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心理学书籍

情感心理学书籍,第1张

情感心理学书籍

 情感心理学书籍一:

 两性情感实用宝典之这样读懂男人心(麻辣漫画版)

 如果你的情敌先看了,你就完了!如何拆穿他的花言巧语如何识破他的虚情假意如何让他甘心俯首帖耳欧洲顶级“男性管理专家”,首度揭秘男性语言密码!扯掉男人的最后一块遮羞布!……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色随心动 :发掘真正属于你的情绪色彩

 黑色到底是一只可爱、讨人喜欢的小狗的颜色,还是可怕的女巫和夜行妖怪的颜色绿色到底是你最爱吃的甜筒上面三重脱水开心果的颜色,还是你吃完了整个甜筒后的面部颜色……本书切入角度新颖,作者文笔风趣。让颜色唤起长期被你遗忘的情感——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消极,还有一些则是你根本没有感觉到的。

情感勒索

 《纽约时报》畅销榜第1名,再版8次,20种语言出版,亚马逊网站5颗星评价,令百万读者受益的心理学经典著作。

 本书最重要的用处之一,就是能帮助你减轻控制情感勒索者所引起的内疚感。当你为了摆脱本不应有的内疚感而去着手改变你的行为时,作者会告诉你如何才能忍受随之而来、无法避免的不适。以健康和自我肯定的方式做出改变,会减轻内疚感,而一旦你彻底摆脱了内疚感,情感勒索者就会无能为力了。

 别独自用餐

 《别独自用餐》是法拉奇的第一部作品,多次再版,畅销欧美多个国家。在书中法拉奇用他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个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从给人当球童起就悟出了人际交往和人脉对成功的重要性。这让他在寻求和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也热情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以此形成良好的社交圈。 这让他从一个小镇上默默无闻的孩子,成为人才济济的哈佛商学院一员,又成为全美顶尖的职业经理人,后又创建法拉奇绿讯营销咨询顾问公司(Ferrazzi Greenlight)。

情感自由 by Orloff

 美国畅销书《正向能量》作者朱迪斯·欧洛芙博士2009年再次引起轰动的一部著作,《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畅销书。

 长踞亚马逊网站心理干预类图书排行榜第一名。

 书中提供了七个实现自我解放的转变工具,

 分别将恐惧、沮丧、孤独、忧虑、抑郁、嫉妒、气恼等七种消极情感

 转变为勇气、耐心、融洽、镇定、希望、自尊、同情等七种积极情感。

情感心理学书籍二:

 做幸福的丈夫

 在一对对平凡的夫妻哭哭笑笑、大吵大闹过后又化干戈为玉帛的日常故事当中,我们可以找到属于各自的感动和教训。 如果你是在婚姻的起跑线上发誓要找到幸福,那么就请你牢牢记住自己的誓言:“我们夫妻一定能够拥有幸福!”并与你的另一半坚持跑到终点。这本书将变成一根绳索,向你传递夫妻之间爱的震颤。

  那些渐行渐远的爱情

 本书分为暖爱、枝节、流年、腔调四个部分,包括《渐行渐远的信仰-爱情的图腾》《渐行渐远的坚韧-请一定不要被打倒》等篇,对当下都市白领们的小资情调作了细腻、真挚的阐释和抒发,既是一本都市白领的情感慰藉书,又是一本都市白领内心情感的告白书。

解读情感

 《解读情感》以跨学科的独特视角,从人类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等方面解读人类情感,引领你体验一种别样的心灵之旅。爱到底是中世纪的欧洲诗人创造出来的还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赢得**是否能让人更幸福怎样才能更快乐未来的机器人会有情感吗

20岁懂得爱,30岁爱对人

 全球知名的婚恋咨询专家区斯坦夫妇教你学会:勇做女王却不败犬的单身修炼术,识别命中注定的白马王子辨别术,游刃于全家老小间的美好沟通术,赶走第三者的彪悍术,打造浪漫金婚的炼金术。

学习爱

 心灵导师的智慧之语,如同涓涓细流,流入每个人的心田,温暖而有力量,帮助困惑在路上的人们拨开情感迷雾,找到真实的自己和幸福。

;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较高的专业 文化 素质,三个基本素质相互联系合成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完整体系。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学15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1500字篇1

 论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

 摘 要:积极心理学提倡关注人性积极的一面,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积极情绪,它与人格之间紧密相连且相互促进。本文试图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来探讨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含义及其塑造途径。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健康人格

 历史发展到今天,现代化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产力、极其丰富的物质福利和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但同时寻求健康的人格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健康人格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人格研究的主流,影响甚广。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观,也成为各级 教育 部门领导和教师的共同追究。

 一、积极心理学与健康人格观的基本含义

 (一)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 方法 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1]。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的模式,当然它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所谓的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的,如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心理学研究中,我们所熟悉的词汇是病态、幻觉、焦虑、狂躁等,而很少涉及到健康、勇气和爱。似乎大多数心理学家的任务是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消极情绪和行为[2]。这种以消极取向的心理学模式,缺乏对人类积极品质的研究与探讨,由此造成心理学知识体系上的巨大“空档”,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在这种背景之下,积极心理学呼吁:心理学应该转换为研究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必须实现从消极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换,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二)健康人格观

