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孝庄太后有多善于拉拢人心,四个小细节就可以看出

《康熙王朝》:孝庄太后有多善于拉拢人心,四个小细节就可以看出,第1张

康熙王朝》:孝庄太后有多善于拉拢人心,从下面这些小细节就可以窥见一斑

《康熙王朝》:孝庄太后有多善于拉拢人心,四个小细节就可以看出

第一,福临因董鄂妃去世,决意出家。众大臣献策,斩杀妖僧行森。孝庄太后说杀了他的人,却杀不了他的心,而且解铃还须系铃人,她找到了行森的师傅玉林秀,她没有以太后的身份命令玉林秀,而是启用了娘家时的姓名:博尔济吉特·木尔泰,把自己贬为一届平民,更加让玉林秀深感太后的尊重,于是连夜启程。不得不说,太后这种礼贤下士的作风,更加能够让下面的人心悦诚服。

第二,福临出家后,孝庄太后在顺治帝的九条罪己诏后又增加了三条:一不敬祖宗,二不孝母后,三,内宠逾制,而且明示天下。这就保住了皇帝的颜面,也维护了朝廷的声望。虽然皇帝猝死,但自我检讨书写得非常深刻,这样对老百姓也算有个交代。

《康熙王朝》:孝庄太后有多善于拉拢人心,四个小细节就可以看出

第三,也是最让我佩服的一个细节,玄烨登基大典的主礼官原定的是汉臣魏承谟,但班布尔善有意拉拢鳌拜,让鳌拜的干儿子吴良辅出任。觐见太后时,孝庄太后直呼班布尔善:“奥,原来是他五叔啊”,这一声五叔,直接就把班布尔山拉成了自家人,丝毫没有了君臣之别。

第四,康熙帝登基前夕,四位辅政大臣一起觐见太后,孝庄太后先让玄烨出门招呼大家,玄烨跟四位大臣一照面,就尊称四位大臣为自己的长辈,并分别进行了大力褒奖,这自然是孝庄太后教育得好。孝庄太后召见大臣时,立刻招呼看座,并一再言明大家是一家人,只是平时遵着朝廷的规矩和礼数。然后就是孝康太后的亲自敬茶。整个环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可以说这一家人对四位辅政大臣是尊崇倍至,无上礼遇。

当然,最后太后想要的效果也达到了,四位辅政大臣在大家面前立誓,好好辅佐皇帝。

所以人心,真的不能靠强权和暴力,而是要让人心悦诚服。

想起一则小故事,北风与太阳两方为谁的能量大相互争论不休。他们决定,谁能使得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了。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风见此,刮得更猛。行人冷得发抖,便添加更多衣服。风刮疲倦了,便让位给太阳。太阳最初把温和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服,太阳接着把强烈阳光射向大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渐渐地忍受不了,脱光了衣服,跳到了旁边的河里去洗澡。

这说明什么呢?劝说比强迫更有力量。

而孝庄太后就特别擅长这一点,她洞察人心,知道每个人的需要。伸手不打笑脸人,众人拾柴火焰高。孝庄太后深知,风雨飘摇的立国之初,迫切需要各位辅政大臣的援助,否则内忧外患,国不昌矣。

孝庄太后和四位辅政大臣说:皇位是我们的,但大清是大家的,这就把切身利害讲得清清楚楚,也从侧面警告了四位辅政大臣,不可胡来,因为大清亡了,大家都没有好果子吃。

说起鳌拜,相信很多人对他的印象不是很好,觉着这个人很坏,主要是因为他不仅仅坏,而且还有权利。鳌拜的权利达到手握40万大军。不过即便是这样,鳌拜最后还是死了。那么或许有人就要问了,40万大军在手为何不搏一搏呢?如果当时鳌拜搏一搏去推翻康熙行不行呢?如果不行又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在中国封建王朝中,历来是帝少被欺,甚至是被手握兵权的重臣废除,自立为帝,但在清朝康熙年间,皇帝康熙八岁登基,年幼无知,而作为辅政大臣的鳌拜不仅仅武功高强,而且手握重兵,可以调动北方40万大军,但他虽专横跋扈,却始终没有推翻康熙,自立称帝的想法,这是为什么呢?小编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鳌拜忠于清朝的思想根深蒂固。

