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子情结, 通常是指父母亲对子女产生强烈依恋情绪,甚至在子女成年后,仍不能从心理上与子女实现“分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听到或遇到的,是母亲对儿子的依恋,就是俗称的恋子情结。
对孩子的依恋是母亲的天性,毕竟经历了十月怀胎的艰难和长期哺乳的痛苦;然而我们常说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依恋,甚至产生严重的排他情绪,这就属于不太正常的现象了。
这篇文章主要针对人们常说的那种 母亲对儿子的过度依恋 。
恋子情结的母亲对儿子的爱,超过对配偶的爱不知多少。在这类母亲的眼里,父亲可有可无,儿子天下第一。
婆婆辈的母亲,对儿子的女友或配偶有天然的敌意。在行动或语言上,经常有意无意地表现出针对或排斥的态度。
1,婚姻不幸福,情感转移。
配偶不能给予足够的爱或安全感,母亲的情感无从着落,便将一腔爱意转而寄托在年幼的孩子身上。很多文学影视作品中,把有恋子倾向的角色设置成单亲母亲,可能就是这个原因了。
2,失去自我+强烈付出感。
母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付出得太多,无论是情感是资金还是时间。一个母亲几乎可以说全身心系都在孩子身上了。除了照顾家庭抚养孩子,他们不太关注自我,强烈的付出感促使她们沉湎其中,并将此视为她们社会价值的全部体现。
这样全心全意放弃自我养育出来的孩子,是天之骄子,当然是母亲的最爱。
3,占有欲
一句话:“儿子是我的”。这种情况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以依恋为表象的控制。
“病态共生”:母亲无法从心灵上实现和子女的分离,断奶;儿女无法真正成长,无法独立自主。
从子女来说,成年后容易形成两种极端。
一种孩子享受过种过分的爱,顺势依恋,成长为传说中的 “妈宝” 。
另一种孩子努力挣脱,远离父母,叛逆独立。相应的,家庭关系可能就不那么融洽了。
至于恋子情结对婚姻的影响,这个我就不多说了,社会版新闻各种人伦大戏,长期在头条以及各种媒体上演。
要认识到危害,也要理解母亲面对自己配偶时,内心的痛苦。而要帮助妈妈和自己的妻子,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只有觉醒了,并且认识到: 这种病态的依恋,会让她最爱的儿子感到痛苦 。没有这个基础认知,母亲很难成长,很难断奶。
家庭中,男人首先是丈夫,然后才是父亲。 作为一个男人来说, 没有扮演好丈夫的角色,让自己失望的妻子感情无处安放,只能投放在儿子身上寻求慰藉,是相当失败的。 给予妻子足够的爱和关怀,把她投放到儿子身上的爱一点一点拉回来。
毕竟这样的成长不是一天两天,要有耐心,要有智慧。。。
(本文完)
说到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离不开,我想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看到的都是孩子离不开爸爸妈妈,就像平时家长有时不得不外出时,孩子总会不愿意家长出去;或者是在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说什么也不愿意去上学,可能还会在学校门口大吵大闹着想和爸爸妈妈回家……
但最近柠檬遇到了一位家长不同的疑问,她说自己的孩子开始上中学了,学习成绩也不错,老师就建议可以让孩子住校;因为他们家离学校还是有点距离的,每天孩子都要提早一个小时以上去搭公交上学,而如果能住校,也能省下很多时间来学习,也方便了孩子自己和家长。
可是这位家长却不想让孩子去住校。她觉得孩子离了她就不行,平时连衣服都不会洗,什么都是自己提前给孩子准备好,这要是住校肯定照顾不好自己。
我问她是否想过这样可能会限制孩子的发展,不利于孩子的独立,她说知道,可她还是一再强调,孩子离开她肯定过得不好,只有待在她身边才是最好的。
在后面我对他们进行深入了解以后,这位妈妈可能产生了“恋子情结”。有些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后,把注意力几乎全部转移到孩子身上,生活也基本以孩子为中心,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对孩子产生情感依赖。
