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好的教育,就是知道当下怎么做,孩子才会有美好的前程与未来,
这里有几个方法,友友可以试一下:
第一,这个问题是一定要处理妥当的,不然的话,自己的孩子极有可能产生自卑心态,甚至自闭症!
其实说到底,熊孩子就是那种不知自律为何物的莽撞孩子,''小皇帝''似的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也不知道礼貌是个什么东东,任性妄为,很难想象将来这孩子,能够成为一位温文尔雅的绅士,,,
唉,倒有可能会因为他的任性,,好吧,点到为止吧!
所以我们古人说,“惯孩子,就等于害孩子”,绝对是必须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哈,
而同时也必须看到,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啊,
我们每个人,对孩子的爱都是毋庸置疑的,但家长,一定要弄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惯孩子,什么是溺爱,不懂得礼貌,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妄自尊大我行我素,将来这孩子,怎么与人合作?怎么融入集体?怎么得到异性的喜欢?怎么走向幸福的生活呢?
就更别说情商高了哈,,
所以,家长们懂一点教育,其实就是对孩子的慧眼识珠啊,,!
这句话很重要,家长们一定要铭记,切记
其实小朋友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他的每一天都在学习各种技能,包括各种行为与思考,然后逐渐的形成自己的观念,
其实在这种状况下,熊孩子自己也很可怜,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样做为什么是不妥的,并不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属于一种处于懵懂期的萌芽宝宝,
嗯,说到懵懂期,就是到现在,我娘老子还经常笑话我,说起我小时候调皮,我还曾捏着鸡屎粑粑往嘴里送,人家有创造精神的人,是第一个去吃螃蟹,而我可能就是第一个,(嗬嗬,可能也不算第一吧),曾经把那玩意儿,塞进嘴里过的人哈,,
所以在这个时候,作为熊孩子的家长的教育作用至关重要,此时若不及时加以纠正与引导,如果造成了是非观念的缺失,就会回到那句话了:惯孩子,就是害孩子啊!
要不然我们的古人为什么会留下这句话呢:“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阳光善良,有个很好的未来与前程,请记住我前面说的那句话:“懂一点教育,就是你对孩子的慧眼识珠啊”,,
回到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当然懂文明讲礼貌,做一个有修养有风度有思想的好孩子,这些话是一定要跟孩子说的,但个人还是想提一个特别的建议:
就是,遇到这类情况,这其实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很好的启发和锻炼孩子的机会哈,
因为,在孩子的未来生活中,免不了的会碰到太多的困难和挑战,而能力的启蒙,往往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啊,,
至于具体怎么实施怎么做,就像**地道战里有一句经典的名言:“各庄有各庄的高招”,篇幅关系,这里就不多啰嗦说教了,如果真的需要,可以私信或者提下一个问题回答吧,其实各种小技巧还是很多的呀!
至于怎么应对熊孩子的家长,有时可能还真需要一剂良药,来一语惊醒梦中人哈,,
比如先可以跟他们的家长沟通,把本文所说的熊孩子将来可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未来,讲一下,,
养成一个好习惯,孩子会受用终生,而纵容一个不良的习惯,受累的,可能就是孩子的未来呀,
若还沟通不果,咱找时间直接聊好吗,,
链接看更多有价值的,有趣有味
转发,分享朋友,点右下角呗,
亲爱的朋友:你孩子遇到的现象也是我孙女经常遇到的。我孙女两岁半了,到游乐场玩时会经常遇到一些熊孩子的有意碰撞,各别家长不但不制约自己的小孩,反倒露出骄傲的神态——“看我家宝宝有多牛!”还有的小孩在打斗中碰痛了哭着向妈妈告状,妈妈把孩子一推:“哭什么哭?去打回来,给我狠狠地打,打不赢不要回我这里来!”原来的游乐场是小孩的天堂,现在却是大喊大叫打架相骂的混合场所。
现在的家长从孩子出生就怕其吃亏,从小培养孩子争强好胜,以取胜其他小孩为快乐!而所有熊孩子在侵犯其它小孩和淘气的方式各有不同,但小孩子单纯善良的一面是相同的!正如《三字经》所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调皮的熊孩子服软不服硬!我带孙子去游乐园碰到熊孩子的恶作剧时碰到孙子后,家长佯装不知或露出骄傲的神态时,我会不去理会家长,把孙子的玩具球之类的丢到地上微笑着对熊孩子说:“小帅哥(小美女)能帮姝姝把球捡起来送给妹妹吗?”差不多所有的熊孩子都会去做。然后转向孙子说:“快谢谢哥哥(姐姐),你看哥哥(姐姐)多乖多懂礼貌,不小心碰到你了没问题哦!”熊孩子会温顺的说:“小妹妹,对不起哟!下次我不会碰你了”!
