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家作文

远方的家作文,第1张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远方的家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远方的家作文1

 看那远方,那是我的故乡。那儿的山是五彩斑斓的,这一块红,那一块绿。那儿的水是生机勃勃的,一会儿鱼儿在你指缝间游过,一会儿虾儿浮到水面上来轻轻咬你一口。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有一次我随着爸爸和妈妈一起上了山。开始我的心里一直有一头小鹿在乱撞,我害怕地想着:这荒山野岭要是一不小心碰上了野兽可怎么好!但我又不敢告诉爸爸妈妈,所以只能乖乖地跟在队伍的后面。但很快我就被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和五颜六色的树叶给吸引住了。我东瞅瞅西看看,瞧,那只小瓢虫,红色的外壳、黑色的圆点,真漂亮哩!看,那棵小松果……

 不一会儿,我又被地上的落叶牵走了魂,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地上的落叶,蹦着、跳着,一边听着落叶沙沙的响声,一边高兴地开怀大笑。这时我又突发奇想:我弯下腰,用手拨开枯黄的落叶,找到五颜六色的树叶,藏进自己的的口袋。就这样我一路找一路藏。浑然不知自己早已被队伍甩下,正当我找到了一片格外美丽的树叶,想要与爸爸妈妈分享的时候,我才发现他们不见了。我心中想着妈妈教给我的自救方法,一边冷静下来,一边呼喊着爸爸妈妈。但这好像不起作用,我开始起身寻找,一边走一边喊。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有些担心。但我没有放弃希望,终于,我听到了喊声。我被找到了。

 这次的山中奇遇并没有使我放弃了解大自然,反而使我对大自然的兴趣有增无减。故乡的五彩斑斓、生机勃勃让我羡慕,更让我想要去探索!

远方的家作文2

 远方的家是我的故乡,是我爷爷奶奶的家。虽然我不像爸爸是在那儿出生那儿长大,每年也就趁寒暑假回去一趟,但不知为什么每一次听爸爸说要带我去看爷爷奶奶时我总是那么兴奋雀跃,迫不急待;每一次要返回杭州时,我又总是那么依依不舍,难以离开。爸爸说,对故乡的依恋是流淌进每一个人的血液里的,难以说清。我仿佛天然就从爸爸那儿继承了这种依恋,时常写着作业抬头凝望着窗前的那片白云,就会想起故乡那蓝蓝的天,清澈的瓯江环绕着的宁静小城,爷爷奶奶……亲人们的笑容和那听不懂的家乡话。

 今年一放寒假,照常我催着爸爸带我回老家,急切地想呼吸那远方的空气、想见那远方的亲人。经过大约5个小时的汽车颠簸,眼前的景象从大都市的繁华到沿途的田野乡村,再到高耸入云的大山,直到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深遂的隧道,最后见到了那只矗立在高速路口久违了的青瓷大花瓶,我知道,龙泉——我的故乡,我回来了!

 远远的还没进家门,就看到了站在家门口的笑脸,我立刻飞奔了过去,扑到了奶奶的怀里。奶奶搂着我的头说:“妹(家乡对小孩子的一种称呼),辛苦了、辛苦了。”二伯母早已准备好满满一桌饭菜,家乡的芋艿糕、香菇、大叶青菜、黄果、还有那辣辣的合菜,我一口气就吃了两大碗饭,不知是真饿了还是家乡的味道太诱人,直到现在那股味道还沉在我心里,倍儿爽。第二天,二伯和伯母带我去了更远的老家乡下。我已不是第一次去那儿了,那儿是我爷爷出生的小山村,青山绿水、土房子、土路、偏远落后但质朴宁静。我最爱去那儿摘茉耳和香菇了。环绕着唐伯唐婶家的是他们家的香菇房和黑茉耳田,二伯母带着我去房里割香菇、去田里摘茉耳;唐伯怕我觉得乡下无趣,又特地借来了一辆三轮摩托车拉着我在小山村路上飞逛;唐婶和叔伯奶奶们又为我们用新米打了麻糍吃,……美美的、甜甜的,欢笑从脸上一路绽放到了心底。

 明年还来啊,一放假就回来……亲戚们的叮嘱还在耳边回响,我就不得不回杭州了。临走,我有些担忧,我害怕奶奶问我这学期成绩如何?我有一门课没有优秀,我不知道奶奶听了会不会失望。后来,奶奶没有问,慈祥的摸着我头说:“妹,学习要自觉,要努力哦,下回奶奶在家等着你放假再回来。”“恩”我点点头,心里已下决心新学期一定要努力学习,认真改掉粗心的坏习惯了。

 故乡,离我又远了,但我知道无论以后我走向何方,我的心始终会牵挂着她,牵挂着亲人们的笑脸,牵挂着故乡抹不去的味道……

远方的家作文3

 习旧了落木萧萧的深秋肃景,饱识了叶红南北,寒菊傲霜的寒秋韵色,但是去“唏嘘”“谈笑”它帷幕下真诚而神趣横溢的本色之时……而冬却又在沉寂当我们正准备要中赶来了,虽没有粉妆银雪前呼后拥,但是空气中真的寒了一分,丛峻之中多了丝丝晶莹少的则是枯乏~无味,在初冬的笔下没有浓妆淡沫,但就是在这寂寞的冬中我们这些异乡儿啊却隐隐感受到了一丝温暖,他仿佛来自遥远,但却又是近在咫尺,那是万千游子“望月而思”的地方啊——家乡。

