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情感剥夺的教养方式容易诱发精神疾病,要引起重视

父母对孩子情感剥夺的教养方式容易诱发精神疾病,要引起重视,第1张

前段时间有网友向我咨询关于孩子患病的问题,根据孩子目前的表现,有时兴奋、情绪高,X欲旺盛,有时会割自己的手腕,情绪低,由于儿童青少年期孩子的人格发育还不太健全,对自己的认识、对周围人际关系或者环境以及世界的认识是片面的,不客观的,导致他们的症状不典型,诊断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情感 障碍的病人可能伴有很多的幼稚、不协调,以及精神病性的症状,导致在诊断是非常的棘手。并且青少年病人往往对自身病情没有认识,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疾病治疗起来也有很大的难度,并且由于发病年龄较早,疾病的预后也往往不太理想。

当然以上的话也不能太绝对,随着孩子的成长以及家属积极的给予治疗,还是有很大希望康复的。

但是在分析疾病治疗及康复问题的时候,咱们不得不要提一下,关于父母养育方式对孩子患病方面的影响的问题。这位网友反应她的丈夫对孩子管教特别严格,父亲要求孩子的孩子就必须都得听他的,对孩子很少有爱的举动,更缺乏爱的语言,从来不与孩子亲近,给孩子买零食、玩具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这位父亲如此的教养方式难道跟孩子得病有一定的关系吗?

提到这个问题咱们要提一个心理学上非常有名的恒河猴实验。

提到恒河猴实验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哈洛,他被列为20世界最残忍的科学家之一,是PETA(善待动物组织)最讨厌的心理学家。他的恒河猴母爱剥夺试验带来的巨大心理创伤让几代恒河猴生不如死。

当时行为主义的代表华生发明的 育儿 理念认为,越早将婴儿和产妇剥离,越容易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哭,那就任他哭,哭一夜也不用理会。

按照当时华生的 育儿 理论,婴儿只会对食物产生依恋,只要给予婴儿充足的食物,母亲是可有可无的,而过度的亲情,只会让被溺爱的孩子成年后丧失独立自强的精神。华生所有的理论,无论是哭声免疫法还是婴儿独立完整睡眠法,都建立在这个基石之上。

在此理论基础上哈洛设计了恒河猴实验。他给猴子们准备了两个假妈妈,一个是用钢丝网做成的“铁丝妈妈”,上面带有奶瓶,只能给幼猴提供食物,但是无法拥抱。而另一个是覆盖着软垫的“布料妈妈”,只能提供拥抱,但是不能提供食物。按理说,能提供食物的“铁丝妈妈”,将得到幼猴最大的关注和喜爱,但是实验结果截然相反。

所有的幼猴,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没有乳汁的“布料妈妈”,绝大部分时间,他们都依偎在“绒布妈妈”的身边,只有在饥饿时,他们才会爬到“铁丝妈妈”身上一小会。而当哈洛把发出巨大声响的机械丢到笼子里恐吓幼猴时,恐惧的幼猴紧紧地抱住了布料妈妈,毫不犹豫地抛弃了铁丝妈妈。幼猴,将布料妈妈,当成了安全之源,因为布料妈妈能给幼猴带来拥抱的安全感,这就解释了为何幼猴如此喜爱笼子里的毛巾,因为它把毛巾当成了自己妈妈的怀抱。

哈洛由此得出结论,独立并不是简单的孤立和狠心培训可以得到的,恰恰相反,细心呵护、在妈妈的怀抱里得到安全感的孩子,更愿意去外界独立 探索 ,长大后会更加独立,更加适应 社会 。

你以为试验到这里就结束了么?当初那群被产妇剥离后长大的猴子,成年后出现了明显的孤僻、抑郁和自闭,有的猴子甚至出现了强烈的自残性,出现了极其明显的心理问题。恒河猴母爱剥夺试验证明,那些从小缺乏母爱的人,成年后极易出现巨大心理障碍,且没有能力去抚养后代。哈洛的论文发表后,一夜之间华生就成为了美国妈妈最讨厌的人,华生 育儿 法被彻底推翻。但是,华生的孩子们还在,华生坚信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并用自己的理论来教育自家的孩子。华生大儿子雷纳在父亲行为主义理论的教育下,精神出了严重的问题,多次自杀,并在三十多岁时成功自杀身亡。

