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不管是历史剧、电视剧或者**也好,它的改编应该是更加要尊重历史。但是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多编剧能够达到这一点。因为这需要编剧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但是大多数的编剧是不具备这一点的。就比如说令很多人吐槽的《大明风华》。这部电视剧魔改了很多的历史。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剧中的胡善祥,也就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一位皇后,在历史上这位胡皇后很贤德,当朱瞻基以她无后为由将她废掉的时候,曾引起过轩然大波,很多人都不惜得罪朱瞻基,也要站在胡皇后这边。可是在《大明风华》里面,这位胡皇后不只身份成为了靖难遗孤,性格也变得精于算计,心肠毒辣。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剧中的这位胡皇后竟然与自己丈夫的叔叔汉王朱高煦有染。关于汉王朱高煦,这部剧也进行了很多让人无法接受的改编,历史上朱高煦确实立下过赫赫战功,一直深受明成祖朱棣的喜爱,不过明成祖可不傻,尽管他喜欢这个二儿子超过了喜欢太子朱高炽,但他心里清楚,朱高煦只是个将才,要说起治国,比太子朱高炽差得远了。所以朱棣为了保住他这一脉坐稳皇位,必然要选朱高炽为继承人。但是在《大明风华》里面,硬是改为了朱棣临死前想要传位于朱高煦,多亏了朱瞻基和杨士奇更改遗诏,太子才得以继位,真的可以说是离了大谱了。
所以说编剧应该尊重历史。这样电视剧才可以打动观众的心灵。
大明风华分集剧情:
第1集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起兵攻入应天府,建文一朝官员被屠戮殆尽。御史大夫景清将女儿若微和蔓茵托付给副将孙愚,小女儿蔓茵被人流冲走幸好被朱瞻基所救。
第2集
太子和汉王为彻查靖难遗孤争吵不休,皇上口谕命太子交上奏折军报,太子不被信任竟然号啕大哭。靖难遗孤的领袖皇爷给孙若微一把钥匙,并让其赴约杀死扮成锦衣卫的朱瞻基。
第3集
朱瞻基逃出诏狱对孙若微的身份更是怀疑,孙若微不经意间看到朱棣赏给太子的猛虎图,她居然猜出书画的深意并允诺帮朱瞻基题词。
第4集
朱瞻基带孙若微来到诏狱最深处的天牢,他瞬间变脸质问孙若微身份,孙若微不承认被关在天牢之中。朱棣从靖难后就经常做噩梦,他害怕建文会卷土重来。
第5集
赵王查验火药库被圣旨阻拦,汉王带兵换防却遇见朱瞻基,殊不知朱棣早已知悉并在城楼冷眼旁观,汉王知道事迹败露无奈放弃。诏狱这边,朱瞻基命洋人火枪手将靖难遗孤和孙若微一同救出。
第6集
朱瞻基把孙若微介绍给姚广孝,姚广孝为孙若微摸骨称她有帝王之相。孙若微知道姚广孝就是鼓动朱棣造反的罪魁祸首,她前去刺杀却被赶来的朱瞻基打乱计划。
第7集
胡善祥求太子安排自己参加选秀,太子无奈称选秀女由朱瞻基自己做主。三兄弟为阿鲁台袭击辽东的事吵得不可开交,朱棣无奈之际看到送食的朴妃顿时有了再生龙子之意。
