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姓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早年曾经是一个三等侍卫,因为机缘巧合,卷入了李侍尧案,并因为处事灵活,很快受到了乾隆的亲睐,和珅的官职也开始飞速的提升,到了乾隆末期,和珅已经官拜军机大臣,授予文华殿大学士,此时的和珅仰仗着乾隆的权威,开始权倾朝野,虽然有阿桂,王杰这类的直臣,长期与之对抗,但是年老的乾隆,却对于和珅的意见,言听计从,不过在朝廷中,也有纪晓岚,刘墉之类的大臣,与和珅划清界线,从不往来。
可是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刘墉贵为体仁阁大学士,与和珅同属正一品,确实有底气不与和珅同流合污,可是纪昀最后官拜协办大学士(从一品),那么纪昀哪来的底气与和珅划清界线呢其实纪昀担任过的两个官职,权利可不低,和珅也需要忌惮三分。
早在康熙时期,清朝朝廷就建立了都察院,这是一个极其特殊的部门,因为康熙励志成为了一个“明君”,所以刻意在朝中设立此院,在院中任职的官员,都被称作为“言官”,虽然官阶不高(多为三品,左都御史为从一品),但是权利极大,上可以直谏君王,对于君王的错误,可以直言批评,下可以监督百官,凡发现官吏贪污者,均可以绕过其上司,直接上书帝王。
同时帝王对于言官的上书,必须及时批复,为了体现言官的权利,康熙曾经效仿上古朝代的规则,下旨明示:不杀言官。这一措施,让言官成为了朝廷中的一个重要官职,能够担任言官者,大多是帝王的心腹,其中纪晓岚在清朝嘉庆元年,担任了左都御史(都察院首长),纪晓岚从此成为朝中一个极其特殊的人物,百官都对其礼让三分,纵使和珅已经位居军机大臣,
虽然职位上为正一品,确实比纪晓岚的职务要高,但是依然无法干预纪晓岚的举动,相反纪晓岚对于和珅,有监察之责,和珅同样明白这个道理,起初多次讨好纪昀,并亲自去纪昀府中拜访,可是纪晓岚虽然是一介文人,对于权术却并不暧昧,但是自身依然清廉,对于和珅的拉拢,自然置之不理。但碍于和珅的地位,只好与刘墉一样,选择与其划清界线。
除此之外,嘉庆继位之后,纪晓岚因为辅佐嘉庆有功,在嘉庆时代真正得到了重用,被提拔为兵部尚书,这一官职,让和珅对于纪晓岚更加的警惕,自雍正年间,朝廷开始设立了军机处(实为内阁),军机大臣确实具有了很大的权利,但是清朝对于官员手中的权利,十分的忌惮,采取了许多方法进行制衡。
和珅虽然是军机大臣,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帝王的参谋,决策权依然在帝王手中,同时无法涉及兵马调动,相反兵部尚书(从一品)作为天下兵马调动的负责人,虽然同样无权直接调动兵马,但是大多数帝王的兵马调动旨意,都必须由兵部尚书负责传达,所以兵部尚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调动兵马,嘉庆继位之后,虽然乾隆自封为太上皇,和珅依然常伴左右,但是嘉庆对于和珅,却早生怨恨,并已经开始扶持自己的势力,提拔纪晓岚,就是嘉庆用以对抗和珅的一个策略。
其实和珅心中也早已明白,不过只有依附垂垂老矣的乾隆,才能够暂时安全,在嘉庆上台之后,乾隆去世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和珅对于纪晓岚,早就是礼让有佳,因为无论是早期,纪晓岚担任左都御史,还是后期担任兵部尚书,和珅都没有权利牵制纪晓岚。
一、写匾额的人。
和珅新建了一个后花园里面亭台楼阁应有尽有,景色真是富丽堂皇,美轮美奂,就是有一点美中不足的是缺一块拿的出手的匾额,在那个时候,不是一般人都能写得了这个匾额的,必须非常有名望的人才可以,当时和珅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能给和珅,写匾额的人觉得是特别有面子,当时只有两个人,一个就是乾隆皇帝,因为这点小事去麻烦乾隆皇帝和绅士,没有这个胆子的,另外就是才华横溢的大清第一才子纪晓岚。
二、拜访纪晓岚
