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岁十个月了,爱发脾气了,怎么处理

孩子一岁十个月了,爱发脾气了,怎么处理,第1张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发脾气是种愤怒情绪反应。这种反应在儿童早期就产生了,甚至还可追溯到母亲怀孕期间。

  生理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因为母亲在怀孕期间经常生病,又没注意到吃的药、打的针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尤其是对神经系统正常发育的影响,可能使孩子具有一种先天性神经质的毛病。这样的孩子特别脆弱、敏感、易激怒、爱哭,而且长大一些以后更不易纠正。有的是因为母亲怀孕期间妊娠反应得厉害,吃不下去东西,造成孩子先天营养不良

。这样的孩子由于身体素质不好,多病,经常为病痛所折磨,加上年幼无知,不会叙述病情,只有以哭、闹、喊、叫来发泄心中的不快。还有心理方面的原因,

婴儿近周岁以后,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以啼哭、跺脚、打滚求得解决。父母为了求得安静,对孩子百依百顺。经过多次反复,孩子就习惯于用哭、闹等方式来恫吓父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由此可见,孩子爱发脾气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过程。查明了原因,就要对症下药。如若是生理方面的原因,就要采取一些心理治疗的方法。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父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逗惹孩子发脾气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的一些需求不大合理,当孩子哭闹时就与孩子叫劲,甚至粗暴地对孩子大喊:你哭吧,我就是不答应!你哭,哭死活该!这样一来,碰到神经质、心眼发死的孩子,他就会来个不碰南墙不回头,越哭越厉害,结果哭得精疲力尽,有的还因此闹上一场病。这样做会使孩子的脾气越来越怪,有的甚至和父母感情上发生冲突,造成心理上的创伤,这样的孩子还容易走上邪路。所以,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不要逗惹,而应当劝导。不合理的要求不应满足他,但要耐心地说清道理。如果是合理的要求,一时不能满足,父母应该许下诺言,并切实履行,使孩子信赖父母,知道父母说话是算数的。

  2.把孩子爱发脾气的特点给予恰当的比喻,使之戏剧化,促使孩子自觉不自觉地抑制自己。

  例如,有个孩子,当他哭闹不止的时候,大家总爱对他说:噢,原来‘哭虫’又飞到XX身上来了,别哭了、咱们把‘哭虫’赶走就不哭了。他似懂非懂地停了一会儿,这时就夸奖他两句:××真听话,‘哭虫’飞跑啦!他也笑了。以后当听到别的孩子在哭闹时,他还会跑来告诉说:阿姨,‘哭虫’飞到××身上去了,咱们去帮他赶跑吧。逗得大家都笑了。这里有一种喜好与厌恶的情绪在起作用。把孩子的哭闹情绪与厌恶情绪联系起来,由于他厌恶‘哭虫’,所以也就终止哭闹了。

  3.父母要以身作则,互敬互爱

  在一个家庭里,要形成一种团结和谐的气氛。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经常吵架,生活很不和谐,孩子往往爱发脾气,甚至爱打架斗殴。相反,生活在团结和睦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对人态度也往往是亲切热情和团结友爱的。不难想见,让孩子生活在这样的气氛中,不去激发孩子的愤怒情绪,孩子当然也就不爱发脾气了。对待爱发脾气的孩子,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总的来说,就是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卫生,培养儿童情绪的积极性,防止产生或帮助克服消极情绪;要给孩子创造一个亲切、和谐而又稳定的家庭气氛,使其避免苦恼、激怒和动荡不安的环境,以有利于孩子的身心的健康成长。对孩子的娇惯或严惩,都会使孩子产生或发展爱发脾气的不良行为。因此,都是不可取的。

当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争执时,作为家长,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安抚孩子的情绪。争执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沮丧、生气或失望,所以首先要安抚孩子的情绪,让他们冷静下来。

2 听取孩子的问题并给予支持。问孩子发生了什么,听取孩子的问题,并给予支持和建议。让孩子知道他们可以信任您,您会支持他们。

3 和幼儿园老师沟通。了解孩子争执的情况,和幼儿园老师沟通,了解学校的处理方式,以及您可以采取的行动。

4 与另一个孩子的家长交流。如果孩子的争执涉及另一个孩子,您可以与另一个孩子的家长交流,了解他们的看法,并尝试解决问题。

5 教导孩子如何处理争执。作为家长,您可以教导孩子如何处理争执,比如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倾听别人的观点,如何妥善解决问题等等。

总之,当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争执时,家长应该保持冷静,听取孩子的问题,和幼儿园老师和其他家长交流,教导孩子如何处理争执,并尝试解决问题。

  当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总免不了小吵小闹,甚至打起来。不管这些孩子们是亲生的兄弟姐妹还是只是普通的玩伴,都有可能因为小事情争吵和打闹,而且往往也会有人哭着告状。那么在这个时候,父母该怎么办呢?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和艺术性的问题。简单来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不管什么情况,首先请保持你的冷静,如果有孩子受伤了,先处理孩子的伤,给予受伤的孩子安抚,千万不要羞辱他,比如“你看吧,我叫你别跟谁谁谁玩了,不听我的话吧就被打成这样了,真是活该!”。经常地这样地羞辱孩子,会严重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特别是在其他小朋友也在场的时候,从而导致孩子形成心理阴影,甚至害怕跟人交往,导致孩子孤僻,严重时甚至可能患上社交恐惧症或其他心理障碍。

  2、其次,要先重点关注孩子的情绪感受,而不是事件本身。也许真实发生的事情很小,但你的孩子哭着跑来找你。此时,你首先要关注孩子觉得被欺负的委屈和痛苦的情绪感受,而不是呵斥孩子让孩子马上停止哭泣和追问孩子到底怎么了,被谁欺负了或者被打了哪里或者被抢了什么东西等问题,更不要看到孩子哭了就二话不说跑去打骂另一个孩子。因为这样做,很容易让孩子形成“我的感受不重要”的印象,这样会让孩子跟你沟通的大门渐渐关紧,在没搞清楚真正发生了什么之前,轻易去教训另一个孩子,不仅会伤害被你教训的那个孩子,还很可能让哭着找你求援的孩子形成依赖的心理,养成胆小怕事的性格。

  3、不仅要关注来找你求援的孩子的情绪感受,还要关注没主动找你的孩子的情绪感受。要记得一个巴掌拍不响,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之间的冲突是双方造成的,不要偏袒其中一方,即使是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起冲突,也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就认为是别人家孩子的问题。孩子冲突时不需要大人来进行评判对错,孩子们的打闹其实也是他们沟通的方式,只要没受伤,作为父母不需要过分介入,只要关注孩子的情绪感受,并引导他们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沟通。如果是特殊情况,比如某个孩子确实是专门欺负另一个孩子的,那就需要你去跟那个孩子的父母谈谈,同时教会自己的孩子自我保护,尽量回避那个总是打人的孩子。

  4、最后,如果孩子们都没有受严重的伤,不需要进行特别的处理,作为家长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保持冷静,关注孩子们的情绪感受。记得保持冷静,关注孩子们的情绪感受。如果是自己家的孩子们打架了,要记得你越插手介入就可能让事情变得更糟,因为他们都是你的孩子,你帮谁说话批评谁都会让另一个孩子不满意。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你保持冷静,关注孩子们的情绪感受,不仅关注找你求援的,还要关注没主动找你的孩子的感受。你会发现,当你不介入你的孩子们之间的战争时,渐渐地他们也会平息战争,学会和谐地沟通和相处,反而你的介入可能导致他们的战争更加激烈,因为你是成为他们争夺的资源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2798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2
下一篇2023-1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