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我当时要是那样说就好了,吵架的时候我怎么没想到!”
很多人曾经都这样马后炮过吧,吵架的时候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等事后回想起来,我当时应该这样说的,为什么当时我没有想到要这么说呢。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为什么每次都要等到事后才能想出更好的回怼方式?
一切都源于一个“静”字。
我们吵架的时候,因为情绪波动,心往往被愤怒遮蔽,不能静下心来,我们当下做的决定说的话都无法经过思考。
我们听过安静思考,没有听说过让我激动地思考一下吧。
因此在情绪波动的情况下,我们所有的觉知都被情绪所冲破,我们不知道我们在干什么,我们无法正确思考。
而当事后,我们平静下来,我们再去回想,我们能做出更有效的决定,能更有逻辑地组织语言。
所以要想在争吵的时候立于不败之地,我们首先要静下自己的心。真正的能人在面对任何情况时都能临危不乱,然后才能在混乱之中拿出最正确的方案,一招制敌。
想要打败敌人,往往拼的是谁更“静”,之后才是才能策略。
脑袋不够用,用脑过度、休息不好、情绪易失控,这些都是生活、工作压力过大的原因。首先分析一下为什么脑袋不够用。一、因为事情多考虑不全面才能知道自己脑袋不够用(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二、经常办错事情,如:丢三落四、健忘等。三、常常有人说你这样不对那样不对,造成个人感觉自己很笨。四、同样的问题别人能处理好,自己却不知道怎么处理。从以上方面看来,总结一下就是:事多、易忘记事情、情绪容易激动、办事办不好,不能将事情处理完美。我个人的意思想改变现状首先:1、合理的安排休息时间(这个非常重要),休息好了才能保证脑袋的清醒(最好每晚睡觉不超过10点)。2、少吃油腻的食品(古语云:猪油蒙了心)油腻的食品带有大量的热能,使人易潜意识的烦躁和放松状态,身体暖和就想睡觉。3、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利于心态、心胸的开朗与开阔,扩大自己是“视野”。4、多修佛经,有句话叫:瑜伽练经,气功(道教)练气、佛经练脑(炼神)。5、气功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之说,故应当保持身体精液的充实(女子谓阴液),只有身体健康了,烦恼就少,精神就好,处理事情就能多考虑一点。6、适当的购买一些补脑用品,安神食品及药物,但是药三分毒,建议少吃,但也所谓万事都是双刃剑,好处大于坏处,还是该吃就吃。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前几年热播的**《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
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
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忽视孩子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首先申明我不是脑科学专家,我只以我的经验或领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大脑其实像个电脑,越用越聪明实质上是一种假象,说白了就是你常用的文件或应用一直处于被调用状态,就是像电脑内存一样,储存在缓存中,你一用立马就给予反馈,似乎是聪明了,但实质上如果脱离这个场景,进入新的环境或状态下,是否还会那么聪明就值得怀疑了。
人的聪明其实在处理重复性,传统性工作中是看不出来的,因为这部分内容说白了就是经验和路径,用不着面对新的环境和情景,即如此情况下,实质上是路径依赖,其实就是习惯性思考方式,而人的年龄越大,习惯性思考方式就越严重,在这种场景下可能表现非常聪明,但是,如果换一种陌生的场景或事情,就可能手足无措。这其实是根聪明不沾边的。
真正的聪明是在面临各种挑战时还能从容应对,但这中应对也难保不是后天训练的结果,实际上可能还是某种思维方式。
