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大欢喜古装版有什么人物

皆大欢喜古装版有什么人物,第1张

皆大欢喜古装版有很多人物,包括:

金年。才高八斗、机智聪明、率性豁达、口才了得且正义感强。金年为人乐观、富有赤子之心,且善良孝顺,平日对事似漫不在乎,实则精明能干,谈笑用兵。

深田公主。明朝宪宗皇帝之女,漂亮可人、活泼机智、口齿伶俐,由于公主自幼生于皇帝之家,向来受尽溺爱,是以亦养成刁蛮任性、好胜自负的性格。

薛家燕。饰演游念慈(赛凤凰)、皇后(客串)。

罗乐林。饰演金华(已故)。

林文龙。饰演金年。

廖碧儿。饰演深田公主(田深,假恭欣素)。

谢天华。饰演金月。

赵学而。饰演林玉露。

梅小惠。饰演石美。

陈彦行。饰演金日。

邓兆尊。饰演高尔康(太子)(明孝宗)。

阮兆祥。饰演游念富。

林漪娸。饰演云影姬。

颜国梁。饰演石大川(川叔)。

马海伦。饰演陈娇(川婶)。

以上是皆大欢喜古装版部分人物介绍,更多人物请查看相关电视剧内容。

 有很多时候我们想做一件事情但是又觉得自己做不好而不敢做,但是这样我们就失去了尝试的机会了,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励志文章“宁可做了失败,也别不做后悔”,希望大家喜欢!

 宁可做了失败,也别不做后悔

 当我写下这个有点“热血”的题目的时候,估计很多人一定会吐槽我说,川叔又要打鸡血了。这次真没有,这次我可能还要说黑暗一点的话题。

 人活这一辈子,没想法和想法太多都是一件特悲哀的事儿。

 就好像临近毕业,你无路可走,和路太多你不知道选哪个都一样是件悲哀的事。

 我上大学那会儿一直都觉得,一切顺其自然呗,可越临近大学毕业我就越慌,也不知道从哪来的那么多的焦虑,我有时候自己晚上做梦,梦到自己三十多岁活得特庸俗平凡,然后自己把自己吓醒了。

 那会儿可能就是过于矫情,套用小沈阳那句话,总觉得这日子就是眼睛一闭一睁一辈子过去了,觉得自己也就这样了,毕业后在三线城市混几年,到了三十人生基本就定型了,然后觉得,哎呀妈呀,人生就这样玩完了。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爱想未来,所以时间单位在我们的意识里会特别短,我们很喜欢用:也不过就是个“三五年”这一类的说法。觉得“三五年”就像是转瞬之间的事情。

 可你真的毕业之后去体会的时候,你才发现别说三五年,哪怕是一年,你都会觉得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长。

 因此,现在有时候我特理解一些刚毕业一两年的人,他们写的那种焦虑、孤独、迷茫,甚至无望,觉得好像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觉得日子过得举步维艰,我每次看到这样的来信都能深深的理解,但是却对此做不了什么。

 因为我觉得,所有的成熟都是一个孕育的过程,就好像种子的萌芽一样,不在土层下经历一段黑暗,根本不可能有破土而出的一天。

 毕业就是一场煎熬,不论你能否挺得住,你都要这样一步一步地走过来。

 而你走向社会的第一个课题就是:选择。

 虽然我常常说,一次选择决定不了一个人的一辈子,就好像一次婚姻无法决定你的幸福一样。

 不过道理人人都懂,真的去面对的时候,你还是觉得内心烦乱无从下手。

 不论是接受家里人给的工作安排,还是去报考公务员或者是考研,不论是从事本专业,还是决定转行,这都是选择。

 不论是选择在大城市打拼,还是选择回家,甚至可能三十多岁之后,你依旧要面临,你是在这家公司继续,还是跳槽去另外一个公司。

 我是一个选择障碍患者,我其实非常讨厌给我自主权让我去决定,因为有选择就意味着有失去,有失去其实就意味着你可能会后悔。

 因此每次我收到一些人给我的来信,让我帮他去选择他是应该考研还是应该工作的时候,我都会写: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自己来选。

 毕业的第一堂选择课,是我们面对成熟的开始。

 不管你过去是有想法也好,没想法也罢,这都是生活在开始逼迫你,要你学会开始对自己做决定。这是一个特别难得的机会,所以你不应该放弃。

 我大三那一年尤其是后半年几乎都在焦虑中度过,关于选择和未来这件事,我一直到大四上半年才想明白,也调整好了心态。

 不就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吗?

