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一部大热的家庭伦理剧就是都挺好,这部剧刚开播的时候就获得了极高口碑以及奇多的话题,而这部剧每天令人看的时候就气到无语,因为苏家那几个男人真的是没一个好东西。
苏明成是这个剧里面比较无耻,但是又十分可悲的一个角色,他小时候欺负他的妹妹,没事儿就打自己的妹妹,但父母却好像没有看到一样。他仗着自己妈妈重男轻女,于是就压榨了妹妹的资源,自己活的开心。他的可悲就在于这个,因为他被偏爱,所以他就变成了一个社会巨婴,他认为他的自私以及他啃老的行为都是正确的。他从来都没有认识到自己到底哪里都不对,他已经被溺爱成了一个废柴和一个巨婴。
在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以为苏明哲属于苏家中比较善良孝顺的一个,可是随着剧情的推进,苏明哲的不好也慢慢的出现了。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苏明哲他的口头禅是失望。他总是在对任何事情失望。他的妹妹因为父母的重男轻女,所以跟苏家比较顺利,他就对妹妹失望。苏家老二一大家子对父亲十分的照顾,可是他还是不满足他还对他们也很失望。她没有工作,还要接父亲来美国,他媳妇劝他,他还觉得他的媳妇儿令他失望。
其实我的感觉是我更加不喜欢的是大哥。他其实是有着自己的思想的。但是他任何付出都没有,他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批判着自己身边的一切。
《都挺好》的大团圆结局,竟成了洪水猛兽,曾遭到“联名抵制”。观众再一次自我赋权,充分表达个人意愿,拒绝假大空、瞒和骗。
在这部剧的豆瓣评论里,热度最高的当数“编剧千万不要给我大团圆”。其实在播出早期,心明眼亮的网友就从“都挺好”的标题与片花中觉察出走向大团圆的迹象,愤然表示,若果真如此,势必怒打一星或给编剧寄刀片,宣称“美杜莎的目光可以杀人”。
《都挺好》聚焦近年来引起很高关注度的“原生家庭”问题,随着母亲突然离世,苏家分崩离析,如何安置父亲后续生活,成了这个家庭种种矛盾的导火索。大哥苏明哲从美国回到国内,想负起大家庭的责任却与自己的妻儿不断疏远;二哥苏明成一直啃老且在事业与家庭上遭受重重打击;小妹苏明玉不受父母待见,18岁就和家里断绝了经济往来,却仍难舍亲情的羁绊。这部热播剧最近即将迎来“大结局”。
强势而自觉的观众,以及不断喷涌的“代入式”观剧体验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现象。或是声讨苏家作死男团,或是歌颂美好女性联盟,或是陷入对家庭问题的无穷争论,几乎所有观众都能在这部剧里看到属于自己的生活难题。于是,痛点被精准召唤,情绪被有效牵引。联想、类比、代入、移情的修辞手法化为观剧效应,串联出一片众生相的海洋。只不过,浪潮般汹涌的全民情绪与角度各异的全民舆论,最终将如何收场?这枚射向“家庭病症”的子弹,还能否再飞一会儿?
