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写的黄诗
余秀华最污的一首诗如下:
余秀华的《给你》
原文
给你》/余秀华
一家朴素的茶馆,面前目光朴素的你皆为我喜欢
你的胡子,昨夜辗转的面色让我忧伤
我想带给你的,一路已经丢失得差不多
除了窗外凋谢的春色
遇见你以后,你不停地爱别人,一个接一个
我没有资格吃醋,只能一次次逃亡
所以一直活着,是为等你年暮
等人群散尽,等你灵魂的火焰变为灰烬
我爱你。我想抱着你
抱你在人世里被销蚀的肉体
我原谅你为了她们一次次伤害我
因为我爱你
我也有过欲望的盛年,有过身心俱裂的许多夜晚
但是我从未放逐过自己
我要我的身体和心一样干净
尽管这样,并不是为了见到你
余秀华最出名的一首诗《我爱你》。这首诗是余秀华最经典的诗作之一,曾被网友大量转发,不少人因为这首诗开始关注这位农村女诗人。全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诗名明明是“我爱你”,但通篇却不用一个“爱”字,只用一系列内心的独白,诠释诗人对爱的定义。
《我爱你》的含义
诗人余秀华是农妇,是天性聪慧的农妇。别人在乡村种庄稼,她却种植出一季一季枝叶葳蕤的诗歌和爱情。因为残疾、贫穷,农妇余秀华没有获取过真正的爱情,即使她一夜成名,也没有改变这种状态。但余秀华依然是爱情的渴望者,她的内心深处始终憧憬着美好的爱情。
诗歌《我爱你》是余秀华爱的独白,与她风风火火的网络形象不一样,诗歌中的余秀华非常沉静,她以轻盈的文字,轻盈的爱意,给人带来她内心雪藏的轻盈爱情。
余秀华的黄诗《睡》
余秀华《给你》原文
给你》/余秀华
一家朴素的茶馆,面前目光朴素的你皆为我喜欢
你的胡子,昨夜辗转的面色让我忧伤
我想带给你的,一路已经丢失得差不多
除了窗外凋谢的春色
遇见你以后,你不停地爱别人,一个接一个
我没有资格吃醋,只能一次次逃亡
所以一直活着,是为等你年暮
等人群散尽,等你灵魂的火焰变为灰烬
我爱你。我想抱着你
抱你在人世里被销蚀的肉体
我原谅你为了她们一次次伤害我
因为我爱你
我也有过欲望的盛年,有过身心俱裂的许多夜晚
但是我从未放逐过自己
我要我的身体和心一样干净
尽管这样,并不是为了见到你
我渴求的是自己的欲望,而情偶不过是它的附属品而已。假如有一天我得下决心放弃对象,那让我感到特别难受的是想象的丧失,而不是其他东西。那曾经是一个多么珍贵的结构,我伤心的是爱情的失落,而不是他或她。——罗兰
写黄诗的女作家
有一种人生叫"余秀华的人生",这种人生应有的品质应该是"无所畏惧,忠于自我"。
从蔡文姬的《悲愤诗》用自我的血泪书写坎坷的一生,到谢道韫的《泰山吟》气度非凡,充满阳刚志气,再到李清照的《如梦令》,《一剪梅》中透露出国破山河不复再的感慨,最后到中国现代女诗人代表舒婷的《致大海》,将大海比喻投射社会人生的镜子。她们身为女儿身,却用诗歌吟唱出千古绝句,而有这么一个人,又是遗世独立的存在,她就是余秀华。
她面容平淡无奇,出生于远离都市的农村,就这么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女子,却有勇气让世人看到她内心的世界,并依靠着这股勇气满足了个人的生活需求,似乎她的存在不能为大众提供一个正面努力的教材模版,没有任何值得称赞的美好,只有着属于她自己的乐观,她让我们看到一个"文人"该有的执着。
世人不温暖,那我就温暖自己
在大众眼里所谓的诗人,大多都是才华横溢,翩若惊鸿,婉约动人,虚怀若谷,而余秀华却是人群中"特别"的一个。余秀华的出生就注定她不平凡的人生,余秀华出生的时候,因为胎位不正,导致了大脑缺氧,最后形成了脑瘫。
这也导致余秀华的往后余生注定是一个走路姿势怪异,说话含糊不清的女人。即使以这样的人生开头,她并没有得到周围人的同情与世人的怜惜,连最亲近的人对她都是恶语相向。亲人告诉她,正因为上辈子作孽,下辈子她才会以这样残缺的人生开头。
即使人生的开头很不完美,但是余秀华选择了用另外的角度看待人生,她想用自己的心记录眼中所发生的一切。高中毕业后,余秀华也并没有像寻常的孩子一样考上大学,只能在家终日无所事事,家里便给她安排了一个三十多岁还单身的男人—尹世平。
他们之间没有情感,只是因为一场被安排的婚姻便在一起。余秀华仍然没有找到倾诉的渠道,也就是在那段时间,她树立了一生的梦想—成为一名诗人,1998年,她开始提笔写下了她的第一首诗作《印痕》。周围人不理解她的行为,也读不懂她诗歌里的含义。
她沉寂了十年。2009年,她又重新提笔,以她真实的生活,封闭的周围,自身的缺陷还有不被满足的情感为主题,她的诗充满着人性的欲望及浓浓的烟火气,在中国女诗人的圈子里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但是真实的欲望也许就是让世人开始关注这位女子的开始。