我有一次碰到一年轻男人带自己的小孩玩婴幼孕妇球。他把若大的球仍向他小孩时扔到了我孙女的背部,而他若无其事的抱起球扬长而去。我也没说什么,第二次又抛在了我孙女的头上,孙女在哭,那男人居然视若无睹的抱着球准备离开!我从男人手里把球抱过来对他说:“我孙女跟你有仇吗?你这是第二次,请为你的小孩做个懂礼貌的榜样,向我孙女道过谦吧!”年轻的男生忤在那里一动不动。僵持了两分钟,我转向游乐场管理员说:“你的球管理不善,对我孙女造成了伤害,不如把这球废了吧!”说着我打算把球的气放了。管理员过来说:“你是大人伤了人家小孩道过谦会亏了你吗?”他才说了声:“阿姨对不起了!小妹妹是叔叔不对!”
像你遇到的情况与我差不多。遇上了就从鼓励的角度动员熊孩子知错就改,礼貌待人。千万不要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嚷嚷:“你欺负我孩子了!”这类语言说多了会给自己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孩子会认为自己多么弱小经常被人欺负。还会对熊孩子产生本来的畏惧感!其实,孩子在群体中适当吃点亏是没有问题的,有利于小孩子增强群体意识和应变能力!所以,我想奉劝熊孩子的父母,不要以为你小孩小时占尽了便宜是好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小孩的今天并不代表明天。当他长大后遇到强劲对手吃了亏的时候能不能欣然面对,还未可知。所有家长们对待自己的孩子,应从小培养他们爱护小弟弟小妹妹和同龄小孩,培养他们在群体中互相帮助互相友好的良好情操,为把所有小孩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而努力!
应邀回答,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人的本能反应是很生气不开心,但一定要明智处理这种事。如果是我的话先对他的父母,他的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做父母的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能太宠孩子,以免将来犯错。如果对方不接受的话,就对他说,假如是我的孩子欺负了你家孩子,我也像你这样,你有何感想简单的说就是换位思考,相信他不会再放纵自己孩子的所作所为了,谢谢!
因为在一些人的眼里,占便宜了才是最好的。所以,在公共场合遇见其他大孩子欺负自己的孩子,自己作为大人,及时制止对方的危险性行为就好。让熊家长、熊孩子道歉的事,我想我就不会了。只因为对方习惯了恶霸行为,我为什么还要教会别人做人呢?
而且,题主家的孩子两岁多,对别人的霸王行为,根本不会处理。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孩子带离危险地带。平时在家适当提醒孩子学会“拒绝”、“说不”,“向家人求帮助”。自己孩子的行为,自己可以引导。熊人的孩子,咱不是我佛,普渡不了众生。
即然有欺负人的熊孩子,就一定有个不讲理的家长要不其父母怎么会不管不道歉,!这种家长你就是找他告知他最多是假惺惺骂自己小孩几句,然后再找岔说你孩子的不对',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把自己的孩子拉回家,把熊孩子当反面教材教育自己的子要勇敢善良和同伴要团结友爱不要欺负人,少和这种熊孩子一起玩;
从前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平时少父母教养的小孩在院前大路上一根横过路的歪脖子树上玩远远看见路上一个老叟路过到树下的时候熊孩子觉得老叟的模样好玩就从树上一泡尿洒下来,不偏不倚正好洒在老叟头上咦这大晴天怎么头上下雨他抬头一看,原来是个小孩正怪笑着朝他酒尿他本欲生气发怒;可一看这孩子没教养模样改变了主意,他笑唏唏地把子叫下树,着实咵了一番说:你这孩子长大定有大用!并掏了五两银子作为奖励,并嘱咐说:我的银子不多,明天有个骑高头大马的人从这过,你再在这树上等着朝他洒尿他的银子可多哩熊孩子回家给妈妈讲了事情经过,把银子给了妈妈,有这等好事!妈妈接过银子半信半疑那你明天就再去试试
第二天熊孩子真的又早早的爬上了路旁咋天那棵歪脖子树上,果然看见远处一个骑高头大马的人急急地过来了,这熊子早准备好了当骑马人路过树下时他又是一泡尿洒了下来,这骑马人抬头一望,竟是个小孩故意向他洒尿,他虎眼园瞪,脸气得通红,他下马朝树上熊子招手说:你下来!
