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人间草木》主要讲了什么没听懂

汪曾祺《人间草木》主要讲了什么没听懂,第1张

古往今来,联想现在的生活,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他的散文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弥漫着文人的情调,静静的。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从来如此,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如此。如果说读汪氏小说我们感受到的是诗意,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热爱植物草木人间草木》可以称得上真正的文人散文。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热爱自然,我们是不是过于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读汪氏散文我们享受的则是闲情逸致,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觉得心里暖暖的,既有向前的飞奔、工作。读汪先生的这本书,休息的时候,也少有宏大题材

爱默生有一句名言:“两个人如果读过同一本书,他们之间就有一条纽带。”

那么,一群人在一起,共读一本书,大家的感情就会越来越深厚。

几天前,在共读群里,我们读完了《人间草木》。

这本书的作者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享年77岁),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现在才读完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我感到惭愧,这么好的作品,竟然没有早点阅读。

汪老先生描述了关于自己的旧事、旅行见闻、不同的风土人情,以及花鸟虫鱼等,无论是“人”,还是“物”,都能够让我感受到那种文人的闲情雅致,读起来想象自己也置身其中,就会感到非常的舒服。

我回顾了一下,摘录关键词,便于查找:

辑一(一果一蔬)是讲作者熟悉的、喜欢的水果和蔬菜,重点讲了 葡萄、栗子、马铃薯 。

在“昆明的果品”中介绍了 梨、石榴、桃、杨梅、木瓜、地瓜、胡萝卜、核桃糖、糖炒栗子 。

在“果园的收获”中介绍了山西、张家口的苹果品种、口味及趣事,还有葡萄的各种品种,以及成长、收获的过程。

在“食豆”中介绍了 豌豆、黄豆、绿豆、扁豆、芸豆、红小豆、豇豆、蚕豆的吃法。

“人间草木”中讲的是关于山丹丹、枸杞、 槐花 的故事。

辑二(季节的供养)

“花园”中提到了臭芝麻、天牛、蟋蟀、蝉、蜻蜓、土蜂、螳螂、故乡的鸟、园子里的花,重点写了 绣球花、荷花 。

接着写了韭花、各种蘑菇、夏天的栀子花、白兰花等,还写了西瓜、香瓜,以及夏天乘凉的情景。

“秋天”里介绍了秋葵、凤仙花、秋海棠、香橼、木瓜、佛手、橡栗、梧桐。

“冬天”里讲了冬天的生活,冬天吃的菜,冬天的游戏。

“岁朝清供”里面的主角有腊梅、天竹、水仙、青蒜,动人的画。

辑三(四方游记)作者描绘了在 昆明 、四川、福建、 泰山 、天山、桃花源、岳阳楼、美国的见闻、趣事。

辑四(联大师友)主要讲各位老师: 金岳霖,沈从文 ,吴雨僧,闻一多、德熙。

辑五(从容而安)

从容而安是讲作者70岁的一些思想,他自得其乐,随遇而安……

在随遇而安这一章中,作者讲了他的一些特殊经历。

调侃地说:“我当了一回you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他说,在批斗会上是不能辩论的。所谓“大辩论”,其实是“大辩认”,他辩你认。

他觉得面对突然其来的灾难,逆来顺受太苦涩,“随遇而安”更轻松一些。“遇”,当然是不顺的境遇,“安”,也是不得已。不“安”,又怎么着呢?既已如此,何不想开些。如北京人所说,“哄自己玩儿”。当然,也不完全是哄自己。生活,是很好玩的。

随遇而安不是一种好的心态,这对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是会产生消极作用的。

结尾作者从个人升华到他们这一类人,他们是善良的,受委屈之后,还是在努力的工作,工作的动力是要证明自己的价值,最后讲了一句,“受过伤的心总是有璺的。人的心,是脆的。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为政临民者,可不慎乎。”

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我是很喜欢花草啊,水果啊,把这些关键词摘抄出来,我在写文章的时候,写到哪一类物品,哪个花儿啊,哪个水果呀,我就可以再去搜索一下,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去模仿一下。

我最喜欢最后一篇,这个闹市闲民,感觉有时候自己就是这种心态,想过这样一种生活,简单的生活,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也没有烦恼,无欲望,也无追求。

