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古诗的鉴别技巧 情感基调有哪些?

高中 古诗的鉴别技巧 情感基调有哪些?,第1张

没时间看(一)有时间都看吧,对答题有帮助!!!

(一)

诗歌鉴赏:如何处理感情基调的“矛盾”

诗歌鉴赏中,有时会感到一些诗歌的感情基调似乎不一致,不和谐,如激昂与低沉交错,喜悦与凄凉相糅,旷达与愁闷并存。有时是属于作者思想复杂、心情极其矛盾的自然呈现,如李白《将进酒》,有时是属于读者的误解。这些“矛盾”迷惑了读者对文句的理解,更严重地“干扰”了读者对诗歌的整体意境和丰富的思想内容的深刻思考,总让人有如噎在喉、食而不化的感觉。这种“矛盾”如何化解?

现以杜甫《登岳阳楼记》作分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整体感知,把握基调

初读诗歌,整体把握感情基调,能使对诗歌的理解居高临下,这种全面扫描下的理解对化解“矛盾”来讲既是参照物,又是指南针,可使化解的走向不致偏离。初览本诗,便知是登楼抒怀之作。从“老病有孤舟”的叙述中可知,是作于晚年抱病孤舟、漂泊江湖之时。“亲朋无一字”,亲朋好友连一点音信都没有,写个人境遇,孤独凄凉。“戎马关山北”,关山万里,天下还处在兵荒马乱里,写时局动荡,战乱频仍。“凭轩涕泗流”,写倚栏望水,不禁悲己、忧时、伤国,以至涕泗交流。整体把握,不难看出本诗的感情基调应为忧愁、悲怆,沉郁苍凉。

二、明确矛盾,突出问题

但通读全诗,不免对前两联有所疑惑。首联,岳阳楼高,洞庭水阔,早有耳闻,今日终于有机会来此登临,似乎应是喜悦之情,如清人仇兆鳌就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颔联,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意境宽阔宏伟,很是壮美,似乎与全诗的悲怆相冲突。这样,一“喜”一“壮”,如何与后面的“孤”“忧”协调一致呢?

三、品词语、析句式,凸显隐含信息

诗歌讲究推敲词语、锤炼句式,抓住关键词语(特别是一些动词和副词),推导词语间的组合关系,推导句式特点、句间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细致分析、深入理解隐含信息,从而找出与诗歌整体相一致的意蕴。“昔”“今”这两状语便能透露出作者情绪。“今”从后文看应是自己身躯老病、颠连漂泊之时,应是国家多难、时局动荡之际。“昔”应是往昔、过去,那是什么时候呢?依据句间关系,两句相互连接、紧紧对应,可以推知,“昔”应是自己年轻体壮、欲为国施展报负之时,是诗人踌躇满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之时。品味这两字,再比较句间关系,可以看出,诗人在壮怀激烈的早年就听说洞庭湖水的壮美,当年多么想来此驰目远眺、激烈情怀,可是直到现在才有机会,在这国破家亡、身老体病的晚年才能了却夙愿。“昔闻”“今上”在平平的叙述中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沧海桑田、壮气蒿莱等诸多感触,诗人内心是无尽的悲怆,哪能是“喜初登”呢?

四、结合写作技巧,熨平诗文意蕴

诗歌讲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又常用对比、映衬、反语、象征等,借助这些写作技巧的特点和作用,我们可以读出表象下含蓄的意蕴,从而正确而深入地理解诗意。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景物的美好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辛弃疾《西江月遣兴》上片:“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词人读书的结论似乎是古人书中的话都是不可信的,把一切古人圣贤都骂倒了,但联系前句可知词人是借醉求欢,以醉后的笑闹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忧愁,理解要服从整体,便可知,所谓“全无是处”是愤激之语,是反语,是词人为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而故意说的偏激话,借醉后狂言的反语,清醒地指出了南宋当权者不思统一、不用志士、颠倒是非的行为是完全违背了古圣贤的教诲的。杜甫此诗为写景抒情,前面的写景为后面的抒情服务,情由景生,景为情设,二者从理论上应是和谐统一的,故而前两联应与“孤”“忧”相和谐。首联从写法上看是运用了对比,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可以看出这个对比只能理解为抒发诗人内心的悲怆。颔联,以想象奇特的“坼”“浮”写出了洞庭湖水浩瀚无边的巨人形象,这壮阔雄浑不能理解为诗人由此就慷慨激昂、壮怀激烈,不能肤浅地理解为诗的感情基调就转为昂扬振作了,此处应是反衬的写法。孤老病弱之人在无边的天地间不停游荡,在浩瀚的江湖上接连漂泊,这宽阔宏伟更反衬出诗人的无尽悲怆和悲凉。