恋子情结,又称恋子综合征,多数在独生子女家庭、晚婚晚孕家庭中颇为常见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卫生问题,此情况多数发生于母亲对自己子女之间,具体表现为母亲或者父亲对自己孩子采取高度溺爱、庇护和关心过多的教养方式。
所以尽管这位家长一再强调是孩子离不开她,但实际上是她离不开孩子,她不知道孩子离开之后自己的生活该怎么过。而正是在这种恐惧心理的作用下,患有恋子情结的爸爸妈妈们,不管孩子多大都会把他当做小孩来对待,会为他准备好一切,名为照顾,实质却是控制,它阻断了孩子独立的可能,满足自己的被需要感。
其实产生恋子情结并不都是妈妈的错,人都需要情感寄托,有的家长在生活中全部感情都放在孩子身上,自然也无法接受与孩子分别,但是这样导致的后果是,她的生活失去了自我,孩子也失去了独立。如果孩子不能在心理上成功断奶,我们可以想象,在孩子结婚以后,妈妈会因为儿媳妇而吃醋,继而产生巨大的家庭矛盾。
如果你也像这位家长一样爱过剩,那柠檬建议你不要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试着给自己找一个爱好,或者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这样即便孩子离开了,你最起码还有其他的情感寄托,不至于惊慌到仿佛活不下去。
柠檬希望所有父母都应该警惕,在孩子渐渐长大之后,要学会对孩子放手,要知道,你的角色不仅仅只有家长这一个,尝试着多进行角色的转换,平常闲暇时间也可以给自己找一个爱好,把自己爱孩子的心分配到其他地方,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母亲作为家庭中的重要角色,承担着孩子的抚养、教育和保护等职责。当母亲面对儿女危险或遭遇不幸时,有些母亲会选择牺牲自己来保护孩子。这种行为虽然令人感动,但也饱含了现实世界中许多值得我们反思和探讨的问题。
首先,母亲为何能做出如此伟大的牺牲?这往往是由于母爱的力量驱使。母爱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是母亲内心最深处对子女的强烈情感表达。母亲愿意牺牲自己来保护孩子,是因为她们感受到了无可替代的责任和义务,这种责任和义务来源于母亲与孩子之间“血脉相连”的关系。
其次,母亲为孩子付出生命的行为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珍重。母亲的牺牲行为引发的社会共鸣,即使在岁月流逝后,仍会引起人们的感慨和敬仰,因为在这种行为中印证了生命的重要性。母亲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孩子,不仅表现出母爱的无私和坚定,而且也教育着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保护身边的人。
最后,面对母亲牺牲自己保护孩子的行为,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让这样的牺牲得到遏制。母亲为孩子付出生命的行为虽然伟大,但也暴露出社会安全问题和人们对安全、救助等方面的责任意识和能力的缺失。政府应该加强安全和应急管理,提高公民安全意识;同时,我们每个人也应该积极担当起自己应有的义务,做好安全、救助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为他人提供帮助。只有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保护好我们身边的人,避免这样悲痛的事情再次发生。
离家后看监控发现母亲哭,母亲对孩子的爱深沉而又珍贵。父母对于子女的情感这个话题自古以来谈论都不少,各持己见,却总归也离不开对于情感的歌颂。从小写作文便少不了母爱,但是大致一看,几乎大部分每个人的童年似乎都有母亲为自己默默付出,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我们在不断地成长,母亲却在不停地变老,我们想长大逃离家乡,母亲却渐渐没有那个精力跟随着我们。