这熊孩子还没察觉不对,还以为有人给他更多银子哩!于是就朝树下攀,可这次他不曾想到这次是个练武的莽汉,还没落地就被他双手扯住两腿,一使劲把熊孩活活撕成了两块
故事讲完这教训不可谓不沉痛,这熊孩子虽顽劣但他是受害人他父母养而不教才是祸首,养不教父母过虽这莽汉的做法不可取,但似乎也应了句老话:恶有恶报!
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熊孩子无处不在,更头痛、容易让人上火的就是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
如果你和他理论,只会更上火,也有可能失态,那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建议大家试试这几招:
1、引导孩子说“不可以!”0如果对方依然一而再再而三地那么做,可以蹲下来跟孩子说:别人碰到我们我们要原谅他,但是老是这么做我们可以还击,让他住手。
2、“指桑骂槐”。
教育自己的孩子:老推别人别人会生气的,宝宝不学啊!——我教育自己的孩子呢,一般家长应该会不好意思插话的。
3、走为上计。
和熊家长讲道理会越讲越生气,遇到熊孩子还是能躲就躲的好——你们可以惹不起、躲得起,可是老师遇到熊孩子、熊家长想躲不容易啊!
俗话说人上一百,五颜六色;所以我们的 社会 存在一些令人心烦让人窝火的的事不足为怪,不必大惊小怪。
“教化之行,兴于学校。”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的心智发育是否成熟,有赖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可以这样认为,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生活中的矛盾常常不可避免,但解决矛盾的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的。当遇到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小孩欺侮的时候,当然一是制止,二是说理,而不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那样做一定会使矛盾升级,造成不良的后果。对方父母如果不愿沟通,置之不理,也就无须与之多费口舌,此时走为上策。过分跟这种人计较,自然会降低自己的身份,君子岂能与小人“同流合污”?
金庸大侠说过:“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处理非大是大非的问题,我们持如此的态度不是更有利么!
孩子还小,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受欺负了并不一定是坏事,反而能使父母有所觉察,引起注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教育孩子正确面对,是父母的责任!
可以观察,孩子是否性格懦弱;或者胆小害怕,孩子虽然还小,但是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意识!如果孩子看到对方比较强势,有忍耐状态,并且孩子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或许孩子也是在保护自己!和孩子聊聊,看看孩子的心情,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受伤”了,多倾听孩子,帮助孩子分析一下原因,引发孩子去思考,如:他为什么推你?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告诉孩子可以远离不礼貌的人!你只需去了解孩子的感受,给孩子一些鼓励和支持!
父母可以让孩子多运动,有个强健的体魄,也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不要怕孩子不够勇敢,只要他足够聪明就好了!孩子需要成长,成长就是快乐夹杂苦涩的过程!父母无需太担忧,在爱的鼓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吃不了亏也无人能欺负!
