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网友拍下了家人之间的小片段引起了网友的羡慕,画面中,年近60岁的老伯因为喝酒晚归而被母亲拿鞋子教训,老伯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偷笑着抛开乐趣。
不得不说,这段画面的确搞笑,一个老大爷被自己的母亲教训了还灰溜溜的逃走,我们平常看到的可都是老大爷教训别人呢!觉得搞笑之余,其实许多人更有一种羡慕的意味。这么大岁数,还能有母亲“教训”自己,多少人是求之不得的。
我想到当我被母亲痛骂的时候,我可是一脸不高兴,有时候还会忍不住回怼两句。虽然事后觉得自己确实不对并且都会主动道歉,不过每次和母亲吵架时,都是免不了一场“世界大战”。
大概还是太年轻,叛逆的心理让人不服说教。虽然有些时候能克制住不和母亲大吵,可是冷战的滋味也是不好受。现在想想,那些吵架的原因,不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吗?往往都是双方的不服气,才导致“大战”发生。
长大后回想起来,那些过往的吵架事件,大多都是自己不明事理。年轻人容易冲动,也容易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给家人,这的确值得我去反思。
我庆幸这么多年大大小小的和母亲的吵架都没有上升到“断绝关系”的程度,也庆幸事后我都能主动和母亲道歉和好。现在远在他乡,想与母亲见一面都是少之又少,如果能被母亲骂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人总是喜欢在多年之后才会反省曾经做过的许多错事,感谢母亲的教训,让我在若干年后才发觉,这些做错的事都在母亲的教育下得到了弥补和改正。
如果母亲再骂我,我现在大概也能像老伯一样笑着溜走或是走到母亲跟前求原谅,毕竟我能够陪她的日子越来越少,她能够教我做人的地方也越来越少。
1 保持冷静:在处理冲突之前,先冷静下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2 倾听双方的观点:给每个孩子机会,倾听他们各自的观点和意见,了解彼此的立场和感受。这样可以使孩子们感到被尊重和理解,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争执的原因。
3 中立地处理:作为家长,应该保持中立立场,不要偏袒任何一方。努力理解每个孩子的角度,公正地评估事情的真相,并尝试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
4 教导解决冲突的技巧:帮助孩子们学会理性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技巧。例如,教导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如何倾听并尊重对方的观点,以及如何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
5 寻找共同点和妥协:引导孩子们寻找彼此的共同点,并鼓励他们在冲突解决中进行妥协。通过强调彼此的共同目标,可以减少冲突和敌对情绪,并帮助他们找到一个共同的解决方案。
6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们学会互相支持和合作。可以提供一些合作性的活动,帮助他们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孩子的年龄,灵活地调整处理方式。同时,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处理各种冲突和困难。
经常被父母骂的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经常被父母骂的孩子会有什么影响,教育一直是一个值得家长关心的大问题,每个家长的教育方法不一样,那教育出来的孩子也是不一样的。而且有时候对孩子吼骂并没有效果,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影响。那么经常被父母骂的孩子会有什么影响呢?