五、梳理结构,顺藤摸瓜

诗歌的结构虽有较大的跳跃性,但多是按照“起承转合”的思路安排的,由所见之景、所处之境、所做之事引发联想,由物及人、由事及情、由景及情或由此及彼,产生感慨或感悟,再归结为人、事、景、物、情的统一,这是古诗歌常见的结构安排形式,也是我们理解诗歌、解决感情基调“矛盾”的有效途径。此诗,联想之处的抒情体现的是“孤”“忧”,那么叙事、写景的前两联也应和它一致。首联平平的叙事中含有许多伤感,颔联中的江湖壮阔的形象从首联顺承而下,并且它也从属于全诗基调,所以,颔联的壮阔只能理解为用来反衬诗人的漂泊孤独。

(二)

古诗感情基调解读法

一、审视诗题

诗题对诗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领功效,因而许多诗的感情基调通过诗题即可略见一斑。诗题中的一些诸如“怨、哀、恨、喜、送、别、忆、赠、答、吟、怀”等字眼,就有明显的点睛作用。例陆游的《书愤》,这首诗从诗题上就可品味出作者抒发的是感慨与忧愤之情。例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这首诗题运用了起兴手法,暗示恩爱夫妻离别悲哀之情。

二、熟识诗人

诗言情,又言志。诗人往往把自己的身世处境与个人荣辱融于自己的诗文中。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含蓄、深邃的蕴藉,把握其情感基调提供了依据。如杜甫诗《蜀相》,诗人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安史之乱年代,为国出力的远大政治抱负得不到如愿,创作此诗正处于他人生最困苦的晚年,借游武侯祠,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感伤、叹忱自己壮志未酬的情感。

三、捕捉形象

古诗塑造的人、景、物等物象,其所蕴含的“冷、热、哀、怨、悲、愁、忧、喜、伤”等人格化的情绪,往往就是诗人情感的“晴雨表”,即作者感情世界的窗口。而古诗意境含蓄,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画面,我们可借助直抒胸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的情与景的对应规律,借助联想、想象、涵咏意会,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分析推理出诗中的物象所折射出的感情色彩、观点态度。如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塑造了诗人伫立江边目送友人远去的景象图画,透过这幅画面,我们可以品味出诗人对孟浩然依依不舍的惜别情怀。

四、抓关键词

1.找准诗眼

诗眼就是集中体现该诗情感和特色的字词句,有了诗眼,诗的形象会更鲜明,韵味更浓郁。因此,找准了诗眼,也就找到了理解该诗的一把钥匙,即打开该诗思想情感和意境的一把钥匙。如孟郊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得意”二字即为该诗的诗眼,其情感基调为诗人科举考中之后的无比喜悦。

2.找感情词

感情词是理解某一句或某一联诗的中心字词。根据古诗结构的起、承、转、合模式,阅读古诗时,只要抓住了诗句中情感色彩很浓的字词,读者就能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的思想内容。如杜甫诗《登高》,只要读者抓住首联中的“猿啸哀”,颔联中的“落木萧萧下”,颈联中的“悲秋”、“多病”,尾联中的“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那么就很容易品读出诗人所抒发的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情感。

3.发掘典故

古诗往往借助典故来表达广泛而深刻的主题,起到以少数字表达丰富内蕴,给读者具体鲜明形象的作用,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袁枚诗《马嵬》(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这首诗中用了两个典故,一个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故事;二是杜甫诗《石壕吏》中所反映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根据这两个典故,读者可品味出诗的主题是揭露战争给人民造成夫妻离散,团圆无期的痛苦,感悟出诗人那无限感伤与同情之心。

五、明辨手法

古诗情感的抒发是把生动、具体、鲜明的物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它以语言为媒介,又常常借助各种修辞手法并使用各种抒发情感的言语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来展示诗人的想象,表达含蓄丰富的内心情感。如李白诗《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写越国的胜利、欢乐、荣华、美丽、喜庆热闹的场面,诗人运用了铺陈、夸张、比喻手法渲染昔日的繁华,让人渐感乱花迷眼。然而结句笔锋突然一转,极写今日之荒凉衰败,使古今对照极为强烈。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即乐景哀写,强烈突出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咏叹和嘲讽。此外,诗的结句写了“鹧鸪”,这既是比兴手法又是借物抒情之笔法,“鹧鸪”是生长在南方的一种鸟,其声哀婉,诗人用此鸟而不用其他的鸟,足可断定诗人之用心在于哀叹感慨之情。