华生的女儿Mary,在成年后,同样多次自杀,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华生的小儿子离家出走,常年流浪。

所以说爱是唯一正确的 育儿 方式,当孩子不哭的时候,父母要多鼓励孩子站起来;当孩子哭泣的时候,父母要第一时间去抱抱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需要你。当你冷漠的看着你的孩子时,他的内心世界,和这只幼猴是完全一致的。冷漠的训练孩子,的确能得到一个不哭不闹的孩子,但是那并不是孩子变乖了。而是婴儿在绝望中陷入死寂的平静,不再对外发出信号。婴儿对父母和世界的信任,就这么被掐灭在摇篮中,他的未来,将充满孤寂和灰暗。

这也是目前精神科临床常常提到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罹患精神疾病影响的问题,在这里科普给大家。要提醒广大家长朋友,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一定要相信科学,一定要科学 育儿 ,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要图省事,把孩子对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管理,自己当甩手掌柜的。你现在偷的懒将来可能还是要还的。

《母爱的羁绊》一书中有一句话讲:我一直在祈祷,希望我攒的钱是给孩子上大学用,而不是付他们的心理治疗费。

我想说父母教育孩子别无他法,父母唯有多学习科学 育儿 知识,用爱滋养孩子。其他的我们就乐见其成吧。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我是@精神心理吕医生,如果看完科普有所收获,希望大家关注、点赞、收藏、评论、转发,让更多的人了解靠谱的精神心理科普知识,使他们在康复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找 吕怀宝医生 咨询精神疾病相关的问题,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

问候朋友。

如果想改变自己的性格,需要怎么做?

31954

45

发表于2016-07-02 07:43:48

文:曾磊 | 壹心理专栏作者

前文阅读电梯:在你的性格里,到底有多少是父母的影子?

通过前面的文章,相信大家都已经对于性格的五种类型非常熟悉了。

与此同时,相信不少朋友的内心当中会有另外一个疑问会随之而来——当我了解的自己的性格特点,并且对于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有了特别明晰的解释之后,接下来,如何才能改变我的这种性格呢?

对于这样一种疑问,我想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试着推断和回答。那就是,假如有一个人有着二三十年的烟瘾,如果突然有一天,被强行停止抽烟了,那么会产生什么结果呢?他的身体会不会因为戒烟而变得更加健康呢?

毋庸置疑,抽烟是个百害而无一利的个人习惯,如果一直这样抽下去,包括肺癌在内的各种疾病的发病率肯定是会增高的。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忽略另外一个特别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有害的抽烟习惯已经跟抽烟者形成了一种深深的联结,这种联结已经从生理到心理层面都达成了一种特别牢固的平衡。

如果这种平衡被突然之间打破,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呢?或许这个人后面真的不会因为抽烟的习惯而罹患包括哮喘、支气管炎、肺癌等在内的呼吸道疾病了。但是,更大的肯能,则是在患病之前就被其他的身心疾病所困扰了——这种平衡的打破,往往就类似于人体内的血糖、血压和盐分等正常指标失衡一样。

性格,是你在这个世界的守护神

无论你现在是不是喜欢自己的性格,或者说,无论你现在的性格究竟是让你在工作和生活当中顺风顺水,抑或屡遭不顺,我都要跟你强调的一个事实就是——无论现在如何,你的性格都是你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无时无刻不在守候和保护着你、给你活下来的能力和可能的守护神!

不晓得有多少朋友在目前,或者过去养过宠物。假如,在你将一只没多大的泰迪抱回家中的第一天,它毫无恶意的在你的床上舒舒服服的拉了一坨便便,你接下来将会有什么反应呢?

第一种可能的反应,就是那些暴脾气,甚至有点暴力倾向的人,其实就是“控制型父母”特别高的人。他们也不管狗狗懂不懂人语,劈头盖脸就训斥一顿,甚至会动手打上几下……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告诉狗狗再也不能这么干了!