 确定健康人格的个性模式,是心理学家曾为之不懈努力的工作。心理学家曾对心理健康的榜样人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各自的模式。其中主要有奥尔波特的“成熟的人”模式、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模式、罗杰斯的“充分起作用的人”模式、弗洛姆的“创造性的人”模式、弗兰克的“超越自我的人”模式以及皮尔斯的“此时此地的人”模式。

 尽管这六种有关健康人格的观点对充分发挥潜力的健康人格的描绘虽不完全一样,但总的说来,它们对健康人格的模式是相近的。比较一致的观点是:

 1 心理健康的人能有意识地控制他们的生活,控制自己的行为,把握自己的命运,而不被意外的、不能控制的、无意识的力量所驱使。

 2 心理健康的人了解他们自己的实际情况。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而且一般说来,他们是容忍并认可它们的。他们并不着意伪装自己。尽管他们能够扮演社会的角色,以适应别人或情境的需要,但是,他们并不把这些角色同他们的真实自我混淆起来。

 3 心理健康的人坚定地立足于现在。心理健康的人并不生活在过去之中。他们能较快地摆脱失败和冲突的阴影,坚定地面向未来和立足于现实。不少理论家强调朝向未来的目的对于健康人格的重要性,但他们并没有怂恿我们用未来代替现在。

 4 心理健康的人强调增加紧张而不是降低紧张的重要性。增加紧张是通过接触日益增多的感觉和形象的方式进行的。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渴望安静和稳定,而是渴望生活的挑战和刺激,渴望新的目标和新的 经验 。

 5 心理健康的人能给予爱也能接受爱。把自己奉献给工作,并乐于承担义务,关心他人。他们的情绪生活成熟健全,能耐受挫折和失败,经常保持愉快的体验,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活力和幸福。

 6 心理健康的人有独处和自主的需要。他们不依赖于别人来求得安全感与满足,他们依赖的是自己。他们需要有独处的时机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看法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不过分考虑他人的意愿,因此对待严重的打击、挫折显示出相对的镇静态度。

 7 心理健康者的人际关系积极稳妥,他们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既承认自己,又尊重别人,能体谅他人的痛苦,并用各种办法来帮助他人,具有同人类共祸福的意识。

 三、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

 (一)积极情绪与健康人格

 积极情绪可以对人格进行渗透,通过诸如大学生健康的归因方式、正确的应激与心理防御系统、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以及通过中枢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等一些特定途径与方式形成大学生健康的人格,减少和消除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使大学生处在健康、幸福和快乐的主观感受之中[3]。在培养大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情绪的培养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可见,具有积极情绪的大学生,在遇到负性的生活事件时能够在主观上正确地认识、客观地评价,在行为上能积极应对。这些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行为特征会形成周围同学和老师对其积极的评价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从客观上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同时,这些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健康的行为特征久而久之就会逐步稳定下来构成大学生积极而健康的人格。

 (二)积极自我认知与健康人格

 积极的自我认知是建立在对现实自我全面客观认识基础上的一种积极态度。由于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的的限制,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往往比较片面和易走极端。如果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夸大自己的缺点、怀疑自己的能力,则容易产生自卑感;如果对自己的评价过高,便容易使大学生眼高手低、目中无人、产生骄傲自大情绪。骄傲、自卑都是不良的自我认知,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危害极大,所以要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构建健康人格。

 (三)积极行为方式与健康人格

 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动地适应与改造现实环境的积极行为方式是人格健全的标准之一。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大学生在困难面前,会在接受事实的基础上采取积极行为方式去消除不利因素,促使事物向积极方面转化[4]。尤其是锻炼大学生在有矛盾冲突或者有问题需要解决时的适应能力、独断能力以及承受挫折的耐受力,形成健康人格,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显得十分重要。

 (四)积极的社会支持与健康人格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发展所依托的社会关系系统。研究表明,亲密人际关系所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个体缓解压力,包括调节不良情绪、分担责任、提供建议、传授技巧和提供物质帮助等[5]。对大学生个体而言,朋友不仅能够支持个体的自我价值感,提供爱、关怀以及披露内心世界和宣泄的机会,而且能够使青年获得情感上的安全感和支持,为社交能力的提高提供基础。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过程中,培养大学生有意识的体验并从现存生活中挖掘社会支持资源的能力,是构筑大学生健康人格系统的重要环节。如在大学生教学中应包含如何体验社会支持、如何支持他人、如何获取他人支持等内容的训练科目,通过训练让大学生学会构筑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增强自信,进而更好地塑造健康人格。

 参考文献:

 [1]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2)

 [2]张倩,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2003,(3):6-10

 [3]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3):321-327

 [4]Sheldon M, King L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 56(3):216-217

 [5]任俊,叶浩生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4):120-126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1500字篇2

