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一些商家或个人为了方便,将盲道当作临时停车位、摆放货物的地方或者随意堆放私人物品,造成盲道被占用的情况。这种现象给视障人士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不仅增加了他们行动的风险,也使他们感受到了无情的歧视和不尊重。
一、加强管理: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盲道的管理,严禁私人占用盲道,并对盲道的保养和维护进行加强和监管。
二、强化宣传:加强对盲人出行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盲道的重要性,并提高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三、优化盲道设计:在盲道的设计和布局中,应考虑盲人的出行需求和实际情况,如增加盲道宽度、设置盲道凸起等,使盲人能够更加方便地出行。
四、建立举报机制:建立盲道占用的举报机制,让公众能够方便地进行举报,政府部门能够及时地处理问题。
五、提高法律意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让大家知道占用盲道是违法的行为,并且会给盲人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从而促进公共秩序的维护和盲人权益的保障。
虽然说上面有很多意见和建议,来保障视障人士权益,但想要真正实施还确实有很多困难去克服,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
中国盲道被占用很普遍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文化观念落后:一些人对盲人的生活和需求了解不足,缺乏对盲人的尊重和关爱。
2立法不够完善: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布了一些关于盲道的管理规定,但监管不严格,也没有得到足够的执行。
3缺乏意识:盲道的占用往往是因为行人不知道它们的作用,或者是因为占用者没有其他合适的场所,而非恶意占用。
为了提供更好的保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对盲人的生活和需求进行普及,增强公众对盲人的尊重和关爱,使盲人能够更加顺畅地使用盲道。
2加强监管:政府应该加强对盲道的管理和监管,加强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减少占用盲道的行为。
3改进盲道设计:盲道应该设计得更加合理和便于使用,例如增加引导标识、加强亮度等。
4加强辅助服务:对于盲人来说,除了盲道,还需要其他形式的辅助服务,例如盲杖、语音导航等,这些服务应该得到更好的推广和普及。
综上所述,为了为视障人士提供更好的保障,我们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监管,改进盲道设计,以及加强辅助服务,让盲人能够更加方便和安全地出行。
二十多年前,当梁江波第一次告诉父母,自己的梦想是考清华北大时,父母的心情是复杂的。
梁江波是一名先天性视力障碍患者,读小学时由于看不清,他做试题需要拿放大镜。黑暗在无声中一天天吞噬光明,到了十几岁,他的双目已完全失明。
对于这样一位被“困”在黑暗里的少年,清华北大似乎是遥不可及的梦。但他不认命。
“做一个硬汉!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可以被打败!这就是人的尊严所在!”在世界名著《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一次次出海、一次次搏斗,始终坚定地向着光扬帆远航的形象,留在了梁江波的脑海里。
为梦想而战,梁江波这一坚持,就是25年。终于在今年,他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为2022级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的准研究生。
“很庆幸终于有机会,依然有热情和能力去实现少年时的梦想!”他感慨,“感谢自己的自强不息,感谢清华的厚德载物!清华园我来啦!”