遇到这种事,多数家长的第一想法是,我要找那孩子父母讨个说法。
我的看法是, 千万不要去找对方家长,这是效率最低也是最没效果的做法,往往还弄得自己一肚子气。
有些家长一气之下,直接找惹事小孩算帐,结果可能是有理却吃亏,甚至付出沉重代价。
重庆有位妈妈,无意中碰到6名学生“围攻”自己女儿,怒从心头起,冲上去用6秒时间给了6个同学6记耳光,结果被行政拘留十五日,罚款500元,并向被打孩子支付3000元精神抚慰金。
江西某地家长王某,听到女儿诉说被9岁男同学欺负,持刀闯入学校课堂公然行凶,当着众多孩子的面杀害那位男孩儿,被处于极刑,他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目前已被执行。
上面这种以牙还牙的方式肯定不能为法律所容忍,但值得玩味的是,这种快意恩仇的行为却得到不少网友的认可和赞赏。
网络上“自从生下了女儿,就已做好随时蹲监狱的准备”这句话,也经常博得一片叫好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与惹事孩子家长的态度有关。
施暴孩子家长敷衍、漠视甚至傲慢的态度往往推波助澜,火上浇油,将原本孩子间的一些摩擦升级为恶性事件,甚至酿成血案。
王某一案中,男孩家长也表示要处理好此事,但没能让王某感受到诚意,特别是在老师约定的时间里他并没到学校参与调解。
王某觉得他态度漠视倨傲,怒气冲冲,直接加害正在教室上课的男孩。
所以, 我觉得要想处理好这类欺凌事件,关键在于施暴孩子家长的态度和行动。
但遗憾的是,有其子必有其父。
所以,孩子受欺负的家长找涉事家长讨要说法,大多不欢而散,埋怨转为积怨,脾气转为怒气。自家孩子也会感到更加惊恐和无助,心理遭受更大伤害。
遇到熊孩子欺负自家孩子,究竟要怎么处理?
我觉得有三种做法,比较实用有效。
一、直接带着自家孩子找到惹事孩子,当面警告或训斥,并让他道歉。
这有三个好处:
1、让肇事孩子知道,自家孩子不是好欺负的;
2、让自家孩子明白,爸妈永远是最值得信赖的依靠,有啥事一定告诉爸妈;
3、增强孩子自信,让他有扬眉吐气感,敢于同肇事孩子平等相处。
当然这里要注意两点:
一是不能打骂对方孩子,以免留下把柄;二是最好录像取证,有备无患。
二、如果欺凌行为仍然发生,寻求学校老师帮助解决。
做为家长,一定要懂得怎样与老师打交道。
学校老师一般会答应重视此事,会批评惹事孩子,会安慰被欺凌的孩子。
多数情况下,家长也会到此为止,相信老师,交由老师处置。
实际上,不少老师会将此事淡化,理解为“可能只是开个过分的玩笑”“这不过是孩子淘气罢了”“批评他几句,这事没啥大不了的”等,简单处置了事。
你会发现,孩子被欺凌情况过段时间会再次发生。
所以,你去找老师一定要记住下面四个原则。
1、态度一定要坚决果断,让老师意识到这是不容小觑的事件。
2、提交你所取得的证据,包括孩子的伤情报告,心理诊断报告,与肇事孩子的现场录像等,让老师感受到你是个较真而又用心的人。
3、要求老师有具体明确的处理意见。 譬如,让惹事孩子在全班同学面前检讨,亲自向自己孩子道歉等,不要轻易相信那种“这事我一定会管”“您放心,我一定要处理”之类模糊语言。
4、如果老师提出给自己孩子调位或调班的要求,一定要拒绝。 因为这是让自己孩子去承担拿惹事孩子的过错,会给自己孩子心里留下“结果还是输了”的阴影。
三、如果对方家长极不配合,老师处置不得力,如果再有欺凌行为发生,可直接选择报警。
其实,警察叔叔非常关心重视未成年人成长,他们会积极参与学校调解,能督促学校和老师重视此事。
特别是惹事孩子家长,他们可能会不重视对方家长和学校老师,但不会忽视警方的努力。同时也能让他们明白,学校管不了你的孩子,还有法律来管你。
孩子之间的冲突,最后大多演变成家长之间的“战争”,所以,我们还要“斗智斗勇”。
遇到这样的情况,换做谁都会很生气,但又不能去跟一个熊孩子争辩什么,更不能跟孩子的家长发生口角。再看看自己的孩子被欺负,心里确实很憋闷。面对这样的熊孩子和熊家长,我建议可以用这三招来处理。
首先,你家宝宝已经两岁多了,一般的话都能会说了,可能他对该如何表达没有自己的想法,再加上性格的原因,也不会主动去跟人家争辩。所以,建议你鼓励并教导孩子该如何去跟那个熊孩子争辩,问他干嘛要推他,干嘛把他的玩具弄坏了。而且要故意把教孩子怎么说的声音放大,就是故意让对方家长听见。遇到这样的熊孩子和熊家长就得这么对付他们,要不然的话,熊孩子就明摆着欺负人,熊家长就明摆着装没看见。另一方面,也是引导自己的孩子主动争取自己的权益,学会保护自己不被欺负,也让可以孩子弥补一样温和性格的缺点。
