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6人围殴17岁男孩并对其泼热油,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对男孩?

成都6人围殴17岁男孩并对其泼热油,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对男孩?,第1张

成都6人围殴17岁男孩并对其泼热油的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在事故发生之后,当地的警方也迅速对此事进行了通报,男子肖某三人在一串串店就餐,然后与另一桌范某等7人发生了口角,并引发了冲突,结果范某等人对肖某实施了殴打行为,而在这个过程中,范某还使用火锅汤料泼向对方,但是并未泼中,但是有少量汤汁溅在肖某的皮肤及外套,经过鉴定,肖某的伤情为轻微伤,而范某等6人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现在年轻人做事非常冲动,因为一些小事产生了口角,进而演变成肢体的冲突,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如果范某等几人不那么冲动,用一种冷静的态度来处理这件事情,那么便不会发生这样的斗殴事件,我相信这几个人肯定非常后悔,怎么也没有想到会因为这起斗殴事件直接被警方刑事拘留。

 

在生活之中我们也会和其他人产生冲突,但是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性,更要克制自己的行为,千万不能用暴力来解决问题,这样只会将矛盾更加扩大化,如果感觉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害,应该选择及时报警,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不是私下对另一半进行报复。

有很多人在开始殴打的时候,只不过一时冲动在被警方判刑的时候就感到非常后悔,所以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要做到不怕事,但是一定要不惹事,其实生活之中很多矛盾,只要双方能相互退让一步,很容易被解决,只要大家都和和气气的,并不会发生这些打架斗殴的事件,对别人多一份理解和尊重,心情也会变得更加豁达,烦心事也随之而去。

  摘 要传统媒体如何利用微博平台、遵从受众心理、优化传播效果、引导网络舆论?笔者就此提出8条建议,包括进行成就报道时,切记勿夸大其辞;负面新闻传播时,宜点明责任主体;突发事件报道时,应坚守新闻伦理;热点事件转播时,须注意舆论导向;相似题材报道时,勿仅作跟风之传;表明观点态度时,应少出激愤之语;面对博友质疑时,要积极互动释疑;转发草根博文时,先做足核查功课等。

关键词传统媒体;微博平台;舆论引导

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是党报及其子报的重要社会职能。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①而有时在某些新闻事件中“微博逐渐主导了信息的传播,传统媒体似有沦为微博的附庸之势。”对此环球时报曾发文呼吁:“传统媒体不应沦为微博的印刷版”!譺讹

谁引导谁、谁为谁设置议程、谁来营造怎样的拟态环境、谁来做谣言的终结者……问题落脚到传统媒体如何利用微博平台、遵从受众心理、优化传播效果、引导网络舆论上。笔者管见草列8条,或可一试。

1.进行成就报道时,切记勿夸大其辞

报道国家发展成就时,如不久前万众瞩目的神九飞天等新闻报道,传统媒体自当通过微博平台的时效与快捷对其进行24小时的即时播报,给予其讴歌与礼赞的同时,鼓舞与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当然,微博空间报道发展成就应遵从新闻事实、受众心理,以及公共领域的话语表达方式:忌过度吹捧、忌违背事实、忌扭逆民心。

譬如,对某些研究机构、科研院所等发布的可能引发博友广泛关注与持续热议的最新发展成就数据,如公民幸福指数、公民人均收入等,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对其进行报道时应客观并注明出处避免引发争议的各项数据,如果处理不慎必然影响到媒体的公信力及此后的传播说服效果。

2.对负面新闻进行报道时,宜点明责任主体

微博舆情激荡中有个奇特的现象:每当有口出狂言者、仗势欺人者、以权代法者、损公肥私者等被媒体微博或个人微博曝光之后,一些微博友们总会在对行恶主体予以痛批之后,又把愤怒的矛头对准相关部门,这是失于公允的以点带面的做法。因此,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在对负面新闻进行报道时,应自觉践行谁作下恶行,就用镜头曝光谁;发挥监督职能;点明责任主体。最终引导微博空间的公共舆情朝着“曝光失序—促成重整③”的积极方向迈进,即不能仅满足于引导着批评的怒火燃烧在“失序”之后,还要牵引着关注的目光聚焦在“促成重整”之中,以此避免干群误会的不断积淀与失望情绪的持续传染。