鳌拜对清朝一直很忠心,没有什么别的心思,影视剧也是因为情节的需要而虚构了鳌拜想要当皇帝的情节。其实,鳌拜是满清贵族之后,出生名门的,并且很早就跟皇太极并肩战斗,为清朝立下了很多战功,鳌拜跟皇太极结了很深厚的主仆感情,并且鳌拜对于皇太极没有二心。

皇太极去世后鳌拜等大臣便支持豪格,后来因为多尔衮与豪格势均力敌,然而鳌拜等人依然坚持要立皇子继承皇位,然后年仅六岁的福临当上了皇帝成为顺治帝,然而多尔衮便一直一手遮天,但鳌拜并没有屈服于多尔衮,毅然决然的站在顺治帝那边,然而这个多尔衮一直在整鳌拜,当立功时并不赏他是经常的事情,没有过错也会罚他很是常见,但无论多尔衮怎么做,鳌拜一直忠于顺治帝。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在顺治帝去世之前,被委任为四位辅政大臣之一的原因。他只是看到康熙年幼,权欲膨胀,才会无视康熙的命令的。

2、鳌拜能调动四十万军队,但不能完全掌控这些军队。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中央集权国家,皇帝拥有绝对的军政大权。鳌拜知道大清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力。鳌拜的40万驻军,名义上是鳌拜统领的,但是军权是来自皇帝的皇权,军队是听凭皇帝指挥的。鳌拜能调动40万大军不假,但是这40万大军是国家的军队,大清朝的军队,不是鳌拜的军队。鳌拜调动军队的权力是大清朝给的。为了大清朝的安全,鳌拜可以调动这支军队。要让军队跟着鳌拜造反,军队就未必听他的。如果鼓动造反,鳌拜能调动的仅仅只有自己的嫡系部队,大部分人是不会参加,更有甚者可能反戈一击。况且,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侥幸取代了康熙,也是其他皇子即位,他也是没有好下场的。

3、鳌拜忌惮孝庄太后,孝庄太后是清朝初期的定海神针。

孝庄太后,又被称为孝庄文皇后。他先后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朝,还曾经下嫁过多尔衮,见多识广,斗争经验非常之丰富,对朝政的解读和把握能力非常强。在康熙的眼中,他是一位慈爱稳重感情至深,又颇具政治才能的老祖母。而在她的政治对手看来,她却是一位颇具心计,不可战胜的出色的女政治家。她是清朝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颇受关注的人物,也是我国古代—位贤良卓识、才华出众、功垂青史的杰出女政治家。从以下几个典故可以看出她的政治才能。

一是劝降洪承畴。崇德七年三月,清军俘获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皇太极下令把洪押到盛京,派汉臣范文程等轮番劝说,洪承畴始终不屈,为此皇太极颇费踌躇,食不甘味。孝庄看到这种状况,毛遂自荐,亲自去劝说,以壶承其唇,一口一口给他灌下人参汁,动之以情,喻之以理,经过数天的努力,终于说服洪承畴投到清军辕下。

二是平息立储风波。崇德八年八月九日,皇太极在突发脑溢血而死。由于皇太极对皇位的继承问题没有留下遗嘱,一场激烈的权力角逐正悄悄展开。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和努尔哈赤的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都虎视眈眈于皇位。但由于孝庄的幕后活动,最后皇位成功落在了只有六岁的福临身上。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一方面,对鳌拜又是夸奖,又是奖励,另外一方面又坚持用索尼来制衡鳌拜。可谓又拉又打,权衡艺术玩的炉火纯青。鳌拜只是一个武夫,面对这样一个经验丰富、老谋深算的政治家,鳌拜还是非常忌惮的。

4、其他辅政大臣对鳌拜的制约。

顺治帝也是以幼龄登基,在登基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权力都被摄政王多尔衮把持。这件事在他心里留下了极深的阴影,所以他要改变这种局面。于是就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挑选忠心的大臣辅助幼主,但却不让一个人独自辅政,而是四人联合,互展所长,彼此牵制。这样,既辅助了幼主,也避免了一人专权之害。他的这个主意,可谓煞费苦心。

于是,在顺治皇帝的遗诏中,出现了四位辅政大臣。这四个人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这四个人,是顺治帝经过深思熟虑挑选而出。其中,索尼是正黄旗人,为赫舍里氏,出生在书香门第,索尼的才能自然高于常人。年轻的时候,他曾为努尔哈赤的一等侍卫,出入扈从,随军征讨,对顺治帝极为忠心,时为议政大臣、内务府总管。顺治帝认为这个人立场坚定,值得信赖。

