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关里人,对于闯关东的山东籍贯的东北人还存有感情吗?

山东的关里人,对于闯关东的山东籍贯的东北人还存有感情吗?,第1张

早就没有感情了!小时候,每次关里家来人,父母都是好吃好喝好招待。走的时候带土特产,买火车票!山东老家有婚丧嫁娶,父母不是出钱就是出物。在我大约15岁左右,父亲对我说,要带我回一趟山东老家!我兴奋的很,爸爸也是异常高兴!毕竟是回父母的家乡!然而,老家人没有我想象中热情。只有父亲一个快70岁的姑姑接待了我们,姑奶生了7个儿女,没有一个奉养姑奶!姑奶自己生活,本来计划一个月的旅程,三天父亲就带着我北回了,回来的路上,父亲无语,只是看着窗外!从那以后,父亲在没提及自己是山东人!

其实,山东和东北老乡毕竟有血缘关系,当年的辛酸岁月确实让人落泪。其实现在这种感情已逐步变淡,但是那些老乡的后裔在内心里对老家的情怀还在。

我为什么这么说,现在东北三省由于气候的原因,他们有人口南迁的趣势,有很多东北老乡的后裔大都选择在我们山东沿海地区的城市买房。我前几天问他们,他说在这里买房,能呼吸到家乡的空气,还有不改的乡音,生活的习惯,爱吃的海鲜。其实不然,当我们当中的任何人您只要是在国内,无论是在那个省份,家乡的情怀是不会改变的。虽然是环境变了,人的面孔变了,有一个她就很难变,那就是血缘关系。当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加快,其实你心中的老家永远在您的心中。

我听到此话,掉下了热泪,

说到:是灰热过土…………。

当然,因为同根同族。现在虽说有好多闯关东的祖辈,在东北呆了60年以上的,还有好多家人在山东。

比如:我老爸解放前来的东北,但是我爷爷的二个弟弟在山东,虽说老辈不在,但一直有来往。现在建有微信群,就叫某家一条根。我妈来东北60多年,姥爷姥姥在山东,老妈老爸回去多次。现在弟弟、妹妹全在山东。我与弟弟、妹妹全回过山东。

我邻居父母在山东,现在90多了,家人也更是常来常往。亲不亲?还故乡人呢。我老妈愿意说关里人。出去上小广场溜达,见到我就说:谁是关里人,谁是老乡,老乡见老乡亲着呢。

对于晚辈联系得可能不算密切,但是有老人、兄弟姐妹还常联系,毕竟是家人,什么时候也忘不了根 。血脉相承,无法隔舍……

有时,我问老妈:你想不想回关里?因为我姥爷怕与我爸断了亲,结婚带到了东北。我妈老家归青岛,现在舅舅、姨生活得很好。我老妈说:不回去,在东北生活习惯了,孩子也在东北。也有回去的非常少。习惯成自然,但是亲情还在……

不知道山东的关里人是否对山东籍的东北人是否有感情,山东籍的东北人却对山东祖籍地的感情历久弥新。无论闯关东的后代历经了几代人,他们的原籍始终填的是山东某市某县,尽管山东亲属已不在但始终牢记自己的根在那里!人人都有一个梦想到祖籍地去寻根问祖,探寻自己家族是如何开枝散叶的。缅怀先祖,开创未来!

立体观 社会 ,纵横看人生; 社会 百态,世道炎凉;环境改变观念,现实决定人生。

穷在闱市没人问,

富居深山有远亲。

少小离家鬓白回,

老童谋面不知谁?…

爹娘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兄弟姐妹围在一个锅里掏饭的场境之欢声笑语已成童年的记忆。在当今“一切向钱看,笑贫不笑娼”的大环境,亲情友情乡情何曾不有形态不一的说不出来的味道儿?……

老兵别离故乡四十余载,隔三差五山东故乡行,为逝去的亡灵故亲烧烧纸上柱香嗑嗑头,寻找一下心理上的平衡,串串门儿唠唠嗑述述旧,东扯西拉一些陈年的家常理短,兄弟姐妹乡里邻里情意浓,同学情、战友情是一本书,翻开看是千姿百态的故事,合起来是纯洁友情的回忆。

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我爱峦故乡的亲情友情,信息时代多联系吐真情,勿忘暮年一顽童:齐鲁游子一“盲流”、大漠老兵!…

想到哪说哪,没改革开放单干以前,山东老家穷啊,老家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十里八庄的认识的不认识的年年都有到东北来投奔的。来了管吃管住,还得托门挖窗的帮助落户。头一半年还得时不时的接济 他们。改革开放后,山东老家有了变化,慢慢的都富裕起来了,他们就很少再投奔东北了。而东北确一年不如一年了,前些年老家的亲朋还能打个电话啥的,这些年随着老人的离世,在东北也都大多不太景气,来往是越来越少了。也都忘记了过去是怎么帮助他们的了。咳!不多说了,忘恩负义啊!

