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朋友吵架了该怎么办?

和小朋友吵架了该怎么办?,第1张

我会自我反省与朋友和好。当我们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不要忙着指责别人,我们应该先进行自我反省。想想是不是因为自己的过错而让矛盾发生,想想是不是自己在说话上或行为上伤害了别人。自我反省可以避免矛盾的恶化,同学之间关系变差,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只知道责怪别人,却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2同学错了,我不会在背后恶语中伤来和同学和好。有很多这样的人在与同学发生矛盾后,不仅不想着解决问题,反而在背后说坏话。这样做只会加剧矛盾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要记住,当我们和同学发生矛盾的时候,不管有多委屈,都不要在背后恶语伤人。

3我会找出矛盾的根源,获得同学原谅进而跟同学和好。当我们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不要只顾着愤怒和委屈,还要冷静下来,思考矛盾产生的原因,找出矛盾产生的根源,这样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也会像大人一样吵架,家庭有两个孩子的通常会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 很多家长在面对这样的情况都会选择“坐山观虎斗”,让孩子先吵一会; 也有些家长会偏袒其中一方,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真正明智的父母是不会放任孩子争吵,将自己置之度外的。

「妈妈,哥哥拿我的玩具了!」 「妈妈,我没有!妹妹乱说!」 「爸爸,姊姊不让我用她的彩色笔,但是上次我有借她!」 「奶奶,他们的蛋糕比我大块!」 如果家里有一个以上的孩子,这样子的对话非常常见。

我是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妹妹,小时候要是和妹妹起冲突, 得到的回复总是:「 你是姊姊,应该让妹妹。」 是的,「姊姊让妹妹」天经地义;

一次哥哥抢我玩具,我逮到这个「哥哥让妹妹」的大好机会, 兴奋地找大人告状,没想到,得到的回应居然是: 「你是女生,比较懂事,就让一下男生吧!」 我两边都吃不开,真是无言啊!

年幼的我只觉得自己好倒楣,由于从小总是被要求忍让, 长大后的我遇到类似情形也常以自认倒楣收场。 这种「以和为贵」的解决方式,我总觉得有问题……

但是大人这样的处理方式很普遍: 「家和万事兴」是固有观念, 「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也是华人的处事模式; 另外,父母在外为了生计奔波一天, 回家后要是看到孩子争吵不休,很少不动怒的。

所以遇到孩子争执, 父母不是叫比较好说话的那一方多让让之外, 就是大动肝火,把所有的小孩子连坐法一起「教训教训,看你们以后还敢不敢」。

有的父母很认真地当起包青天, 希望能把如罗生门般谜样的「兄弟阋墙」事件厘清, 但是哥说哥有理,妹说妹有理,弟弟也很有理, 父母被搞得头晕转向,结果多半「误判」。

被冤枉的孩子觉得爸妈就是偏心, 侥幸开脱的孩子觉得父母其实也傻傻搞不懂状况, 下次还可以如法炮制、故施重技。一轮下来,全家都输了。

2005年我在纽约的联合国国际学校任教,开学一个月, 隔壁班幼稚园的小朋友起冲突了, 两个小朋友为了一支铅笔闹得不可开交。 我心想我的同事可能要花上一大堆时间排解此事,课也甭上了。

有着棕色卷发及中南美洲人特有的橄榄肤色的Ms E来自瓜地马拉, 教学经验丰富,也是儿子的幼稚园老师。

那时她正在教室前给围坐在地毯上的孩子念书, 看到两个孩子吵了起来,笑 地说: 「亲爱的玛丽和汤姆,老师看到你们两个对彼此有意见, 意见不合很正常,老师很高兴你们有机会可以学习处理争执, 现在请你们两个到教室后面的『和平桌』,自己把事情谈妥。」

当时我还是个新老师,新奇地观望这件事情的发展。 两个圆嘟嘟的五岁小孩蹦蹦跳跳到了教室后面, 教室后面有一张铺着红格子桌布的小圆桌, 桌上放置了一个小地球仪,象征世界公民, 地球仪旁边还放著一只纸鸽子,象征和平。