所以,这里说的大脑越用越聪明,实际上是某种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可以应对比较多的场景下的问题的能力。但这未必就是真聪明。
事实上,人实际上也未必需要有多聪明,关键还是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才是最重要的,那相当于大脑的操作系统。是为了能够较好的应对各种工作和生活场景的工具。而大脑本身仅仅是硬件而已,是没有可能越用越聪明这一说的,甚至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化,老化现象。
大脑是由很多神经元组成的,这些神经元用进废退,给予的外界刺激越多(也就是越爱思考,越爱用脑),神经元的反应越灵敏,也就越灵活聪明。
有科学家觉得一个人大脑中的神经元越多就越聪明,虽然人类开发利用的神经元其实只是很少一部分。
所以,当然有关,聪明跟遗传有关,却又不是全部由遗传决定的
人脑越用越灵活这是肯定的了。至于和聪明不聪明是否有关系,那要看怎么理解“聪明”了。
大脑思维靠大脑神经元细胞。正常人大脑神经元细胞是固定的,不可再生。而且基本数量是一致的。大概都是八千万左右个神经元细胞。人在孕育过程中,神经元细胞是孤立的,当有了意识之后,神经元细胞开始根据接收接受的信息连同。信息获得越多,神经元细胞连同的通路就越多。要是根据数学原理,八千万个的排列组合能够得到的组合组是个“天文数字”。这就是说,如果把八千万个神经元细胞全部连接成固定运算模式。基本是无穷的。那可能是万能的超级运算体。就好比数学方程组。我们能够列出的逻辑方程式越多,能解决了的未知数也就越多。神经元细胞连接组成的逻辑系越多,就好比数学逻辑方程式。越多大脑就越聪明灵活。
好莱坞几年前有一部科幻**《超体》,尽管科幻,但是我还是认为里面有合理的科学成分。里面的理论就说,现在人脑开发运用不超过大脑能力的15%——17%。我理解,所谓的利用率,无非就逻辑关系分析处理程序。**里就讲述了主人公意外得到了人脑能力增强功能大脑利用能力开始逐渐增强。在增强的的各个阶段的人的生物能力不断加强。最后但100%的时候简直是无所不能、无所不在。虽然是科幻,但也能够说明了人脑的利用开发程度觉得了大脑的“聪明”程度,也决定了人的生物能力。也就旁证了“越用越灵活”的道理。同时也证实了人的聪明与否取决于人脑计算程序的有效开发。和自然生物基本“聪明”基础没太大的关系。
聪明来自于人与事物的接触,动脑动手就是接触,动脑动手的范围、深度多了自然人就聪明,这是一体两面的事情,是动态互相演化的,分成两个概念问其之间的关系是浅薄的!纯交流,不涉攻击等,切忌耿直!
应该是这个理。有文化与没文化,学历高与学历低的人的区别一定是多用脑子(这里不涉及人的其它方面问题)。
聪明,更是指一种效率。与多动脑子有关系,但不能划等号。
聪明不聪明与平常爱好研究思维有关连!如果排除这几方面,聪明绝顶的人不在他的范围区也是外行!如果同时研究,努力的也一样,结果却不一样,那就是天生的基因有关连,
我说下我们搞辩论的时候是如何训练语速的吧。
你的问题有两个方面,首先是速度,其次是说话吃力的问题(你把这归为一个问题,但是我想可能要分开考虑)。下面我会分别讨论。
一、速度。
演讲训练上有这样一个假设,语速跟两个因素有关,第一个是反应,第二个是个人说话习惯。跟反应有关是指反应快的人为了跟上自己的思想,常常会不自觉的加快语速。这往往是制约语速的最根本要素。但这个速度的影响在一般人的交流中并不明显,除非在辩论等特殊情况下才会有明显影响,但我们也有更多的技巧去克服:比如用套话给反应留时间,先说再想等方法。
但这里我想,要解决你说的日常交流问题主要是改变个人习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强化训练。选择一篇简单的文章,不需太长,一页左右,先熟读几遍,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请朋友帮忙,用自己最快的速度读一遍,计时(要保证朋友能听清楚)。根据自己的情况,将这个时间减少一点作为自己的目标时间,每天睡前或早上起来时读两次,直到达到目标,再适当减少。到自己认为速度可以了,再尝试快速背诵。这样的过程最好能坚持一个月。
二、吃力。
这个可能是我要说的重点问题了。不知道你是否是南方人(主要指广东福建一带,江浙的可能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围)。根据我们的经验,由于南方人发音习惯的问题,发音部位较靠后,比较多的喉音,鼻音和全舌音。如果用这个习惯说普通话,就会让人觉得吃力。
