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情感的功能

《普通心理学》:情感的功能,第1张

一、信息传递功能

情感的信息传递功能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在借助言语进行交流之外,还通过情感的流露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意图。情感的这种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在社会交往的许多场合,人们之间的思想、愿望、态度、观点,仅靠言语无法充分表达,有时甚至不能言传,只能意会,这时表情就起到了信息交流的作用。其中,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更能突破一些距离和场合的限制,发挥独特的沟通作用。心理学家阿尔伯特(Alben)在对英语国家人们的交往状况进行研究后发现,在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靠非言语表情传递的,38%的信息是靠言语表情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是靠言语传递的。在许多影视作品中,人们用情感的表露代替了语言的表达,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更具感染力。

二、行为调控功能

情感的行为调控功能是指情感可以促进或抑制人的行为。也就是说,在行为的内在动机之外,情感也能调控人的行为。一般来说,肯定的、良好的情感可以提高活动的积极性,推动活动的顺利进行;否定的、不良的情感则会降低活动的积极性,干扰活动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当今的企业经营中,管理者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管理,激发职工的士气,这其实也是一个情绪调动的问题。当职工情绪高昂,对企业有深厚的感情,自然会努力工作,争创一流,即使困难时期也能和企业同舟共济,奋发图强;相反,如果职工情绪低落,怨声载道,就会人浮于事,不思进取,企业也就很难有光明的前景。

在有些时候,看起来是不良情感的悲伤、愤怒等也能激发和促进个体的行为。战争年代的许多革命战士是怀着亲人惨遭杀戮的悲痛和对敌人的刻骨仇恨走上战场的;在当今社会中,许多见义勇为者面对丑恶的现象,义愤填膺,挺身而出,唤起社会的正义和良知。

三、身心保健功能

情感的身心保健功能是指情感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的维护作用。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心理上的失衡,有的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影响到身体健康。在当前日益得到认可的关于健康的“生理一心理一社会”模式中,认为人的健康,应该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几方面的综合的良性状态。而且,这几方面的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情感作为心理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同身体健康的关系早已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一项动物实验中,用电击来使白鼠产生恐惧反应,造成三种不同的情境:第一种于无力对危险刺激加以控制,处于长期的恐惧压力下;第二种能预测危险刺激的发生,处于能预测的情境压力下;第三种不遭受电击,故没有情绪压力。实验结果,处于第一种环境中的白鼠由于长期的恐惧情绪,使得胃液中盐酸分泌过多,导致了严重的胃溃疡;第二种环境中的白鼠得了较轻的胃溃疡;第三种环境中的白鼠则安然无恙。此外,美国心脏病学会将易患上心脏病的人群定义为A型性格人群,认为这类人群的特征是生活压力过大,自我要求过高,性情暴躁,容易发脾气。一些临床医学研究也证明,长期受不良情绪困扰,会导致各种身心疾病。因此,对不良情绪进行控制、引导,代之以积极乐观的情绪,不但能提高生活质量,也能有效地防治身体疾病。

播音专业。

情感电台又分出治愈系、问答系、故事系,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以及播音基础。

电台播音员是专门从事广播电台播音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用自己的声音把新闻等信息传达给广大的听众。

情绪调控是指个体对其情绪状态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以便使其情绪活动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和平衡状态。情绪调控是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它不同于一般的心境,也不同于激情状态,它是人在特殊情景中的情绪状态。情绪调控的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情绪调控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人是一种有情感的动物,情感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通过情绪调控,使情绪活动保持在一种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以便使其情绪活动能够适应人们的社会生活。情绪调控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心理活动过程。情绪调控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它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情绪调控是一个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心理过程。

咨询师是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通过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个人或组织解决问题或提供方案的专业人员。

