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琢磨吧,祝幸福!多看对方优点,及时夸奖,有问题私下谈心,不要争吵。
奉送婚姻守则:给夫妻、父母、子女。
一句话:学习做丈夫妻子、父母儿女、翁岳婿媳、兄弟姐妹。因为大家都没有经验。大家都需要学习。
如何幸福生活:当成一家人,大家一家亲;索取不奉献,至亲也不亲!莫让爱成为负担
父母子女如何做:亲严姻慈。
结婚了,知道婚姻需要经营吗?写出来简单,真懂吗问问自己和父母。
我写的婚姻守则:仅供参考
1、把公婆岳父母、丈夫妻子、女婿儿媳、对方的子女当自己家的人。
孝敬对方父母,想想对方父母养子女多年,今天给你做了丈夫媳妇,感恩的叫对方父母爸妈吧。真心心疼对方子女,想想婿媳在家都是宝贝,今天给你家做了婿媳,你们一家人不心疼难道让别人心疼?
想一想丈夫妻子都是相爱才结婚丈夫或妻子是因为相爱才离开自己的家成立新家,要愿意付出、多看优点、平等沟通、相互包容、相互激励。
想一想不论婚生、非婚生、收养、继子女,都是夫妻双方需要抚养的子女对待子女要换位思考、平等沟通、适时激励、鼓励梦想。
想一想不论亲生、养、继父母,都是养育自己、需要自己赡养的父母对待父母也要换位思考、平等沟通、适当包容、适度孝敬。
2、生活中必然会发生矛盾,处理需要艺术
自己父母子女自己教自己吵,因为都是第一次做公婆岳父母和女婿儿媳。包括家中各种血亲,尽量不要与姻亲发生争吵。与姻亲的矛盾参照第3条。
3、夫妻有事,回自己屋争论、定主意、定规矩。如果爱,就会相互包容,容忍对方的错误,共同创造好生活
两个人、双方家庭也可能出现矛盾,两个人要统一意见,与家庭的矛盾参照第2条。
4、日常相处的艺术把自己当家人
叫对方父母、亲戚都是咱爸妈、咱什么;叫自己父母、亲戚是我爸妈、我什么不就更亲了?也分得清楚了。
5、学会处事逢年过节都应当去看望老人
去自己家,不管谁买的东西,一定要说是自己不让买,对方非让买。这样父母才觉得你找对了人。(不论谁的钱,都是你们俩的钱,一份投入两份收获)
孩子慢慢长大,脾气也越来越大,一旦不满足的他的要求,轻了就是又哭又闹,再严重点甚至还会打人骂人,这样的宝宝,妈妈们到底该怎么办呢?小编给你出招,马上就能解决!
妈妈的烦恼
两个月宝宝 不管白天黑夜 说哭闹就哭闹
我家女宝宝两月多了,两月开始脾气就大得不得了,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吃饱还是饥饿,尿片干净否,想哭闹就哭闹,哭得满头大汗,脸青额头冷,开始我们以为是不舒服带去医院看,折腾了几次也不见好,后来一位教授说是发脾气,没药医。开始陪她玩玩还行,后来也不见效了。发起脾气不吃奶,吃了也容易吐奶。真不知道怎么带才好……
宝宝脾气大,是谁在作祟?