拒绝大团圆
“这不是神话,这是生活”
《都挺好》的起点很妙。苏母去世,苏家人不得不扭结到一起。继兄妹大闹葬礼之后,安顿苏父便是头等大事。共同赡养老人,极易导致成年人之间的战争。作者阿耐在同名原著里写道:“朱丽感觉苏家就像一颗毛笋,婆婆去世后,笋壳被一只看不见的手一层一层地剥开。”的确,利益攸关,“弱点无情展现”。尤其是苏家男性,演活了原著里概括的“一家三天真”:“老天真”苏大强作死技能堪称狂野,动不动就失望的苏明哲代表了“单纯的天真”,心理未断奶的苏明成仿佛脸上就写着“无耻的天真”。
故事的展开颇具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往往一个细节就能生产热议话题,仅靠着微博热搜就能追剧。虽然与小说版相比,剧版人物过于脸谱化,行为逻辑的合理性也被大幅削弱(比如,苏明成殴打妹妹的动机被大大简化,恶劣程度却被加重了)。
但与其去讨论剧中人物是否符合生活真实,不如说剧版人物放大了某些性格特质,尤其是实现了“渣”的集大成,故事情节也极端化了某些生活困境。有的评论者犀利地指出这部剧不乏迎合与挑拨大众情绪的“投机主义”,但有一点还是必须承认,许多日常的、纠缠的、幽微的、难以言表的“家庭内部矛盾”终于被摆上台面,包括如何跟一个“老无赖”父亲相处、家庭内部的资源分配不均与各种形式的暴力、“大家”与“小家”的利益冲突等。
不过,故事的起点与展开越是深入人心,如何收尾的难度系数越是直线上升。新仇旧恨排山倒海,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苏明玉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家庭?结局无非有三:一是选择原谅,重归家庭;二是选择决裂,斩断血亲;三是选择遗忘,若即若离。如前所述,第一种结局是观众最不能接受的,第三种结局则显得暧昧,没有戏剧色彩。只要鸡毛蒜皮缠斗不休的生活还在继续,就难以停留在“父慈子孝”的童话式结尾,“白日梦”百无一用。如果非要强行圆满,那只能被看作是对观众智商的捉弄。所以很多观众情愿选择第二种结局,认为一定要“残酷现实地拍”,期待暗黑系复仇力量的总爆发(有趣的是,温情脉脉的中国伦理剧在海外颇受欢迎),起码可以在“戏剧场景”里替天行道,体验一把“很爽”的感觉。
从“都挺好”到“我挺好”
苏明玉的疗愈之路
在阿耐笔下,苏明玉足够现代。她既是“亦舒的信徒”,又是以《毛选》为指南的商战高手,总之是个足够滑头和强悍的人。这样一个人,偏偏在自己家里处处吃亏,各种意难平。她视苏家为魔障,分不开,挣不脱,跑不掉。在故事的推演中,她对苏家的情感渐渐起了变化。小说版的优势在于直接书写人物心理,细腻展现心路历程:
第一阶段,痛恨、愤怒、恐惧与无奈并存。尤其随着身世谜团的揭晓,她得知自己的出生只是换取城市户口的工具,耻感油然而生。
第二阶段,她开始意识到,仇恨啮噬着自己:“所有的阴暗必须停止,即使她还有许多仇恨没有清算,还是得停止,否则,她的一辈子都得搭进去。”她宁愿忘掉那段经历,也不原谅那段经历。注意,忘掉绝不等于原谅。
第三阶段,她发现自己成了绝对的强者,尤其是母亲已经去世,对苏明成的认识加深后:“她又仿佛失去憎恨的目标”,她的敌人“忽然似乎软化了”。
最终阶段,作为强者的她终于明白该怎么做,“她现在有自信正视过去,一分为二地正视她不喜欢的每个人,她知道自己在痊愈。”对她来说,首要的不是复仇与泄恨,而是疗愈自我。她最终正视痛苦并将之转化为力量。小说的结尾处,明玉、石天冬和苏父一起过年,她终于找到了自己与原生家庭的“恰当距离”:亲情是捡不回来了,大家淡淡如水地交往吧,她不寄予厚望,也不恨之入骨,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她和石天冬幸福就行了。她看来只有糊涂到底了。
所谓的“糊涂到底”,恰恰源自彻底的清醒。出生无法选择,他人难以改变,能改变的只有自己,首先只能做到“我挺好”。建立“淡淡如水”的家庭联系,出于她的主动选择,而非犬儒式地顺从。《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里写道:“我们竭尽所能做出这种抗争,希望父母可以对我们更加慈爱和宽容。可是这种斗争会耗尽我们的精力,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混乱和痛苦,注定徒劳无功。获胜的唯一办法就是放弃抗争。”放弃抗争并不意味着消极被动,而是要彻底抛弃错误的家庭模式,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创造新生活。至此,苏明玉才能将《毛选》用到生活,“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不喜欢的人,理性得以战胜情绪。
