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吵架时被宝宝看到怎么办?哪几个方法来补救,让宝宝有安全感?用相拥平稳宝宝的情绪
不少人在吵架的时候都会没法更好地控制好情绪,也是一种发泄,但是父母间大声的争吵,却会吓住宝宝。家长也别觉得宝宝年龄小,很快就将这些事情忘掉了,不过这些受惊情绪和不安全感会深深埋藏在宝宝心里面。即便有时候夫妻之间的争吵难以避免,但吵完架以后别忘记安慰一下宝宝,家长能够抱抱宝宝,告知宝宝不要担心,有时候高声吵架不是不爱宝宝,爸爸妈妈全是爱着他的,以此清除宝宝心里的不安全感和所受到的受惊。
要让宝宝了解吵架和他不相干宝宝见到家长吵架可能会觉得很没安全感,总是担心爸爸妈妈吵架会不会是因为,是否会吵架以后就不必自己了。因此家长在吵完架以后必须细心、清晰地向宝宝表述:爸爸妈妈吵架是因为对一件事有着不同的建议,不是因为宝宝才吵架。爸爸妈妈仅仅说话时情绪有一些兴奋,说话大声了一点,大家是由于这件琐事在交流,宝宝不要怕,我们是很爱你的。家长温婉、耐心地表述会让宝宝掌握爸爸妈妈吵架并不是自己的错,而且爸爸妈妈还会继续爱自身。
激励宝宝表达自己的体会当家长听见宝宝说他害怕的时候,得用温柔的语气去问清晰宝宝一般是在害怕什么,是爸爸妈妈说话声音太大,或是担忧爸爸妈妈不喜欢宝宝了,这样才可以更精准地来宽慰宝宝。随后告知宝宝爸爸妈妈有一些没控制住情绪,永远会爱宝宝的。很有可能年纪小的宝宝不能完全了解,可是家长平心静气温婉说话方式,会让宝宝觉得放心,再加上仔细的描述会让宝宝的情绪也静下心来。
家庭里有争吵也是正常的事,有时候可能吵架也是一种自身表达的方式,不过要注意孩子的感受,假如争吵必不可免,那样家长就要考虑过后关心孩子心理,立即宽慰宝宝,告知宝宝爸爸妈妈吵架跟宝宝都是没有联系的,并且还要激励宝宝表达自己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担心。可是家长一定要注意尽可能留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为宝宝一个好的沟通示范性,让宝宝掌握怎样正确学习表达和聆听和自己的不同的观点。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有两个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多。带一个孩子就够累了,同时带两个孩子家里每天都是“灾难现场”,尤其是大宝和二宝吵架时,当家长的表示最头疼了。骂大宝,大宝觉得委屈;说小宝,小宝哇哇大哭。那么,当两个孩子吵架时,家长到底该怎么办呢?
作为一个二胎妈妈,晓敏也遇到了上述问题。自从二宝能走路会说话以后,两个孩子吵架早已是家常便饭。她不明白,为什么以前乖乖的大宝不见了,越长大却越不听话了。
其实,大宝二宝老是吵架,是因为:
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兄弟姐妹是争夺父母资源的主要竞争者,和其他亲密关系相比,他们之间有着更强烈的冲突。
家有二胎,他们会因为年龄、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而发生争执,也会因为抢家里的玩具、零食等资源而动手,更会为了获得爸妈更多的关注和喜爱而吵架。
最关键的是,虽然二宝出生后,家长心理上总想着要“一碗水端平”,但总会由于时间、精力等限制而忽视了大宝,导致大宝产生“爸爸妈妈被弟弟/妹妹抢走了”的感觉,从而嫉妒甚至仇恨二宝,不愿和二宝亲近、玩耍。
当两个孩子一起玩时,一旦年纪小的二宝触犯了大宝的“底线”,两宝之间的战争将“一触即发”。
两个成年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有摩擦也是在所难免的,何况是两个小孩。当大宝和二宝发生冲突时,家长处理得当,孩子吵完依旧相亲相爱;处理不当,孩子关系愈加恶劣,甚至“手足相残”。
孩子吵架,家长千万不要这样做:
1、一味让大的让着小的
不少家长看到两个孩子吵架,首先想到的是“做哥哥姐姐的要让着弟弟妹妹”。因此,他们通常会不分青红皂白就对着大宝来一句“你就不能让着弟弟/妹妹一点吗”,或者“弟弟/妹妹还小,还不懂事,你要有做哥哥/姐姐的样子”。
2、不弄清楚真相
也有的家长在处理孩子吵架问题上,不先将事情弄清楚,自己直接“站队”某一方。通常,家长都会选择让哥哥或姐姐给弟弟妹妹道歉。
4、不闻不问
觉得孩子闹矛盾很正常,不管孩子闹成什么程度,只会在一旁默默看着,也不问,更不管,直接等他们吵够、打够、哭够,然后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4、对孩子大发脾气
正在忙其他事情,一回头就看到两个孩子又吵架了,有些爸妈会瞬间“火冒三丈”,一时没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对着孩子就是一阵吼“吵什么?”“别再吵了”“再吵我打你们了”
5、动手打孩子
更有一些脾气暴躁的家长,看到孩子吵架,不仅大声吼孩子,甚至还会动手打孩子,一人一巴掌。
孩子吵架,家长应该这样做:
1、不急着参与其中
大人之间会因为性格、处事方法等的不同而吵架,小孩之间吵架也是很正常的。如果两个孩子吵架,未出现身体伤害之前,家长可以先旁观,不要急着介入进去。