“困”在黑暗里的少年
7月4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官网刊文讲述:近日,清华大学陆续向2022级研究生新生寄送录取通知书。在刚刚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学里,有这么一位特殊的同学,梁江波,先天性视力障碍让他从年少起便生活在黑暗之中,但他渴望溯光而上。在争取求学机会到圆梦清华的过程中,在每一个看似归于定格的人生截面,他一次又一次重新定义生命的宽度与价值。
1985年,梁江波出生在安徽省蚌埠市的一个普通家庭。而新生命降临的欢乐很快就被冲淡,小江波拍百岁照时第一次被发现“有些怕光”。80年代末,一家三口奔波在多地大大小小的医院,开始了寻医问药的日子。后来,小江波一天天长大,眼里的世界一天比一天暗淡。
命运看似冷酷无情,但好在一家人没有就此放弃。梁江波视力受损严重,城里没有学校愿意接收他。在他6岁那年,家里便挂起旧黑板,父母成为了孩子的老师。
父亲借来课本,逐字逐句把内容抄在黑板上,“字很大,写一行空一行,我就比对爸爸的笔迹,一边模仿一边念”,梁江波回忆自己的“早教”经历。文章太长写不下,母亲就带着他背诵,“她读一句,我重复一句,一直到完全背下来。妈妈性子急,我得快点背,不能让她一直念”,梁江波很小就开始懂事,记忆力也变得越来越好。
五年后,父亲几经辗转在农村为儿子争取到随班就读的名额,梁江波第一次进入校园,有了接受正式教育的机会。好在视力缺陷并不是梁江波融入校园生活的障碍,每天上下学他都有小伙伴主动接送,上课也非常认真,几乎能记住老师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
那时,还在上小学的梁江波被推荐代表学校参加市级统考竞赛。只是他需要趴在试卷上,左手拿着放大镜抵住眼睛,右手执笔答题。由于看不清,题目只做了不到一半,临近交卷时,他听到监考老师之间窃窃私语,“估计这孩子做不完试卷,但是他答过的都对啊!”这番对话给梁江波注入了强心剂。
那是他唯一一次用明眼文答卷参加的正式考试。此后不到一年,即使是坐在教室第一排,他也看不见黑板上的内容了。
黑暗吞噬了他所有的光明。
在外人眼里,梁江波似乎不大可能坚持完成学业,但他没有就此屈服。1998年,梁江波顺利通过南京市盲校的入学测试,从一年级开始学盲文。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父母留下了眼泪。
“我们只希望儿子将来能养活自己”,梁江波的父母感叹道。
“你应该去上大学”
读初中时,梁江波走到了人生分岔口,不得不面临人生抉择。
“父母一直想让我学门手艺,念大专毕业就能干活挣钱,挺好!”梁江波回忆道,“好巧不巧,有大学生来学校做志愿活动,一个姐姐跟我说,‘你应该去上大学’。当时我就懵了,已经不觉得自己可以上大学了。”
也是通过志愿者,梁江波第一次了解到全国仅有的两所针对视障群体的高等院校——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和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
2003年,全国唯一一所面向盲人的高中青岛盲校,向南京盲校初三班级邮寄了招生简章。这封信改变了梁江波的一生,他从中了解到盲人将来会有参加普通高考的可能。
面对儿子的志向,夫妻二人虽有担忧,但更多的是全力支持。无数个凌晨,母亲打了个盹醒来发现,梁江波还在安静地读书学习。
据青岛晚报报道,梁江波高中录取很顺利,参加普通高考的目标成了他不懈努力的源头。这样的坚持一直持续到2005年高二下学期,老师正式告知梁江波,国家还未出台相应文件,他只能参加针对盲人的特殊高考。
特殊高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除了考试形式不同外,试卷的题目容量、考核知识体量、试题难度与普通高考并无二致。
除了像正常的高考生一样学习学科知识外,梁江波还需要努力学习盲文,提升识记速度与精确度。
2006年,他考入北京联合大学。学习之余,他的全部目标就是探索盲人除针灸、推拿、音乐以外的发展可能。
“江横天下,波行千里”,二十出头时,梁江波喜欢这样介绍自己。
一场自我的较量
“假如上天能让我兑现梦想,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去拥抱梦中寻找过千万次的太阳”,担任主持人的梁江波在“第八届残疾人艺术文化汇演”的舞台上深情朗诵。
在考入大学后,梁江波开始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工作。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在官网文章中写道,2007年,梁江波报名了北京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和北京电台培训中心合作开办的普通话培训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社会组织的力量和残障人士的潜力,这看似普通的一次社会公益活动,是他思考社会工作内涵的起点。