同样的,由于发音问题解决不好,也可能影响语速。即使不是南方人,如果在发音的时候部位过于靠后,或者常常使用整个舌面来发音,都会让人有这样的印象。
如果你的问题是属于这一类,唯一的根本解决办法是找来一张普通话发音部位图,细细揣摩区别,看是否会有起色。
三、短期策略。
你的问题是说如何能提高语速和解决发音吃力的问题。但我想这两个都是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解决的。不过也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实际上我们在跟人交流的时候,绝对语速对谈话的影响往往没有人们所认为的大,相反,最明显的是相对语速。我们有时候说:“XX说话真慢。”这其实是表示“在我希望他说快点的地方他慢了”。事实上就是没分清楚说话的轻重缓急。
我的一个小建议,在你每次说话之前稍微考虑一下,去掉所有无意义的话,比如“嗯”和“啊”,去掉句尾或词尾的拖音。能做到这一点,你说的话会立刻让人觉得舒服很多。如果可以,尽量只说重点,可以慢慢说,说清楚。这样你的说话可以让人觉得有分量,不排斥,信息含量高,也就会认真听你说话(即使绝对语速很慢)。
另外,在一句话考虑清楚之后说,中间不要有停顿,暗示自己一定要一句完再停顿。这样在传递信息的时候就不会有障碍。同样也会让听的人觉得舒服。(等信息的过程是最痛苦的,但一个信息完了很多人会愿意停下来等你传递新的信息)
四、结论
其实语速慢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而且往往一些有经验的人会刻意控制自己的语速,这样听的人会有每句都是重点,每句都很重要这样的想法,常常会给人沉着、认真的印象。我认识一些闽粤地方的人士,他们往往用减慢语速、剔除废话这样的方式来消除他们的普通话发音给人带来的“吃力感”,并且这种独特的讲话方式在传递信息、说服对方和增强信任感上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语言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如果一个人的说话有问题,绝对不是单单语速的问题。所以我想你可以从语音、语调、说话的内容和表情上去全面的衡量一下自己的问题所在,必要的时候请教一下专业人士:)
虽然你说不是口吃,但是一些治疗口吃的专家其实在说话方面也是很有经验的,看看相关的书也不错^^
补充一下:所有的练习都对着镜子:)平时多跟人“吵架”也不错
做事不喜欢动脑筋导致效率低下,你既然知道这是个缺点,那就从现在起开始改变自己。多动脑筋思考问题,提高你的做事效率。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肯动脑筋,如果你不常常动脑筋,往往你做事就是事倍功半的效果,而你懂得思考问题,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去做事,那么你做事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你做事不爱动脑筋,估计你也不爱看书的,你可以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爱阅读的习惯,比如说每天下班后抽半小时候或者是一小时候看书,坚持每天看,你书看多了,脑袋就会越来越灵活了,你就会越来越喜欢动脑筋的。
一般爱看书的人都爱动脑筋的,想改变自己不爱动脑筋的习惯,可以先培养自己每天阅读的习惯,你每天坚持阅读,总有一天,你就会喜欢上阅读的,并且阅读就会成为你的一种生活习惯了,你每天不阅读还感觉像是差个什么似的。
当你把阅读变成一种习惯了,你不管做什么事情,你就会开始喜欢动脑筋了,并且你的脑袋也会越用越灵活的,这个时候做事效率会更高的,往往你这个时候做事都是事半功倍了,你可以试一下我说的这个方法的。
人为什么会吵架呢
古往今来,横跨东西,吵架都有一个共同点:必须得有两方,而且互相不认同对方的观点,所以才能有吵架的基础。要是异口同声还吵个什么劲啊。不同的观点只是基础,你会发现每个人都不可能与另外一个人有完全的观点,任何一个个体都是有差异的。可是为什么吵架只在特定的双方之间发生而不是在任何个体之间发生呢?