“我挺好”之后
如何理解和重构今日之家庭
我们不能停留在个人疗愈的“理想型”,不能把赌注放在连环巧合上。苏明玉毕竟是少数,更多人可能连樊胜美都不如。就像鲁迅揭示的那样,小家庭的“我挺好”十分脆弱,它的长久稳固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向善进步。那么,是否存在更加可靠和彻底的改变之路呢?能否为更加理想的家庭关系提供必要的社会环境、文化教育与观念支持呢?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否具备这样的意识,将可能导致不同的现实走向。如果我们的思考能够更加根本和务实,对大团圆结局说不,才能掷地有声。
如果不停留在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妈宝、啃老等笼统的话题上,我们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与知识延展思考,深入到生活的肌理中去。否则,我们就只能被动地接受热点,让他人操控自己的情绪而不自知,看似机灵的嬉笑怒骂,其实却丧失了判断力与深度思考的能力。《都挺好》虽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正如前文所说,它将许多问题摆上台面,将不同地域阶层年龄的人们的经验召唤出来,放在阳光下重新审视。这是形成公共讨论的某种契机,在这个意义上,《都挺好》蕴藏着太多值得思考的话题。
比如,家庭内部的暴力与不平等该如何解决。令所有人印象深刻的一场戏莫过于苏明成殴打自己的亲妹妹。苏明玉坚持要走法律程序维权但不被众人理解,连知己柳青都这样劝她:“来自舆论的反噬与来自你自己未来内心的反噬,你会躲不过”,“受害者反被指认为施暴者。”难道来自亲人的伤害就可以免责吗?明显的伤害尚且可以追究,心理伤害又该如何衡量?暴力不一定来自强者,也有可能来自苏父这样的弱者。阿耐写道:“这个世界,人们只看到表面,所以,纵容了所谓弱者却四肢齐全发达的无赖。”苏父的长期不作为,实则成了重男轻女的帮凶。顶着保护色作恶,连追究的证据都难以寻找。
比如,暴力和专制固不足取,民主就一定管用吗?阿耐又写道:“行使民主有时也得考虑一下对面是谁”,“养一个幼稚的成年人,只有绝望”。民主只能在平等的个体间展开。但家庭关系的复杂之处在于,代际关系总是处于强弱不对等的状态,在一个阶段总有一方依赖和需要另一方。苏明玉说:“我的悲哀在于,我没有选择,我在无能为力的时候已被扭曲,我只有承受,而且扭曲。”如何处理不对等关系,尤其值得思考。
再比如,金钱与亲情的关系。苏父的账本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一般认为在中国文化里,谈钱伤感情。但正是苏父的账本公开了家庭资源分配不均的真相。小说里描写苏丽翻账本的一段很精彩:“她是个靠数字吃饭,以数字为据的人,这本账上面的数字,让她透过往日苏家和煦温暖的场景,看到截然不同的婆婆公公和丈夫。”“他们的脂膏,被她和明成恃爱之名搜刮光了。”两代人的关系,被描绘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可以等价交换的关系。金钱可以明确责任和义务的重量。不过,当人们抨击苏明成啃老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多少重压之下的年轻人正在进行所谓的“啃老”?一些社会学调查显示,中国家庭的许多父母愿意出资给子女购房,将之视为对子女人生的一种参与,在协商家庭大事中增进亲密关系;父母也期待子女的物质回馈,将之视为良好家庭关系的确认。如此来看,金钱又具有了沟通情感的功能。可苏明成的疑惑在于,金钱固然重要,但自己对父母的陪伴又算什么?