没有盲文教材,他和同学把60篇示范音频听了上百遍,逐字逐句写成盲文,这种“笨”办法让他们对播音员的咬字和语调有了更多揣摩,甚至考取了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
后来,他又在一家主打“电话图书馆”的公司实习,在中国盲文出版社编译部推进有声书项目,“能与人交流,还可以帮助偏远地区的盲人”。他还曾去餐厅兼职服务员、当过培训接线员以及保险销售。第一笔收入是在乐团训练的薪水,吹笛子,总共1700元,他全部给了家里。
“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在完全失明的日子里,梁江波勇敢地克服心理障碍,自食其力,积极了解融入社会。
2017年,他开办了个人公众号“爱读诗词”,每晚9点左右更新。他并不在意阅读量,而视为这是一场与自己的较量。
谈起对诗词的理解,梁江波说:“和诗词对话,妙处在于一种穿越时空的情感体验,起兴时品一品,烦扰的时候就随意一些,我不追求是否能够背诵,这是一种生活,像老朋友一样”。
“我的梦想是平等融合”
生活不断变好,但没能参加普通高考,却是梁江波一直以来的遗憾。直到2014年,事情出现了转机。
当年,教育部下发通知,明确提出有盲人参加考试时,为盲人考生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
对29岁的梁江波来说,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研究生备考中最大的挑战是心理斗争,他关注过很多资讯,不少高校都以“设施条件不允许”的理由将视障人士拒之门外。因此,能否参加考试,不确定性很大。
2021年10月,当梁江波第一次致电清华大学,咨询是否可以接收视障人士报考硕士研究生时,招生办老师回复“符合条件即可报名”。这短短八个字让他泪流满面。
清华大学是少数接收视障人士报考的高等院校之一。研究生招生院的工作人员提前半个月在考试专用电脑设备上安装了读屏和办公软件,并联系考生预先测试机器性能后封存起来。
梁江波在37岁时,经历了人生中一场繁复的研究生招生考试。
学校为他设置独立考场,在考试当天专门开通了入校绿色通道,考试时长也从3个小时延长至4个半小时。
与一般考生不同的是,梁江波的考研试卷是由盲文考卷和电子考卷配合组成的。盲文试卷是按照保密流程进行翻译并单独印制,盲文答卷也需要由不少于2人的专业人员翻译成明眼文答卷,互相校验确认翻译无误后,再交由各科评卷组进行单独评阅。
要做完所有题目,意味着他的盲文摸读速度必须达到每分钟300字以上。首场思想政治理论考试还没结束,他的中指指腹就被盲文笔磨出了血。
功夫不负有心人。初试379分,复试4454分——梁江波的考研成绩出来后,母亲炒了两个菜庆祝,父亲激动地喝了点酒。
夏末秋初,梁江波即将踏入清华园,开展一段新的求学旅程。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官网文章写道,谈及梦想,梁江波用两个词概括——“平等”“融合”,他希望保障残疾人的平等权利,促进融合发展。“这是我们共同的心声,更是实现社会和谐、文明的应有之义。这是一种社会多样性的兼容和对生命最广博深沉的接纳,也是我期待的社会工作的价值。”(澎湃新闻记者 吴怡 实习生 金梦婷 )
我们常常会看到盲道被占用、破损等问题,给视障人士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让视障人士能够享有与其他人一样的权利和尊严,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提高盲道的质量和实用性,同时加强对盲道的管理和监管,保障视障人士的出行安全和便利。
1、提高公众的意识和教育程度:提高公众对盲道的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公众要尊重盲道的使用权,不随意占用和破坏盲道。
2、增加盲道的覆盖面积和质量:建设更多的盲道,覆盖更广泛的地区,提高盲道的质量和实用性。建议增加盲道的宽度和颜色鲜明度,方便视障人士识别和使用。
3、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加强对盲道的管理和监管,严格执法,对违法占用和破坏盲道的行为进行处罚。
4、推广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制定和推广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建议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充分考虑视障人士的需求,为视障人士提供更好的出行环境。
5、加强对视障人士的帮助和服务:建立视障人士服务中心,提供给视障人士相关的服务和帮助,如路线规划和导航、购物等方面的指导和协助,以提高视障人士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为视障人士提供更好的保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提高公众的意识和教育程度、增加盲道的覆盖面积和质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