第8集
孙若微心中大惊,出门发现周围已被锦衣卫围住,朱瞻基其实是在等皇爷。原来汉王就是皇爷,他在半路上识破朱瞻基的计划,锦衣卫突然杀出,汉王奋力自保杀了几个锦衣卫并发现大内令牌,他这才发现朱棣是幕后主使。
第9集
阿丹国内乱还导致大明使臣被杀,朱棣恼怒要为阿丹国公主主持公道。孙若微进了太子府,太子妃和朱棣都有所听闻,朱棣要求见一见这个太孙亲自挑选的人。
第10集
宴席上遭遇刺杀惹得朱棣暴怒,他迁怒与三子并要求彻查此案。孙若微重伤,朱瞻基心急如焚日夜守候。朱棣怀疑太子谋权篡位,命锦衣卫调查太子府属官并让汉王代为监国。
第11集
徐滨见孙若微受伤怒不可遏,孙若微醒来恳请朱瞻基放走其他靖难遗孤,结果却传来赵王将人带走的消息。朱瞻基带徐滨找赵王要人,朱瞻基苦劝无果,赵王听完徐滨的耳语之后最终放人。
第12集
朱瞻基和孙若微相互聊起往事,俩人似有心心相惜之意。朱瞻基知道古玩店被清剿想去见朱棣,结果被锦衣卫拦下并收走了御前行走的腰牌。
第13集
孙若微身体渐渐恢复,朱棣提出要给赏赐,孙若微请求赦免三万靖难遗孤。朱棣答应孙若微,如果能让他见到建文就可赦免。皇甫坐车出行被人劫持,原来是朱瞻基和孙若微所为,他们威胁皇甫让其给汉王传递消息。
第14集
朱瞻基将徐滨等人接回古玩店,两人商议朱棣和建文见面事宜,朱瞻基以人头担保会护住建文的安全,徐滨这才同意。聂兴一心想要报仇,反对同朱瞻基交易和孙若微吵得不可开交。
第15集
朴妃找到了,胡善祥得太子妃赏识,封了个小官。胡善祥拜别胡尚仪,领旨接命。朱瞻基回府,正碰上在等他的太子,朱瞻基把朱棣和建文见面之事告诉了太子,太子大惊,担心皇帝有可能会不顾朱瞻基性命杀死建文,急忙拉着朱瞻基进宫面圣。
第16集
胡善祥当上女官吃酒庆贺,宫女们纷纷来敬酒。灵山周围,已经被神机营层层包围,朱棣和孙若微进了灵山佛塔。朱棣确认了建文的身份,让孙若微转告建文,想尊崇他做太上皇。
第17集
徐滨告诉朱瞻基两位皇帝都已安全离开,朱瞻基突然抽出佩剑,抵在徐滨的脖子上,两人在山顶斗起剑来。朱棣回宫遇到刺杀,孙若微抄起弓箭射了过去,刺客中箭。
第18集
胡善祥负责照顾孙若微的起居,两人谈起身世,终于确认对方就是自己靖难失散的姐妹。胡善祥告诉孙若微她要选秀女,嫁给太孙生子便会有一半的天下。
第19集
朱瞻基找到孙愚,和他一起编造孙若微的身世。孙愚拿着编造好的身世来找孙若微,把纸条递给她。孙若微没想到孙愚也想让她进宫,拿过纸条和孙愚赌气。
第20集
埋葬了孙愚,孙若微守灵三月,她决定遵循孙愚的愿望,随朱瞻基进宫。太子多年攒下的俸禄,被妻弟张克俭做生意赔了个精光,太子追着张克俭满院子打。
第21集
汉王监国,国库亏空,朱棣大发雷霆。汉王积怨爆发,摘了帽子和腰带,脱了蟒袍扭头就走。朱棣脸色铁青,突兀大笑。太监大惊禀报太子,说皇上疯了,这时赵王也跑来说汉王疯了。
第22集
于谦高中状元,皇帝召见,于谦醉的不省人事,被几个人搀着进宫面圣,皇帝要于谦作诗,于谦当面写诗讽刺皇上,朱棣龙颜大怒。
第23集
皇帝计划出征,释放了汉王,让汉王带兵进行演习。朱棣看了谦写的策论,很是震惊,于是让朱瞻基配合他演戏。于谦到御前回话,朱棣要杀于谦,朱瞻基求情救下于谦。
第24集