 我知道我不是不敢选,我是怕,怕什么?怕后悔。

 但是既然人生没有什么后悔药,那怕也没用不是吗?

 我要做的第一个选择就是:我要不要毕业就转行。

 我知道这话题有点可笑,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当初读大学的时候,你们的专业是你们自己选的?

 川叔学的是艺术设计,这条路是我自己选的没错,但当时之所以选择学美术,只是因为我喜欢画漫画,其实我对设计不感兴趣,我觉得我大学四年专业课水平就是马马虎虎,最关键的是我并没有觉得自己的每个作品都有很大的成就感。

 那问题就来了,你学了四年,然后你一毕业就说,对不起我选错了,我现在可以换个别的爱好吗?这有点扯淡,估计我老爸老妈听到我这么说,能第一时间用笤帚疙瘩把我敲死,因为他们一定觉得这孩子脑袋里面进水了。

 随着我的长大,父母老了,我和他们的人生距离会越拉越远。

 他们的人生经验再也无法指导我。

 以前我总觉得他们在用他们的人生去复制和要求我,可一旦真的有一天我逃出了他们的掌控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自由,随之而来的就是害怕。

 我第一次觉得,没人去商量是一件很让人难受的事。

 我不知道每一个看似靠谱的大叔背后是不是都有一段曾经不靠谱的人生,至少川叔我自己少年时代是非常不靠谱的。

 我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去思考,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是要由着自己的性子爱好去找一份和漫画有关的事儿,还是选择本专业不辜负这四年。

 我最后选的是,先从本专业做起,不论成与不成都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有些事儿,你只有去做了,你才能知道自己适合不适合。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去福建的一个学校做专业课老师。

 可能当年脑子比较笨,还没有那么多的想法,也没有面试经验,就是靠网上发简历,发了毕业作品,对方说不错,我就屁颠屁颠地跑过去了。从东北到福建,坐了三天三夜的硬座火车。

 我当时居然都没考虑过面试不通过这回事,你相信吗?

 可能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懵懵懂懂地过了初试、复试,试讲都通过了,可等到签合同的时候才发现那份“卖身契”有多苛刻,那时候年轻,脾气特别爆,完全受不了一点委屈,觉得这就是霸王条款,完全没考虑很多时候都是卖方市场主导,刚毕业的孩子没有太多还价的余地。

 兴冲冲地决定不签约,紧接着面临的问题就是找下一个工作,之后就是辗转了三个当地的城市开始追着人才招聘会的尾巴跑,带去的钱越花越少,住的旅馆越来越差,被打击的信心越来越不坚强,我第一次体会到,原来受挫是这样。

 在我快要放弃希望准备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回北方的时候,因为陪着当时同房间的`室友去面试,而意外地得到了一个推荐的机会,虽然也是服装公司,但做的并不是自己向往的设计类工作。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都会和想象中的有偏差,但是如果你做的并不是你想做的事情,你的忍耐度会非常有限。枯燥的日子,独特的南方假期制度——一个月休息两天,都让我有了一种水土不服的感觉,我第一次觉得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这里坚持,而且还是为了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一旦有了这个想法,我就坐不住了。

 于是我开始偷偷地投简历,寻找下一个合适的机会,我期望可以做设计类的工作,这样哪怕发现我不行,至少都觉得是对得起自己了。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这时一家北方的服装企业给我打了电话,那是我在去南方前参加的一个招聘会,当时总经理对我的印象很深,只不过因为当时他们并没有考虑要男设计师,后来随着业务板块的扩张,老板决定增加一名男设计师,总经理就第一个想到了我。

 那通电话似乎为我那时候难挨的日子开了一个光明的窗口,我急急忙忙地辞职回了北方。在回来的路上我曾经问自己,经历过这几个月的面试、上班、折腾的日子,我明确了只做设计的想法,那么回去之后面临的问题无论有多巨大,都要忍住,坚持住。