(三)

古诗词鉴赏“公式”的构建

2007年湖南高考《考试大纲》中提到古诗词鉴赏题主要考查古诗词遣词炼句的技巧、形象特点与意象内涵的把握、意境的营造、情感基调与表达技巧。考纲的这一要求就是我们构建诗词鉴赏“公式”的依据。为了规范答题,笔者结合其他省市高考题提出了三个诗词鉴赏“公式”:

1.意象+意境+诗人感情

在每年的高考诗词鉴赏题中常有这样一种题型:考查考生对诗词意境、诗词形象和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积累相关的古诗词的内容和结构特点的基础知识。比如我们常说的诗歌的主旨句一般在律诗的尾联和绝句的最后一句;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等。

2.表达技巧+意象分析+诗人感情

在高考诗词鉴赏题中也有这样一种题型:考查考生对诗词表达技巧的理解和运用。要解答这类题目,考生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有关诗词表达技巧的相关术语。考生可以按下面这个框架的提示去复习准备。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用典、虚实结全、动静结合、对比、反衬、赋、比兴等

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等

行文结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先总后分、起承转合等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3.语言风格+意象(词语)分析+诗人感情

在高考诗词鉴赏题中还有这样一种题型:考查考生对诗词词语、语言风格和特点的理解和运用。分析诗词的语言 常有以下几种题型: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②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③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④鉴赏诗中的语言(某个词语)。

前三种题型完全可以按照上面所述的第三个公式的模式去答题:首先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其语言特色,然后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语言特色,最后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四种题型则可以只用第三个公式的后两步去作答:首先从艺术和思想内容两个角度分析所要求鉴赏的诗中的某个词语,接着再点明这个词语所传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高考语文,要注意基础知识,还要掌握诗歌鉴赏和阅读的三部曲法

在高考语文中,仅有良好的语文基础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一些有效的应试技巧。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的“三部曲法”,是语文考试中的好方法。

一、诗歌鉴赏三部曲

对于诗歌鉴赏,解答这类题其实是有步骤的,即先表层,再深层,最后是思想感情。

比如:问题是这首诗某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考生不能只回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而应该回答本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突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总之,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时,一定要结合诗歌本身的内容进行回答。

这就是解答诗词鉴赏的三部曲,至于其他类型的问题,通常也可以总结出一般性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仔细审题。

诗歌鉴赏题的常见考核一般有如下几种:

1、赏析名句。

2、句子可不可以修改,为什么?

3、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第二步,理清思路。

诗歌鉴赏题的答题顺序为:

1、答出艺术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是把诗句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遍。

3、答出诗句的表达效果,也就是诗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现了怎么样的人物形象,写出了怎样的景色等。

第三步,规范作答。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先答观点,再具体展开论述。

2、注意分点作答,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好序号,这样便于阅卷老师找到得分点。

3、阐释表达效果时,注意最少答完两点,诗歌鉴赏题都是按要点给分,基本上都是要写清楚2到3个要点。

二、现代文阅读三部曲

对于阅读题,也是以三部曲的答题原则为基础。此外,还要有一些新的,更具体的变化与应用。对于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善于总结和思考。

其实,无论是诗歌鉴赏还是现代文阅读,都无外乎文字,只是作者巧做组合以后给它们寄托了一种情怀,品读它们最主要的是看你能否正确把握住作者的感情流向,他们为何写?如何表达?怎样升华?记得平时多找点素材,多多揣摩。

1、钻研题目

文章题目往往会对揭示文章主旨有帮助。

2、把握主旨

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归纳段意可以通过勾画关键词句来完成。特别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3、明确思路

读完全文后,要根据自己对段意的把握来给全文分好层次,从而明确全文的思路,了解全文的主旨,为答题做充分的准备。

现代文阅读先化整为零,通读全文,把握每段段意;再化零为整,概括段意后,总结全文思路,把握主旨。

第一,分析诗歌主旨。每一首诗都有作者的情感寄寓其中。所以赏析诗歌第一步要先点出主旨。有的是豪迈的爱国情,有的是幽婉思乡情,有的是郁结于胸的怀才不遇,有的是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判断好这一步才能进行后面的步骤,因为后面的题目关于创作技巧,而这与诗人表达情感是密不可分的。

