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是杜甫创作的诗歌,是他在成都草堂定居之后写的,前两句描写了居处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的景色,表现与世隔绝的心境。后面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全诗流露出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表达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杜甫的《客至》表达了作者乐居田园、率真诚朴、豁达喜客的思想感情。
自己住的地方又远又偏,没有几个人经过。但朋友你来了,我本应行大礼,可是我年老多病,所以你多担待。你在我的破草房里停留,可我家贫多年让我惭愧。假如你真的不嫌弃这荒郊野外,以后你有兴致时还可以再来这里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客 至
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馀杯。
杜甫诗鉴赏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
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 。诗人自注:“喜崔明府
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描写,点明客人来访
·1939·
《唐诗鉴赏大典》
的时间 、地点和来访前夕诗人的心境。“舍南舍北皆
春水”, 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描写得十分秀
丽可爱 。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表现
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
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
们“日日”到来,足见环境清幽僻静,为诗人的生活
增添了隐逸的色彩 。“但见,言下之意:群鸥固然可
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诗人
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寥心
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将笔触转向庭院 ,引出“客至”。诗人采用
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
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
下句写,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
打开。寂寥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
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薛深厚。前句
不仅说不常来客,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
来,更说明两人交情之深厚,为后面的酣畅欢快作了
铺垫。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
补足了首联两句。
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诗人舍弃了
·1940·
《唐诗鉴赏大典》
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
笔浓墨,着意刻划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
旧醅 ”,使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
情景,听到诗人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
东西不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
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
很容易从中感觉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
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字里行间充满了友好的融洽气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诗人巧妙地以“肯
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将席间的气
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
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不难想象,两位挚
友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
相当热烈 。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
别开境界。
杜甫 《宾至》、《 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
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在《宾至》
中,诗人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
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
说 ,“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
·1941·
《唐诗鉴赏大典》
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
热烈,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而
《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
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
助兴的细节,描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
了诚挚、率真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
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表现出浓郁的
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本人出生在巩县(今河南巩县)。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三十五岁入长安求官,困居十年才得到一个看管兵甲器械的小官。安史乱中为叛军所俘,后逃出长安赴凤翔行在所,被肃宗任为右拾遗。因上疏救房琯贬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开始漂泊西南的生活。晚年携家出蜀,病死在湘江船中。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毗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杜甫早年漫游齐鲁时的作品。诗以设问开始,紧扣“望”字,描绘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雄伟壮观的景象。前两句写远望:泰山连绵千里,起伏不断。三四句写近望:大自然好像对泰山情有独钟,一切神奇和壮观的景色都聚集在这里。五六句写细望:白云层生,归鸟入眼,令人神往。最后写望中所感,抒发了作者登临绝顶的豪情壮志,洋溢着奋发有为的精神。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此诗是杜甫陷贼长安时所作。诗写诗人对月思念家室。其写思念不是从自己长安这边说起,而是从鄜州那边的妻子说起,想象妻子对自己的思念,益见思念之深。首联写妻子望月思己,一个“独”字写尽了妻子的孤单寂寞。颔联写女儿随母亲看月不解思己,思之更加伤情。颈联设想妻子看月时的情景,“云鬟湿”说明妻子伫立望月之久。尾联写希望,盼望能够聚首相依。可见老杜钟情之至,也说明战乱带给人民的灾难之深。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辞:“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此诗是杜甫有名的“三吏”之一。诗写官府差役深夜在石壕村捉人应役的情况,表现了战乱时代人民的悲惨遭遇。诗人纯用纪实手法,如实地描绘官吏的乘夜捉人情景。前四句叙述征役驱迫之苦。次八句备述老妇申诉之词,从“三男”的情况已见从役之惨。再次八句写老妇被迫应征,足见官吏之凶。最后归结到“独与老翁别”。诗虽只叙事,不着抒情和议论,但诗人的批判态度却十分显明。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757)三月,诗人此时正陷贼居长安。诗中抒发了优乱伤春的感情。全诗围绕一“望”字展开,由景及情,寓情于景。前四句写春望之景。面对长安的残破荒芜、人事全非,不禁伤心泪下。后四句写春望之情。战乱不断,家书隔绝,思乡益深。发白更短,正是忧乱思家所致。此诗沉郁悲凉,情景浑然一体。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是一首游览兼咏史的诗,是杜甫初到成都游武侯祠时所作。诗题曰《蜀相》,而不是《诸葛祠》,可见此诗意在写人,写出丞相一生的功绩,表达自己的仰慕和惋惜。诗的前半写祠堂之景。一个“自”字和一个“空”字说明祠堂的荒凉,感物思人,引出后半写丞相之事。“天下计”写出丞相开创大业、挽救时局的雄才大略。“老臣心”见出丞相鞠躬尽瘁的报国苦衷。“出师未捷”既有对丞相未竟事业的惋惜,又有对自己才困时艰的感叹。此诗感人至深,故刘辰翁说:“全首如此,一字一泪矣。写得使人不忍读,故以为至。千年遗下此语,使人意伤。”(《唐诗品汇》卷八十四引)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