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抗击疫情先锋人物感人小故事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 心得体会 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心得体会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疫情狙击手张定宇的故事:
1、张定宇爷爷,现年56岁,1986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武汉第四医院医务处副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武汉血液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 2013年12月起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他是一名临床医学博士,更是一名优秀的***党员。
2、第一是反应迅速:2019年12月29日,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密切接触的首批七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
这引起了张定宇的高度重视。张定宇反应非常迅速,对病毒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张定宇从事传染病工作多年,职业敏感让他深感这病不简单。他一边叮嘱医务人员加强防护,一边率先让人采集7名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送去检测。
在这批药管中,他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
没过多久,很快,病情在周围附近开始蔓延。
3、第二是意识清楚:张定宇对同事们说:“我们已经处在世界的暴风之眼,一举一动都被别人关注着,我们要尽心尽力保护武汉的人民。”他清楚地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率先对新冠状病毒这一目标进行了定位分析,做出了清楚的判断。
从此,张定宇便开始了对病毒的斗争。经常是凌晨1点左右睡觉,清早5点起床,这已经成为张定宇的家常便饭。
但天不遂人愿,我们敬爱的张大夫却患有渐冻症。他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被感染的妻子,用羸弱的身躯,只为多救几个人。
4、第三动作快速:张定宇无法延长自己生命的长度,此刻的他,正在用渐冻的生命,与死神竞速,与自己的狙击目标赛跑,时间对这位狙击手来说,意味着必须用秒来计算。
2月2日,他面对央视记者的采访时说自己的年龄,“应该往小了说,因为我愿意多做点事情,想让自己的时间长一点。”张定宇的双腿渐渐开始萎缩,但内心的力量不容置疑。
张定宇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5、一个目标,对敌情实施精准打击:
今年57岁的张定宇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不顾自身绝症在身,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2020年1月31日,湖北省委授予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同志“全省优秀***员”称号。
事迹可以起到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你知道哪些抗疫支援者事迹?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抗疫支援者事迹简介5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static/uploads/yc/20201216/85a678e5941007ae300306811f691b2cjpg"width="484"height="300"/>
#抗疫支援者事迹简介(篇1)#
侯俊刚,运城市第一时间爱心公益志愿者联合会河津分会、河津市志愿者协会会长。
自河津市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爱心志愿者协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为河津疫情防控积极献言献策!侯俊刚作为爱心志愿者协会的会长,他用脚步、用行动、用担当参与构建联防联控的人民防线!
自疫情防控开始以来,为了增强市民对疫情的防控观念,侯俊刚会长每天亲自上阵,把自己的面包车作为宣传车穿梭在河津的大街小巷,进社区、入村庄,把疫情防控知识送到千家万户!每天早上出来,中午基本上也不回家,渴了吃口苹果、饿了吃点麻花,累了就在车上眯一会,尽管如此辛苦,但是他还是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坚持每天出车宣传!因为他心里时刻牢记着入党誓言的那一句: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侯俊刚会长白天与志愿者一起广泛宣传,组织劝导,晚上回到家里通过媒体及抖音及时关注疫情发展情况,多次利用抖音平台语重心长的宣传防疫的重要性,劝导大家少出门,多在家,并及时处理和协调协会志愿者参加活动和捐款捐物的各种事宜,通过积极协调,联系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捐助环保酵素一千斤用于城市雾炮车喷洒作业,积极为防疫防控工作做出一份努力。用实际行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勇当战‘疫’排头兵。
#抗疫支援者事迹简介(篇2)#