不过,这样也不一定特别好,那样,我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活着,还是要有一些追求的好。

毕竟我现在才40多岁,还是要多想想怎么为家庭、为社会做贡献,也许到了70岁以后,什么也干不动的时候,就去活成一个庄子吧。

汪先生的散文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翻阅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写他的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各地风土人情、花鸟虫鱼的经典散文集。全书分为五个部分:人间草木、世间风物、行者无疆、记忆的味道、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

主要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人间草木,主要是关于花草的。作者谈花草,不是按照说明文的方式从该门的科属介绍,而是从他所知道的这些花草的契机,写出围绕花草的意境或故事。比如写槐花,作者写采集槐花蜜的那对夫妻的幸福生活。有时引用经典,“魏紫花vs紫薇郎”,白居易足够骄傲。据儿子王朗介绍,王老平时喜欢收藏有关花草的书籍和绘画。

汪曾祺先生以一颗从容豁达的心,书写了世界的美好与灵动。他的笔尖下总有一连串的惊喜:晨雾中带着露珠的白色桂花,昆明明亮、饱满、丰满的雨,花满骨的木质,令人愉悦的栀子花,巷子里卖杨梅的苗族妇女柔美的声音,联大难忘的师友,或者没有什么大的心事、烦恼、欲望、追求的人,自然安详,抱膝观看“直播”。汪曾祺先生一生致力于生活,洗涤般的文字具有洗涤红尘的力量,赋予其作品纯净的生命力。

“草木之心”是诗人的气质,是画中的生命,是真情的流露。是“山中有树有枝,心中有乐,却不知”的寓意,“沪江隔,秋兰以为赏识”的高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大度,“倚门而闻青梅”的柔情,“瘦影斜水”。

静观其变,一切皆顺理成章,幸福四时与人。像汪曾祺老师一样,看花的光、色、人生经历、心境,听鸟的跌宕起伏,想树想久,感受草的渺小、伟大、坚韧、芬芳,这样的人生,即使再平常,也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即使忧郁,也会苍白如绿圣人。即使你很孤独,你也像一朵白菊花一样孤独。读先生的文章,纵使“秋声吹长林,寒蝉抱叶飞”,我认为是“一草一木总有情,人间送一点暖”。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写他的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各地风土人情、花鸟虫鱼的经典散文集,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名俗的深深眷恋和对旧日生活情景的缅怀。

这是一部写给所有文学爱好者的最珍贵的名家经典作品,本书通过精选汪曾祺先生的多篇经典散文,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堪称当代小品文的经典,让读者足不出户便能领略一代散文大师作品的风采。

当代文坛上,能同时在小说和散文两块田地里经营,且自成一家的并不多,汪曾祺先生算是其中的一个。汪曾祺先生是公认的文体家,不仅能写一手优秀的小说,还能写一手漂亮的散文。

扩展资料: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先生的经典小品文集,他用极简的笔,极淡的墨写出了草木山川、花鸟虫鱼的人味,写出了乡情民俗、凡人小事温润的乡土味;以一颗从容豁达的心写出了世间的美好与灵动。汪曾祺先生一生都对生活投入真情,那水洗般的文字有种洗涤一切红尘世俗的力量,赋予了作品无限的生命力。

参考资料:

人间草木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人间草木》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间草木》读后感1

 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我是在《慢煮生活》中看到的。本文用了几个小标题来表现“人间草木”。作者笔下的文字简洁明了,很普通的文字,编排起来却显得很高级。汪曾祺老先生的选材每个都源于生活,写于生活,让人感觉到很舒服。

 例如描写槐花这一片段,开头“玉渊潭的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它带来了养蜂的人,也是故事的开头。而最后一段写道“玉渊潭的槐花落了。”养蜂的人也走了。这就是故事的结尾。作者开头结尾自然,又有双重含义。

 我在想:为什么叫“人间草木”?作者写的,绝不仅“草木”二字吧,但为何只有草木?他写了花,也写了人。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字里行间,我似乎感受到了生命的张力。由小及大,无一不是如此生生不息。

 “草木”二字不就是生命的代表吗?人间有多少美好?说不清,也数不清。这篇文章告诉我,人间的草木皆可令人动容。一花一木一果,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让人心生向往。爬一座山,食一味果,嗅一味花,离自然近一点,眼前的美好自然会令你动容。