3.对突发事件报道时,应坚守新闻伦理

突发事件来临时,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对其报道应坚守新闻伦理,坚持四个回避,避免新闻伤害:①回避主观臆断(即先于司法机构的裁决,做以情代法的舆论审判),防止判断失误引发的微博舆情激荡,最终伤害到自身的公信力与影响力。②回避过度批评,防止引起博友的围观与围攻。③回避犯罪细节,防止出现适得其反的犯罪模仿。④回避血腥镜头,给刺眼的血腥、冰冷的死亡等图像打上“马赛克”。

新闻伦理要求媒体给予报道对象和阅读受众以人文关怀,新闻才能有高度、有温度、有热度,不顾新闻伦理必然遭受诟病。譬如,微博上出现的备受争议的新闻:浙江乐清村长被碾遇难照、湖北荆州《挟尸要价》照等,虽然其血腥、残忍、冷酷的画面语言确有催人泪下并引发激烈声讨的强劲冲击力,但反复呈现、反复报道、反复突出,就既是对已矣逝者的不够尊重,又势必造成对已经伤痕累累的受害者家属及亲朋的“二次伤害”,且暴力血腥的实景呈现还会让部分生理与心理承受能力有限的受众感到不快或不适。

4.对热点事件转播时,须注意舆论导向

许多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在对其他官方微博报道的热点事件进行转播的时候,要么是不附观点的直接转发,要么是“同气连枝”地跟风附和,鲜见针锋相对的转播竞鸣。笔者以为,此类转播应“三有三不”:①有自己的立场,不跟风起哄;②有自己的态度,不人云亦云;③有自己的主见,不推波助澜。

2011年11月,成都发生一起女子跳桥的事件,事发之后便有微博称“女子跳桥,百车经过无人施救”,一时间一些媒体的官方微博群起而转之,并将其称之为“成都版的小悦悦事件”——这当然是没有进行深入采访的人云亦云。而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则有不同,其链接的独家新闻《女子跳桥——网爆:百车经过无人施救;她说:成都人给了我很多温暖》④的报道不搞盲目的批评指责,让当事人自己说话,把成都人的善良与温情自然呈现,成为去年冬天成功引导微博舆论走向的一条温暖“围脖儿”!

5.相似题材报道时,勿仅作跟风之传

近年出现的微博播报中有个值得探讨的新闻现象:一个引起公众普遍关注与热情讨论的重大新闻事件出现之后,不久即有类似题材的相关新闻被其他媒体曝出,形成呼应之势。如南京彭宇案后出现的各种版本的“彭宇案”,佛山小悦悦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版本的“小悦悦事件”等等,笔者对此称之为“回声效应”。

对此“回声效应”,媒体的官方微博不能仅如“舌妇”般作“一惊一乍”的跟风之传,版本化、脸谱化、标签化而又经常化地因循报道,这样会使微博友们在潜意识中自觉不自觉地形成错误的认识(事实表明,彭宇案后的几个被称为“类彭宇案”的事件都是一些媒体的错误判断),此显然与促建和谐社会南辕北辙。不做惊诧式的风闻口传、不打标签化的版本烙印、不学葫芦僧式的媒介审判,多做事实调查、多挖新闻细节、多跑办案部门,此虽减了一分的“夺人眼球”,却加了“负责任、有操守、不后悔”的三分!

6.表明观点态度时,应正确对待质疑

传统媒体要优化传播,确实应该主动顺应微博空间的话语表达方式,用“微言微语”进行微传播与微互动。对此,笔者主张亦庄亦谐——以庄为主,庄重报道;以谐为辅,诙谐互动。以此达到说人话、通人情、聚人气之效果。但说人话却不等于可以逞一时之气而说气话或脏话,站在网友正当质疑的对立面上。

一、短视频侵权怎么处理

1、淘宝短视频侵权处罚

淘宝短视频盗用成立,将按照平台的“不当使用他人权利”规则进行处罚,执行删除商品或信息、下架商品、限制发布商品、监管账户、按照规则扣分等处理措施。

淘宝短视频侵权处罚又分为一般违规行为及严重违规行为,扣分措施如下:

(1)情节一般的,每次扣A类2分;

(2)情节严重的,每次扣A类6分,情节严重达三次及以上的每次扣A类48分;

(3)情节特别严重的,每次扣B类48分。

2、淘宝短视频侵权申诉

如果短视频侵权投诉成立,可以联系投诉方协商撤诉;登陆投诉管理,找到对应的投诉单号点击“撤销”即可。

如果你认为对方不是原创者或视频是自己原创的话,还可以登录卖家中心-体检中心-违规记录,找到对应的短视频处罚,点击“申诉”,按要求提交申诉材料;申诉成立后商品销量和评价都会恢复,扣分撤销。

短视频侵权违规申诉机会只有1次,需要在收到处罚通知的15天内申诉!

对此,数万网友谴责男子太过冲动,“一点事情就要把别人往死里弄,下手这么重。” “爱子不能成为施暴的理由。”

2015年5月11日,“成都被打女司机”通过南方都市报独家发布打印版“致歉信”, 网友的舆论仍然呈现两极化的趋向:一方认为女司机已经道歉我们应该接受;另一方则不接受女司机的道歉。据舆情数据观察,本已逐渐冷却的事件再次因打印版“致歉信”成为槽点,相当部分网友仍认为女司机态度仍然不诚恳,“连姓名都是打印的”,此举动或许只是迫于某种舆论压力的行为,舆论再次甚嚣尘上。

“公关”热议

女司机“道歉信”后,一名长期从事危机公关实战和舆情观察的人士对男女司机两位的“公关”进行了分析。

男司机过度公关分析

1、在自己受到不公众待遇时适当发声也是应该的,请四川大学危机公关专家是可以理解的。在第一时间态度也是诚恳的,有行车记录仪的录像成为你最好翻身底牌。。

2、舆情的反转关键点在于“成都交警”微信公众号完整地公布了这段行车记录仪记录的音像。在这里,男司机你可能用力过猛了。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质疑你的真实身份,你是怎么搞定“成都交警”的,又是怎么让“成都交警”完整地公布这段行车影像时为你“站台”的。

正是因为“成都交警”的参与,网友情绪出现大面积反转,一场人肉搜索才开始了。在某种程度上,“成都交警”公众号其实充当了这场网络暴力的“打手”。“成都交警”公众号在此不只是一个媒体,它还代表着一个主张公平正义的政府组织。这样一来,“成都交警”和男司机的关系就很难说清楚了。

给男司机的建议

1、选择媒体发声时,你可以选择一个真正的大众媒体,或者通过个人微博微信来发布这段视频@大号们,请求其他账号来帮你转发。你知道吗,这就是“网络水军”存在的意义。避嫌嘛!

2、做人别太强势了。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凡是有因果,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点算不上公关方面的建议。“成都交警”站台用力过猛了,你动用了不该轻易动关系。“成都交警”公众号不应该成为最早曝光的渠道,或者说它不应该成为曝光完整视频的渠道,或者说他只需要把事件处理结果呈现给公众即可。

3、当舆情发生反转时,女司机受到网络暴力和人肉时,男司机,你若真请了危机公关专家,必要时表达对女司机的一些关怀和对网友极端情绪的引导,那样你会收获的更多。

女司机过度公关分析

1、女司机从开始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打印版”致歉信又让你倒在了终点。从一个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这封致歉信真的很得很专业,很诚恳,但致歉信长了点,长了出错的几率就大,这也就是很多组织在发表危机公关声明等文件时都那么短小精要的重要原因;还有,就是文字太专业,显得不太真实,加上文字太长,以至于可能尚未恢复的你不能手写这份致歉信。

2、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公关公司收了你的钱,他们必须找个国内关注度极高的主流媒体才能完成这桩案子。南方都市报独家披露!!!一个本已经逐渐冷却的事件就这样再次成为热点。在危机公关中,如何加速大众遗忘速度,切换频道,这是基本常识。从业10多年,处理过上百件国内大型危机公关事件,凡是有较高危机公关水平的组织都不像你这么干的。