今天怎样做父母、怎样做子女、我们需要怎样的家庭都需要重新思考。马克思的名言依旧振聋发聩,重要的是改造世界。抛出更为细致深入的议题,虽不能直接改造世界,但通过打碎僵化的思想钢印,观察和体贴正在发生着的经验,提高对家庭不合理现象的意识程度,都将有助于现实的改善。说到底,对大团圆结局说不,是为了强迫我们走出想象力的边界,另寻一条改变现实的新路。我们的全部努力,不过是为了让“都挺好”,名副其实。
都挺好,这个电视剧一经播出就引起了无数的热议,这部电视剧主要针对的就是原生家庭给子女带来的一些伤害,而电视剧中作为苏母对自己的三女儿,苏明玉一直都是一一种冷漠漠视的状态。令人难以理解。苏明玉其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子,她十分要强,一心想要上清华,而且学习成绩也非常的好。而在都挺好这一家三个子女中大哥是一个好好学习的人,他是要出国留学,但是从后面剧情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大哥,其实他只是一个非常要面子的人,在实际情况下他并不会能够有多大的出息。
而二哥苏明成这个人,他从小就比较讨厌他,直到20好几了还回家和爸妈耍,无奈让自己的妹妹帮他洗衣服,说明已向看不起他不务正业,而且还啃老的二哥。在剧中苏明玉一直被妈妈漠视着,苏明玉想要1000块钱去上补习班,考上清华大学,可是妈妈也不愿意,而且苏明成跟妈妈要钱要2000块钱,出去玩妈妈都是满口答应的。后来苏母还因为大哥要去留学,所以不让自己的女儿去上大学,让女儿去上不要学费的师范生。
我觉得都挺好中的大哥跟二哥之所以漠视了,自己妹妹在家里面的待遇其实还是因为如果他们真的去维护了自己妹妹的权益,他们的利益也会受到伤害,而且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家中爸爸妈妈的教育问题,让他们感到其实自己这样的待遇是理所当然的,作为妹妹苏明玉受到这样的待遇也是理所当然的。
随着“都挺好”的流行,出身家庭的话题被带上了舞台。苏沐强势重男轻女,苏明哲爱当大头,能力不足,苏明哲家暴因素是啃老族。苏明宇和苏大强是两个被家人压迫的人。后来他们怎么样了?一是被压抑的家庭环境,一个学会反抗,自立,一个处处逃避,胆小怕事。
当苏明玉的母亲拒绝提供明玉上大学,而是卖掉自己的房间嫁给明哲的时候,苏明玉不再从家里拿一分钱,自己打工挣钱。直到遇到了自己的人生伯乐,才慢慢开始了人生反击之路。
每当苏沐和苏明玉吵架的时候,苏大强都清楚的知道女儿受了委屈,却不敢为女儿说句公道话。要么躲厕所,要么看报,我选择逃避,不敢面对。
在同样的家庭环境下。苏明玉敢于反抗母亲对自己的不公平对待。她敢于在孟总面前奉献自己,自信勇敢。苏大强不敢为女儿主持公道,也无法像父亲一样维持一个家庭的平衡。第二,一个把自己解放出来,成了“老小孩”,一个努力工作,有社会地位。
苏明宇离开了苏家,努力工作。她从一个普通的销售变成了公司的总经理,也拥有了自己的车和房子,成为了一个以事业为导向的女性。苏沐的葬礼,她的大哥、二哥和二嫂找工作,老房子的拍卖,苏大强的新房……这些都是她的帮助,家庭环境迫使她成长。
苏大强自从和明成同居后就一直是妖。抱怨明成夫妇没有按时下厨照顾他,在“钓偏财”中赔了6万,死了,吃了变质的食物中毒还不忘制造兄妹矛盾……各种行为和一个孩子一样。
苏明宇在男权环境的影响下学会了自救。她不依赖任何人,努力赚钱,努力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好。苏大强被苏沐压制了很久,突然失控,她会更加放任自己。不管苏大强怎么样,只要他能达到目的,就算他使坏,也没关系。他是一个极其自私的人!
