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的春节”为主题,写一篇调查报告或访问记。

以“中国的春节”为主题,写一篇调查报告或访问记。,第1张

春节晚会调查报告

火红的灯笼挂起来,欢乐的歌儿唱起来,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春节如约而至的到来了。下面,让我们去作个春节社会调查吧!Let us go!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家人团聚,欢天喜地的日子。大部分人走访亲戚,互相送礼也是不可少的。

当今社会,春节送礼,不少人已经司空见惯了。那多少人认为"送礼"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呢?调查呈现:685%的人认为"送礼"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内容,仅有89%表示"送礼"并非春节必不可少的内容,有226%的被访者表示不好判断。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既然大部分认为送礼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那么本年春节送什么礼物好呢?其中,50%的人认为送食品合适;35%认为送保健品高雅;10%认为送烟酒茶类时尚;5%认为送什么也无所谓。

在与被访着的交谈中可以了解到,大家认为“送礼”往往会让人在人情往来上有点累,这“累”需要精力的付出,更需要人民币的“支持”。

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县一个中等家庭月收入大约为800元前后,而在调查中,受访者的春节消费额度,在400元以下的占195%;400—600元占358%;600—700元占215%;700—800元占122%,800—1000元占9%;在1000元以上的占2%。调查表明,232%的家庭,春节期间大约将消费一个月的家庭收入。

过春节,当然也少不了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如今社会,孩子们的压岁钱在600元以上的占40%,在500元前后的占50%,在300元以下的仅占10%。

“春节黄金周”期间,少部分人会借着这个机遇,出去散散心,去一些山清水秀,环境幽雅的地方去过这一年一度的春节,当然,这也少不了人民币的支持,旅游消费额在1000元前后的占20%,在3000元前后的占45%,在5000元前后的占35%,看来,春节旅游这也是一笔大消费啊!

看,街头巷尾,乡里材社,到处百艺杂陈,热闹非凡,听,鞭炮声,嬉笑声,一同编织着春节的欢乐歌!

  [摘 要]春节联欢晚会是一台受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的晚会,舞蹈作品能在这台晚会中演出,对舞蹈界和舞蹈艺术本身都有很强推广作用。春晚舞蹈的艺术形态也经历了伴舞、歌舞、纯舞的过程。

[关键词]春晚 舞蹈 形式 多媒体

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的春晚舞蹈,内容形式过于单一,动作也过于直白,通常都是在用舞蹈动作来直接传达歌词的含义,用舞蹈的语汇来表达歌词的内容,具有相当大的限制性,并且当时的摄像技术局限了一些视觉效果。1990年代后期始,在编导们的不断创新下,春晚舞蹈逐渐走出了用动作解读歌词的模式,并更加着重地体现了意境与情境的手段使用,使舞蹈在春节晚会中出现的形式也日趋成熟,从最初的歌伴舞到最终呈现出来的独立成品舞蹈,说明春晚舞蹈的发展越来越繁荣。无论是时期上的变化,还是形式上的转变,春晚舞蹈正得益于一批批青年舞蹈家的佳作才得以步入公众的视野,受到大众的关注,同时因当下电视传媒产业化快速发展以及多媒体等特效技术的融入,才使得舞蹈在春晚中真正发挥自己的特性和魅力。

一、简述春晚舞蹈的三种艺术形式

整体来说,春晚的舞蹈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伴舞、歌舞、纯舞。而这三种形式在整台晚会节目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截然不同。

伴舞——所谓伴舞,就是为配合舞蹈中的主角或歌唱者表演而从旁舞蹈。最早出现在春晚中的舞蹈,是以伴舞形式出现的,1990年代“伴舞”最为频繁。这时的舞蹈,在整个节目中仅仅是为了画面的美感或视觉效果,而没有注重舞蹈本身的质量与细节处理,内容形式过于单一,动作过于直白,往往用舞蹈动作来传达歌词的含义,而想用舞蹈的语汇来完全表达清楚歌词的内容,无疑具有相当的难度。 所以,那时的舞蹈在春晚中还处于边缘状态。而这种主次分明的关系,也使舞蹈在大众的主观印象上变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陪衬角色,所以那时春晚中的舞蹈在本质上渐渐成为了其他艺术的附属品,它和歌唱在一起,就成为歌伴舞,和小品在一起就成为舞蹈小品,使舞蹈失去了自身的魅力与专业性。