 我既然选了这条路,就要坚持走下去,至少我要真的学到点什么再走,这样才算对得起自己。

 “真的学到点什么再走”这几个字成了以后的七年里,我每次换工作前最容易自己对自己说的话。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我在回北方后,在那个家族企业里面对强大的工作压力,纷乱的办公室斗争,种种的不公正待遇,以及内心里巨大的挫败感都一一忍了下来。

 忍到我学会了在设计和市场中间折中,忍到了自己可以独立带一条流水线,自己设计的作品拍成了产品图册,然后才毫不后悔地彻底对自己说,你看,你想做的你都做到了,现在你是要坚持?还是选择别的?

 那一年春节之后,我选择了北上,从我最喜欢的漫画开始起步,正式开始了十年的北漂生涯。

 人生那么长,每个人都一定有很多自己想干的事,有时候不是我们不敢去想,而是我们苦于自己没有机会,而一旦有了机会我们又害怕放弃。

 少年时代我最旺盛的是对这个世界的好奇。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那时候的我对什么都感兴趣,对很多工作都希望了解。

 此后的七年,我换了六份工作,跨越了三个行业,对待每一份工作都带着我浓厚的好奇,面对每一个新领域,我都对自己说,要真的学到点东西再走。

 三十岁之前努力犯错,拼命尝试,三十岁之后开始靠岸,学着靠谱。

 有些事年轻的时候不做,就真的没有机会再去做了。

 我从不怕失败和跌倒了重新再来,我只怕把一些期望一直埋在心里,最后变成了内心时常叨扰的痛。

 人生宁可做了失败,也别不做后悔,年轻的时候我一直用这句话鼓励自己。因此我每次跨入一个新的领域,我才有了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我是一个忍耐力和适应力超强的人,因为我选了,我的目标就是活下去,学到东西,有收获。这种简单粗暴的人生信条成了那个阶段我的生存法则,或许我的人生经验并不适合你,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属性,就好像每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指纹一样。但我相信,当你面对未来无从选择的时候,别害怕失败,别让自己后悔,或许这是可以让自己做出选择的最佳参考。

和一家人自驾川藏线。,夜晚,大雨,我们寄宿在一家藏民家中。那家藏民夫妻非常热情,给我们准备热茶和炒菜,忙里忙外,没空理他们家两个小孩子。一个十岁左右的藏民哥哥,和一个三岁左右的藏民妹妹,就在地上爬着玩。小妹妹长得异常可爱,倒不像普通的藏族小女孩,像是欧洲小混血,眼睫毛长得像羽毛扇。和我同行的那家人里,也有两个孩子,一个十岁的哥哥小雨,和一个六岁的弟弟小石头。小孩子们因为语言不通,并没有玩到一起,但是可以看得出来,小石头对藏民小妹妹很有兴趣。小石头询问自己的妈妈后,拿起自己带的一罐八宝粥,递过去给藏民小妹妹。这件事是十分惊奇的,因为小石头在家娇生惯养,是个小霸王,活祖宗,如此主动地要分享自己最爱的食物(在车上他就哭闹过了,不吃藏族家的饭,要吃八宝粥),小石头的妈妈非常高兴。小妹妹当然自己打不开,求助于自己的妈妈,藏民妈妈连忙道谢,然后打开了八宝粥递给小妹妹。