咨询师岗位职责

1、严格按照咨询量的分配制度,负责所有外部来访者的咨询接待工作,包括客户来电咨询和当面咨询,务必将所有咨询者的详细信息及时准确的登记入表。

2、对所负责的客户开展续费跟踪工作,及时准确的跟踪客户最新需求。

3、定期配合市场部的工作,同时对市场搜集信息量进行整理,并对有效信息量进行电话邀约上门。

4、遇大型户外活动时,负责在活动现场进行现场咨询,对咨询客户的信息进行记录整理并对其进行转化。

5、负责统计并上报每日的咨询量。

6、配合对客户的资料进行高效管理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7、如遇疑难问题,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逐级上报,做好领导下发的其他工作任务。

以上岗位职责信息只作为参考,具体工作内容以实际岗位要求为准。

2019年7月,毕业后的那段时间,读了万维钢老师的书,当时最震撼的一点正是在于这个题目: 自控不是理性对感性,而是感情对感情。

2021年8月,我在得到学习了一节《会沟通》的高手课,课程分享的内容质量很高,我们班有同学将这门课程的知识写成了一篇文章 《艰难沟通,如何应对?》 ,通篇讲述了很多我们与人沟通的艰难困境,以及好的方法,我先把文章链接放在这里,供大家去学习和了解。

作为一个心理学背景出身的人,整个课程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童曜老师最后的升华:

所以我写这篇文章,是想从长达3个小时的高质量分享中,深入探讨我最有思考的一个话题:

理性和感性,究竟谁说的算?

这么说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抽象,我讲个自己的感受,是这样的,最近我一直在情绪里打转,是什么呢?

我身边的朋友,甚至是我自己,在认知里都认为我是一个相当自律、优秀的人,但现在呢,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发现这点的时候,我其实有点崩溃,我之前不是非常自律的嘛??

理性告诉我:这些事情都是你坚持要做的,你要继续自律地维持住

但感性告诉我:每天躺在床上看看动漫、刷刷手机多幸福,明天再说吧~

为什么明明时间空出来了,之前也有非常自律的经验,但结果却比以前更加倦怠了呢?

那么什么是“自律”呢?

在开始之前,我觉得首先我们要给这个词下个定义。

自律,我觉得是“计划+自控”的组合,简单来说就是你能通过: 自我控制来实现之前设定的计划进度。

设定计划其实很简单,只要开口就行,那么显而易见: 控制自己完成计划才是最有挑战的部分。

因此, 生活的最好方式不是计划,而是自控。

所谓“自控”,就是能管住自己,去做“该做的事”,不被短期诱惑所吸引。

更专业一点的人,会给其引申出“理性”和“感性”两个概念。

那么要解释“自控”这个概念,就得先从心理学讲讲, 理性和感性的生理机制。

                                                                         心理学专业分割线

1981年,斯佩里因“左右脑分工理论”成为诺贝尔奖得主。其研究得出“ 斯佩里左右脑分工理论 ”,结论大致如下:

那么, 两个半脑跟感性、理性又有什么联系呢?

进一步研究发现: 人的左脑称为“学术脑”,是理性的、逻辑的;右脑称为“艺术脑”,是感性的、直观的。

而视觉的机制,又巧合的与左右半球对身体的控制保持了一致性,双眼左侧的神经连接到大脑的右侧,双眼右侧的神经连接到大脑的左侧。

这些听着好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生理机制,却被学者研究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 裂脑人 (左右脑半球联系隔断后所分离所引起的思维、行为相矛盾的现象)和测谎参考技术。

裂脑人由于较为复杂在此就不做讲解,关于测谎这块其实很多人也有所耳闻,即根据一个人说话眼球的转动方向来判定你是否在说谎。

每当我们思考的时候,都需要运用我们的内感官, 激活了哪一个内感官可从眼球转动得知 (更详细可见链接)。比如,当人们在回忆或思考某些事情时,激活的是关于左脑(学术脑)过往经历的回忆,眼睛通常会向右上方转动;而当人们在构想一些画面或未来时,激活的是关于右脑(艺术脑)创造和想象的部分,其眼睛通常会转向左上方。 (这里眼睛转动方向指的都是面向你的人的视角方向)

                                                                        心理学专业分割线

关于理性和感性的关系,有以下两个比喻较为常见:

