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声乐演唱中的表现
摘
要: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它从一个较高的音乐审美角度来表现声音。它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发声过程,而是通过情感情绪的变化来表现声音的,所以大家听到的众多的声乐作品让人感觉美不胜收,正因为人类是有感情的高级生物:情感左右声音的变化,声音又是情感的体现,才让人有美的感受,才让人们从情感的角度去对声乐演唱进行审美。这是声乐演唱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情感;声乐;歌唱艺术;音乐审美
古语云:“情之所至,音之所生”,表明了任何发声过程都是情感的体现,声发声过程也不例外。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音响学、哲学等学科元素于一体,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和技巧,最终反映人的思想活动和精神面貌。它通过歌唱来传达思想感情,又被思想感情作用而生,必须在人们自身的生理基础上,通过正规、系统的训练,甚至达到一定高难度或者近乎残酷的训练手段和训练水平才能完整地抒发其情感。例如,在国外有一些歌唱家为了达到声音和音色上的要求而忍痛自宫,成为曾经盛极一时的阉人歌手。这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相当大的伤害,所以现代音乐界废止了这种残酷的做法。
声乐要求声音自身包含艺术上的美,但仅仅是声音上的美不足以代表声乐中需要表达的全部艺术含义。在课堂上,老师往往为了追求发声和气息的准确而忽视了艺术表现和审美的需要,让学生总局限于声乐技巧之中不能自拔,所以我们应该从一个更高的审美角度来理解和表现声音,以情感以及情绪变化为基础,将最美的声音用最自然的方式表达出来,最终使听众产生共鸣。声音因情而生,情又为声音所表达,这就是声乐演唱的真实意义所在。
艺术以情感交流为目的,因此这就需要思想情感的表达和接受要互相一致,至少也应该建立在相互接近的思想感情基础之上,才能够达到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感动,才能够发出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感的自然的情感流露的声音。我们现实中有很多反面例子,例如笔者初学演唱,过分追求歌唱的技术,忽略了情感的作用,致使每唱一歌,都让人感觉歌不达意,矫揉造作的丑态让人忍俊不禁。所以声乐艺术表现力的强弱取决于能否准确把握并且恰当表现出人们各种层次的共同的相通的情感思想。成语“对牛弹琴”指的就是思想感情基础不一致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熟练地运用技能技巧,但不是死板地照抄照搬的技能技巧,要通过对情感的适时调节,来处理声音方面的东西,再由声音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表现中去。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尽管科学的歌唱使声音本身的艺术性丰富起来,很大程度满足了我们的审美意识和追求,让人类的美的艺术价值得到比较好的体现,但歌唱情感表现的内涵以及由此产生的审美经验是更重要的。单纯技术发声是一种很机械的运动而已,没有达到心神合一、形神兼备的艺术审美需求,所以不带情感而过分注重的发声和歌唱也达不到我们的艺术审美需求。例如我们站在楼下呼喊楼上的人,声音也是要表达一种情感的,事情紧迫呼喊之声自然随之让人感觉紧迫起来,事情不紧迫自然声音也给人感觉不紧不慢,但事实上声音在什么时候都一样,只是由表达的感情不同,听起来声音也就不同了。如果反之我们站在楼下单纯以一种机械的发声去呼喊楼上的人,人听起来的效果肯定就不一样了。阿恩海姆认为:“在外部事物、艺术式样、人的知觉、组织活动(主要是在大脑皮层中进行)以及内在情感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统一。”[1]它们都是力的作用模式,而一旦这几个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异质同构),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声乐演唱也是如此。