和珅提着重礼去登门拜访纪晓岚说明了这次的来意,纪晓岚本来就对和珅的铺张浪费的生活是不以为然的,又不好拒绝和尚,于是当天就回访了合伙,纪晓岚看到和珅的后花园建得如此奢华无度,心里更是不满意,所以他要借此机会来捉弄一下和珅,于是在参观庭院之后,连连夸奖和珅的后花园建的十分的漂亮,可以在匾额上写下来竹苞两个字。
三、竹苞的意思
和珅虽然读过书,但是文采肯定赶不上纪晓岚,于是就问这是什么意思,纪晓岚给和珅的解释是竹包二字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中的如竹苞矣,如松茂矣,的意思,和绅听的这么高大上的名字心里是特别高兴的。
和珅十分得意,经常向外人炫耀,说这是纪晓岚特地为他提写的,还把竹包的来源给大家详解来抬高自己的身价,结果有一天乾隆来到河府,看到竹苞二字都是哈哈大笑起来,和珅不明原故向乾隆赐教,也是乾隆解释道,如果把这两个字拆开来就是个个草包的意思,听了乾隆的话,和声东西火冒三丈,从此就和纪晓岚做对被羞辱之仇。
通过上面的故事,大家都一定要了解,不能轻易得罪读书人,不然被骂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在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和珅到最后也没有处死,历史上和珅也不是死于乾隆朝,而是死于嘉庆朝。在目前最后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4》里,和珅因贪污修忠义祠堂一案被抓到死牢,在此时大部分人都劝皇上杀和珅,乾隆问纪晓岚,纪晓岚没有发表意见。刘全探监,把朝上的事告知和珅。没过几日纳吉被处斩,和珅觉得自己的时日也不多了。纪晓岚看望和珅,和珅大义凌然,让纪晓岚告诉皇上不要因为自己而破了大清的例律。纪晓岚把所见所闻禀告皇上,乾隆最后还是不忍杀和珅,决定让和珅清理宫中的茅厕,和珅感激涕零,而且把茅厕管理的井井有条。
在大殿之上,皇上又提起治河经费之事,众官无计可施,就连纪晓岚也束手无策。最后有人开始推举和珅,乾隆表示考虑,乾隆来到茅厕看望和珅,和珅受宠若惊,接着在皇上面前大表忠心,并想以死谢罪。结果被皇上阻拦。第二天早朝,皇上提出重新启用和珅之事,有大臣支持并曰“使功不如使过”。最后乾隆命和珅以巡察御史之职筹备治河经费。
最后乾隆命和珅以巡察御史之职筹备治河经费。杜小月解劝纪晓岚,此时乾隆带和珅来到纪府,夸纪晓岚廉洁奉公,和珅也假惺惺的表示要痛改前非向纪晓岚道歉,乾隆称二人虽各有利弊但缺一不可,还是共同携手一起辅佐大清才是王道。这日退朝之后,皇上待众臣离去之后留下纪晓岚、和珅询问二人最近的动向,纪晓岚借机给皇上讲了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乾隆突然问和珅、纪晓岚谁是狐狸,君臣三人大笑接着互相指点,不言而喻。
扩展资料: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
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49岁。
——铁齿铜牙纪晓岚第四部
第23集。从出发的第一天起,和珅就对任"监军"的莫愁、小月头疼又无奈,只好百般巴结笼络,生怕惹翻了她俩,又给自己招麻烦。皇室亲宗金大人看不惯和珅的所作所为,串通小月、莫愁好好教训了一顿肆意摆谱的和珅,使其莫名其妙地被逮入大狱,吃尽了苦头。
小月、莫愁逞了一时之快,因怕三军无帅,让敌军趁虚而入,才携金大爷的大烟袋锅子入狱看望已被折腾得奄奄一息,苦不堪言的和珅。从未遭受到这般待遇的和大人受尽了奚落,闹足了笑话。纪晓岚一入甘境内,即奉旨将同行的王廷赞收捕,为求活命,王同意配合,出演一出苦肉计。
杭州任职的王旦望深恐甘肃的予案人员守不住阵脚,将自己的不法行为败露出去,急欲返回一探究竟,为了找到合情合理的告假事由,人面兽心的王旦望竟加害八十高龄的老父,以抚灵柩回原籍为名,得到恩准。皇上怜才,吩咐听差保护苏卿怜,免受其义父牵连。
扩展资料
第一部