张妍半夜打发太子去问朱瞻基选妃之事,朱瞻基告诉太子要选孙若微。太孙选秀女,朱瞻基拿掐不准皇帝的心思,于是把如意递给了胡善祥,取了香囊交给了孙若微。
第25集
朱瞻基回到家中,被吓得发起了高烧,他告诉太子,孙若微靖难遗孤的身世暴露了。朱瞻基把孙若微和徐滨叫到府中,商量对策。
第26集
朱棣召见孙若微,希望孙若微放下隔阂,留在这个家。小姑山训练场,于谦和哈斯珠子讨论破敌之策。太子到大牢看望解缙,解缙告诉太子,他托人把自己的名字放进特赦名单里了。
第27集
朱瞻基去了孙若微和胡善祥的寝宫,告诉二人即将迁都顺天府。朱棣出兵受阻心中失落,姚广孝耐心开导。朱瞻基孙若微姚广孝一起前往顺天。
第28集
朱瞻基随朱棣远征,下令检查药品和粮草。瓦剌酋长也先前来拜见,朱棣让朱瞻基扮成皇帝,召见也先。朱瞻基身穿龙袍倚位而坐,朱棣扮做老兵站在座下。
第29集
太子生病,让孙若微代写奏折。瓦剌来袭,于谦被抓,原来哈斯珠子就是瓦剌首领马哈木。马哈木邀请于谦跟他回去,于谦宁死不屈,马哈木不舍杀于谦,带兵离去。
第30集
朱棣看过太子的奏折,忧心明军前景,朱瞻基耐心宽慰。兵部收到战报,明军被各部族联合起来缠住,进退不得。太子听闻急火攻心,猛咳吐血。
第31集
汉王妃赵王妃一直打听前方战事,太子妃来向太子抱怨。太子告诉孙若微和张妍,不能透露太子府的任何情况。朱瞻基带兵攻打三峡口受伤,被混入明军的聂兴救下,聂兴替朱瞻基挡了一刀。
第32集
太子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撑不下去了,嘱咐张妍给太孙写信。马哈木命部队后撤,明军乘胜追击,朱棣想速战速决,让大炮阵地再向前移,于谦据理力争,但朱棣不为所动。
第33集
朱棣醒了,告诉朱瞻基太子病重的事情。朱棣下令,命汉王赵王再攻十天,攻不下来,就撤回榆木川。第五次远征结束,朱棣病倒在榆木川,杨士奇带领辎重到了榆木川。
第34集
皇帝驾崩,朱瞻基扣押了报丧人,拟旨让汉王赵王继续消耗敌军。汉王赵王觉得事情不对,前去探营。于谦假装成皇帝,汉王刚撩开帘子,就被于谦扔的奏折砸了出来。
第35集
朱瞻基找杨荣杨傅商议太子登基的事,约定三日之后,昭告天下。皇帝帐前咸鱼成堆臭气冲天,汉王赵王心生警惕,要觐见皇帝。朱瞻基连夜返回。
第36集
朱瞻基密谋在灵前杀掉汉王赵王,遭到于谦极力反对。朱高炽让孙若微模仿朱棣笔迹,拟遗旨赦免靖难遗孤。汉王不甘欲起事,让胡善祥帮他偷出北京城的关防。
第37集
大明洪熙元年,汉王作乱。朱瞻基一心想打,朱高炽苦苦劝阻,父子俩为此屡屡争吵。新年临近,朱高炽派贴身太监去请赵王汉王回京过年,两人并不买账。
第38集
皇帝看朱瞻基坚持要战,贬他去南京读书。杨士奇拜会汉王,他告诉汉王太子被贬于谦下狱,自己任凭汉王处置。朱瞻基读书烦闷,孙若微带徐滨来开导他,徐滨为他分析局势。
第39集
汉王正要杀朱瞻基,被赶来的樊忠逼走,樊忠将朱瞻基救了回去。朱瞻基收到两军来往的书信,看都不看直接烧了不予追究,众将领感恩戴德。
第40集
汉王妃赵王妃到张妍的宫里哭诉,想让朱瞻基饶了汉王赵王。汉王被押到朱瞻基的账内,朱瞻基请汉王吃酒,汉王不领情。胡善祥醒来,知道孩子没保住,嚎啕大哭,怨孙若微没能保住她的孩子。
第41集
赵王到宫中找朱瞻基,说他愿意当朱瞻基的耳目,并告诉朱瞻基,有几个老臣正在预谋造反。朱瞻基派锦衣卫循着地址去搜查,结果确有其事。