给女司机的建议

1、请个专门公关公司咨询学习如何维护个人声誉,学会后期如何修复形象。

2、如果真的出于诚意致歉,在你的个人微博上发个致歉信(千万别打印版),表达下你的歉意,并希望得到大家的谅解,希望今后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中,这样就可以。网络社会有暴力,也有善良和良知,关注和关心你人会为让祈祷和祝福的。

我认为这两个男子的防疫素质非常地好。以小见大来说,当地的抗疫宣传非常地用心。

即使是在吵架的时候,也要先把健康码拿出来表示自己并没有被感染。这是非常好的行为。目前中国正处在积极抗疫的关键时期。这种行为不仅仅是消除了他人的顾虑,体现了自己的良好素质。也说明了当地政府在抗疫素质方面的宣传非常地用心。

一:两人的防疫素质非常地好。

一般人在遇到这种情况都是非常愤怒的。可这两位司机在吵架的时候。互相还把健康码拿出来,表示自己并没有感染新冠病毒。确认之后再脱下口罩吵架。说明在当地人的心中,抗疫已经深入人心。这与成都市的抗疫宣传是密不可分的。即使在目前疫情已经平稳的时候,成都市依旧严格落实健康码制度。每个人进入公共场所都要扫一下健康码才能进入。

二:政府的防疫宣传非常的用心。

从这次电瓶车司机事件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成都市的防疫宣传效果是非常好的。我们都知道在以前的抗疫初期,有一些人在感染之后不仅不去寻求医院的帮助,反而在其他公共场所不戴口罩。到处乱跑。给其他的无辜群众带来了麻烦。也给当地的政府增加了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这种行为是被抵制的,也是不应该被提倡的。

三:我非常支持这种行为。

在政府积极抗疫的同时,各行各业的人们也都在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来支持抗疫。如疫情期间,有许多的市民争相踊跃地输送物资和前去当防疫志愿者。这些都是大家团结一致的结果。这一次成都市司机的事件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我认为只有大家一起同心协力才能够战胜疫情。一切才会尽快地好起来。

在2021年时,网络上有这样一段视频,一个执法警察拦下了违规骑行电动车的老大爷,并且对方答非所问,只是一直在不断的强调到二仙桥成华大道。而这个魔性洗脑的视频也成功的在网上火了,于是成都本土警示类节目,《谭谈交通》也因此走红,也引起了全网的进行转载和二创。但是在2022年7月10日晚上,《谭谈交通》的原主持人,原成都市公安局民警谭乔发布微博表示,《谭谈交通》发布的视频将会被强制下线,并且可能面临着千万的赔偿,甚至来说其他的二创视频也会被逐一投诉下架。要知道《谭谈交通》这档节目,在2005年时就已经开播了。可是它却被2018年成立的一家公司告侵犯版权。虽然这个事情存在很多疑点,并且谭乔表示他从来没有与成都电视台签订任何的合约与协定,也就是说在这方面的话讲版权是十分难以认定的。倘若《谭谈交通》的版权,真的属于那个告他的公司,那么也就意味着二创视频也可能会面临着侵权。其实我们都知道对爆款视频进行二创,更多的是创作的博主们对这个视频进行比较喜欢,但是现在这些视频被强制下架,b站等平台也在该月被投诉。可是二创是一种表达文化创意和一种大众的表达方式,从很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二创的视频,并且通过二创能够给原作者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虽然爱奇艺的CEO龚宇曾经表示过未经授权的二创就是软盗版,但是由于《谭谈交通》这档节目很多人是不知道这个节目的版权的,所以当它被全网下架,很多人都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所以总结一下就是《谭谈交通》这档节目被人起诉,所以二创视频和原节目会被全网下架。

微博有个热门讨论——“除了你家乡,哪里的方言最好听?”

不少网友把票投给了四川话。

理由是: 四川话骂人特好听。

有朋友特地叮嘱:千万别和四川人吵架!