2、让孩子冷静下来
如果孩子吵得特别厉害,甚至到了动手的阶段,家长就要开始介入了,并且先想办法让孩子们冷静下来。比如将他们分开或者带离“事发”现场。
3、对两个孩子一视同仁
大宝二宝都是家长手心里的宝,家长不光要在心里有这个意识,在处理他们之间的矛盾时,更要对孩子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方。
分别让两个孩子说清楚吵架或打架的原因,知道孩子们此时的心理诉求,并根据这个诉求想办法化解两者之间的矛盾。
比如小编有个朋友饭饭,大宝4岁,小宝2岁,经常吵架,也动过手。但每次两个孩子打架时,她都会先将他们拉开,然后让他们都说一下为什么打哥哥/弟弟,然后再处理,而不是主观地去判断谁错谁对。
4、多从宝宝的角度想问题
孩子和大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如果家长总是以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他们的行为,可能永远都无法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或那么做。
如果孩子吵架了,不妨先问一问孩子是怎么想的,然后再决定该怎么做。比如二宝推翻了大宝刚堆的积木,可能就是想碰一碰,却因为没掌握好力度而导致积木塌了。
5、不忽视孩子的心情
另外,无论大宝还是小宝,都不要忽视他们的心情,多听一听他们的诉求,更不要着急下结论。
比如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因为抢玩具而打架,二话不说,将玩具没收。这种做法容易让孩子心里感到委屈,次数多了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如果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不但会影响到孩子的大脑,还导致孩子成年后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经常吵架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变得非常没有安全感,既影响孩子的学习,更会对孩子的性格、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
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对孩子的影响超级严重, 真的。 以前孩子小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影响, 而且我孩子当时还小 有时候我俩吵架, 她也不觉得怎么样自己管自己玩 ,有几次我俩吵架我就出去了, 等我回来,她还在看电视。
但是她三岁多的时候,有天晚上我俩因为一些事情吵架 ,一开始我女儿也没怎么样就是说你们不要吵架, 但是因为我气不过, 我就出去了, 我女儿看我要出去就追到门口开始哭, 我跟她说你乖乖在家待着。当时因为太气, 也没管这么多 ,反正我想她有人会带她去看电视, 就没事了。 我在外面逛了一会儿, 我自己心情平复了就回去了 ,刚进家门我女儿就过来抱着我大哭, 说以为我不要她了, 再不回来了。
从那次以后 只要我和我老公说话大声一点 ,她特别紧张, 脸色都变了, 她也不爱再看电视了 ,她觉得我叫她去看电视就是会走掉, 然后我走到哪里她都跟着我 ,有次我跟我老公有争执 她就一面哭一面说 ,爸爸我喜欢你, 妈妈我喜欢你 ,特别心酸。
我跟我老公其实感情很好 但是我们脾气都很固执不愿意让步 ,遇到有分歧的时候就很坚持自己的意见就容易吵 ,但是经过这些之后我们现在基本很控制自己 ,如果我们说话大声一点就会立刻跟我女儿解释爸爸妈妈没有吵架 ,爸爸妈妈很相爱, 然后要抱一下。
即使这样, 我也感觉得到我女儿敏感了很多 ,而且怕吵闹的声音 可能就需要一些时间慢慢让她恢复。
真的千万别在孩子面前吵架 对她们幼小的心灵伤害是非常大的。
孩子教育理念
孩子教育理念,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是重视孩子,将现在出现的问题解决好,孩子才有可能发展得更好,对于成长问题更有利于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下面我分享孩子教育理念方法。
孩子教育理念1蒙氏教育理念概括
一、自发性的智能
人之所以有学习的欲望,就是受到与生俱来的智能所驱使,也就是孩子内在有一种执著追求知识和求发展的冲动。那是内部发生的原动力,透过人格的选择及行动而表现出来。如孩子热衷做某一件事时,大多会不知不觉地进行“分析、比一比、合起来、集在一起”的工作。如果这种内在冲动不通过教育去启动他,将会使幼儿本身存在着的巨大能量迟滞、消磨。
二、人的创造性
人类在未成熟的状态出生,其后要靠以后的努力去创造自己的工作,因此人类不只是有创造性,还在不断发挥创造性。其实,这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性,对人类而言,创造是自然而生的。蒙台梭利认为手的活动及语言在不断地保持调和,最后才能培养出孩子自己的人格,而人格在成长过程中发挥各种创造能力。