第二种可能的反应,其实就是那些富于理智,努力寻找解决方法的人,其实就是“成人自我”比较占优势的人。他们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绝对不会对狗狗施加语言或者行为上的暴力,只是把狗狗放到一边,赶紧把床清理干净。他们能够谅解狗狗初来乍到还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形式拉臭臭,所以更多的去思考接下来怎么教会狗狗这些重要技能。

虽然前面描述的两种反应大不相同,但是对于并不了解规则的狗狗来说,都会明明白白或者隐隐约约的感受到了自己做了不合理的事情。被主人训斥或者打一顿不用多做解释,事实上,原本主人正在跟自己开开心心的玩耍,突然之间把自己抱到一边不管不顾了,忙活其他的事情去了,这种因为拉臭臭造成的前后差异对于狗狗来说其实是深入“狗”心的。

如果说一次两次,狗狗的习惯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如果长时间的遇到类似的情况,它自己也就开始改变拉臭臭的习惯了,因为虽然它不懂得人类的规则,但是却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通过“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来获得来自主人的更多陪伴和照顾。

聊完狗狗,我们再聊聊宝宝。其实,我在刚刚生下来的时候跟父母等抚养者的关系,与狗狗和主人的关系是如出一辙的。

虽然那时候的我们还没有清晰的意思,并不懂得大人的语言,以及他们的规则和喜好。但是,我们却能够清清楚楚的感受到什么时候我们是被关心、照顾和陪伴的,什么时候是被冷落和置之不理的。

如果自小开始,一个孩子在表达自己真实情绪的时候就总能得到大人在肢体、语音和情感上的鼓励,那么他身上与生俱来的“自由型儿童”部分自然就被好好的保留下来。与之相反的,每当孩子表达自己真实情绪的时候,总是得到大人的忽视甚至制止,反而是在压制住自己的情绪保持沉默的时候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那也就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顺从型儿童”,而原本与生俱来的“自由型儿童”则是被逐渐打压和消磨下去了……

我们稳定的性格,其实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或许,你对于自己的性格并不满意,但是它的的确确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见证人——见证我们拥有能够适应降生之后的环境的能力!见证我们能够顺顺利利的战胜这个环境当中的挑战的能力!见证我们通过与环境达成天衣无缝的配合,而坚强的活了下来的能力!

人生的不顺,其实大家都会面对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实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生涯成长过程当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挫折。因为性格是相对确定的,但是我们所面对的这个世界却是在不断变化的。

有时候,我们所处的环境跟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极为相似,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性格可以在其中如鱼得水。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所处的环境是跟小时候大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自然也就会令我们产生特别明显的不适应感,甚至是挫败感。

在这个时候,如果你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结为“我的性格有问题”,那你就真的要摊上大事了!

打个比方,你去接受体检,结果出来之后,大夫告诉你血糖偏高。接下来,你会怎么办呢?有没有哪个人会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马上做出决策——从今以后,再也不吃饭了!

为什么不吃饭?因为血糖高呀!从此不再吃东西,血糖也就不会高了吗!多么一劳永逸的事情!真是天才呀!

可是,最终的结果会怎么样呢?

要么,就是不出两天,饿的眼冒金星的他着急忙慌的找吃的……要么,就是因为低血糖昏迷之后被送到急诊室里输葡萄糖补充营养……要么,就是因为无人知情,一段时间之后,皮包骨头的他一命呜呼,驾鹤西去(鹤倒是轻松不少),等别人闻到味才发现他的一劳永逸……

如果是血压高,按照前面这位的逻辑,又该怎么办呢?

我想,应该是吃上一瓶安眠药,或者喝上一瓶农药……为什么呢?因为只要心脏停止跳动了,也就不会有血压高这个情况出现了!

