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的诗句及其表达的感情

关于水的诗句及其表达的感情,第1张

1这是些有关水的诗

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问淮水 白居易

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

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

渌水曲 李白

渌水明秋日

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

愁杀荡舟人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诗中水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8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9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10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水的诗

作者:舟英

在黄河之水天上来

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

洪流里

却不知一沟绝望的死水

亘古荒诞有自得其乐的鱼游

李白的黄河 苏轼的长江 闻一多的死水

源出戏弄的逻辑

因为是水就不怕水淹!

现代没有重涉女英的洞庭波

瑶姬巫山的雨水云

但还归了汉之广矣 不可方思的水阔

和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的水远

以及水之悠 水之涣

《诗》的生命水!

流淌六朝的风韵

澄江静如练 余霞散成绮

水经唐代的鲜美

桃花流水鳜鱼肥

碧波,凝翠……

千年的岁月流走了湘君夫人的狂歌狂舞

沉埋了屈子夕阳般沉沙的胸膛

只能 楚天的白云黄鹤一江春水向东流!

水的诗

没有跟随西方哲人重返苏格拉底哲学

没有创造荷马英雄史诗前神话

而有涟漪荡荡!

水本无源,无流,无出口;

诗有形,有韵!

即使如一沟死水也是

死水死了即再生的丰沛:

澎湃的流,

浩瀚的出海口!

2夜渡湘水 孟浩然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十五年之前,游湘桂的路上诗人三十六岁左右曾到湖南去探望他的好友袁太祝本诗叙述夜渡湘水时的所见、所感,表现出诗人的淡雅、闲适以及对渔村生活的赞赏“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诗人为贪赶路程,急于渡河而错过了宿处,只好在夜里乘船渡湘水了诗人用白描手法记述了匆匆赶路的情况,(“利涉”,语出《易经》:“利涉大川”)同时也点明了题目“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因为是夜渡,对于周围的一切看不清楚,但是,野草的芳香,却带着露水的潮润扑鼻而来,远处不时传来悠扬、清脆的歌声,那是采莲女劳动中的欢声笑语“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撑船人看到了对岸的光亮,以为是江边渔村,就把船向火光处驶去,等到了近前,才发现原来是渔人夜宿潭边,燃起的烟火这两句是视觉所见,把渔家生活形象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行侣时相问,涔阳何处边”一个“时”字,表达出诗人的急切心情因为诗人急于见到久别的好友,不时地问船夫,涔阳在什么地方何时才能到达连夜行舟诗人还嫌慢,可见他当时心情是何等急切“涔阳”,在今湖南澧县涔阳浦《九歌·湘君》有“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之句,诗人因联想及此而发问全诗记叙自然,情感真挚而恬淡,反映渔村生活的宁静、和乐,描述采莲女和渔夫的劳动情景,生动真实

问淮水 白居易 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

“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开篇直抒胸臆,感叹世上人们为了追名逐利,劳劳碌碌“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以淮水东流不息比喻人们为名利一世奔波,纷扰不止,借景抒情,匠心独具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人们追逐名利的同情和悲叹,以及作者清白高洁,不随俗流的志向

还有 曹操的观沧海也是写水的代表作啊

20210810

人要时常的亲近大自然

你认为水是什么呢?当你看到这个问题时,你肯定会对水有个具体的印象,这个印象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脑子里马上浮现出江河湖海的画面,有的人也会想到山间的溪流,还有的人可能会想到水的化学成分,无数种水的形式在不同的人的脑海里呈现出来,哪种印象也好,都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是趋于感性的形式,这种更多的是以画面感的形式出现,还有一种是趋于理性的形式,这种通常是以抽象形式出现,比如可能会想到水有什么功能之类的。

人们对于水的这两种反应,一种是心灵上的反应,一种是思维上的反应。人类处在当今社会,特别是生活中城市里的人,日常的生活变得越加的智能化,加上这几年人工智能越来越火,特别是大数据的出现,只要是生活在城里的人,每天都生活在智能化的氛围中,拿着一部手机几乎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的问题,看看都市中的人,他们的衣食住行哪一样能离开电子设备。设想一下,如果是一个没用过手机的人,在城市里生活,那对于我这样的每天都用手机来辅助自己生活的人来说,我感觉这种寸步难行的,也是无法想象的。