三、使人成为人
蒙台梭利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第一个人是刚刚出生的生物性的人;第二个人是为人,为人就是受过教育,具备了教养、具备了人格的人。这就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意义,也就是人格形成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四、给孩子自由
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并不是放纵的意思,简单地说自由的意义就是活动,让孩子自由选择对象、自由注意工作做到何种程度等。成人应观察那些活动,辨别幼儿哪些行为应该禁止,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等都要严格地禁止,逐渐加以根绝。
五、协助孩子自我发展
人给儿童的教育是协助儿童自我发展,是给他出一己之力。传统的教育则是成人在那里不断地教导儿童怎样怎样去做,儿童就遵命式地去服从。那么,蒙台梭利教育就是让儿童发挥他自身的生命潜能,通过自身的实际的这种活动来发展自己各个方面,包括人格的养成,这是教育的真谛。
六、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有生命的,是成人对儿童的使命清楚了解所准备的,这个环境包含儿童成长所需的一切事物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要将所有不利于儿童成长的事物加以排除。
孩子教育理念2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爸爸妈妈整天手忙脚乱的,以为养孩子最难的也就刚开始这几年了。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教育问题就愈发凸显出来,感叹自己年轻的时候天真,孩子越大越不好养。
轩妈每天都在亲宝宝育儿后台收到大量关于教育孩子的咨询,比如,孩子叛逆怎么办?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可见教育问题是爸爸妈妈继孩子健康成长后最大的心头之患。
而孩子的教育问题之所以让家长那么头疼,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夫妻作为队友互相扯后腿,孩子还没教育几句,两夫妻先吵起来了。
最近亲宝宝首席育儿官——杨婧哲老师参加了山东卫视的一档真人秀《育儿大作战》,轩妈就在里面看到了这样一个家庭。
场景还原:
爸爸和儿子正玩得很开心,妈妈在一边插不上话,而且担心儿子受伤,拍着桌子大发脾气。
爸爸会在儿子睡觉之前,和他有一个卧谈会,妈妈并没有很好的融入进来,而且儿子会用一些小伎俩,总是让爸爸陪着他。
在妈妈教育儿子的时候,爸爸总是站在对立面,纵容孩子,比如:妈妈给孩子报了兴趣班,但是孩子并不想去,爸爸就瞒着妈妈带儿子去公园玩。
家长育儿观念不一致不单单损害夫妻感情,对孩子也会有危害,我们来看看杨婧哲老师的分析。
1、不利于父母威信的树立
爸爸妈妈育儿观念不一致会直接影响父母的权威性。当孩子看到父母意见不一致发生争执、彼此否定的时候,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怀疑。所谓言传身教,孩子在5、6岁时,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自我认知价值观,当孩子看到父母的言行不一致,就会对父母的话产生故意的反抗心理和刻意的抵抗行为,从而降低父母的威信,影响教育的效果。
2、不利于孩子自我控制力的培养
孩子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认识能力有限,是非对错分辨得不是特别清楚。如果父母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总是因为育儿观念不一致而争吵,就会让孩子合作行为减少,无法抑制冲动、克服消极情绪,不利于自我控制力的培养。
3、不利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
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态度、看法和评价直接影响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父母观点不一致,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孩子无法对自己身上的优缺点产生统一的认识。特别是当孩子做了一件事,爸爸认为是对的,妈妈却否定他的时候,他就无法体会到自我价值,不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从而也不利于自信心的树立。
杨婧哲老师又给了这个家庭什么建议?