 我的故乡在远方啊,烟雨朦胧,如同我那扯不断思乡之情。望着帘外如绫烟雨,习惯了在老人膝下听着他们“落叶归根”的玄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啊,他们不断撩动着我思乡的心,一次次的冲动被压制,但一次次的冲动又继续的出现,我知道那是故乡对我的呼唤……离家五六载了,心中承载了太多的辛酸,那沉疺的思绪似乎只有故乡那块坚实的土地才能承载啊。“兴时看月,暮时朝;月明通尽,乡渺渺”。多少异乡人儿因月而思,多少文人雅客因月而欣,坐看明月诗一首,月下共酌把言欢……月传承了世间的思乡之心,思乡之情啊。人生几何?浮云何意?仿佛只有人们心灵中最纯真的地方才是家乡美景,家乡一切的安魂之处,在子夜你最为的寂寞之时照明你异乡迷途的心……!

 家乡纵使远在天际,但却又是近在咫尺!无疑时光的飞逝,人生事处的变化万千,我还是会努力的驾奴着对家乡的爱,对于在家乡生活的每一份美好的记忆,不让他驶出我人生的干线。家乡的爱在心头,我对家乡的爱无疑而猜,家乡的虫鱼草木都见证我对她的爱……故乡的柏,挺俊。形如虬龙,高大葱绿,浑身散发着美而雅的芬芳,却又不失稳重,不少一丝青春。家乡的水,带着古朴的乡韵,浸着故乡黄土地的坚韧与不屈,沉着和朴实深深的铸进我的血和肉,灵与魂,从那一刻,我和故乡的灵魂相系相连……

 名山大川,小桥流水,可悦人目;蝉吟虫唱,风雨之声,可愉人耳……!乡之美,何而弃其阳光,少其木林……诗云;“古之山水,何是明丽?答曰;山不乏木,水不乏鱼。”

 是啊,山少了树美吗?水缺了鱼灵吗?我家乡的山水,夏时的山葱郁满目,到了秋也依旧是不乏其绿啊。“粼波泛壁”,当然少不了“沉鳞竟跃”了,儿时泛波捉鱼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啊。儿时家乡的生活虽说比不上陶弘景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但人生生活的朴实无暇也就绰绰有余了……

 如今的我才知家乡美魅力,不过也算为时不晚……我还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爱他,想想在外为了家乡,为了祖国而在人生浪头奋斗的弄潮儿啊,我佩服你们,佩服你们的勇毅,佩服你们为家乡而披荆斩棘的精神,你们那坚实的背影将同咱们家乡的一切种植在我这火热的胸腔,有朝一日我必然让他们发出勇敢芽孢,开出咱们家乡美好的明天……

 家乡我永远爱你,我将在自己人生道路上刻下你雄浑的传奇……刻下我与你共同成长的点点滴滴……

远方的家作文4

 这天早晨,一名女子和小女儿去沙滩上散步,女子刚买了一束鲜花,散发出阵阵香味。女子一边欣赏,一边慢悠悠的散步。

 女儿赶快跑到了沙滩那边,一屁股坐到了椅子上,那椅子是前天刚搬过来的,小女儿舒舒服服的坐在这里,女子走到小女儿身旁,远远望去,像穿了一对母女装。

 沙滩上有几只船,那是打捞鱼的渔夫才用的,他们一天就能打捞上来好几斤,上商场上买个好价钱,乐滋滋的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总会买点糕点和糖,给孩子们吃。小女儿想到这里,不仅流起了口水,但因为妈妈在这儿,自己又这么大了,赶紧又把口水擦掉了。

 正在这时,有两只狗走了过来,依靠在女子的旁边,嬉戏打闹。它们看上去毛茸茸的,真好玩。小女儿说等回家时要把它们带回去,以免自己以后很孤独。

 女子看着海面,抑扬顿挫的海鸥起起落落飞成了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多美啊!女子心中泛起了微微的波浪。她在眺望,她在遥望,在遥望远方的家乡,家乡的景色多美啊!花草鱼虫,山间小路,丛林小屋,但是因为工作,不得不在这里。

 女子感到欣慰,都忍不住了。每当想起家乡,她都是这样眼泪汪汪,谁说这不是对家乡的感情。

 女子走了,小女儿走了,但海滩上还留着遥望。

远方的家作文5

 文字是一片汪洋,一叶小舟是我的家。

 我看到你摇头,你内心默默着:“家可绝非是这样小的物件。”可我依稀也听人说过,家是岁月洪流中不可更改的故事,在一个接一个的巨浪里我们根本就无从回头,只有向前,向着未知的海域;只有依偎,紧紧靠在小小海船的身边。