故事发生在清朝乾隆皇帝执政年间,当时社会表面上呈现出一派祥和繁荣的景象,被满人自称为所谓的康乾盛世。然而,表面上的国泰民安,掩饰不了各种日益激化的深层次的矛盾。如何清除图谋不轨者,平衡君臣矛盾等问题都摆在当朝执政者乾隆皇上面前。
乾隆是一个中年怠政、好大喜功、深谙权术之道的独裁统治者。他颇能利用大学士纪晓岚刚真守正、秉公执法的无私品性为自己办事,又特别欣赏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和珅摇尾乞怜、惟命是从的献媚之术。而纪晓岚与和珅,则是一对多年来格格不入、南辕北辙、互为政敌的冤家对头。于是围绕着这三人这间,便产生了一幕幕令人或忍俊不禁、或长吁短叹的悲喜剧。
第二部
《铁齿铜牙纪晓岚2》由“科场奇案”、“书魂”、“元宝迷踪”、“都院内外”和“情债风流”五个单元故事组成。本剧集中,纪晓岚与和珅之间的对抗愈演愈烈。“科场奇案”中讲述和珅虚以招贤纳士为名,实则聚敛钱财,纪晓岚怒揭科场弊病。“书魂”中乾隆(张铁林饰)准备修订 《四库全书》,任命纪晓岚为总纂官,结果招来和珅妒忌,暗插颜如玉(马伊琍饰)在其身边,伺机报复。
“元宝迷踪”围绕齐家私吞国库银两展开。“都院内外”的正邪之争,及“情债风流”的英雄难过美人关更是看点不断。
第三部
本不平静的京城,因为江南女子陆姑娘的到来变得更不平静。此女人深得乾隆宠爱,暂住于纪府。一来怕后宫得知此事,二来感觉此人并非简单,故纪晓岚成天心怀忐忑。和珅早知此人为汉官陆润泰之女,其父被国舅陷害,含冤而死,出谋者正是和珅本人。为斩草除根,设计陷害陆姑娘。皇后也暗中作梗。
不料误杀和珅表妹常四,惊动乾隆。皇后为保国舅,抓住陆姑娘家人要挟乾隆。却不想被纪晓岚无意发现并将其救出。同时他也逐渐将陆家冤情破解。已无退路的国舅畏罪自杀,和珅险象环生。太后接见陆姑娘,认她为干女儿,代替小月,住在纪府。
第四部
《铁齿铜牙纪晓岚》第四部共分5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独具特色。忍俊不禁的人物,诙谐幽默的对白、令人捧腹的桥段、扣人心弦的情节,发人深省的故事,不但会让观众们重新拾起对《铁齿铜牙纪晓岚》的回忆,而且还会给大家带来不同以往的惊喜。
其实,他们的关系,就像是忘年交一般。在很多方面,年轻的和珅处世外向泼辣,年老的纪晓岚从和珅的身上看到的是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而自己尖酸刻薄的结果则是在自己为贪污犯卢见曾通风报信案案发之后遭遇到重大打击!看到和珅,就像看到自己年轻的时候一样!因此,年老的、处世逐渐内敛圆滑的纪晓岚就会时时善意的提醒乾隆皇帝非常喜欢的、年轻的和珅,千万不要犯自己年轻时的错误。
在工作上,不同性格的两个人之间,既有政见不同带来的争吵,也有默契的配合,互为补充、互相补台。关于这个方面,我们将在下一讲中有所涉及。
在生活中,更多的是和珅对纪晓岚的关照;在人际关系上,则更多的是纪晓岚对和珅的帮助。我们可以说,纪晓岚是和珅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候乾隆皇帝委派的仲裁者。
第一、纪晓岚是和珅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候乾隆皇帝委派的仲裁者。
人过中年以后的和珅有喜欢他的乾隆皇帝的支持,事业是越来越顺利。因此,逐渐的,他在办事风格上越来越无所顾及、忘乎所以,而不去顾及别人的感受。而他的如此作为不但给自己数了更多的对手,也会给乾隆皇帝带来了诸多不便。
在这种情况下,纪晓岚由于他在学问和品行上的崇高威望,经常成为和珅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候乾隆皇帝委派的仲裁者。这中间,最为典型的是发生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会试过程中的王以鋙、王以衔兄弟考状元一事。