对话开始了: 玛丽:「我的铅笔断了,这是我爸爸给我的生日礼物。」 汤姆:「我喜欢你的铅笔。」 玛丽:「我的铅笔断了,我很难过。」 汤姆:「你的铅笔很漂亮,我们两个都很喜欢,我只是想看看你的铅笔而已。」 玛丽:「我们两个人都同意我的铅笔很酷,如果你想看我的铅笔, 请跟我说,用抢的,铅笔断了,我很伤心。」 汤姆:「对不起。」 玛丽:「这次没关系了,下次请跟我说。」 汤姆:「好的。」 玛丽:「还有你的黏土玩具很好玩,下次可不可以借我玩一下?」

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两个人手牵手走回地毯区跟老师报告:「解决了!」, MsE笑 回应:「好的,欢迎你们回来上课!」

我所预期的老师大动肝火、花长时间干预说教、 或是处罚学生的画面完全没有出现。

在短短的两分钟内, 孩子学到: 表达情绪、同理心、解决问题、道歉、接受道歉和沟通协商。 小玛丽甚至懂得为「自己未来的利益」堆筹码!

之后我陆续修习了教室经营管理、儿童心理学和多门相关课程, 更了解美国老师或是说美国社会对于处理争执的看法和方法。 美国人认为意见不同是人类社会中必然的现象, 要做的是学习如何处理,而不是避免。

学校的做法更是「把孩子的事留给孩子」, 老师除非在特殊情况下是不会介入的。

当然,老师平常便会训练孩子解决纷争的能力和做法, 所以当天我看到的情形就是美国老师平常训练的成果。 这件事情从三、五岁就可以开始。

看到MsE的例子,让我对家中三个小鬼吵架的事情有了新的看法。 回家后,我把家中三岁、四岁、五岁的孩子叫来。 我笑 说道:「你们听好,以后你们吵架,妈妈是不会管的。」

三只小生物盯着我看,装可爱也装傻。 我继续:「你们要是意见不同,我会把你们请到房间, 门关起来,吵完才能出来。」 六只眼睛,黑白分明,眨巴眨巴。 我接着:「妈妈要教你们如何吵架」

第一:每个人轮流讲自己的看法,在这阶段 除了说话的人可以发表想法,其他人只能听,不能开口。

第二:说话时,要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

第三:开始协商。

第四:协商不只是解决当天的争执, 还必须商量以后遇到类似情况的解决之道。

第五:谁也不准让谁,我们家就是要『没大没小』, 我们也不爱吃梨,也不用『孔融让梨』, 所以,要是三个人没有达成共识,架不算吵完,继续吵。

第六:吵完后,一起来跟我会报结果。

接下来,我们一起练习了几次,孩子虽小,但是做得有模有样。

解决纷争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倾听他人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样子才不会沦为没有意义的攻防战; 每个人的意见、个性不同,我要孩子「 谁也不用让谁」。

比方说,小女儿个性温和,我反而坚持她据理力争, 不用因「怕妈妈不高兴我们吵架」而委屈自己; 还有,吵架的最终目的是找出解决的方法。

一天,孩子果然吵架了,我很兴奋,想检收成果。

我把他们三个「请」到另一个房间里,把门关上,让他们自己「乔」事情。 不用告状,不用哭诉,妈妈听不到也不想听, 趁你们吵架时,妈妈要泡壶热茶,独自享受下午茶时光, 我心中默默期望他们「议事冗长」, 这样我还可以去泡个澡,顺便敷敷面膜。

没想到,不到几分钟,三个小人儿从房间蹦出来, 跟我报告「吵架高峰会」结果: 「我们讲好了,以后姊姊要借我跟哥哥的玩具得先跟我们说, 但是不可以玩超过半小时,因为我们也想玩。」

从此之后,孩子练就一身吵架本事, 「吵架高峰会」会程越来越短, 我连吃点心的时间都来不及他们便达成协议了事, 速速出关后跟我抢饼干吃。

事实上,几次之后,他们发现被关在房间吵架很无趣, 远远不及出来玩玩具、吃布丁有意思。

另外,他们对彼此的「战术」也越来越娴熟, 三两下就能抓出彼此的「破绽」, 对于彼此的底线也有默契。

就这样,他们从小到大真正开过「吵架高峰会」次数寥寥可数, 三个人至今感情非常好,我准备多年的「河东狮吼」也一直派不上用场。

其实孩子之间出现争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而这也是他们学习解决纷争、与人沟通协调的最佳时机。 父母介入,等于是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机会。

孩子有自己解决事情的方式,大人介入只会越弄越糟, 况且由父母处理孩子的告状,就像「打地鼠」一样,没完没了, 到最后累的还是家长,何必呢? 让孩子学习怎么吵架,父母绝对会轻松得多, 有时候我还会想,这三个小子怎么不多吵一会,妈妈的面膜还没干哩!

