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蜥蜴学名叫什么???

这种蜥蜴学名叫什么???,第1张

变色树蜥:

    中 文 名 变色树蜥

  俗名别名 马鬃蛇、雷公蛇、鸡冠蛇

  英 文 名 Crested Tree Lizard

  拉丁学名 Calotes versicolor

  地理分布 国外分布南亚及东南亚地区,我国分布云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繁殖方式 卵生。交配期为4-10月,每次产蛋1-3只,蛋呈白色,长椭圆形

  寿命:2-5年

  习 性 本种栖息于环境潮湿的热带雨林内

  体形特征 变色树蜥全长可达40厘米,但尾巴约占身长的三分之二。初生体长7-10cm变色树蜥的鳞片十分粗糙;背部有一例像鸡冠的脊突,所以又叫鸡冠蛇;其独特的外型令它易于辨认。头较大,吻端钝圆,吻棱明显。眼碱发达。鼓膜裸露,无肩褶。体背鳞片具棱呈复瓦状排列,背鳞尖向后,背正中有一列侧扁而直立的鬣鳞。四肢发达,前后肢有五指、趾,均具爪。头体长80-90毫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3倍。体浅灰棕色,背面有5-6条黑棕横斑;尾具深浅相间的环纹;眼四周有辐射状黑纹。喉囊明显。生殖季节雄性头部甚至背面为红色。体色可随环境而变。

山地麻蜥(学名:Eremias brenchleyi)为蜥蜴科麻蜥属的爬行动物。山地麻蜥(Eremias brenchleyi Guenther)是华北地区一种习见的蜥蜴类动物,以往曾被认为是丽斑麻蜥(Eargus Peter)的一个亚种。

知名演员孙俪晒自己外出游玩照片,与一般踏青赏景的游客不同,孙俪关注的重点居然没在这好山好水好风景上,而是看上了树上的“知了”,也就是我们说的“蝉”。而且孙俪不光去“看”了,还抓了好几只知了在手上,任由这些长着大翅膀的肉虫子用爪子勾在自己拇指上,场面看上去有些令人头皮发麻。

用孙俪自己的话说,就是当自己拿了知了后,大家看到自己都绕着道走,显然是都吓了一跳。但孙俪自己却不觉得有丝毫不舒服,甚至还说自己都高兴坏了,因为自己看到了好多的知了,自己真的好喜欢昆虫,觉得这些知了长得又美又可爱。

看着大家害怕,孙俪高兴地炫耀了起来,一本正经地称自己不害怕虫子。可是下一秒知了突然飞起,把孙俪吓得惊声尖叫,脚下都吓出了一段踢踏舞,画面十分搞笑。不得不说,这打脸真是来得太快了。为了找回面子的孙俪不断地解释,称自己并不是害怕知了,而是因为它突然飞起才被吓到了。

但无论她怎么解释,工作人员都不太相信,一直在一旁发出嘲笑的声音。从孙俪自己晒出的照片来看,她确实是不害怕这些昆虫。只见她手里抓着一大把知了,数都数不清。地上还摆着一排知了,看得人起鸡皮疙瘩,但孙俪却乐在其中。看着这一排知了,有网友还搞笑地留言称孙俪是不是在跟知了军训。

照片中,孙俪戴着遮阳帽,穿着十分朴素,白色波点上衣搭配黑色阔腿裤,看起来十分休闲。在工作室晒出的视频中,孙俪捉住了一只知了,还十分兴奋地把知了举起来展示,一直在说知了很可爱。但这可苦了一旁的工作人员,纷纷表示有点可怕。

孙俪刚说完自己不害怕虫子,下一秒知了从孙俪手中飞走,把她吓出了猪叫,这光速打脸来得也太快了,孙俪这手忙脚乱的样子也是让工作人员都笑出了声。孙俪马上解释自己不害怕知了,只是它突然飞走被吓了一跳而已。

孙俪工作室在某短视频平台更新了一则新动态。视频中孙俪与邓超罕见同框一起同游动物园,孙俪展现了她“孙大胆”的魅力,这期间疯狂将蛇、蜥蜴、白氏树蛙等冷血动物抓进手里,放肩膀上各种亲密接触,吓得一旁超哥直颤抖。