歌舞——即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和伴舞不同,它以民族歌舞居多。“歌舞既能抒情又能叙事,声情并茂,通俗易懂,能表达比较细致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鲍菊艳《探索尝试小学音乐课的教法》,载于《宁夏教育》2009年10期)

基于编导们的辛勤探索,不断创新,舞蹈在内容形式上逐渐丰富。1990年代后期,春晚舞蹈走出了用动作解读歌词的俗套。意境与情境的手段使用,使舞台画面更加丰富多彩。比如每年春晚的开场歌舞,借助服装与舞美的优势,使舞蹈在春晚舞台上更加绚丽夺目。通过音乐与舞蹈的配合,加之情节上的一些处理,不仅使得舞台缤纷多彩、气氛热烈,也突出了主题,达到了用舞蹈叙事的目的与用意。舞蹈在春晚中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歌唱时加入伴舞的意义也越来越大,而且舞蹈也开始逐渐融入到小品和杂技中。舞蹈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还让人感觉到欢乐,所以更多的晚会开始把歌舞做为它的基础选择。这种节奏欢快的歌舞,尽管能营造气氛,但却远远做不到像杨丽萍的孔雀舞那样,让人印象深刻。

纯舞——随着近些年来舞蹈在春晚中的份量逐年加大,独立的舞蹈节目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如《雀之恋》、《醉鼓》、《龙腾虎跃》、《千手观音》、《飞天》,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舞蹈精品。随之也涌现出一些一流的舞蹈演员,例如杨丽萍、黄豆豆等。

杨丽萍的孔雀舞几乎是家喻户晓。杨丽萍堪称中国的“舞魂”,她修长的身材极富女性的线条美,细长的手臂颇富表现力,她如画的身材本身就具有形式美感。美是通过各种形态表现出来的,舞蹈通过表演呈现为审美对象,美的形态是借助演员的肢体来展现的,美感是大众特有的精神享受。杨丽萍用她那美丽而神奇的手臂模仿孔雀的头冠颈项,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充满了灵动的生机感与韵律感,带给人们以美的惊异,令人如痴如醉。这是艺术对生活的升华。

舞蹈《醉鼓》热情激昂、富有动感和气势,这种气势是通过一连串复杂高超娴熟的动作来完成的,也是黄豆豆对舞蹈表现性的成功诠释。黄豆豆依靠他深厚的功底和高难度的技术技巧,让大家体验到了另一种激情阳刚之美。“在一切陶醉之中,最为崇高的,也是令人百看不厌的,就是对动作的陶醉。我们的行为,尤其是那些将我们的肉体发动起来的行为,可以将我们抛入一个稀奇古怪的和令人肃然起敬的状态之中”。([美]瓦尔特·索雷尔,《西方舞蹈文化史》,欧建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二、多媒体技术对于新世纪春晚舞蹈的推动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舞蹈中的作用日益加大。电子艺术的兴起是21世纪艺术领域内最令人惊叹的变革。“舞蹈是一种视觉艺术,可以通过声、光、电、影的记录方式比较完整的呈现在人们面前。”(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49页)从近几年春晚的舞台设计中可以看出,以多媒体技术和LED视频等为媒介的艺术创作正飞速发展。特别是LED屏幕舞台的使用,使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舞台也呈现出了梦幻般的视觉冲击力。