宝宝脾气大怎么办?具体情况具体解决,来看看原因和应对方法。如果不是因为疾病导致的宝宝脾气异常,基本上就是以下集中情况导致的。
◆宝宝脾气大是没吃对
最新研究证明,儿童情绪不稳与饮食有关,一些儿童脾气暴躁可能祸在饮食。具体原因是:
1、饮食中含钙量少
钙有抑制脑神经兴奋的作用,脑神经有充足的钙容易保持情绪稳定,缺钙则会情绪不安,易激怒、周身无力。
2、饮食糖分过量
食甜点、饮料,会使体内血糖升高,为了降低血糖,胰脏必须分泌大量胰岛素,引起副肾素分泌过剩,从而引起烦躁、发怒、情绪不稳。
3、B族维生素缺乏
糖分摄入过多,要变成热量,必须消耗B族维生素。如果饮食B族维生素缺乏,就会造成精神亢奋,情绪失控。
4、维生素C缺乏
精神经常紧张要消耗维生素C,饮食中如维生素C不足,脑神经机能就会降低,也会造成情绪不稳。
◆宝宝脾气大是心理需求
孩子发脾气有时是种心理需求的表现。
婴幼儿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的认识,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理性的分析再做出行动的决定,都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这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
因此,当宝宝遇到挫折或是不舒服的时候,很自然的就通过发脾气来表达,比如摔东西或是拉妈妈的头发。但是这样的行为只能是偶尔出现的情况,并不能作为宝宝惯有的一种习惯。
◆脾气大是两岁宝宝毕经阶段
两周岁左右的宝宝普遍存在一个心理成长过程,其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摔玩具,和小朋友闹别扭就挥起小拳头。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因为这是孩子在心理成长过程的第一个反抗期,是几乎所有的宝宝在两周岁左右都会必经的一个成长过程。只是有些宝宝表现的明显,有些不明显而已。
◆宝宝脾气大是在要求更多的爱
在情感上感到饥饿的孩子,与他人沟通的能力都比较弱。明明是想和小朋友表示友好,却不知怎么表达。有的孩子为了引起爸爸妈妈和其他小朋友的注意,会故意做出一些表现异常现象,像咬人、打人、撒谎、哭闹等行为。
有攻击力倾向的宝宝并不一定都是个性强悍的,反而是因为内心比较脆弱,用武力来保护自己罢了。
◆宝宝脾气大是家长的溺爱导致
有的父母过于娇惯孩子,只要孩子一发脾气,便会满足孩子的任何愿望,天长日久,孩子揣摸透了大人的心理,便会通过发脾气来要挟大人,以满足自己的要求。
妈妈如何应对宝宝的“大脾气”?
1、对小儿反抗期的宝宝要有耐心,不要强迫
国外的研究机构进行追踪研究,结论是有反抗精神的儿童,长大后能办事果断、有个性和意志坚强的人。因此,对小儿反抗期的行为表现父母们不要横加指责、干涉,要因势利导,尊重他们的主张,支持和帮助他们干他们想干的事情。
其次,要对他们有耐心,不要强迫命令,适当的时候可以采取转移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当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也要敢于说“不”,不能一味顺从,重要的是要使他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对今后健康的心理发展很有好处。
2、坚持原则冷处理,宝宝情绪稳定后再教育
宝宝发脾气时,不予理睬,待他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以后,再和他谈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家长要有原则性,一定要一直坚持这么做。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懂得,父母坚持的事情不会因为自己而改变,发脾气是徒劳的。或者也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吸引孩子将注意力转向别的内容,待情绪稳定后再加以教育。
案例示范1:宝宝丢了某个喜欢的玩具或者对离开奶奶家很不舍而哭闹,试着先不要管他,任他哭闹好了。如果宝宝一发脾气父母就屈服,那是在向他传达一个信号,那就是挤眼泪、丢东西是达成自己愿望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案例示范2:周末在爷爷奶奶家或者到其他小朋友家做客,要告别的时候,小家伙总会依依不舍并打闹一场。父母们可以适当延长宝宝向某人或者某事物说再见的时间,让他在心理上有缓冲阶段,而不是粗暴的突然终止他的好心情。在睡觉的时候提前告诉他,让他跟那些玩偶说再见;在离开奶奶家的时候,提前跟他说:“宝宝,过一会我们要回家了,下周我们再来奶奶家好不好”。
3、鼓励孩子自己解决
家长应让孩子独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解决一些问题,并适当给予一些指导;对于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向他说明,为什么不能满足他,或者是用别的事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他暂时忘掉自己的要求。
4、家长需要反省 你是否火上浇油
当宝宝发脾气时,你是不是忍不住打骂他或溺爱他,这些都会给宝宝错误的认知,或者火上浇油,让他更加反抗。作为家长不能因为孩子脾气暴躁而打骂他们, 要给予朋友式的帮助、关心和安慰。可用幽默的言语,消除孩子的不愉快心情、忘掉不愉快的事情。
会给孩子造成很多心理上的影响,有些影响是直接肉眼可见的,有些影响是在孩子成年之后逐渐显露出来,有些影响可能会便随孩子一生,成为孩子一生无法摆脱的阴影。
一、孩子幸福感缺失
经常目睹父母吵架,在孩子心理会有一种家庭不幸福的感觉,觉得自己的父母不够恩爱,内心会觉得自己的家庭是破碎的,父母动辄就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拌嘴,甚至大打出手,孩子内心会惧怕爸爸和妈妈分开,内心会非常的恐惧没有安全感,幸福感自然就会缺失。
二、性格缺陷是避免不了的
父母当着孩子的面两人大动干戈,有时候话赶话越吵越凶,一时控制不住自己,甚至还有可能会大打出手,把人性丑陋的一面直接展示在孩子面前,这样很容易让孩子焦虑不安的,受到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孩子的脾气和性格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的,孩子也会变得易爆易怒,不会体贴他人,甚至会有一定的暴力倾向。
三、内心对婚姻充满了恐惧
经常面对父母吵架甚至动手摔东西,互相撕打对方,孩子看在眼里,慢慢的会对自己未来的婚姻充满恐惧,会害怕自己的另一半将来也会是这个样子,父母的故事再一次在自己身上重演,内心会对婚姻充满恐惧感,会不愿意找对象,甚至会不愿意结果,这也是一些恐婚的一大原因。
四、影响未来的工作和育儿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身上都会长满刺的,会用刺把自己保护起来,会很难相处不好团结,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容易会不相信别人,会对工作非常不利的。尤其是以后自己有了孩子,在教育孩子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下一代。
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在各个方面对孩子都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所以,在孩子面前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美好的成长环境,而不是每天都是触目惊心!