 ——听过海的声音,看过海的样子,自此之后似乎是任这凡尘千般美景,也不足以令我动心了。那份莫名的宽阔和那不自觉心生向往的自由,纵然海的脾气时常暴躁,但在这一秒,我还是它乖巧的孩子,我能听到它在耳畔的呢喃,我能感受到那冰冷深处的温暖,我们像是相依相伴的旅人,不过是我在它的心房间徜徉,这最大的未知与对前路的恐惧让我更为用力的攥紧它的手,更为努力的拼命向前冲

 ——有人说家是和海一样的存在。你能看到窗外的飞雪却不会碰到它刺骨的温度,你能看到狂风将苍天大树连根拔起,却不会担心席卷其中。风雪还在,危险还在,不过是家把你包裹起来,让你当个安心的孩子,快乐,自在。

 人总会在特定的时刻才能想起身边常在的以致于被忽视的温情,比如空气,比如水,当然,还有家。想必我们是不会在每天清晨将手掌放在心上,道一声“谢谢,我还能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不会在每一株急待浇灌的麦苗前高声:“谢谢,这世界上还存有大片的生命之泉”,你看这并不完美的我们,忽视着最为重要的东西,却几近苛刻的追求遥远的天边。

 说到这儿我又停下笔,听着耳边传来的海浪声,平静却震撼。这矛盾的感官让我一时间不知从何讲起,不过是觉得微妙而已。也不知为何要在这文字间将海与家联系在一起,我有这样一个假设,在这一颗心的深处,便是一片浩瀚的汪洋,那或许是我的梦想,或许是我的希望,我就乘着一叶小舟划行,遇到过骤雨,碰见过大浪,你平日里看到弱不禁风的小船儿,却能给予我前进的无限力量,以至于到了今天我们还不曾分开,以至于我早就下定决心用一生的时光,与它相伴。

 那是我的家啊。

 是我在茫茫海上无助时的关怀啊,是我在苍穹之下无处藏身的庇护啊,是我时光印记间最为珍贵的纹路啊。在这一刻,我多想时针不再转动,让我就这样,安心的睡下,在家的适中温度和海的平静呼吸下。

远方的家作文6

 站在寝室走廊尽头的窗口,我向远处眺望。瞧,一条水泥路沿着山向学校后方延伸,两旁的路灯散发着温和的光,汽车嘟嘟地开来,又嘟嘟地开去。沿着这条路走半小时,就能到达我家。我想,那些水沟里的青蛙们正在呱呱地谈天,各种虫儿用尖锐的颤音在一唱一和。春风轻拂着橘树,山岗上传来布谷鸟清脆的歌声。突然间,我很想回家。

 我仿佛看见爸爸正骑着他的那辆三轮摩托,匆忙回家。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十分勤劳。橘子树还没有开花前,他总是在橘树地里整理枝条,施点化肥,或者买些新的桔数苗补种一下。他总是干到天都发黑了才脱下已经磨破的手套,背上锄头,骑上停在田地边的摩托车回家。等到他空闲的晚上,他也会陪我打兵乓球。球桌是爸爸用门板拼凑的,他的球路怪异,球技让人不可小觑。

 家里,奶奶已经烧好了晚饭等待他回家。奶奶已经满头白发,但身体硬朗。她总是一天忙到晚,种菜、洗衣、烧饭。她最疼我。如果是夏天的晚上,我总是搬来椅子和奶奶来到门口纳凉,希望等到天凉了,再回去睡。有时候,我们会把席子搬了出来,铺在地上,我们并排睡在地上。奶奶会说起爸爸小时候的事情,也会说起我小时候的糗事。每当奶奶说起爷爷临终前嘱托她要好好待我,她总是要语重心长地叮嘱我好好读书。

 妈妈是个淳朴的人,很孝顺奶奶。每当我周末回家,总是买了些水果给我吃。她自己可节约了,舍不得乱花钱。现在她应该在收拾晒干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的。

 熄灯铃响了起来。我看看远处的那一片黑色,心里暖暖的,晚自习后的那些疲倦都消失了,浑身充满了力量。“钱程,加油!”我快步回寝室。

远方的家作文7

 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杨树大伯,我现在在一位富人家里,我失去了自由,整天被固定在空荡荡、滑溜溜、冰冰凉凉、散发着华贵气息的木制地板上,都也不能动,我多想念我远方的妻子啊!

 我已经十岁了,以前的我有着高大魁梧的身体,直冲云天,绿油油的叶子迎风摆动,发出沙沙的声音,美丽的百灵鸟每天都站在我的肩膀上为我伴奏,我的妻子是一棵樱花树,树冠上长满了白里透粉的樱花,蝴蝶、蜜蜂常常在她的身边舞蹈。我的子女已经长得很壮了,一棵棵直冲云天,叶子油光发亮,森林大地充满了生机。

 我们生活在森林中的小溪旁,喝着甘甜的雨露,听着小溪叮叮咚咚的唱歌,小草与我们做伴,花儿冲我们微笑,每天都听着鸟儿们从外地带回来的趣闻轶事,多幸福啊!

