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糖心理(ID:txldaxuetang),让世界读懂心理学。
前几日的一则新闻报道称,安徽肥东县一小区发生一起惨剧, 夫妻二人在家中吵架,4岁儿子意外从14楼坠亡。 据邻居介绍,当时是夫妻在吵架,老婆想跳楼,老公拉着老婆不让跳, 一不小心失手将孩子弄掉下去了。
消息一经报道,网友们都极度愤慨,纷纷心疼孩子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后果,为什么小小的生命承担了父母犯下的错。
在众多评论中,糖注意到了一位网友的发声: “当着孩子面吵架的父母,你们都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个代价是有点大,但心里阴影也好不到哪去。”
父母当着孩子面吵架, 相信很多读者朋友们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当然这可能很少会造成失去生命如此严重的后果,但 父母之间的冲突不和(parental conflict)的确会对子女产生真切长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 关于父母冲突对于孩子的影响。
父母在冲突的种种反应
父母应对亲密关系中的冲突会做出种种反应。
有些反应具有 破坏性 ,会不利于亲子关系;而有些反应则具有 建设性 ,是为了明确边界,释放情绪,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以通过轻度或中度的含有妥协以及相互支持的冲突而获得成长;
有些应对方式是主动、公开地面对争端;而有些应对方式则是被动的,试图绕过问题。
按照 “破坏性-建设性”、“主动-被动” 两类维度,心理学家Caryl Rusbult(1982)将亲密关系中应对冲突的方式分成四类: 退出(exit)、忽视(neglect)、协商(voice)和忠诚(loyalty)。
1以“退出”作为应对方式:破坏性+主动应对
退出是以主动的、但却是破坏性的方式来应对冲突,强硬地要求伴侣服从自己、为自己妥协。比如威胁结束关系,提出对抗性的问题,或是作出粗暴、恶意的反应,例如大喊大叫或对伴侣大打出手。
它被称为退出,是因为这种关系中,以这种方式应对冲突的人,一旦冲突发生,就直接退出了好好解决冲突的努力。粗暴地应对冲突也会导致双方陷入负面 情感 的相互作用(negative affect reciprocity)模式,来回不断地传递愤怒情绪。
2以“忽视”作为应对方式:破坏性+被动应对
忽视是指以消极的方式应对冲突,眼睁睁地看着情况恶化下去却坐视不管。比如会避免和伴侣讨论关键性的问题,自顾自地与伴侣拉开距离;或是不直接和伴侣起冲突,改为因为和冲突无关的事指责伴侣。
回避冲突的人,甚至会用其他不利于亲密关系的方式来缓解焦虑,例如出轨。忽视会对亲密关系造成损害。当一个人用忽视进行回应后,Ta的伴侣可能会试图主动地解决冲突,逼迫忽视者作出回应,结果形成了“追逐-逃避”模式,形成恶性循环(Millder & Perlman, 2010, p340)。
另一种情形是,被忽视的伴侣可能也会转为消极应对,双方都不再就这件冲突进行讨论。表面上结束了冲突,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3以“忠诚”作为应对方式:建设性+被动应对
忠诚是一种被动但有利于亲密关系的反应,忠诚者并不会主动交流,只是乐观地等待境况的改善。忠诚与忽视的区别是,在面对伴侣的沟通要求时,忽视者会回避交流:打断对方的话,或者就是不肯谈论与冲突有关的问题。而忠诚者并不回避交流:当伴侣发起讨论或批评时,忠诚者会温和地进行反驳,或者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4以“协商”作为应对方式:建设型+主动应对
协商是积极应对冲突的方式,试图通过沟通来恢复或改善亲密关系。协商者会与伴侣共同讨论问题;而当协商者觉得两个人不足以解决问题时,他们也会积极寻求第三方的帮助,例如朋友或是婚姻咨询师等。进行协商的伴侣们,更容易达到积极结果,例如达成一致、双方折中,或是一起找出更好的方法。
父母冲突对孩子的影响
旁观者在看待此问题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父母吵架是不可避免的,这可能随时随地,爆发冲突是大多不会考虑太多,吵架通常是首要必要完成‘任务’。”
事实上,父母在任意时候不发生争执是可能性极小的事,所以在冲突爆发时还要察觉并做出诸如“不能让孩子受影响”的动作是困难的,因为这种察觉往往都发生在了冲突之后。
由美国医生Felitti和 Anda等人发布的童年不幸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研究发现, 长期处于功能失调的家庭环境中的儿童,(包括目睹母亲遭到暴力对待、父母离异或分居),其身心 健康 会受到极大的伤害。
心理学家还表示: 子女对于父母之间的关系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敏感度,那些虚假的恩爱、背后的冷漠、疲惫、疏离,孩子都会敏锐地捕捉到。
1、在情绪上的的严重影响
想必我们都经历过父母激烈的争吵,对不知所措的自己不闻不问,完全忽略。此时的我们 感到极度的恐惧、悲伤和无助。