他们都向往亲情,但一个深深藏在心里很久,一个却历历在目。
苏大强和保姆的事情让他的弟弟妹妹很焦虑。苏大强觉得蔡保姆很崇拜他,关心他,照顾他。他很久没有感受到这种温暖的感觉了。而苏明宇因为保姆做假账不同意他们。让保姆带着还房贷的躁动自己离开。
苏大强其实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的孩子不可能一直和他在一起。他只是想关注,所以蔡保姆的出现,填补了他心中渴望的亲情——陪伴和体贴。
苏明宇很关心苏大强。她很担心父亲被骗,所以一直参与父亲的决定。虽然苏明玉性格比较强势,但是内心深处,她比任何人都渴望家庭,渴望有个家。
环境永远不会完美。消极的人受环境控制,积极的人控制环境。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是人为的。你认为苏大强和苏明宇有哪些性格差异?欢迎添加留言!
姚晨饰演的明玉和杨佑宁饰演的石老板,是2019年初最好的荧屏CP。杨祐宁饰演的石老板出身福贵,却是向往自由的小饭馆老板,温和,像一杯白开水。姚晨饰演的明玉,靠自己奋斗,历经沧桑,写满了故事的一个大龄女青年。万万没想到,杨祐宁竟然演活了一个类似“小奶狗”的石老板,而姚晨的演技自然也是严丝合缝“苏明玉”。
他俩就是“成年人谈情说爱直奔主题”的典型代表。母亲下葬的那天,明玉走进了名叫“食荤者”的小院儿餐厅,她无暇顾及店员,径直走到角落的座位,躺在沙发上休息片刻之后,起身留下钱就离开。而她从走进来到离开,都在石老板的注视之中,从那一刻起,爱情就在石老板的心中起了涟漪。
第二次明玉来吃饭,还是原来的座位,一样的疲倦和打着瞌睡,她再次醒来时,他正凑过来偷看她的脸。没有思考也没有犹豫,明玉亲吻了石老板,然后的发展就是“成年人的谈情说爱直奔主题”。
不难理解,为何明玉会一见倾心石老板。明玉因为是女生,从小不被父母重视,在家中没什么地位,念大学时都没有了自己的房间,倔强的妹纸离家出走,待在偏远的湖边不吃不喝发呆了三天,觉得被世界抛弃了一般。
那几天她应该思考了很久,与其在家中受尽颜色,不如自食其力。明玉靠超市打工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直到后来进入师父的公司,遇到她人生的贵人,一路打拼,成为完全独立的成功女性。这样一个外表强大内心其实纤弱的明玉,其实更加需要男人的呵护。
而现在,石老板终于出现,他就是明玉的春天。只不过,明玉因为要处理和家庭的诸多烂摊子事情,没有太多精力放在石老板身上,但是只要明玉有需要,石老板总是第一个跑到明玉身边来,为他解闷,让她彻底打开心结。
在原著中苏明玉和石老板结婚了,俩人幸福滴生活在一起,不知道电视剧会给观众一个什么样的结尾,但是我想说,姚晨饰演的苏明玉和杨祐宁饰演的石老板绝对是这个春天,最值得祝福的一对荧屏CP。
姚晨饰演的明玉:惹人心疼,没事,她有石老板。
姚晨在剧里饰演的是苏家的小女儿,成年后的苏明玉。从前两集看,姚晨版苏明玉继承了原著中冷静处事的个性,面对大哥的质问,面不改色心不动的回答了所有的疑问,很还原原著。
有一场戏被观众惊叹为姚晨演技大爆发,妈去世了,她来送终。花钱出力,毫无怨言,因为接了一个紧急的电话,被二哥郭京飞从殡仪馆赶了出来,都不能送母亲入土为安。开车出来的她,胡乱停在一个小院门口,慌乱的去扯手臂上的挽联,因为扣着别针,她越急越不好拿下来,热泪在眼眶中打转,慢慢的落下来,看的人鼻酸。
姚晨把一个失去母亲,痛苦又无奈无处诉说的姑娘,那种伤心和委屈交织的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不提悲伤,其实在剧里,姚晨非常有气质,她保养的很好,气质贴人物,精神状态,皮肤状态都不错。而且要身材有身材,要气质有气质,在剧里的穿搭很是抢眼,真是穿什么都好看!每套都挺适合姚晨的,长的高挑真好,可以穿长款大衣。明玉这个角色应该也可以列入她产子后,转型的一个典型。