两种描述中,后者相对比较准确高手课分享时,童曜老师也有提到象与骑象人的比喻,骑象人的确可以引导大象的行为和前进方向,但却不能“控制”,一旦大象发起怒来,骑象人只有被甩出去的份——这也就对应理性和感性的关系。

在得到有个很常见的现象,那就是很多同学都是临近交作业的最后一天才开始写,更有甚者直接放弃掉。

大家都知道,不写作业会被通报拎进小黑屋,还要遭受学习官和班班轮番的消息轰炸,但更多人的选择还是不拖到最后不罢休。要知道一个背景,得到高研院的这些同学大都是自律上进的高知人群呀,都可以理性分析各类问题,推论相应行为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可却依旧有很多人没有做出自控的理性决策。

这么一对比你会发现,好像 理性根本不等于自控呀!

请注意!!核心到了!

咱们很多人对前文左右脑的描述都有所了解,但殊不知其后续,在经历了40年的发展后,人们发现虽然左右脑分别对应理性、感性,但人体理性思维系统对应着大脑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而且并不独立,与之紧紧相连的是控制人体愉悦感的多巴胺系统。

一句话来说就是: 其实理性是受到情感调控的,理性从属于感性, 根本不存在理性能操控感性这一说。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测试,给每个被试100美元,要他们去购物网站上按照自我意愿购买商品,实验者通过磁共振观测他们的大脑活动。

结果发现,在被试进行购买决策时,大脑有两个区域起了关键性作用。

伏隔核——提供愉悦感

岛叶——提供痛苦和不快

伏隔核越活跃,用户就越可能买这样商品;岛叶越活跃,用户就越可能不买这样商品。

而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这里说的 “活跃”,是相对概念,在用户做购买决策时,这两个区域都会是活跃的。

基于此项研究,心理学家提出了“模块说”,即人所做出的决策其实是两种情感的决策,哪一块的声音大,就听那一块的。

理性的作用,只是为感情提供理论支持而已。

拿大家写作业拖延的例子来说:

看似个体的考虑是理性的,但实际上每个感情都是打着“理性”的幌子,帮自己说话。

因此,从其机制分辨, 自控的关键不是调动理性,而是调动感情。

前面我们提到过,自控参照的模式不是“肌肉说”,而是模块。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了,既然自控不能像肌肉那样越练越强,那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自控力呢? 难道是天生的?

其实我把答案说出来你可能会有点崩溃哈,决定自控力的因素我觉得有两个:

可能你听不太懂,没事~我来给你举个例子。

回到文章的开头,来分析我遇到的那个“闲下来之后自控力下降”的现象。

在忙碌工作的那个阶段,决策天平的两类情感分别是 :1选择健身能够给我带来完美的肌肉线条和身体,能够炫耀让人心情愉悦;2选择不健身可以刷刷手机,早点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享受早睡晚起的快乐

因为过往我有过练出6块腹肌时强烈的自信和骄傲感的情感经验,所以睡觉和多花25min健身所带来的让身体健康愉悦的感觉,是前者的情感更加浓烈。

在闲下来之后的阶段,决策天平的两类情感分别是 :1选择健身能够给我带来完美的肌肉线条和身体,能够炫耀让人心情愉悦;2选择不健身可以一直躺在床上刷手机到凌晨,而且也不用出汗洗澡了,明天不上班还可以睡懒觉

这个时候,健身获得腹肌的感受虽然也很快乐,但过往在床上躺一天,该吃吃该喝喝打游戏和看动漫的这种已经延续了一整天的安逸和快乐突然要被打断,健身前后一共要耽误我一个小时的安逸时光,人相比于获得,更厌恶失去的负面情绪就更加突出了。

所以你看,很多事情和动作本身包含的情感是固定的,就像是一个固定重量的砝码,这件事情是过往的经验和环境所决定的,在你重新建立了新的情感经验后,情感的基础值才会有所改变。