学习《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曲(艺术式样)时,通过欣赏旋律(力的式样),仿佛看到朵朵桃花开满了整个故乡的每片土地,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组织活动)。演唱的时候优美的歌声,饱含对故乡一片深情的发声(内在情感),仿佛能把自己和听者置于桃花盛开的粉色世界中,这样的音乐作品,净化了彼此的心灵,培养了高尚的情操,陶冶了大家的性情,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异质同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情感在审美经验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大家好,欢迎在周末的傍晚走进我们的微信分享平台,一起来聊一聊我们能产生共鸣的一些话题。相信大家对最近热播的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不会陌生,那就是《朗读者》,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朗读者》这档节目跟大家一起分享如何用声音去传递内心的情感。
记得第一次看《朗读者》这档节目是有朋友介绍,说没事的话看看,挺感人的。当我看了一集后又把前面没看上的几集都一口气看完了。看完后就觉得这个节目形式很新颖,最重要还是被节目当中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所打动,很多次还跟着的朗读者一起流下了眼泪。当时我在想这些朗读者并非专业人士(我的意思是并不是像主持人那样字正腔圆,控制气息和节奏,有专业的语言表达技巧),而且有些人甚至发音不准确,有很重的方言,像第二期《朗读者》当中那位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林兆铭,他在跟主持人交流的时候就很紧张,甚至脸部的肌肉都在抖动,朗读的表达过程中更是像我们儿时在语文课上读课文那样有一个有点死板的调调,但一点都不妨碍这位朗读者情感的表达,相反增加了《瓦尔登湖》节选当中一些小动物的拟人感,同样也传递出了感人的陪伴的力量,因为那一期的主题词就是陪伴。所以我在想在就像这档节目的初衷:它不是一档读书节目,而是用文字抵达情感,从每个人真挚的人生故事出发,分享亲情,友情,爱情这些人世间共通的情感,帮助每一位观众去了解和理解朗诵文字背后蕴含的宽度,厚度,浓度,尝遍人生百味。
在以“眼泪”为主题词的第六期《朗读者》当中,有一篇斯琴高娃朗读的《写给母亲》,出自当代文学大师贾平凹怀念母亲的文章,作者固执的认为自己的母亲没有死,仿佛三年之中都从未曾离去过一样,有时幻想着母亲就在床头静静的坐着看他写文章,有时又真真切切的听到母亲在呼唤着自己的名字,让自己休息休息,就像过去母亲在自己身边时一样。直到三周年作者去给母亲上坟,现实告诉他母亲是真的死了。阴阳两隔,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地下,从此再难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听到这一处的时候,我的眼泪也如泉涌般再也控制不住了,相信无论是节目现场的关众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这里时没有哪一个人会不为之动容,斯琴高娃这位资深的老演员,她把对自己已故母亲的眷恋和爱都融入到了这篇文章中去,让人甚是感动。
每一个人都有母亲,而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情感,所以每一个人都会有极强烈的共鸣,特别是有些母亲已经不在人世的朋友,再多的亲情和孝顺都无处去倾诉和表达,则更是伤痛懊悔,悔自己没有为母亲多敬敬孝而留下了遗憾。这篇文章语言平实简朴,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辞藻,斯琴高娃朗诵时的语音也并不十分饱满和高亢,没有那么多所谓的朗诵技巧,但无声的文字和有声的倾诉却深深的打动了每一个人。
❈
❈