给父母的小分享:

1教孩子要「没大没小」,不用「孔融让梨」。

2不要怕孩子吵架,要教孩子吵架。

3孩子吵架能培养谈判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 父母不要剥夺孩子学习这些重要能力的好机会。

5孩子吵架时,父母眼不见为净,不要当裁判,离开现场为上策。

孩子争吵是不可避免的,家长的处理方式却能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教育, 想让孩子将来成为知书达理、温润尔雅的人, 就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自己的是非观念, 正确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争吵的方式。

1、父母首先原谅自己。当父母责骂孩子和与孩子争吵时,他们应该先冷静下来,先原谅自己的冲动,然后慢慢思考如何向孩子解释以及如何做好。如果父母不原谅自己,总是沉浸在责备孩子的遗憾中,他们很容易影响自己的情绪,不能和孩子正常交谈。因此,我们应该保持低调,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

2、学会和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如果子女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可以提出来,然后循循善诱。父母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随便的把自己在工作中的不满带到家庭中,多关心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多多地去陪伴孩子,遇到问题可以讲道理,而不是以粗暴野蛮的态度去指责教育孩子。

3、适当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不用大人的四维去衡量,和孩子做朋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叛逆期,再乖的孩子在叛逆期的时候都多多少少会出现逆反心理,和家长对着干,这时候做家长的不能一味的和孩子吵架,要学会引导。

4、向你的孩子坦白你的错误,或者问问你的孩子哪里出错了。当父母和孩子吵架,父母犯错时,他们应该对孩子诚实。不要认为父母可以不道歉就犯错,这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和困惑;如果孩子错了,问孩子什么是错的,做什么,等等。让孩子尽可能地说出来,这样孩子就能更好地从中学习。

5、及时告诉孩子你的感受。父母和孩子吵架后,父母应该及时告诉孩子他们的感受,让孩子明白父母不想这样做,因为孩子做的事情对父母来说太悲伤了。例如,孩子们经常逃学,不认真做作业,这让父母感到不舒服。你可以告诉你的孩子,当你是父母时,你会了解他们父母的感受。用这种方式和孩子交流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父母,慢慢反思自己的错误。

6、让孩子监督自己,提醒自己。当爸爸妈妈下次再发脾气时,他们可以让他们的孩子及时监督和提醒自己,说:“别生气,好吗?你答应过我,你必须遵守诺言,否则你会失去你的信用。”控制爸爸妈妈的行为很有帮助。当父母与孩子交流时,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总是想让孩子们表现得更好,控制他们的情绪。然而,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7、学会关心,而不是什么事情都要刨根问底,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他的小秘密不想告诉任何人的秘密,学会有的事情不掺和不过问,给对方留有空间,你们的关系会更好。

8、像朋友一样相处,父母与子女之间要学会互相建立信任对方的关系,有遇到开心或者伤心的事情,愿意与对方分享,然后慢慢的你会感觉到你们的关系轻松缓和很多。

孩子们之间的纠纷往往没有利益冲突,更没有不可化解的仇恨。他们之间的矛盾大多是一些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小碰撞,或是一次道听途说……这些都会成为他们矛盾的“导火索”。当这样的矛盾发生时,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孰是孰非,更何况家长这些局外人?所以当这样的小矛盾发生时,家长大可不必急于参与其中,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协调解决,即使孩子们自己解决不了,在老师的处理下很快就会平息了。当矛盾烟消云散,化为乌有时,孩子不但很快会与小伙伴和好如初,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与同学相处,学会了如何在集体中成长。

当然,有些情况下,孩子之间的矛盾,是需要家长了解、参与,并帮助孩子协调解决的。例如,孩子面临危险,身体受伤时,或是和同学之间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时,就需要家长助力了。

通常来说,如果孩子受到伤害,老师都会主动跟双方家长沟通。作为受伤一方的家长,首先要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待孩子身体稳定后,再冷静处理。了解事情经过后,家长应该本着善良诚恳的态度,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原谅对方的胸怀,鼓励孩子与小伙伴握手言和。而作为对方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换位思考,主动道歉,而不要纠结于孰对孰错的细节。