孩子的敏感度远远超乎我们大人的想象,不要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通过观察他们什么都懂,并且模仿能力也特别强。总之,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要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殊不知,父母送给孩子童年最珍贵的礼物,从来就不是什么车子、票子,而是用心的陪伴。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用心陪出来的。
演员赵文卓,有三个孩子,其中最大的女儿已经14岁。明星的工作非常繁忙,每逢假期,他都会专门推掉工作陪孩子,包括这次录节目,他也特意把孩子们接到了海口,还给他们报名了夏令营。录制节目的间隙,他还会特意抽空去陪伴孩子,平日里,孩子们成长的每个重要时刻,他也尽量不落下。他了解每个孩子的喜好、个性,深度参与到了他们成长的每个角落。他认为:只有高质量的陪伴,才能让孩子不缺爱。是啊,真正的陪伴不一定要时刻陪在孩子身边,但一定要用心:
要用真诚建立起与孩子沟通的桥梁,仔细倾听孩子内心的快乐、悲伤;替他解决生活中、学习上遇到的困惑;时刻做好他的后盾,为他建立满满的安全感与幸福感。想起去年分别被清华和北大录取的双胞胎学霸兄弟赵稞和赵棣。他们的父亲只是普通的农民,可高中三年的每个周末,父亲都会特意从老家赶到县城的学校,与两个孩子面对面的交心、沟通,用自己的方式默默陪伴他们。
陪伴孩子的方式其实有很多,忙碌并不能成为父母缺席的理由。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 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父母用心“陪”出来的。
《人民日报》曾经发文指出: 教育好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无论父母赚多少钱,取得多大的荣誉,都比不上教育好自己孩子的荣光。所以,父母千万不能懈怠,一定要做到亲力亲为的陪伴孩子。因为父母的有效期只有那么短短十几年,一旦错过,就会造成终身的遗憾。
02
陪伴孩子的5个坑,正在毁掉孩子一生。关于陪伴,很多父母总有各种困惑:我是一名全职妈妈,每天几乎从早到晚陪在孩子身边,没有娱乐、甚至没有自己的生活;可孩子的成绩依旧毫无起色,甚至一看到我就烦,亲子关系越来越糟。 相信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明明有在尽心尽力的陪伴孩子,可总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这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陪伴,都是无效陪伴,甚至是负面陪伴。
1 陪伴孩子时敷衍,不用心
许多父母虽然时常陪在孩子身边,可是孩子的内心依旧空洞孤独。 就是因为——有的父母一边陪孩子,一边埋头专心致志地玩手机,孩子问啥一句“随便”就应付过去了;有的明明是陪孩子参加亲子活动,结果却让孩子和别的小朋友玩,自己则在一旁接电话、谈事情忙得不可开交,孩子在一边落寞地不敢上前看似和孩子经常呆在一起,但是缺乏从语言到肢体的沟通互动,亲子之间没有产生情感链接,这样的陪伴往往是无效的。而有效的陪伴不是敷衍、更不是走走形式,而是心与心的碰撞,是真正陪伴孩子度过一段难忘又快乐的时光。
2 陪伴孩子的时候,经常打断他
前几天,在商场的游乐场看到一个4、5岁的小男孩在专心地堆积木。
他的妈妈就坐在旁边紧紧盯着他,不停地指指点点;你这样摆不行,你要把红色的放上边;这根放这里一会肯定会塌的,别说我没告诉你可怜的小男孩,被妈妈接二连三的打扰弄得不知所措,满脸都是委屈,积木摆的也是乱七八糟。蒙台梭利说过:“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陪伴孩子时,父母一定要知进退,给孩子留有足够的发挥空间。当孩子沉浸于一件事时,你的“插手”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心情,更会毁掉孩子最宝贵的专注力。
3 陪伴缺乏耐心,情绪不稳定
《超级育儿师》里有这样一幕:
7岁的男孩轩轩做完作业,想让妈妈陪着做手工,妈妈虽然不喜欢,但还是选择了妥协。可是做的过程中,妈妈一直在抱怨:“做手工好痛苦啊,我不想弄了”“这些小地方要剪疯掉了”……
最后,手工也没做好,整个房间里充满了负能量,母子俩的关系也降到冰点。
陪伴的确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它需要付出足够的耐心、细心和爱。而父母拥有稳定的情绪,才是和孩子长久和谐相处的前提。
4 陪伴的时候,不停讲道理
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地去唠叨、说教。综艺《放学后》里,就曾有这样令人窒息的一幕。妈妈陪着刚上一年级的小女孩兜妹写作业、吃饭,但从书桌到饭桌,妈妈都在不停地唠叨她,跟她讲道理。而小女孩则是一言不发,整个人都失去了活力。
陪伴的时候,大人说教不停,在孩子眼里,就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压迫和命令,只会把他们的心越推越远。
而真正高情商的陪伴和教育是一场春风化雨般的温柔,是学会共情、真心的接纳孩子,引导孩子慢慢进步。
5 过度陪伴,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