__疫情发生以来,扬芬港镇二街优秀青年李洪亮时刻不忘自己***员和__委员的双重责任,关心群众、情系疫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为镇村疫情防控做出重要贡献。
__积极参加村街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行动,肩负起村街繁重走访排查、疫情检查站执勤等工作,用实际行动兑现自己对党和国家的诺言,充分发挥一名基层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口罩、体温计等防护用品成了防疫最难得、最需要的物资,也是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干部以及志愿者们最不可缺少的装备,在一线执勤的李洪亮心里想,疫情检查点工作人员经常与外来人员接触,他们的工作潜在风险比起群众危险多了,他们是村街群众最后一道防线,一定不能出现任何闪失和问题。于是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得保护好志愿者兄弟们!”于是李洪亮竭尽所能,找遍了所有生意伙伴和朋友,多次向镇村防疫一线捐献防疫物资。截至目前,他捐献N95口罩500个、一次性口罩10000个、护目镜40个、电子体温计2个等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___委员的责任与担当,为家乡抗击疫情志愿者们的生命健康提供了保障。
据了解,作为优秀的企业家李洪亮还热心公益,常年坚持远赴偏远山区扶贫助教,帮助许多贫困家庭渡过难关,多次获得当地政府颁发的“爱心志愿者”称号,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抗疫支援者事迹简介(篇3)#
自疫情防控以来,总能看到一位身穿防护服驾驶着白色桑塔纳,在豫鄂陕三省边界的公路上穿行……他就是__县__镇卫生院副院长小李,负责为该镇返乡人员做核酸采样。当疫情再次袭来时,他挺身而出,无私奉献,坚守岗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出感人至深的战“疫”故事。
疫情就是命令,责任书写担当
“双河村有三位返工人员,需进行核酸检测……”3月16日晚九时许,小李接到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电话后,立刻备好核酸采样物品,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和塑胶手套,整装前行。
双河村是__镇的一个偏远的行政村,并与__交界。早春三月,乍暖还寒,气温反反复复,前几天十七八度,一下子降到3、4度。由于返乡人员家住半山坡上,他只能弃车步行数里,顶着深山的寒气,分别前往三位返乡人员家为他们做核酸采样。采集期间,他还不时地为返乡人员做思想工作,耐心讲解有关疫情防护知识和注意事项。采样完毕,他顾不得歇息,便驾车奔赴在去县城送核酸样本的路上。
时间就是速度,行动践行使命
核酸采样是一项危险且高强度的工作,采集人员穿好防护服后,为了节约时间,他们常常连续几个小时不喝水、不吃饭、不去厕所。防护服密不透气,一轮采集下来他们已满身是汗,头发湿得像刚洗了澡,口干舌燥、衣衫湿透、卸下N95口罩后脸上是深深的勒痕,但操作却要眼疾手快不曾停歇,小李同志也同样如此。
一次他接到一项涉及16个村的返乡人员,但半日之内必须完成核酸采样的紧急任务。16个村位置分散,最远距镇上四五十公里,小李同志精心谋划,合理安排人员,兵分三路,把自己与另外两名年轻的医生分到最远的几个村。就这样,他们采集完一个村,不敢懈怠,顾不上喘口气,立即奔向另一个村。当遇到一些不愿积极配合的人员,他就耐心细致的说服;当遇到一些没钱交核酸费用的老年人,他就毫不犹豫帮他们垫付;当遇到居家隔离人员大门被封,他就想尽一切办法完成采集……,汗水顺着头发向下流,模糊了双眼,湿透了衣服,即使如此,他没有喊一句“太累了”,只有“加油,我们会胜利的”诸如此类的激励话语。时间就是速度,他以坚强的意志,极高的工作效率,提前完成了采集任务。
本轮疫情以来,他没有休息过一天,自己有胃病,到吃饭点儿吃不上饭已是常事,胃疼折磨得他腰都直不起来,但他顾不上这些,依然坚定的奔赴抗疫一线。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用在白衣战士身上再贴切不过了。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医务工作者,他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义无反顾地冲锋在疫情防控一线,用使命与担当守护着__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抗疫支援者事迹简介(篇4)#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许多普通人不普通的灵魂。譬如奋战在防疫一线的社区志愿者们,他们勇担责任、践行使命,不断创造“舍小爱为大爱”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奉献精神。
市人才服务中心支部委员方荣,今年47岁,家住刘口花园。疫情发生后,她主动请缨,每天在社区门口开展志愿服务,参与蔬菜水果的分发工作。“作为一名党员,我不能闲着,得出力啊!”这是她常挂嘴边的口头禅。此外,她常常在社区微信群转发防护常识、传递抗疫正能量,鼓励大家坚定信心、共度时艰。
3月5日,如往常一样,方荣一大早就全身心投入到社区值守工作中。可刚吃完晚饭,她突然被家人电话告知,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公公从黄荆小区的住所不慎走失,而家人因疫情无法外出找人。放下电话,方荣焦虑万分,因为她有公务在身,不能擅自出小区大门。思忖片刻后,她马上联系黄荆小区社区书记李同成请求帮助,当晚在李同成书记和社区志愿者的帮助下,其公公被顺利找回。
“有国才有家”,为了心中的大爱,方荣暂时放下了自己的小家,选择守护刘口花园小区的大家们。虽然在关键时刻她没能亲自守护自己的公公,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她的所作所为对得起党和人民。这就是一种大爱!我们相信,当无数人的大爱汇聚在一起时,这场疫情就一定能早日结束!
