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宝玉的‘通灵宝玉’原是由女娲炼石补天遗留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的一块弃石幻化而来。
这块弃石为何会来到人间?是因茫茫大士与渺渺真人谈论尘世间荣华富贵之事时,此石动了凡心,便极力乞求两位大仙带自己去凡间。所以宝玉的‘通灵宝玉’实际上是一颗“凡心”的化身。
我们知道《红楼梦》故事的主人公宝玉和黛玉分别是由‘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投胎而来。神瑛侍者之所以能投胎成凡间的贾宝玉,也是因为他“动了凡心”。而绛珠仙子投胎成林黛玉,是因为她从一颗仙草直接修炼成仙子后,凡心未去。
我们知道,在古代神话故事中,但凡非人之物修炼,都是先修形,再修心。因此我们常常在神话故事中看到“某物”经过积年累月的修炼之后,首先是幻化成人形,然后再经过长久的修炼最后霞举飞升成仙的。
为何不直接从“物”修炼成仙,而是要先修成人再修成仙?就是因为成仙最重要的是“修心”。这个修心就是去“凡心”。而人世间,人的“凡心”最终,因为人的贪痴嗔之心最重。
而《红楼梦》中‘通灵宝玉’作为一颗“凡心”的化身,它的出现自然会搅动众人的贪痴嗔。
宝玉初次见黛玉,因为黛玉没有玉而觉得玉不是好东西,这是宝玉的“痴”。而黛玉听闻宝玉问自己有玉没有的时候,自己心里忖度道:“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并对宝玉说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从黛玉心中的忖度以及对宝玉的回答就可以看出,黛玉当时对宝玉有嗔怪之意,这是黛玉的“嗔”。
而后文中,薛家更是提出了“金玉良缘”之说,宝玉和黛玉之间的很多争吵便由此而来。可以说围绕着这块‘通灵宝玉’出现的各种纠葛,是众人情感的纠葛,也是众人“凡心”的体现。
宝玉虽然屡屡摔玉,但摔玉的背后,是宝玉的一颗充满“贪痴嗔”的凡心。玉或许可以摔得碎,可是一颗凡心却摔不碎。
凡心一动,愁绪万千。要去愁绪,就得去凡心,而去凡心要悟。而宝玉在经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后,也终于去了凡心。而通灵宝玉也归了原位。
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贾元春(元妃)出钱请客,贾家在清虚观搭台唱戏,热闹非凡。被皇帝封为"太幻仙人"的张道士跟贾母说:见一人家有个姑娘15岁,长得十再漂亮,想替贾宝玉做媒说亲。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旁听了都不高兴。
贾宝玉心里说:天下姑娘都不如林黛玉好看。但他自己又不好意思说出来。林黛玉心里想:贾宝玉喜欢我,他自己又不说,难道要我一个女孩子说。我倒不如说话气气他。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越说越当真,最后吵起来。想到伤心的事,两人都哭了起来。
扩展资料:
《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时代的特征。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小说的巨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
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
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第二十回中,先是宝玉在宝钗家里处理贾环的事,后来史湘云来了。两人就一起去见,正好林黛玉也去见湘云,就问宝玉之前在哪里玩,宝玉说在宝钗那里,黛玉就有点小吃醋,嘴巴刻薄了一句。宝玉实话说难道“只许同你玩”,“不过偶然去她那里一趟”,何必奚落他。黛玉见没顺着她就赌气回去了。宝玉就跟去,两人嘴还没拌完,宝钗又来叫宝玉去看史湘云。宝玉又走了一趟。扔下黛玉一个人自然更加生闷气。
半晌宝玉又去了,说了真心话,说不可能为了宝钗疏远黛玉。两个人就互相表露了心迹。其实并不是在乎那些表面上的东西。
我觉得此回黛玉这气生的有些莫名其妙却也在情理之中。一方面,三个人都长大了,三角关系开始明显起来,感情方面越发的微妙起来,在黛玉心中宝钗显然是头号假想敌,她自然不愿宝玉亲近宝钗。另一方面,黛玉拿话试探宝玉,刺激宝玉,其实并非她心中所愿。只是宝钗八面玲珑,受尽欢迎,而她只是孑然一身,所能依赖者唯有宝玉,未来的一丝希望也系于宝玉。但她也深知婚姻大事宝玉是无法自己做主的,纵然自己和宝玉深爱对方,却没办法得到一个抓得住的承诺。所以她总是多疑,疑的并不是宝玉对她的感情,而疑的是究竟这一份感情能不能被封建礼教接纳,被贾母王夫人成全。事实也证明了她的担心是正确的,尽管贾府上下都知道宝黛爱情深厚,却仍阻止不了“金玉两缘”的封建婚姻。
而那时的女子都很含蓄,黛玉又是擅长拐弯抹角讽刺人的极品,她是没办法拿她的担心直接问宝玉的,她这种莫名的焦躁,一直患得患失的心情,其实是在现代心理学上可以看成是一种抑郁症。我们如果只是用“吃醋”来把她狭隘化,那她就真是太可怜了。
他们吵架口不对心有一场特别经典的,就是又剪穗子又摔玉那场,其实都是觉得对方不能明白自己,自己又苦不能言。宝玉对“金玉”之说背负的压力并不比黛玉小,他只希望黛玉一定要相信他。黛玉明知宝玉要生气,还是不停以“金玉”试探,就是我刚才说的原因。结果都是求近的心,却因为两人同样担忧“金玉”的阻扰,变成互不理解的了。
贾宝玉有两次摔玉的行为。都和林黛玉有关。第一次是两人第一次见面,摔玉的结果是林黛玉在贾家第一次为贾宝玉哭。第二次摔玉是打醮清虚观,摔玉的结果引出“不是冤家不聚头”。贾宝玉摔玉,表面看是不成熟的行为,但每次摔玉都暗藏深意!