世人不理解,那我就理解自己
没有人能理解余秀华诗中所表达的意思,她的诗歌仿佛她本人一样,原本也不会被世界以美好所拥抱,她的代表作《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多么的粗陋不堪,丝毫没有其他诗歌给人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感,却又那么的贴近人生,那么不具有文学色彩的词,却是日常生活的常用语。
她的诗句从开始就带着现实主义的色彩,让读者从阅读开始就被拉回了现实的深渊,清醒无比。她的诗歌将人的欲望上升到最大化,有时候越掩饰越代表内心的空缺,这也是余秀华奠定她写作风格的原因吧。
有些人觉得她的作品太黄太暴力,甚至更有甚者在公开场合指责她,可惜余秀华并没有把这一切当回事,她选择理解自己,成全自己。其实想想,作品是否真的那么黄那么暴力?有多少种读者就有多少种诠释,有些人读它是内心的释放,有些人读它则是欲望的释放,所以纠结作品本身本就是对作品赏析的浪费。
世人不正视,那我就正视自己
作品遭到世人的唾弃与谩骂,余秀华该放弃自己吗?无论从现实的生计问题还是抒发自己从小就渴望情感的欲望来说,她都不会放弃。她的诗歌曾多次用"爱"这个多么平常微妙的字眼,她渴望被爱。
在她的生平中,她曾被亲人无情的诅咒与谩骂,被她的丈夫无情的嘲笑,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她都没有享受过,应该说何止没有享受过,甚至他们给予她的是残忍与恶毒。正是因为余秀华对亲情、爱情的极度渴望,她无法释放内心当中那股的冲击。
她学会了正视自我,在她的作品中牢牢抓住"感情"的双手,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感,努力汲取文字给予自己的养分,获得新生,然后继续行走在创作前行的道路上。如果你的人生开关如余秀华一般开启,你会怎么做?
是舍弃自我的欲望和理想?还是正视自己真实的欲望?不理会世人,乘风破浪,实现自我,这大概是余秀华带给世人最深刻的感受。了解过余秀华一生的人,都会真心的感谢余秀华,谢谢她给予那么多绝望的人更多的勇气。
即使世人给予她多少白眼,她都继续按着她的想法继续生活,没有依靠其他人的任何帮助,就这一点,她强过世上多少人。无论她的诗歌是否被大众所接受,是否成为主流所追崇的,这些都不影响她继续创作,继续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
人有的时候做别人眼中的希望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尊重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想做的人,余秀华正是这样的存在。现在很多主流媒体都在宣传女性的自立与自强,年龄和经历并不是困住女性实现自我的枷锁,余秀华也是这类人的代表。
结语:
即使她的诗歌遭受广大的批判,但是她的人也是新时代女性的偶像。现在有多少的女性因为社会的不公平对待,家庭的繁琐以及世人的看法放弃了自我,甘心接受命运的安排,忘记了初心,放弃了自我实现。
余秀华的亲身经历给我们上了多么重要的一课,人生启动失败不要紧,不被人理解也不要紧,遭受多少是非更是人生的必修课,姑娘们,你们应该昂首挺胸,甩开所有人的评论,大步向前,勇敢做自我,实现自己。无论你是谁,在做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都应该活得光芒万丈,不留遗憾。
余秀华《人间》
《人间》这首歌由林夕作词,是写给他女儿的。开始歌曲唱到“风雨过后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不是天晴就会有彩虹不是所有感情都会有始有终”在这个人间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如我们所愿那么理所当然。但同时他也希冀自己的女儿能够快乐比如三个但愿“但愿你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但愿你流下每一滴泪都让人感动但愿你以后每一个梦不会一场空”歌词最后写道“天上人间如果真值得歌颂是因为有你才会变得闹哄哄”也是一个父亲对女儿说在这个天上人间没有比她更重要的了,“我不忍心再欺哄但愿你听得懂”或许林夕想告诉女儿这个世界上除了童话外还有很多的不完美不尽人意,这个人间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比我们想象的更大更朦胧,希望我们每个人在面对这个人间不完美的时候都能够有勇气,知道何去何从!