 浅析防范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学

 摘要当今社会,考试是竞争和淘汰的主要手段,“考试人生”的说法并不夸张,导致考试作弊的学生自身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对作弊认识模糊和虚荣心的膨胀,加强大学生思想和诚信教育,发挥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防范考试作弊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考试;作弊;心理

 大学生考试违纪、作弊现象产生的原因极其复杂,它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有历史文化原因,还有社会、家庭、学校更有学生自身心理影响因素。

 1 虚荣心的膨胀

 有一类学生在为“荣誉而战”,他们有的对成绩很在乎,想取得更好的成绩,有的为了能得到奖学金、评上荣誉称号,有的为了巩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希望以此得到老师的宠爱和受到同学的尊敬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满足虚荣的心理。

 相当部分学生把考试作弊作为取得好成绩的捷径手段,对考试作弊成功存在侥幸心理。在对考试作弊成功与否及因作弊受处分等看法上,表现出明显的道德观念失衡,因而在行为选择上也往往出现偏差。

 2 群体效尤现象

 由于受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及社会上急功近利风气的影响,大学生中考试作弊现象有扩大蔓延趋势,有些时候甚至出现作弊群体化的倾向,导致一些学生认为作弊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偶尔作弊未尝不可,能通过作弊取得好成绩就是“成功者”,看到别人作弊成功感到“自己没作弊吃亏了”。这一切都淡化了学生对作弊的羞耻感,容易诱使作弊行为的发生。某些学生成绩一般,但为了考试分数更高,能获得奖学金,凭侥幸心理作弊;有些成绩较好的学生看见平时不学习的学生靠作弊取得的成绩比自己还高,甚至拿奖学金,心理不平衡,也冒险一试。

 要做到较彻底地根除考试作弊现象,寻找到防范考试作弊的对策,除了从加强诚信教育、建设诚信体系、推进依法治考进程、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以外,还要有效的调整好大学生的心理因素。

 1 克服认知失衡,端正价值取向

 不管是何种心态的考试作弊行为,都集中反映了学生不诚实的一面,考试作弊违背了做人最起码的原则。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应结合实际,给予积极的引导,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诚实行为,教育他们树立讲诚实、重信用的良好品质,克服好虚荣、侥幸和自制力弱的心理毛病,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出好成绩,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和自豪感,而且可以培养自强不息的意志和光明磊落的胸怀。学校不仅要加强理想、道德和人生观教育,还要加强大学生学习目的和动机教育、专业思想教育以及诚信教育,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通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和学风教育使学生端正 学习态度 ,必要时进行 学习方法 和技能指导,如开设学习方法课程等。

 任何一名考生都应自觉地用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来审视、约束自我,自觉遵守有关行为准则和管理规定,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以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对待考试,对待分数,明确考试分数不仅对自己、对教师和学校都有重要的督促和评价作用。虚假的分数会危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妨碍学校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最终危害最大的还是学生自己。所以作为学校和辅导员都有义务在考试前做好考试作弊的危害性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树立正确的考试观。解决少数大学生的诚信危机关键要靠法治与德治“双管齐下”。通过健全教育法制和考试法规,大幅度提高失信的成本和代价,使那些想作弊的大学生受到震慑,不敢越雷池半步。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道德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全体公众包括大学生的道德观念,重建社会诚信体系,使他们不想做、不愿做背叛诚信的事。

 2 充分发挥家长的亲和力,形成教育合力

 沉重的家庭压力已成为学生严重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急功近利、面子观点,以及家庭各因素的变化,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压力。老师应及时加强对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的工作,要求家长能实事求是的对待学生的学习成绩,客观地为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或就业,使学生从家庭的压力中得到解放。做好 家庭教育 ,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教育。为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良好合力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于2004年5月联合组织“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报告 团”,在全国巡回宣讲。帮助和引导广大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新理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注重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反映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也反映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需要相互沟通和配合。科学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目前社会上,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子女的经验,守着陈旧、落后、错误的教育观念,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比较普遍,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已经刻不容缓。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必须以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为先导,重点宣传家庭教育中要树立新的人才观、亲子观、评价观、教子观等新观念,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3 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一种重要途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行为方式。有了良好的习惯,如认真预习,集中注意力听讲,及时复习和按时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问题仔细思考等习惯,就会使人不必耗费大量精力就能完成学习任务,并把学习看成一种乐趣,鄙视考试作弊,对考试充满信心,当然就不必再花心思作弊了。

 4 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降低同学间分数竞争的压力

 在学习负担过重又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能的情况下,学生为避免考试失败、作弊的动机较强烈,容易出现作弊行为。因此,控制学生作弊,要设法减轻他们的学业负担。公布考试分数,根据考试分数排名次、分优劣、定等级会加大同学间的分数竞争压力,引发更多的作弊行为。所以,要通过降低同学间的分数竞争压力来控制大学生的作弊。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和成功经验,让分数成为学生个人的私事,只让学生本人知晓自己的分数,改变根据考试分数排名次的做法,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考试分数而非与同学分数的比较来评估自己的学习状况,鼓励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进步。