2005年,春晚开始进行革新,舞台开始简化,使用LED大屏幕为主体。2006年,大屏幕的面积开始增大,变成长方形。舞台进一步简化。2007年,开始使用高清晰LED大屏幕。2008年,舞台更进一步简化。大屏幕两边的8个立柱上面也铺设了LED屏幕。使得在央视大楼外部也呈现特殊动画效果。2009年,春晚舞台借鉴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高科技“卷轴”,使得屏幕和舞台成为一体,为观众呈现震撼性的视觉感受。2010年,随着CCTV高清频道的开播,春晚实现高清直播。2011年,舞台升降机的使用增加了舞台的空间感,灯光效果梦幻唯美。2012年,运用国际前沿的一些科技,重新构建舞台的整体结构,加入了多层次的背景墙,呈现出3D效果。

对于艺术家来说,这种在同一个空间展现两个以上完全不同影像的性能,在技术和艺术的融合理念下,以显示设备为媒介,在创作上极大地丰富了舞蹈编导的想象力和创作空间,使一些以往不可能实现或是不敢想象的创意得以实施。相信在多媒体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舞蹈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歌伴舞一度成为“春晚”舞蹈的主体形式,舞蹈成为歌曲演唱的花边装饰,讲究舞蹈场面的气派华丽及服饰色彩的艳丽,大量舞蹈节目毫无质量可言,舞蹈主题内容空乏,只是简单的队形及空间调度变化。而如今,春晚舞蹈无论是舞台设计,还是表演形式上都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其中包括舞蹈与其他艺术品种的结合,扩大了舞蹈艺术的表现空间。如舞蹈与杂技的结合(《俏花旦》)、舞蹈与武术的结合(《对弈》)、舞蹈与影像的结合(《蝶恋花》)等等。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技术手段的大幅度提高,高科技多媒体在当今舞台上的舞蹈作品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赋予了编导极大的想象力和创作空间,让舞蹈作品可以在舞台上呈现出立体感,而且对视觉听觉形成的强烈冲击也非常的震撼。

舞蹈作为“春晚”整体节目中的一部分,既要符合晚会的主题思想和时代气息,又要考虑观众欣赏口味并结合舞蹈艺术自身规律来编创作品。舞蹈作品只有把握了时代的主旋律才能把握晚会气韵的脉搏,才能与晚会和谐一体,它奉献给观众的不只是精心锤炼的舞姿,更应该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生活方式,一种生活中提炼的舞蹈形象所传达出的美,而这种美又会向观众倡导一种更理想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耿文婷《中国最后的狂欢节——春节联欢晚会审美文化透视》 北京艺术出版社版 [2] 欧建平 《舞蹈美学》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3] 瓦尔特·索雷尔 《西方舞蹈文化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6] 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7]瓦尔特·索雷尔《西方舞蹈文化史》 欧建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责任编辑:尹雨

风筝姚明是孙斌《风筝》是由柳云龙执导,柳云龙、罗海琼、李小冉领衔主演的年代谍战剧[1]。该剧以潜伏于军统内部的***员“风筝”的人生与情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一个***情报员坚守信仰的故事。 剧中六哥的追随者宫庶扮演者孙斌在戏外被人调侃长得像姚明,神似葫芦娃。

大河之舞》踢踏舞赏析

 《大河之舞》剧情是诗化般的,神话、传说、历史混合成爱尔兰那最初的朦胧而清晰的印象,如泣如诉的爱情、波澜壮阔的战争和永恒不死的自由,让心灵奔腾不息地穿行在爱尔兰那如诗的旷野 一起来看看踢踏舞《大河之舞》的赏析吧!