1、和孩子亲密沟通,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为什么争吵
在育儿过程中,爸爸妈妈观念不一致是很常见的。爸爸妈妈有自己的成长环境,有着几十年不同的人生经历,这就会导致观念的不同,所以育儿方式不同是很正常的。如果没忍住在孩子面前吵架了,记得温柔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只是对这个事有不同意见,爸爸还是爱着妈妈,妈妈也爱爸爸。
最好的家庭氛围是和谐的、积极向上的,全家人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互相尊重。
如果父母长期争吵,孩子们会觉得争吵是未来的正常生活。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讨论是为了解决问题,让事情越来越好。当孩子们知道这一点时,他们可能不会感觉到恐惧和害怕。父母经常打架,这会扰乱孩子童年的空气。如果孩子的空气受到干扰,他很容易生病,免疫力也会降低。如果他去上学,他的注意力就会受到影响,这自然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对于小孩子来说,父母的争吵会激怒他,有些会变得抑郁和自闭。
孩子们经常看到这一幕,难免会对家人失望。也许有一天他会离家出走,因为他对家里感到非常失望。如果一个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一个孩子真的离家出走了会怎么样?例如,通常不听话的孩子突然变得非常听话和理智。孩子这样做是因为他觉得父母的争吵是因为他身体不好。
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也会影响孩子的亲密关系。这包括两个方面:选择配偶和建立亲密关系。当孩子成年后选择伴侣时,他们通常会选择两个极端的伴侣,不要以为孩子们小时候什么都不懂。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所有的情感和自我意识都来自家庭,父母的责任更为重要。
父母经常争吵,这也意味着关系不和谐,这将使孩子们对未来的婚礼产生恐惧。如果孩子们在他们的家乡家庭中感觉不到和平与安宁,他们将缺乏一些安全感,害怕婚姻关系。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张白皮书,对孩子最重要的影响就是他们的父母和家庭环境。当孩子已经进入了学习的阶段,他已经会明白很多事情,看到爸爸妈妈吵架,他会尝试想办法去解决。上课的时候孩子容易会分心走神,学习成绩也会有下降。
不少妈妈会有这样的疑惑:宝宝最近为什么老爱闹腾,晚上不好好睡觉,白天不好好吃饭 其实,别说是小宝宝,就是大人也会有时候活力四射、神采奕奕,有时候又浑身困乏、情绪消沉。
老话说“猫三天,狗三天”
“猫三天,狗三天”,这是老人们用来形容小宝宝成长中出现的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又无法用疾病来解释时的老话。虽然这句话听着有点别扭,但是还是很有道理的。细细查找,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外都有这方面的记载。
明代《医宗金鉴》一书就记载有小儿身体生长发育的情况:“三十二日为一变,六十四日为一蒸,变蒸时小儿出现微热,不思饮食等症状,数天后便自然消退。”国外一些科学家从本世纪初开始的一项研究成果也表明:人从诞生起一直到死亡,其情绪、体力和智力呈高潮和低潮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
是不是说得有点玄平了呢其实一点也不复杂,我们来看看几个“闹腾”宝宝的典型招式,就知道了。
“闹腾”宝宝第一式:火爆脾气爱闹腾
5个月的晶晶一向都很乖,非常听话,是大家眼中的淑女。可是最近,她突然变得“暴躁”起来,有叔叔阿姨逗她,她就特别不爽,哭个不停,吓坏了叔叔阿姨。要是爸爸拿走她的玩具,她也不干了,小手乱抓乱舞好像要和爸爸大干一场。晶晶的爸爸妈妈很疑惑,他们不明白,温顺的晶晶怎么突然“转性”了。
专家点评:宝宝闹腾是因为他们有情绪周期。
人的情绪周期是28天,体力周期是23天,智力周期是33天。也就是说,我们的宝宝每隔28就要闹闹情绪,这几天很容易陷入“不爽”的情绪中。
爸爸妈妈不用过于担心。这个时候,爸爸妈妈要好好安抚小宝贝,要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不能随意打骂他们,也不能放纵任其胡闹。宝宝这个时候更需要温柔的对待哦。