#抗疫支援者事迹简介(篇5)#
___疫情发生以来,扬芬港镇二街优秀青年李洪亮时刻不忘自己***员和__委员的双重责任,关心群众、情系疫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为镇村疫情防控做出重要贡献。
李洪亮积极参加村街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行动,肩负起村街繁重走访排查、疫情检查站执勤等工作,用实际行动兑现自己对党和国家的诺言,充分发挥一名基层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口罩、体温计等防护用品成了防疫最难得、最需要的物资,也是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干部以及志愿者们最不可缺少的装备,在一线执勤的李洪亮心里想,疫情检查点工作人员经常与外来人员接触,他们的工作潜在风险比起群众危险多了,他们是村街群众最后一道防线,一定不能出现任何闪失和问题。于是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得保护好志愿者兄弟们!”于是李洪亮竭尽所能,找遍了所有生意伙伴和朋友,多次向镇村防疫一线捐献防疫物资。截至目前,他捐献N95口罩500个、一次性口罩10000个、护目镜40个、电子体温计2个等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__委员的责任与担当,为家乡抗击疫情志愿者们的生命健康提供了保障。
据了解,作为优秀的企业家李洪亮还热心公益,常年坚持远赴偏远山区扶贫助教,帮助许多贫困家庭渡过难关,多次获得当地政府颁发的“爱心志愿者”称号,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
范文 |抗击疫情工作事迹优秀新闻稿
篇一
防控战“疫”,白衣飞扬。在该市医疗系统,一份份滚烫的请战书让市民泪奔,一面面鲜艳的党旗,飘扬在救治一线。
“我自愿加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一线工作,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绝不后退┅┅”
1月26日,该市中医院的一封医生的“请战书”刷爆朋友圈,医师寇明瑛等11名医护人员佩戴上党徽,在这封请战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党旗飘扬处,奔涌争先潮。”党员争先奔赴抗击一线的精神,也感染了全市医护人员:“这是很光荣的事。”
“说话基本靠吼,茶水基本不喝。”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都带三层口罩,穿隔离衣,带面屏┅┅然而,他们无怨无悔。
白衣天使,更是白衣战士。市妇幼保健院6名医护人员说:“穿上这一袭白衣,就担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是该我们上了!”
“若有战,召必回!”该市涴市镇卫生院医生刘晓莉,家住五峰山区,除夕之夜接到医院紧急通知,初一顶着雨雪,奔赴抗疫一线。护士严飞群,初一早上从贵州省印江县千里奔袭,赶回松滋……
该市卫健局严格落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防控第一责任人,规范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市疾控中心、市人民医院等单位成立相应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本辖区内医疗机构不明原因肺炎的防控工作技术指导工作。确定该市人民医院、华泰医院为定点医院,根据疫情启用南海镇卫生院为后备留观场所,精心安排床位、物资、医护人员,保证随到随治;加强医护人员协调,选调最强业务力量参与救治工作;高度关心关爱一线医护人员,尽力做好后勤保障;加强密接人员管理,各地根据市指挥部交办的密接人员名单逐一排查,安排居家或者集中隔离观测。
1月30日,中共松滋市委组织部发出《致全市***员的一封信》,号召该市全体***员迅速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截至目前,该市已有476个基层党组织、9352名党员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全市147名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到村、社区指导疫情防控工作,215名社区干部、133名网格员、2258名机关在职党员投入到防控一线。25名第一书记、75名驻村干部回村参与所驻村的疫情防控工作。
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篇二防控战“疫”,舆论先行。该市宣传部门建立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加强值班值守,全媒平台开设“抗击疫情,众志成城”专栏,汇聚攻坚制胜的强大力量。
迄今,该市融媒体中心全媒发布防疫信息210余条。“松滋23岁北大在读学子,火线增援家乡”“松滋白衣天使令人刷屏的请战书”“除夕,松滋白衣战士让人泪奔的团圆”等一系列展现松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感人故事,引发全市共鸣,多篇新闻达到10万+关注度。同时,电视每天播出疫情防控游动字幕2条22次,2个频道播出疫情防控公益宣传片4个35次,播出防疫公告35次;各地抢在在第一时间对故障广播进行维护确保必须响、村村响,全市235个村和39个社区利用农村广播全天播发防疫指挥部公告、防疫知识等内容。
