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喜欢大哭大闹的孩子,家长该如何去教育他?

总是喜欢大哭大闹的孩子,家长该如何去教育他?,第1张

孩子咆哮任性,家长们要学会这几种手段,轻松地处理任性的孩子

孩子任性的时候,母亲们不能盲目妥协顺从。即使孩子用打滚的野蛮行为反抗,父母也必须掌握自己的立场。孩子不应该说什么。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像早晨一样任性的孩子并不少见。父母过度娇惯孩子,往往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孩子会变得更加严重,更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因此,孩子任性的时候,母亲们不能盲目妥协顺从。即使孩子用打滚的野蛮行为反抗,父母也必须掌握自己的立场。孩子不应该说什么。

孩子咆哮任性,家长们要学会这几种手段,轻松地处理任性的孩子。面对任性的孩子,具体的家长该怎么办?

第一点:冷遇孩子。

孩子的任性通常是大哭或大发脾气,父母可以对孩子视而不见,没有父母的观看,孩子就会觉得没意思,没有兴致,他自己也会逐渐安静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态度要坚决,绝对不能心软,不能再让孩子。否则孩子的任性行为就会加强,孩子的目的就会实现。

孩子咆哮任性,家长们要学会这几种手段,轻松地处理任性的孩子。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具体解决孩子任性的行为。对一个对硬东西完全不听劝告的孩子,父母可以强迫他安静地坐着,好好想想自己的方法。

对于好奇心强的孩子来说,很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可以想办法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感兴趣的事物上,让孩子忘记以前的事情。

孩子任性的时候,母亲们不能盲目妥协顺从。即使孩子用打滚的野蛮行为反抗,父母也必须掌握自己的立场。孩子不应该说什么。

1、孩子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三至六岁的幼儿,哭的原因就要复杂得多。生病了,身体不舒服要哭,受了批评指责或同别的孩子吵架也会哭;有时做错了事,如打碎了东西,他会吓得直哭,还有的欲望得不到_足时也要以哭来“要挟”。因此,要纠正孩子爱哭的毛病,必须因不同情况而异。

2、对身体不好,情绪不佳而哭的,家长应从增进健康入了手,排除孩子哭的原因。如果孩子是因为某种意外事故,如摔跤、跌倒擦破了皮而哭泣,家长也不要大惊小怪,可先稳定一下孩子的情绪,安慰他说:“这一点小伤不要紧,自己能爬起来就是一个勇敢的孩子。妈妈给你搽一点红药水就好了。”孩子听妈妈这么一讲,心里就会安定多了,而不至于因为摔了一跤而哭个不停。

3、对那些习惯把哭当作要挟家长工具的孩子,家长则应不妥协不让步,拒绝他的要求。这时,无论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都要采取一致的态度,谁也别看他,别理他,也不说任何劝慰的话。孩子哭了一阵,见“法宝””不灵了,目的达不到,他就可能不哭了,自动“收兵”。不过,他也可能试探试探,更加剧哭闹。这时,家长如果仍不理他,那必会使孩子从中接受“教训”,就会改掉爱哭的毛病。

4、有的父母怕孩子哭坏了身子,往往心一软又迁就了孩子,结果导致孩子今后哭得更厉害,这是很要不得的。当然,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家长要仔细分析,对合理的要帮助他实现,不能一概拒绝,置之不理。对那些年龄小的孩子,哭,有时可能也是无理要求,但可适当地用转移注意目标的方法而使他停止哭泣。

5、孩子爱哭,特别是习惯于把哭当作要挟家长的工具的,大多是因为不良教育的恶果。所以,要纠正孩子爱哭的毛病,关键是家长要先改变自己的态度,从自身的教育上去检查方法是不是正确的。

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有的乖巧安静,有的活泼好动,有的孩子比较宽容大度,有的则是一点小事都可能发脾气。

在教育的路上家长要做的有很多,不仅需要照顾他们的吃穿,还要在行为和习惯上为孩子做出修成和引导。

哭是孩子从出生之后,第一次向世界表达的语言,当小婴儿刚出生不会表达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他们用哭来向父母提出要求:饿了,要换尿布了,不舒服了,想睡觉,想抱抱,都会用不同的哭声来表达不同的需求。