 5 正确对待考试,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缺乏必要学习技能、不勤奋刻苦、混时度日、过高考试焦虑的大学生更可能作弊,这些学生考试成绩往往较差,并且认为作弊的实惠更大,因此要善于及早发现这种学生,通过学习技能培养、学习咨询、学习指导,要求他们抓紧时间刻苦地学习,减少对考试的焦虑等 措施 解决他们的问题。早期发现有作弊危险的学生和对他们干预对减少作弊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大 学 生心 理 学论 文1500字”

1别太善良,落得满身是伤。别太倔强,什么都自己扛。

2我们之间的不合适不过是,你爱清风醉酒,我爱烈风自由。

3聪明的人嘴甜,讨厌的人会演,而你什么都不会,所以只能被骗。

4人总是在幸福的时刻并没有那么多的幸福感,在失去的时候才感觉那已经是相当的幸福了。

5曾经我们用爱情忘却时间,如今我们却要用时间来忘记爱情。

6很多时候,往往就是因为你要的太少,别人才索性什么都不给你,结果你一无所有。

7大概所有的喜欢都很相似,无从掩饰的贪心,却又甜蜜的知足。

8生活自己觉得幸福就行,用不着向别人证明什么。千万不要光顾着看别人,而走错了自己脚下的路。

9慢慢觉得,那些没有走到一起的人,那些回不去的日子,都有它的道理。

10没必要委屈自己去讨好任何人。做人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把我当回事。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11失去了缘分的人,即使在同一个城市里也不太容易碰到。

12有些失去是注定的,有些缘分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爱一个不一定会拥有,拥有一个人就一定要好好去爱他。

13人就是那么奇怪,有时候刚准备自觉去做某件事,突然有人催你去做,瞬间就不想做了。

14既然你不能成为我的唯一,那么我便会放手,不是因为我的占有欲有多强,而是因为没有哪个女孩会希望自己的盖世英雄是别人的。

15一旦动情就像吃错了药,即使对方烂透了,仍改不了喜欢他的毛病。

16我们平凡人能经历的最大的勇敢,也许是,失恋后,仍能相信爱;被讹诈后,仍能继续帮助人;受骗后,仍然能相信人。

17年轻时总以为能遇上许许多多的人。而后你就明白,所谓机缘,其实也不过那么几次。

18爱上一个人,会从高傲变成卑微。一举一动,一句话,都会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但对方若爱你,肯定会将这卑微慢慢扳平,变成毫无拘束的相处。如果一段感情让你只能处在下风才能进行,那一定不是真正相互深爱的感情。

19希望最后,你嫁给了爱情,而不是嫁给了合适。希望最后,你的爱情是两情相悦,而不是凑合。

20如果我在意的人对我忽冷忽热,而我又为此感到了患得患失,那么我便会选择不辞而别,因为我没那么多耐心去品尝患得患失的感觉。

女人情感心理学

女人情感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了解女人才能更好的追求女人,而如果要了解女人,不能只看外表,她们的心理也需要我们去好好的分析,下面为大家分享女人情感心理学。

女人情感心理学1

1、尊重她

为了更好地了解一个女人,你首先要给她最起码的尊重,不要强悍地接近她,你的强大只能让她远离你,使你疏远。给她尊重,让她看到你的时候,不要一副厌恶的样子,只有这样,才会有机会知道她走近她哟。

2、爱护她

对于女性而言,面对男人,安全才是第一要务。当女人允许你接近她时,不要做伤害她的举动,即使你很想和她拥抱,也要好好的照顾她,不让她稍微害怕一点。

3、在乎她

一个女人很敏感,对于任何接近她的事情,她的内心非常清楚,即使她什么也不说。首先让她明白,你是那么的在乎她,你宁愿自己一个人背起感情如潮水般的,也要让她轻松开心,只有这样,她才能放心地让你接近。

4、理解她

别以为女人的心就像海底针一样,那是因为你还没有进入女人的心中。女性内心其实很简单,想要一个理解,一份简单的幸福。看到她的动作,你也许还不明白是什么,所以不要急着问为什么,默默地跟随她的行为,让她知道,你也许不懂,但却深深的理解。

5、走进她

最后,女人情感心理学!要真正理解一个女人,就得走近她的内心,理解她表情背后的真实。女性很敏感,除非她确定你就是了解她的人,否则她会一直保护自己。缓慢地走近她,让她明白,你想要的是一个敞开心扉的她,你给她的也会成为你的全部。

女人情感心理学2

1、女人喜欢热情直率的男人。

因为他有独特的魅力(自信的体现)。反而讨厌那种说法拐弯抹角,吞吞吐吐,欲言又止,过于含蓄的男人(没有自信的体现)。所以,我们在邀请女生的时候,要直率。

如果对方不喜欢,她可能会通过暗示或者找其他理由拒绝。如果对方沉默,你可以判断她不会拒绝你的邀请。与此同时,你也要让她觉得我对你感兴趣,约你出去。这样做可以安慰她。她不是一个随便的女孩,只是因为你真诚的邀请她去赴约。