第二,修辞手法分析。常见的诗歌修辞有比喻,拟人,对偶,正衬,反衬,通感,倒装等。把每一个修辞手法搞明白,从诗句里辨别出来进行分析就可以了。

第三,艺术手法类。没有具体的标准,一般有以景写情,烘托渲染,意象叠加,炼字,以动写静,借古讽今等。这些手法往往是艺术技巧,也是能识别出来进行分析即可。

第四,背景知识。这也是结合第一点来考察,诗人抒情必然有其缘由,往往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有关,所以要积累与诗人相关的历史知识。另外,诗人有独特的文风,比如李白的豪放浪漫,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诗中有画等等,每个作品也要结合上诗人自己的风格来分析。

以李白为例,他的特点是多元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就体现了豪放不羁的性格,所以他的很多诗格局大,有狂傲胸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与月亮对酌行为新奇,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他的很多诗都有这种大胆的奇思妙想,而且喜用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以看到李白的作品,可以总结一下是什么文风,然后结合着这个风格分析。

高考语文必备术语及诗歌鉴赏方法集锦、常见意象示例

一、高考试题题干是解题的“线索”,它给考生指示答题方向、范围、要求等。

读懂题干,才能从容抓分。

纵观几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试卷,不难发现题干中隐含着一些相似的“常用术语”。

总结如下:

表达方式 :语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 “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 :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 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 彩的特点。

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议论文题目:论点型、论题型、关系型、寓意型

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的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廖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有何作用:回答文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同学们的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的赋分点所在,将其理解清楚,可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二、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1、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2、语言特点类勾勒简洁(介绍事物的大概)、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体物入微或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诗情画意。

3、语言风格类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简洁或洗炼(语言简练利落)、浅显或明白如话(不雕饰,不加修饰)、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4、文章结构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呼应或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5、其它 构思精巧、新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感情细腻、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曲折、层次分明。

三、诗歌赏析方法

1.应试策略:

(1)掌握必要的赏析(鉴赏)知识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表现手法:如烘托,衬托,虚实,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

风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比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等。

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言特色:清新——用语新颖,平淡——质朴真切,绚丽——绚烂奇幻,明快——一语破的,含蓄——意在言外,简洁——言简意赅。

(2)掌握赏析方法

①了解诗人或作品的相关背景,有利于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

②借助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把握诗歌的意境,因为诗歌具有张力,尺幅之中韵味无穷。

③品味诗词中作者的炼字,炼句和链意。

赏析时对诗人准确传神的用字,精巧贴切的修辞,情与景的交融,物与理的结合等艺术手法要作深入的品析,有利于把握作品的立意与情感,走进作品的真实,感悟诗人的情怀。

文学作品鉴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能力层次较高的创造性活动,目前,诗词鉴赏教学可说是语文教学的弱项及中考复习的盲点。

复习时,要从以下几方面注意鉴赏题考点的设置: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⑴对中心思想的理解;⑵对所抒感情的理解;⑶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⑷对象征意义的理解。

2.对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

3.对诗词语言的理解:⑴对关键词语的理解;⑵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4.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题型一般为选择、填空、简答三个类型,有些是鼓励学生创新的开放性试题。

解题思路与技巧:

1.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2.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等)和语言特征(如简约、含蓄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4.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5.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6.从诗词的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送别、咏物、爱国等)诗词的思想内容。

对于主观性试题的解答,还应注意文字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⑴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等 。

⑵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 象征、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寄寓 、寄托、衬托、烘托、渲染、侧面描写 、对比、起兴、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

(3)语言特点类

勾勒、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富有哲理、淋漓尽致、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浅显、明快、明白、通畅、平淡、无奇、质朴清新 、淡雅、词藻华丽等 。

(4)风格类 沉郁顿挫、豪放、雄浑、旷达、沉郁、苍凉、冲淡、低沉、悲慨、苍劲、舒缓、悲凉、俊爽、等。

(5)文章结构

做铺垫、埋伏笔、呼应、浑然天成等。

(6)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水 融等。

7.掌握修辞方法在诗歌中运用的特点

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双关、互文、等。

其次,读懂诗要注意运用方法

(1).借助题目、作者、注释。

题目是切入点。

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作者:确定朝代、风格,为后面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作铺垫。