《大河之舞》踢踏舞赏析 篇1

 《大河之舞》最鲜明地印证了这一点。一个被遗忘的舞蹈因为一群热爱它的爱尔兰人,走向了广阔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突破了现代化和全球化带来的文化趋同壁垒,在爱尔兰民族中活了起来。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种民族舞蹈,会把这个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让这个民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可以说,《大河之舞》不仅是世界舞蹈的瑰宝,还是整个爱尔兰民族的骄傲。它为世界其他各国在全球化中挣扎的民族艺术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音乐

 《大河之舞》剧情是诗化般的,神话、传说、历史混合成爱尔兰那最初的朦胧而清晰的印象,如泣如诉的爱情、波澜壮阔的战争和永恒不死的自由,让心灵奔腾不息地穿行在爱尔兰那如诗的旷野上。在这里,艺术渲染了一个极具纵深感的背景。器乐和人声无比完美地结合起来,使爱尔兰的传统音乐旋律诞生出了新的灵魂。悠扬苍凉的爱尔兰风笛延续着古老的情怀,激扬的小提琴挑动着每一根敏感的心弦,就这样又一次被爱尔兰的文化和历史所感动。让人不可抑止地淹没在爱尔兰式的感伤和悸动之中。还有那行云流水般的,如同天籁之音的人声吟唱,就像春寒的清晨那发凉的空气,可以涤清一切尘世的芜杂与烦扰。

 灯光

 《大河之舞》在灯光的处理上别具一格。整场演出中以蓝色的灯光作为基调并具有深浅不同的层次变化,柔和而不失典雅,给观众一种犹如置身于天空或是大海怀抱中的感觉,不仅亲切而且舒适。然后辅之以红、黄、灰等各式灯光,有一种生命气息的跳跃之感。如剧中第一场第七幕的《火舞》,灯光渐亮,舞台处于一片滚滚燃烧的烈火之中,好像无数个生命在跳动一样。正在这时,有一个红的发黑的影子闪了出来,进行着生命的律动。不,那不仅仅是一个影子,那是火的精灵。慢慢地,火的精灵从火海中走了出来,而在这时那团火也慢慢逝去,只留下精灵在极尽妖艳的舞动着。而这种强烈的视觉上的对比和冲击也在观众的心中一悸一动。

 布景

 《大河之舞》的布景更是将其剧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丝丝入扣。全场采用日月星辰、河流山川、村庄等这样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气息的实在物质作为布景。不仅将爱尔兰人民热爱自然、崇尚生命的精神表现得尽善尽美,并且使演员和布景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此时的观众更是在布景的提示下,不仅深深地读懂了演员所要表达的理想、内容,并且有一种身临其境、驰骋忘归的深刻的生命体验。

 舞蹈

 如果说剧情和音乐是岸边如画的景致,那舞蹈就真的是在那其间川流不息的“大河”。正是在音乐、剧情的烘托下,踢踏舞如同倾泻的河流汇成了这部优美壮观的《大河之舞》。《大河之舞》里的舞蹈继承了爱尔兰民间舞蹈的精华,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同时也包容了踢踏舞的所有流派,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踢踏舞表演的盛会。上身挺拔的爱尔兰踢踏多了一份庄严与凝重,美国黑人的踢踏舞那种随意不恭的幽默以及同样挥洒着自信和洒脱的百老汇踢踏舞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所有的踢踏舞在《大河之舞》中都同样表现了毫不逊色的复杂的打击技巧,整齐划一的大群舞,气势如虹,像潮水一般冲击着你的视线和心灵。应该说,《大河之舞》的舞蹈并不缺乏高超的技艺,但却摆脱了完全炫耀技巧的浅白,融入了爱尔兰厚重的文化之中。它也是舞蹈在欣赏中被感知认识的又一次升华。在这样单纯的舞蹈和节奏中,你会突然像一个返璞归真的孩童,迷失在一种原始而真实的初始情感中。

《大河之舞》踢踏舞赏析 篇2

 舞蹈,它最保守的意思就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可以表现出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并且一般有音乐伴奏。起初,每当谈起舞蹈,可能让我感到无地自容,就更不用说让我跳舞了,无异是赶鸭子上架。自从这学期选了舞蹈鉴赏,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是仍不会跳舞,但多少对舞蹈有了或多或少的认识,大可不至在别人面前“谈舞色变”了。