2、女人不喜欢男人一句话就道破天机。

女性有一种心理防御本能,经常用语言掩盖自己的初衷。假如男人自作聪明,直截了当地说破女人的心事,往往会引起反感。因此,在追求女性时,一定要掌握说话的艺术,观察自己的言行,委婉地说话,准确地掌握分寸。

3、女人希望找到一个真正的男人。

女人喜欢刚毅、勇敢、热情、爽朗、勇于负责的男人,而那些畏首畏尾、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男人却被鄙视。因此,男人应该在女人面前充分展示男人的优秀品质。例如:过马路时主动牵女孩的手,看恐怖片时抱紧女孩,主动送女孩回家等等。

4、女人渴望激情。

一般而言,女人情感心理学中,女人的生活平淡无奇,她们也渴望充满激情的生活,希望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让生活变得有趣。因此,他们不喜欢刻板、守常规的男人。当然,在迎合女性这种求刺激、求变化的心理之前,首先要让她们在理性上确认你是一个作风稳定的人,然后才能打破常规,创造新意,让她们充满兴趣。于是YYQ诞生了…

女人情感心理学3

一、恋爱及其发展阶段

(一)恋爱

两个人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

(二)恋爱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爱慕期。在这一阶段开始感觉到某异性的特殊魅力,倾慕对方的仪表、风度、气质、言谈、品格、才能等肉体和精神魅力,被深深吸引而迷醉。总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捉摸不透的亲近欲和冲动,想去接近对方又不敢贸然去做出什么行动。这是一个如醉如痴的失魂落魄阶段。有的人一直处于这个单相思阶段,不敢表达。

第二阶段:表达期。经过前一阶段的想象、揣摩,终于鼓足勇气向对方表白了自己的爱慕。这时主动表白的一方常会神色紧张、心绪不宁,接受表白的一方也会不知所措。这是恋爱心理发展最关键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比较短暂,但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如果被拒绝,则恋爱的启动终止。

第三阶段:晕轮期,或称浪漫期。在这个阶段,双方经过表白并接受对方的爱慕,恋爱关系便正式建立。双方立即亲密起来。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他们爱的是自己心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影像。他们把自己心中理想爱人的优点全部投射到对方身上,对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感觉非常可爱。两个人恨不能时时刻刻在一起。

第四阶段:磨合期,或称矛盾期。在这个阶段,狂热过去,情感逐步恢复稳定,不再整天腻在一起,不再过于迎合对方说出去逛街就去逛街,女孩会有一种被冷落的感觉,怀疑男方是否真爱她。双方常常会发生争执、吵架。如果不是双方都有诚意和热情,爱情发展到这个阶段很容易就结束。因此,这个阶段的女性应适当控制自己的情感,相信对方,多一些理解。

第五阶段:理性与平淡期。在这个阶段,彼此了解更加深入,能相互理解,懂得了如何取舍退让,爱情变成彼此对生活学习工作的动力和寄托,两人彼此信任,感情比较稳定,很难再分开,彼此相知相惜。

恋爱过程中,有的人从晕轮期直接进入理性期,有的从理性期又回到矛盾期,或在更深了解的基础上再回浪漫期。总之,要使恋爱关系持续需要诚意、智慧和毅力,如果决定结婚就自然走入婚姻殿堂。

(三)从激情爱到伙伴爱

爱情分激情爱和伙伴爱。激情爱是个体希望和对方融为一体的强烈的情感状态,处于激情爱的人春风沉醉,心无旁骛,不能忍受爱人的冷落和背叛。

伙伴爱是对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伴侣的一种深刻的卷入感,彼此理解、尊重,互相依赖,像亲人一样,比起激情爱容易动荡的特点来说,伙伴爱稳定一些。一般来说,恋爱的初期激情爱的成分多一些,随着彼此关系的稳定,特别是结婚以后,双方的情感会转变为伙伴爱。

激情和浪漫能持续多久,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了激情和浪漫爱会随着时间而冷却,而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兴趣、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宽容和习惯等因素在维持感情中的重要性会与日俱增。

印度学者古普塔访问了印度西北部城市斋浦尔的50对夫妻,发现由爱情结合的夫妻婚后5年,彼此爱的情感会不断减少;由家庭之命结合的夫妻,开始的爱情水平并不高,但他们的感情会慢慢增加,5年后大大地超过了因爱而结合的夫妻们。

神经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发现一对情侣的爱情可持续的最长时间为30个月左右,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辛迪·奈克斯调查了37种不同文化氛围中生活的5000对夫妇,并进行医学测试,得出的结论是:18至30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男女相识、约会、结合和生子,之后,双方都不会再有心跳及冒汗的情况。

奈克斯说,爱情其实是大脑中的一种“化学鸡尾酒”,是由化学物质多巴胺、苯乙胺和后叶催产素促成的,时间长了,人体便会对这三种物质产生抗体,而经过两年左右的时间,“鸡尾酒”便会失效。之后,男女要么分手,要么让爱变成习惯[9]。