第42集
徐滨要和郑和一起出海,来向孙若微辞行。朱瞻基到张妍宫里请安,听说皇妃怀孕,非常高兴。汉王在府中绝食,内阁三杨不敢告诉皇上,叫来于谦商议对策。
第43集
赵王进宫觐见,他告诉朱瞻基,第五次北征时,汉王和异族勾结想要困死朱棣,靖难遗孤也是汉王在暗中指挥。朱瞻基正要带赵王去汉王府对峙,于谦和三杨带来了紧急军报,马哈木带领瓦剌部入侵。
第44集
号角吹响,骑兵冲锋,两军厮杀在一起,明军士气如虹,马哈木战死,关外其他部族纷纷请降。于谦在瓦剌大营搜到了汉王和瓦剌互通的书信。
第45集
胡善祥承认了她和汉王的事情。朱瞻基带人到了汉王府,汉王府中尸横满地,汉王亲手杀了府中所有人。朱瞻基杀了汉王,圈禁赵王,一头钻进了祖庙中,整整十天。
第46集
朱瞻基身体日渐虚弱,叫来张妍来交代后事。皇后觐见,孙若微想让朱瞻基宽恕她几年,等太子长大,她再为皇帝殉葬。朱瞻基心中纠结,把孙若微的名字在殉葬名单中进进出出拿了七次,最终还是决定让孙若微看着孩子长大。
第47集
朱祁镇看着孙若微及殿中大臣,慢慢地爬了起来,跌跌撞撞地往外跑。孙若微看傻了,六部九卿的官员一起拜了下去。朱祁镇年幼,由孙若微代帝监国。
第48集
阿鲁台残部蠢蠢欲动,瓦剌也先骚扰边疆,大同守将陈文荣在朝堂上回话,突然放了个屁,朱祁镇在龙椅上笑的直打滚。陈文荣御前失礼,张妍欲治罪,被孙若微拦下。张
第49集
张克俭掌管互市后,四处劫掠关外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陈文荣劝说无效。瓦剌部使者上门要说法,被张克俭一刀杀害。孙若微拿着瓦剌的国书来找张妍商量,想把张克俭换下来,张妍不同意。
第50集
张克俭的人头被送到了北京城,张妍见到人头,悲痛欲绝。朱祁镇想要出兵瓦剌为国舅爷报仇,于谦劝谏,朱祁镇震怒,要杀于谦,被孙若微阻止。
第51集
张妍生病,孙若微整晚照顾,张妍却没给她好脸色。孙若微生气朱祁镇两边挑拨,狠狠地数落他。朱祁镇告诉若微,她的爱像湿棉袄,穿着沉,脱下冷。
第52集
大军改道行进缓慢,樊忠得知原因去见皇上,却被王振拦下。也先听闻明军情况,当即下令出兵。樊忠和大将跪在雨中求见,皇帝避而不见。
第53集
瓦剌攻入大营,陈文荣寡不敌众,死在阵前。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也先帐中,朱祁镇看着各部族的人,不知所措。京郊石灰窑,锦衣卫请于谦回京。
第54集
内阁决议,军队坚守北京城,太后和太皇太后先行迁都。孙若微决定留下,与京师共存亡。孙若微让朱祁钰一起南迁,如果她战死,就让朱祁钰登基。
第55集
明军大破瓦剌骑兵,士气高涨。亲弟弟战死,也先暴怒下令全军出击,攻击北京。孙若微知道援军已经赶来,心情大好。孙若微看到瓦剌人羞辱朱祁镇,痛不欲生。
第56集
太监告诉朱祁钰,朝中全是太后的人,只有除掉朱祁镇,他才能坐稳这个位置。朱祁钰来找孙若微,旁敲侧击想要辞掉监国之位,求孙若微放他和他娘一条生路。
第57集
也先正要杀朱祁镇,伯颜来报,被俘的瓦剌士兵全都被放了回来,也先顿时杀心消退。朝中议事,于谦和三杨想和瓦剌谈判,迎还朱祁镇。
第58集