《人间》
歌曲原唱:王菲
填词:林夕
谱曲:中岛美雪
歌词:
风雨过后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
不是天晴就会有彩虹
所以你一脸无辜不代表你懵懂
不是所有感情都会有始有终
孤独尽头不一定惶恐
可是你总免不了最初的一阵痛
但愿你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
但愿你流下每一滴泪都让人感动
但愿你以后每一个梦不会一场空
天上人间
如果真值得歌颂
也是因为有你才会变得闹哄哄
天大地大
世界比你想像中朦胧
我不忍心再欺哄但愿你听得懂
风雨过后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
不是天晴就会有彩虹
所以你一脸无辜不代表你懵懂
不是所有感情都会有始有终
孤独尽头不一定惶恐
可是你总免不了最初的一阵痛
但愿你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
但愿你流下每一滴泪都让人感动
但愿你以后每一个梦不会一场空
天上人间
如果真值得歌颂
也是因为有你才会变得闹哄哄
天大地大
世界比你想像中朦胧
我不忍心再欺哄但愿你听得懂
天上人间
如果真值得歌颂
也是因为有你才会变得闹哄哄
天大地大
世界比你想像中朦胧
我不忍心再欺哄但愿你听得懂
但愿你会懂该何去何从
《且在人间》是作者余秀华以个人故事为原型写的一篇小说,讲述的的是残疾女人周玉在不幸福的婚姻中痛苦的挣扎与不甘,以及面对命运不公,她内心对爱的渴望、对自由与幸福的向往。
最终,在一次自杀未遂的经历中,获得涅槃重生,明白了:且在人间,活着就是胜利。
对于脑瘫诗人余秀华的了解,原来只是止于网上零零碎碎的信息。最开始源于她的那首爆红网络的“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首诗,单是诗的题目就足够让所有所谓“正经”的文人墨客们惊掉半个下巴。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自命高贵的文人会像看待瘟疫一样看待余秀华的诗,不否认,我也有那么点道貌岸然,读了这首诗,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女人太大胆了,啥都敢写!
就好像西装革履的队伍里,突然出现一个光着膀子,穿着红肚兜、短裤衩的人,不伦不类,甚至有伤大雅的感觉,坦白说,第一次知道个名字,我就把她否定了,不喜欢她那种肆无忌惮的语言。
后来,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栏目邀请她参加一期朗读节目。华丽的舞台上,看着她口齿不清,却依旧很努力,很投入的去朗读,我忽然内心被一种说不清的情愫打动了。
余秀华身上有种看不见的力量,我开始对她好奇起来。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一个行动不便的脑瘫女人写出那样直白狂野的文字?