 读《人间草木》,我明白了人间还有这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人间还有这么多美好:一朵小花,一根野草,都需要我们细细去寻找、品味、欣赏。

《人间草木》读后感2

 《人间草木》是一本散文集。

 文章分七辑,每一辑内容都不同。作者汪曾祺先生是个真性情的人,单单从目录就能看得出来。每篇文章的题目都很直白,朴素、平凡但是带着点诗意。“人间草木”这个题目只是其中一篇散文的题目,但是作为整本散文集的名字,却很恰当。每篇散文的语言都很朴实,简单,内容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普通得真的就像随处可见的草草木木。不知是题目烘托了文章,还是文章烘托了题目?

 汪曾祺先生也是什么都能写,而且写的有趣。卸去了华丽辞藻的文章读起来让人颇为心安和舒服。从回忆家乡的一花一草一木,到各种各样的小吃,再到在联大的生活、相识的老友、亲人……几乎都是司空见惯的事,在汪曾祺先生笔下却别有魅力。其中有篇《葡萄月令》,五页的文章,把葡萄从一月到十二月详详细细地描写了下来,但读着一点也不使人厌烦。这便是魅力,或者说是魔力。

 零零碎碎的小事太平凡了。散文是拿这些小事入文,能抓住人心的就是好文章。即使是他人的经历,《人间草木》这本散文集读起来仍旧是温暖的。有人对散文不感兴趣,认为它无聊,没有跌宕的情节,像一杯白水。其实生活就是白水,只是喝的人心境不同罢了。

 汪曾祺先生的生活,一定是担得起这八个字的--

 温和从容,岁月静好。

《人间草木》读后感3

 很有幸拜读了汪曾祺老先生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写了人间草木、世间风物、行者无疆、记忆的味道、星斗其文,赤子如人。汪曾祺不仅是一个厉害的小说家,散文也十分优美,在这本书中,他表达着对大自然里的事物,自己独到的领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细腻之处入手。描写着生活中的凡人小事,记录着各地乡情民俗;谈论着各式草木虫鱼鸟兽,还有对辞章典故进行考究。同样,在他作品里充分表达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民俗的深深眷恋和对往日生活情景的回忆,那是一种多么美的感受。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汪曾祺老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的草木虫鱼鸟兽,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使我浮躁的内心慢慢变得平静下来。让我回想起了小时候的往事。每当小学放暑假的时候,都会回到村里面和爷爷一起住一段时间,与哥哥姐姐们一起去挖泥鳅、钓鱼、打鸟、掏鸟窝、摘西瓜······那时候的日子过得很开心,并对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

 然而回想到自己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每天是否由于过于匆忙和沉迷于网络之中,而忽略了生活的乐趣了?热爱自然,亲近草木虫鱼鸟兽,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工作的时候要积极努力,休息的时间,就需要放下手机,走出去,亲近大自然,去发现去感受自然的魅力与美好。这样子,才能够在生活的道路上,既能不断的前进,又能陶冶性情,使得自我更加完善。

《人间草木》读后感4

 读汪曾祺的文章,得慢慢读,如煮茶,皆需文火,否则,一些淡淡的甜味是品不了的。

 初读汪曾祺的文章,我是感觉有点困乏的,像一位不熟识的朴素老人在炉火边和你讲故事。后来我又有些不解,没有成语,没有比喻,没有心理描写,为什么还算文学大家?再看他的文章,写景的题目多写美食,写美食的题目又多写人物,这还真是当之无愧的“散文”。

 不知不觉,我读到了《冬天》,触景生情,我慢慢读完,“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有喧腾腾的暖和,有稻草香味的床帐,有一个可以睡懒觉的寒假,有冬天喝暖暖的慈菇咸菜汤,有冬天的“逍遥”游戏,有快过年的气氛……一股幸福感渐渐涌上我身,作业试卷在我身旁掠去,我只身来到了一片雪地,远处一幢土房子冒着炊烟,白雪落满屋顶,却仍有腊梅从小院中探出。“吱呀”地推开深红的木门,热气四溢,一股淡淡糯米香涌来,定睛一看,汪老正着老花镜,小心翼翼放进汤圆。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的笑,我走到他身旁,也笑了。