小妹妹不会用勺子,自己用手巴拉出来接着吃,小雨在不远处看着,似乎觉得有点恶心,钻到自己爸爸的怀里去了,但是小石头仍然笑嘻嘻地看着小妹妹吃八宝粥,好像这在他眼里并不算什么,即使吃得满身都是,小石头也喜欢这个小姑娘。如果这个故事没有接下来发生的一幕,那么这顶多也就算是一场六岁小男孩初遇漂亮小妹妹的心动小插曲。藏民小哥哥走出屋外看了看,又走回屋子,和小妹妹在说着什么,语气又急又凶,小妹妹一言不发,只是把罐头递给了自己的哥哥。小哥哥突然生气地把罐头打翻在地,然后把小妹妹抱起来,放到屋子外面去淋雨。我们周围的人都吓傻了,小石头也一副呆住了的样子。小石头的妈妈正在犹豫要不要出去劝劝,藏民小哥哥就将自己的小妹妹抱了进来。那真是一场瓢泼大雨,虽然只淋了几分钟,但是小妹妹进来的时候还是全身都湿透了。我招呼小妹妹的妈妈过来,谁知道这位藏民妈妈好像习以为常一般,只是拿毛巾随意地给小妹妹擦了擦,就继续去生火做饭了。小妹妹自己用毛巾擦了擦脸,也没有哭,也没有说话,浑身湿漉漉的,蹲下来,趴在地上吃被哥哥打翻在地上的八宝粥。看的出来小石头非常心疼,小石头大声嚷嚷,让他爸爸去车上给他再拿一罐八宝粥回来。小石头的爸爸赶紧打着雨伞去拿了几罐回来,分给了在场的所有孩子,包括藏民小哥哥。但是小妹妹仍然趴在地上吃八宝粥。她好像觉得那实在是一种太好吃的东西。藏民的家里是没有地板的,那就是草原上随处可见的泥土地。我们都看不下去了,可是又没有办法阻止她。藏民小哥哥在一边吃着自己那罐八宝粥,一边笑嘻嘻地看着自己的妹妹。又过了几分钟,小妹妹才坐起来,擦擦嘴,好像非常开心地对着小石头叽里呱啦地说着藏语,全身湿淋淋的好像刚从水里爬出来一样。小石头真的要哭了,他问他的妈妈,能不能把这个小妹妹带走,带回自己的家。吃饭的时候,小石头的妈妈真的问了,而藏民夫妻自己讨论了一番,告诉小石头的妈妈,他们不打算卖自己的女儿。以前也有一对夫妻路过,想要带走她,但是这是他们的宝贝,他们不打算卖掉。我们离开的时候,小石头把车上所有的八宝粥都拿下来,送给了这家人。他还专门数了数,分成两摞,一摞给哥哥一摞给妹妹。不知道为什么,整个川藏线的旅行里,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个小女孩被哥哥抱出去淋雨后,回来依然笑容满面,吃八宝粥的样子。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这个小女孩的未来一定会很美好。更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小石头应该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个小妹妹了,虽然他们互相说的话,一句也没有听懂。

后蜀明德元年(934)七月二十六日,称帝刚刚半年的孟知祥一命呜呼。在位时间之短令人注目。在知祥登基之前,成都街头曾来过一个僧人,自称“醋头”。他整日提着一盏灯,到一个地方就玩“灯草站立”的把戏,就是让灯芯站在灯中间。他边玩边念念有词“不得灯,灯便倒”。灯与登基的登同音,孟知祥之死,许多人认为是这位僧人的话应验了。那么,孟知祥是不是由于登基作皇帝才突然病死的呢看一下他的发迹史,此谜昭然可揭。

孟知祥字保胤,邢州 (今河北邢台) 人。初随其父事晋,渐被晋王克用赏识,将弟克让之女嫁与知祥。存勗嗣位,擢知祥为中门使,典掌枢密,中门使一职权重位轻,与晋王接触频繁,知祥的几个前任都因故受诛,无一生存者。因此,知祥屡求改任他职,并荐郭崇韬代己。存勗任知祥为马步军都虞候,存勗称帝后,改太原府为北京,任命知祥为太原尹、北京留守。郭崇韬受命辅魏王继岌伐蜀,荐知祥镇西川。蜀亡,庄宗即命知祥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都尹、充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此时,庄宗已对崇韬十分疑虑,对知祥道:“闻郭崇韬有异志,卿到,为朕诛之。”知祥劝庄宗道“崇韬为国家勋臣,不应如此,臣到蜀中探察真伪,若无异志即遣还。”庄宗应允。

同光三年(925)十二月,知祥由洛阳西行,当晚,行至新安西的石壕村,中使马彦珪赶了上来,向他宣示庄宗诏及皇后教。皇后令继岌杀郭崇韬。庄宗则令马彦珪速去成都监视郭崇韬,若奉诏还师便罢,若拖延跋扈郭崇韬简介,就与继岌一道诛杀崇韬。并令马彦珪催促知祥从速入川。马彦珪宣示过诏书,自己又连夜上路。知祥叹道“乱将作矣。”,也兼程赶赴西川。