按照情感的基础值来看,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我所做出的决策,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咱们很多人都在焦虑自己自控力不足的问题,其实本质的原因是,大家在通过理性强行说服自己执行带有很浓负面情绪的动作或事件,越是想要说服自己,负面情绪也就越严重,行为就越会偏离。

所以, “理性”真正的作用不是“强迫说服”,而是让我们觉察到“情感”,并且做情感想象,改变天平的比重。

如果我要改善现在的状态,那么我就可以做几件事情:

1在自己运动健身前1H,提前远离床和手机连续剧,降低原先安逸满足的正向情绪

2让自己出一身汗,甚至是故意把自己身上弄脏,阻断“因为健身而要去洗澡”的负面情绪连接

因为在我的认知里,洗澡是很麻烦但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更多时候引动的是负面情绪,通过理性建立对比,将其转变为“我本来就要洗澡,刚好可以健个身”,在情绪层面就成了:虽然我要经历洗澡的麻烦情绪,但还能顺便健身,去接近过去那种身材和自信的情绪就会更加凸显~

3在实现了“自控”的结果后,不断强化这种情景状态下,建立的情绪认知,使其成为一个稳定的经验模式,让这种本来靠“理性”来调整情感的“刻意做到”,变成“本能”。

同时呢~这样还能增加我们改变决策的成本和厌恶情绪。

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嘛~ 人总是倾向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心理学上称为“避免认知失调”。

比如你在大街上,别人让你填写调查问卷,你很可能会因为抵触而拒绝,但如果他在前面加一个问题——“你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吗?”,当你回答“是”之后,再让你填写,你会为了避免与过去的自己做出不一致的选择,造成认知失调(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产生分歧,从而产生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而难以拒绝了。

黄、赌、毒的上瘾机制均是如此。

最后呢,也分享一个很系统和科学的方法—— 正念自控法。

正念自控是由耶鲁大学医学院的贾德森布鲁尔提出,并被证实真实有效的方法,主要流程包括四步。

留下来两个问题讨论:

1既然说,理性是情感的工具,那么非理性是什么呢?

2在理性成分中,还包括逻辑、推理的部分,那么它们也属于情感的武器么?

To be continued

想了解我: 初入,寻志同道不合简友

思想文: 教育不怪中国环境,只是败给了中国家庭

攻略爱情: 在恋爱中如何浪漫而不直男

影评: 《流浪地球》本质上就是53亿人的国际春运

有趣的心理学: 爱情心理学——谈大学恋爱最常见的三个送命题

心理学——通俗讲解睡眠与梦

我的成长故事: 上海篇Ⅰ—启程 我们与父母,都不愿成为彼此的负担

进入职场,一定要理清楚的四个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他们独立性强,但自制力弱;情感丰富,但控制力差;追求新事物,但缺乏远大理想。因此,大学生应随时随地加强自我心理的调节,以确保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大学生在进行心理调节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自我意识调节

自我意识使人能够认识和体验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可控制情绪的变化。如一个人的政治意识、道德意识、公民意识以及角色意识等均可对情绪起到调节作用。因此,当自我意识失去控制时,就需要借助外力进行调节,使自我意识水平保持最佳状态,只有提高自我意识的支配能力,才能保证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从而发挥正常的自我意识的功能。

  情感调节

  大学生精力旺盛,情感丰富,情绪波动大,常常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果不良情绪所产生的能量难以释放出来,就会影响个体身心健康。因此,要学会情感调节,使不良情感得到转化,即将不良情绪带来的能量引向比较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向,转化为具有社会价值的积极行动。如把大学生充沛的精力与丰富的情感引导上升为自我教育的动力,多组织大型集体活动,以此调节他们的情感。

  语言暗示调节

  语言是人们用来彼此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大学生由于知识和阅历不断丰富,具有独立思维、独立意识能力,因而通过科学地运用语言暗示,可解决一些学生的思想问题,在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理智调节

  大学生往往好强气盛,在日常生活中易出现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每当此时,思维变得狭隘、情绪难以自控而失去理智。因此,大学生要学会理智调节,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产生什么情绪,都要唤回理智,用理智的头脑分析并进行解决,找出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从而保持心理平衡。

