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汪曾祺《人间草木》

初读汪曾祺《人间草木》,第1张

初读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是女儿推荐给我的。

我对汪曾祺的了解仅限于人物介绍。知道他是沈从文先生的高徒,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所以,当女儿把这本书介绍给我时,我比读别的书多了一份好奇心。

打开这本书,就发现了它的与众不同。它的开头是汪曾祺亲笔绘画作品、书法作品、手稿。

作品分四个部分:人间草木,故里杂记,一辈古人,和他乡寄意。

第一部分,人间草木描写了作者生活中的花草虫鱼。第一篇为《葡萄月令》。作者把葡萄的生长从一月到十二月,依次道来。行文上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平平淡淡的,跟着文章的描述,我的眼前呈现出一片葡萄园的一年四季的轮回。可是合上书,却又想再读,于是,又打开来。

立春后,要刮四十八天“摆条风”。风摆动树的枝条,树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树枝软了。树绿了。

雪化了,土地是黑的。

这看似平铺直叙的白描,为什么就能带给我这么强的画面感呢?立春、摆动、醒了、汁液、软了、绿了、化了、黑的,简单的几句话,整个春天的气息,就活灵活现的呈现在我面前,作者用他独到的发现美的眼睛,发现的生活中的情趣之美,用他的文学高度向我们表达出来,引导每一个有浪漫主义情怀的普通人,能够享受生活的情趣,拥有平静如水的生活状态。难怪我舍不得放下。

第二部分是《故里杂记》。作者十九岁离乡,六十六岁回故乡。“我去看我的母校:什么也没有了。”但,当我读《我的小学》时却是清楚的看到张士诚称王的承天寺,还有“詹大胖子墙上挂的一架时钟,桌上有一把铜铃,一个玻璃匣子放着花生糖、芝麻糖,”作者把幼稚园的王文英老师到六年级的张敬斋老师一一介绍给大家。我没有他的造诣,写不出“师恩母爱”的精华。但这并不是我读这篇文章最大的感触和收获。

读了《我的小学》,我自省三番,深感惭愧。现在的我回想自己的小学老师,几乎不能称呼“某老师”,更不能说老师的全名,老师的音容笑貌早已模糊,甚至遗忘。从来没想过要去看看他们,他们现在是否健在都无从知晓了。真是无地自容。

这也许就是汪曾祺,他用朴实无华,甚至是唠家常的文字,细腻的情感,净化读者的灵魂,引发读者去思考。是啊,“ 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一辈古人》这个章节,写了汪曾祺先生自己身边的亲人,父母兄弟,保姆大莲姐姐,沈从文先生,闻一多……,不论是谁,在他的笔下都可以获得最大的尊重。他是这样描写沈先生的“到了晚年,喜欢放声大笑,笑得合不拢嘴,且摆动双手作势,真像个孩子。”这个活生生的普通老头形象,这样的沈先生我们可能少有联想吧。

最后一部分是《他乡寄意》。汪曾祺先生“为了写《国子监》,我到国子监去逛了一趟,不得要领。从首都图书馆抱了几十本书回来,看了几天,看到眼花气闷,而所得不多。后来,我去找了一个‘老’朋友聊了两个晚上,倒像是明白了不少事情。我这朋友世代在国子监当差……”先生就是这样的严谨地对待自己写的文字,又把这些辞章典故,于不经意间,不刻意中传神妙笔,娓娓道来。让读者一看就明白。

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谈的花草虫鱼,凡人小事,乡情民俗平淡质朴,用最准确的语言诠释着朴实的文学趣味和文人的情怀。

汪先生曾经说过“ 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语言的标准是准确。”

读完《人间草木》就明白不少。

读《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突然有些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很喜欢小冰老师的读书训练营和共读社。

汪老先生在文章中写道,沈从文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前两门课是关于如何写作的,而沈从文先生的这两门写作课,从名字即可看出:重点在写。