十七天后,知祥入成都,但郭崇韬已在四天前被杀。蜀中人情汹汹,局势不稳,知祥选择廉吏,安慰民心,减免前蜀的苛税杂赋。不久,魏王继岌北返,庄宗又被杀,李嗣源即位,继岌自杀。知祥见中原动乱,暗自准备据蜀称帝。

后唐明宗李嗣源登基后,财力不足,就为知祥加官太尉,派盐铁判官、太仆卿赵季良为三川都制置转运使,督运前蜀灭亡时向百姓征纳的犒军钱,并调拨两川赋税。知祥与赵季良是旧交,只让他发出一部分犒军钱,声称“州县赋税,以赡镇兵十万,决不可·得。”而且还把季良留在蜀中,上表明宗,请委任他为剑南节度副使。明宗身边的幸臣枢密使安重诲认为知祥据险拥兵,极易自立。因此,尽管明宗即位后宣布罢除各地监军,但安重诲还是向昭宗建议向西川派出监军。

曾经出使前蜀的泗州防御史李严,毛遂自荐,被任命为西川都监。李严上次出使前蜀后,即建议庄宗伐蜀,因此,行前老母对他说: “汝前立灭蜀之谋,今又入蜀,恐怕要以死报蜀了。”知祥闻知又有监军到来,大怒道:“诸道皆废监军,为何独西川置之。”但又听说是李严前来,心中松了一口气,在庄宗时代,李严一次因激怒庄宗,被喝令推出斩首,知祥当时是教练使,他先令行刑的刽子手不要下手,然后急急入殿,劝庄宗从轻处罚,庄宗免李严死罪,只笞二十板了事。李严因此,一度对孟知祥感恩戴德。所以孟知祥认为,这次只要稍稍向李严示意,他就会折返洛阳。天成二年(927)正月,孟知祥先派属吏到剑州迎候,并转达自己的意思,又派出甲士全副武装迎接李严,想代李严制造一个折返的借口。谁知李严根本不理会这些。仍旧来到成都,而且对知祥颐指气使,傲气十足,俨然一副监军派头。一次酒宴上,李严令孟知祥杀掉原西川监军焦彦宾,知祥不从,并厉声责问:“公前次出使,归后请兵伐蜀,今公复来,不知用意何在”说毕,揖手送客,示意部将王彦铢将他杀掉。李严威风尽失,连连叩首,向知祥告饶道:“严之罪大,虽死不免,但请恩公放我西还郭崇韬简介,老死洛中”。知祥道:“众怒难遏。”还是杀掉了李严。前不久,知祥遣部将往晋阳搬取家眷。家眷行至凤翔时,凤翔节度使李从曮听说李严被杀,以为知祥已叛,遂将其家眷扣留。唐明宗不想以此激怒知祥,诏令凤翔放还知祥家眷,对知祥擅杀李严一事也未予究责。孟知祥在西川实际上已形成了一个独立势力。

这时的蜀中地区,除了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外,还有剑南东川节度使董璋,董璋以梓州 (今四川三台) 为治所,也是拥兵自重,我行我素。还常因盐利与西川发生摩擦。孟知祥对其恨之入骨,但为了联合抵抗随时可能来临的后唐大军的讨伐,他在赵季良的劝说下与董璋建立起合作关系。先将女儿嫁给董璋之子,又派赵季良到东川修好。

天成四年(929)以来,后唐不断往汉中等地增派军队,并在两川北境新设若干节度使。长第二年(930)七月,董璋公开反叛,引兵击阆州,西川孟知祥也举兵相应,派兵至阆州与东川军会合,又派大将李仁罕攻取遂州(今四川遂宁)。这时,后唐朝廷尚不知孟知祥反叛,派天雄节度使石敬瑭为东川行营都招讨使,任命孟知祥兼西南面供馈使,并改封知祥夫人琼华公主为福庆长公主。命秘书监刘岳为册封使,刘岳行至凤翔,才听到孟知祥反叛的消息,只好中途退回。

