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都有问题吧,你作为晚辈,她的孩子,你怎么可以对父母说话不敬,为啥要态度不好,她做事的方法可能你不喜欢,但是她的出发点还不是为了你好,你态度不好回绝或者不带东西走,你这样的方式她心里也不好受,以后你为人母时也许才能体会当年母亲的一片苦心。带东西这件事,如果换做我,我的处理方式会是带着她给你准备的东西,虽然我不爱吃,但是我可以拿回去分给同学啊,同事啊,邻里之间等等,这样一不伤妈妈心,二我把家里特产分给身边朋友,大家都开心,自然你自己本人也就没那么烦了呀,然后过段日子可以给妈妈打电话说,谢谢她买的东西,让她费心了,自己现在生活可以不用她担心,她挣的钱呢多给她自己花一花,如果下次她还是要买东西呢,那买之前麻烦先给你打个电话,问问你想吃什么,然后按你的喜好去买就好了,你到时候随便应付一下老人家就好了嘛,其实老人家真的很好哄的。再就是,你妈妈还是把你当小孩子,事事替你操心,你接受不了呢,你可以找个恰当时机,跟她好好谈谈,有话好好说,如果你改变不了她,那就真的只有你改变了,祝你好运!
夫妻关系好不好,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有很多人都是在熬着每一天,渴盼着孩子高考后能够从婚姻里得以解脱的。
人们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有多少人的爱情死在坟墓里?
但女人的天性,就是把家庭放在首位,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放弃一段婚姻。
尤其有了孩子,两个人即便没了感情,总觉得家庭破裂会对孩子身心成长有诸多不利因素,很多夫妻会为了孩子硬撑着过日子。
有多少父母选择了高考后离婚,就有多少家庭在此之前早已暗潮汹涌。
据民政部门统计:除了春节过后这个离婚高发期以外,孩子高考后也是另一个离婚高峰期。
面对一段无望的婚姻,高考之后再离婚真的是更好的选择吗?
婚姻好不好,孩子都知道,记得之前看过的一个新闻:一名女考生在查询完自己的高考成绩超过一本线80多分后,和母亲说的第1句话就是: 你和爸爸离婚吧。
母亲惊讶于女儿的反常举动,说:“是不是高兴傻了,爸妈过得好好的离什么婚。”
“你们离婚吧,我现在长大了,能自己照顾自己,别假装你过得很好了,你们在一起幸不幸福,我比谁都清楚。”女儿的一番话让这个母亲泪流满面。
原来孩子知道,母亲的隐忍是为了自己,她早已洞察父母的一切,只是一直在陪父母演戏。
夫妻感情好不好,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前些年大火的电视剧《小别离》中,父母已协议离婚,但为了孩子,依然假装恩爱跟在外求学的女儿视频。聊得正开心的时候,女儿却发现爸爸妈妈两人坐得太远了你看,婚姻好不好,孩子心如明镜,我们却在自欺欺人。
“要不是为了孩子,我早离婚了”这句话比离婚更伤孩子。
曾经看过一句话,要是孩子可以选择父母,会有很多父母没有孩子。这是不是很扎心?
血浓于水,对很多人而言,是一种无奈。因为真正塑造亲密关系的,不是血缘,而是尊重与认可。
我一位来访者的女儿说:
从我记事起,我的父母就经常打架,尤其是夜深人静,很怕他们撕扯到一起。
漆黑的夜里弱小的孩子,找不到求助的对象,只能惊恐地抱在一起低声哭泣。
那种绝望的感觉至今记忆尤深。
初中的时候,我写过一篇作文,表达了想要他们离婚的愿望。
当老师把作文拿给父母看,他们却不以为然。
尤其是母亲,她说,“要不是因为你们,早就跟你爸离婚了,我还吃这苦受这气?”