苏克萨哈是正白旗人,为叶赫那拉氏,父亲苏纳娶努尔哈赤第六女,为额驸。所以,苏克萨哈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外孙。因为有了这层关系,加之苏克萨哈为人精明干练,时任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顺治帝对于这个表兄,极为倚重,所以托孤于他。

遏必隆是镶黄旗人,为钮祜禄氏,外祖父也是努尔哈赤。他的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女儿和硕公主,父亲是清朝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时任议政大臣,兼侍卫内大臣、太子太傅。

鳌拜是镶黄旗人,为瓜尔佳氏,是大清朝开国五大老臣之一费英东的后裔。时任议政大臣,兼侍卫内大臣、太子太傅的职位。

从上面四位辅政大臣的简历中,可以看出:这四个人,都在开创清王朝的基业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属于元老级人物。但是,他们都是异姓军功贵族,既不是宗室,也不姓爱新觉罗。他们是皇室之外的一股重要力量,可以牵制宗室贵族的一举一动。其次,他们都隶属于上三旗,不仅显示出四人出身的高贵,又可以平衡上三旗之间的关系,起到一种牵制作用。再次,他们四个人中,有三个人是皇亲国戚。这样一来,他们四个人内部,也有一种相互制约的作用。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顺治挑选这四个人,都是合理至极。对内,这四个人可以尽心辅助幼主;对外他们又手握重权。他们不属于皇室成员,觊觎皇位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四人共同辅政,既少了专权的潜在危险因素,亦可相互监督。

5、鳌拜的对手是聪明的千古一帝——康熙。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从五岁开始,他早出晚归,无论严寒酷暑,从未中断。父母双亡后,他更加努力,系统学习治国安邦之道,认真研读儒家经典,还拜武艺高强的侍卫阿舒默尔根刻苦练习骑射技艺,纵马射猎,十矢九中,英武非凡。他常常虚心地咨询左右,甚至不耻下问于身边的太监。繁重的学业差点儿压垮了他的身体,他累得咯血,仍然坚持手不释卷。

康熙一生既受到满洲骑射文化的训练,又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熏陶,还受到汉族儒家文化的影响。正是这种多元的教育,形成了康熙刚柔相济的性格特点。

并且从康熙后来的平三藩、收台湾、驱沙俄、亲自挂帅出征葛尔丹等伟大的历史功绩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开启了康乾盛世。对于武夫出身鳌拜来说,他根本就不是对手。

6、鳌拜只是专权,而不造反。

一是居功自傲。鳌拜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可以说是系出名门,青年即随皇太极南征北战,立下了巨大的战功。在皮岛之战中身先士卒,一举拿下了皮岛这一战略要地。为此皇太极以首功晋爵鳌拜三等男,赐号巴图鲁(勇士)。随后在和明朝的作战中屡屡立有战功,在松锦会战中更是杀得明朝军队大败,因功升护军统领。在满清入关之后,鳌拜随军击败李自成大军,之后再击败大西政权是立下了头功,鳌拜虽然位于四大辅臣之末,但是功劳却是其他三个人无法比拟的。

二是孝庄太后的纵容。后期的鳌拜之所以敢对康熙不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孝庄的原因。他们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两个人都是纯粹的满清思想,即重满蒙抑制汉人。

也正是因为孝庄和鳌拜的意见一致的打击汉臣,才有了孝庄对鳌拜的信任。让鳌拜带头去打击汉臣和支持重用汉臣的人,其中就包括年幼的康熙皇帝。也正是因此助长了鳌拜权势的上升,才有了鳌拜对康熙有恃无恐的呵斥。

俗话说: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鳌拜的下场就是最好的写照。鳌拜虽无谋反之心,但作为当时独揽大权的权臣,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不知道收敛,而嚣张跋扈,成了康熙亲政的绊脚石,激起圣怒,不得不杀,才会有这样的结局。但虽说鳌拜被康熙给除掉了,但这也并不代表他是个谋逆的坏人,他只是不愿康熙主政,丢失自己的权力而已,当雍正当上皇帝后,便念鳌拜的一些功绩,将鳌拜的爵位给恢复了,还追封他为超武公。

说完这么多,相信大家也都对鳌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但不得不说,鳌拜对于清王朝的忠心令人佩服!