 自在的生活态度,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在他眼里都很有趣,汪曾祺老先生的作品不经意间渗出人性的美好与诗意,让人拿得起,放得下,久读成瘾。

 终于明白,已是读完这篇文章的傍晚,真正的好文章,不需要多美的词语、句子,而是需要美的心、善的眼去观察,真的文字去流淌。

 曾经听过朱德庸一句话“大人和小孩看待的世界是不同的,大人是用眼看,小孩是用心看,然而眼睛往往会骗人的。”返璞归真,大概可能就是这样的罢。

《人间草木》读后感5

 感叹自己的无知,汪曾祺,一位著名的作家,而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对他是一无所知,真是很惭愧!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终于买到了他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

 联想现在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过于匆忙,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如此。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飞奔,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读汪先生的这本书,觉得心里暖暖的,静静的……

《人间草木》读后感6

 我一直认为,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与其个人生命的两种要素息息相关:一是生他养他的一方水土;另一是他的成长经历。南来北往又轰轰烈烈,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不仅是汪曾祺先生的人生轨迹,也浸润到他的作品《人间草木》中。

 透过这部作品,我看到了一个在苏北运河边成长的调皮男孩明澈的眼神,一个在五七干校粪池旁施肥的男人佝偻的背影,更看到了一颗至纯至善的心——犹如荷塘月色下微微的风,吹散了白日的尘嚣。

 “人生得意须尽欢”,汪先生得意而平和的人生在三个方面表现的淋漓尽致:写文、绘画、做菜。这三种人生爱好,我倒是觉得神似花中四君子:其写文如兰,空谷幽香;其绘画如竹,筛风弄月;其做菜如梅,剪风裁雪;而其为人,则如时下深秋之菊,恬然自处、清谈疏朗。汪先生在将个人价值充分展现、平和表达的同时,也满足了他人在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的需求,这种“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共济局面,又何尝不是个人的欢乐和社会的福祉呢

 书中自述,每日早上,汪先生都习惯久坐在家中的老沙发上,泡上一杯茶、点上一支烟,袅袅烟雾中,一篇篇文字油然而生。而就在这个深秋,每个双休日的早上,我也会坐在家中的沙发上,伴着一杯茶,在汪先生的字里行间,在窗外透过的暖暖阳光中,读懂这人间的一草一木。

《人间草木》读后感7

 《人间草木》这篇文章的取材,是三种植物:山丹丹、枸杞和槐花。表面上,汪老在写植物,但更深层的,无疑是在展示他的人生价值观。

 例如写山丹丹部分,他通过老堡户之口讲出:山丹丹每长一年,便多开一朵花,这多么像人,一年多添一岁!还有这种植物皮实,容易养活。人要活得随遇而安些,不能太娇生惯养了。这部分结尾处,引出流行歌曲的创作者和舞台上的歌星,未必知道山丹丹的这些特性,反而像老堡户这样的农民才懂!

 第二部分写的是枸杞。枸杞一生是宝,春天的时候,枸杞头可以当野菜。夏末秋初,开花,可以观赏。随后,便结出果实,可以吃。这么看,有发现乐趣的眼睛,人生才丰富许多啊!

 最后部分写的是槐花,莫名其妙的是,关于槐花的,却只有开头与结尾两句。大部分内容都在讲养蜂人的生活故事。其中,讲了花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人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人与女人的关系,以及女人与家中晚辈的关系。他们的关系只能用微妙来形容。给予与受赠的感觉,很暧昧的,读原文才能体会很深。

 人间草木啊人间草木,人间就如草木,好多道理都摆在那里的。去发现它们吧,然后活得通透些,处理好身边的各种关系,这便是人间草木的含义吧!