只见孙俪穿着很是随意,上身穿着简单黑色T恤,下身搭配一件灰色紧身瑜伽裤,帽子口罩紧罩住脸,很是低调。只见孙俪大胆地直接拿起一只青蛙蹲着拍照,随后又将一条黄金蛇盘在肩膀上,站姿随意,还在一边轻松比耶,看上去非常轻松。

紧接着孙俪肩膀上已经被放上了两只蜥蜴,孙俪还要求小助理再在她手上放一只,并且一边抚摸着蜥蜴,一边感慨蜥蜴好可爱。只见孙俪左右肩各有一只蜥蜴,手上放着一只蜥蜴,还温柔的看着手里的蜥蜴,很是喜爱。

孙大胆几次与这些冷血动物亲密接触的行为,虽然娘娘乐在其中,可苦了在一旁的邓超。一向胆小的邓超,蜷缩在角落,称自己鸡皮疙瘩、汗毛都被吓起来了,并且他还在心里暗暗呼救,老婆太大胆对超哥而言也是一种受罪。网友们看到孙俪抓蛇、抓蜥蜴这些行为也感到非常佩服,表示自己看到这些动物都会害怕,大赞孙俪不愧是钮钴禄甄嬛,勇气可嘉。确实很少看到这般年纪的女星能如此豁得出去。

这是丽纹攀蜥。可以作宠物养。

丽纹攀蜥,曾用名丽纹龙蜥,是我国攀蜥属下19种物种之一。分布区于所有攀蜥中最广,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地区,如云南,四川,贵州,湖北。该物种雌雄性二态明显,雄性颈鬣发达,背部绿色纵纹边界清晰规则,尾根较雌性膨大;而雌性颈鬣较弱,背部绿色纵纹间有明显深色横纹,绿色纵纹边界不清晰,且尾根部较细。

作为宠物市场上最常见的国产蜥蜴物种,加之目前没有任何批量人工繁殖,丽纹攀蜥野生种群面对极大的非法采集压力。该物种已被列入我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属“三有”野生动物。

“四脚蛇”俗称蜥蜴和石龙子,因为它有“蛇”字,许多人怕被它咬后中毒.其实,四脚蛇既不是蛇,也不会咬人。

四脚蛇主要分布在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等地区。主要食物是昆虫。

四脚蛇的尾巴被夹后会立即脱落,但它们依然能正常生活,过些时候会逐渐长出新尾巴。这种生理现象,叫做“再生”。

四脚蛇种类很多,分布较广的尚有蓝尾四脚蛇(长江流域以南)、铜石龙子(华南、华中)等。

扩展资料

一、石龙子化学成分

全体含蛋白质、肽类、氨酸、脂肪。甘油酯中不饱和脂肪脂酸占总脂肪酸的80%,而油酸(oleic acid)占40%B-细胞含肾上腺素,葡萄糖原,皮质醇(Hydrocoritsione)。

二、石龙子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

——四脚蛇

——石龙子

蜥蜴会爬树。

拓展:

1、简介:

蜥蜴(Lizard),属于冷血爬虫类,和它出现在三叠纪时期的早期爬虫类祖先很相似。大部分是靠产卵繁衍,但有些种类已进化成可直接生出幼小的蜥蜴。蜥蜴通常有四只脚,所以又称为“四脚蛇”。蜥蜴是爬行动物纲中最庞大的家族,有记录的品种超过4700种,栖息环境也广布各地,有生活于水中、栖息于沙漠、潜藏于地下、攀爬于树林、甚至是飞翔在空中的,而且会为了环境的差异而演化出各种不同形态。

2、主要特征

蜥蜴是爬虫类中种类最多的族群,目前全世界已知超过4,0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体型差异很大,从数厘米大的加勒比壁虎,到近3米长的科莫多龙都有。有些被称为蛇蜥的种类脚已经退化,只留下一些脚的痕迹构造。它们因为有眼睑和耳朵,所以能与蛇区分。许多蜥蜴能变换它们的颜色以因应环境的变化或压力,例如变色龙。