事实上,很多所谓的问题并不能直接归结为“性格问题”,更加确切的描述,应该是“性格在情景中的正常反应,导致了我们原本期待的结果的落空”。

比如说,如果在体检之前,你并没有空腹足够长的时间,而是吃了一大堆高热量的食物,那么如果测出来的血糖不高那才邪了门了。你能说自己血糖指标有问题吗?其实只要下一次空腹检查,就没什么血糖高的问题了。

再比如,如果你因为喜欢看“岛国爱情片”,只要见了穿白色护士装的人,心跳就会加速,血压就会增高,那么恰恰给你量血压的护士穿着白制服,自然也就得出高血压的结果了……事实上,如果给你体检的护士穿着绿色或者粉色的,也就没什么血压问题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片子看的太多了!

出于对自己性格的误会,当我们开始试图快速改变自己性格的时候,自然就会进入文章一开始所讲的“突然戒烟”的情况了。即使是毫无益处的烟瘾,都能跟人体达成不能随随便便被打破的平衡,我们从小到大花了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养成和强化的性格,真的可以轻轻松松被改变吗?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要么就是因为试图快速改变性格而抓狂,要么就是因为性格无法改变而焦虑……而我们自己,就是这样被一个自己下的套,一个自己创造出来的根本就无解的两头堵的问题给逼疯了!并且,得出一个不容置疑的结论——看到了吧!我的性格真的有问题!

一劳永逸,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此时此刻,相信大家就比较了解我在之前文章当中一直强调的,“性格是一种习惯和特点”,本身没有好与坏的差别,它只是会在不同的环境当中和期待之下会演变成优势和劣势,最终达成预期或者产生问题。

既然打我们一生下来,自然而然的就具备了适应环境的能力,为什么长大之后反而却不能更好的适应环境呢?答案就是我们内心当中希望一劳永逸的惰性思想。

我们把性格分成了五种类型,不同性格的人之间的差别并不是我有什么,你没有什么,而是大家的性格当中每种类型都有,只是比例不一样而已。

客观的说,我们体内哪种性格状态比例高,就意味着我们从小到大都喜欢用这种状态所包含的思想、感受和行为来应对所处的环境。当某一种或者几种性格状态被用习惯之后,其他的性格状态即便我们有存货,也懒得拿出来用——一是因为选择越多越费事,二是熟练也需要过程,既然老方法好事,就没必要学新东西了!

在这个前提之下,由于环境的变化,逼着我们必须使用我们平时不怎么用的性格状态,一劳永逸的惰性思想自然就导致了前面说的那种矛盾状态——一是内心当中仍旧不愿意练习不常用的性格状态,导致无法适应新环境的问题;二是因为急于熟练掌握原本不常用的性格性格状态,一劳永逸的搞定新环境,导致对于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针对这种一劳永逸的惰性思想,一个比较好的对策其实就是多做演练。也就是在平时就多尝试使用自己并不怎么擅长的性格状态,而不是将之束之高阁,只在毫无退路的时候才被迫使用。

举个例子,一个“照顾型父母”和“顺从型儿童”比例都特别高的人,典型的特点就是具有极高的责任心,总是担负着照顾别人的角色……直到有一天,因为过度劳累而病倒了,才开始被动的处在“自由型儿童”的状态推掉手上的任务、获得别人的照顾。

事实上,如果这个人在平时就开始有意识的调用自己内心当中虽然不多、但依然存在的“自由型儿童”,试着向别人诉诉苦、撒撒娇,或者任性一下拒绝加班,也就不会因为一直紧绷着而彻底失控了。

在后面的文章当中,我们会结合《西游记》里的五个人物的生涯历程,分别对于五种状态之所以会在一个人的性格当中占据优势的来龙去脉做出更多的分析和八卦,并且进一步去探讨每种性格状态占据优势时,在两性、职场、亲子等方面会有什么样的优势和不足,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去发现和发挥自己性格特点当中的独特优势,并且对于有可能在某些环境下产生的不利影响得以准确的预估、合理的接纳和及早的应对。

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的性格,想找点问题都难了!

温馨提示:期待本文能够对于“伟5639”和“一滴水5726”两位朋友有所启发。

原题:性格问题,如何才能改变?