在我以前专业学习朗诵的训练当中,或者说是按照我们传统学习朗诵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必要的训练,大致分为:语音训练、语气训练、还有朗读训练、声音技巧。而仅仅是朗读语音训练当中的发音训练中就包括呼吸训练、声带训练、共鸣训练、吐字训练、读句训练,可以说对朗诵者的基础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训练的项目也是比较多的。那么这些罗列的技巧都做到了能否能够是一名优秀的朗诵者呢?答案也许不是肯定的,因为那一段段文字里最重要的支撑是情感,有了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才有了一篇作品的灵魂,所以这档节目的主持人董卿说过:朗读属于每一个人,朗读是传播思想、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相比于文字,朗读者更注重“人”,塑造立体的人,更是通过情感的纽带联系不同时空的生命。针对不同的主题,每一位嘉宾都带着不同的故事来讲述,而每一位嘉宾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社会角色,在节目中他们又呈现出作为“情感人”的一面。我想,这就是《朗读者》这档节目与众不同的特点吧。
各位朋友,无论你是否学过朗诵,无论你的普通话是否标准,只要朗读的文字能与你的心灵发生碰撞,产生共鸣,那么不要去在乎条条框框的束缚,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出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用真诚去敲开每一个受众的心扉,这样的朗诵就是好的作品。
闲暇之余,遇到喜欢的文字,可以沏一杯清茶慢慢品读,酝酿着无声的文字与你的血液交融,升华,再用有声的语言试着去表达,一次两次或许不一定能做到,但美妙的文字会让你情愿一次次的尝试和感受,我相信喜欢文字,喜欢朗诵的你一定能够做到的。
首先,歌声是不是动人,是不是能唱出感情是有一定先天因素在里面的。不过后天也可以培养。
先天不足后天补。你喜欢唱歌,那就一定要多听各种不同类型的歌。传达欢快,开心,high,这类情绪的歌,多听听歌声的区别在哪里,不要去管歌词具体写什么。听听人家唱歌时候的发音。同一首歌,不同版本,听听区别在哪,各种不同歌手表达情感的声音有什么区别。再多录自己的歌,听听差别,进行改正。
歌曲能不能唱出情感,要看词、曲、情景、人的心情 各种不同的因素。唱的时候要有代入感,设身处地得抒发感情。像苦情歌,多听听杨宗纬之类的,你会发现,像他这种前一秒还在笑着说话,后一秒就能进入状态唱:其实很简单~ 那感觉就到位了,一秒入戏,感情由内而外就出来了。
最后一点,声线一定要动人,才能更加容易得唱出感觉。声线怎么样也是要练的,保护好嗓子,开嗓之后再唱歌。多做对比、分析,找到自己的路线。
语音是由发音器官发出的。发音器官活动的部位和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发音。发音只有在发音器官正常并正确的使用它们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清晰、准确。在由正确发音和正确播音的练习过程中,字词是练习的中心环节。每一个播音员都要把字词练习作为每日练声的重要内容。
播音时同样也要学会驾驭自己的声音。要学会驾驭自己的声音,必须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理论知识、和练基本功的毅力。当然对播音员的声音要求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圆润集中,朴实明朗;刚柔并济,虚实结合;色彩丰富,变化自如。任何一种乐器都是由动力(气息)、振动体及共鸣器组成的,人类发音系统也不例外。
在发音的三个环节中,气息控制是最重要的一环。对播音员播音时的呼吸方式的要求是,吸气时,小腹微收,随着气流从口鼻被吸入肺下部,两肌向两侧扩张,腰带渐紧,小腹随之收缩。呼气时,保持腹肌的收缩感,以牵制膈与两肋使其不能迅速回弹;随之气流缓缓呼出,小腹逐渐放松,但最后仍不失去收住的感觉,而膈与两肋在这两种控制下逐渐恢复自然状态。
播音员在发声时的精神状态要做到——积极、松弛、集中。它的综合感觉是:气息下沉,喉部放松;不僵不挤,声音贯通;字音轻弹,如珠如流;气随情动,声随情走。播音员在播音创作时应准确把握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重音、停连、语气、节奏,是有声语言表达的外部技巧。
播音员的再创造劳动,最终是体现在把文字稿件转化为有声语言上,它把文字这种视觉形态转化为有声音这种听觉形态,在这个再创造的过程中,需要有对文字形态的稿件的认识,还需要有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这种听觉形式的构思和传达,而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就为这构思和传达提供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方法。即:重音、停连、语气、节奏四大外部技巧。 内在语、对象感、情景再现是有声语言的内部技巧,同样对于播音员在播音创作时也非常重要。