康熙王朝分集剧情:

第1集  

玄烨在廷试中顶撞顺治,被罚站立应试。顺治爱妃鄂贵妃病危,提出想要一个孩子,顺治准备将玄烨过继给她,引起玄烨生母佟妃不满,向孝庄太后哭诉,孝庄太后决定将玄烨带在自己身边。 

第2集  

宫内太监准备将苏麻喇姑活埋,幸亏孝庄太后赶到,加以阻止,并令苏麻喇姑出宫。顺治为鄂贵妃和玄烨病情所困,向佛之心日重,久疏朝政,令大臣万分着急。  

第3集  

顺治终于给索尼开了门,并说日出之前决定归宿。众大臣遂相告孝庄太后。孝庄太后令索尼寻找行森师爷玉林秀,请他收治行森,并对宫廷防备作了安排。  

第4集  

玉林秀厉责行森,说劝诱皇帝出家,必将引起宫廷震怒,殃及佛门,但行森力辩,死不改意。顺治有意禅位玄烨,问玄烨敢不敢做皇帝,玄烨态度坚决。  

第5集  

康熙即位仪式,本由帝师魏承谟司仪。但鳌拜等权臣以魏承谟是汉人为由,提议应由满人吴良辅即鳌拜的干儿子执掌,孝庄皇太后为了稳定政权局势,只好妥协,改由吴良辅主持皇位登基,并封鳌拜、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等四人为侯爵,主持朝政。  

第6集  

鳌拜得寸进尺,向孝庄皇太后提议改换帝师,称魏承谟告他圈地乃是诬陷,孝庄皇太后为大局计,准鳌拜所请,同意鳌拜提议的帝师人选,但同时又要鳌拜提议魏承谟出任外省巡抚。  

第7集  

康熙询问济世自己才学如何,济世说只及秀才,望在两年之内达到进士水平。康熙决定匿名参加科举考试,遂勤奋攻读。考子伍次友困饿于旅店门口,被明珠相救。  

第8集  

科举应试之日,伍次友以自拟试题“论圈地乱国”最早交卷,康熙也在另室隐名应考。进土放榜以后,康熙榜上无名,万分懊丧。  

第9集  

朝政之上,鳌拜威逼有加,康熙无力控制局势,只好逮捕苏克萨哈。孝庄皇太后回京以后,严斥康熙。鳌拜、遏必隆、班布尔善面见孝庄皇太后,故作自责。  

第10集  

朝政之上,索尼主张康熙亲政,鳌拜虽反对但也不敢肆意嚣张。康熙故意三辞,最后在众臣的一片拥戴声中,开始亲政理国。赫舍里回索府,索尼告戒孙女要谨慎从事。

第11集  

六人举行手迹表决,除鳌拜写的是“隐”之外,其他五人写的均是“废”,鳌拜决定废君。康熙又向伍次友求学,苏麻喇姑对伍次友日益爱慕起来,为他缝了一双新鞋。  

第12集  

鳌拜密探报告康熙经常与伍次友来往,班布尔善提议将康熙杀死在伍次友寓处,然后嫁祸于伍次友,此刻,康熙来访,鳌拜佯病迎出。  

第13集  

危急之际,吴六一率军赶到,与班布尔善展开血刃。康熙思索再三,方才走出大殿,上朝。康熙令遏必隆审理鳌拜案件,并令在魏东亭身边的卧底现身,称赞魏东亭是位忠臣。  

第14集  

苏麻喇姑终于开门之后,已将头发剪了许多,孝庄皇太后也无奈,下旨给她新建一座尼姑庵,让她永久居住,带发修行。  

第15集  

康熙来到狱中,欲杀朱国治,但说杀他并非因他诬陷吴三桂,而是为给国家争取两年稳定,以后定当给他昭雪,子孙受封,朱国治慨然赴死,康熙却下令释枷,说杀忠臣自己岂非昏君,并下旨命朱国治为云南巡抚,以牵制和监视吴三桂。  

第16集  

三藩正商议撤藩之事时,假称朱三太子的杨起隆来访,鼓励“反清复明”,被吴三桂拿下,后又被吴三桂故意放走,以便利用杨起隆对付朝廷。  

第17集  

康熙将错就错,令魏东亭查实情况,处死周云龙,然后再给他哀荣。王辅臣晋见康熙,康熙对他晓之以礼,并封他为山峡大将军,统领军队,他的儿子留京陪侍。

第18集  

吴应熊修书吴三桂,说明康熙已定撤藩,但内部仍有歧议。新任云南巡抚朱国治拜见吴三桂,宣读康熙同意吴三桂请辞的圣旨,吴三桂表面表示尊旨,并处斩拒不同意撤藩之下属,还向朱国治家中送礼。  