 选舞蹈鉴赏这门课,不仅仅使我学到了怎样去认识和欣赏舞蹈,而且使我得到了关于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中国藏族舞蹈的特点及其分布,从而了解他们的宗教信仰,地区分布。对欧洲国家的一些舞蹈也有了很多了解,比如,起源于意大利,而形成于法国,距今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芭蕾舞;还有形成于19世纪20年代的踢踏舞。在学习踢踏的课上,我们欣赏了著名的爱尔兰踢踏舞《大河之舞》,看完之后,我们的身心深受震撼,用一个字来形容我们的那刻的心情,那就是“帅”,用两个字形容,就是“真帅”,用三个字形容,那叫做“太帅了”。本来自以为是本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现在才知道什么叫江郎才尽,悲哀哪!

 踢踏舞来源自美国百老汇,一种民间风俗的舞蹈,将爱尔兰民间舞和非洲民族的传统音乐和舞蹈结合发展形成。表演者穿着特别的踢踏舞鞋,用脚的各个部位,在地板上摩擦拍击,发出各种踢踏声,加上舞者的各种优美舞姿,形成踢踏舞特有的幽默、诙谐和表现力非常丰富的艺术魅力。《大河之舞》的开场气势便将我深深震撼了。历史宛如一条长河,滔滔不绝地传颂着智慧、勇气、生命与爱。我没有去现场看过《大河之舞》,只是在舞蹈鉴赏课上听老师介绍开始留意踢踏。

 在舞蹈鉴赏课上,我欣赏到了踢踏舞《大河之舞》。 几年前在电视上就有看过一点,但是因为当时太浮躁,静不下心来,看了一会儿就换台了,并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上课时,当老师播放她时,突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借这一机会认真看了一遍《大河之舞》,立刻被踢踏舞深深地迷住了。

 我折服于舞者富有激情而不失细腻的表演,惊叹那复杂多变的节奏,明朗的舞步。与此同时,灵魂早已游走在爱尔兰民族的血泪史里,《大河之舞》是一部爱情悲剧,或者,更是一个民族的辛酸史。舞蹈聚合了一个国度深重的苦难和爱尔兰人民执着的企盼,正因为如此,原本单薄的舞蹈才会变的有些厚重,原本轻盈的舞蹈才会带上些历史的沧桑。《大河之舞》让我享受到一种全新的感观体验,也将我的思想带到了比舞蹈更本质深远的层面。

 《大河之舞》以传统爱尔兰民族特色的踢踏舞为主轴,融合热情奔放的西班牙佛朗明哥舞,并吸取古典芭蕾与现代舞蹈的精髓,共同营造出一场气势如虹,剧力万钧的精彩舞作。无论是队列表演还是单人舞、双人舞,整齐划一的舞步踢踏出的节奏,在动感、质感、情感上给人予共鸣,每一位舞者的精湛技艺都让人赞叹不已,每一位舞者的敬业精神亦让人油然起敬。舞蹈中不断变换的形式以及独特的三角队行,快速却毫无杂音的踢踏之声,使舞蹈具有强烈的层次感和穿透力,在视觉和听觉上都给人以空前的震撼力。布景更是将其剧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丝丝入扣,将爱尔兰人民热爱自然、崇尚生命的精神表现得尽善尽美,并且使演员和布景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爱尔兰管弦乐团的演奏及合唱团的天籁美声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大河之舞》是一场力感、动感、质感与美感兼具的百老汇音乐歌舞盛宴。