 可这天,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有一群人,拿着斧头和电锯,带着灰蓝色的帽子,个个身强力壮,脸上青筋突爆,长得很黑,凶神恶煞的,仿佛要把世间一切都吃了一样,我们顿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轰!”我的老同伴忽然倒到了地上,梧桐,你怎么了?“轰!”又一棵树倒在了地上,柳弟弟,你怎么了?“轰!轰!轰!”又有好几棵树相继倒下,我们一家充满了恐惧和疑惑。看着漫天飞舞的木屑,听着“吱吱”的电锯声,我忽然感觉到一阵钻心的痛,继而发现自己飞了起来,世界忽然倾斜了,在我眼中倾斜了,那些不速之客——人,也在我眼中倾斜了,我看到了他们的心,也是“斜”的。我被砍了。人类,那些心灵“斜”的人类,我对你们无话可说,你们还不了解我们的好处吗,没有我们,你们又怎能活下去?你们太无知,为了一时利益,不过后果,这就是心“斜”的人的作风!

 我大喊着,可愚蠢的人类听不懂我们的语言。就这样,我被扔到了大卡车上,和其他同伴绑在了一起。还好妻子是棵樱花树,他们只是摘了一些樱花,我含着泪,和妻子告别,离开了我亲爱的故乡,这个养育我十年的地方。

 经过长时间的颠簸,夜渐渐深了,月亮升了起来,淡淡的月光撒在我身上,照进我心里,给了我一丝安慰,远方的家人是不是也在看月呢?听着时不时传来的几声虫鸣,我忍不住困倦,睡着了,流下了一滴珍贵的眼泪。

 一觉醒来,我早已变成了富贵人家里的家具——桌子,旁边的椅子就是我的老同伴——梧桐。

 我想我的故乡啊!

远方的家作文8

 远方的家就是我奶奶的家,那儿不仅空气新鲜,风景也很美。小溪、小山丘、石桥、梯田、茶叶园、板粟林……,这些都是我的玩伴。

 奶奶家位于回龙寨这个村庄,这个村庄就像一条长龙,而奶奶家就是“龙肚子”上,也就是半山腰上,那儿四周都是树,有栗子树、松树、茶树等等,旁边还有几个小菜园。这个像世外桃源的地方,就是我远方的家。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习俗,奶奶家也不例外,他们每年都是准备很多食物,比如“黄米果”,有点类似于我们这边的年糕,但是材料和制作工艺是不同的,它的颜色只所以是**的,是用山上的一种木材烧成的灰来浸的'米,为了容易保存,奶奶家经常把黄米果切成一片片的,晒干之后再储藏,这样可以吃上一年呢!跟黄米果比肩的就是“发糕”了,先把米放在水中浸泡一晚,再用机器磨成粉,然后加入米酒渣发酵,当然还要加入油和糖,发酵好后再上锅蒸三四个小时,香喷喷的发糕就出锅了,发糕甜而不腻,非常美味!除了这些,奶奶还要做豆腐,然后把它切成一粒粒方块,放在油锅中煎炸,炸好后再洒上一层细盐保存备用。有了这些,过年才有了浓浓的年味!除了这些,奶奶每次还会给我炖上浓浓的鸡汤,她用最原始的方式,用一个泥罐放在木炭上慢慢的炖,炖上好几个小时,鲜美的味道就出来了,这也是奶奶对我浓浓的爱!

 我喜欢这个远方的家,它就像一位魔术师,什么都能变出来。这里有浓浓的乡情,更有爷爷奶奶深深的爱,这里有美丽的风景,有大自然的温暖怀抱,它带给我无尽的快乐……

 远方的家,美好的家,快乐的家!

远方的家作文9

 我的老家在岭头,那里虽然是乡下,但是那里储存着我很多很多美好的回忆。

 老家其实并不远,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我的老家岭头也被列入了“远方”——我们只有到了寒假、暑假、清明等假期才会回去住上一天或几天,虽然只回去几天,但那些美好的记忆却是刻骨铭心。

 有一次——那天正好是大年三十——吃晚饭时,我闲着没事干,看着爷爷奶奶正准备用灶头烧晚饭,我就寻思着:反正吃饱了撑着没事干,不如让我也来插一手。于是,我就自告奋勇去当“先锋”。见我那么积极和坚持,奶奶只好“准奏”了:“好吧,趁着现在灶头还热乎着,你用力扇扇就可以的。”奶奶的话儿还真管用,我用力扇了几下,“呼”的一声就起了一点小火苗,见状,我马上加了一些易燃的干树叶,等火把松针和干树叶烧着了之后就开始加了几根干树枝、干竹片,又使劲儿扇扇风,那火势越来越大。

 我兴奋地继续加上一些较粗的树枝,原以为这样会让火烧得越来越旺,可偏偏事与愿违,那火却微弱地只留下星星点点的火苗了,急得我把灶前的柴堆“翻天覆地”了一番,找到了几片木头片儿花及几根干玉米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把这些扔入到灶膛里,又使出吃奶的力气不停地扇。为了拯救那点星星之火,我可谓是“手嘴并用”,口吹手扇,在我的艰苦“奋战”下,那点星星之火终于起死回生……