哭声充满了孩子的情绪,没有逻辑可言,这个时候家长不会对孩子哭有别的想法,因为他们一定是感觉不舒服或者有需求才会哭。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会说话,能够用语言表达的时候,哭的含义就开始丰富了起来,伤心了会哭,撒娇了会哭,甚至用哭来作为一种武器威胁父母。

这个时候的家长有可能会采用恐吓或者威胁的方式来让孩子停止哭泣,或者用欺骗来转移孩子注意力,试图让他们停止哭闹。

从表面上制止了孩子的哭泣之后,家长有没有想过对孩子的心理会有不好的影响呢?很多人其实小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自己想哭的时候家长大声呵斥:“不许哭!”然后就会把眼泪生生的憋回去。

有这样经历的人,长大之后就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表露伤心的情绪,甚至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落泪,认为这是一种很丢人的行为。

情绪被压抑之后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重伤自己,负面情绪被埋藏在心底等待着下一次的爆发。

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情绪理论:情绪的反应针对当下的情况只有2%的能量,98%都是过去的经历累积的回忆造成的。

家长在面对孩子哭闹的时候也要明白,有可能看起来是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孩子大哭大闹有可能未必就是因为当下,很可能是过去事情集聚在内心的情绪导致的。

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生气发火释放出来的都是累积的情绪,如果孩子被家长呵斥道不会哭了,对家长和孩子来说就相当于切断了情感链接的纽带,当孩子不愿在家长面前表现委屈和脆弱的时候,他们内心也披上了厚厚的铠甲。

有的家长抱怨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和孩子无话可说,一说就吵架,这个时候已经不仅仅是情商低或者没有同理心就能解释得了,要认识到之所以造成了现在这样的结果,不能仅仅只用叛逆期来定义,一定是早年教育中家长在情绪管理上出现了问题,从而影响了与孩子之间正常的交流和沟通。

在传统文化中,眼泪是软弱的表现,尤其是男人哭泣会被看不起,正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所以很多男性都只会压抑情绪而不会正确释放和表达。

这与早年家庭教育缺失有关,家长首先要意识到,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哭并不是懦弱的表现,相反能够想哭就哭的孩子说明他们不害怕在别人面前展示真实的情绪,勇敢表达脆弱,是值得鼓励的。

不过会哭和爱哭是有区别的,有确切原因的哭是在释放情绪,没有原因的哭就是在无理取闹了,面对故意哭或者是总发脾气的孩子,家长要如何引导才能让他们知道如何正确释放自己的情绪呢?

1 身边有反面教材

之所以孩子用哭闹来解决问题,就说明他们是从别人身上学习而来的,如果家里有动不动就发脾气的家长,那么家里有遇到问题之后用发火来表达情绪的孩子就不足为怪了,孩子都是有样学样,家长,周围邻居的孩子和幼儿园的伙伴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

不管家长有没有不好的情绪表达方式,平时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孩子面前正确表达和沟通,而不是动不动就发火。

2 有“成功”经历

当孩子用发火或者哭闹来威胁家长的时候,就说明他们之前是有过成功经验的,年纪小的孩子是隐藏不了心事的,他们如果用这一招来威胁父母,从表面上是能够看出来的。

一旦发现了假哭或者撒泼打滚的行为出现,家长就要马上制止或者坚决不满足他们的要求,有一就有二,一旦让孩子抓住了家长的行为模式,他们就会在今后一直用这一招来让家长满足自己的要求。

不能因为面子而在公共场合满足孩子的哭闹要求,一旦他们成功之后,下一次就会故技重施。

当孩子通过哭闹来让家长满足自己要求的时候,要做到四不“不打,不骂,不说教,不走开”,打骂伤害的是孩子的自尊,说教和走开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内心情感被忽视,这个时候最好的做法,就是无声的陪伴。

在他们身边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重视,而不出声,则是对孩子哭闹最好的回应,让他们知道家长对原则的坚定。

等到孩子冷静下来之后,再和他们平静的沟通。然后通过适当满足孩子的需求,和他们一起制定规则来让孩子懂得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养成有话好好说的习惯。

如果孩子习惯性的用哭闹来单纯的发泄负面情绪,家长要做的就是要全程陪伴,不要让他们压抑自己的内心,当孩子明白了父母能理解自己,没有受到阻挠的发泄过后,自然就能够慢慢学会控制情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1146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9
下一篇2023-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