第19集  

朱国治向吴三桂传达朝廷同意撤藩所用钱粮额度奏折,吴三桂交出平西大印,并称履约撤藩日期。吴三桂去信吴应熊,叫他离京回滇。吴应熊决定暂不离京,以麻痹康熙,并与杨起隆相见,捐钱资助杨起隆起事。  

第20集  

康熙怀疑宫内有杨起隆乱党卧底,因此故意鞭责太监小毛子,让他混入乱党卧底。吴三桂兵力对准朱国治,封锁关隘,准备起事。朱国治请钦差大臣速赴京城向康熙报告吴三桂起兵一事,自己拒绝逃逸离滇。  

第21集  

魏东亭紧急来到眠月楼,紫云已在康熙怀里死了。小毛子报吴三桂已经反叛,康熙不信,并令其拿着他的信物去告诉杨起隆,说康熙已被毒死。赴滇钦差大臣来报,吴三桂已反,康熙大惊失色。  

第22集  

小毛子从牢狱逃脱。孝庄皇太后厉责康熙,要他振作起来,杨起隆乱党闯入宫内,宫内太监造反,与朝廷将士激战,威胁康熙与孝庄皇太后的安全。  

第23集  

周培公与副将图海率军势如破竹,很快灭了察哈尔王叛军。解除朝廷危机后,又挥师西南直逼吴三桂叛军。羁留京中的王辅臣儿子王吉贞,带着康熙亲笔御信,火速面见王辅臣。  

第24集  

康熙接到福建军情危急汇报,心中十分忧虑。康熙与病危的周培公相见。康熙向周培公坦言把他贬到盛京缘由,并说这次出巡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安抚蒙古各族首领,同时,想重用周培公攻打台湾。  

第25集  

康熙为了打击姚启圣的傲气,将他投进大牢,令大阿哥胤禔前往福建前线,担任副将。姚启圣在牢内,康熙不准任何人跟他说话,把姚启圣憋得要命。康熙召集蒙古各族首领,进行安抚,群首领进言康熙剿灭葛尔丹。  

第26集  

康熙叫姚启圣坐到自己车上。姚启圣嗜书如命,偷了康熙一本书勤读。康熙斥责姚启圣张狂,轻视满清,并表示愿意与他讨论汉族文化。

第27集  

孝庄希望能够满汉通婚,让阿哥、格格与汉族联姻,化敌为友。康熙误掀慧妃的牌子,发现后改去容妃处,慧妃满心不快,怨责太监李德全,但无奈只好半途回去。  

第28集  

康熙接到郑经要求谈判来函,令明珠赴台谈判,并定下剃发、称臣、登岸三个原则。从姻亲和军事历史背景上看,福建总督姚启圣的妹夫为清东阁大学士(宰相)署兵部事的潘湖叟黄锡衮。  

第29集  

施琅到京晋见康熙,康熙封他将军提督一职。施琅提出不愿与姚启圣为伍,康熙赏他一道密折。宝日龙梅来到京城,直闯王府,胤禔怒打了前来追捕宝日龙梅的葛尔丹官兵。  

第30集  

为了节约开支,容妃提议后宫撙节用度,请慧妃主持此事,康熙恩准。在分管兵部的东阁大学士(宰相)潘湖叟黄锡衮的支持下,施琅的真知灼见打动了康熙和朝中大臣,姚启圣在众将士面前给施琅树立威信。  