大部份的种类为肉食性,以昆虫、蚯蚓、蜗牛,甚至老鼠等为食。但也有以仙人掌或海藻为主食,或是杂食性的。蜥蜴亚目(Sauria)爬虫类的统称。与其近缘的蛇亚目(Serpentes)合计占整个现存爬虫类的95%。共分18科,3,000多个种。热带地区种类和数量最多。从北极到非洲南部、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皆有分布。蜥蜴的身体外形及大小在爬虫类中差异最大。体长从3公分(1吋,壁虎)至3公尺(10呎,巨蜥)。体重最轻者不足1克,最重者多于150公斤。身体多细长,具长尾,多具4肢,除鼻孔、口、眼及泄殖腔开口外,体表覆以鳞片,一对眼睛和一对耳孔。如无外耳孔,则鼓膜位于表面,有些种于头和体鳞下真皮内有骨鳞。鳞的表面覆以一层角蛋白。

蜥蜴

蜥蜴习性千变万化,主要的原因在于,世界上各个角落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同的蜥蜴,生活在沙漠、平原、森林、海边的蜥蜴习性大不相同,但是也会有一些共同之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蜥蜴的生活习性。

一、很多蜥蜴的生活习性很迥异

蜥蜴生境各异,生活于地下、地表或高大的植被中,沙漠及海岛中均可见。仅存的海生种为加拉帕戈斯群岛(Galapagos Islands)的海鬣蜥,食海藻。有几种蜥蜴部分水栖,食淡水生物。对蜥蜴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为温度,许多种有其“最适温度”,会晒太阳以升高体温,使之高于气温。生活于寒冷地区的种冬眠。昼长对蜥蜴亦有影响。大部分蜥蜴为卵生,卵产于所挖穴中,树木、岩石的裂缝中,或落叶层下。有些蜥蜴(尤其是生活于高海拔、高纬度地区者)为卵胎生或胎生。

蜥蜴类动物大多性情是很温顺的,它颜色大多比较鲜丽;好静,往往在一个地方一停就是几个小时,相当文静,一点也不会招人讨厌。蜥蜴大多以昆虫作为主要食物,有食其他各种肉类,像石龙子等品种,也爱吃蔬菜、南瓜和水果等植物饲料。此类动物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所以喜热怕冷,需要经常晒太阳,也需要经常洗澡和饮水。

蜥蜴生活于平原、山地、树上或水中,需要温度较高的环境。适当的温度变化可以刺激它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增强它的免疫能力,抵抗感染。白天温度30~32℃最适宜,最高可提至35℃,提温可以用灯泡照射,晚上也应保持24~27℃。睡觉时要给予黑暗环境,以满足生理需要,所以晚上不要用灯泡照。

蜥蜴

二、蜥蜴的习性之断尾

许多蜥蜴在遭遇敌害或受到严重干扰时,常常把尾巴断掉,断尾不停跳动吸引敌害的注意,它自己却逃之夭夭。这种现象叫做自截,可认为是一种逃避敌害的保护性适应。自截可在尾巴的任何部位发生。但断尾的地方并不是在两个尾椎骨之间的关节处,而发生于同一椎体中部的特殊软骨横隔处。这种特殊横隔构造在尾椎骨骨化过程中形成,因尾部肌肉强烈收缩而断开。软骨横隔的细胞终生保持胚胎组织的特性,可以不断分化。所以尾断开后又可自该处再生出一新的尾巴。再生尾中没有分节的尾椎骨,而只是一根连续的骨棱,鳞片的排列及构造也与原尾巴不同。有时候,尾巴并未完全断掉,于是,软骨横隔自伤处不断分化再生,产生另一只甚至两只尾巴,形成分叉尾的现象。我国壁虎科、蛇蜥科、蜥蜴科及石龙子科的蜥蜴,都有自截与再生能力。