经常被父母骂的孩子会有什么影响11、导致孩子自卑
如果父母动不动就大声的骂孩子,就可能导致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有的父母只要孩子犯一点点小错误,就会对孩子破口大骂,甚至是当着外人的面也丝毫不给孩子留情面,这样对孩子心理影响是非常大的。时间长了,孩子就觉得自己不行,不能让父母满意,也就会越来越自卑。
2、导致孩子叛逆
经常骂孩子,还可能导致孩子叛逆。一些性格比较懦弱的孩子,在被父母打骂以后,乎出现自卑的情况。但是一些性格比较强势的孩子,如果经常挨骂,心理就会越来越叛逆。这样对孩子是非常不好的,会导致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3、性格的懦弱
如果孩子经常被父母打骂,时间一长,孩子见到父母就会立刻产生恐惧心理,继而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得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性格怯懦的孩子,会产生严重的畏惧心理,表现出软弱的顺从意识,进而形成猥琐、胆小怕事的性格,对人对事往往唯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这样的后果,将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
4、习惯性说谎
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骂。孩子为了避免承受皮肉之苦,往往会对父母说谎,避免受到责罚。因为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灾难”。但是孩子的谎言很容易就会被家长识穿,为了惩罚孩子的说谎行为,家长的态度会变得更加的强硬。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种强化作用使得孩子的说谎变得习以为常,构成恶性循环。
5、人格畸形
从心理学角度讲,父母粗暴高压,会导致本来性格倔强的孩子产生抵抗意识、对立情绪,进而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甚至形成攻击型人格,对别人施暴,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变得脾气暴躁,心惊胆战,产生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不满的情绪。比如,因为物理没考好而挨打,他便会憎恨物理知识、物理老师,甚至憎恨学校。一旦有机会,孩子可能会做出一些报复性的事情来。
孩子模仿性很强,往往从父母那里学会了“以暴制暴”,学会了“打人经验”,染上了暴力行为。很多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都是孩子常年受父母暴打的阴影所致。
经常被父母骂的孩子会有什么影响2经常打骂孩子的危害
1、父母经常打骂孩子,会让孩子感到孤独无助。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会表现出不自信,在干事的时候,会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并且在家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还不愿意和小朋友进行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2、在家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还会慢慢形成说谎的习惯。由于经常遭到打骂,身心受到伤害,孩子为了避免挨打,就往往会说出一些欺骗父母的话,久而久之,就让孩子养成说谎的习惯。
3、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在脾气方面还容易养成暴躁,烦躁的性格。由于父母经常打骂孩子,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形成一种错觉,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暴力的方式来得到解决。所以,孩子会慢慢养成脾气暴躁,经常会牢骚满腹。
4、有些孩子在性格上比较内向,父母在和这种孩子相处的时候,最好不要随随便便打骂孩子,因为他们砸性格上是比较敏感的,不愿意向周围同学和家人坦露自己的心声,如果经常打骂性格内向的孩子,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压抑。
5、当孩子在外受到委屈和遇到挫折的时候,回到家中,父母最好不要打骂孩子,因为在孩子受到委屈后,本来心中就不是很痛快,如果父母不问青红皂白,再打骂孩子,会让孩子感到无法承受,一旦超过孩子的`承受能力,也许孩子会做成过激的事情来。
经常吼骂孩子会怎样
吼孩子,虽然就是一两句话的事,但是却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犯了大错,会让孩子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还会伤害和谐的亲子关系。而更严重的问题不是表面上的那些,而是在以后,潜伏在孩子内心里。
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创伤基本上都来自于童年,而更多的是来自于父母,来自于不和谐的亲子关系。
既然孩子不听话又吼不得家长需要怎么做呢
1、对孩子的批评,就事论事。
我们跟孩子大声吼叫的过程中,我们会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会借着孩子的错误长篇大论,甚至把孩子之前的旧账也翻出来。比如同样是批评孩子没做完作业就看电视,家长可以这么做,5分钟后,如果没有坐到书桌前写作业!你这一周就不要看电视了。
2、对孩子发出的指令要简单干脆。
为什么平时不听话的孩子,军训的时候就服服帖帖的?因为教官的指令干脆而坚决,从不拖泥带水。越是冗长、繁琐的指令,越没有执行力。很多家长都抱怨孩子做事请拖拖拉拉,家长可以这样下达指令:一会吃饭了,给你5分钟收拾书包,我看着你做!
经常吼骂孩子会怎样?经常吼孩子,首先亲子关系会遭到破坏,同时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想要管教孩子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不要加杂其它。给孩子下达命令要简洁,不这么办就怎么样。然后家长一定要说到做到,慢慢给孩子形成好的习惯。
经常被父母骂的孩子会有什么影响3经常被父母骂孩子会怎么样
一、是不是我太差劲了?