母爱是很伟大,但作为孩子,他们却很委屈。
他们突然觉得是自己拖累父母过不了幸福的生活,简直是一个个罪人。
那位来访者的女儿说: 他们离婚我不会有心理问题,反而松了口气,他们打了好,好了打,没有分开都是为了我,这种内疲感伴随我一直到了今天。
一个不被真正“爱”着的小孩,在爱的路上,他过多的选择逃避,总在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被爱。
那些不良言行、过分举止会像伤疤一样深深刻在孩子心上。
更有许多孩子,长大之后,他们可能会变得敏感、自卑、情绪多变、缺乏安全感,甚至一辈子都带有情感缺陷。
这样的感觉,让很多人在爱情婚姻面前不断地退缩,走了很多弯路。
父母留给我们的痛苦就像一座座高山横亘在心底。
幸运的孩子一生被童年疗愈,不幸的孩子却用一生来疗愈童年。
在无数个冷清的夜晚,我们流着泪一步一步爬过去,才能获得新生。
因为总觉得父母无法摆脱不幸的婚姻,全是因为我的拖累,我是一个负担。
离婚不可怕,不爱孩子才可怕。
孩子越小,他们更敏感,更在意家长的情绪。
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静止脸实验。
他让一个母亲先和孩子互动,孩子非常开心,积极响应:
然后让母亲再换成一个没有表情的脸,无论孩子怎样做,母亲都一直面无表情。
试验之初,母亲与孩子互动,孩子很开心。
静止脸实验开始,母亲立刻收敛起愉悦情绪,开始面目表情。孩子发现母亲的不对劲,想办法引起母亲注意。孩子继续尝试与母亲互动,但是母亲仍面无表情,之后,孩子开始崩溃大哭。
由此实验得出结果:在母亲对孩子毫无反应的这段时间,他的心跳加速,体内压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续下去,他大脑关键部位的细胞可能死亡。
所以我们的孩子生来就有一种本能,他能分辨父母的表情感受父母的情绪,感知是否被爱。
父母如果幸福,他便快乐。
父母如果痛苦,他自然活得压抑,小的时候难以挣脱,大了自然想着快点逃离。
每年高考后,许多孩子填报志愿,他们倔强选择远离家乡的大学,这也许是原因之一。
如果父母真的爱孩子?会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曾经有位妈妈分享过她的经历:
她本打算委屈自己在儿子高考后再离婚,后来没有等到。
因为有一次和丈夫吵架后他破门而出,儿子看到后劝我离开。
那年儿子读初一,现在儿子在名校读大三准备考研,他性格开朗,我很欣慰,我们都感觉很幸福。
所以说“为了孩子不离婚”只是一种借口,幸福是怎么也伪装不了的。
同样作家池莉也讲过她和女儿的故事。
她和老公早在女儿10多岁就已分开,但是一直瞒着女儿。
直到女儿中考结束考上当地很好的高中,她才想和女儿摊牌。
谁料她的女儿早无意见看到了他们的离婚协议书,却没吭气成全了父母的一番苦心。
她女儿后来考入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成为了克林顿,曼德拉的校友。事实证明,池莉的离婚对孩子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所以,如果不爱了,好聚好散才是对孩子很好的保护。
即使彼此分开,也不要互相诋毁。只要告诉孩子,父母仍然爱他,只是已经不适合在一起生活了。
完整的爱 完整的“家”。
我们总说对孩子更好地“爱的教育”,父母相爱,家庭和睦。
但我们也知道,生活不是诗,现实也不尽完美。
如果你的婚姻已经千疮百孔,却在自我牺牲说为了孩子保持了家庭的完整,这只会让无辜的孩子心灵留下阴影,背上沉重的心理枷锁。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面曾写道:
在家庭中,父母如果不快乐,孩子是没法快乐的;父母如果活在不幸里,孩子也没法幸福。
对孩子来说,更大的伤害,不是家的不完整,而是爱得不完整。
所以生活不需要演戏,不要为了孩子强撑一个没有爱的家而是为了孩子,为了自己,我们要真实地活着,真实地爱我们的小孩!
要相信,我们全心全意爱着的那个小孩,他并不脆弱,请不要让他感觉孤独地活在大人自以为是的世界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