我们怕父母是因为自己在吵架,害怕父母不喜欢自己,不想要自己了,产生强烈的伤心和无助感;而看到自己最依赖、最亲密的人在相互伤害,这已完全超出了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
我们恨自己不能力挽狂澜内心充满深深的恐惧,好像这个家就要不在了。
2、充满攻击性
要知道,孩子最初的行为模式就是通过模仿父母形成的。我们经常会看到在人际交往中有些孩子表现出来的蛮横和攻击性。而这并不是因为孩子在外面学坏了,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对父母的模仿。
若长期以来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中,孩子的性格发展往往会出现扭曲。变得感情冷漠,性格内向,脾气暴躁 ,对外界事物丧失兴趣。
3、婚姻也由此变得更小心翼翼。
目睹了父母的争执,甚至是暴力行为的孩子,很容易让他们对婚姻产生恐惧。他们会对另一半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因此,很难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也无法顺利的走进婚姻。
4、让孩子强行站队会让孩子充满愧疚感
在争吵时,很多父母喜欢问孩子:“你说是不是爸爸的错?他又开始欺负妈妈了;我们俩吵架你向着谁,我和你爸离婚,你跟着谁?”
这无疑是将孩子强行拉入了自己的阵营,强行让孩子认同自己的观点,这种每次父母争吵到来后的对错判断正在默默的左右孩子, 而这种机械化思考已经开始影响她的行为、左右她的选择、定义她的人生。
父母这样做并不能让孩子少受伤害
有些父母会说,“那我们不当着孩子的面儿吵架就好了啊。”的确有一点可以“表扬”的是,吵出来肯定是比冷战的伤害稍小些。
但不当着孩子面儿吵就没事了吗?
其实不然,上文中也有提到: 子女对于父母之间的关系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敏感度,那些虚假的恩爱、背后的冷漠、疲惫、疏离,孩子都会敏锐地捕捉到,这种表里不一所带来的不安,不亚于面对争吵时的恐惧。
在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即使成年子女(19岁的孩子),仍然对于父母之间的冲突保持异常敏感,他们在这期间往往更加会察言观色。
心理学家表示,“即便父母之间一直小心翼翼的爆发争吵,但孩子永远不会仅仅因为没有声音而忽略它。”
当然还有很多父母觉得,“孩子还小啊,他懂什么啊”
但事实上研究报告告诉我们, 父母冲突会对每一个年龄的孩子造成重大的影响。甚至是6个月的婴儿。
6到12个月的婴儿即便在睡着的情况下,也会对父母争吵时的语调有所反应。而从1岁开始,婴儿就具有分辨父母情绪和感知冲突的能力了。
生活中还有很多父母因为孩子苦苦坚持着早已经破裂的婚姻,特别是在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桥段 ,“不能离婚,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孩子大了再说。”
事实上,相比于离婚本身来说,父母冲突(parental conflict)才是真正造成不幸的原因。
Amato(2003)的研究揭示了父母不和、离婚和子女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
可以看出, 父母不和的程度越高,离婚反而会增加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且远高于完整但充满冲突家庭的儿童。
与其顾忌“为了孩子而在一起”,父母们更应该认真考虑一下自己的婚姻状态,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与一个平静安宁的家,那么离婚反而能够结束战火,让子女活的更自由,没有思想束缚。
最后想说的是,即使争吵不可避免,吵架时不会想那么多,但你要记得,吵架并不是要分胜负。
**《怦然心动》或许就给出了我们父母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尽量避免伤害。
在一次父母的争吵结束后,父亲告诉女儿:“对不起,朱莉安娜,这不是你的错。”并十分认真地向女儿保证,“我们会想办法解决的,我向你保证。”
晚上的时候父母分别来到朱莉的房间向女儿道歉,让女儿感受到父母之间的 情感 并没有因为这次争吵而消减,争吵只是因为没有控制好情绪。
在吵架之后,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争吵是遇到了一些问题,但这个问题并不是由孩子造成的,不要让幼小孩子背这个锅。
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相爱的,争吵不会让爸爸妈妈对你的爱减少。”
当然不吵是最好,如果争吵发生就一定不要吝啬说出对孩子的爱。
不管何时何地,包括争吵在内的何种情况,这种能体会到的爱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永远是痛苦的一方良剂。
我觉得作为一个母亲,中间可以调整一下。你可以告诉你儿子,你爸爸批评你也是为了你好。你可以举一些你父亲关心你儿子的例子。这样会更有说服力,从内心打动孩子。这样,他会对父亲有一种尊敬感。我觉得他以后肯定不会吵了,你可以劝他多关心孩子。希望我的建议能帮到你。祝大家一天愉快!