 尤其喜欢男女领舞的精湛技艺与默契配合,两人相视赞美的目光,能让人感受到他们对舞蹈的热爱,对成功的喜悦。女子的侧面像极了妮可儿,优美的面部轮廓如她的舞蹈般动人,男子是荣获九次世界冠军的舞王柯林·唐恩(COLIN DUNNE),舞艺卓越,气质出众,他浑身散发出璀璨耀眼的巨星光芒,以令人震撼慑服的肢体语言,引领您跨越时空,驰骋于眩目神迷的百老汇舞台之上。他所表演的高难度动作将踢踏舞与芭蕾舞糅合在一起并发挥到了极至,真真让人赞叹不已。其中还有两位黑人演员表演的踢踏舞,自由随意,甚至要与舞王一争高下,亦是别具风格。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其中的一位红裙独舞者,虽然她已经四十多岁了,而且身体已经发福臃肿,在外人看来,已不适合跳舞,但她没有放弃,怀着对舞蹈和舞台的热爱坚持了下来,而且跳得异常出色,充满激情,在舞台上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她的独舞是《大河之舞》的一个亮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认为《大河之舞》在灯光的处理上是别具一格的。整场演出中,以蓝色的灯光作为基调并具有深浅不同的层次变化,柔和而不失风趣,给观众一种犹如置身于天空或是大海怀抱中的感觉,不仅亲切而且舒适,然后辅之以红、黄、灰各式灯光,有一种生命气息的跳跃之感。例如剧中第一场第七幕的《火舞》,灯光逐渐变亮,舞台处于一片滚滚燃烧的烈火之中,好像无数个生命在跳动一样。正在这时,有一个红得发黑的影子闪了出来,进行着生命的律动。慢慢的,火的精灵从火海中走了出来,而在这时那团火也慢慢逝去,只留下精灵在极尽妖艳的舞动着,而这种强烈的视觉上的对比和冲击也在我的心中一悸一动。

 很爱舞蹈,喜欢生命中充斥了音乐与舞蹈。静静地欣赏,你会感到此时此刻只有舞蹈是惟一可以毫不掩饰的,心情也随着“踢踢踏踏”荡漾开去,直达内心的空间。一颗躁动不安的心,顿时也会如同在经历舞蹈高潮之后逐渐沉静下来。

 通过本学期的舞蹈鉴赏,我觉得自己对于舞蹈再也不是不知所云的喜欢,而拥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点。我知道我永远成不了高贵的舞者,但我的心中会永远保留着对舞蹈深深的眷恋,做个内心有舞的舞者,徜徉在舞蹈的世界里……

 当然,中国的传统舞蹈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醉鼓》,《秦佣魂》,《秋海棠》等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大河之舞》。

 真的非常喜欢踢踏舞,喜欢那强烈的节奏感,希望有机会可以亲临现场,亲眼看一场大河之舞,更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学跳踢踏舞。

 另外,关于“舞蹈鉴赏”这门课程,谈一些我的看法。老师在课上讲的大部分是中国的舞蹈,如汉唐古典舞,古典舞,民间舞,民族舞,我认为很好。中国的民族文化一直被忽视,可以借这个机会给大家感受一下,多了解本民族的本国的东西。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此外,应适当增加一些年轻人喜欢的舞蹈,例如街舞,这样能够提高大家听课的兴趣。

;