杨祐宁:红过但不火的台湾偶像剧男主,这次应该可以靠石老板翻身。
杨祐宁扮演的石天冬是出身富贵却向往自由的小饭馆老板,温和淡定。对于苏明玉的种种烦恼旁观者清,成了明玉处理家务事的智囊团,用温暖化解了明玉内心的寒冰。从观众反应来看,杨祐宁的石老板显然已经深得粉丝心。
各种花式表白见诸网络。被赞“很迷人”“小奶狗上线”……他与姚晨的甜蜜吻戏也喜提热搜。
杨祐宁,1982年8月30日生于中国台湾,中国台湾男演员。2004年,参演首部**《十七岁的天空》,获得第41届金马奖最佳新人奖和第5届华语**传媒大奖“最佳新演员”“最佳男演员”提名。2006年,又凭借《圣棱的星光》获第41届台湾电视金钟奖“戏剧节目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但是随后虽然出演了一系列作品,但是都不火,比如电视剧《倾世皇妃》、电视剧《前男友》、**《总铺师》、**《大尾鲈鳗》、**《我是女王》、**《太平轮》、**《寒战2》、《我的战争》、《魔宫魅影》。也许是出道即巅峰的典型代表吧,直到2017年参加《花儿与少年》,才又渐渐复苏,但是当时由于有井柏然和陈柏霖在,杨祐宁也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明星光环。
直到石老板这个角色附体,杨祐宁应该会重新翻红,得到更多粉丝喜欢。
苏大强特别会记仇,而且精于报复。在老二家吃了不合口的外卖,要赶紧跟大儿子告状,好像苏明成和朱丽虐待他。眼巴巴在家等大儿子接他去美国。他有一次,自己在家啃鸭脖子,食物中毒了。在医院里,苏明成就说了,他那个爹跟鸭脖子有仇,一吃就拉肚子,妈以前都不让他吃的。那个苏大强,胆小又怕死,嘴巴再馋也会注意忌口吧。而且就是拉肚子,挂瓶水就好了,非要哭着喊着给大儿子打电话。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让儿子成为别人眼中的不孝子。
重男轻女的家长常常忽视女孩,过度关注男孩,这样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
1 女孩不被重视导致的伤害
(1)产生心理落差
家中的父母重男轻女,必然导致家里的资源分配不均。不论是教育资源,还是物质资源,分配的天平总会向男孩一方倾斜,而女孩作为家里的弱者就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
(2)没有安全感、自卑,或产生极端行为
长期被父母忽视的女孩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不敢轻易表露自己的感情。就像在《都挺好》中,苏明玉在职场上可以呼风唤雨,但在面对爱情时不会轻易得表露真心,这和她小时候被父母亲忽视,导致缺乏安全感是有很大关系的。还有的女孩会做出极端的举动,来引起父母的注意,这些相近于“自残”的行为,会对女孩的心理和身体产生极大伤害。
(3)自暴自弃,养成消极心态
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女孩不被重视,长久以往自暴自弃,失去家人的支持鼓励,对生活失去勇气,女孩的人生一片黯淡。
同样,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男孩虽然是受关注多的方,可是过度的关注对男孩也有很大影响。
2 男孩被过度宠溺的影响
(1)缺乏独立性,没有责任心
过度的宠溺,会使男孩缺乏独立性,缺少对生活的担当。生活中各方面都有父母代办,男孩根本不用操心,这样的男孩怎么能独立呢?还怎么替父母分担生活的压力?
