容。他不再像8岁时凭着一腔热情“砰”地一头栽进去,而是先思考,先做计划。哪怕遇到相当难度的、或者要吃些苦头的事情,只要他自己认定了他愿意接受某个新任务新挑战或者新想法,他甚至能有本事发掘出自己更大的潜力来完成任务。
不过,不要以为9岁娃就是一个任劳任怨的劳模。他一样会因为“太难了!”而不肯接受任务;他一样会因为失败而埋怨别人做得不好。好在9岁娃这时对因果的判断更加合乎逻辑,追求公平合理的意念也更加明确,所以,他对别人的责怪多半有道理,而且他也公平地责怪他自己,“这肯定是我干的”,只要他认为责任在他。
他的成熟程度已经可以使他不那么在乎他正在做的什么被“打断”,比如,放下手里的工作,出去转一圈,回来以后又投入到刚才的工作中去。他不但有本事很快回到他刚才的思路中去,而且实际上他有这个心理驱动,敦促他把刚才作了一半的事情接着做下去。
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对自己的性别意识当然越来越清晰。他们这时都很欣赏自己,也都同时很不欣赏异性,男孩嫌女孩阴阳怪气,女孩嫌男孩邋遢恶心,比方说。总之,远还不到“异性相吸” 的阶段。
时间观念成熟到可以自己有意识地用时间表和闹钟来帮忙做计划、做事情了,他们会把自己一整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这世界上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等着他们。于是乎,如果你发现你的娃把闹钟拧得格外早,一大早就自己爬起来忙这忙那,你可不要感到奇怪哟。
空间概念成熟到可以自己搭乘公共汽车,去自己常去的地方,比如绘画课,甚至是去诊所做常规检查。这时候你已经可以放心给他一把钥匙,让他自己照顾自己一小段时间了。不过,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9岁娃毕竟还是小娃娃,没有足够的成熟度自己照顾自己太久。
孩子和爸爸的关系,哦,当爸爸们的可要听仔细了,尤其是男孩子的爸爸们。这是孩子长到这么大以来和爸爸最和睦的黄金时光。爸爸在9岁娃心目中的形象这时非常的高大,受到孩子的日益敬重。娃们会为爸爸的工作、职业感到骄傲,甚至为自己是这个爸爸的娃而感到骄傲。他们对爸爸的置评或者欣赏越来越在意,也越来越愿意和爸爸混在一起,跟爸爸一起做事情,一起玩耍。尽管这时的孩子对来自父母双方的指令都有抗拒倾向,不过相对而言爸爸的话似乎比妈妈的话要更中听一些。南孩子和爸爸的关系尤其亲密,不少家庭这时的组合应该是“父子”和“母女”。
9岁娃的行为差异,也是孩子们长到这么大以来最多不同的时段。比方说,
有的孩子很关注家里发生的事情,比如很在意父母在电话上聊写什么。
有的孩子则好像根本不知道家里有什么事情进行着。
有的孩子很在乎钱,有的很不在乎;
有些孩子巴不得花掉手上的每一分钱,有的则舍不得花一分钱;
有些孩子手很灵巧,做的东西非常细致;有的孩子则完全相反;
有些孩子喜欢各种运动,有些则尽可能避免任何大运动量的活动;
有些孩子喜欢看打斗激烈的**,有些则不喜欢任何吓人的场景;
有些孩子胃口特别好,有些则特别没胃口;
有些孩子睡眠特别好,有些则睡不着、睡不香;
有些孩子做什么都手脚特别麻利,有些则显然慢慢吞吞……
父母这时需要一定的“定位调整”,以适应不同与以往的新的亲子关系模式。在此之前,父母与孩子的定位主要是“上下”的定位,父母关照(罩)着孩子的一切。但是,从现在开始,孩子对父母的仰视越来越少,对自我的看重越来越多。
父母如果不能把自己“插手孩子事务”的水平线往下调整到与孩子“自己当司机”的成熟水平相一致的地方,那么亲子关系的紧张一定不可避免。
在父母眼里,9岁娃仍然是小娃娃;可是在他们自己眼里,他们已经长大了。孩子特别不乐意父母还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不乐意“我的小宝贝”这样把他们当小娃娃看的语气,尤其讨厌父母以尊长自居倚老卖老。公众场合孩子已经忌讳“认亲”,你如果想当众抱抱他亲亲他,唉,你还不如杀了他吧。
这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会随着青春期的脚步,越走越远。请做父母的记住,孩子向往成熟,孩子需要成熟,需要一步一步走向独立,一步一步远离母亲的裙裾。对孩子的这份成长需要和渴望,做父母的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