《小欢喜》里,宋倩饰演的母亲为了女儿英子无所不能:女儿升入高三,她辞职全程陪读,还要亲力亲为研究考试题;
怕她学习太累缺乏营养,变着花样的炖粥煲汤;甚至在英子的书房里打造一面玻璃窗,随时监视英子的一举一动。可谓把一个母亲的陪伴做到了极致。可是英子呢,在妈妈无时不刻的监视中,终于承受不住压力,选择跳河轻生。
要知道,陪伴不等于陪同,更不等于监督和干预孩子的人生。
只有充分尊重孩子的感受,保持一定的界限感,才能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更稳定长久的陪伴。
作家饶雪莉曾在自己的书《快乐就是和孩子享受生活里的小幸福》中总结道:
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教育不过是不同方式的陪伴。
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我们需要不同的陪伴方式。
0-3岁是启蒙阶段,陪伴是亲密的爱。0-3岁,是孩子身心成长最重要的时光,也是安全感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爱,比如拥抱、微笑、对视、哭闹时的温柔爱抚,多花一些时间和他在一起,做他喜欢的事情。而且,父母一定要无条件接纳孩子,正视孩子的各种情绪,让孩子感受到你全心全意的爱。一旦孩子的安全感缺失,是一生都弥补不回来的。从小就感受到父母爱的孩子,独立性会更强,内心更强大,将来也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崩溃。
4-6岁是童稚阶段,陪伴是探索。4-6岁可以说是孩子好奇心最旺盛的阶段,他们对一切的未知都充满了好奇。还记得我女儿4岁的时候,就仿佛一个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妈妈,枫叶为什么是红的?太阳落山后去哪了?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吃饭?每次我都尽可能耐心地给她解答,保护孩子珍贵的求知欲和探索心。而且父母平常也可以多观察孩子的兴趣点,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很多受益一生的爱好都是在这个阶段培养起来的。
7-9岁是探寻阶段,陪伴是欣赏
这个阶段,孩子刚刚进入小学低年级,正在适应一个全新的成长环境。而父母对孩子的完美期待也开始出现落差。闺蜜就常跟我抱怨,自从孩子上了小学,每次晚上陪写作业都是连吼带催,亲子关系一度降到了冰点。这个时候,父母要放下焦虑和高期望,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孩子。平常要擅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哪怕孩子有一点进步,也要学会鼓励,这样孩子才会树立起自信,一点点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10-12岁是成长阶段,陪伴是理解和放手
这个阶段比较微妙,孩子正处于迈入青春期的前期,独立意识增强,对待事情常常有自己的见解,也开始和父母出现代沟。这个时期的父母,要试图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不要总以权威压制他,要多给他试错的机会。最重要的是,要开始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比如我姐就给小外甥定了8条家规,比如自己定闹钟起床,自己收拾房间,回家先完成作业等,除此之外,一概不管。只有足够独立的孩子,未来才能有充足的底气,去面对未来的雨雪风霜。
13-18岁是青春期阶段,陪伴是沟通和尊重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愈加成熟,不少内在的叛逆开始外显。前段时间,河南一名14岁的男孩,跟父母吵架之后,整整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三天三夜。直到消防员赶来把门拆除后,才发现孩子竟然安静的在床上看书,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陪伴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一定要避免“硬碰硬”。父母可以定期的和孩子聊天谈心,避免一张嘴就说教,要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共同解决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一定要珍惜这最后的陪伴机会,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的习惯、性格、三观会基本定型,影响一生。陪伴孩子,也是有“有效期”的,0-18岁,就是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全部历程。一旦过了这有效期,上帝收回这“甜蜜”的礼物,任凭你百般努力、拼命补偿,也是无济于事。