在孩童时代,孩子的自信心来源大多是父母对自己的肯定,如果孩子动不动就受到来自父母的批评,责骂,会让孩子自我否定,认为是自己太差劲了所以才会招致父母的吼骂,这会让孩子的内心变得自卑,敏感,压抑,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
二、爸爸妈妈不爱我了
孩子的内心往往比大人要敏感很多,当家长对孩子说话时用吼骂,不耐烦地语气的时候,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讨厌自己了,不爱自己了,这会让孩子的内心非常的缺乏安全感,封闭自己的内心,时间长了,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孤僻,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三、我做什么都是错的
有的家长在外面受了窝囊气,回来后会把气撒在孩子的身上,也许孩子什么错误也没犯,这会让孩子有一种“我怎么样都是错的”的想法,做任何事都畏首畏尾不敢放开了去做,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好的。
经常被父母骂的孩子以后会怎样
一、做任何事情都没有自信
父母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时间久了,孩子就认为自己肯定是做的不好,父母才会这样对待自己,所以他以后做任何事情都会没有自信,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就算以后进入工作岗位,做事情也会先看看别人的脸色,然后再确认自己这样做对不对,不会自信十足的去做一件事情。
二、没有安全感
在一些家庭中,爸爸经常在外工作上班没有时间照看孩子,照看孩子的重任只能放在妈妈身上。
妈妈由于长时间带孩子,很多小孩都特别调皮捣蛋,所以妈妈会抑制不住的对孩子大吼大叫,而且对孩子特别强势。
孩子在这种高压下,就会非常懦弱,感受不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就会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三、交际能力特别差
如果孩子是在这种大吼大叫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受父母的影响,他也会变得脾气暴躁,解决事情不能平静下来。
和朋友相处,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也会通过这种方式解决,这样朋友就会远离他。长此以往下去,他的交际能力也会有问题。
一、分享
两个孩子大部分吵架,就是因为不想分享自己的东西。尤其是老大在老二出生前什么的都是他的,老二出生之后要分给老二自然会觉得心里不舒服。所以父母要正确地引导孩子去分享自己的东西。
有些父母为了表示自己的公平,经常买东西就买两个孩子的,而恰恰是家长的这种举动 让孩子更不会去分享,都有了就不想再交换了。
二、接受两个孩子的不同
许多父母会觉得自己和哪一个孩子比较投缘,所以会特别向着这个孩子。而另一个孩子却因为性格上不讨喜所以更加的被冷落。父母如果有这样的心里的话,很容易导致不讨喜的孩子性格更加的孤僻,而喜欢的孩子就会更加的放肆。
父母要学会接受两个孩子的不同性格根据孩子不同的性格去教导孩子。对于孩子要多多鼓励尽量不要在两个孩子之间比较。
三、可以给孩子独占父母的时间
两个孩子的家庭出门儿时都往往会带着两个孩子一块,生怕带一个孩子出门儿另外一个孩子会心里感到不舒服。但如果在出门的时候父母把精力都放在比较闹腾的那个孩子身上,另一个孩子也会被冷落。
所以当孩子戒奶以后,可以单独带一个孩子出门,给他想要的父母独处时间,多给他一些爱。让他觉得自己也是被父母呵护的。
四、自己解决问题
就像上边儿我这个同学的经历,两个孩子有矛盾总是向妈妈告状,其实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更加严重。如果妈妈能够让孩子自己解决,估计两个人一会就好了。妈妈一介入孩子就会认为妈妈偏心,矛盾只会升级,不会解决。
家里如果有两个宝宝的话,两个孩子之间少不了吵吵闹闹,发生矛盾的时候要让孩子自行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话再由爸爸妈妈出面。两个孩子如果性格不同的话,父母在教育上也是要有差别的。水虽然端不平,但是还是要公平对待孩子的。
作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处理好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他们本来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存在,未来他们需要互相扶持着成长。不要让孩子因为父母的偏爱而产生对另一个孩子的怨恨。家长要做的是增强两个孩子的感情,而不是破坏他们的感情。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虐待殴打,对孩子一生影响的究竟有多大?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就像一个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磨灭不掉的阴影,困扰一生,有些人一生都很难走出来原生家庭的阴影,甚至还会影响到下一代,永远和原生家庭无法和解。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非打即骂,用暴力解决问题,每次都是打到孩子怕为止。这种方法在管束孩子时看似有用,实则是弊大于益,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衍生更多问题出来。由于家长教育方法的错误,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影响,原生家庭是孩子一生的噩梦。
家原本是爱的港湾,是世上最温暖的地方,是一个人失落失意时最想去的地方,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逃离那个家是他们最大的愿望,家对于他们就如同人间炼狱,在家里遭受着非人待遇,原生家庭给他们打上了噩梦般的烙印,毕生夙愿就是逃离原生家庭。

孩子从小在原生家庭中,遭受父母的殴打虐待,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呢?