亲情是比爱情更加稳定的一种情感。婚姻只是消磨了一种感觉,但是另外一种感情却在这种消磨中破茧成蝶,亲情是人类最稳定、最复杂、最珍贵的情感。

二、女性恋爱中的表现

当女性处于某一男性追求的时候,开始时会表现得内敛、妩媚、羞涩、平静以及用间接的方式与这男性相处,并且,此时的女性戒备心理特别强,她们害怕被异性欺骗,所以会谨慎地考察对方。

一般来说,女性在恋爱中更投入,容易被感性冲昏头脑,所以容易踏入误区。大部分女性都会有梦幻心理,她们会幻想自己的恋爱,幻想自己是轰轰烈烈故事里的女主角,会为恋爱添上过高的期望,不切实际。而男性往往只能短时间地沉溺于爱情之中,且即使在热恋中也不会忘记他肩负的事业重担。正如英国诗人拜伦所说:“爱情是男人生活的一部分,但却是女人生活的全部。”

女性一旦堕入爱河,就会立即疏远昔日的一切朋友,但是男性却希望二者兼有。法国女作家莎尔美这样说:“爱情对男人来说好似生活中的插曲,而对女人来说却是她们一生的历史篇章。”《埃特伯雷故事集》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武士犯了重罪,国王把他交给王后处置。

王后命他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女人最大的心愿?这位武士当场答不上来,王后给了他一个期限,到期再答不上来,就砍他的脑袋。于是这位武士走遍天涯海角去寻求答案。最后终于找到了,保住了自己的脑袋。据说这个答案经过全体贵妇讨论,一致认为是正确的:“女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人爱她”。当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由单一贵妇群体讨论的结果,有阶层偏见。

三、两性爱情心理比较

首先,女性比较固执、刻板,男性则容易见异思迁。女性在爱情发展中情感容易过多卷入,一旦爱上某个人,则难以听从别人劝告(棒打鸳鸯不分离)。男性则表现的容易见异思迁,容易变心。

其次,女性比较含蓄,男性则积极主动。女性在与爱恋对象沟通表达上更隐秘含蓄,抱有间接地流露情感;男性则心情比较急躁,喜欢“速战速决”。

最后,女性戒备心理较重,男性则容易一见钟情。女性选择恋爱对象注重能力和才华,不肯轻易允诺;而男性则容易被女性的外貌所征服,多见为一见钟情,相信女性的话,几乎没有怀疑对方的念头。

科学点的说法,是人体激素的作用,人与人之间会有生理上的影响,激发大脑的某个区域,从而产生激素,对那个人有好感。

人性点的说法,是人与人之间接触多了。了解也自然多了。会产生默契等东西。

感情这种东西,连动物也会有,更何况人呢?

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从这个定义可以了解到: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主观态度或主观反映,属于主观意识范畴,而不属于客观存在范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主观意识都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意识,必定对应着某种特殊的客观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这种特殊的客观存在。

不难发现,“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价值判断问题,“符合人的需要”就是事物的价值特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态度”和“体验”均是人对事物的价值特性的认识方式或反映方式,这样,心理学的情感定义又可表述为:“情感是人对事物的价值特性所产生的主观反映”。情感所对应的客观存在应该是事物的价值特性。由此可得

情感的本质:情感就是人类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或利益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

二、情感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情感与价值的关系是主观与客观、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而后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此价值与情感的关系问题也是价值理论和情感理论的基本问题。价值与情感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情感以价值为基础。情感是人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尽管这种反映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偏差,甚至还会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和完全的颠倒,但从总体上讲,情感的变化总是以价值为基础,主要表现在:情感的基本状态取决于价值的基本状态,情感的总体规模取决于价值的总体规模,情感的变化范围取决于价值的变化范围,情感的作用方式取决于价值的作用方式,情感的强度与方向取决于价值的大小与正负,价值一旦变化,情感迟早要发生变化。

对于商人来说,互利互惠的经济往来是维持和发展彼此情感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这种互惠性,商人之间的情感是不能持久的;对于政治家而言,政治上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是维持和发展彼此情感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这种互助性,政治家之间的情感是不能持久的;对于青年男女而言,工作和生活上的相互支持与配合是维持和加深爱情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这种支持与配合,男女之间的爱情是不能持久的;朋友之间的友情主要取决于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不断加深彼此的利益联系,其友情才会越来越深厚,如果彼此产生了根本的利益冲突,则其感情迟早会衰减下来,并最终会转化为仇恨。

2、情感对价值具有反作用。情感对于价值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可以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⑴情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压抑、诱发、转移、强化或诱导人对某种价值的需要,可以相对自主地选择生存环境和发展方向。⑵人在情感的驱动下,可以对事物施加反作用力,并使之发生价值增值。这是人类与其它动物的根本区别。当然,这种反作用不能任意地和无限地施加,它在整体上受制于或服从于价值对情感的决定作用。