——◆——

作者简介

生涯小厨大曾(曾磊)

过程咨询顾问,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TAATNI认证讲师,国际认证EAP专员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进中心 项目主管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后现代心理教练 项目主管

写在后面的话

亲,当你看到这里时,我特别好奇你对于后面三个问题的思考:

第一个思考,就是在2017年的某一天,当所有的文章被结集到一起正式出版发行了,而你所阅读的这篇文章的后面,会展示3到5位读者朋友的精彩回复……假如,你的回复就在其中,那是因为此时此刻你在这里做了哪些宝贵分享呢?

第二个思考,就是当你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假如后面的文章依然会吸引你继续阅读,那是因为文章当中会包含了哪些你所期待、关注和好奇的内容呢?

第三个思考,就是假如在2017年的某一天,将会诞生一本在你的亲身参与和指导下完成的一本性格心理学书籍,那么你对于这本书最大期待又会是什么呢?

怎样才能改变一个人性格

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那他是没有遇到她心爱的人,或者没有遇到改变他生活的事情。爱的人,受打击的事情,岁月的磨练。都可以改变。希望能帮到你。

祝你生活愉快

其实很好改变的,我原来就是个很内向的人,初中除了固定的两个朋友,几乎不理人也没人理,因为我害怕和别人交流,和别人说话很不自在。

上了高中就开朗了,还交了一个很开朗的好朋友,天天和她斗嘴。

主要在于心理暗示,在和别人交往是对自己说:她们是很好相处的人。或者别的,主要找到你内向的原因,然后对自己做暗示,你暗示自己是个开朗的人也不错。 对了,还有微笑。

怎样才能变一个人性格?

喜欢什么样的人,遵照对方的言行举止去做,时间久了,你的性格就会改变的

怎样才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否性格是与生俱来、终生不变的呢?其实不然。

在了解性格之前有必要了解人格。人格在心理学上有时叫个性,是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因此人格就表现在思维能力、认识能力、行为能力、情绪反应、人际关系、态度、信仰、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一般地讲,人的形成与生物遗传因素有关,但是人格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所以也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格包括两部分:即性格与气质。性格是人稳定个性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从好的方面讲,人对现实的态度包括热爱生活、对荣誉的追求、对友谊和爱情的忠诚、对他人的礼让关怀和帮助、对邪恶的仇恨等等;人对现实的行为方式比如举止端庄、态度温和、情感豪放、谈吐幽默等。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的结合就构成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性格。在性格这个问题上,恩格斯曾说,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做什么,而且表现在怎么做。做什么说明一个人在追求什么,拒绝什么,反映了人对现实的态度,怎么做说明人是怎么追求的,反映了人对现实的行为方式。性格从本质上表现了人的特征,而气质就好像是给人格打上了一种色彩、一个标记。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方面的特点,赋予性格光泽。同样是热爱劳动的人,可是气质不同的人表现就不同:有的人表现为动作迅速,但粗糙一些,这可能是胆汁质的人;有的人很细致,便动作缓慢,可能是粘液质的人。气质和性格就这样构成了人格。

性格可以雕塑

有人谈到性格就说它与遗传因素有关系,说生就的脾气,长就的命,改不了了,其实不尽然。英国有个心理学家叫爱森科,他在人格理论方面主张人格纬度,纬度的一个极端是外向,另一个极端是内向,所以在纬度之间就有许多等次。他认为极端内向和极端外向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是综合性的,或者偏内向些,或者偏外向些。爱森科的人格纬度理论的产生对心理学界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认为人格是可以在纬度上移动的。

近年来,日本学者长谷川洋三则认为,通过行为可改变性格。这就给我们的心理治疗和儿童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我们要培养人们尤其是儿童良好的行为,以此帮助他们改变性格上的弱点;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性格,孩子幼小时是培养良好性格的黄金时期。