在汪曾祺先生的眼里,创作能不能教本身不是一个问题,由什么样的人来教、用什么方法教,才是问题。因为创作仅仅靠讲是不行的。

沈从文先生讲课没什么系统,主要内容是谈学生的习作。他让学生做很多写作练习,然后不仅认真读学生的练习,还会写很长的读后感,而且写的很认真。有时是评析文章得失,有时从这一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

除此之外,沈先生还会针对学生的作品介绍一些与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可能是相似的写作方式,或者是相似的题材,让学生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别人怎么写,再与自己写的做对比,或许也借鉴一二再去练习,就一定会有长进。

显然,汪曾祺先生对沈从文先生的这种教创作方式,非常喜欢和认同,他甚至在文章中提出,希望现在大学里教创作的老师也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试一试。

其实,沈先生所教写作方法并不复杂,可以用两个字总结,那就是练习。

费曼老师说: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

所以在小冰老师创办的读书训练营和共读社里,每天不仅要阅读,更要输出。持续的输出,也正是沈从文先生教写作的法宝“练习”,一方面逼我们持续练习自己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所阅读的内容。

人是有惰性的,也是有攀比心的。所以每天有班长、星主拿着鞭子逼着大家写。毕竟,若我们在一个团队里面想偷懒,却总是被点名提醒催促时,这个懒,可能就偷不下去了。

人更是需要回应的。记得自己读高中那会儿,语文老师换了几拨,有一位老师改作文时会写长长的点评,作文本发下来上面圈圈点点的甚是热闹,我写作文于是格外热心。

但也有一位语文老师,惜墨如金,作文本上最常见的字是“阅”和日期,当然有时是两个字“已阅”。他极简的改作文风格让我无从判断自己的作文是跑题还是优秀,渐渐,交上去的作文便全成了应付。

小冰老师一定深谙回应之重要,所以才会在训练营里确保助教、班长对提交作业予以及时点评,并鼓励同侪们互相评论。当我们认认真真完成一篇作业、输出一张卡片、记录下学习心路,有不同的人给予鼓励、给予点评,无疑是继续练习的莫大支持。

所以,感谢遇见。

黑格尔说:“假如你不缺少发现美的眼光,那么,你在每个人、每件事物身上,都可以发现美,在受到美地吸引的同时,感受到很大的快乐。”

汪曾祺就是这样有着发现美的眼光的人,他目之所至,都是闲情逸致,都是诗情画意,丝毫没有生活的沉重感,这就是他独特之魅力。

汪曾祺的文字,淡雅和温暖氤氲其间,柴米油盐皆入味,一草一木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一食一果皆有味,一人一景总在心。很生活,很温暖,很感动!

每一次,他的文字都被记在了心上。像他的诗句“木香花湿雨沉沉”,像他写秋葵,他写栀子花,后来写泰山,写人物,虽是随意的看,但看完之后仍觉历历在目。这是他的文字魅力,平淡纯净但不是空虚无味。是一种炉火纯青的平实自然,充满人间烟火气味,又充满闲情逸致的文人雅怀。

读汪曾祺的文字,总会赞叹他能轻描淡写地连缀起一串生活图景。他用极简的笔,极淡的墨写出了草木山川、花鸟虫鱼的人味,写出了乡情民俗、凡人小事温润的乡土味。

本书是汪曾祺先生墨写出了草木山川、花鸟虫鱼的人味,写出了乡情民俗、凡人小事温润的乡土味;以一颗从容豁达的心写出了世间的美好与灵动。他的笔尖下总是有着一连串的惊喜:清晨薄雾里带着露珠的洁白的缅桂花,明亮、丰满而使人丰满的昆明的雨,饱涨着花骨朵的木香,自得其乐的栀子花,巷子里卖杨梅的苗族女子柔柔的声音,联大那些令人难以忘却的师友,抑或是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抱膝闲看“活庄子”般的闹市闲民。汪曾祺先生一生都对生活投入真情,那水洗般的文字有种洗涤红尘世俗的力量,赋予了作品纯真的生命力。