第31集  

康熙称不让宝日龙梅留在身边是不想为任何人利用,但他一定会剿灭葛尔丹,并恩施宝日龙梅留在苏麻喇姑身边。胤禔万分沮丧。蓝齐儿送李光地赴闽就任,又与葛尔丹相遇。  

第32集  

洞庭水师全军挫败,但施琅得胜归来。康熙下旨索额图回京。姚启圣上奏请罚,康熙准其回家丁忧。姚启圣离职之前,给康熙上了一折,称攻台之前曾给康熙上过三道急疏。  

第33集  

明珠与郑经使者冯锡范讨价还价,初步达成招抚条件,但最后冯锡范提出郑经要三年以后才能登岸,得寸进尺,康熙下旨向郑经开战。姚启圣重被启用。  

第34集  

蓝齐儿向孝庄太皇太后哭诉,孝庄讲诉自己经历,称女人为了大清国必须做出牺牲。蓝齐儿说父皇一定会在今后消灭葛尔丹,她该如何对待。孝庄称女儿身唯独不能为自己着想。

第35集  

康熙出巡南京,途中接到福建来报,请求攻台时间推迟一日,康熙下旨必须按原定日期收台。姚启圣称这是康熙为了重阳节那一天在明孝陵宣布平台,以便收服大明遗民之心。  

第36集  

葛礼亲自率兵到栖霞寺找寻银两,三门大炮也找到,魏东亭称也将栖霞寺银两作军饷,但杨起隆逃掉了。康熙因魏东亭渎职进行处罚,给他两条出路,魏东亭选择了去台澎当知县。  

第37集  

索额图揭穿家中蔡总管卧底身份,蔡总管自尽。在官吏任用上,明珠也向李光地拉拢施压。李光地往访苏麻喇姑,倾诉心中苦恼,称本想做一个博学鸿儒,不料陷入了官场,而且左右夹缝,险象迭生,并称他的老师是伍次友,勾起苏麻喇姑无限感慨。  

第38集  

葛尔丹将康熙的圣旨和所赐礼物付之一炬。康熙亲自率军征讨,宝日龙梅也要参战,康熙阻止,下旨宝日龙梅不准离开京城。  

第39集  

葛尔丹兵分两路朝康熙大营逼近。康熙自觉可能无法回到京城,留下遗诏,欲立胤接位,明珠极力劝阻,称胤在京散布谣言,急欲登基。康熙急火攻心,病情更重。  

第40集  

胤在康熙面前称自己过河激战之后,被大水冲走。康熙称这次亲征大挫葛尔丹,将来仍要御驾亲征。索额图告诉胤,称康熙班师回京,可能要使你我陷入险境,全是明珠、胤告的御状。  

第41集  

康熙整顿吏治,令大臣上奏弹劾违君之臣。康熙把弹劾明珠等朋党的奏章推到他们面前,恩威并施。康熙令李光地也上奏章,并令其对两封匿名弹劾索额图勾结朱三太子密谋炮轰康熙与胤曾被葛尔丹捕获的奏章进行清查。  

第42集  

康熙决定御驾亲征剿灭葛尔丹,容妃提出随营侍驾,孝庄皇太后认为宝日龙梅也应同去出征,并希望康熙能将蓝齐儿带回京城。张廷玉称明珠在牢里仍忙于公务,明珠称自己有错但无罪。  

第43集  

陈廷敬病逝。张廷玉运粮到漠北,向孝庄皇太后辞行。孝庄令他到苏麻喇姑处。苏麻喇姑给康熙写了一封信,称自己一生只真正爱过一个人,那就是弟弟玄烨。苏麻喇姑当着张廷玉的面,又将信烧掉。  

第44集  

葛礼劝说朱三太子密杀康熙。康熙在草原上举行庆贺胜利欢宴,并与宝日龙梅在草原上畅游,发生情爱,宝日龙梅回到蒙古旧部。  

第45集  

康熙问胤礽索额图弑君一事,胤礽承认曾与他密商过,康熙称以后不会提起此事。康熙废除太子胤礽,胤礽当庭晕倒,容妃以孝庄皇太后之遗旨反对废太子,慧妃称孝庄皇太后不曾有此遗旨,康熙下旨将容妃押下,剥夺贵妃身份。  

第46集  

魏东亭对康熙称,想不到皇上会封这位皇子为接位之人,说完病逝。朝政之上,康熙即将宣布“立储”遗旨,却猝死在龙座上,走完自己辉煌的一生。  

康熙王朝第四十二集主要内容:康熙决定御驾亲征剿灭葛尔丹,容妃提出随营侍驾,孝庄皇太后认为宝日龙梅也应同去出征,并希望康熙能将蓝齐儿带回京城。张廷玉称明珠在牢里仍忙于公务,明珠称自己有错但无罪。康熙下旨明珠等大臣革职,永不录用,并称大清最大隐患在于朝廷,要求众臣遵循正大光明牌匾,把正殿改为正大光明殿。康熙率军亲征,也把明珠放在囚车里带上,宝日龙梅亦随军出征。胤送食物给明珠,明珠不要,告诫胤心不能太软。太监偷看了弹劾索额图私通朱三太子的匿名奏折,向索额图与葛礼密报,索额图令葛礼押送粮食到漠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0938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8
下一篇2023-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