性格是童年期慢慢塑造出来的,心理学家做过“情感剥夺实验”:把一同生下的小猴子分成两组,一组放在铁笼子里,用奶喂养,什么也没有;另一组给它们用长毛绒做了个假妈妈,吃完奶它们可以在假妈妈身上玩。实验结果表明:小猴子慢慢长大后,没有假妈妈的这一组胆子比较小,反应暴躁,不合群,与人不好接近;有假妈妈的这一组正好相反,不胆小,合群,与人容易接近。这说明在婴幼时期特别是儿童时期剥夺了母爱就会使他们的性格扭曲,造成不好的行为和个性的表现。情感剥夺实验说明在婴幼儿时期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心理环境的抚育对一个人形成良好的性格是很重要的。

其次,家庭中父母及其他成员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影响。比如,一位母亲是强迫症患者,她有一对双胞胎,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来,总是马上就给他们洗脸,洗脚,都洗完,放在床上,不许下地,不让他们和邻居小孩子接触。她有洁癖,怕脏。强迫症是在完美性人格的基础上产生的,完美性人格在医学心理学中就是强迫性人格。这种人格的缺陷表现在爱思考、多疑、办事很守规矩,平常担心的时候多,放心的时候少,总有一种不安全感,办事求完美。所以这种性格如果再受到一些心理 ,就很容易诱发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如果从小用这种方式培养孩子很可能导致孩子将来也成为强迫症患者。

性格定型后也非一成不变

60年代后有一种理论——“预限理论”,认为 超过了预限的值以后就可以使人的性格发生变化。孩子先天的个性、素质只是奠定了基础,孩子以后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和以后的生活经历也有关系。比如,一个孩子很胆小,不愿与人交往,后来的工作环境是在军队里,这是个集体,需要他与人交往,需要参加许多集体活动,甚至残酷的斗争,这样的环境就会使他变得坚强、开朗、豁达。又如一个很开朗的人,很爱笑的人,到了一个严密封锁的环境中,不许他和别人相处,最后,他也可能变成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所以环境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同样也影响着性格的形成。生活、环境、时间都是改变性格的最好的雕塑师。

每个人都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自己要不断反省,不断完善,应该有追求良好性格目标的努力。良好的人格有几个特点:一是应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人生观;二是在日常生活中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劳动,能够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广阔的胸怀,不以自我为中心;三是富有同情心,能经常想到别人,不一时冲动感情用事;四是遇事能客观冷静地分析,正确理智地进行处理和判断,不固执己见,不主观;五是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没有依赖性,勇于克服困难,善于解决矛盾。当然,这些是很完善的性格特征,我们应该把它作为我们一生中追求和完善的一个目标去努力,这样就能使自己的人格健康起来,还能使自己充满魅力,有利于将不利的情况变为有利。健康的人格是人生成功之路的垫脚石,可以说,如果你有一个健康的人格你就获得了一生事业成功的财富。

具备上述几点完善性格的人可能外向型的人多一点。不过,内向型的人也不必气馁,因为性格可以锻炼,您不妨从打招呼开始,见面点点头,问个好,日久天长以后人们也会觉得某某变了,她和人说话了,这样受到鼓励以后,她可能也增强了人际交往的信心和能力。不必把自己性格内向或外向作为一个包袱,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和气质有所长也有所短,只要在实际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短处,你就可能拥有成功的人生。

不同的性格可闪耀不同的光芒

性格和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智慧的高低和事业的成就。不同性格气质的人都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比如俄国的普希金,据心理学家分析,他是一个胆汁型特征的人,克雷洛夫具有粘液质特征,果戈里具有抑郁型特征,他们都成为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在文学领域里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对于气质,希布格拉里很早有一个古典分法,即将其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这种分法直到现在人们还在延用。