3、情感具有相对独立性。人的情感产生并运行于大脑,这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大脑内部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干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它所反映的价值,这种偏离现象就是情感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时间上的异步性、量度上的差异性、方式上的局限性、机制上的异化性。情感的相对独立性限制了人对于复杂价值关系的应变能力,限制了人对于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但这将有利于排除各种外部或内部因素对情感运行过程的干扰,有利于保持价值消费活动和价值创造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情感与价值存在复杂的对应性。⑴它是一种多元变量的函数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一元变量的函数对应关系。⑵它是一种统计概率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个体动力学的对应关系。⑶它是一种时间上的同向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时间上的同步对应关系。⑷它是一种联系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孤立的对应关系。⑸它是一种多形式上的价值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单一形式上的价值对应关系。⑹它是一种多层次上的价值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单一层次上的价值对应关系。⑺、它是针对事物的价值特征,而不是针对事物的其它特征。⑻它是一种动态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静态的对应关系。⑼它是一种复杂的、对立统一的对应关系。⑽它是一种非线性的对应关系。⑾它是一种三因素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单因素的对应关系。

心理学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其实用性非常强,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进而提升其心理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有效教育七要素的心理学分析及思考》

关键词:有效教学;七要素;心理学

摘要:EEPO有效教育提出“看、听、想、讲、做、动、静”七个学习要素,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七种学习要素。其中每种要素本质上都属于一种人的心理过程,它们遵循着各自的心理学规律;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络、相互促进的。若教师能正确认识并掌握它们的规律,将使教学变得更为有效。笔者尝试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从心理学方面对此七要素进行分析。

一、对“看”、“听”的心理学分析

“看”、“听”在心理学上属知觉范畴,因为知觉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等。知觉具有选择性,所以人的“看”、“听”是具有选择性的。故在教学中教师也能使学生在“看”、“听”的学习过程中做出选择而且是有效的选择。知觉的选择性是由各种客观原因如事物的作用强度、活动性、对比以及知觉物件所处外界条件的特点等和主观原因人的态度、需要、兴趣、知识经验以及知觉物件对生活实践的意义等决定的。具体来说,教学中学生对“看”、“听”的有效选择主要是由教师正确、有效的指点和引导,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学生的认知、学习方法和习惯所决定的。学生要对“看”、“听”的资讯进行有效选择离不开教师有效、正确的指导,教师指导时要有目的、有选择性地教会学生怎样去有效地接收资讯目的要明确、选择要关键。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熟悉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的认知、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对资讯有效、有选择性地接收也取决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的方法、习惯。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主要来自于以往所学和亲身经历过、听说过的事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认知的有效方法和习惯莫过于直观、简单、形象、生动、有趣的事物。所以,直观教学是小学阶段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其中包括了语言直观、实物直观、图形直观等。例如:教学“平行与平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双杠”插图并且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联想来说明什么是“平行”比如“铁路的两根铁轨”、“斑马线”等。因为铁轨、斑马线等四年级的学生一般都已经认识。所以通过这样的图形和语言,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就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想”包括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活动

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简单来说,思维就是对资讯的加工改造。因此思维也要以感性客观事物为基础。思维可分为:具体思维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教学中。学生在有效地接收资讯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以“平移与平行”这节课中的“试一试”2来说明,在此处用到了形式思维。所谓形式思维就是凭借概念,并按形式逻辑的规律而进行的一种思维。其过程为:概念一判断一推理。首先,通过有效的“听”、“看”,学生已经理解了“平移与平行”的概念,并且认识了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接下来要让学生找出:“小鱼向右平移5格,平移前后小鱼图形--中的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在学生的脑中就会形成这样的一个推理过程:平移或平行概念-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判断-小鱼平移前后其相对应的线段也是平行的推理。通过这样的形式思维过程,学生便能很快得出答案了。又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加减法时,常常用数手指头的方法,这就是一种动作思维。在讲故事的时候,讲故事者借助的便是形象思维。

想象,就是在头脑中创造新事物的形象,或者根据口头语言或文字的描述形成相应事物的形象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发挥想象的关键在于脑中旧有表象的数量与质量。例如:学习《桂林山水》时,若课本上没有插图,学生要凭借文字的描述在脑中展开想象来形成桂林山水的形象,才能顺利地学习课文。虽然有些学生没有亲眼见过桂林山水,但在他们的脑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关于青山、河流、小溪等表象,所以当他们读到文中关于描述桂林山水的文字时。脑中的这些表象便会自然再现,同时自觉地经过选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学生“自认为”的桂林山水的形象。表象的数量越丰富质量越好,形成的形象就越接近真实的桂林山水,反之就差得越远。学生在读课文时产生了再造想象,甚至创造想象。再造想象就是根据文字的描述在脑中再造出符合该物件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学生不但能如此,他们还把“桂林山水”的表象通过思维中分析与综合的作用与其他事物的表象结合在一起,在自己的脑中形成新事物的形象这就产生了创造想象。想象能增加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甚至创造性,对学生的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讲”、“做”要以“看”、“听”、、“想”为基础