注释:可以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2)、学会从内容上分类鉴赏诗歌。

古代诗词的分类

古代,浩如烟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赞叹。

但就其内容而言,大体可概括为: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抒怀诗等。

掌握各类诗的特点极其方法。

(具体鉴于篇幅,不赘述)品茗》大

3.借助背景

诗歌鉴赏不应忽视对其背景的了解。

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诗人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方面的内容。

这些方面,对诗人的诗歌创作往往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而,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就应当借此来理解诗歌、把握诗歌。

4.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

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

5、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古典诗词人们一般能注意到其中的形象思维,并对此加以充分的分析,而忽视了对作品进行必要的逻辑思维的分析理解,从而在某些时候不能全面客观地鉴赏出作品的真正意蕴。

形象思维不能排斥逻辑思维,而且必须以逻辑思维为基础。

6.注意作品中的“典故”运用。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有些时候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

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

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形。

点化前人语句。

点化不同于直接引用,而是将前人语句消化后用自己的话写出。

明用历史故事。

在引用历史故事时,明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这是明用

暗用历史故事。

比明用隐蔽,因为没有明白地指出是什么,所以难以一眼看出。

如果知道所用的历史故事,便能读懂诗词;反之,便要大伤脑筋了。

反用历史故事。

明用和暗用历史故事,都是正用其意,反用历史故事,则是反用其意。

二、 鉴赏、评价

1.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诗歌的意象:

诗歌的意象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一)象征性意象

(二)比喻性意象

(三)描述性意象

(四)通感性意象

2.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其他三个方面的鉴赏和评价一般也使用这个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

初学者往往失却重点,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鉴赏诗人形象的思路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方法一致,一般从其“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

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宜出现这些字眼,我们在这时借用的是它的方式和思路。

3、 鉴赏作品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主要特征有:凝练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跃性。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而这几个方面往往是合为一体的。

4.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指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

主要考查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

(1)抒情方法。

抒情方法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还有融情于景、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

(2)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1、创作方法:赋、比、兴;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3、构思技巧: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

在这三个方面中,第三方面为其重点。

(3)用典。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4)风格

风格是由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总的特色。

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

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来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俗)之说,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

1、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特征: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代表的诗人有屈原、李白、李贺、苏轼、龚自珍等。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了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与追求。

代表的诗人有杜甫、辛弃疾、陆游等。

2、许多诗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苏轼、辛弃疾:豪放 柳 永、李清照:婉约李煜、刘禹锡:隽永

谢朓、谢灵运:自然 李 白:清新飘逸 杜甫:沉郁顿挫

屈原:雄浑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峻陶渊明:淡远闲静

王维:恬淡优美 王昌龄:雄壮豪迈 李贺:雄浑奇特

曹操:豪放磅礴

3、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

(5)修辞:

主要掌握高考所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考查的形式一般是明辨修辞的艺术手法,分析修辞的艺术效果。

5.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第一,思想感情:

考查的主要有三点:

1、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

2、情感载体:杨柳——离别 菊花——傲骨 圆月——团圆落叶——失意等。

3、抒情方法:见前“鉴赏表达技巧部分”

第二,内容主旨:

考查的主要有:

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等。

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诗歌表现思想内容的形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借景物抒情,一是借人物言志。

律诗、绝句大多是先描写景物,后抒 怀;词曲往往是咏物怀古,即借事物、借人物来表明心志。

思想内容也就在抒情言志的诗句里得到集中的体现。

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首先从诗歌的基本内容入手,其次写出作者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总结、表述

1.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的心得 。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 咏物言志(情); 怀古咏史; 即事感怀;边塞征战; 山水田园; 意象; 意境; 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直抒胸臆; 虚实相济; 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 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 袒露……的心迹; 造就……的情致。

2.区分几个概念,明确答题的内容角度

问“表达方式”,则答 叙述、描写(虚实、动静)、议论、抒情、铺陈等;

问“修辞手法”,则答 所运用的修辞格;

问“艺术(表达)技巧”,则答 想像、联想、衬托(正衬或反衬)、对比、象征、用典、化用、含蓄蕴藉等。

4.、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在阅读文中的作用(阅读理解)

1、排比、反复: 强烈的抒发了————。

排比往往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反复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

2、反问:使——语气更加强烈,比一般陈述句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比直说意思表达更鲜明。

3、比喻:用比喻来描写事物,可以把事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用来阐述道理,

可以把道理阐述的通俗浅显、易于理解。

4、夸张: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5、设问:自己回答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还有对——起强调作用。