当孩子与小伙伴的矛盾长期存在,难以化解时,就更需要家长的帮助与指导。首先要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鼓励孩子用热情的态度和善良的情感化解矛盾,而不要因此愁眉苦脸,情绪低沉。其次要积极与班主任沟通,借助集体的力量为两个孩子创设团结合作的机会,在集体大家庭中“一笑泯恩仇”。最后,还应与对方家长诚恳沟通,在家长达成一致的意见后,两家可以一起郊游,一起参加拓展活动等,让孩子们在接触中了解对方,化解误会,重拾友谊。

父母先要学好控制自己、细心聆听;当父母听见小孩在学校与朋友产生分歧或纠纷案件的信息后,最先要做的便是控住自身的心态。做为教师,大家能了解父母听见小孩与别人产生纠纷后着急的情绪,但假如父母在小孩产生纠纷后,在不明事儿全景的条件下,就立即斥责另一方小孩,很有可能不但没法处理小孩中间的问题,反倒激起了父母间的分歧,让矛盾更新。

一样,假如父母立即训斥自身的小孩,将义务彻底归因于自身的小孩,也有可能会让自身的小孩饱受憋屈,让许多人对父母造成沮丧的心态。事实上,小孩间大部分的“分歧”在大家成人来看,仅仅一些琐碎的琐事,但在每个孩子里便是一件大事儿,如果我们无动于衷,只有造成它们造成大量的分歧,这时父母假如想要聆听,问题已经取得成功解决了一半。因而提议父母第一要做的是细心了解一件事的前因后果,让孩子说说为什么要那样做,内心是怎么想的,随后试着立在小孩的视角,尽可能正确引导宝宝自身想到更合理的解决分歧的方式。

正确引导小孩剖析分歧的根本原因,教育孩子想到解决困难的方法;大部分父母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会发觉,小孩间产生分歧,通常彼此都会有一定的义务。因此在您细心倾听孩子叙述事儿的前因后果后,可以先不着急评定对与错或义务的所属,可以先让小孩说说自已在这件事中做的是否有不适当的地区,通常这个时候大部分宝宝都能在追忆中发觉的问题。这时父母就可以正确引导小孩想一想该怎么解决困难。

那样既可以鼓励孩子单独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又可以了解自己的孩子,解决分歧的心态。您还能够适度对小孩敢于讲出自身的问题或想到解决方案的方式给与一定和激励。掌握一件事的通过后,如果是另一方小孩不经意中致使的问题,您可以教育自个的小孩试着去宽待别人,鼓励孩子的开阔胸襟;假如您发现矛盾的首要义务来源于自身的小孩,您应当确立对小孩强调来,开展下一步的文化教育,鼓励孩子的是意识。

孩子的教育其实让家长比较头疼,而且孩子经常会与自己的朋友发生矛盾,这个时候家长尽量不要介入,一旦介入的话,就会让孩子与朋友之间的感情变性。因此家长正确的做法就是可以了解到事情的原因,从而帮助分析,并且帮助孩子想出一定的解决办法。一、不要介入不管是孩子与朋友之间发生矛盾,还是大人与自己的朋友之间发生矛盾,这都是很常见的一个现象,毕竟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思想不一样或者是对于一些事情有偏差,也都是能够理解的一件事情。但是孩子的心性大多数都非常的单纯,即使发生了矛盾,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不和对方玩了,不过没两天,就会发现孩子与朋友又会和好,这是因为孩子大多数都是不记仇的。因此家长不要告诉孩子对方的种种缺点以及不好的地方,这样都会影响到孩子日后的性格形成以及发展。二、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所以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起因,例如可以询问孩子两个人发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根据这个原因来判断,到底谁是真正的错误?如果是自己孩子错误了,那么就要求自己的孩子跟朋友道歉,只有这样,才能够加深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另外也要适当的告诉孩子一些道理,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会和自己的朋友发生矛盾,这个时候一定要判断是自己的错误还是他人的错误,如果是他人的错误,那么也要和平的相处,如果总是说不和他人玩了,这样的话语会伤害到他人的内心。三、结语其实很多孩子还是愿意跟家长分享自己的一些事情,这个时候尽量就不必过于插足孩子与他朋友之间的情感以及事件。也可以告诉孩子,朋友是非常珍贵的,一旦失去了对方,那么在生活当中想要再交一个知根知底,懂得自己的朋友也是十分不易的一件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4905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