其次,这样的孩子和家长应该算是 社会 上的负能量因素,对待的方式还是首选“远离”,用敬而远之的态度对待这样的人,对自己和孩子都是最好的结果。所以,在经过上面建议的跟他质问的过程后,再看见他们就主动避开吧。前面跟他们争辩,是想告诉那个熊孩子,不能随意欺负我,也是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退让,任人欺负。这样做并不是想解决什么问题,只是要有一个态度。而现在建议你远离这样的家长和孩子,是出于对孩子更好的保护。 社会 上充满负能量的人有很多,不分年龄,不分男女,如果孩子总和这样的人接触,一是容易受到不好的影响,变得和他们一样,二是容易无辜受伤害,这些都是划不来的。
然后,以这个熊孩子为反面教材,教育自己的孩子该怎么做。虽然,孩子小,只有两岁多,但是你跟他讲,像那个小朋友那样推别人好不好,把别人对玩具弄坏了对不对,我相信孩子都能明白的。抓住生活中的小事,特别是孩子有亲身体会的事情,来跟孩子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对引导教育孩子的效果要比讲大道理好的多。这样来看,是不是坏事也有好的一面。
1、做家务
整治对象:乱画、乱丢
方式:准备抹布、扫把、盆子等清洁用具,让孩子学会清理和养成整洁的习惯。
建议:父母应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不可把他丢在一旁做家务就完事;年龄较小的孩子,应该由大人一起陪同做家务,训练孩子物归原处的习惯,最后询问孩子从做家务中有什么感受。
2、画画
整治对象:骂人、抓人、踢人、咬人。
方式:在家里准备一个“冷静区”,放上小桌子、画册和不同颜色的笔,让他画出心中的想法。
建议:如果孩子受伤了,先处理完伤口再惩罚,让孩子画出今天发生的事或者想法,家长能从他的画中看出他的心理想法。这个叫艺术治疗法,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3、规劝
整治对象:与同伴吵架、抢玩具。
方式:先放下手上工作,眼神坚定和善地看着他,询问他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地听完孩子的想法。
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告诉他争执、吵架是不对的,教会孩子去道歉,学会说“谢谢,对不起”。
建议:不要大声地压制或者责骂孩子,不要直接将孩子拉开,大声训斥,言语间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4、罚坐
整治对象:吵闹不休、吵架、乱扔东西。
方式:在处罚区准备好一张椅子,也可取个名字,调好闹钟,计算处罚的时间。
建议:处罚区不正对大门,不能在太明显的地方;限制处罚的时间,或者让孩子说处罚多久,处罚完后,让孩子说出感受。
5、打手心
整治对象:打架、乱丢东西。
方式:用报纸制作成一个纸棒,外观包上一层纸,并且称它为“警惕棒”,放在显眼的地方,作为警示。
建议:在心情好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制作,并说明用处;
当孩子犯错时,先让他说出原因,自己错在哪,然后以打手心和屁股为主,其它部位应避免。
6、罚站
整治对象:从高处往下跳、在车上跑跑跳跳。
方式:在家中准备一个处罚区,位置不能是正对大门,地上放好软垫,准备闹钟,计算时间。
建议:处罚时间不能过久,否则起反作用;地点不能太明显,让孩子感觉没面子,伤害自尊心;事后,问孩子错在哪,什么感受。
7、排豆子
整治对象:耐心不足、乱丢东西。
方式:给孩子准备一盒彩色珠子,再准备不同颜色的罐子,让他把同一颜色的放入一个罐子中。
建议:此目的是为了训练孩子的耐心及物归原处的好习惯,还能训练手眼协调。完成后,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及怎么改正。
孩子高铁上吵闹,乘客提醒被家长怼,其实熊孩子背后不是都有个熊家长,有的熊孩子背后的家长是非常有素质的。