1一要泛音适量2二要声束集中3三要字音清晰4四要声音自然1一方面2另一方面总的来说,播音员发音吐字的综合感觉可以归纳为五个字:拢、弹、滑、挂、流。现在有很时髦的词——某人的声音很有“磁性”。磁性是什么?磁性就是吸引力,吸引力从何而来?那就是声音的共鸣。声音发出的喉原音很微弱,在经过共鸣后才可扩大、美化,形成不同的语音音色,形成不同的声音色彩。播音发声有自己的共鸣特点,即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声道共鸣方式。
播音发声的特点决定了播音对共鸣的要求:运用声道共鸣方式
从丹田到硬腭之间形成一根厚实、明朗、通畅,气息稳定、均匀、自如的弹性声音柱。它的整体感觉是:有丹田气的支持经胸腔垂直向上,到口咽处流动向前,“挂”在硬腭前部,透出口外。经口咽出来的声束,沿上腭中线前行,向硬腭前部流动冲击,从而有声音“挂”在硬腭穹窿上的感觉,声音明朗、润泽,发时省力。共鸣是元音的形成基础,同时也影响着声音意义之外的声音色彩。恰当的使用共鸣,可以改善声音色彩,美化声音,使声音更富于表现力。
三、声音的色彩
同样,磁性也就是魅力的另一种说法,那么魅力从何而来呢?当然来自声音的色彩。
声音它是有颜色的,你相信吗?爱听广播是我从小的嗜好。广播听多了,便能听出声音的色彩来。幼稚的童声,犹如破土而出的嫩芽;清纯柔和的少女声,好似那湛蓝的天空;小伙子则不一样,像一把燃烧的火,当进入了成年,也就进入了一个色彩缤纷的声音世界,它们有高贵典雅、有纯洁如玉,还有苍劲有力,更有的深沉厚重……这些声音的颜色看不见摸不着,但只要用心去听,却能实实在在感觉到声音颜色的存在。
正因为看不见摸不着,又能实实在在感觉到它的存在,反而给人一种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广播是纯听觉的艺术,听到一种声音,便能给人一种无穷无尽的想象,是广播给听众审美享受的最突出特点之一。声音的色彩不但是天生固有的,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改变的,这使声音产生了一定的魅力。但这仅仅是声音色彩的一个外衣。外衣当然是需要的,但声音色彩真正魅力还是来自播者对作品内在感情的挖掘。
声音和感情是密不可分的。声音色彩是感情色彩的外部体现,声音色彩和感情色彩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人在心情愉快时声音是明朗的,而在抑郁不欢时声音就比较黯淡。如果没有这种对应关系 ,就不可能用声音传达情感信息,也就无从引起对方情感上的共鸣。
但是在运用声音色彩进行表达时,却不能采用简单的办法,即见喜用喜声,见怒用怒声……这是因为,声音色彩只不过是感情色彩的外部体现,如果失去了感情的运动变化这一声音色彩变化的内在依据,声音就失去了活力,成了空洞僵滞的东西。感情色彩变化无限丰富细致,可以说无一瞬间相同,没有两者完全相同的感情色彩,因而与它相适应的声音色彩的变化也必须是生动丰富的。因此要坚持从理解感受入手,“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正确途径。
有些人往往说:“这个人的声音弹性好”。“弹性”一词一般用以比喻事物的可多可少、可大可小等的伸缩性、可变性。声音弹性是指声音对于人们变化着的思想感情的适应能力,也就是声音随感情变化而来的伸缩性、可变性。声音弹性的特点为可变性对比性层次性和复合形式。感情是运动的,声音是可变的,这两条是取得声音弹性的必要条件。
声音的可变又要依靠气息自由、喉部放松、口齿灵活。运动着的感情是声音弹性的内在依据,是取得声音弹性的先决条件。言语声是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各发声器官协调动作而发出,只有发声器官的诸环节都能灵活控制、运用自如,声音才可能有丰富多彩的变化,气息自由、喉部放松、口齿灵活,这是声音变化的条件。有了这些条件,声音才可能随感情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见,声音弹性的训练是不能脱离语言表达而独立进行的。
声音弹性将随着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而加强。
只有具备一定的声音条件才能谈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因为任何语言表达技巧都是通过吐字发音体现的。
吐字是播音员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在汉语中,字是意义与感情的载体。播音员必须通过吐字才能传情达意。“字正腔圆”是人们对播音员吐字的要求与衡量标准。说的具体些,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播音员吐字要颗粒饱满,色泽晶莹,轻快连贯,如珠如流;字字皆入于听众之耳,字字皆入于听众之心。