搜狐体育讯 北京时间8月24日,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伦敦8分钟”由著名足球明星贝克汉姆、歌手碧昂丝、吉米·佩齐等领衔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追忆四年前的雅典,“北京8分钟”同样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在雅典方面舞蹈表演结束后,雅典奥组委主席安杰洛普洛斯夫人和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后致词,之后进行五环旗交接仪式。先由中央民族大学的各民族学生组成的合唱团演唱中国国歌,接着由北京市市长王岐山代表北京,从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手中,接过奥运会五环会旗,象征着北京奥运会进入倒计时。 随后,上演历时8分钟的“从奥林匹亚到万里长城”。演出在14名身穿民族服装、手持中国民族乐器的“奥运宝贝”载歌载舞中开始。在中国民乐的伴奏下,来自二炮文工团的21岁舞蹈演员李倩身穿白色服装,手持红绸,演出一段充满活力的红绸舞。这既是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写意,也是北京热情期盼下一届奥运会到来的自然流露,2分半钟,诠释了舞动的北京。 来自上海的著名舞蹈家黄豆豆,用夸张的手法勾勒出中国功夫的神韵,将享誉天下的中国功夫通过舞蹈形式加以演绎。 接着,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一群年仅十二三岁的少儿京剧演员,把符号性的中国文化标志之一的京剧,通过色彩斑斓的演出来展现多彩的北京。 同时,河南双塔少林武术学校的近30名身高全部在180米以上的武术高手,踩着高跷、挑着灯笼在演出台后一直作为背景演出,表达张灯结彩喜迎来宾之意。 最后,一个5岁的可爱小女孩,在广为流传的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歌声中,从一个大红灯笼上用一句英文“Welcome to Beijing”向世界发出邀请。这时,雅典奥运会主体育场灯光大亮,身穿中国56个民族服装的70名演员,在跑道两侧拉出两块各50米长、10米宽的红绸,上面写着“北京欢迎你”的中英文以及印有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图案。 “中国文化是一片浩瀚的汪洋,随便用瓢一舀,就是博大精深的,因此在选什么样的演员、选什么节目上让我们绞尽脑汁。”张艺谋接受媒体采访时说,“8分钟演出旨在浓聚丰富的中国民族文化,在选择题材上,经过4个月反复讨论,最终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国际上公认的形式,而没有选择很有特色但特别少见的东西,因为这次表演主要是给外国人看的,目的是让他们产生对2008北京奥运会的期盼。” 张艺谋认为,“舞动的北京”,带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构成本阶段演出的主体,14名美丽的中国女孩最先登场,联合演奏《茉莉花》,迅速调动活跃气氛。 “中国功夫”,包括武术表演及鼓乐表演,来自河南少林武校的28名演员将身着各色民族服饰,手挑28只大红灯笼献技献艺,在演出中心区穿行表演,表达中国人欢迎奥运会到中国来的热情。接着,舞蹈家黄豆豆伴着美妙的《醉鼓》乐曲婀娜起舞,那种爆发力和柔韧性,表达着中国人民百折不屈的精神,而京剧表演自然是要向全世界诠释中国戏曲文化的精髓。 总之,“北京8分钟”用尽显示中国威风的元素:《茉莉花》、东方女性、二胡、少林功夫、大红灯笼、京剧、黄豆豆再现《醉鼓》英姿、京剧,还有中国孩子,因为孩子是最纯真的,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最好象征。 一些现场的外国观众看完表演后纷纷表示,中国的东方文化和希腊文化一样让人着迷,这8分钟的节目让人感觉如梦幻般美妙,和西方人想像的感觉一样美。 8分钟的演出,震撼了雅典。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亿观众,也通过电视直播感受到了中国的邀请,中国的激情。(搜狐体育 朱蔚晴)

希望采纳

我不是一个真正懂得如何去欣赏艺术的人,对于舞蹈,自然也知之甚少。不过幸而身边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一群艺术修炼者——舞者,让我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舞蹈这种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的独特的美。舞蹈,作为众多艺术形式的一种,它是通过艺术化的人体动作来表达内心情感的。所以说,动作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语言。正因为此,舞蹈不仅仅具有情感美,还具有造型美和流动美。

我相信很多人都曾和我一样有过这样的感觉,会跳舞的人或者说学过跳舞的人只要往人群中一站,往往就能被别人轻而易举的分辨出来。这是因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总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美感:腰杆如同军人一样的直,但是却不僵硬,反而还凸显着一种柔美的气质。总而言之,就是一种说不明、道不尽同时又有着无限吸引力且韵味十足的美。也因为这一原因,一直以来我都非常羡慕那些会跳舞人,对他们的关注也总是要比对其他人的关注多几分,此外我还喜欢经常看一些舞蹈类或者与舞蹈有关的艺术表演。在所有我看的的演出里,让我印象最深,感触也最深刻的就是著名艺术家黄豆豆表演的独舞《醉鼓》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从这支舞蹈中,从表演者的舞蹈动作中,我不仅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醉酒艺人对鼓的无限热爱,他的那份执着更让我感动并深受鼓舞,而且还真正理解了艺术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任何一个艺术作品都是源于生活而又贴近群众的。