1孩子会有暴力倾向。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殴打和辱骂,无形中孩子也就学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就是所谓的以暴制暴,孩子面对事情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用暴力来解决。在和同学的相处过程中,会总喜欢用暴力来解决一切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有暴力倾向,脾气暴躁,很难相处。

2胆小懦弱怕事。
在原生家庭中,总是会遭受到父母的殴打虐待,孩子本身就比较弱小无助,最亲近的人都这样对待自己,孩子还能选择去信赖谁呢?面对家长的殴打虐待,孩子又没有反抗能力,为了能够少受一点毒打,孩子只能选择逆来顺受不敢反抗,日积月累孩子会变得胆小怕事,性格上比较懦弱。

3孩子会变得两面三刀、迎合他人。
童年的遭遇,就如同一颗毒种子,随着时间的变化会逐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面对家长的每每殴打虐待,孩子会学着观察大人脸色行事,为了减少被打次数,孩子会学着迎合大人,讨大人欢心。长期的挨打经验让孩子学会迎合他人,讨好别人,孩子变得没有自尊,做什么事情都会迎合他人,活得没有自我。

4亲子关系疏远。
父母本是孩子最信赖最亲近的人,可是就是他们认为最亲近的人,却每天让他们遭受着非人的待遇,对他们非打即骂,甚至不把他们当作人来看,父母每打在他们身上一下,就会加重他们心中对父母的恨意,渐渐的亲子关系会越来越疏远,甚至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5孩子会有受虐倾向。
长期遭受着殴打虐待,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那简直是生不如死,但是自己又无能为力,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越是反抗后果反而会越严重,孩子自己也知道反抗的结果会是什么。所以,孩子会选择逆来顺受,忍受着不该遭遇的,长期下去,孩子会变得有受虐倾向,以被虐待或毒打为乐趣,反而喜欢被虐待,也就是心理畸形发展,人格变得扭曲,无法想象。

6会影响到下一代。
从小就在原生家庭遭受着家庭暴力,孩子的身心很难得到健康发展的,内心多少会有些心理畸形,等孩子长大成人之后,这种心理的缺陷,会影响他对待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也可能会以同样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或者其他极端的方式教育孩子。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多的,并且影响之深远,不管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所以说,作为父母,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学习的榜样,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更不能凡事都用暴力解决,合理且有效的管教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千万不要对孩子动辄打骂,甚至虐待,有些影响是无法补救的,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将会伴随他们一生的,甚至会迫使孩子走上不归路 ,那就为时晚矣。

总之,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用健康合理的方法,不要把原生家庭变成孩子永远的噩梦,而是孩子成长的起点,飞翔的基地,温暖的港湾。
首先要做的是给你的孩子带来安全感,保护好你的孩子,让对方道歉,如果对方不做的话。就再从学校和公安局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全程都需要让孩子看到你的态度,做出正确的引导,最终需要对方的家长对你的孩子道歉。让孩子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学会处理类似事件。