母亲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无论多累多苦都没有流下眼泪;工作中的劳累,生活的压力都没有让母亲低下头。但是在孩子长大离家后,在监控中,在母亲潸然泪下,一个人低下头,流下眼泪。这种眼泪,感情复杂,并不是一句两句话便可以说清楚的。毕竟这中间包含了整整大半辈子的时光。母亲不想给孩子压力,不想成为孩子工作学习的负担,不想让孩子为了自己而有所顾虑。这也许就是深沉而珍贵的母爱啊。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们一出生,母亲便是母亲的样子,不再是少女。
人们总说,自己好像没有怎么见过母亲轻松的样子。但其实是母亲在我们出生的时候,身上就背了重重的负担,不再是自己和父亲两个人。尽管我们长大的学费,花费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是母亲还是愿意无怨无悔地为我们付出。因为她经历过,所以知道孩子需要更好的未来就需要现在去努力。作为人的本性,谁不愿意每天躲在空调房中吃喝玩乐,每天只顾着自己眼前的快乐,谁不愿意去过着光鲜亮丽的生活。但是母亲,为了孩子却可能不得不放弃这些,去为了孩子准备一日三餐,计较那一点价格,去打量商品的性价比是否最值。
在最近《你好,李焕英》的**中,贾玲愿意为了母亲选择让沈光林,但同样穿越回去的母亲,在知道所有的结局了解所有的喜怒哀乐之后,还是依旧选择了贾玲。正是这深沉的母爱让我们感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仅仅知道母亲的爱而无所作为不是作为子女应该做的,趁着现在一切都好,好好对待母亲,爱这个将自己带到世界上母亲,这个为了自己而付出一生的母亲。离家后看监控发现母亲哭,这个新闻不仅仅是用于告诉我们母亲深沉的爱,更是告诫世人,为人子女要去心疼,爱戴母亲。
全世界的父母都会对子女有控制欲,有父母望子成龙,期望很高的;有父母的黑暗面影响畸形的;
先说第一个,世界上有95%的人忙碌了一辈子都还是一个普通人(我不是在贩卖焦虑)。作为父母可能奋斗了一辈子,都只能帮子女解决成长过程的基础条件,长大后付个首付,给辆十来万的车,十万块的结婚酒席。(一般扣除份子钱,酒席钱相当于亲朋好友帮结婚的,要是彩礼很高就更要命了,动辄一二十万三十万的彩礼在当下是很吓人的)
特别是在我国,大部分父母都为了下一辈省吃俭用。等到自己老了,除了关心子女的事业跟婚姻,传宗接代就再没啥好期待了。所以,当看到自己的子女在走自己的路,没有学历没有本事没有一技之长,那么老了以后也会跟自己一样过苦日子……眼看自己已经老了帮不了了,肯定想着子女“听自己的话”。
这具体表现在小的时候,希望子女更加优秀,所以强迫子女学习,成绩要好,课外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都要学,就要做品学兼优的秀儿!
出来社会,就要子女什么都要忍,工作受同事排挤受老板责骂都是小事……确实也不是什么大事,特别想要子女进国企,反正资历到了肯定能混到一官半职,那么老了就比自己安逸了。
抱着这份期望,父辈本来就是读书少的人,自然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想要改变子女的命运——其实也谈不上什么控制,毕竟也只是劝人向善。
第二种,有些父母看到别人失去孩子或者孩子受到伤害悔恨终身,自己肯定会有阴影,害怕自己的孩子也会有这种遭遇,所以时时刻刻都会想着自己的孩子,放学要两点一线,不能跟不三不四的,混混之类的接触。会帮孩子筛选朋友圈子,有些黑暗面更严重的,或许不会让孩子出门,节假日必须在家,也不会带着孩子出去,因为害怕。
还有其他原因,但都是爱,一种强迫的爱,一种畸形的爱。毕竟同样的情感对不同的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比如我的亲人离去了,对于别人肯定一点感觉也没有。
分析到这里,那么就要好好跟父母谈了。
我年轻的时候沉不住气,因为都想着年轻就要走自己的路。
等我到了而立之年,能撑得住气了,父母却浮躁起来了。
因为他们已经半百了,年轻时候落下的隐疾时刻威胁着他们的身体。他巴不得我快点结婚生子,找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