6、对偶:使句式更加——,语言工整等。

1、打比方:使——更加形象生动。

语言生动。

2、分类别:使对—的说明更加清楚。

3、举例子:使读者更加相信——4、列数字:使读者更加相信,使语言更加准确。

5、作比较:通过比较更鲜明的揭示出——6、下定义:对——的解释更加准确。

对事物本质特点的解释。

7、作诠释:阐明事物的某一特点,也是对——的解释更加准确。

三、诗歌鉴赏答题格式

1、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常见意象示例

树木类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桐:凄苦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低微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

子规: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鸽: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风霜雨雪水云类: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漂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器物类

玉:高洁、脱俗

珍珠:美丽、无暇

6:其他类:

古人:明志、自省、鞭鞑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月亮:人生的圆满或缺憾、思乡、思亲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希望学习进步,金榜题名,心想事成,工作顺利,生活欢乐美满———————更多追问追答  追问

空白的

追答

什么空白的。

全在呢。

追问

我看到是空白的

就一个白色小框框

今天提提君给大家讲下诗歌鉴赏的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希望各位同学能在看懂之后马上去练。

诗歌赏析整体解题方法

体味诗歌的遣词用句;体味诗歌的意象;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类、含蓄之妙;审清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试题的侧重点。

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述等子题型,在解答它们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关键词语上着手;从关键诗句上着手;从修辞手法上着手;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上着手;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上着手;从作家的风格和语言特征上着手。

古诗词鉴赏五点注意

1、注意作品中的“意象”

从形象出发,鉴赏古典诗词,应该充分考虑到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

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意象”。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2、注意作品中的“意境”

诗人在写作时是十分注重意境的,作为鉴赏者在欣赏诗词时也一定要注重对意境的把握。

意境是什么呢?是情和景的和谐统一。情,指的是思想感情;景,指的是艺术境界。

意境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的结合,正如古代诗词评论者所说,情与景谐,思与境共。具有完美意境的诗词,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不仅是情景交融的,而且还能情景相映,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互增光彩。意境是诗词不可少的,但是意境又不是整齐划一的,在不同的作品中有着不同的形式。

触景生情:因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油然而引出某种情感的抒发,这体现在作品中常常是情与景的一致,情与景的融合。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就染有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花容与鸟鸣本是赏心悦目的,但让处于战乱中的作者看来,却成了“花溅泪”、“鸟惊心”;欧阳修《蝶恋花》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里的花也成了同作者感情一致的东西,人“无计留春住”,花亦然。

情景分列:在诗词中,写景部分和抒情部分界限很清,表面看来,情与景是并列的,是分开的,实际上,情景一致,情景交融。在一句之中,上半写景下半抒情的,如杜甫《江亭》中的“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前后句都是一半写景一半抒情,“水流”、“云在”是景,“心不竞”、“意俱迟”是情;在一首之中,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抒情或上半部分抒情下半部分写景的,如杜甫的《蜀相》: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上部分写景,画出了蜀相祠堂这一古庙的景象,下半部分抒情,反诸葛亮的远见和勤奋进行了讴歌,并惋惜其事业未竟。上、下部分虽分写景和情,但景与情是融合的。

景略情在:有的诗词,表面看来,又全是抒情,同寄情于景的形式正好相反。象这样的诗词,是否就没有意境呢?也是有的。本是触景生情,情与景一致,但写成诗时,却把景略去了,而直抒胸怀。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是登幽州台时所发出的慨叹,从这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以领会出幽州台的氛围,而且也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景虽略了,但意境很完美。

3、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古典诗词人们一般能注意到其中的形象思维,并对此加以充分的分析,而忽视了对作品进行必要的逻辑思维的分析理解,从而在某些时候不能全面客观地鉴赏出作品的真正意蕴。

形象思维不能排斥逻辑思维,而且必须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在探讨作品中具有的形象思维的特点的同时,不能忽视逻辑思维。如果我们把握了诗人在作品中为逻辑思路,又弄清楚词和词、句和句的逻辑联系,那么就能透彻地理解出作品的思想内容及其表现手法。

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表面上写景,实际上寓情于景。因果联系是自然界或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必然联系。我们可以拿这个观点去分析这首诗。当时诗人夜泊枫桥,时已深夜,不能成眠,因而能从视觉和听觉出发,看到各种景物,听到各种声音,这是一。