 “停停停停!”我还沉浸在那越来越旺的灶火中,被突如其来的奶奶的喊声吓了一跳,“快停,菜都快焦了。”我吐了一把舌头,赶紧学着奶奶平常那样,把火势退下来,灭了火。

 与灶台的亲密接触,虽然没有“玩火自焚”,但对于我这个自小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小城里人来说,真是独特的体验。

 要说“吃软不吃硬”,我就立马想起了老家的那只羊。

 记得那是一个午后,我正准备午休,忽听到几声“咩咩”声,我二话不说,三下五除二的拿上手机小包,奔向那有“咩咩”声的操场。刚到了操场边,我就看见一根红色的绳子,心想:这不会是一根系羊的绳子吧?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跑近一看,哇!还真是根系着羊儿的绳子。我心里又喜又愁,喜的是那羊儿系着根绳子方便牵拉,愁的是羊儿的主人会不会不肯借给我玩玩。虽然没有百分之百的希望,但我还是抱着强烈的欲望问:“大伯,您可不可以把羊儿借我玩玩?”

 “羊儿啊,可以呀,你拿去吧,小心点。”大伯痛快地的答应了。

 “谢谢大伯。”我接过红绳子,拉着羊儿就走,一步、两步……我刚想迈出第五步,却没想被拉了回去,我回头一看是谁呢,咦,没人呢,原来是羊儿。

 羊儿不肯跟着我走呢,看来我也许要讨好讨好羊儿了。我轻轻跟它说话,还抚摸着羊身,谁知它却丝毫不理。

 看来软的不行得来硬的,灭灭这只“高傲”的羊儿的威风。我用力拉了拉绳子,可羊儿却向旁边移动,结果我和羊儿僵持了许久,我丝毫拉不动羊儿。

 大伯看见,给我支了一招——“羊儿也怕生,你不能跟它对着干,它的倔你是没法跟它比的,你去拔些青草来诱惑它。”

 终于,羊儿抵当不了青草的诱惑,乖乖地跟着我去田边吃草了。我收服了这只“软硬不吃”的“高傲”羊。

 远方的老家带给我的欢乐真不少,在远方的老家发生的“奇闻趣事”也真不少,我爱我的老家,我怀念那远方的家!

 只是,小时候想去就去的老家,为什么渐渐离我远去了呢?

远方的家作文10

 一九九七年十位年轻人离开家乡,组成一支小分队来到一个无名之地开矿,在困难的环境下生活,屋是帐蓬,就连衣服也没有地方挂,只能靠着开采石矿养家糊口,个个面黄肌瘦,衣服上到处都是补丁,有的还因为到处是高山,高原气候导致呼吸困难。

 尽管再苦再累,可是年轻人还是忘记不了远方的亲人,每当星期一都会收到关爱――父母的回信。邮递员为了这件事也费了一番苦心。

 一天是星期天,邮递员刚出门只见电闪雷鸣,狂风大作。邮递员穿上雨衣,冒着随时被洪水淹没的危险,骑着自行车,单一人穿过平原,行过大山,穿过泥石流的阻挡……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周一把信带进了这个无名之地,带着母爱进了这个无名之地。

 信到了,年轻人十分感谢邮递员,也十分激动,在帐蓬旁边大姐和小妹手捧着信,脸兴奋得通红,一个字也不漏地读起信来。后面的同志也盯着小妹家寄回来的信,分享她的快乐。而在邮递员那边更是热闹,一个个把头伸进人群,个个争先恐后地看信。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了温暖。古今中外流传着无数颂扬人间真情的故事。让我们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应是昨天刚下过雨的缘故,今晨的天空特别的明亮。倚在栏杆上,向远处凝望,大大小小的山峰清晰可见。山峰与山峰之间填充着浓郁的、石化的绿,并由之勾勒出一条完美的曲线,宛若睡美人。随着视线的移动,这些山也跟着移动起来,起起伏伏,向着远方,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蜿蜒。

在群山之中,就是偌大的北京城。

恍然间,我方意识到原来我竟然生活在山谷之中。我从来未曾想过自己会到山中生活。我更习惯和想念豫东南辽阔的平原。

我曾和朋友打趣说在老家就算开一天的车都未必能碰到一座山。事实上,站在那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放眼望去,都是辽阔无比。树木已经算是高大的存在,被树木掩映的村子,如同山水画上的诸多乌黑的点点,更不会伤及视线分毫。尤其是这个季节,玉米刚刚收过,麦子尚未种下,田野里更是空旷,大抵是除了如馒头状的坟头外,再无其他的事物可以阻挡目光和思绪。

那些坟头,虽不是风景,却是远方的牵挂,更是家乡的根。我曾经思考过为何坟头会做成馒头的样子。现在想来,大抵是馒头最养人。他们生在这里,埋在这里,一生都守护着这片能种出馒头的土地。我与他们相比,更像是村庄的叛徒——一心一意的想要逃离那个养育自己的地方。