如果给我一个选择,我会在年轻的时候想想父母为什么要这么逼迫我,然后看看有没有平衡两边的方法。毕竟这没有是非对错,缺乏的都是沟通。
以前父母总是为了工作而工作,现在他们闲下来了,孩子却忙起工作来了,我想全中国的父母与孩子交谈的时间,肯定没有跟同事喝酒吹牛的时间多。
虽然很多人都说女儿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她们在很多事情上相对而言要更加的贴心和温暖,但是,在整个培养过程当中,女儿们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很容易成为家庭矛盾之一,尤其是当妈妈们辛苦培养女儿之后,往往得不到她们的理解。
对此,有些面对长大之后在母亲面前叛逆的女儿,很多宝妈表示委屈万分。
其实这几点原因是影响母女关系的重要因素。
第一,妈妈对子女性别曾区别对待。
像前年热播电视剧《都挺好》当中,明玉作为家中的唯一一个女儿,她既漂亮又懂事,而且学习成绩又好,在进入社会之后也得到了不错而稳定的工作,但是这一切在父母的眼中都不是最耀眼的存在。明玉的母亲认为她是女儿,所以在对待两个哥哥的态度上,要明显更加疼爱。所以在明宇进入大学的时候,母女俩人因为学费的问题,闹掰了。
直到苏明玉长大之后,也不明白母亲对待作为女儿的自己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别,至今也没有明白为什么母女俩的关系会闹得那么僵。
其实电视剧多半来源于现实生活,像苏明玉这一类的女性遭遇可能在现实生活当中普遍存在,有时候母亲在对于子女的态度上有着重男轻女的区别。而这样的区别对待会让女儿在一定程度上饱受心理的创伤,时间久了之后,孩子们之间会产生隔阂,母女之间也自然会有一些负面情绪掺杂其中。
而这样的情况也直接导致了母女关系的不亲近。
第二,女儿对严肃母亲设下心理防线。
在当下的真实生活当中,重男轻女这一类教育观念已经被消除了很多,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有一些家庭教育观念当中,母亲的形象越来越偏向严肃化,所以也产生了虎妈猫爸这样的形容词。
有一个同事,他妈妈从小对他的管教非常严格,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你是女孩子和男孩子不一样,所以要更加的洁身自好,如果想要未来能够过上好日子,应该要比男孩子更加努力才行,而且在言行举止交友范围,考试取得怎样的成绩都是母亲所管辖的范围,这样的一系列举措让女儿感到十分压抑。
尽管当下这位同事也已经取得了比较傲人的成就,但她至今没有学会怎么和母亲亲近,甚至当下已经成年的她面对板起脸来的母亲依旧十分紧张害怕,而这样的距离感直接导致了母女关系的僵硬和程序化。
虽然还有一些比较强势的妈妈,也容易引起女儿的排斥。但是,只要母女俩能够互相进行合理沟通,搭建彼此心灵的桥梁,做好理解对方,包容对方的工作,母女关系也会创造出亲近的画面。所以想要母女关系好,给予彼此更多尊重,更多私人空间和尊重对方的想法才是最舒服的关系处理方式,教育虽然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希望某些情感错误不要出现在大家的生活当中。
母爱对自己的孩子是无私的,但对别人的孩子是自私的。
母爱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无私的情感,是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所表现出的深情厚爱和无私奉献的体现。虽然有些母亲可能会以某种方式表现出自私和虚荣,但这并不能代表母爱本身就是自私和虚荣的体现。
事实上,母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这种情感源于母亲对自己的孩子的深厚情感。母爱是一种无条件的爱,不论孩子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母亲都会毫无保留地爱他们。
母爱的本质是为了孩子的幸福和健康,而不是为了满足母亲自身的需求。母亲会为了孩子的利益而付出,这些付出可能是无偿的,或者是希望得到孩子的回报和感激。但这并不代表母亲的爱是自私和虚荣的体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