也先退出北京城,北京保卫战宣告胜利。太妃归来,百官跪拜迎接。孙若微备下家宴,却被胡善祥话里话外地挤兑,孙若微转身离席。
第59集
喜宁挑唆也先杀了朱祁镇,徐滨以命相护。也先欣赏徐滨的忠诚,要封他做千户,徐滨假装动心,夺刀挟持也先。其木格也进来用命相要挟,也先无奈消了杀心。
第60集
孙若微得知也先要送儿子回来,想和胡善祥好好谈谈,胡善祥不领情,并威胁孙若微,若想儿子回来,要先册立太子。喜宁和徐滨带队来到宣化城,车里藏着瓦剌战士,欲夺取宣化城。
第61集
徐滨和孙若微拟定礼单,孙若微拿出了所有值钱的东西,只为换儿子平安归来。徐滨带着礼单面见也先,也先担心朱祁镇以后会对瓦剌部族造成威胁,不愿放人。
第62集
朱祁镇和孙若微说起在瓦剌这些年的事情,他告诉孙若微,是徐滨一直护他周全。朱祁钰派人抓了孙若微身边的太监金英,让他诬陷朱祁镇。
第63集
兴安等人没搜到证据,气急败坏之下,吊死了其木格,朱祁镇伤心欲绝。朱祁钰派人守在南宫门口,孙若微每次去,都会被拦回来。
第64集
孙若微病倒了,徐滨前来探望,他告诉孙若微,于谦死的那天,全城百姓都为他送行。孙若微把首饰换成钱,给于谦修祠堂,供世人祭奠。徐滨找朱祁镇辞行,希望可以带孙若微离开,朱祁镇不舍。徐滨苦苦哀求,朱祁镇只好同意,徐滨和孙若微一起坐船离开。
在《大明风华》中,太子朱高炽和汉王还有赵王兄弟三人都是同母所生,但是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两人却一心想要夺嫡,跟太子争夺储君之位。据了解历史上这两人都没有能够当上皇上,最后还是太子继承了皇位。那《大明风华》赵王朱高燧结局是什么朱高燧最后有没有因为谋反被杀害
《大明风华》朱高燧虽然总是跟在二哥朱高煦的后面,与朱高煦一起想方设法陷害太子,费尽心思篡权夺嫡。但实际上,朱高燧和朱高煦也并不是同心的,因为朱高燧也有野心。他一面跟朱高煦站在同一阵营,一面又讨好朱棣,还想背后捅朱高煦的刀子,到头来,反倒落得个两面不是人的下场。在剧中,朱高燧也是个两面三刀阴险的人物。
在真实历史上,赵王朱高燧与汉王朱高煦,还有太子朱高炽他们都是徐皇后的儿子,这三人是亲兄弟,但是朱高煦和朱高燧两人跟朱高炽的关系很差,尤其是朱高燧,一直在明里暗里的诬陷太子,诋毁太子。但是太子朱高炽也并不是任人欺负的人,历史上的朱高炽只是忠厚善良了些,但是他也不傻,面对那些来自于自己兄弟们的明枪暗箭,朱高炽也都能从容应对。
历史上朱棣有好几次都因为朱高燧图谋不轨,陷害太子,想要废掉他的官职,甚至想要诛杀他,但是好在中间一直都有太子在帮着说情,所以朱棣才放了朱高燧一命。
汉王和赵王这两人都对皇位有野心,但是历史上这两人的结局却不一样。朱高炽死后,朱瞻基继承了皇位,朱高燧虽然和朱高煦密谋过想要造反,朱高煦起兵叛乱的时候,朱高燧因为没有参与其中,所以逃过了一劫。历史上朱瞻基对他的这个三叔也算是很宽容的了,朱瞻基并没有处死朱高燧,还给了他亲王的体面,让他继续威风着。历史上朱高燧一直活到宣德六年才去世。
大明风华老三为保存自己背叛老二。因为在《大明风华》中老三背叛老二,为的自然是保存自己,并争取更大的利益,老二老三是以身为剑,对宣宗皇帝的最后一击。老二老三当然是老二是首脑,老三是跟从,所以说如果要牺牲一个人,用来刺激宣宗动杀心,杀了自己,让宣宗破了给朱棣立下的“如果手上沾了朱家人的血,则必定青年夭折”的誓言,让宣宗跟着早亡陪葬,以身为剑,一命换一命。可以说是极其悲壮,也极其阴险的一个阴谋。。所以大明风华老三为保存自己背叛老二。