“渔鼓敲两敲,各位新年好。冠状病毒起狂飙,危害真不小┅┅”1月30日,松滋“山歌大王”宁远俊父女原创土家渔鼓“给您拜个特别年”。土家山寨,唱响战“疫”好声音。
村村响广播,组组挂横幅,户户有传单。“标语上墙,喇叭上车,家家到,户户落,保证宣传无死角。”该市宣传部门负责人介绍,全市各村(居)村组干部全力开展入户宣传,发放宣传资,在各村居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公路沿线、主要路口、人口集中地张贴宣传横幅、标语,村居、镇直单位电子显示屏持续播放疫情防控知识,各村居、镇直各单位在所有工作群高频次转发官方渠道发布的疫情防控知识,并提醒群众带口罩、不出门、不聚会;市内所有幼儿园、中小学校向每个年级家长微信群转发告知书,确保每个学生家长回复及知晓。
篇三防控战“疫”,“严”字为要。1月24日开始,松滋市市场监管局黄少锋每天都在市场巡查。黄少峰介绍,该局已取消休假,全力投入疫情防控。
严管市场。截至目前,该局共出动执法人员905人次,张贴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通告1674份,检查农贸市场194个次,餐饮服务单位294户次,督促6家网吧、3家公众健身场所,2家娱乐场所、1个景区、2个教育培训、22个活禽市场停止营业,取消宾馆宴席178起、农村集体聚餐1360起,督促812部电梯进行了消杀,处理投诉举报35起,依法查处哄抬物价案件3件。
严控人员。1月28日0时起,该市实行最严厉、最全面的通行管制,在镇村路口设卡劝阻不必要的车辆和人员流动,主要路口设立应急通道,安排专人值守。该市交通部门、公安部门组织强大力量,配齐专班队伍,24小时值勤值守。
严格排查。该市各乡镇(街道)、村(居)持续对返乡人员,尤其是武汉返乡人员逐一进行体温监测、健康登记,并要求其一律居家观察、不得外出;严格实行一日一回访、一日一报制度,摸排登记情况由乡镇(街道)汇总后报市指挥部,有异常反应者由村(居)干部督促到定点医院接受诊疗;各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做好有发热等症状人员的初步筛查。
严明纪律。该市充分发挥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各单位落实业务责任和行业管理责任、各乡镇(街道)严格落实属地责任。由市纪监委牵头,采取“六看六查”方式,加大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各级各部门切实履行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
篇四1月26日,居然之家博览城向松滋红十字会捐款10万元。
正在筹建中的武汉松滋商会负责人海克洪,代表商会捐款10万余元。
1月28日,广东身所集团公司首批价值14万元的医用防护服、口罩等用品,运抵松滋。
1月29日,深圳市宝安区建筑业协会一笔516万元的爱心款汇入松滋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专用账户┅┅
新型肺炎疫情牵动着众人的心。截至1月30日14时10分,该市红十字会先后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704141666元。
该市为扎实做好物资保障,在对紧缺医护物资品类拓宽采购渠道,积极争取上级调配倾斜的同时,广泛发动老乡和爱心人士捐赠。
该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表示,对主要医护物资做到统一调配,优先供应一线医护人员和防疫工作人员。与此同时,该市将着力强化市场监管,加强对商场、超市、农贸市场、药店等必须正常营业的场所管控,督促业主和管理者每日消毒,所有经营者和消毒者佩戴口罩,帮助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提前做好安排,保证正常经营。其他门店原则上暂不对外营业。
目前该市市场物资供应基本稳定,群众生活秩序正常。
4、新闻稿: XX镇齐心协力合力战“疫”
“父老乡亲们,外出记得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没事不要瞎转悠,宅在家里过大年”连日来,区弥市镇弥市村疫情防控宣传小喇叭向往常一样,响彻全村大街小巷。像这样的疫情防控宣传小喇叭,弥市全镇有40多个。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自全区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弥市镇广泛宣传,全员参与,合力战“疫”。
严把疫情防控关
实时做好全镇2156名武汉返乡群众的身体状况监测工作,全面落实密切接触者“三包一”责任包保,劝导老百姓防控期间不聚餐、不串门。狠刹人情风,全镇停办、简办红白喜事225家。
充分利用公式公告栏、宣传横幅、电子显示屏、农村小喇叭、“村村响”等宣传平台全天不间断宣传,让老百姓待在家也能第一时间了解镇村疫情,做好防控。
严格交通管制,分村分段设置交通检测站和劝导站28个,最大限度避免人员不必要流动。开展超市、卫生院等重点场所消杀工作,消除感染隐患。
口头训诫、依法查处聚众赌博和造谣传谣等违法行为5起。同时镇纪委牵头做好纪律巡查,严肃问责工作不力的责任单位和负责人。