运河似乎是群山孕育而出的。在视线的尽头,在天幕的边缘,河水翻滚,从山中流向人间。这场景犹如逢年过节乡间小路上的赶集的人头。他们从四面八方的村子里,从纵横交错的阡陌里,向集市汇集,最终形成浩浩荡荡的欢乐海洋。集市上,“刘忠河”已经登上了舞台,一嗓子“吾为王的金殿上,观看仔细”,就是阵阵如雷的掌声,就是夺眶而出的热泪。那时的快乐就值五毛钱,一包“北京牌”方便面的钱。只是奇怪的很,当我真的来到这个叫北京的地方,却再也尝不到那种滋味。可能是北京的变化实在太快,不及我去想,叶已黄,路已淹没。

虽然有算命的说,我早晚要去北京讨饭,但我从未想过自己真的可以在这座城市生活。与其面对这么一条大河,我更想守着老家大门外的小河沟。

这个时候,小河沟里的鲫鱼应能长到巴掌甚至一只鞋大小了。从竹林里,砍一根纤细的竹竿,掐头去尾,再削去竹枝,就是趁手的鱼竿。再央求父母,讨要个一两毛钱,就能到小卖部里买上几个鱼钩。至于鱼线,更不用挑剔,母亲缝缝补补用的棉线就可以。这一切都收拾停当,拿起锹,随便在水井边刨上几下,就是用不尽的蚯蚓。蚯蚓中有种黑**的,小拇指粗细,看起来宛若小蛇,甚是渗人。这种蚯蚓有种独特的腥臭味,鲫鱼肯定是不吃的,但却是火头(注:黑鱼)与鲶鱼的钟情之物。

但对于一门心思要钓鲤鱼的人来说,蚯蚓就不能用了,而是要用红薯泥,有些像现在钓鱼人使用的拌和料饵。在村里最新发现此种秘密的老余,不仅秘而不宣,还拿来换小孩子的钱。唉,大抵我就是上过这样当。但好在他是“鱼头”(注:承包鱼塘的人),我从他鱼塘中偷偷钓出的鱼,早抵了“独家秘方”的账。现在我就只能对着这条河沉默。钓鱼固然是不敢的了,最多是蹲在水边,撒上一把馒头渣,等鱼儿来了,吓一吓它们,看它们惊慌失措的四处逃散,多少也算是种慰藉。

今天运河的水似乎特别的清澈,水面上的波浪与旋涡都清晰可见。两岸的林子,郁郁葱葱,也倒映在水里,宛若两处向着两个方向生长的森林。它们的根在水里交汇,也都扎到了河底。不知为何,注意到这一点,我心里竟然有些酸楚,甚至眼眶突然间也失去了禁锢眼泪的力量。

昨日与父母通电话,父亲说今年的庄稼全淹了,没剩几个子,化肥钱都不够。原本村里愿意种地的人就少,这么一来,就更少了。父亲说怕是等他们老了,这地也就荒了。父亲是岸上的树木,我是他映在河里的影子。我们的根都在村子里。但对于村子,我却成了一个虚幻的人。我的情况,村子的消息,都只存在于父亲的讲述之中。它的欢乐,它的悲伤,与我有关,也与我无关,以至于现在,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逐渐凋敝。

或许有一天,它就轰然的从尘世中消失,只留下一垛废弃的砖墙和一片荒芜的田地。如果只剩下记忆,如果只能寻找回忆,那人生该是多么的悲凉?就如同这条河,如果只有河水,没有鱼,没有岸上的花草树木,该是多么的孤独?一个人的路,只能叫流浪。一只燕子就是这样从我眼前飞过。他滑过天空的眼神,忧郁而迷茫。此刻村子里应该也是这样的情形。有些地里的水还未完全退去,成片成片的水洼子,让原野成了沼泽,也让种不种麦子成了问题。再过些时日,就会霜降,就会雪飘。它该如何抵御严寒?我望着那只燕子消失的方向,把刚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

运河悠悠,有龙舟归来,有龙舟远去。这样的生活气息,让人很是亲切。我也习惯了在异乡享受这样的亲切。母亲固执地以为这是我们张家人老几辈积攒下的阴德,也是她整日虔诚磕头祈祷的福缘。

母亲是个颇为迷信的人,不仅是她,村里的每一个妇女都很是相信这些虚妄的东西。或许对于他们来说,这不能叫“虚妄”,而是应该叫“期盼”。于是,每逢初一十五,母亲总是先带着祭品去村里小庙中烧香磕头,然后再跟着其他人去邻村的窑里上香。村子的小庙,离我家很近,我是去过的。说是庙,其实就是一间很狭窄的红砖瓦房,里面有一尊土地爷的泥塑像;在这尊像两侧,还供奉着一些其他诸如送子观音、送财童子等神祗。他们有大有小,庄严肃穆,神态迥异。众神环绕之下,在庙屋的中央,放置着一个陶制的香炉,常年香火不断。香气缭绕间,是村子的悲欢,也是村子的生死。邻村的那座窑,据说里面供奉的神祗很是灵验,以至十里八乡甚至县城里的人们都纷至沓来,不为别的,只为磕上一个响头,上一炷清香,许下一个愿,祈求一份圆满。那只是一处废弃的砖窑厂,却成了村里的“雍和宫”。它们都是人们活着的精神寄托。我并不觉得“雍和宫”就一定比“破窑厂”高贵许多,诚如我也并不觉得在北京跳广场舞的人们就一定比在小庙门前闲聊的人们高贵许多。他们都是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也都注定要死去。他们都有身体寄存的地方,也都有灵魂安息的归处。