其实,“讲”、“做”是学习效果向教师、其他学生甚至学习者本人的一种资讯反馈,包括了知识运用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讲”的同时,一定要辅以有效的“听”。例如:教师让某学生归纳讲述某段文章的中心大意时,教师和其他学生要运用有效的“听”来接收资讯,才能知道该学生刚才所学知识的情况,以及他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他讲得好,其他对这些知识掌握不全面的学生可以借此来补充自己的不足;如果他讲得不够全面,其他的学生可以通过“想”来为他补充完整。这样,便收到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效果。同样,做练习、讲评、讨论批改也是同一个道理,在此就不详论了。另外,教师亦可通过学生的反馈来调节教学的进度和方式。

四、以“动”和“静”的转换调节注意力

“动”、“静”的转换在课堂中是必要的。在课堂上,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是有意注意。而有意注意是一种有自觉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小学生在有意注意下进行学习时注意稳定的程度较低,比不上无意注意的稳定性。因为无意注意是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做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因此,若要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就要进行“动”、“静”转换,以使学生注意的稳定性一直保持。以“平行与平稳”一课为例,在“静”时学生实现了对“平行”、“平移”的理解,接着教师可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分“小组”试画出“平行线”,先自己画,再分4人小组讨论。然后请几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这样,学生的注意便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稳定,使学习效果实现最大化。

“动”、“静”的转换要合理,特别要注意“动”、“静”的转换次数不宜过多。次数过多会适得其反,会分散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注意力,从而使学习效果下降。在“静”的时候要提高学生注意稳定性的程度。如果学习的内容是较复杂、有逻辑、生动、多变化的,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比较稳定和持久。例如,学生在一幅风景画上所能保持注意的时间的长度,远不如在一部**上所能保持的时间长。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来提高注意的稳定程度。但无意注意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周围嘈杂的声音,一些与学习无关但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声音或事物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学习应该尽量在一个安静简朴的环境中进行。反之,利用有利的一面可以提高注意的稳定性。首先,可以利用 物的特点来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例如:突然停止讲课,提高声调,加重语气,利用鲜明、直观生动的教具。其次,凡是与学生的爱好和知识经验有关的事物或给学生增加新知识的事物都能引起无意注意,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注意,为利用有意注意深入学习做好基础,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

以上是笔者对“看、听、想、讲、做、动、静”这七个学习要素在心理学方面的简单分析,笔者相信,只要掌握了这七要素在学习中起作用的规律,并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能提高教学的效果。

篇二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

摘 要:通过对本省几所高职院校教师群体的抽样调查,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深入了解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的成因并对成因进行梳理、阐述,提出缓解职业压力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成因;对策

作者简介:杨志刚1973―,男,浙江海宁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助理研究员,教育管理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一、问题提出

在我国社会转型、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中,高校教师面临着巨大的职业压力。有研究表明,教师职业是一个高压力职业,职业上的持久压力会严重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以及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由此不仅会导致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降低,还会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随着对教师整体水平要求的提高,教师的压力也在增大,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既给广大高职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是一直以来,我国教育界对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的研究较多,关注较多。但是专门针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压力却研究不多。

教师职业压力有关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此后,教师职业压力成为全世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教师职业压力对教师本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这种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生理、行为三个方面。近年来,研究者们在对教师职业压力存在的普遍性和消极影响给予关注的同时,也对其压力源进行了探讨,教师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方面。而关于如何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措施,需要社会、学校、教师个人三方面共同努力。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概念[1]内涵十分丰富。学者基里亚克将其看做是“由高校教师意识到他们的工作状况对其自尊和健康构成威胁这一知觉过程而引起的消极情感体验”,也有研究者将高校教师压力定义为对高校教师个体要求与教师个体应付这些要求的能力不相符合的程度。还有的研究者认为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是指教书育人这项工作对高校教师的要求超过了其个体要求水平及由此产生的焦灼不安等一系列不良情感体验。尽管上述对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概念内涵的表述在语言上有所不同,但其共同点还是清晰的,即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是指高校教师由于工作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紧张情绪。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从教师在社会、职业生涯、学生管理面临的任务入手,通过对本省几所高职院校教师群体的抽样调查,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深入了解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的成因并对成因进行梳理、阐述,提出缓解职业压力的对策。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情感心理学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1.盲目网恋经不起考验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搬进了千家万户,很多人开始对着电脑进行人际交往。人们渴望着爱情,又害怕爱情所带来的不安全感,使得网络与爱情产生了某种契合度,也使很多人普遍认为:虚拟的网络空间可以同时满足对爱以及安全感的需求,于是网恋风行一时,但是大家也要注意,盲目的网恋是经不起考验的,盲目的网恋只会让你伤得更深。

为何网恋如此牵动人心

很多人都开始追求网恋,甚至于为了网上的恋人而耽误自己的前途,影响自己的生活,可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将自己置身上虚拟的网络中而不得自拔,又为什么愿意为不现实的东西而影响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呢?心理学家通过调查分析,找出了追求网恋的几种心理:

1.为超越世俗的虚幻网络型心理。

这类人希望得到超越一切世俗的纯真爱情,他们很容易在网络上坠入爱河而不能自拔,网络给人类带来很大的虚幻性,这种虚幻的最美丽之处在于其神秘性,正如人们所知的“距离产生美”,故被人恋恋不舍。……

别忘了采纳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546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