“闹腾”宝宝第二式:晚上六闹不睡觉
7个月的乐乐为妈妈的减肥事业作了不少贡献。为何因为乐乐最近都不好好睡觉,一到晚上就大哭大闹,妈妈要一直哄他,他才肯停止大哭,但就是不睡觉。早上乐乐会好好休息,可是乐乐妈早上还要上班呢,休息不够的乐乐妈能不瘦吗
专家点评:宝宝不好好睡觉是因为有体力周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会逐渐缩短。因为睡眠的功能之一是能量储存,早期宝宝的视觉、听觉神经均发育不完善,外界的各种声光刺激容易使其产生疲劳,所以睡眠时间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系统发育逐渐完善,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和兴趣也越强,睡眠时间会逐渐缩短。但因为个体差异,相同年龄的孩子,每日睡眠时间可能会相差2~3个小时。
当然,除了周期原因之外,妈妈们也可以看看是否有以下的因素,这些因素属于非疾病因素,但是对宝宝的睡眠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肠绞痛
闹腾表现:常见于小于3个月的婴儿,大哭数小时不止,脸色潮红,双手紧握,四肢胡乱挥舞,傍晚及夜间最常见。
原因:这种现象与婴儿控制肠胃的神经尚未成熟或对牛奶过敏有关。3个月后,情况常会改善,家长不要过于恐慌。
如何拆招:一般婴儿不会对母乳过敏,吃母乳的婴儿也比较少发生肠绞痛,所以鼓励妈妈全母乳哺育。
夜间电头
闹腾现象:这是一种规律的头部或身体摇晃动作,通常开始于9个月大,男女比例约为3:1,绝大多数于4岁时消失。
原因:据推测可能是一种前庭平衡神经的自我刺激,常被看成是一种过渡性的生理现象,而非病态,不需要治疗。
如何拆招:可以加强护理,如,在床头、床栏加护垫等。
夜惊
闹腾现象:好发于幼儿,属于非快速动眼期的睡眠障碍。多半发生在前半夜,孩子突然坐起来,尖叫、神情错乱、对外界无反应、眼神呆滞,可伴心跳呼吸加速、流汗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持续约数分钟,难以被家长安抚,醒来又说不出为何如此惊恐。
原因:这种夜惊现象有时因生病、压力、睡眠不足而诱发,但有时找不到任何明显原因。绝大多数宝宝在发作后安然入睡,此种现象在日后几乎都会痊愈。
如何拆招:家长不必跟着惊慌而想猛力摇醒小孩,因为就算他被摇醒一样不知发生何事,于事无补。注意,不可让孩子睡前过度兴奋。
醒后入睡难
闹腾现象:调查结果发现,使用传统布尿布的婴儿中有超过50%每晚需要更换尿布超过3次,42%每次更换尿布后,需要5~15分钟才能重新入睡;婴儿穿着优质纸尿裤,可明显减少夜间更换次数,减少夜间睡眠中断频率。
如何拆招:有条件的话可在夜间给宝宝使用纸尿裤。
“闹腾”宝宝第三式:不好好吃饭
“吃饭香香,身体棒棒”是小海妈妈最大的愿望。小海最近一直食欲不振,拒绝任何食物,每次让他吃饭时他都无情地把头扭开,自己玩玩具,实在不行就以哭相逼。如果幸运的话,小海只会吃一点点东西。
专家点评:宝宝的饮食规律在起作用。
宝宝早期喂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宝宝先天具有可根据能量需求自我调节进食量。是不是觉得宝宝的身体非常智能呢因为这样才可以保证他们适宜生长节律而不发生营养不良以及肥胖。
所以,说我们小孩是个不折不扣的“闹腾”宝宝可真是冤枉他了。看看食欲不振的一些原因,就会发现,不能把错都归结到小海身上了。
原因一:由基因、性格、胃容量和生长速度决定。
专家建议:尊重人体生物钟理论和个体差异的存在,建议家长不要把自己的宝宝与其他小宝宝进行横向比较,这往往是造成宝宝压力大、厌倦进食的因素之一。
原因二:喂养行为和喂养环境不良。
专家建议:应重视早期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例如,吃饭的时候要跟宝宝说,不要玩玩具,吃完了再玩。
原因三:疾病因素。最常见的是宝宝出现了消化不良和缺铁性营养不良性贫血。
原因四:应该向医生求助,针对病因积极治疗。
其实,婴儿常见的睡眠问题,绝大多数可通过健康的睡眠习惯培养而改善,而睡眠障碍一般也可以随着年龄增长而好转。至于宝宝暂时的食欲不振,一般是不会影响宝宝正常发育的,真正需要治疗的情况并不常见。对宝宝的评估要点妈妈要放在宝宝的各项生长指标是否正常、精神状态是否良好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