在现在这个社会,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其实都已经被家长所溺爱,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完全不懂得在社会上如何和他人去相处。很多时候这些孩子他们都是非常的自私的,他们完全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在生活中这些孩子我们都把它统称为熊孩子,很多成年人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非常的无奈的。
最近我们到一个孩子在高铁上就出现了一种吵闹的情况,他已经严重影响到其他乘客的休息,所以在这个时候有乘客去提醒这个孩子的时候,结果就被这个孩子的家长怼了回来,这就让这个乘客感觉非常的委屈,因为这个家长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孩子的错误,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影响到了其他人的休息,而是认为其他人管教他的孩子,他非常的不舒服。这其实就让我们知道,在现在这个社会,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其实都有熊家长的,因为只有这样的家长才会教育出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家长对于孩子的管教是非常的宽泛的,也不会教孩子如何去处理事情,如何在这个社会上和其他人进行相处,让孩子成为了其他人所讨厌的样子,主要就是因为这些家长对于孩子都是非常的溺爱的,所以在他们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不会觉得自己孩子有任何的问题,反而会把责任推卸给其他人。
在现在这个社会,熊孩子是非常的多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的让这些家长意识到他们自身的问题,让他们知道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应该学会一些方法的,不应该让这些孩子肆无忌惮的按照他们自己的行为去做事情。
我认为“厌童症”是一种高发于未婚青年的人际交往障碍,通常表现为对儿童的厌恶和排斥,进一步可发展无法容忍一切与儿童相关的事物,同时对儿童的厌弃也会影响到生育观念。
所谓“厌童”,厌的不是真正的“童”,而恰恰是对“熊孩子”的吵闹心安理得、用道德来绑架批评者的“熊家长”。
一、熊孩子吵闹,与手机外放一样讨厌
想象一下,你所在的一截高铁车厢上,刚好有三五个孩子。
百无聊赖的旅途中、狭小的空间里,心智发展还未完善的人类幼崽,可能会啼哭不止。大一点的,可能随时会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动作,包括拍打桌子、大喊大叫等。如果是几个孩子一起,散发的能量的级别可能会上升,就像夏天的雷暴雨般激烈澎湃。
小孩子不像疲惫懒散的大人,他们仿佛有散发不尽的能量,一爆发便有燎原效果,如果把这能量收集起来,大概能有一番作为。迪士尼动画**《怪兽电力公司》中,就有一家靠收集孩子们的尖叫声来发电的发电厂。
熊孩子,怪兽都害怕。
不过,孩子的吵闹,也分为婴儿以及能自由跑动的孩子。尚在怀抱里的婴儿,可能会因为环境变化、不安全感、不舒服而啼哭不止。3岁以上的孩子,则有自己独特的脑回路,时不时就会做出出格举动。与这个年纪的孩子沟通,需要耐心和技巧,而且并不总能成功。
如果养育者能搞定孩子,或者有意识地让孩子尽量在公共空间里保持安静与秩序,那是令人敬佩与感激的。比如有家长上列车前,就准备好了各种哄娃的工具如零食、玩具、绘本、动画片。再者,如果家长对孩子的闹腾及时制止,并表现出抱歉,那基本上也能轻易得到谅解。
孩子,天然的能量制造机。
但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家长对孩子的越界行为无动于衷。
几个月前沸沸扬扬的地铁“掌掴门”事件中,不到3岁的孩子用脚踢椅背3分钟,家长并没有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提醒或制止。前排乘客被激怒,采取了不恰当的“帮别人教育孩子”的行为,直接对孩子进行大声斥责,引发双方强烈争吵。