我在网上搜索有关她的资料,断断续续对她有了些了解,网上对她的作品褒贬不一,不喜欢她的网友甚至对她进行人身攻击。
但倔强的余秀华面对无礼的人同样致以无礼回馈。她像个斗士一般在网上和他们对骂。看到这些,我竟然对她肃然起敬。
敬的是她面对不尊重所表现出来的勇敢,敬得的是她骨子里不容许他人践踏自己尊严的那份决绝。生命本就平等,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残疾就否定她得到尊重的权利。
一直想买一套她的书。想近距离地与她的心灵接触。但家里囤的书太多,也就迟迟没有行动,前段时间在网上浏览到她的一篇散文,被她文章中那种淡淡的忧伤,以及文字背后那种不屈精神所感动,随即在当当下单买了一套。
今天读完她的《且在人间》,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说同情似乎是对余秀华的歧视,因为同情是一个人居高临下的恩赐。对于她,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敬重,我被这个脑瘫诗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
余秀华虽然身体残疾,但她的精神世界却是丰富的,饱满的。对于身体缺陷,她怨过恨过,却无力改变。那种无奈的痛,我想我们永远不会有切身体会,也就谈不上真正理解。
如果仅是身体残疾,命运还算厚待了余秀华。她出身农村,家境又不好,婚姻只能是与一个陌生人凑在一起过日子,偏偏上天又安排了一个粗鄙低俗,不懂体贴、心疼女人的男人做她的老公。
一个是自持身体健康不把老婆当人看的老公,一个是灵魂高贵不肯屈服的残疾老婆,内心诗一样美好干净的余秀华又怎能接受得了?在相互蔑视伤害中,日子艰难又苦涩
身体的残疾,不幸的婚姻让余秀华的生不如死,幸福为何物?对她来说,遥远又陌生。生而为人,谁不渴望健康?生为女人,谁又不渴望爱情?这两样对余秀华来说都是奢侈品。
好在命运也算公平,给了她驾驭文字的天赋,让她通过文字来抒发内心的苦闷。来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她的诗,她的文章,每个字都融入了余秀华的情感以及思想的灵动。这让她的文章读起来真挚感人,她的诗也有着与众不同的深度。
我终于理解了面对生活不公、命运捉弄,她的挣扎。她的倔强以及她的不甘究竟是源于什么,也终于明白她身上那种打动我的力量来自哪里。
是她对抗命运不公的一腔孤勇,是她看清生活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的执着,是她在人生低谷的绝地反击!命运对她说,你无法抵御风暴!她说我就是风暴。且在人间,活着就是胜利。余秀华,她把自己活成了披荆斩棘的女英雄。
“脑瘫诗人”、“大毒草” 、“农民、,提到余秀华,这些带有标签的词语会自然在脑中闪现出来。
殊不知,这是媒体笔下的诗人余秀华,掺杂了偏见,夸张、片面。
剖开媒体对她的过度渲染,我看到了一个情感丰富、思想深刻、勇敢而又平凡的女性。
这部关于余秀华老师的自传体小说,是我最近在《收获》这本杂志上偶然看到的。
杂志是我在逛旧书店时买下的,出版时间已经是2018年。
读完《且在人间》,第一感觉是善良的女人逃不过爱情、婚姻这一难关。
简单的说,这部小说描述了无爱的婚姻对余秀华的束缚,她是个多愁善感的残疾人,这加深了她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她有喜欢的人,她爱的卑微、爱的失去自我;她抱怨命运的不公,她在挣扎反抗,最终她勇敢的接受了生命赋予她的一切,她再一次活过来了。
爱情、婚姻、人生,看似亘古不变的问题,存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作为女性的我,小说中一些句子让我感同身受,她的文字探测到我的内心深处,仿佛是在书写我已经过去,而又挥之不去的感情经历。
女人面对感情会有一种偏执,对爱的人可以倾其所有;对不爱的人,拒之千里。这种极端的爱,结果让人伤痕累累。
今天我们以爱情、婚姻、人生的角度来解读这部自传体小说,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01 为了结婚而结婚,为了孩子而迁就一切,违背了生命的意义
周玉 (余秀华小说中人物的名字) 十九岁时,在父母的安排下,走进了婚姻。一个十九岁的女孩,不明白婚姻对她意味着什么?她的丈夫叫吴东兴,是一个上门女婿。
吴东兴并不喜欢周玉,他只是想找一个落脚的地,所以她选择了身体有些残疾的周玉。他不再年轻,他也不再相信爱情。吴东兴因为强奸罪,进过监狱,而他强奸的女孩是他喜欢,而得不到的。
他长年在外打工,不经常回家。而他每次回家,伴随而来的是争吵、打骂。他们之间没有爱、也没有性,结婚的第二天,周玉就和他分开睡了。
不久之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日子一过就是十年。
儿子是一个很乖巧的孩子,周玉看着孩子,常常想 :“婚姻造就了三个不幸的人!”