没有,山东人均资源少生存危机大,人与人斗争激烈,算计,苛刻,排斥。

东北对老家有感情。东北人均资源多没生存压力城市国企文化。

实际上是没有的。

反倒是山东籍的东北人听到山东人讲话变得熟络些。会主动提起自己的祖籍也是山东人。

而在山东如果讲东北话,就会被贴上东北人的标签。山东人的热情比较慢热,熟悉后或有关系才会释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谓故乡一定是出生的地方,所谓家一定是父母在的地方。而祖籍只是一种基因记忆。

我爷爷兄弟6个,有4个在东北,都是闯关东过去的。我爷爷也曾经闯过关东,但因为各种原因回了山东,这其中的是是非非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其中一位爷爷在东北时抗美援朝牺牲了。爷爷和东北的4个是同父异母。大约90年代初,那时候我也就五六岁,其中的一位爷爷因为和儿子吵架回到了山东,住到了我家。这个爷爷在我家住了有一个月左右。可能真的是因为血缘关系的事,我们兄妹三个对这个和蔼可亲的爷爷没有一点陌生感,现在我还记得很清楚的画面就是爷爷坐在院子里一边笑一边和我们玩。爷爷离开回东北的时候,那时候都没有车,家里有驴车就很好了。在一个细雨蒙蒙的天气,爷爷坐在了本家叔叔的驴车上,我们本家的人在我大爷家门口泪眼婆娑地目送爷爷离去。后来爷爷也给寄过照片,不过回去没多久那个爷爷就过世了。现在还有一位爷爷在世,我爸爸一直都想去东北看看,有一次去大连,问他去不去,他说还是不去了。因为我们都属于一般家庭,在我爸爸看来,只有过的很好才好意思去看看自己的叔叔,在家上手头又不宽裕,不好意思去,其实我们都知道他内心是非常想去的。我们说经济方面你不用考虑,但是他还是打了退堂鼓。其实我感觉我爸考虑的太多,觉得自己可能是穷亲戚,去了怕人家瞧不起。其实这位爷爷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叔叔曾经来济南出过差,抽空回了我们老家一趟,是为了回来续家谱。中间吃了一顿饭就着急回去了。

以前每年过年我爸妈和东北的爷爷奶奶还联系着,发发视频,寄点特产啥的。不过这两年经济发达了,什么都不缺,也不寄了,就是过年打个电话拜拜年。我妈说今年也没打电话,不知道爷爷奶奶是否还健在。

我觉得距离虽然远了,但打断骨头连着筋,感情还是有的。虽然我们不常联系,但感情还是有的。不过老话说的好,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大概亲情也避免不了如此吧。

前年因事去聊城,周日去公园转转。休息时旁边一八十多岁老者聊起天来,他问:你是哪的?我说东北的,不过老家也是山东的。他又问听说这几年东北生活不太好?我说还行,可不如这儿。他接着说,既然回来了,就别回去了。[捂脸]

东北人在南方最多的城市排名前三位依次是:

1、深圳市:约有26万名东北籍人士定居在深圳。其中,辽宁籍的占比最大,占东北籍人口的845%。

2、广州市:约有185万名东北籍人士定居在广州。沈阳籍的占比最大,占东北籍人口的271%。

3、上海市:约有166万名东北籍人士定居在上海。其中,沈阳籍的占比最大,占东北籍人口的22%。

  走在东北街头巷角,如果你看见有吵架的,你仔细聆听,它们吵架的话语中有最常用的10句话。

你瞅啥

  第一句:你瞅啥

  当你走在东北的任意一条大街上,看到有一条好汉瞪着你,不屑地说出 “你瞅啥?” 的时候,请注意,战斗随时。

给你能耐完了

  第二句:给你能耐完了

  “唉我去,给你能耐完了”说这句,表示严重的藐视,接下来就是搂袖子准备收拾你啦。

你算老几啊

  第三句:你算老几啊

  注意,一定要搭配轻蔑、不屑一顾的表情。

有本事你再说一句

  第四句:有本事你再说一句

  言外之意就是:我保证不揍死你。

给你脸了是吧

  第五句:给你脸了是吧

  你太拿自己当根葱了,给点阳光就灿烂,蹬鼻子上眼。

小样嘚瑟啥

  第六句:小样嘚瑟啥

  太嚣张了你,装B遭雷劈。

装什么犊子

  第七句:装什么犊子

  比较厉害的骂人话!明明什么都不是的无能之辈,有神马可装的。

不服比划比划啊

  第八句:不服比划比划啊

  很嚣张的挑衅,过来,让我虐死你。

有本事你来打我啊

  第九句:有本事你来打我啊

  赤裸裸的挑衅,打之前也要先气死你!

去你大爷的

  第十句:去你大爷的

  这句话看似在骂某人大爷,实则已经把对方的祖宗八代骂了个遍,扫荡了对手一切权威。

扩展资料

东北人吵架经典句子

1、两个虎超的欠儿登,刺摸忽没擦净跑那嘎的去撩臊去了?

2、哎哟,还给你脸了不是!

3、你这死出儿。

4、忒驴啦。

5、你沙棱过来,别又又的。

6、你虎啊?

7、大爷!

8、你这个死鬼。

9、我去,给你能耐完了。

10、你稳当点,别毛冷散光的。

11、你傻啊,傻不傻啊,似不似傻啊?

12、插个尾巴就是猴。

13、烤几串猪腰子,吃不吃?

14、饭胡八了,锅底上全是噶吃。

15、嘚瑟啥?

16、你别跟他一起玩,那小噶虎了吧唧的。

17、装大象呢。

18、装什么犊子!

到哪都会有排外情绪,青岛如此,别的地方说不定比这里还要严重,别说你是辽宁的,我这个山东人,有时还受排挤呢,说话都不敢露方言。

主要是有些东北人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才导致现在这种状况,例如一些来到青岛的东北黑社会,妓女**之流给东北人摸了黑。但大部分都是好的嘛,有些东北人混的比当地人都强,关键看你自己了。

再就是东北人的脾气确实比较粗暴,比较野,至少比山东人野,这一点需要改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1340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30
下一篇2023-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