(2)养成自私自利性格
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的过度宠溺多使男孩自私自利。在《都挺好》中,二哥在母亲的宠溺中变成了一个好逸恶劳的啃老族,他对“啃老”却毫无愧疚,花钱大手大脚,丝毫不在乎这些都是父母的血汗钱。
(3)不能懂得兄妹、姐弟情谊
过度的宠溺,使男孩对兄妹、姐弟之间的感情淡漠。受家庭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二哥苏明成对妹妹苏明玉非打即骂,即使成年了,还会因为家庭矛盾对妹妹大打出手。本应该互亲互爱的兄妹,却成了陌生人。兄妹之间这种矛盾和父母对男孩的偏袒是脱不开关系的。
电视剧《都挺好》凭借其对中国式家庭鞭辟入里的描画,迅速成为2019年最火热的剧集,说全民追捧也毫不为过。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能在里边看到自己家庭或多或少的影子,我们可能没有苏大强这样的父亲,但总有跟父母矛盾的时候,或多或少埋怨家庭,我们可能没有苏明玉这么强大的能力,但她对家的温暖的渴望,每个人都感同身受。
这部剧中叙述了以苏家三兄妹为主线的家庭伦理剧,赤裸裸的揭示了原生家庭给子女带来了的伤害,或多或少都是现实中的一些缩影!
真实的剧情给予了观众“强烈的代入感”《都挺好》这部剧可以说是一步步被“骂”火的,从刚开始苏母的重男轻女,到二哥的妈宝啃老,再到父亲苏大强的百般撒泼,人物设定汇聚了人性灰暗的一面。
真实的剧情给予了观众“强烈的代入感”,主演郭京飞甚至一度承担起大家无处发泄的“怒火”,多次被骂上微博热搜。大哥爱面子,自认为是大哥,要做好榜样,搞好家庭关系,结果呢,一样也没做好,实在是不是做大哥的样子,纵容自己的父亲。
二哥是个啃老族,脾气暴躁,对待自己的妹妹也是拳脚相对,还不知悔改。导致家庭关系破裂,最后也认识自己的错误,改过自新也是不错的结果。苏明玉从小在家受到二哥的恶打,导致心理恐惧,对家庭的亲情比较渴望,母亲对自己不好,不喜欢自己,从而从小比较努力,比较看中钱,认为钱可以给自己安全感。
说的到底大家都是一家人,只希望一家人能多些包容和理解在这部剧中不仅是反应出来的社会问题让人觉得值得关注,还有剧中演员的演技更是值得一看。苏大强的扮演者倪大红将人物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苏明成的扮演者郭京飞在演打苏明玉的那场戏时让人恨得牙痒痒,可以说,剧的好坏不仅看的是剧本还有演员们的演技。
原生家庭的痛与不公平在这部剧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或许现实中存在着很多这样重男轻女的家庭,就好像我的爷爷奶奶那代人,就喜欢多生儿子,认为这是为自己的家族开枝散叶,而女儿不过就是泼出去的水,林林总总的生活情节像极了电视剧里的狗血剧情,但说的到底大家都是一家人,只希望一家人能多些包容和理解。
某些方面放大了人性的弱点,暴露了人性的不足就是这么都不好的一家人,电视剧却起了《都挺好》的名字,大概就是说这个家庭,在矛盾激化后解决了矛盾,放下了之前的执念,好好生活在一起的故事了吧,符合中国人一贯喜欢大团圆的结局,电视剧也带给了我们对于家庭的思考:比如父母总是会有偏爱的那一个,而忽略掉不被疼爱的那个人的感受,比如父母的养老问题,再比如父母的再婚问题,儿女之前的相处问题,
这一剧在某些方面放大了人性的弱点,暴露了人性的不足,家人的思想都出现了偏差,因为“自私性”而无法融洽相处,着重反映了重男轻女的家庭教育观以及女强男弱的家庭结构下所形成的人物性格造成的家庭问题,但本剧的还是有积极向上的一面的,主角没有为家庭环境所累,自怨自艾,而是在逆境中逆流而上,为自己赢得社会地位,获得广阔的天地。这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当下社会,对年轻人还是有一定鞭策鼓舞的教育意义。
主角没有为家庭环境所累,自怨自艾,而是在逆境中逆流而上,为自己赢得社会地位,获得广阔的天地生活就是如此,家庭的都挺好并非都挺好,这要看我们怎样去做、去看、去理解、去平衡、去沟通,所有的矛盾与喧闹过后终将归于平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