 若用一种食物,用来形容汪先生这篇文章的语言,我想到茶,而且是龙井茶,淡而回甘啊!不信?您读读看……

《人间草木》读后感8

 我有的时候特别感谢这些作家们。人这一生让人烦恼的事情太多,感情、事业、家庭等等,让人应接不暇。读这些文字让人能够真真正正地安静下来。

 《人间草木》是真正的文人散文,没有空泛的大道理,没有宏大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我们感受到的是诗意,是闲情逸致。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读来让人丝毫不会感觉到枯燥,反而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目前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是不是在人来人往中迷失了自己?是不是丧失了发现爱与美的能力?是不是忘记了自己曾经的追求与爱好?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都是这样。工作的时候兢兢业业、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恰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这般,心才会沉静、人才能安静,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既能向前飞奔,又能欣赏途中风景。

 真正的大家总是不去刻意的雕饰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实实在在的语言饱含深情,犹如与一位仙风道骨、阅历丰富、充满故事的老人在随意交谈。打动了我们的是真心诚意,是冷静与淡泊,无论是文字里莫名的深情与淡淡的忧伤,都会给我们带来感动。

《人间草木》读后感9

 汪曾祺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这本书分为7辑,分别是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文章杂事。

 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现在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过于匆忙,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如此。

 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飞奔,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

《人间草木》读后感10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感觉近些年来,对汪曾祺的评价越来越高。笔者不由得回想起第一次读汪曾祺的时候,在很小很小的年纪,读的大概就是《葡萄月令》这一篇章,印象最深的是汪曾祺的那种饱满的笔触,充实的内心,仿佛一切都不如面前的这串葡萄重要,仿佛所有的事情都是天高云淡,弹指一挥间。

 这么多年过去了,重读汪曾祺,这种感觉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更加浓烈。参加工作之后的那种受到大环境影响的浮躁,看起来忙忙碌碌实则无所事事的日子,荒芜的内心和精神,疲惫又麻木的肉体。所有的这些,在读到汪曾祺的时候,几乎一下子都消散了。

 这次读《人间草木》,看汪曾祺讲花鸟鱼虫,看他讲天南地北。仿佛一下子人就静下来了,眼前的那点纷争都不在重要,平生之事亦不过尔尔。

 人这一辈子,眼界要打开,胸怀要敞开,世事纷争固然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人人都不能避免的,但这人生也并非无趣到底。

 有生之年,在众事中寻一心头好,一以贯之,余生皆可得趣于其中。

 如汪曾祺,赏花,喂鸟,逗鱼。

 人这一辈子,着实不容易。哪怕只是找到这一点点爱好,寄情其中,也不枉人世间走一遭了。

 所以说,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像人间草木一样,想来也是极好的。

《人间草木》读后感11

 《人间草木》这本书,我认为是文言文和白话文结合,每一章都写出那种人间琐事。一般我写长作文都不会去写生活中的小事,但汪曾祺不一样,感觉每一件家常小事、朋友性格、每一朵花开花落、成熟、腐烂都值得他去写,每一篇散文都像是在和知心朋友说话。

 我最喜欢的一篇是《北京的秋花》这篇,还分为4小篇,我认为最后一小篇《黄沪。爬山虎》应是叶不是花,菊花里我最喜欢最后一段,我也认为菊花一盆盆看是很好的,这样就能发现每一盆菊花的特点去欣赏它独特的美,扎起来却只能感到一眨眼的震惊,觉得无趣。在《秋葵鸡冠凤仙秋海棠》这篇文章里,我最喜欢第3段,更让我感到凤仙花的实用,秋海棠也让作者睹物思人,果园的收获里,写葡萄的时候,那种熟练的感觉,让我觉得汪曾祺种葡萄很久了,也很用心。

 老妈买的那本书,前有汪曾祺的画,飞洒的墨汁,潇洒的画,配上文中应景的段落,简直文中有画画中有文,在这些画里,我最喜欢第四张画,这张画的枝条一直垂到画纸最下方,正好应了“抽条甚长”这句话,汪曾祺的文和画都可以用“简练”一词来形容,文章的简练是犹如文言文的白话文,画的简练是因为他的画简练到最少11笔就可画成。

 人间草木这本是里的葡萄月令是汪曾祺被判为“右派”时写的,但却无一点不开心,就像是没被冤判一样,所以更造就了一种独特的风格,那种漫不经心、娓娓道来的感觉。

在我所阅读的文章中,散文是比较少涉猎的一类,闲暇之余,心绪也随之闲逸,遂翻开散文大师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不带一刻停滞的看完全本,心绪更加宁静平和。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先生对花鸟虫鱼、各地风土人情、旅行见闻以及旧人旧事的所观所感,纯粹、天真,充满眷念与缅怀,真可谓“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出自一代儒学大师马一浮先生的《旷怡亭口占》),温柔至性。