应急保障惠民生
动态监测生活物资和医护用具价格波动,严肃查处不法销售行为。按照“一断三不断”的原则,积极协调上级防控部门和公安县埠河镇,打通物资运输通道。安排专车接送全镇近30名透析和放化疗病人往返江北重点医院就诊,畅通了老百姓看病就医的生命通道。常态化开展环卫保洁工作,排解万难保障全镇垃圾及时清运处理,确保环境整洁卫生,消除病菌病毒寄生载体。
捐款捐物助战“疫”
“防控疫情是全体老百姓共同的责任,虽然没在抗疫第一线,但能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提供后勤保障”梅氏实业总经理梅运丰向镇卫生院捐款2万元用于购买医护用具时说道。
截止目前,全镇共接收到市工商联、湖北仁盛木业、俊杰商贸、兴旺生物质能源、五丰园合作社、虎渡生态合作社等单位、企业和市场主体的捐款捐物。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正积极同政府沟通接洽,主动参与疫情防控,捐献爱心,献计出力,形成了全面共同抗击疫情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弥市镇将按照中省市区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继续做好责任落实、基础完善、交通管控、排查监测、医院管理、应急保障、宣传引导、环境整治、治安维稳、督查督导十个方面的工作。
5、新闻稿: 73岁老村医李儒庆:坚守防疫一线不后退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监利县三洲镇73岁老村医李儒庆请战一线,骑着摩托车,每天走村入户量体温,已经成为他与村民们的“约定”。
一大早,冒着细雨,骑着摩托车,老村医李儒庆就来到监利县三洲镇沙堤村村民刘俊萍家中,为3岁多的女孩测量体温。
像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沙地村上演,告别刘俊萍,李儒庆又骑着他的旧摩托车踏上了为全村人测量体温的行程。对于他来说,每天5个多小时、1200多人的体温检测,更像是一种与村民的约定。
从1月21日开始,作为唯一村医的李儒庆便主动请战,加入到防疫一线。他不仅要负责下沙片1200多名村民的体温检测,还要对其中的29名武汉返乡人员进行重点医疗观察。无论风吹雨打,73岁的李儒庆从来没有缺席过一次。
一辆摩托车,一个口罩,一件白大褂,就是李儒庆面对疫情的全部装备。这样大的工作量,家里人对他很担心,就是在他的坚持下,现在村民们慢慢养成了戴口罩、勤洗手的好习惯,不再对病毒充满恐惧。
来不及换上一件干净的衣服,来不及吃上一口热乎饭,李儒庆就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排查。看着自己所负责的村民都健健康康,从事了50多年村医工作的他觉得很欣慰,他说守护一方群众的健康,是一个乡村医生应尽的职责。
目前,沙堤村没有一例确诊患者,没有一例疑似病例,李儒庆依然骑着摩托车,行走在疫情防控的路上。
6、新闻稿: 防控新型肺炎各社区街道积极行动
社区、街道等基层是疫情防控的重点,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市基层各部门都行动了起来。
上午九点,在沙市区胜利街道王板桥社区美树林小区内,物业工作人员正在给楼栋内的电梯以及通道喷洒巴氏消毒液。
楼栋内消洒完毕后,物业工作人员又来到了小区人行通道,对垃圾桶进行消毒。
物业人员介绍,这段时间以来,每天都会对电梯、楼梯间、垃圾桶进行消毒,此外,物业还对进出小区的车辆人员进行了管控。
翰林府是社区内的一个新建小区,工作人员也及时对其发放了物资。
除了及时对社区内的小区进行管控外,工作人员还对社区的其他区域进行了全面的消毒。
此外,志愿者们还分班在社区内巡逻,提醒市民减少外出,佩戴口罩。
对于社区一些年老体弱者,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打电话上门进行问询。
为了提高宣传效果,社区还紧急还安装了小喇叭,分时段播放防控知识
根据疫情发展的进程,社区临时增加了值班的工作人员,由原先两人值班变为4人值班,认真做好社区防疫新型肺炎疾病的工作。
抗议期间全体中国人齐心协力,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情。
抗议先进事迹,医生,警察,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全员培训,第一时间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同时开诊,第一时间开辟发热就诊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公布疫情情况,第一时间进村宣传防疫贴士,第一时间消除群众疑虑,他们分秒必争,他们敢为人先。
卡点工作流程培训后,他们走上高速路口与公安一起会吃,防疫面前最美颜色,成立流调小组,近将入户对辖区内所有湖北回乡人员进行上门摸排调查,测量体温,建立档案,及时掌握对返乡人员的健康状况。
扩展资料:
组建消毒队,组织医护人员到辖区内各个村及相关单位进行一天三遍消毒,避免飞沫引起的交叉感染,在高速口,40岁以下的公安干警主动抢赢24小时值守,所有车辆全部登记,所有人员一律测温,可疑车辆进行劝返,守住平安第一道防线。
哪里有危险就去哪里,配合市公安局镇政府做好外来人员登记调查,随访重点关注湖北环境,湖北返乡人员动态管理,以外返乡人员保证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