十一月,石敬瑭大军攻克剑门,因长途远征,馈运不继,而且唐廷内部又矛盾四起,石敬瑭一直未取得新的战绩,因此连连上表,认为两川不可伐。安重诲被贬后,石敬瑭率兵退回,接着明宗又杀掉安重诲,称他离间孟知祥、董璋。并赦两川无罪。其实,是后唐朝廷无力对付两川,不得不如此。

外患一去,孟知祥与董璋间的矛盾便尖锐起来。明宗下诏赦罪后,孟知祥三次遣使约董璋一道上表谢恩。董璋不允,而且还认为孟知祥与朝廷合谋。长兴三年(932)四月,发兵进攻西川所属的汉州,孟知祥派大将赵廷隐率军三万迎战。知祥率八千人随后也赶赴汉州。西川军与东川军对阵于汉州城北的金雁桥。时天气炎热,知祥巡行诸军,抚问士卒,凡有董璋士兵投诚者,一律重赏。五月二日,双方展开激战,知祥亲自登高督战,刚一交战,东川将张守进即奔降西川,对知祥道“东川兵尽在此处,无有后援。”知祥挥动马鞭,左右指挥,到傍晚时分,东川兵大败,董璋仅率数骑仓皇逃去,知祥还成都,令赵廷隐率军取梓州。

董璋刚至梓州,赵廷隐也率军赶到。董璋入府第后,正在进食,部将王晖与董璋从子延浩率兵三百冲入府中,璋与妻子登上北门城楼,召帐下指挥使潘稠相救,稠率士卒登城后,反斩董璋及其子董光嗣,与王晖一道开门请降。

知祥闻知攻下梓州,马上由成都赶至。自天成元年(926) 至今,苦诣经营六年,终于占有了东西两川,已届老年的孟知祥松了一口气。但多年积劳成疾,他的身体已明显不如往年,经过与东川的这场大战,他常常卧床不起,侍从们为安定人心,每次进食时,尽管知祥吃不下多少饭,他们都是让器皿空着送出。表示知祥身体仍健壮如初。

知祥兼有两川后,更是骄倨,也不提向唐廷上表谢恩一事了,但后唐明宗却还想设法笼络,避免他自立为帝。知祥之妹为庄宗叔父克宁之妻,庄宗杀克宁后,其妹逃奔成都,但克宁之子存环仍留在唐廷为供奉官。唐明宗就派他到成都省母,并带去给知祥的诏书。诏中称“董璋狐狼,自致族灭,卿应成家世美名,守君臣大节”。实际上等于央求知祥在名义上承认是他的臣子。这种君臣关系当然不能持久。

长兴四年(933)二月,知祥又被封为蜀王,他在前蜀所修宣华苑大宴群臣,洋洋自得,纵论古今。他对臣下讲“若王衍不荒于政事,有贤臣辅佐,继岌小子岂能轻而平定蜀中。”赵季良对道“此亦天命,不有所废,君何以兴。”一座大乐,纷纷称知祥上应天命,下合符兆,合当帝蜀。这年年末,明宗死去,宋王继位。次年正月,赵季良等人即请知祥称帝,孟知祥故作谦让,对部下道:“以蜀王而老,於孤足矣。”部下三次上书劝进,季良更道出他们的实情“将士大夫效力于殿下,无不希望攀凤附龙,加官晋爵,若不继大统,登基称帝,不能副军民推戴之心。”实际上就是知祥称帝,部下们自然也要加官晋爵,士卒也可以得到一份赏赐,这是他们要拥立皇帝的根本动因。

闰正月二十八日,知祥即帝位,国号蜀。任命赵季良为宰相,王处回为枢密使。不过,他的病情却日渐恶化,并未因称帝而好转。在六月的一次宴集中,竟无力举觞。但他还是硬撑着料理军政要务。七月七日,又在丹霞楼大宴群臣。入夜在楼上看宫女们做乞巧游戏,病情加剧。二十六日。立皇子仁赞为太子,召赵季良、李仁罕、赵延隐、王处回等人入宫,受诏辅政。当晚死去。时年61岁。

谥号 “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庙号高祖,葬于和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5503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9
下一篇2023-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