天地一瞬,草木一秋,春来春生,秋至枯萎,但依旧挺拔倔强或碌碌无为的历经了草木之一世,无怨无悔。在当下人们不断被社会洪流裹挟前进的过程中,何人才会关注人间草木的抽条、生长、凋萎呢?纵使洪潮涌动,我们也应该有一份处之泰然的襟怀与一方小小的天地,对于我个人而言,周末做顿餐食、给阳台的花浇浇水、去附近的公园看看各种花草最近的长势就是一种小小的满足,亦可谓之“寻找潇洒,斯是陋室”。

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既像一本有趣的菜谱,也像一本不错的旅游指南,风物甚多,甚为有趣。不管是“一箸入口,三春不忘”的香椿拌豆腐,还是北方的白肉火锅,亦或是呼和浩特的烧羊腿,将常见的家常小菜佐以人情味和独特的见解,都让人感触到先生对于吃食的讲究和对人间烟火的深爱。本不太受人待见的北京豆汁儿,汪曾祺先生还要再来一碗,还联想到梅兰芳先生家也每天来一盆豆汁儿的生活小事,乐趣遂增;本是无菜下锅时采的野菜,也被先生在清苦之时发现生活的美,更对在四川吃过的拔丝羊尾赞不绝口,打趣的说道:“只宜供佛,人不能吃,因为太好吃了!”,真是俏皮可爱之极。

从《人间草木》中也可以看出汪曾祺先生去过祖国的很多地方,出生于高邮,后因为求学、战争动乱和解放后文艺创作等的关系,曾今到过江阴、上海、香港、昆明、武汉、北京、四川等地,对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都怀有深切的情感,平淡质朴、不矫不饰。一切所过之地,皆是水流云在,凡人小事皆成风景。

树叶间的云、葡萄架上的壁虎、夏日清晨的露珠,五色晶莹的月华,以开花数记录年龄的山丹丹花,讲求月令要打波尔多液“着色”的葡萄,像一个生过孩子的**一般的九月果园一切的“草木之心”,皆显得真情挚意。

山和水,花和果,都对人很和善,也很容易让人忆起童年,不管拜读《人间草木》之时是何种光阴境地。我的童年有与同龄的伙伴嬉戏追逐,有学着电视里的情节演绎的武侠,还总喜欢“后会无期”结尾,其实在当时的年龄我们对后会无期的含义不甚明了,只知“后会无期”,不知山高水长。童年的白天有鸠鸣,夜晚有蛙鸣,声声入耳,也曾在七夕坐在葡萄架下想听一听牛郎织女一年一会的谈话,如果继续联想下去,我的童年也是充满着很多乐趣的,只是我未曾用言语记录,也随着记忆慢慢消散了一部分,再也难觅。

《人间草木》的旧人故事,也往往让人忍俊不禁,汪曾祺先生在西南联大的生活,每个耳熟能详的教师上课的画面,都通过汪曾祺先生的清淡笔法,跃然眼前,越发浓烈。沈从文先生对于教学的认真求索和对学生的孜孜启发,闻一多先生自己上课抽烟、也允许学生抽烟的不羁和高深学识,让人敬佩不已,还有朱自清先生等都让人感慨万千,最有趣的要数对金岳霖先生的描写,也让人感觉是一位博文大智的老小孩。记得很清楚的有三件小趣事,一件是金先生养了一只大斗鸡,并和这只大斗鸡同桌吃饭,常常如此;一件是金先生经常买大石榴、大梨,买到大的就去跟同事的小孩比大小,比输了,就把石榴、梨子送给他们,自己再去买;还有一件也很有趣,沈从文先生邀请金岳霖先生与一些同学一起参加一场小沙龙,金先生讲的是“小说与哲学”,讲到兴浓处,突然停下来,说“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说着抓出一只跳蚤,甚为得意。

因此,从汪曾祺先生接触的师、友来看,无一不有趣,无一不对生活乐在其中,吾乃小辈,其余不敢妄言与评判,期望人人皆持草木之心,乐与晨与夕。

PS: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421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