读到这,我想到那些 “高考结束后扎堆离婚的父母”。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听到过一些中年夫妻会说这样的话,“再忍忍吧,熬到孩子高考完就离婚”、“孩子高考结束了,离婚吧”。
这种现象,透露出中国式婚姻里最悲情的一点。一切为了孩子,凑合将就着过吧!
这样的事情不仅发生在农村地区,即使是接受过教育的知识女性,也时常会陷入婚姻的沼泽中。
我身边就存在这样的不幸婚姻,他们在媒人的介绍下相识,之后像按了快进键似得,相恋、结婚、生子。
而在女人发现了男人出轨的那一刻,一切都按了暂停键。
丈夫每天晚上以应酬为理由,凌晨一两点才会回家,或者直接夜不归宿。
女人看着懵懂无知的孩子,她失去了方向,她和丈夫争吵,她找身边的朋友诉说,她和亲人们抱怨,她不甘心。
为了挽回她的家庭,她生了二胎,因为长辈告诉她,再生个孩子,丈夫就没空花心了,而且最好是生个儿子。
急于挽回破裂婚姻的她,她生了二胎,而且还是儿子。丈夫的确是回家了,女人安心地把自己的精力完全放在了两个孩子身上,无暇顾及自己的事业。
一段时间后,丈夫还是背叛了她,夜不归宿,每天编织着甜美的谎言,而女人也把谎言当作了事实。
她不再抱怨,她接受了现实,她每天忙碌着照顾两个孩子的饮食起居,她对出轨的丈夫不再抱有期望。
眼前两个还未成年的孩子、世俗的压力、再加之自己没有工作,使她没有勇气走出这不再有爱情的婚姻。
而在周玉看来, 「 为了孩子而迁就一切,这样的牺牲违背了生命的意义,如果说生命的意义仅仅在于传宗接代,那么这一代代没有理想的人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意义又是什么?」
每一个生命都不应该被浪费,特别是不该被一桩该死的婚姻浪费。
02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的,没有自我的爱情是卑微的
周玉,她有喜欢的人。她在喜欢人的面前,是自卑的。
就像张爱玲所说的 「 爱一个人,会把自己放的很低,低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爱情使周玉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周玉爱的人叫阿卡,是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
她每天听阿卡的节目;给阿卡打电话,写信;她坐车去市里找阿卡;他们见面,聊天。这突然而来的幸福感,让周玉有些不知所措。
爱是非理性的,让人充满幻想、让人产生希望、让人失去自我。
周玉对阿卡的感情是热烈的,纯粹的,而阿卡对周玉的感情,是复杂的。
周玉赤裸裸地表达出她对阿卡的爱。
她从摇摇晃晃的人间中走过来,过去的二十多年,最想得到的就是爱情以及由爱情产生的情欲。但都没有能真正地实现 ,哪怕一丁点的爱欲。
情欲通常是充满着利己欲望,但它并不因此就是自私的,而且这种欲望也不必然就是性欲。
它包括较笼统的在一起的身体欲望,比如“被欣赏”和“一起幸福”的“利他”欲望。
「 情爱贬损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对性的反对。人们通常会认为,在性行为中,他人被当作纯粹的欲望“对象”,因此也使人们认为情爱是堕落的。」
康德对此看法是:“由于性欲不是人对他人之为人的拥有倾向,因此性欲就是人性的堕落原理,它使人偏爱一种性别甚于另一种,而且通过欲望的满足玷污了这一性别。”
爱是双方的事情,周玉的感情纯粹,而阿卡呢?
周玉无法接受的,她喜欢阿卡,是纯然的情爱。阿卡或许对周玉只有怜悯,这不平等的感情不是爱。
她不断地给阿卡打电话,她想要一个答案,即使她知道那不是爱情,她不服气。她带着她想不通自己为什么是残疾?为什么要结婚?所有的这些不幸,让周玉难以承受。
阿卡给过她爱情,那爱情像泡沫一样,一戳就破了。随之戳破的是她对人生的怀疑。
现实中,多少人因为爱情失去了尊严。
很多女生在恋爱关系中,不惜以放弃自己的尊严为代价,去求得一段感情的的完整。其实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段感情早已经破裂了,只是当事人不肯从自己编织的梦中醒来。靠不断放低自己的姿态去修补的感情也不会长久,等到自己真的退无可退的时候,就是这段感情结束的时候。
03 活着就是胜利
在爱情中受挫折,最好的情景会使人变得高贵,糟糕的情景则会让人感到羞辱或陷入悲剧的境地。
这一切到底是谁的错,是周玉身体残疾的错吗?是吴东兴和阿卡的错吗?