希布格拉里的学说与后来的巴甫洛夫高级神经学有相似的地方,比如胆汁质相当于巴甫洛夫的兴奋型,多血质相当于活泼型,粘液质相当于安静型,抑郁质相当于懦弱型。胆汁质表现为精力旺盛,态度直率,易激动,有时暴躁。这类人是由于神经活动具有很高的兴奋性,因此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平衡。其工作特点是带有周期性,能够以极大的热情去工作,克服困难,但一旦失去信心,有时会灰心丧气。巴甫洛夫说,如果这种类型的人没有这种平衡,只要他迷恋上一种事情,便会将自己的精力和资财挥霍无度,以致最后竭尽所能,消耗过度,直到真正感到忍无可忍之前才会善罢干休。多血质的人有很高的灵活性,善于交际,很容易适应新的环境,在集体生活中容易处事,朝气蓬勃。巴甫洛夫说,多血质类的代表热忱,多是具有显著工作效率的活动家,但是他们持久兴备只停留在感兴趣的事上,如果对这个事业没有兴趣,他们就会感到无聊,在与兴趣不符合的时候,很难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多血质的人往往智慧敏锐,对新事物敏感,能从事多样化、多变的工作,他们的成绩也是显著的。粘液质的人最适合从事有条理、持久性的工作,其缺点是不够灵活,有明显的惰性。由于不够灵活,故在集中注意力或转移注意力到别的事情的时候就需要时间。惰性使他们的创造性差,比较守旧。巴甫洛夫说,这种人是安祥的,是平衡的、坚定的、顽强的实际工作者。由于其神经过程的稳定性和一定的惰性,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埋头苦干,不为无关的事情分心。优点是细心、谨慎、感受能力强,在友好团结的集体中能和人融洽相处。所以每个人的性格和气质是不同的,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某个领域里的好的活动家。

性格不同的人一直是文学家描述的对象。文学家抓住了最生动、最本质、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来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比如《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和泼辣的王熙凤;《水浒》中有勇无谋的鲁达;巴金的《家》中犹柔寡断的大少爷……这些个性各异的人物因其性格的特异性在文学作品中闪耀着各自的光芒,散发着不同的魅力。

也许你听过一句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本性难移,并不是你所谓的性格而是你内在的品质,性格是我们外在的,并且性格内向也不是坏事啊,每种性格都有它独特的光芒,内向的人能给你一种很强的亲和力,让人感觉做事很细很稳。如果你真的想要改变它,你可以看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书慢慢的潜移默化,这样自然而然就有所收获了。

你说你不敢说“我爱你”,如果你真的爱他,就用行动表示吧,常常把我爱你挂在嘴边那是情侣之间最忌讳的一件事!

朋友我相信你会得到你要的幸福!

一个人的性格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要改变肯定有什么事情 他、或者是他愿意为一个人而改变、慢慢的接受别人的性格也是改变自己的性格的一个方法。