当然,父母们也不需要担心是否9岁娃和父母之间就一定充满了硝烟。别忘了前面说过的,他们在乎自己做得最好,而且他们的逻辑思维、是非观念、公平信念、心思缜密等等的发育都越来越成熟,所以,假如你发现餐桌上的孩子变得彬彬有礼,你也不要感到意外。如果你能对父母角色把握得足够恰当,亲子之间可以是很融洽和谐的。
还有,这时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于对自立的追求同时存在。让你做好角色调整,并不等于让你一下子彻底放手。孩子仍然需要你的爱,你的关注,包括你关注他在离开你的渴望与依恋你的关爱之间的挣扎。
9岁娃和兄弟姐妹的相处,总体上来说,更和谐。他会为自己的兄姐感到自豪,对自己的弟妹更多关照。年龄相差越大,这样的表现就越清晰。9岁娃可以为了遇到麻烦的手足两肋插刀。假如让他照顾年龄很小的弟妹,你可以相当地放心,他懂得尽职尽责,而且会很有耐心,很温柔。
年龄贴近的孩子之间,争吵攀比等等仍然是家常便饭。不过,程度上要轻得多。一则因为9岁娃对事理的公平心相当强烈了;再则因为后面要讲到的与朋友的关系格外密切,使得他也没有多少时间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相处。
需要提醒一下的是,正是因为这份强烈的公平心,假如父母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是让9岁娃觉得不公平,那可就真戳到了他的短筋上。
如果说8岁娃的生活中心是妈妈的话,那么9岁娃的生活中心就很有可能是某个特别的朋友了。8岁娃为了强调他的论调的权威性,往往说,“我妈妈怎么怎么说”,或者权威人物“张老师怎么怎么说”。现在长到了9 岁,他变得认为某个朋友的话更具权威性,“石头怎么怎么说”。毫无悬念,这个时候,从这个时候开始,朋友的话比父母的话更有份量,而且越来越更有份量。
他开始越来越在意朋友怎么做、做什么。朋友看什么电视;几点钟上床睡觉;帮家里做多少家务; 等等。他们对朋友开始讲“义气”,会为朋友遭到父母或者老师的不公平对待而站出来打抱不平,也会在朋友遇到麻烦时出拳相助。正是因为朋友是他的生活中心,所以同龄人,尤其是他所属的小团体,对他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9岁孩子两点需要父母特别注意★
1,虽然9岁娃离不了朋友,哪怕你把他扔到沙漠里他也有本事挖掘出一个朋友来,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孩子会找不到朋友。这时,父母固然可以也应该帮助孩子,但,一味地推孩子出去,强迫他去交往,绝对是伤害孩子的好办法。
2,既然你已经知道你的话远没有朋友的话中听,知道孩子的交往圈对他的影响很大,你就不能硬性阻止孩子和你不欣赏的人交往。你需要更多的宽容,更多的智慧。果说8岁娃的生活中心是妈妈的话,那么9岁娃的生活中心就很有可能是某个特别的朋友了。8岁娃为了强调他的论调的权威性,往往说,“我妈妈怎么怎么说”,或者权威人物“张老师怎么怎么说”。现在长到了9岁,他变得认为某个朋友的话更具权威性,“石头怎么怎么说”。毫无悬念,这个时候,从这个时候开始,朋友的话,比父母的话更有分量,而且越来越更有分量。
在学校,9岁娃应该上四年级。四年级的功课是个飞跃,需要死记硬背得更少了,需要动脑筋思考的更多了。有些孩子会不太适应这一变化,而造成成绩下降。
9岁娃不但在家里追求独立,在学校里也一样,因此,老师们也会觉得9岁娃“刺头”很多。
9岁娃既然在乎自己做得最好,那么,当然,他们在乎分数,在乎知道别人的分数,在乎和别人攀比,和别人竞争。
9岁娃的另一个变化,是从喜欢一个老师而对某堂课感兴趣,变为因为对某项学科感兴趣而喜欢上那老师的课了。
大多数9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思维能力。 如果在这个阶段不注意引导,孩子的性格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导致与父母产生代沟。 因此,父母需要知道如何应对叛逆期。 孩子们相处融洽,相互交流,陪伴他们度过叛逆期。 同时,在这个阶段,也可以尝试让他们拥有独立的空间,不能压制他们的本性。
如果一个九岁的男孩叛逆怎么办?