《人间草木》,写的是草木,道的是人间五味。《人间草木》带着植物的清新,在眼前铺展出一片柔软绿意。

人间里的一花一草,一鸟一木,一人一物一事,在汪曾祺笔下好自然,没有大起大落,但小情小调小活泼,却是让人赏心悦目。就像收到一份礼物,不是大惊喜的那种礼物,而是小确幸的那种,心里绵长着欢喜着。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往往这些烟火气,更能触动人心,引发共鸣。书中汪曾祺提到,别人以“平淡”二字评价其作品。我却不以为然,生活原本就是淡如白开,而汪老以朴实风趣的笔触,为生活增添色彩,让我们发觉生活中的趣。

全书,用一个字形容就是“杂”,花草树木、水果蔬菜、南北饮食、书法字画、名山大川、楼台建筑、历史现代、名人纪事皆有涉猎。通过汪曾祺的笔写出了草木山川、花鸟虫鱼的人味,写出了乡情民俗、凡人小事温润的乡土味,一切都显得鲜活盎然,充满了诗意的生活趣味和哲理。;以一颗从容豁达的心写出了世间的美好与灵动。

书里有岳南《南渡北归》的西南联大轶事和大师风范;有梁实秋先生《老去是生命的礼物》岁月沉淀,时光美好和《雅舍谈吃》的小吃大作、食髓知味;有老舍先生《真正生活者》的苦中作乐,怡然自得;更有刘墉《花痴日记》里风物人情,气象万千;虽不可说一篇《人间草木》涵盖各位大师的作品经典,但是《一果一蔬》《季节的供养》《四方游记》《联大师友》《从容而安》也把这些大家独立成书的风情轶事,在自己的笔下跃然纸上!

最让我看得入迷的是他写的联大师友的故事,西联南大是由三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临时成立,这里发生过好多故事,跑警报、师生在战乱中学习等。**《无问西东》中,跑警报应该也是出自这里吧!

汪曾祺先生用他的笔创造了一个随遇而安、恬淡安闲的美好世界。

这是一本读了让人安静和温暖的书,这是一本看似朴拙却十分精致的书,这是一本看似记录普通生活,却有诗情画意的书。

本书无疑是令人舒适的,如夏日微风,如冬日暖阳,无一不透露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让人读之心生欢喜,心情舒畅。

良辰美景终成忆,人间草木皆有情。人间有情,草木有情,是人间赋予草木感情,也是草木寄托了人间情感。人生,是很美好的。花草虫木,山川流水,人间值得。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很多景致和美食都是可遇不可求,就像汪曾祺的这份洒脱和通透,需要用一生去咀嚼和参悟。用生活去治愈生活,用文字换取片刻的自由。

读完汪老的《人间草木》,像是吃了一顿家常便饭,舒服,安逸,平静。

读这本书的时候,心境大部分时候都是平静安宁的,汪曾祺用一颗热爱生活的赤诚之心,写尽人间烟火气。用平实的笔触描绘了人物,风俗,食物,瓜果,让人觉得人间可真有意思,世界真有意思,活着真好,他没有刻意宣扬什么,就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让你领会了真善美和人间至味,产生各种向往。读人间草木,犹如饮蜂蜜水,温和润泽,滋养身心。

生活中的每一天都会是平平淡淡,只要我们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对待每一个人,静观每一草木,我们就能品味到生活的味道,岁月的沉淀!

人间草木,也是清欢。捧一杯茶,于树荫下,窗前,慢慢读来,岁月静静地流去,人生渐渐地丰满起来。

愿草木有情,人间有爱,你我于生活中照见从容和喜悦。

这几天精神颓废,做事总是提不起劲。早上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坐下。今早不是我的早自习时间,不需要去教室陪读,看上课时间还在,约莫还有40分钟。手边一叠试卷要改,可是也提不起劲批改,要知道,比起数学、英语老师,语文老师改卷是很痛苦的,题量大,而且每题要细读细看,因为主观题多,加上还有作文,那两张正反面纸的一套卷子,40多个人的量改下来是需要毅力的!