各种景物各种声音又都紧紧围绕着“夜泊枫桥”这一特定的环境,这是二。

诗人先从远处望,后向近处看,反映了由远到近的观察过程。“月落”、“乌啼”、“霜满天”是远处望到和听到的;“渔火”、渔民的“愁眠”、“寒山寺”、“钟声”、“客船”是近处看到和听到的。由这些景物和声音构成了一幅暮秋季节凄凉、冷落的夜景。面对这幅夜景,必然勾起诗人飘泊他乡的孤愁情怀,这是三。

各种景物和声音的描写,不是胡乱的堆砌,而是按事物的条件、因果关系,安排先后顺序。“月落”点明夜深。只有在深夜里,才能听到乌鸦的啼叫,才能看到浓重的霜露;因为是深夜,所以有“渔火”,并有“渔火”的映照下,才能看到渔民睡觉时的“愁态”;“寒山寺”在诗人停泊的所在地,寺里和尚有夜半敲钟的习俗,所以诗人很自然地写到了“寒山寺”,并由此引出了“钟声”,再由钟声引出了“客船”,这是四。

可见诗人是抓住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来进行思维活动的。

又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采用逐层深入的写法。第一句的“僵卧孤村”和“不自哀”互为转折关系。即:虽然“僵卧孤村”,但是并“不自哀”。要是别人处在作者年迈孤独、身体衰弱的境地,肯定会悲观消沉,但是陆游他不。第二句是第一句的递进。即:不仅“不自哀”,而且还要思念“戍轮台“,足见诗人“穷且益坚”的雄心壮志。后两句承接前两句的意思,但在语意上更加深入一层。由于诗人思念甚切,直至深夜还不能成眠,因而能听到屋外的风雨声,疑为千军万马在奔腾,这样促使他在睡梦里也跨着战马,奔向冰天雪地的北方前线,和敌人展开了英勇的博斗。这种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写法,完全符合生活逻辑,也深刻而形象地反映出诗人急切思念杀敌报国的心情。

4、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

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一般而言,像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排比等都常见,而且比较容易理解领会。这里重点介绍两种不太常见且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的修辞手法。

①互文

“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的运用一般来讲有两种表现形式:

其一是有时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从这个角度讲与“变文”是一致的,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掌握了它,有时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求”(《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又如“求全责备”这一短语,其中“全”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责”就是“求”的意思。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其二是有时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这是其在结构上的特点。下面结合常见的一些诗文来具体谈一谈互文的具体应用。

(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上逢李龟年》)

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以表达木兰对久别的家庭的喜爱。不然既开的是东阁门,怎么会坐西阁床呢?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其中“行”与“灿烂”互补见义。即“灿烂的日月星汉之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并非日月只运行而不灿烂,也并非星汉只灿烂而不运行。

②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的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列锦”,可以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A、简远美

所谓简远,是指选取那些具有巨有概括性的事物,经过作家巧妙的艺术处理,使之凝聚丰富深广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岳飞《满江红》中有一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运用名词连缀,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三十年来,以“精忠报国”为己任的岳飞,南征北战,为南宋王朝收复了大片失土,而昏庸腐败的统治者却苟且偷安,心甘情愿地作金军的阶下囚,积极投降,消极抗战。他空怀满腹报国壮志,屡遭朝廷冷落和排挤,但却视功名利禄若尘埃和沙土,决心终生驰骋疆场,收复中原,赶走侵略者。这两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字里行间饱含着复杂凝重的思想感情:既有对自己屡遭排挤、壮志难酬的感叹,又有对南宋王朝偏于一隅,不思北伐的愤懑,更有对中原失陷人民的深深的挚爱。寥寥数语,一个胸怀磊落、不患得失、不计名利、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高大形象便凸现在读者的面前,辞约而意丰,言近而旨远。

B、意境美

意境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或自然景色)与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马致远的《天沙净61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叠用九个名词,写出九种典型事物,形象地展示了一幅野郊秋游图:几棵苍老的秃树兀立山野,枯败的藤蔓缠绕其身,黄昏归巢的乌鸦栖息于树上,淙淙的流水流经桥下,荒村茅舍逸然自适,古老荒凉的驿道上秋风阵阵,困顿疲乏,飘泊异乡的游子骑着马正踽踽独行。这三句表面写景,实则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尤其是“枯、老、昏、小、古、瘦”等词的运用,有力地渲染出游子那种长期羁旅在外,不得与家人团聚的凄戚怅惆、郁闷悲苦的思想感情。景由情生,情由景显,情和景熔铸成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整体,创造出萧瑟苍茫、深沉隽永的意境,给人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难怪王国维赞曰:“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佳境。”(《人间词话》)