《醉鼓》以鼓这一民间文化的典型道具为主线,通过戏鼓、鼓情、

鼓舞三段体展开,演绎了一位民间艺人酒醉后的真情流露,充分表现了他对鼓,对艺术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一个似醉非醉、似醒非醒、步履蹒跚、以醉戏鼓的民间艺人形象跃然纸上。整个舞蹈以高难度的技巧和高速度的节奏而著称,加上表演者又是在在几尺高台上一气呵成,自然给观众带来一种振奋人心、斗志昂扬的感觉。此外,这个作品还给中国古典舞的剧目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即向民间大众艺术中的民俗文化生活汲取养料,从而使中国古典舞不论是从题材还是到素材都融进了民间舞的元素。比如在整个舞蹈表演过程中,除了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外,我们还能看见一些民间舞鼓子秧歌的“靠步”和中国武术中“剪步”的动作,而表演者凭借自身卓越的技术功底巧妙地将各种不同的风格完美的融合统一,这在以往的作品中自然是不多见的。

或许大家都看到了舞台上星光闪耀、熠熠生辉的《醉鼓》,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知道这背后的付出与艰辛。黄豆豆为了演好《醉鼓》,可以说是费尽心思。为了找到真正的“醉”的感觉,他不惜在一个父母安然入睡后的深夜,壮着胆子到自家厨房“偷”来家中残留的半瓶酒,并一个人躲到小房间里边听音乐边找感觉。也许是生平第一次猛然灌下这么多的酒的原因,黄豆豆真的感到一阵阵眩晕,站起来的时候还会不自觉的打软,他真的醉了。但是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工作,就在那样的一种状态下,他仍然听着音乐,以床为台,以空酒瓶作鼓比划了起来。可以说,正是黄豆豆的这份这种对舞蹈艺术的刻苦钻研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才最终造就了如此成功的《醉鼓》。

《醉鼓》的成功不禁让我想起在当代社会大舞台中总是扮演不同社会角色的青年学生们,在他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自己对未来的理想追求,很多人一直以来也都以此为动力,不断鞭策自己,一步一步朝目标迈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挑战,一次两次许多人都挺过来了,可是越往后就越艰险,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更多的人却选择了退缩,亦或者摔倒之后就一蹶不振。但其实只要他们再稍稍坚持一会儿,或者说只要再小小往前走几步,胜利的旗帜就伸手可得。所以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当代青年学生一代,在有了属于自己的理想目标之后,一定要坚定信念,鼓起勇气,背起行囊,阔步向前!不管前方的路有多么艰难,也不管未来的结局会是怎样,只要大胆向前迈进,跌到了再爬起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终有一天,我们会到达成功的彼岸。而要完成这一切,我们就必须坚定理想,勇往直前,坚持到底!

其实说起来,黄豆豆的人生历程和他所表演的那位醉酒的民间艺人倒颇有几分相似。同样的对艺术非常热爱,可是追梦的过程确是超乎寻常的艰辛。不过另人欣慰的是,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和坚持不解的精神,黄豆豆克服了自身条件的缺陷,获得了成功并且还在中国舞蹈艺术领域里占有一席之地!作品《醉鼓》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感染力,或许也和表演者的亲身经历有关吧!正是因为经历过,所以才能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也才能最终通过舞蹈动作将其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自然也能深刻体会到表演者的情感,并产生共鸣。即使再不懂艺术的人也是如此!而这也正是艺术作品获得成功的真正标志所在。

不得不说,《醉鼓》确确实实是一部难得的优秀艺术作品。不管是从作品本身创作的的角度,还是从其表演者的表演技能角度,都是异常卓越而完美的,希望每个有机会亲眼观看的朋友都能感受到这部艺术作品巨大的魅力,并从中受到鼓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380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