抬眼看见边上一本汪曾祺的《人间草木》,图书馆借来有段时间了,却一直未曾翻开阅读。于是,打开APP计时25分钟开始阅读。

汪曾祺《高邮咸鸭蛋》一文,曾出现在学生的阅读题目中,他的文字中包含纯真质朴,满满的生活气息,且包含生活的真谛。看到序言上说,《人间草木》这本书与《人间小暖》、《人间有趣》、《人间食事》、《人间有味》一起5册,是编者在汪曾祺诞辰1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出版的。电脑上查阅了汪曾祺,2021年的元宵节正是他诞辰100周年!这竟是一本崭新崭新的新书!

读到汪老写樱花的那段文字时,我忍不住反复吟咏“樱花无姿态,花型也平常,不耐细看,但是当得一个‘盛’字。那么多花,如同明霞绛雪,真是热闹!“读着读着,眼前不禁浮想出校园的那一簇樱花,每每经过,都被美丽的景色惊艳到,却不知用怎样的文字来赞叹!就是那一簇繁花,如明霞绛雪,当得一个”盛“字!

读到写“报春花”片段时,看到汪老随手翻阅《辞海》,查看报春花的资料,感受到一位作家为学严谨、求知不倦的态度。

读到他小时候用花丝把蜡梅、天竺之类的制作成珠花送给祖母、大伯母、继母等,自诩自己是个工艺美术师,“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不禁笑出了声,多么幽默可爱的小老头啊!

读到他写“菊花”片段时,提到挪威的散文家别伦 别尔生,又敬佩于他的博学广闻。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在于平时积累,即使有想不起,想必也知晓从哪本书中迅速搜索到资料,做学问就是如此纯粹。

  不知不觉中,冬天已经离我们而去,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春使者来了!“春到人间草木知”。草木就是春使者。

  我在小区寻找春,迎面一排排红扑扑的新叶直往上窜,走近一看,原来是桂花!红褐色的嫩叶,蓬勃向上,充满了春天的活力。往前走,好几棵紫薇站立在桂花树的旁边,修长而光滑的树干赤裸裸的展现在我面前,树枝上挂着无数的果壳,我轻轻的用手触碰了一下它的树干,便见它羞答答地颤抖起来,怪不得人们又叫她痒痒树。它静静地等待着春天的召唤,别看它现在还未醒来,一旦醒转,长叶、开花、结果。它的花期可达半年,有道是“紫薇常放半年花”。

  慢慢地,来到了小区的花园里,紫荆花展现我的眼前,它的花朵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花朵组成的枝条想一根根花鞭,叶子十分稀少。紫荆花的旁边竖立着好几棵枇杷树,它的芯叶竖起来,枝尖上长出好多的果实,褐色的小枇杷像一颗颗棕色的小弹珠。

  沿着石路走,一颗冬青树耸立在我的身旁。它的新枝从根部往上长,红褐色的新枝条有一尺高,与老枝条相比,娇嫩可爱。在冬青树的周围有许多茶花,硕大的红花,像一朵朵灿烂的红玫瑰。它让我联想到法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小仲马的《茶花女》。

  再往前走一点,一棵白玉兰树树立在我的面前,所有的枝条上只剩下两朵白花,白玉兰是春天的先遣部队,那两朵白花似乎在站完最后一班岗。在春风的吹拂下,蛮熟的白玉兰花曾像飞旋的羽毛球,可爱极了!

  无论什么季节都比不上春天,春天给一切注入了生命。春满园关不住,春到人间万物鲜!大自然这样,人何尝不是这样?春天在人间,春天在我们年轻人的心间!

(202067第106天)

1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2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3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4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

5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

6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7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8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

汪曾祺《人间草木》最美的12句话,感悟人间情感,收获豁达与洒脱

9逝去的从容逝去,重温的依然重温,在沧桑的枝叶间,折取一朵明媚,簪进岁月肌里,让它疼痛又甜蜜,让它流去又流回

10漠漠春阴柳色新,冻云欲湿上元灯。 行过玉渊潭畔路,去年残叶太分明。

11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

12世间最为普通的事物,平中显奇,淡中有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95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