河流对于村里人来说,还有特别的含义,因为那里是消纳故去之人衣物的地方。在乡下,如果看见干涸的小河沟中,有丢弃的衣物,那肯定是附近村子有人刚过世。或许是嫌弃“死”这样的字眼太过于直白,也缺少对逝者的尊重,村里常以“老”代替,“有人老了”就是“有人死了”的意思。对于老去的人,和他们有关的一切都在这个世上戛然而止了。干干净净地来,干干净净地去,所以不仅是他们要埋进土里,他们的衣物也要扔掉,扔进河沟里,等待时光一点一点儿的侵蚀和消化,犹如亲人的悲伤,都需要时间渐渐淡化,直至遗忘。

有人说过,一个人真正的死亡是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谁提起。等到村子彻底遗忘的时候,他也就真的从村子里“老去”。小时候,我一个人是不太敢去村子外的河沟的,怕一转眼就看见那些被丢弃的、不干净的衣物,更怕这些会跟随黑暗走进梦里。其实对于这样的做法,我是很有疑虑的。既然是不干净的东西,为何要扔进河沟里?烧掉岂不是干净?扔进河沟里,再融进地下,然后再从水井里抽出来,继续做稀饭下面条……这样可怕的联想,我未和任何人提起过,即便是父母。我怕一旦说出来,就会招来一顿胖揍。

天空似乎暗了些,刚刚还轻盈的大运河,恍然间竟有些阴郁,连同两岸的林子,也变得深沉起来。远处的山,开始模糊,一个眨眼,就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灰蒙蒙的云层。又过了一会儿,竟然开始飘起雨来。

细细的雨,像母亲的发丝,柔软而稠密;漫天的雨,像父亲的皱纹,深邃而寂寞。我就站在雨外,犹如我一直就在父母的庇护之下。一下雨,村子里就安静下来,至少小庙门前会这样。小庙前有一处空白地,农忙时晒庄稼,农闲时下棋。严格来说,这并不算“棋”。因为不仅没有棋盘,连棋子都没有。这种被称为“六斜”的“棋”,找树棍或砖块在空地上“六纵六横”一画就是棋盘;捡些树枝,折成小段,就是棋子;为了区别,你用树枝,我就用土坷垃。简陋是简陋了些,但一样可以杀得昏天暗地。村子的生活本来就是这么“简陋”,早上稀饭馒头,中午面条,晚上馒头稀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对下雨的态度也是如此,下一天雨打牌,下两天雨皱眉,要是连下三天雨,那就该骂老天爷了。父亲母亲不习惯城里的生活,也与在城里生活太复杂有关。用母亲的话说就是“不仅转向,更是喝一口水都要钱”,而在村里她可以摘东家的倭瓜掐西家的红薯头煮北家的面条拍南家的黄瓜。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由,就像天上的云,想去哪儿就去哪,想在那里下雨就在那里下雨,根本不用担心明天是刮风还是下雨。

窗外雨越下越大。母亲是最怕下雨的了。

1975年发洪水时,她是躲在米缸里才捡回一条命,但心里也烙下了根。遇到下大雨,尤其是夜里,她就不敢闭眼,生怕一闭眼,滔天的洪水就会冲来。那时家里的房子也破,房顶也漏雨,经常是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那房子也看起来随时都会倒掉的样子。我都常常怀疑那座破旧的房子究竟是怎么承受这么多年栉风沐雨的?现在想来,老房子犹如父亲,看似身材矮小、弱不禁风,却生生为我们扛起一片天地。这样母亲更是不敢入睡了。她一边要和父亲用盆子接雨,一边还要照看我们。日子就跟母亲留在衣服上的针脚一般,缝缝补补又密密麻麻的过着。相较于母亲恐雨,我对雨却有种别样的 情感 。若是赶在秋季遇见这样的雨,那更是欢喜了。跟着父亲,拎起鱼竿,撑把雨伞,猫在树下,风雨萧萧,正是上鱼。这种惬意的生活,平日里是体会不到的。现在我依然喜欢雨。落叶纷纷,细雨飘飘,一个人,一把伞,行走于雨点与雨点之间,穿梭在大街与小巷之中,随着“塔塔”的脚步声,宛若回到童年,回到那个简陋的、无忧无虑的、生养自己的地方。