不管怎么样,人总是以为自己在追寻真理。不管是奥姆教啊还是啤酒党,人总是以为自己正走在真理的路上,即便是错处也会有改正的机会。这样的心态,让我们总是处在正确的位置或趋于正确的曲线上。人权在于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模式的权利。而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模式是正确的才会去选择。不管他的出发点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总之每个人都以为是这样的。难道你愿意承认你每天所做的事都是不应该或者错误的吗?
以前有人说中国人好为人师,喜欢享受教育别人给自己带来尊严的快乐。其实什么美国人英国人也不是什么好鸟,也一样喜欢这一套。显示和炫耀自己生存意义的方法莫过于教导别人如何去生存,让自己的同类知道自己已经掌握了生存的真谛,他不如自己,自己的优越感便油然而生了。功名利禄基本上都可以带来满足感,都可以显示自己的优越性,都能让一个人满足于最原始的自恋。常常有人不满足于自己追寻真理的轨迹,需要别人的认同甚至追随。当两个拥有不同观点而同样有这种需求的人碰撞到一起时,吵架往往是上上之选出。(阶级斗争就不讲啦,完全是以消灭肉体为需求的。)
当人去宣扬自己观点的时候,就是企图谋取炫耀来满足自恋的过程。如果你不听,那就说服你,让你归到满足我需要的集合中来;如果说了你还不听,那就只好对你弃之不用,不再努力从你这里获得满足,另找他人;如果说了不听你还要顶嘴,此时不吵更待何时?我的自恋岂能容你来破坏?吵架发生的概率取决于宣扬者对自恋的依赖程度,如果依赖程度高容不得他人有半点异议,那一触即发;如果依赖程度低,不想再强求你这个崇拜者,那吵架的概率就比较低。
吵架的过程双方总是用尽各种策略来夺回自己的自恋。比如说辩论,无非是以下几句,旁征博引,谈古论今,引经据典,事实证明,这是一个类型;我知道的比你多,你不服你说多过我啊,没我多你就输了我的自恋找回来了。或者强词夺理,口惹悬河,伶牙俐齿,打得你无力招架,这是另外一个类型:斗快,我讲我讲我讲讲讲,把我的全讲了让你一句讲不出来,你讲不出来气势上就是输。
吵架的最后结果大多是人身攻击,因为只有心服口服才是最大的满足。谁也不服谁,要是你不让我满足我也不让你满足,两个人拧一根绳越拧力越大。看看谁也拧不过谁,干脆从其它方面谋求终极目标:反正我要满足多过你就行,那我就证明你自身根本就不如我。最明显的就是互相问候对方的十八代以上的祖先,市井小儿人人会用,这叫基因斗法;然后再互相揭开对方的痔疮啊癞疤什么的,阿Q就这样被人欺负,这叫澡堂斗法;或者互相揭穿对方以前干过的好事,卧龙在江东也用这招,这叫反刍斗法;无视各种其它生物的权利,用来互相比喻对方,这就更常见了,这叫畜牲总动员;最后一招基本上都是裸奔,竖子不足与谋也,明明是说不过人家只好光着屁股开溜,还非得给自己找件华丽的外衣,看来至圣先师也不咋的。
吵完了谁也没胜,谁都郁闷,明明想去满足一下,这下倒好,一肚子气回来了。怎么才能让自己满足起来呢?那就设计啊就想啊,一种是想如何再去斗,直到他斗败为止。可是你想啊他也没安什么肯败之心,你这不是让郁闷重演吗?另一种呢就是拿其它的娱乐来发泄发泄,把这次的未满足的边际效用抵消掉,总之要把满足感找回来。可是刚吵完那一会怎么着也是胸腔充血,大脑发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所以啊可不要与不会认输的人吵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