5、注意作品的“含蓄之美”

在鉴赏古诗词时一定要注意到作品中的“含蓄之美”。一般而言,含蓄之美在诗词中的体现有如下的情形:

①托物起兴,意味隽永

如巧用双关、象征等手法来写,更为别致。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首句托“红豆”起兴,暗喻后文相思情,用语清纯又极富形象性。“春来发几枝”,寄语设问,饶有情趣,读来倍倍觉亲切。“愿君多采撷”,仍言在此而意在彼,实际上是暗示友人珍重友谊,用语诚恳动人。“此物最相思”,此句既切“相思子”之名,又合相思之情,妙用双关,加上这“最”字更显含蓄深婉。全诗选择象征赤诚友爱的红豆来寄托情思,语浅情深,意味深长。

②讽咏时事,寓意精警

如《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首句描写烟雾茫茫,迷蒙冷寂的水上夜色,连用二“笼”字,意味深长。“夜泊秦淮近酒家”,前四字承上写景又点题,后三字自然引出下文。“商女不知亡国恨”此句是曲笔,因为谁都知道,真正不知亡国恨而沉醉在这乐曲(因荒*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声中的是那班贵族官僚。“隔江犹唱《后庭花》”,微妙地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连成一线,表现出诗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凉和无限的感慨,堪称发人深省之作。

③以小见大,言微旨远

往往以眼前景物反映重大内容,写眼前景物又较注重细节的描写。如《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写昔日人来人往的朱雀桥,今天又荒凉冷落了。“野花草”往往象征衰败,“野”字增添了荒凉景象。“乌衣巷口夕阳斜”,夕阳西下,再点上一“斜”字,何此惨淡?“旧时王谢堂前燕”,把“燕子”想象成历史的见证人,似乎信手拈来,却足以使人想起乌衣巷昔日的繁荣。“飞入寻常百姓家”,“寻常”突出了今日与往日之不同,寄托着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全诗落笔于眼前的“野草花”、“夕阳”、“堂前燕”等细小景物,却反映了一个深刻的主旨:封建权贵势倾一时,终究逃不脱衰亡的命运。

④欲言又止,欲说还休

所谓“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刚开了头又煞了尾”。

如《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此二句表面上是在与李龟年的交往过程,流露的却是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和郁积心头的沧桑之感。“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动乱时代和坎坷身世的有力反衬;“落花时节”是写当时实景,又别有寄托,读来不禁使人思绪万千:世运的衰败,社会的动荡,诗人的漂泊,人世的艰辛都不知不觉地在脑中闪过。按理说两位老艺人几度风雨后相逢,当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收笔,在无言中包含着“痛定思痛”“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的悲凉,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⑤化实为虚,虚实相生

如《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于一问一答中已觉不得归之苦。“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眼前秋雨,羁旅之愁更充溢在字里行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驰骋想象,独辟新境,不再诉苦写愁,却写心中美愿,可谓出人意料。全诗先写客中实景,后以“何当”化实为虚,引出一片新境界,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又想象今夜的苦将增添相聚的乐,含蓄永,余韵无穷,不愧为绝句中的精品。

爱提提最新版来啦

点击阅读原文更新

快戳“阅读原文”或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爱提提高考23,开启逆袭第一步吧!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

一、概念整合

1、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话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2、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

二、技巧解析

诗歌的思想感情分为七类:离愁别绪、咏史怀古、山水田园、边塞战争、咏物诗、感时咏怀、爱情闺怨。

1、 离愁别绪

1)概念: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别绪是指分别是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恋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4)示例:《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独身漂泊,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孤苦、落寞、忧愁之情。

2、 咏史怀古

1)概念: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

2)基本主题:建功立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壮志难酬;理性思考。

3)表达感情: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凭古吊今、怀古伤今

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借古讽今

4) 示例:《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作者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3、 山水田园

1)概念: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的诗统称为山水田园诗。

2)基本主题:归隐田园、钟情山水;山川美景、热爱河山;厌弃官场、品格高洁。

3)表达感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4) 示例:《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春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保持人格高尚的志向。

4、 边塞战争

1)概念:大都是以描写边塞雄伟奇绝风光和战争,表达建功立业的理想为主题。

2)基本主题: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611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