1不再把听话作为好孩子的标准
长辈夸孩子的时候,会说孩子是多么的乖乖听话。 其他家长会投来羡慕的目光。 因为好孩子容易管理,这也是大人潜意识里喜欢好孩子的原因。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 要因人而异,不要扼杀孩子的个性。
2多表扬孩子
中国父母似乎很喜欢压抑式教育。 例如,有些孩子考试得了九十八分,但他们的父母并不高兴。 他们经常告诉孩子,两点不应该错,因为它是如此简单。 太草率了。 完全否定了孩子九十八分的努力。 其实,这真的是对孩子自尊心的打击。 我们知道,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更加专心。 但是完全可以换个温和的表情,却选择了这个最差的。
3心态最重要
每次高考结束,都会有学生跳楼的消息。 这其实是因为心态没有得到纠正,父母没有好好引导。 学生们觉得自己考试考得不好,他们的生活就止步于此。 再加上父母未能及时沟通,才造成了这场悲剧。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不要停留在眼前的得失。
九岁少年在叛逆期的表现:
1 孩子的自我意识第二次发展。 在这个阶段,孩子认为他已经长大了,是一个小大人,不再是孩子了。 他想自己做点什么来获得小伙伴们的认可。
2我不想让父母牵手,我不喜欢父母叫我“宝贝”或者我的昵称,我想直呼他的全名,他要扣好衣服的扣子,系好他的衣服 自己系鞋带,他有初步的自主意识,喜欢自己做事。 ,不喜欢别人帮他完成。
3、此时的孩子需要特别的尊重,渴望公平,不喜欢“大人能做的我做不到”,不喜欢被指挥和命令。
4如果父母和孩子讲道理,孩子根本不听,要么转身离开,要么继续我行我素。 脾气暴躁的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希望让他们害怕自己,但根本不管用,孩子还是不听话。
说到学生时代,有人可能会想到那段废寝忘食的学习时光,也有人会说起某次争吵后和好的瞬间。近日,两条有关学生时代那些美好记忆的话题引起无数网友的感慨和赞叹,分别是名为#老师用两人站一凳化解学生矛盾#和#俩男生吵架被罚站同一张凳子#。视频里,某所学校的俩名男生吵架了各自生闷气,俩人周围的气氛尴尬,被老师罚站同一张凳子。凳子不大,俩人想同时站上去必须抱在一起。视频中吵架的俩男生站上凳子后近距离的接触让两人瞬间绷不住,可以说是对视一笑泯恩仇,全班也响起雷鸣掌声。老师的做法得到网友们好赞许,同时视频也让网友们想起了藏在心中的有关学生时代的回忆。
“学生时代”在许多人心目中就是“美好”的收藏点,这些美好可能是情窦初开对某个人的酸甜,也可能是某次与同学发生冲突由和好的瞬间,亦可能是老师启发人生的某个话语,这些美好都值得大家好好收藏。在“老师用两人站一凳化解学生矛盾”和“俩男生吵架被罚站同一张凳子”分别是两对主人公,两个老师对待两个闹矛盾的学生进行了“罚站同一张凳子”的教育,两对主人公的其中一位男生都做出了同一举动——在对方站不稳准备下凳子时主动伸手抱住对方。
凳子只有一点大,两人想稳站凳子需要两人的配合和一方或双方的主动,配合与主动展现的瞬间就是两人尴尬关系破冰的瞬间。接着老师命两名学生对视,还在闹变扭的两男生瞬间就绷不住笑了。两人的矛盾变成了有爱的互动,老师的想要缓解两人尴尬气氛和培养爱和团结的教育得到许多网友的好评与点赞。
不过,也有人对老师这种化解学生矛盾的做法持“不提倡”的观点,并认为小朋友自己的矛盾应该给他们消化的过程,老师太过及时的介入不是很好,这样解决两人的矛盾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学会理解对方的过程,不如让他们冷战几天自己想想,如果过个几天他们的问题还不能解决再干预调节。
对待同一事情有不同观点很正常,无论如何大家的目的都是让孩子能够遇事成长,学会爱与团结。不过需要注意一点的是,视频老师也有提到凳子质量必须要好,教育学生首先要保证安全。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责备打骂的教育反而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影响和伤害,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学会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是很有必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