在实际吐字过程中,口腔的各部分是协调一致进行活动的,要求适当扩大口腔开度,以扩大舌的动程,使字音更为清晰、饱满。口腔的总状态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口盖提起如穹窿,唇舌灵活力集中。在吐字过程中舌与唇是不停滑动的。在打开牙关的前提下,舌的滑动幅度相对加大,舌的上挺力相对加强,唇也增加了收撮力,口腔这种“后开前有力”的状态,增大了字音的清晰度和圆润度。
发一个很饱满的字应注意出字、立字、归音。出字即对字头的处理。字头是一字之头,对它的处理影响整个音节的质量。立字即对字腹的处理。对字腹的处理影响到字音的圆润、饱满。字是随着字腹拉开而在口腔中“立”起来的,因而称为“立字”。主要元音在一个音节中口腔开度最大,泛音共鸣最丰满,声音最响亮。我们要求“吐字如珠”,字腹的处理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归音即对字尾的处理。字尾处于口腔由开到闭的阶段,肌肉由紧渐松的阶段,因此对字尾的处理要求到位弱收。
四、结语总的来说,播音员发音吐字的综合感觉可以归纳为五个字:拢、弹、滑、挂、流。
音乐是寓于声音的艺术,它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多种情绪反应和情感共鸣。音乐没有视觉形象,也没有明确的语义性,但它可以抒发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感受,可以描绘大自然中人和物的景色、形象以至某种意境,所以具有极其深刻的内涵。音乐欣赏的能力,与聆听者的知识和文化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艺术通过作曲—演绎—聆听这个“三位一体”的创作过程来完成,作为音乐聆听者,欲理解作品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必须先学会欣赏音乐的方法。美国著名作曲家和指挥家 A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What to Listen Music)一书中,把倾听音乐的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既美感阶段、表达阶段、纯音乐阶段。但实际上人们在倾听音乐时,这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并不能把欣赏过程机械地分出阶段。但这样假设的阶段,却可以对倾听音乐的方式有个明确的概念。最简单的倾听音乐方法,是没有任何思维的纯为乐趣而倾听,也就是美感阶段。那可以是一种心不在焉地沉浸在音乐中,一面做着别的工作,一面任由音乐的感染力将你带到一种无意识却又富有魅力的境界。音乐的四个要素都能激发人们的情绪,其感染力是极为强大的,所以美感阶段在音乐欣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带你进入联想的世界,使你得到安慰或解脱,但你不能让它成为一种习惯,因为音乐的价值不仅在于能给你以美感。只有采用有意识的倾听方式,才能得到音乐的真谛。倾听音乐需要了解音乐作品的涵义所在,这就是倾听音乐的第二阶段,既表达阶段。音乐的涵义是表达情感和情绪,音乐的材料是音,它不能像文字、绘画等艺术明白地表达悲或乐,作曲家通常不能用具体的言词来表达,也不能与某种明确的事物相联系,只能用声音的表情来引起人们的情绪,因此,在不同时间,每次重听的感觉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别。那种涵义构成了音乐作品的内容,使你激动,与你共鸣。所以音乐虽能以它的表现力使你产生情绪的想象与联想,或兴奋,或喜悦,或悲哀,或安详……但不必用具体言词去说明那涵义是什么。即使欣赏标题音乐,也不能过分拘泥,受标题的束缚,标题只是帮助想象力的发挥。音乐除了使人觉得愉快的声音和它所表达的感情之外,还存在音符和对音符的处理等形式,这就是倾听音乐的第三阶段,既纯音乐阶段。对于音乐素材,必须通过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以一定音乐曲式的原理组成一个作品,所以对一个聆听者来说,必须具有并加强自己对音乐素材及其发展情况的意识,懂得音乐曲式的原理,去追随作曲家的思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辨别主题,认清特征,随着音乐的变化和展开,进一步了解乐曲的全篇布局,这才是欣赏音乐的最高境界。当然,欣赏音乐不仅是倾听,还要有所想象和联想,倾听音乐重要的是理解音乐作品。理想的音乐欣赏者应是既能进入音乐又能超脱音乐的,就像作曲家那样,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具有主观和客观的态度,为它陶醉,对它批判,以积极的态度去聆听,否则就不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朗读声音好听有感情的方法如下:
1、正确、深入的理解作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内容;
2、真正走进作品,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使己动情,从而也使人动性。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象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
3、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比如停顿、重音、语速、句调等。当然除了合理运用各种艺术手段之外,要使朗诵有声有色,还得借助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例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
一是理解诗歌的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二是一遍一遍地练,熟能生巧。注意掌握小技巧: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逗号停顿2秒,句号停顿3秒。
三是融入到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中,知道诗歌的背景,以及诗人的背景和性格,有助于有感情朗读需要朗诵的时候用心去体会,能找到和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相联系,这样就会有情感。
歌唱,就是用声音来艺术性的表达人类感情。在人与人的情感交流传递过程中,运用歌唱技术的各种技巧,产生与内容相符的声音,以声音的变化为媒介和手段,传达美和情感,这是声乐的真正意义。
在声音和情感之间,作品是一座艺术的桥梁,尽管我们有丰富的情感,有美丽的声音,但是要借助具体的作品来体现。在歌唱的初级阶段,一方面,基本功的训练,一定要结合声乐作品的演唱来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借助声乐作品,学习歌唱情感的表现手法,按照所掌握的歌唱技术,可以力所能及地对所唱的歌曲给予一定的表达。随着时代发展,声乐领域内的各种演唱风格绚丽多彩,声乐界的民族、美声、流行三种唱法,三足鼎立,各自展现着歌唱的艺术特色、精神风貌和音乐风格。无论是什么唱法,我们的任务先是感染自己,然后再去感染别人,不管是对谁,我们总是希望能用自己的歌声感动她,这里当然包括漂亮的声音。但是,要想用歌声感动别人,只有漂亮的嗓音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歌曲的情感表达除了要有自己内心的感动外,还需要一定的表现手法,进行必要的表达训练。
一、正确的理解与诠释作品。
任何歌曲都是作曲家已设想好并写在谱面上的。演唱者要理解与诠释,音乐是歌唱表现中极富创造性的重要环节,是演唱好歌曲的重要前提。在演唱中,我们常常见到不少演唱者全力以赴地唱歌,但是却并未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甚至出现音准、节奏、曲谱上的错误。演唱者要完整的表现作品,就必须首先在正确诠释音乐上面下功夫。
1、正确读谱
第一是歌词,歌词是歌曲思想内容的具体表现。演唱者要根据歌词的内容情景仔细斟酌,用什么样的语气表现此处的情感最合适。以什么样的心境,渲染此处情绪最适宜。在对语言本身反复推敲后,再通过朗读,使歌词无声的语言变成活跃生动的有声语言,并将音乐语言,情感表达的艺术手法运用到歌曲演唱中去。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歌曲前,不论是新老作品熟悉与否,必须要先认真读歌词。
第二是曲谱,这对歌词的思想内涵有了一定的理解后,要对照着乐谱仔细分析,研究歌曲的体裁,调式风格以及歌曲高潮部分的艺术处理等。认真合理的安排设计歌曲,情绪发展和情感表现的每个层次。即使是非常熟悉的歌曲,也要先准确地把记录在乐谱上的内容搞清楚。诸如: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以及各种术语、表现记号、换气记号等,以最严谨的准确度表达出来。