雨点越来越大,随风砸在玻璃上,发出“啪啪”的声响。我的视线终于被雨水淹没。远处的山,眼底的运河,也一并被淹没。只剩了两岸的树林,还依然挺拔身躯,对抗着岁月的冲刷。是岁月给了它们伟岸的身躯,也是岁月让它们逐渐凋零。这些又岂是一句“有情”或“无情”所能涵盖的?就如同我之于村庄。我已经四年没有回村庄了。听父亲说村里的电线重新架了,路又拓宽了,河沟都填平了,围墙外的那片竹林也被砍光了……将这些断断续续的消息串起来,然后再安放到记忆中去,应该就是此刻村庄的样子。这真的会是我魂牵梦绕的村庄吗?我不敢确信。我尽可能将目光投得更远一些,朝着家乡的方向。此刻漫天的大雨中闪现一个黑点。那黑点向我疾驰奔来,如箭。等黑点更近了,我才意识到这原来竟然是一只燕子。这只雨燕似乎更不没有注意到我的存在,而是一闪就消失在空调挂机处。那里是她的家,风雨再大,都无法阻挡她回家的勇气和决心。

我终于无法阻止自己的眼泪了。这只雨燕,真的是一只箭,已把我的心射穿。

《北纬30°·中国行》从浙江舟山群岛出发,自东向西将一直拍摄到西藏的阿里地区,沿途穿越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川、西藏等九个省市自治区,拍摄总行程超过2万公里。百集系列特别节目《北纬30°·中国行》以“自然、家园、文化”为主题,延续《边疆行》《沿海行》的风格,吸收新闻、专题、纪录片等不同节目类型的长处,以真取胜、以情动人。节目展现北纬30度沿线神奇的自然环境,描绘这片土地上人们的人性美、人情美,以自东向西沿纬度线行走为推进线索,深入关注普通群众的人生故事和生存状态,紧扣住当下最大多数中国人的情感脉动,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北纬30度带上包括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社会发展在内的全景式图画。

从世界范围看,北纬30°线及其附近,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同时也遍布很多世界奇观和历史之谜。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等自然奇观都在北纬30°附近;从中国范围看,北纬30°线横穿中国腹地,无论从自然还是人文角度,都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横切面。这里地形、气候多样,从舟山群岛到长江中下游平原,从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跨越三大阶梯,海拔高度由海平面逐渐上升到世界屋脊。这里风光奇特,普陀山、黄山、张家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景观名闻遐迩,贡嘎雪山、南迦巴瓦峰等十几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山整齐排列,沿线的平原、高山、峡谷、河流、草原、森林构成了“中国最美的风景大道”。在这条纬度线上,湖北神农架、四川三星堆等自然和历史之谜还有待人们探索。中国北纬30°沿线物产十分丰富,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四川盆地等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稻米产区,养活了数以亿计的人口。同时,这里还是一个历史文化的宝库,吴越、荆楚、巴蜀、藏羌等不同类型的地域文化造就了沿途百姓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充满了神奇的吸引力。《远方的家》虽然是一档旅游节目,但是无论是《边疆行》还是《沿海行》都已超越了单纯旅游节目的范畴,用了很多篇幅来表现平凡人物的精神世界,充分展示群众“身边的感动”。正是这样情景交融、以情动人的节目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作为一次大规模、长距离的电视采访行动,《北纬30°·中国行》将进一步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将镜头对准最基层百姓,记录他们的喜怒哀乐,深入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向全球观众展示中国北纬30°沿线包括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社会发展在内的全景式图画。

30集。经远方的家剧情显示,在第30集中,谭文英看到姥姥生命垂危,在病床旁哭了起来。《远方的家》是由佳兆业文化集团、河北水木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唐德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河北音像资料馆、辉煌连线(北京)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沈好放执导,刘佳、梁冠华、吕中、刘端端、海天、秦焰、吴玉芳领衔主演的都市情感剧。

每次去看《远方的家》,心中感触非常大,恨不得把他们去过的地方都走一遍,清脆的田野,白雪皑皑的雪地山地,风景如画的秀丽家园,清冷寂寥的边疆都有着不一样的味道。自从cctv播出《远方的家》这档旅游节目后,我便爱上了世界各地的风光,虽然很多地方之前自己都不曾去过,但镜头下的各地景观、风土人情却也能让我们了解不少。

这档节目的收视率是很高的,未曾想到,这档旅游节目居然如此受欢迎,在外景记者的帮助下,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看到各个地方的不同景色,只是最可惜的就是我们没有亲眼去看景色,再拍上几张饶有味道的照片。

《远方的家》通过镜头不仅让观众们了解熟知了各地的景色,还为观众们提供了许多地方的吃食,那些古老或者独特的食物都是每个地方的特色,也为各地增添了不一样的感觉。相信一说到各地具有特色的吃食,许多吃货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去吃一下了,我们中国的综艺节目像旅游类型的节目并不是特别多,但是播出的每档节目都大受欢迎,看了这档节目,我们会发现,各地的风俗文化,景色都是如此不同,如此有特色,跨文化的一系列视频也让观众们有了更多的了解。北纬三十度的边疆之行也别有一番韵味。

曾经,一位老师辞职时说了一句话在网络上大火,那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那么问题来了,世界那么大,你想去看看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465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