1、《大明风华》有三大反派,他们分别就是朱高煦、朱高燧、胡善祥。说他们是反派,主要因为他们所处的立场与主角不同。
2、俞灏明饰演的朱高煦是朱棣的二儿子,为人骁勇善战,立下了很多的战功,可以说他是与朱棣最为相似的一个儿子。可是同样流淌叛逆者血液的朱高煦却眼睁睁地看着皇位传到那个平庸的哥哥手里。
3、朱棣的三儿子朱高燧,他因为发动叛乱被逮捕,本来是要被处死的,但是大哥朱高炽极力为他求情,最后让他活了下来。
4、邓家佳饰演的胡善祥,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反派,她深知自己的身世,因此一步步谋划,成为了朱瞻基的原配妻子。贵为皇后之后的她依旧没有忘记世仇,所以皇后没当几天就被废了。后来胡善祥为了报复朱瞻基,与朱高煦内外勾结发起叛乱,这场叛乱自然是失败了,最后胡善祥以死谢罪了。
《大明风华》中说你太爷爷残暴的是在第51集,在该集,朱祁镇想御驾亲征攻打瓦剌,孙若微斥责起朱祁镇,让他不要把皇帝当回事,要是真打了败仗,他就会顷刻间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孙若微一番苦心,朱祁镇却依旧不能理解。孙若徽对朱祁镇说道,你太爷爷朱棣虽然残暴,但是明断是非;你爷爷朱高炽虽然庸弱,但是有一颗菩萨心肠;你爹朱瞻基虽然贪玩,但是勇武仁慈。你呢,两边说话,到处做戏!
准确得说于谦并没有侮辱朱棣,所谓“侮辱”其实是他敢在朱棣面前讲真话,敢于直言劝谏。于谦并非不怕死,但其接受的教育、忧国忧民的情怀让他将生死置之度外。
于谦高中状元时正在喝酒,因为昨日老家来信说他母亲去世了,极度悲伤之下于谦靠买醉来麻痹自己,让自己短暂忘记亲人去世的痛苦。不过,就算是喝醉了他依然是朱棣钦点的“状元郎”,官差按照朱棣的命令将他带到朱棣的面前。此时依旧是宿醉未醒的样子。
面对朱棣的考题他出口成章,这惹怒了一向好面子的朱棣,于是他下令让于谦跟随大军一起出征。朱棣当时有意试探新科进士的真实水平,于是他要求三人以故乡为题作诗一首。没想到于谦出口成章,只是诗的内容让朱棣“龙颜大怒”。这首诗的意思是连年征战让民间“十室九空”,地方官因为朱棣即将发起的远征加重赋税,导致老百姓连口粮都不够,变相加重了民间的饥荒。
听完于谦的诗,朱棣气的脸色都变了,他问于谦是何处官员没降灾荒报上来。于谦回答说:是陛下你即将发起的远征让地方官“无所不用其极”的增加赋税以筹集军粮,甚至逼得小孩卖掉自己的口粮。
这确实是民间最真实的情况,其他大臣碍于朱棣的威严不敢说出口,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说了可能会因此丧命。可于谦是个忧国忧民、铁骨铮铮的大臣,他敢于直言上谏。也就是说于谦并没有侮辱朱棣,他只是敢在朱棣面前替老百姓“申冤”。于谦一样怕死,只是在他心里有比生命更加重要的东西,比如百姓、国家,为了百姓和国家他可以牺牲生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