  转移注意调节

  转移注意力在心理保健中是必不可少的,当你心绪不佳,有烦恼时,可以外出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换换环境,换个想法,因为新异刺激可以忘却不良的情绪。如果你能有意识地强迫自己转移注意力,对于调节情绪有特殊的意义。例如,考完一门课,就不要再想它考得如何不好、有什么问题,而应尽快将自己的注意转移,调节心理状态,以充沛的精力迎接下一门课考试,否则哪一门课都考不好。

  合理宣泄调节

  情绪有的可以升华,有的也不一定有必要升华,在适当的场合下,合理地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同样可以起到心理调节的作用。要学会合理宣泄情绪,首先要注意情感宣泄的对象、地点、场合、方式等,切不可任意宣泄,无端迁怒于他人或他物,造成不良后果。

  交往心理调节

  交往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社会性需要,它不仅是利益和物质的交流,也是情感与思想的交流。因此当你心情不愉快时,不妨向同学和朋友交谈倾诉一番,特别是向异性朋友倾诉,会产生良好的心理调节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调查研究表明,所有的人都可以在同异性倾诉中获得比同性倾诉中高的解决抑郁的功效。

  群体阶段性的心理调节

  大学生在校四年或五年,各年级时的心理特点不同,情况有别,因此,要注重不同年级大学生群体心理的调节。例如,一年级新生刚进入大学,应注意大学生活适应不良的调节;而高年级特别是毕业班学生,应注意对未来目标的选定、个人与国家利益之间的舍弃与服从等方面的调适,以保证大学生在各阶段均有良好的心理。

  审美心理调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有人人追求美,社会才显得更富有活力。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在学习的同时,也会注重美的猎取,因此,应加强对内在美与外在美的调节。只有高尚的心灵与美好的外部形体相结合,才能形成不俗的气质和高雅的风度。

  心态调节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是保持良好心境的妙方。许多时候,烦恼来自于不合理的认知角度。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开伞店,小女儿开洗衣店。老太太天天为女儿的生意发愁。为什么呢下雨天她担心小女儿洗的衣服晒不干;晴天则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后来有人提醒她,“老人家,您好福气啊!下雨天,您的大女儿家生意兴隆;大晴天,您的小女儿家生意好做。对您来说,哪一天都是好日子。”老太太转念一想,不禁眉开眼笑。可见,事情本身往往无所谓好坏,苦恼往往来自不合理的认知角度。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会使你换一种心情感悟人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积极的认知使你在看到事物不利的方面时,更能看到有利的一面。这种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的方式,会使你看到希望,增强信心,保持乐观的心境。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保持良好的心境,生活就会充满阳光。借用佛家的说法,能够控制的事情,我们要执着地追求,而不能控制的事情就以顺其自然的心态去看待,不要太在乎一时的得失。如果一个人总是带着无奈、怀疑、忧虑的心情去生活,那无疑是在煎熬生命。放松你的心情,感受生活的美好,你会得到心灵的安宁。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 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正确、健康的情感教育究竟应包括哪些内容呢?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高度分析,主要应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1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含中国***党史、中国近现代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2爱祖国的教育(含有关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等情感的培养,以及只有提高素质,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和实现科教兴国的宏伟目标,才能使我国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3爱集体爱同学的教育(含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和乐于协作、勇于负责、无私奉献等情感的培养)。

4爱科学的教育(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有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普适性和深刻性的教育)。

5爱美审美的教育(含明辨是非、真假、美丑和抑恶扬善、知耻后勇、孝敬父母等情感指向)。

6爱学习的教育(含有关兴趣、态度、毅力、意志、动机以及习惯等情感的培养)。

7爱劳动的教育(含自强自力,厉行节约,向父母、邻居、英模等学习不怕脏不怕累、吃苦耐劳、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等美好情感的培养,以及劳动习惯的培养)。

8思想情感的自我分析、监控和评价方面的教育(含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等情感教育)。

9理想教育。

10体育教育,特别是体育中的思想情感教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275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