2、理解原作
理解原作是能否成功诠释音乐及歌曲的基本保证。
(1)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歌曲与其他音乐作品、艺术作品一样。反映着社会现实与时代风貌。通过对歌曲时代背景的分析研究,可以深刻地了解作品的风格,并理解其思想内涵的主题。
(2)、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就是段落的类型、特点以及句段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歌曲的结构形式,可以从理性上和艺术技巧上全面的理解和表现歌曲。
(3)、研究作品的体裁形式。不同作品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演唱者通过认真研究歌曲的体裁形式,可以把握适宜的演唱技术与艺术风格,达到准确表现作品的艺术标准。
歌曲演唱不是乐谱上歌词音符的简单体现。演唱每一首歌曲,都需要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对每一个音符,甚至经过音,也要反复斟酌,认真品味,演唱者所下的功夫,在整首歌曲演唱过程中可能瞬间即逝。而恰恰就在这瞬间之间,欣赏者受到了深刻的感染,引发了共鸣,获得了美的享受。
3、二度创作
任何一种音乐作品都要经过创作和表演两个过程。作曲家将生动的声乐以乐谱的形式记录下来,不过是一系列没有生命的符号,而是这些符号重新获得生命,把乐谱变成有血有肉活的音乐,就是音乐的表现,俗称歌曲的演唱。如果没有演唱,词曲永远只能以乐谱的形式存在,而不会成为真正的音乐,歌唱的意义就在于创造性地挖掘出蕴含在乐谱里面的音乐作品的灵魂,使其真正获得生命。
不论演唱哪种类型,哪位作曲家,哪种风格的歌曲,演唱者都要有自己的理解。要在尊重原创,风格,特点的前提下,注入自己对歌曲表现的见解与创造性。演唱者用歌声来体现歌曲的思想感情,用音乐来表达歌曲的内涵意境,不但是词曲作家的诠释者,更应该是音乐的创造者。
因此,演唱者的二度创作,需要把握尊重原创与发挥创造的统一。
二、唱歌艺术表现的内涵
歌唱不但通过歌声,而且通过演唱者的情感情绪及面部表情,将具有思想内涵的语言重铸美好的歌声之中,为观众塑造一种美的精神境界。不少唱歌的人在唱到高峰的时候,会变得机械起来,显得缺少了生命力。也就是说,演唱者就算掌握了一定的歌唱基本功与技术技巧,也不等于完全具备了歌唱艺术表现的全部条件,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情绪的激发,演唱者的歌声,也就不会令欣赏者感动。因此,演唱者要用心挖掘歌曲的思想内涵,用饱含真情实感的歌声去塑造音乐形象,调动一切所掌握的技术技巧,力求达到歌曲内容与表现形式高度融合的理想境界。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令人感动的艺术效果。
三、演唱者的人生审美体验
很多作品能不能正确的表达出情感,其实跟演唱这首歌曲的人的人生经历有莫大的关系。如果这个人曾经经历过很深的痛苦,那么当她演唱悲伤痛苦的歌曲时,他必定能够唱得更加动人,因为这是他的真情实感的流露。
当然人生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经历悲伤,痛苦,快乐。当你在演唱悲伤的歌曲或者快乐的歌曲的时候,就需要把这种情感调动起来,而这种感受放在歌曲里面去理解,然后把它表达出来。
唱歌有的时候就是一种情感的释放,为什么说很多人压力大的时候喜欢唱歌?因为唱歌,可以释放压力,可以释放你紧张的情绪。当你悲伤的时候,把这种情感唱出来,整个人就会感觉没有那么悲伤了。所以当我们唱歌的时候,如果是唱悲伤的歌曲,那我们就尽量想一想,我们在悲伤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如果你没有这种悲伤的体验,那么你就要正确的去理解歌词,如果歌词里面说的是一个人被所爱的人抛弃了的话,那么你就要带入到这个人的情感生活中去想象一下,这个人被人抛弃之后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想象她那个时候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悲伤,就用这种感情去唱歌就对了。
歌唱本身就是情感的表达,我们永远都要记住,唱的有感情,才是唱得最好的。
看完了,记得关注一下喽。已等候您多时,您的关注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