原因是,你会被气笑的。

1

吵架不笑场

是对四川人最大的尊重

确实如此,四川话真的太好玩了。

之前一张四川人骂人的,就在网上火过。

就连不少四川本地人看了也笑疯了。

四川话骂人,里面大有道道。

叠字骂人是基础:

哪个没良心的往楼下乱扔渣渣(垃圾)

我看你硬是瓜兮兮~

吃个铲铲

他咧个人看到起机灵,实际上莽戳戳咧

专门用语是对骂人的尊重,如:

瓜娃子(形容人很傻)

我说你个瓜娃子

扯筋cě jīn(纠缠不休)

我说你那个人莫瞎扯筋

这还不算,四川人骂人还有专门的歇后语。

比如:

“狗撵摩托——你懂不懂科(ko)学”;

“你给老子是二流子骂街——胡说八道”;

“我看你是碎米吃多了——啰嗦得很”;

“茅斯(厕)头打灯笼——照屎(死)啊”;

“老子有大哥有二弟——你算老几”;

……

四川人和四川话到底有怎样的魔力,能给人带来这样的欢乐呢?

2

四川人说话

一直特别萌

四川人讲话喜欢用的叠音,几乎所有日常场景,都有它。

这就给人特别可爱的感觉。

吃米饭不叫吃米饭,叫“吃莽莽”(一声)。

吃肉不叫吃肉,叫吃嘎嘎。

杯盖不叫杯盖,叫盖盖盖。

小葱不叫小葱,叫“葱葱儿”。

傻不叫傻,叫“哈戳戳”,或者“瓜兮兮”。

虫子不叫虫子,叫“虫虫儿”

(以上内容均来自社长的四川同事)

这种特色,使得明明是严肃场合,也显得跟开玩笑似的。

比如,在吃面时,说了不加葱还是有大块葱花,气得要跟老板算账,嘴里却变成了:

不仅说叠音,好多叠字后面,还总要加一个儿化音。

比如“虫虫儿”并不是表示虫子很可爱,而是四川人对于虫子的标准叫法。

即使很害怕一条虫子,四川人说出口的也是:“啊!虫虫儿!”

在外地人看来,这简直“嗲死个人咯”。

他们还创造出无数多的语气词,加在不同的语气后面。

比如“噻”“耶”“哈”“嘛”“啰”“咧”等等等等。

配合四川人独特的拖尾音习惯,说的每句话仿佛都在撒娇一般。

“耶~~~你好凶(能干)哦。”

“就是噻~~~这个月工资又要莫得了。”

“还不允许大家有点口~~~音嗦?”

说一句话,就像在过九曲十八弯。

小说《盗官记》的作者马识途曾说: 四川人的对话经常是用拐个弯、很有趣味的语言来表达,这是很优美的。

**《捉妖记2》,特地请四川人李宇春担任剧中大反派。

李宇春的四川口音一出,特别萌,明明是坏人,却有种自带傲娇的属性。

网友纷纷表示,四川人李宇春的表现“十分惊喜”。

不仅萌,四川方言还无比魔性。

在四川话中,好多词语都被表达得很夸张。

说笑得很开心,要说“脸都笑烂了”。

说吃得很饱,要说“肚脐眼都吃来涨翻起了”。

骂一个人心眼儿坏,则要说“屁儿心心都是黑的!”

他们对动词的使用别具一格。

吃面,要用“副”。

翻译:老板,你这个面太少了,我两口就吃完了。

掰馍馍,要用“mie”。

翻译:老大!把你手头的锅盔掰一半给你弟弟吃行不行哇。

喝饮料,用的是“壁”。

翻译:可乐拿过来给我喝两口?