没有别的办法了,去,还是去求你爸爸?这是你的父亲,你是他的儿子。他应该打你。如果你打败了他,你就是个畜生。没有你父亲,就没有你。如果他错了,你打不过他。我不是在骂你。只有父母才会打孩子。你听说过孩子打父母吗?会让别人笑。
第一,母亲会带着孩子出去散步,父亲生气了就给他打电话,跟他说说话,然后开导儿子。。最后回去就好了。
充当中间人,给他们父子发消息让他们和好!1、抓住解决矛盾的主线,化解儿子内心对爸爸极度不满的情绪。
如果想让一个青春期男孩子放下内心对妈妈极度不满的情绪,此时最不适合说教儿子,而是优先理解他,站在他的视角去看问题。结果证明,所做的一系列动作皆让儿子感觉爸爸是理解自己的,虽然犯了错,但是爸爸并没有批评自己,而是用包容来化解眼前的尴尬。从心里佩服并感激爸爸。
图
2、融洽父子感情关系,重建家庭生活秩序和节奏,应用注意力转移法。
当父子俩在情感上非常融洽时,此时爸爸有秩序地安排家里的生活节奏,就容易让儿子接受,并在爸爸节奏的带动下让儿子参与做具体的事上面来。如果说真正懂得和青春期孩子相处之道的,则非小杰爸莫属,因为他清楚如何运用注意力转移法,让儿子把对妈妈不满的情绪转移到做具体的事上面来。而在做事的同时,再融入教育和引导则容易让儿子知错和改错。
这种情况可能就是因为你的存在嘛,这个家庭才没有破裂,那现在你是,能,唯一挽救这个家庭的,这个人嗯,你好好努力吧,努力表现努力工作有点双方目的的这个啊,双方面的,这个认可你才能挽回这个家,你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那这个家庭彻底就散了。你越优秀越努力变得更好,他们就越不会让这个家散了
你可以找他们分别谈谈心,谈谈这段婚姻的好与坏,能修补你就从中帮忙,确实不可能了,你就随他们去吧,把自己做好,让他们少操心现在你已经长大,对于父母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为好,他们也是大人,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说了,婚姻就像是自己的一双鞋子,鞋大鞋小合不合脚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他们心里也明白得很,对彼此也有很深的了解,彼此的强弱,彼此的爱,彼此的关心等等。
还有,哪个家庭中或多或少都是有矛盾存在,有矛盾的原因是因为一件事情达不成共识,他们就会争吵,在争吵中使得一方占据上风,如果没有的话就会继续吵甚至出现动手行为,这都属于家庭中正常现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生活,而且每个人的行为都掌控在自己手中,别人怎么劝说都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只有依靠自己醒悟。
你没什么好说的就不需要去说,如果实在想说,那就在大家都心情还的状态下进行有效果沟通,各抒己见,规划未来的生活。你是你爸妈的扭带,你应努力提升自己为他们营造欢乐,这样他们也随养年龄的增加和你的面子感情会慢慢变成亲情的。
和父母吵架了,这就需要你先冷静一段时间,考虑好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吵架的原因,父母对我们的关爱是无私的,也不会跟你计较,当你心平气和的时候,再和父母耐心的谈谈,不管是谁对错,父母都能原谅你。
4到5岁幼儿叛逆期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不稳定,情绪比较难以控制,稍微不开心就发火,容易激动,经常和父母亲大喊大叫、乱发脾气,总是觉得爸爸、妈妈唠叨,只要和他说事情就无法听进去,甚至有摔门、拍桌子等行为。
2、以自我为中心:叛逆期的孩子会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甚至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不允许别人,尤其是父母,与自己的想法不同。
3、有很强的反抗心理,总觉得老师对自己不公平或者父母总是约束自己,所以就会试图与权威对抗,比如与父母吵架、与老师对着干等。
4、可能出现虚荣心特别强的问题,比如爱买名牌的东西或者喜欢打扮自己,甚至有些女性将自己打扮得特别的成熟、性感,如果已经出现了以上问题和表现非常有可能已经进入青春期,目前正处于叛逆期的表现。
5、情绪低落:个别孩子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语言变少,不和老师、同学沟通,也不和家里的父母进行沟通。久而久之,可能会出现食欲欠佳,甚至无精打采、不想上学等。
6、性格偏执,听不进正确意见,各种学坏,臭毛病多。
7、抵触父母。孩子叛逆时总喜欢和父母对着干,叛逆的初期表现越来越明显,常常会和父母发生顶嘴的现象。
8、爱撒谎。这个时期的男孩自尊心强,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孩子撒谎现象会增多。
4到5岁幼儿叛逆期表现怎么引导?