学习,自我养成,环境影响

主要方式是学习,包括但不限于多看适合养成某种性格的影视文学作品,改变身边的人和自然环境。

改变习惯,生活方式,穿衣类型,多看一些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得书籍电视剧

性格是很难改变的 但是可以他的朋友和生活圈会改变他生活的方式和想法。

要怎样才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性格由心生,首先调整心态。你可以这样想一想:人生没有绝对,只有相对;要随其自然,不要刻意;一切随缘,水到渠成;参考星座,不可痴迷。有道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人生的变化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把握。记住,一命天生不可违,二三四五把命调;二运是指跟随人,遇到贵人不可失;三为风水最重要,阴宅阳宅需调顺;四为广积阴阳功,佛道圣仙自超度;五为读书是儒宗,书中自有转运经。你尝试着这样来考虑人生:记住人生只有“更”,没有“最”,反思一下人生,你会知道很多——人生是短暂的,人的一生有很多缘,亲情、同学、同事、恋人、情人、夫妻、战友、贵人、小人、敌人、恩人……先调整一下心态;人的一生有很多重要时刻,成长的烦恼、升学的迷惑、情感的迷离、求职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教训、初为人父(母)、孩子的成长、病床前的遗愿、世后的期望……所以人要调整心态。想一想人为什么而活?人活着不论为什么都有它自身的道理。各有利弊,各有所需。随着时间,需求自明。是对是错,没有绝对。此时彼时,对错自当。有些对错,后世评论。面对生活,当取现实。要顺其自然,顺势而为。比如说爱情——爱情的起因有三种,一是物质基础;二是精神基础;三是性关系。这三种具备其一,就可产生爱情。物质生活的作用使你有了保障;精神生活的作用使你有了依托;性生活的作用使你有了快乐。同样,当三种有一种严重缺失,那么爱情也将丧失。以上道理在婚姻家庭上也是如此。但是,婚姻与爱情毕竟不完全相同。当没有金钱为基础时,婚姻会很快出现危机乃至消亡,而爱情可能还会延续一段,但是将出现裂痕、出现不唯一,如果不能改观,终将消亡。这从哲学上、从现实基础上,均能找到它的客观依据。人无需自欺欺人,必须客观和面对现实。这是人生的无奈。人生走过多少路,就有多少选择;人生经历多少事,就有多少选择;这就是人生。顺势而为,去做自己;任凭风雨,不做别人。自己就是自己。人生只有“更”,没有“最”,努力去做自己认为的完美吧。人的一生要努力完成各种心愿,自己的、父母的、情人的、朋友的、上司的、同事的……完成他们的心愿与自己的心愿构成了人生的道路。保持心态,淡泊宁静。无欲无求,自得其乐。无欲无求,怎样理解?顺势而为,自然快乐。逆势而为,成少败多。若要聪明,克制欲望。适可而止,方为高人。若说丑事,人人都有。若说成功,凤毛麟角。世道竞争,适者生存。身外之物,茁实短暂。若要长久,修身养性。佛道至理,告诫众生:痛苦之源,欲望之始。无欲无求,的确很难,倘若容易,何来高人?人的一生,无奈很多。面对无奈,信与不信?信为示弱,不信自欺。久旱少甘露,他乡无故知,月夜守空房,金榜未题名。人生多无奈,总感愿未了,东奔西走来,不知何处去。人生还要走,怎能不忧郁?若能入空门,也许忧郁了。人的一生,变化莫测;喜忧悲欢,总无定数;少年遗弃,中年背叛,老年孤独,此为三悲;一生在世,患得患失;刚降人世,哭叫求索;童年喜悦,相比则忧;少年逞强,遇挫则折;青年困惑,情感迷茫;即便成家,柴米油盐;中年事业,劳累奔波;为顾老少,低三下四;中晚求财,镜中观花;末年天伦,子孙不孝;行将离世,愿望未了; 走过一生,无奈多多;若问何惧,处处有俱;若问何恐,时时遇恐;身在红尘,岂无惧怕;若欲脱尘,心中无物。保持心态,至关重要。想想别人,学会知足。顺其自然,一切随缘。人有忧欢,否极泰来。选定追求,更重过程。心境平和,静观其变。不求得到,只求心安。人不比人,关爱自我。 善待他人,佛报因果。面对无奈,打起精神。跳出圈外,审视自我。控制欲望,神仙无奈。做到如此,运气自来。若能如此,心情自好。始终如此,天命自知。人生的每一个关键点,也就是每个人的魅力点,构成了流年。每到了关键时刻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优势,把握好自己的魅力所在,这样你就是一个聪明的人。——降临世间父母喜、少儿初长快乐时、学业有成报喜时、踏入社会录用时、遇到情人痴情时、上风荣誉加身时、喜结良缘典礼时、初得贵子怀抱时、小儿成长无忧时、成家立业光宗时、荣归故里受迎时、病榻床前人排队、子孙不断报捷时、弥留之际有依托、手书遗嘱子孙孝、心无遗憾西归去、上得墙上儿孙拜、一代一代香火延,此为人生魅力时!努力去把握自我吧。人若想知命,首先调心,其次反思,接着慧通,然后无欲,最后知天意、明事理、通人性、懂命运。我的回答不知对你有帮助吗??

情感剥离现象(affectivedissociation)是指个体对同一个对象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相互矛盾的情感体验。例如,既爱又恨、既悲又喜。这种现象在正常人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都会出现,但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对这种矛盾的现象泰然处之,并不会因两种情感的对立而感到焦虑和苦恼。情感剥离现象的具体表现包括麻木、不关心他人、难以感受爱等等行为与心理特征。情感剥离现象存在于多类人群中,如受到严重心理剥夺的人、进行战争、灾难等高度压力的军人、医生等等具有挑战性和高度刺激的工作领域中的从业人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477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