她到法院去交离婚起诉书,法院的人笑她:“你这样的人还离婚吗?”
周玉说: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
法院的人笑起来说:“尊严?你能够吃饱穿暖,不就是尊严吗?”
没有人去尊重一个残疾人,周玉在街上疯笑,没有人注意到她。
周玉经常被这样的生活困扰着: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地重复下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人就在这样的重复里一年年老去,直到死去,世界上有了太多平庸之人。”
她绝望地想要逃避,想到用死亡来结束这一切。
托尔斯泰曾说: 「 真实的是,生命毫无意义,我似乎是在经历了漫长的生命道路后,走到了深渊的边上,并且清楚的看到,前面除了死亡以外,什么都没有。」
周玉被救了,她又重新活过来了。她和丈夫吴东兴离婚了,她的诗歌发表了。
周玉勇敢地走出了没有爱情的婚姻和不平等的感情,她在生命中继续追求生命的意义。
在这篇自传体小说里,余秀华以情感和婚姻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引擎,试图呈现周玉的精神世界。
《且在人间》并没有从头写起,没有写周玉自幼残疾的原由和经历,它直接截取了婚姻和爱情这部分这是女人们人生的重要命题。
对于余秀华来说,经过对婚姻的抗争和觉醒、对爱情的抗争和绝望,这一过程并不是任由感性支配,而是加入了对人生的重大命题的思考。
余秀华的故事告诉我们,女人要活的有尊严,在两性关系中,要追求平等的价值观。我们平常人的生活,被日复一日的机械工作所填满,没有时间去思考尊严、婚姻、情感、人生这些话题。但是我们也需要自我的觉醒,去寻找那个精神上的自我,才能让自己更加快乐,生活的更有意义。
好书分享《月光落在左手上》
作者: 余秀华
豆瓣评分: 88分
学生时代也曾读过诗集,例如泰戈尔的《飞鸟集》,冰心的《繁星》与《春水》。当时不懂读诗,也难懂个中含义,总是读几首就读不下去了,草草地翻阅就搁置上灰,一直不大懂诗歌。
而如今,读余秀华的诗,恍然懂了,原来这就是诗,是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万事万物,是天空,田间,黄昏,湖水,水中的青荇,书页,雨水,溪流,麦子,爱情……。而诗歌对于余秀华来说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
余秀华的诗,情感饱满,文字质朴,直白而又纯粹,饱含生机。李健说她在“云里写诗,泥里生活。”又何尝不是呢?她因出生时倒产脑缺氧而造成脑瘫,写字说话吃力,身体难以维持平衡。就这样一个摇摇晃晃的身体迈着坚定的步伐行走于世间,没有自怨自艾,哀哀戚戚,而是奋起反抗不公的命运,用诗歌回应别人的谩骂与侮辱,筑起高大的灵魂。
其中喜欢的诗句有很多,有个别的字拎出来感觉特别到位。比如“只有眼睛能窝住一湖水”这个“窝”字把眼角满含泪水写的超级形象。“窗外的雨忽略着我:一滴抱着一滴,落下。一滴推着一滴,落下。” “抱”和“推”字用得很妙,雨势应该很大。
“我们活着,总会有许多这样的时刻,看到自己一直忽略的部分。”
“在月光里静默的麦子,它们之间轻微的摩擦,就是人间万物在相爱了。”
读到这里,多么可爱又富余想象力的女子啊,让人沉醉!
而我最喜欢的一首是《神赐的一天》,附在里。其中“这神赐的一天:你我安于人世,这是多珍贵的礼物。” 特别有感触,而今,我能“安”于人世,并暂时的平安且健康,多么难得,过去的一年差点离开这美丽的人间,这真是巨珍贵的礼物啊!
当然,其中有些诗我还是读不懂的,难以理解其中描写的事物与她当时的心态感情联系起来,我无法想象。想象力是我缺少的,一个人的经历与成长也是不同的,可能人本来就很难共情吧。
|读书笔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