这些“魔性”的用词,恰恰是一种生动的表达,让四川话有了一种独特的美。

当然,并不是所有四川话千篇一律。

3

十里不同音

骂人有讲究

传说,四川人傲娇到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是用本地方言教的。

不少外地朋友抱着“无论如何四川话我还是听得懂“的心态来四川玩。

结果一出成都就会陷入一种“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在做什么”“不是说好了四川话能听懂嘎???”的懵圈状态。

您可别误会了四川,博大精深的四川方言,说是十里不同音也不为过。

从古至今,四川省经历过好几次人口变迁,当今四川话是古蜀语与很多外来语一起融合发展而来的。

根据山东外国语大学的研究,四川话和多种汉语方言有亲缘关系:

一般来讲,大家能听懂的被称为西南官话,包括了川中方言、成都话、广元话,覆盖了广元、遂宁、资阳、成都、绵阳、达州等等地区。

举几个例子:

我喊个猪儿就回切了=我打个出租车就回去了

弯酸= 挑剔

川中方言里,有一出口就能被外地人”弯酸”的hf、nl不分,有时间不妨让你身边的四川朋友来一段下面的绕口令——

黑化黑灰化肥灰会挥发发灰黑讳为黑灰花会回飞;灰化灰黑化肥会挥发发黑灰为讳飞花回化为灰。

六六妞妞去放牛,大牛小牛有六头。六六拉着大牛走,妞妞牵着小牛遛。 六头牛,牛六头,六六妞妞,妞妞六六都爱牛。

甚至——

再来聊聊最难懂的四川方言之一——叙永话。

叙永话包括叙永和古蔺方言,不仅外地人,连四川本地人都完全听不懂在说些什么。

来,看几道叙永话65级考试题,体验下当年被考试支配的感觉:

1 与“吊儿郎当“意义较相近的是

A、日谜倒眼

B、无滋蛙优 

C、渣迷绿眼 

D、牛批实眼 

E、癌谜癌眼

2 “灯儿啊逛勒、西儿达痴”意思是指

A、形容家头边有个儿娃子,叉腰肌和体能上都还不行。

B、形容态度不严肃,没大没小。

C、形容内强外弱,见不得世面。

D、形容色厉内荏,外强中干。

3 请试试解释以下叙永方言:

“曲克”

“斗头”

当当当,答案揭晓,你做对了几道呢?

1、B

2、B

3、曲克=出去;斗头=对头

再来看看用不同的四川方言如何怼人吧,保证学过之后你在四川能“打遍天下无敌手”。

广元话:掘货=没水准。

自贡话:西儿把=质量差!

凉山话:大爬虾=一身肥肉没有劲。

雅安话:軃(tuo)神=衣衫松垮,无所事事、游手好闲者。

泸州话:绍皮=丢脸。

4

“优美”的四川人

“优雅”的四川话

网上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

大冬天的,冻得浑身发抖的妹子,想小鸟依人依偎在男朋友怀里取暖。

按照电视剧里的桥段,妹子应该娇滴滴地说:“亲爱的,好冷好冷呀。”

然而到了四川老妹儿这里却变成——“给劳资抱紧点哦,劳资都要冻死咯!”

四川女生优雅(泼辣),四川男人耙耳朵(褒义)几乎是全国人民皆知的事实了。

之前,有个成都小哥还上了热搜。

当然,四川男人并不怂,只是顾家爱老婆。再说了,四川男人在家门外也是吃苦耐劳,豪爽的好男儿。

四川地理位置和气候,也塑造了他们独特的性格和生活习惯。

比如,火锅:

伤心凉粉:

四川,尤其是成都,是个复杂又矛盾的地方。

你能看到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在隔壁街头,你又能欣赏到悠哉游哉喝茶遛鸟打麻将的闲人。忙碌与闲适,就犹如热烈的火锅和醇厚的清茶,熔炼在天府之国的血液里。

四川话也是如此,直白又委婉,要不然,怎么会说不要和四川人吵架,你会被他们气笑呢。

四川人的泼辣,让他们“路见不平就拔刀“,不乐意就是不乐意,骂起人来嘴上毫不嘴软。

虽说四川话骂起来人来很萌,但四川人真要发起火骂起人来,那气势,十条街外都能感受得到。

不过,可别害怕,四川人也不是没事就发飙的小怪兽。

毕竟是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四川人的性格可软萌可直爽。

“老哥!吃哒莫嘚?走哪儿切哦”

“切滨河路撸串串儿哇”

“走咯,一路切一路切!“

操着四川话,喝着夜啤酒,和兄弟姐妹们龙门阵一摆,巴适得板。

给文章点个赞,说说你知道的好玩的四川方言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1918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31
下一篇2023-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