看过一句话: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的潜质,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赋予了孩子不一样的人生。”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影响,从不在于今生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挣了多少钱。而在于有没有把陪伴和爱,落实到陪他吃饭、穿衣、学习、交流等日常细节里。因为正是在这些千千万万不起眼的瞬间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希望每位父母都能紧紧牵着孩子的手,一起去看更远的风景。
一、孩子幸福感缺失
经常目睹父母吵架,在孩子心理会有一种家庭不幸福的感觉,觉得自己的父母不够恩爱,内心会觉得自己的家庭是破碎的,父母动辄就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拌嘴,甚至大打出手,孩子内心会惧怕爸爸和妈妈分开,幸福感自然就会缺失。
二、性格缺陷是避免不了的
父母当着孩子的面两人吵架,有时候话赶话越吵越凶,一时控制不住自己,甚至还有可能会大打出手,这样很容易让孩子焦虑不安的,孩子的脾气和性格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的,孩子也会变得易爆易怒,不会体贴他人。
三、内心对婚姻充满了恐惧
经常面对父母吵架甚至动手摔东西,互相撕打对方,孩子看在眼里,慢慢的会对自己未来的婚姻充满恐惧,会害怕自己的另一半将来也会是这个样子,父母的故事再一次在自己身上重演,内心会对婚姻充满恐惧感,会不愿意找对象,甚至会不愿意结果,这也是一些恐婚的一大原因。
四、影响未来的工作和育儿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身上都会长满刺的,会用刺把自己保护起来,会很难相处不好团结,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容易会不相信别人,会对工作非常不利的。尤其是以后自己有了孩子,在教育孩子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下一代。
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在各个方面对孩子都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所以,在孩子面前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美好的成长环境。
《超级育儿师》 以70后80后年轻父母,准爸妈作为核心受众人群,并广泛辐射家庭剧受众,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年轻父母的育儿困惑,以轻松,富有戏剧性的方式向中国年。
《超级育儿师》是由央视财经频道与80制作联合出品,共同打造的中国首档大型育儿亲子真人秀节目这是中国首次正版引进席卷全球的亲子育儿真人秀节目;首次以真人
首先,孩子带来了更多责任和压力,让夫妻之间面临更多的分歧和矛盾。比如,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的饮食问题、孩子的卫生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夫妻共同协商和解决,如果双方看法不一,就会容易引起争吵。
其次,带孩子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夫妻间的交流时间变少,甚至出现疏远感。夫妻之间的情感疏离也是吵架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育儿观念不同也是导致夫妻吵架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夫妻在育儿观念上存在差异,比如对孩子的要求、教育方式、时间分配等等。如果父母看法不一,就容易引起矛盾和冲突。
以我自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为例,我们家也曾经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两口子激烈争吵了一场。当时孩子正在上幼儿园,老师反馈说孩子不够听话,不喜欢安静下来读书。我认为孩子的性格是比较活泼的,老公则认为教育应该从小开始,应该引导孩子多读书。我们就由此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直到孩子哭醒了,才意识到自己的过激行为。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夫妻间需要相互理解、宽容和包容。首先,要建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共同制定孩子的教育计划,加强沟通和交流。其次,要学会分担压力,让孩子不成为夫妻关系的负担。最后,要多关注夫妻关系的维系,保持爱情和感情的传递,从而使夫妻关系更加和谐和稳定。
总之,解决夫妻在带娃时容易吵架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而且要有耐心和理智,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用爱与关心填满家庭与子女的每一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