伪装中的蜥蜴

三、蜥蜴特殊的繁殖习性

蜥蜴一般每年繁殖一次。但在热带温暖潮湿环境的一些种类,如岛蜥、多线南蜥、蝎虎、疣尾蜥虎与截趾虎等则终年都可繁殖。多数种类蜥蜴系卵生,一般于夏季产卵于温暖潮湿而隐蔽的地方。卵数由一二杖到十几枚不等。卵的大小与该种个体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壁虎科的卵略近圆形,卵壳钙质较多,壳硬而脆。其他各种蜥蜴的卵多为长椭圆形,壳革质而柔韧。

有的蜥蜴卵在母体输卵管后段(“子宫”)就开始发育,直到产出仔蜥,叫做卵胎生。石龙子科中不少种类为卵胎生,其余各科蜥蜴多为卵生。同一属中有的种类为卵生,另一些种类则为卵胎生。譬如南蜥属中多线南蜥为卵胎生,多凌南蜥为卵生。又如滑蜥属中两个相近种秦岭滑蜥为卵胎生,而康定滑蜥却为卵生。我国特产动物鳄蜥在当年年底仔蜥就在母体输卵管内发育成熟,但延滞到第二年5月才产生母体外。解剖怀孕后期的鳄蜥,成熟仔蜥已无卵黄,而母体输卵管壁布满微血管网。可能发育后期的仔蜥依靠母体提供营养,应属于少数胎生蜥蜴之一。

四、根据蜥蜴习性确定饲养方法

长尾鬣蜥俗名变色龙、水龙、马鬃蛇。颜色艳丽,性情温顺,体长在40厘米以上,可以缸养或放养。缸养要求缸的长度超过蜥蜴的长度,越大越好,缸底以沙或石做铺垫,放块沉木或石块供其栖息,缸中置一水盆,水以晾晒过为佳,供其饮水与洗澡。放养可以在屋中或阳台,放一水盆或每两天给它洗一次温水澡即可。食物以面包虫为主,1至2天喂一次,一次可吃6条虫。有条件的可以捉些蟋蟀和青蛙来改善伙食,偶尔喂一些生菜或苹果可提高其体质。可训练它趴在肩膀上不动,出门散步。

丽纹龙蜥和北草蜥(详情介绍)体型中等,性格活跃,适应性强,宜缸养。布置和喂养与长尾鬣蜥相同,但不用洗澡,缸内要保持湿度,忌闷热与阳光暴晒。可以拿在手中玩耍,但要注意丽纹龙蜥行动迅速,偶尔被激怒时,会张口咬人,所以不要用力去抓它和拽其尾巴。石龙子体型中等,尾较长,体表鳞片光滑,类似蛇,生命力强,喜土中穴居。缸养条件简单,缸底铺沙土5至10厘米厚,放饮水盆和喂食盆各一个,食物以面包虫和其它昆虫为主,注意保持环境潮湿。

蜥蜴比较安静,适合安静的人饲养,在饲养蜥蜴前,要先了解这种蜥蜴的习性,才能更好的使蜥蜴适应生活环境,也能防止蜥蜴生病或暴毙,是最正确的选择。

楼主,你这是“变色树蜥”无误

变色树蜥,英文名:Crested Tree Lizard。海南话叫雷公马、路犀。头较大,吻端钝圆,吻棱明显。眼硷发达。鼓膜裸露,无肩褶。体背鳞片具棱呈复瓦状排列,背鳞尖向後,背正中有一列侧扁而直立的鬣鳞。四肢发达,前後肢有五指、趾,均具爪。身长80-90毫米,尾长约为身长的3倍。体浅灰棕色,背面有5-6条黑棕横斑;尾具深浅相间的环纹;眼四周有辐射状黑纹。喉囊明显。生殖季节雄性头部甚至背面为红色。体色可随环境而变。 生活在海拔较低的地区,活动于山地、平原和丘陵一带在灌木丛或稀疏树林下较多几。4月下旬至9月产卵、每产6-9枚,卵椭圆形,黄白色。

国外分布南亚及东南亚地区,我国分布云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变色树蜥喜欢吃各种昆虫如蟋蟀、草猛和甲虫、蜘蛛等,偶食其它小型蜥蜴。也爱舐在叶子上的水点解渴。(这就是你在雨天草地上看到它的原因)

它是会变色的,我帮你找到一张变色树蜥变为红色的,你看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4567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