一,贾宝玉第一次摔玉是作秀。
贾宝玉第一次摔玉是宝黛初见,脂砚斋在宝玉摔玉后点评了一句:甲戌眉批:“不是冤家不聚头”第一场也。这里就暗示了贾宝玉还有第二场摔玉。但这第一次摔玉其实疑点重重。
首先,林黛玉心中先存了一个宝玉。林黛玉和王夫人对话时王夫人称自己儿子是混世魔王,不叫林黛玉理他,林黛玉就说有一个表兄衔玉而生,不爱读书(黛玉真是耿直女孩,怎么能这么说话,拘一把泪),后又说“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这都让贾宝玉在林黛玉心中有了一个不好的开始。
其次,贾宝玉从外面回来匆匆给贾母请个安又急急离去,这是贾宝玉明显的有意为之。林黛玉那么个人坐在贾母旁边,贾宝玉怎么可能看不到。可他偏偏装作看不到,来去匆匆给人一种飘忽之感,明显是贾宝玉刻意作秀,他早看到了林黛玉,故作不见而已。
最后,宝玉摔玉有意为之。贾宝玉的表演果然达到了特别好的效果。盛装和便装的贾宝玉给了林黛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可谓第一时间全方位的展示了自己。然后还不算完,摔玉就是再一次用暴击的方式给林黛玉一次最深的印象
宝玉满面泪痕泣甲戌侧批:千奇百怪,不写黛玉泣,却反先写宝玉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贾宝玉这一手很高明,一看就是女儿身上的惯犯,这一手不但引起林黛玉的注意更夸林黛玉是神仙似的妹妹。而这里的关键就是摔玉,将命根子一样的东西摔了,才会让林黛玉终身难忘。如果贾宝玉不是八九岁的男孩子,都要对他泡妞手段叹为观止了。当然玩笑归玩笑,很明显,第一次摔玉,贾宝玉作秀的成分更多。
二,第二次摔玉是舍弃所有的决绝!
打醮清虚观已经是宝黛二人长大的时候,两个人相继进入青春期,二人之间的情感也从两小无猜的表兄妹变成了互相试探的懵懂初恋!打醮清虚观后,因为端午节节礼,张道士提亲,金麒麟几件事,两个人又一次大闹。贾宝玉再次摔玉,意义却和上次作秀完全不同。
如果说上一次摔玉是有意为之。这一次贾宝玉摔玉在有意为之的基础上还有一种决绝的誓言。宝黛大闹不可开交,摔玉第一转移视线,让林黛玉纠结的思维离开金麒麟等放到自己身上。第二个原因就是表达决心。
贾宝玉此举动,此言语就是表明什么“金玉良姻”我都不顾,既然黛玉总因为“金玉”起疑心,何不砸了它。宝玉这种宁为玉碎不求瓦全的决心也印证了“你死了我做和尚去”的誓言。所以二十九回回首的脂批说:二玉心事此回大书,是难了割,却用太君一言以定,是道悉通部书之大旨。庚辰本。难了割是割不断,是说不清,是既成事实!两个人的情感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宝玉通过砸玉表了决心,林黛玉还需要一次旁听才能明心意。这又是后话了!
综上,宝玉两次砸玉,是少年人的不成熟行为。心机可笑,目的不纯!第一次是有意为之,第二次是表达誓言的决绝!两次砸玉让黛玉对宝玉有了重新认识。都是贾宝玉有意证明自我的行为,很有意思,无怪脂砚斋批语甲戌侧批:试问石兄:此一摔,比在青埂峰下萧然坦卧何如?实在让人喷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