现实生活中,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往不是熊孩子,而是家长的不作为。大家都知道,那么小的孩子并非“理智人”,正常人大多数都能忍耐一下,期待家长的解释,或者直接向家长表达“管管孩子”的诉求,但得到的回复可能是“你跟孩子计较什么”“ta还是个孩子”。
有时候,孩子吵闹只是为了获得大人的注意,但也许不少养育者已经习惯了孩子的吵闹,于是对孩子的诉求不管不顾。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当有人在网上分享自己被“别人家的小孩”折磨的糟糕经历,为人父母者往往会搬出大道理来说教。在他们眼中,能否把孩子教育好似乎不是关键,而忍耐他们的孩子却成了整个社会的义务。
除了熊孩子,他们对于刷短视频外放、室内抽烟等行为也深恶痛绝。用最高的音量外放短视频魔性笑声与熊孩子的吵闹声,这两者哪个更让人难以忍受?恐怕比不出个高下。
真正在公共空间制造噪音、打扰他人而得不到有效约束的,绝不是襁褓内的孩童。如果是后者,相信大多数人都能够理解和接受。
二、与其指责“厌孩”,不如想想何为儿童友好空间
争议双方的情绪都有其合理性。没孩子的年轻人认为,既然选择当父母,就应该管好自己的孩子;为人父母者则认为,不婚不育的年轻人患上了“厌童症”,自己选择结婚生育,却受到了反向歧视。
但是,“厌孩”情绪真的普遍存在吗?
实际上,在公共空间中,“萌娃”反而是人群中的焦点。小孩天真无邪的动作和表情,总能吸引不少人与之互动、拍照。而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儿童博主的视频,它们是成年人经常拿出来反复观看的“小糖果”。
如今社交媒体的算法精密复杂,尤其深谙人们最容易被撩拨的情绪点。
生育率下降的新闻与专家们的催生言论融为一体,不断刺激着人们焦灼的心。于是类似地铁“掌掴门”的事件被流量筛选、不断扩大,造成了庞大的“厌孩”景观。比如前阵子网传,幼儿园老师在群聊中透露给班级里的孩子“下药”,事后被证明是伪造的“仇孩”言论。
在上述评论文章中,心理学意义上的“厌童症”被泛化成一群人的普遍人格。最终,不婚不育的选择与“厌童症”,被放到了因果链条上。这恐怕有失严谨。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婚育与否与“厌童症”有直接联系。没有孩子的人可能无法真正共情育儿辛苦的细节,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厌孩”。
实际上,厌童症(pedophobia)本质上还是一种恐惧症(phobia),是焦虑症的其中一类。而我们都知道,焦虑症所引发的攻击或伤害,多数情况下是指向人体内部而非外部的。如果真的有“厌童症”,在接近儿童时就有可能产生头晕、恶心、出汗、呼吸急促、心率加快、颤抖等病理性症状。
此外,如果对现实状况有所了解,便会知道年轻人之所以不想生育,并不是因为厌恶小孩,而是对自己生存处境的压力的一种反馈。生育没有使得人更高贵,不生育也没有。无论是不婚不育的年轻人,还是已婚已育的,都承受着像高压锅一样难以言说的压力。
但网络上经常弥漫着一种“泛道德主义”的倾向,将一切问题归结于人的道德问题,把出现的问题归结于“世风日下”。
当社会复杂到一定程度时,泛道德话语就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由于道德往往含糊而笼统,当它面临现实问题时,不仅不能解决彼此的症结,甚至就算有人严格遵守“道德”,还是会被其他道德话术所攻击。
一味搬来传统观念指责年轻人自私,将年轻人不婚不育的苦衷与“厌孩”挂钩,只会增加敌意与愤怒,掩盖问题的本质——在经过短短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城市似乎难以兼顾不同人群的需求,因而出现了空间的相互挤占。
如果真的体谅母婴的处境、关心母婴的权益,在呼吁人们“幼吾幼”之外,更应该思考什么是“幼吾幼式”的公共空间规划与公共服务。
当我们讨论社会如何关爱儿童的时候,归根结底是解决公共场合里个人权益与儿童、母婴权益的冲突,建立儿童友好、母婴友好的社会空间,它并不单纯依靠其他社会成员的自我道德约束,而更需要一个包容、便利的育儿环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