我们这里所讲述的发生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会试过程中的王以鋙、王以衔兄弟考状元一事,就是一个有着深刻官场内部派别的争的典型事例。
这个事件牵扯的人物一方是纪晓岚曾经的老上级和珅,另一方是因正直而著称的左都御史窦光鼐。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王以鋙、王以衔二人为同胞兄弟,原籍安徽休宁,后来“寄籍”浙江归安(今吴兴)。“寄籍”就是因各种原因长期离开原籍居住外省,因此便属于外地籍贯。王氏兄弟刚到中年,就已顺利地通过了“童子试”和“乡试”。1795年春,他们二人结伴来到京城,参加当年的“会试”。
这年担任“会试”正考官的是左都御史窦光鼐。窦光鼐是山东诸城人,他的年纪不但比和珅大,而且比刘墉、纪晓岚等人大,还比乾隆皇帝大。这个人脾气耿直、办事认真,曾经长期主持浙江全省的“学政”工作,也就是主管教育、考试等事宜。
因他曾经揭发过和珅在浙江的爪牙富勒浑、陈辉祖、王亶望等人的贪墨罪行,故和珅一直嫉恨他,总想找个机会整一整他,并欲将他致于死地而后快。
窦光鼐在主持这次“会试”中,坚持以文取士、公平竞争,结果发榜时头两名皆为浙江人,且为亲兄弟。第一名(会元)弟弟王以鋙,第二名哥哥王以衔,“兄弟联名高第”。于是“群议哗然”,认为这是一大“怪事”。
为什么会出现“群议哗然”的情况呢?因为在清朝,按照康熙皇帝于1712年的圣旨规定,每省二十八名举子录取一名(台湾省每十人录取一名)。此后,在科举考试时搞省级平衡已经是个不成文的惯例了。第一名(会元)如果出自浙江省的话,那么第二名就绝对不应该出自浙江省了。这就是省级平衡的原则的一个基本表现。
窦光鼐在当时中国的教育本身就存在着南北不平衡、东西更不平衡的状况下仍然坚持以文取士、公平竞争的原则本身就必然会引起强烈的反对,何况又遇到了发榜时头两名皆为浙江人、且为亲兄弟这一千年不遇的现象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在王以鋙、王以衔二人被录取为第一名、第二名的情况下迅速出现“群议哗然”的情况。这个时候的社会舆论是非常不利于窦光鼐的,因为他的这种做法已经激起了来自其他各省官员的强烈不满了。
在“群议哗然”的背景下,和珅感觉到利用机会打击窦光鼐的时机已经到了。于是,他向乾隆皇帝汇报说,他怀疑窦光鼐或是为了显示其政绩,或是与王氏兄弟试前有染而收下了他们的巨额贿赂,因此向他们泄露了试题。乾隆皇帝听后也感到很诧异,不禁怀疑起来,决定重派主考官进行复试。
我们这里要注意到以下两点:第一点,窦光鼐点浙江亲兄弟二人王以鋙、王以衔为会试前两名的做法首先是已经遭到了诸多大臣的怀疑,“群议哗然”,认为这是一大“怪事”;第二点,和珅向乾隆皇帝做汇报后乾隆皇帝也感到很诧异。在这种情况下乾隆皇帝派出了新的主考官纪晓岚。纪晓岚夹在窦光鼐、和珅当中会如何做呢?他应该如何做才能做到既不得罪较量的双方、又能讨好乾隆皇帝呢?
纪晓岚做了如下工作:
是在《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电视剧第三部,第21集末,22集开头部分。
起因是乾隆下令三日内要听红莲说书,纪晓岚将此事假装抛在脑后,使计变成了和珅去找,和珅为了交差找了个假红莲,最后被太后发现告到乾隆那里,乾隆大怒,给两人定了罪。
:
《铁齿铜牙纪晓岚》一共拍了四部,是个系列剧。根据民野史是和部分清史改编而成。故事发生在"乾隆盛世"时期,主要讲纪晓岚与和珅之间各种明争暗斗的事。该剧诙谐幽默,在笑过之后又让人深思,是历史题材里不可多得的经典。
天呀!历史上,和珅与纪晓岚根本就是云泥之别。纪晓岚充其量也就是一个翰林学士,四库全书总编撰。往小了说就是某某文献出版社的一个主编,往大了说,也就是一个国家文化出版总署的署长。和珅呢?三部尚书,军机大臣,一般的说着就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这两个人的级别差的太多了,根本就没有交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