1、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要对宝宝多一些陪伴。天气好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陪宝宝多去户外做一些运动,让宝宝多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缓解宝宝的情绪,有利于宝宝身心健康发展。
2、爸爸妈妈要多一些爱心和耐心。日常根据天气变化多注意宝宝保暖,预防宝宝生病。平时不要让宝宝养成挑食的习惯,饮食要多元化,不要太单一,均衡的营养有利于宝宝健康成长。
3、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闹脾气时只需要轻轻地抱着他,不用说话,等孩子好一些后再沟通,告诉他“我们还可以怎样”。此外,还可以使用转移注意力、事先表扬、事前预告等方法,不过您最重要的秘密武器是爱和耐心,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
4、对于4岁左右的孩子来说,特别需要足够的爱和关注,因此父母千万不要呵斥、贬低、急躁、打孩子、滥用权威、命令强迫孩子等,这会导致孩子的抵抗情绪,引发破坏性的攻击性行为。
5、培养规则意识:三岁的孩子叛逆,若为原则性问题,不可以一味宠溺孩子。此时家长需统一标准,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同时告诉孩子不对的地方,以及正确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6、树立良好榜样:青春期逆反心理多可受周围环境因素影响,监护人应当树立良好榜样,起到带头作用,向积极方向引导。
和父母吵架后处理的方法如下:
1、如果和父母吵架了,不要顶嘴,妈妈在气头上时,先不要急着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个时候说啥都没用。最好就是安静听着就好她说。
2、遇到爱发脾气不讲理的父母,作儿女的我们千万不能硬碰硬,要学会以德服人以柔克刚,把该做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一块铁也会被融化。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开始渴望摆脱父母的束缚,想做自己的主人,甚至想成为别人的主人。 如果父母继续控制和唠叨孩子,让他们顺从自己,那么孩子就会非常沮丧和对抗,甚至变得叛逆,从而对父母产生敌意。 所以,在这个阶段,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和激发孩子的自我意识,同时密切关注他,以便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孩子生气不跟父母说话怎么办:
1、家人不要把孩子的异常情绪当回事,更不要谈论孩子。 每个人似乎都无动于衷,在需要的时候有说有笑。 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首先影响孩子。
2、家长主动跟孩子说话,但一定要情绪激动,积极向上,做自己该做的,不要管孩子的反应。 比如孩子放学回来,你很兴奋,对孩子说:“xx,加油!爸爸的红烧肉太好吃了!等你回来一起吃!” 餐桌一定要开心有趣 禁止谈论他们的孩子有多优秀。
第三,适度表扬孩子。 家长应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校情况。 如果在交流过程中,老师夸奖了孩子的某个优势,孩子回家后会及时给予表扬,你要表达出难以言表的快乐。 表扬你,说你的作文很好! 你爸不会写,你比你爸好!” 不夸张地说:“儿子,你是最棒的! 没人能比得上你!”
孩子生气不跟父母说话的原因:
一:父母过分关心自己的孩子。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开始有更多的情感和探索外面的世界。 父母过分关心孩子,尤其是话太多,会限制孩子的自主权,如果他觉得不舒服,就会回避。
二:父母的话里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要求和吹毛求疵。 孩子的成长环境需要鼓励和认可。 如果父母总是说孩子该这样不该那样,这样不对那样不好,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挫,父母的话总是会让他“受伤” "并谋取利益。 为了避免受到伤害,他自然不听父母的唠叨。
三:父母负面情绪太多。 总是有父母情绪的父母,对孩子是致命的打击。 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就习惯于将父母的情绪、痛苦和快乐与自己捆绑在一起。 如果父母不向孩子澄清情感分离,那么孩子就是父母情感的垃圾桶。 他负能量很大,孩子受不了,自然会跑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