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散文有哪些

古代散文有哪些,第1张

  1、《尚书》。历史上第一部散文集,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2、《国语》。《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

 3、《论语》。《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

 4、《汉书》。《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祖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

 5、《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您好,

一般都是有爱国主义情感的,一般都城怀古大都是有一种怀古咏物之意,寓意对旧时的无限感怀,也充斥了部分时光易逝之感。

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借古讽今的,作者表达对以往的向往与今时的做爱与悲叹。

1、先秦

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先秦散文是我国古典散文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指的是后殷商到战国末年这一段时期的散文。以目前的文献资料看来,我国最早的“书面文学”应该起于商朝的甲骨卜辞及铜器铭文,它们包括了韵文和散文的记载,这就是散文的起源。

接着在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社会文化变迁,提供给散文一个很好的孕育、发展环境,使散文迈向中国古典散文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2、两汉

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

3、唐宋

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4、明代

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5、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6、近现代

指与诗歌、小说、戏剧等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

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

扩展资料

相关名家:

1、欧阳修

欧阳修不仅是古文家,就是在诗、词、赋及四六骈文方面,也是一代名手。加上他在政治界、学术界都有崇高的地位,乐语音指导青年,奖励后进,于是成为文坛的盟主。

还有他的朋友尹洙、梅尧臣、苏舜钦的往来切磋,门下士曾巩、王安石、苏轼兄弟等人的相互推动,使古文的提倡形成了一股强而有力的风潮,而达到较韩、柳时代更成熟、更普遍的成就。

2、曾巩

曾巩,字子固,江西南丰人。三十九岁登进士,官至中书舍人。曾巩被称为桐城派古文的宗师,为文极重义法的严谨,全篇的布局必求层次分明,使人一目了然而有规矩可循。

作品内容与欧公明道的取向相同,曾氏的代表作有《读贾谊传》、《唐论》、《书魏郑公传》、《墨池记》,其中《书魏郑公传》,前人誉此篇为曾文第一,并比之为古之立言。

3、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江西临川人,二十二岁中进士。神宗时为相,积极推行青苗、水利、均输、保甲等新法。然所用非人,新法失败。变法失败后,卜居金陵蒋山,以诗酒为生,自号半山老人。

著有《临川集》。介甫之文,充满法家思想的功利主义,处处表现经国济世的政治主张,所以他的文论可与司马光并称政治家的文论,不过前者稍近于道学家,后者则为纯粹的古文家,因之为文也更重实用。

4、苏洵

苏洵,字明允,四川眉山人。曾多年闭门读书学文,嘉祐年间,携其子轼、辙游京师,以文献欧阳修受到赞许,遂有文名。任过校书郎一类小官,著有《嘉祐集》。

苏洵之文,得力于《国策》、《史记》、《庄子》、《韩非》。虽为欧公所识拔,但体制殊异,其笔力则较二子为坚劲,故谢枋得说他“有法度、有气力、有精神、有光焰,严谨而华汤者也。”

5、苏试

苏试,字子瞻,号东坡。他主要活动在仁宗、神宗、哲宗三个时期,他可谓才气纵横,行文飘逸清新,挥洒自如,传世的诗有四千多首,辞赋三百多阕,散文三百余篇。

-散文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先秦时期

  1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2。 历史散文

  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3 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二)两汉

  两汉时代,散文进一步发展。

  1 政论文

  贾谊的文章《过秦论》,晁错以主张募民备塞的《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两篇散文最为著名。

  2 史传文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

  (1)《史记》司马迁的《史记》代表了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

  (2)《汉书》

  在《史记》的影响下,东汉产生了不少历史散文著作,班固的《汉书》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3 赋

  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赋”。赋的名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到后代形成了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散文的双重性质。接近散文的称“文赋”,接近于骈文的称“骈赋”。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马并俪文体,《水经注》、《洛阳伽蓝记》不同凡响。

  (四)唐宋时期。

  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苏氏父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

  (五)元明清时期。

  本期散文基本上继承发展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精神。明代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派,反对复古的唐宋派,主张性灵的公安派,出现了归有光等散文大家,清代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457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