首先,如果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发生了争执或打架,家长不要在孩子争执(或打架)的过程中过早干预,从而使自己的孩子有被保护和仗势欺人的感觉;只有在发生危险情况或争吵完毕后,家长才能全力介入。在介入时,家长要注意方式、方法。通过孩子的一次争执(或打架),要让他(她)明白:人与人之间是共存的;与他人共处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在遇到不同意见时,要学会倾听,不要成为专制者,更不要因为有不同意见就进行争执或进一步发展成为打架;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方法有许种,而争执(或打架)是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中最不可取的一种。而通过交流使彼此达成共识,在双赢的状态下产生的结果才是最佳的结果。
其次,1岁多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识刚刚萌芽的时期,他们虽然话还说不完整,却往往会拿着玩具说:“是宝宝的。”由于在家中“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无形中就会让他们显得比较“独”。因此,当他们和其他小朋友相处时,难免会发生争抢玩具等现象。面对年龄这么小的孩子,家长只讲大道理是没有用的,因为孩子并不能很好地理解那些道理。他们只知道:为什么在家里什么都是我的,而到了外面就不行了呢?这时,家长可以先用别的玩具或者其他东西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带孩子回家之后,家长再慢慢引导孩子。家长可以把自己当作孩子,和儿子(或女儿)一起玩儿,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养成独霸的行为习惯。
再次,孩子之间发生争执时,请家长不要当众训斥孩子,这样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自卑的阴影。而且,孩子很容易模仿大人的行为举动,如果家长用暴力的方式来对待他(她),反倒会在无形中加强孩子思维中攻击性的烙印。
小朋友之间打打闹闹是常有的事情,妈妈不必过于紧张,要帮助宝宝培养正确的态度与处理方式。相信在经历了数不清的纠纷、争执的教训之后,宝宝会逐步适应,有所收获的。获得心理平衡宝宝受到欺负后心里会很不舒服,立即就想讨回损失,因此动手,这是一种自卫心理。
爸爸妈妈要让宝宝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醒他不能动手打人,更不能主动去攻击别人。如果宝宝被别的孩子欺负,可以将他拉开,问问他的感受或替他说出感受,让他明白爸爸妈妈了解他的心情。接着爸爸妈妈就要做正确的引导,比如说:“他撞了你,你很疼,那你动手打了他,他不也同样会疼吗?”
当个“小绅士” 面对争执,爸爸妈妈首先应正确评估事情的性质,不要看不得宝宝受委屈、流眼泪。要让他学会处处谦让,不为小事斤斤计较,这样反而会让他在同伴中获取信任与好感,赢得更多的友谊。
学会主动道歉一旦发生争执、纠纷,爸爸妈妈要及时帮助宝宝调整情绪,舒缓紧张、沮丧、愤怒的心情。待他平静下来,再与他谈话,让他认识到,不管对错,只要动手就不对。比如,妈妈可以对先动手的宝宝说:“我知道你有委屈,可的确是你先把人家推倒的,这就是你的不对。去跟小朋友道个歉,好吗?你们还是好朋友。”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有两个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多。带一个孩子就够累了,同时带两个孩子家里每天都是“灾难现场”,尤其是大宝和二宝吵架时,当家长的表示最头疼了。骂大宝,大宝觉得委屈;说小宝,小宝哇哇大哭。那么,当两个孩子吵架时,家长到底该怎么办呢?
作为一个二胎妈妈,晓敏也遇到了上述问题。自从二宝能走路会说话以后,两个孩子吵架早已是家常便饭。她不明白,为什么以前乖乖的大宝不见了,越长大却越不听话了。
其实,大宝二宝老是吵架,是因为:
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兄弟姐妹是争夺父母资源的主要竞争者,和其他亲密关系相比,他们之间有着更强烈的冲突。
家有二胎,他们会因为年龄、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而发生争执,也会因为抢家里的玩具、零食等资源而动手,更会为了获得爸妈更多的关注和喜爱而吵架。
最关键的是,虽然二宝出生后,家长心理上总想着要“一碗水端平”,但总会由于时间、精力等限制而忽视了大宝,导致大宝产生“爸爸妈妈被弟弟/妹妹抢走了”的感觉,从而嫉妒甚至仇恨二宝,不愿和二宝亲近、玩耍。
当两个孩子一起玩时,一旦年纪小的二宝触犯了大宝的“底线”,两宝之间的战争将“一触即发”。
两个成年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有摩擦也是在所难免的,何况是两个小孩。当大宝和二宝发生冲突时,家长处理得当,孩子吵完依旧相亲相爱;处理不当,孩子关系愈加恶劣,甚至“手足相残”。
孩子吵架,家长千万不要这样做:
1、一味让大的让着小的