确定无疑的是,都市里的人的生活是智能化的,而且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既然是智能化,这也就表明人们更多的是采用理性化的方式去生活,比如刚讲过的,我们对于水,可能考虑的是它的功能性的作用,水中含有什么东西更多时候是我们要思考要关注的,而这一切都是思维的产物,思维的产物也就是理性的思考,把水更加物化了,我们也知道物化的事物倾向去器,那水在人的心里的份量就弱了,人类对于水的感觉在情感上就失去了“温度”,当人类把水只是当做维持生命的一种功能性的物质的时候,不是水的失败而是人类自己的悲哀。

生命离不开水,我们也许都明白,可是以前我们的明白带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之心,那种感觉是有掺杂着漫长的人类演化的历程,水恩赐给我们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情感,简单的一点儿说以前人类把水看做活的现在呢,水在人的感觉中变成了死的,人们也慢慢的失去了那种敬畏之心。

这就是智能化带给我们的衍生出来的一些影响,我们既享受它给我的好,也要承受它带给我们的痛,智能化化的生活,无形中让人类的智有了飞速的发展,也就是思维上的,可是在心上,却还是和以前的水平差不多,我们发现生活在智能化氛围中的人,为何焦虑、迷茫、抑郁的特别多?好像便捷的生活并不能减少人们的痛苦,反而让人类的痛苦烦恼更多了。

表现上看,我们可能是生活压力太大了,为了房子、车子、事业这些生活中的问题而产生的。本质上的原因,是我们智和心发展失衡了,当智一直往前跑的时候,心却跟不上或者是原地踏步,那我们就会栽跟头。

所以吧,现代的人,特别是都市中的人,缺少的是心灵的滋养,心灵的滋养就要时常的回归于大自然,毕竟人类更多的漫长的岁月里是在一个纯自然的环境里生活的,所以只有大自然才会滋养我们的心灵,来到田野里,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感受一下风声雨声甚至是雷电声,只有这种最原始的抚慰才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真正的宁静与祥和!

听过落花有意而落水无情这句话么?"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语出:《续传灯录·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上堂: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

原为佛家禅林用语。本意指凋落的花瓣随着流水飘去,形容残春的景象,现多比喻一方有意、一方无情。

南宋初年禅宗士珪禅师在温州雁荡一带宣讲佛法,一天说到了用心参禅的重要性。凡人看世界,只会用眼,然而,通过眼睛得到的信息是局部的,而体悟佛性需要用整个的心灵去感悟,这种体悟就不是用眼睛所能看到的,这种体悟是心灵的感应和接纳。如果把人的“眼见”等间接功能比喻为落花,将人的真心权且比喻为“水”,这种“水”是随缘而流动的水,不是死水。用“眼见”去体察人的真心,这就好比是“落花有意随流水”一样,所以一般情况下,难以体察到这种整体性特征,这就好比“流水无情恋落花”一样。

禅宗的微言大义艰深难懂,用落花流水的比喻,浅显地道出了心灵对事物感知的大道理,也道出了凡人看世界,只会用眼,不会用心的禅理。

落花和流水,可以构成多种意境,有用“流水落花”形容春残景象;亦有比喻被打得大败的“落花流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最初说的是禅理,而现在更多的用来描述情感。落花遇见流水,实属天意,而流水不恋落花,亦是无奈,在人生旅途上有多少这样的萍水相逢、一见钟情、转瞬即逝而又经久难忘的一厢恋情……构成了一幕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戏剧性场景。但多情总被无情恼,那无情的风景,总让人牵怀。]

《描水》

描水淡点尘埃落

固执穿石憾人心

浅蕴斟酌品溪香

落影满映水婆娑

夜灯阑珊波粼粼

迎月舞情贻恨世

何以点水世无忧

无忧说实话,,最讨厌的就是长篇大论,,写起来头疼,看起来头疼。。

好不容易放个暑假,,不写原创这种东西。

而且,,纵使真有人写,,多半也是从哪儿复制下来的,。。

在下生性太懒,,所以。。

而在此之中,你在文内书写,,古仁人,,但一般古仁人直抒胸臆是以诗为主,,

无忧敬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521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