不少家长看到两个孩子吵架,首先想到的是“做哥哥姐姐的要让着弟弟妹妹”。因此,他们通常会不分青红皂白就对着大宝来一句“你就不能让着弟弟/妹妹一点吗”,或者“弟弟/妹妹还小,还不懂事,你要有做哥哥/姐姐的样子”。
2、不弄清楚真相
也有的家长在处理孩子吵架问题上,不先将事情弄清楚,自己直接“站队”某一方。通常,家长都会选择让哥哥或姐姐给弟弟妹妹道歉。
4、不闻不问
觉得孩子闹矛盾很正常,不管孩子闹成什么程度,只会在一旁默默看着,也不问,更不管,直接等他们吵够、打够、哭够,然后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4、对孩子大发脾气
正在忙其他事情,一回头就看到两个孩子又吵架了,有些爸妈会瞬间“火冒三丈”,一时没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对着孩子就是一阵吼“吵什么?”“别再吵了”“再吵我打你们了”
5、动手打孩子
更有一些脾气暴躁的家长,看到孩子吵架,不仅大声吼孩子,甚至还会动手打孩子,一人一巴掌。
孩子吵架,家长应该这样做:
1、不急着参与其中
大人之间会因为性格、处事方法等的不同而吵架,小孩之间吵架也是很正常的。如果两个孩子吵架,未出现身体伤害之前,家长可以先旁观,不要急着介入进去。
2、让孩子冷静下来
如果孩子吵得特别厉害,甚至到了动手的阶段,家长就要开始介入了,并且先想办法让孩子们冷静下来。比如将他们分开或者带离“事发”现场。
3、对两个孩子一视同仁
大宝二宝都是家长手心里的宝,家长不光要在心里有这个意识,在处理他们之间的矛盾时,更要对孩子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方。
分别让两个孩子说清楚吵架或打架的原因,知道孩子们此时的心理诉求,并根据这个诉求想办法化解两者之间的矛盾。
比如小编有个朋友饭饭,大宝4岁,小宝2岁,经常吵架,也动过手。但每次两个孩子打架时,她都会先将他们拉开,然后让他们都说一下为什么打哥哥/弟弟,然后再处理,而不是主观地去判断谁错谁对。
4、多从宝宝的角度想问题
孩子和大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如果家长总是以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他们的行为,可能永远都无法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或那么做。
如果孩子吵架了,不妨先问一问孩子是怎么想的,然后再决定该怎么做。比如二宝推翻了大宝刚堆的积木,可能就是想碰一碰,却因为没掌握好力度而导致积木塌了。
5、不忽视孩子的心情
另外,无论大宝还是小宝,都不要忽视他们的心情,多听一听他们的诉求,更不要着急下结论。
比如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因为抢玩具而打架,二话不说,将玩具没收。这种做法容易让孩子心里感到委屈,次数多了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孩子和母亲吵架时,父亲应该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劝和,冷静地帮助母子俩分析错与对。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是很重要的,而且是母亲和孩子之间关系的纽带。一个负责任的父亲不会把家庭教育晾在一边不管,不会认为教育是母亲一个人的责任。在有些家庭当中,父亲的教育是缺失。有些父亲认为自己负责赚钱养家就好,教育孩子的事情自己管不了,也做不好。其实这种思维是错误的。
孩子和母亲难免会因各种事情发生争吵,这时候父亲就要站出来调节母子俩的关系,缓和他们的争吵。我认为父亲可以在母子俩吵架的时候,先把他们分开,让争吵结束。然后再冷静询问吵架的原委和经过,看看是谁有错在先。这样的处理方式才不会加重母子俩的矛盾,让吵架升级。
另外,父亲在母亲正确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唱反调。很多父亲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会溺爱他们,对孩子不舍得骂不舍得说的。他们会在孩子被责备的时候和母亲作对,反过来指责母亲。其实这样会加重孩子对母亲的逆反心理,也不利于缓和母子俩的感情。其实如果母亲的教育过于严苛的话,我觉得可以在私底下和母亲沟通,不应该当着孩子的面反驳。只有父亲尊重自己的妻子了,孩子还会尊重自己的母亲,这是言传身教的。
还有一些父亲会在母亲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一通大骂。他们认为不管怎么样,孩子都是错的。这个行为也是错误的。有时候母子俩吵架只是一个误会,两个人敞开心扉解开误会就能和好了。这时候如果父亲再骂孩子,只会让孩子更加伤心气愤,然后加深和父母之间的矛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