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简称精神病。精神病是由于内、外致病因素作用于人而造成脑功能障碍,从而破坏了人脑功能的完整性和个体与外部环境的统一性所致。精神病的基本症状是精神活动紊乱,导致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异常,以致不能维持正常精神生活,甚至作出危害自身和社会集体的行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活着的人,在人群中绝大多数都是精神正常的,但也有少数精神异常或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干部不仅要了解和掌握人的正常心理(精神)活动规律,而且还应当了解有关精神病的一些常识,知道什么是精神障碍,精神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精神病首先表现为知觉障碍,主要包括错觉和幻觉两种。
心情烦躁并不一定是得了抑郁症,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和身体不舒服等,都会导致心情烦躁。但是抑郁症其实是一种病,患者得了这种病会严重影响生活,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接下来给大家具体说明。1心情烦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遇到不开心的事和身体不舒服。
当一个人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很容易就会导致心情烦躁,做事情容易冲动。或者是很多不开心的事情叠加在一起,会导致人更加的心情烦躁,甚至暴躁如雷。但是这些都不能够说明是抑郁症。当人们身体非常不舒服的时候,比如说非常的头痛头晕,也会导致心情特别烦躁。2抑郁症是一种病,得了之后会严重影响生活。
如果说只是日常心情烦躁,并不会严重影响生活,也不会感觉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乐趣,那么就不是抑郁症。因为抑郁症病人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甚至动都不想动,感觉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而且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等现象,思维也会比较迟钝,一旦得了这种病就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3心情烦躁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整。
人是有很多情绪的,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心情烦躁是正常现象。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运动和自我安慰来调整心情,也可以通过向别人倾诉来调整心情,如果这些都解决不了,还可以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做事还是应该不那么严格,这样心情就不会那么烦躁了。
总而言之,心情烦躁并不是得了抑郁症。每个人都有心情烦躁的时候,可能是因为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也有可能是身体非常不舒服,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抑郁症是一种病,得了之后会对事情失去兴趣,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心情很烦躁、压抑、闹心,其实是一组焦虑症的临床表现。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尽早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确诊后应制定有针对性、合理的治疗方案,治疗如下:第一,症状较轻者可采用心理治疗,如下:1、如认知行为治疗、放松冥想等治疗。2、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整,如增加户外运动、锻炼身体、代谢压力、提高抵抗力。3、可以参加文体活动,转移注意力等一系列的综合治疗措施。其实在生活中,情感困惑、生活压力等无所不在,当我们心里烦躁、压抑或难受时,首先,要学会自我心理调整,进行放松冥想训练,让自己平静下来。其次,尝试寻求亲人、朋友的帮助,通过倾诉、沟通获得心理支持和情绪的宣泄。再次,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心理暗示,相信自己一定行,一定可以战胜困难。
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生物学因素
①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多巴胺(DA) 功能活动异常;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可能存在功能活动异常,因作用于此神经递质的抗癫痫药可以作为心境稳定剂,有效治疗躁狂症和双相障碍。②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③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遗传学因素
家系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相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相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心理社会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
疾病分类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标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疾病的国际分类法系统(ICD-10),美国分类法系统(DSM-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关于躁狂症分类如下:
轻性躁狂症(轻躁狂): 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
复发性躁狂:复发性躁狂症,目前为轻躁狂;复发性躁狂症,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复发性躁狂症,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3]
临床表现
常见表现
核心症状 异乎寻常的心情高兴,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笑容满面,兴高采烈,没有难事(情感高涨),有人表现为一点小事或稍不随意就大发脾气(易激惹),在严重的易激惹情况下可能出现冲动行为。
思维联想加快,言语增多,一句接一句,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内容丰富,诙谐幽默(思维奔逸),患者自身感到脑子变得非常灵敏、聪明、反应迅速。自我感觉良好,夸大自己的能力、财力、地位,认为自己有本事,可以做大事、挣大钱(夸大妄想)。
患者活动多,好交往,好管闲事,要干大事,要做许多事,不停忙绿(意志行为增强)。精力旺盛,睡眠需要减少,不知疲倦。做事有头无尾,易被周围发生的事吸引而转移注意力(随境转移),对结局过于乐观、行为草率、不顾后果。好花钱,追求享乐,随意挥霍。易与周围发生冲突,产生冲动行为。性欲增强、性行为轻率。
躁狂状态时,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通常对自己病情没有认识能力,即对自身疾病无自知力。
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是躁狂状态特征性表现,伴随思维奔逸、意志行为增强。表现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即情绪、内心体验、意志行为之间协调一致,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严重时可表现出不协调症状,言语凌乱、行为紊乱,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病程特征和典型表现
发病年龄早,多在45岁以前发病,首次躁狂发作多发生青年期,起病较急,可在数日内发展到疾病状态。成人发病者需仔细询问既往是否有不典型的、轻度而短暂的抑郁,如果有,应诊断为双相障碍。
典型发作表现:为发作性病程,间歇期正常,易反复发作。躁狂发作时,情感高涨,言语增多,活动增多,即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疾病危害
躁狂障碍如不治疗,易反复发作,长期的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疾病慢性化、人格改变和社会功能受损。由于病前的人格和疾病症状的影响,患者酒依赖、物质滥用、药物依赖发生率高。躁狂状态时,由于易激惹、冲动控制能力弱,判断力受损而做出非理智行为,有可能出现行为轻率、不顾后果,随意挥霍、盲目投资,乱交友、乱性行为,伤人、毁物。因此,一旦确诊躁狂状态积极治疗,避免不良的后果发生。
疾病诊断
与很多其他科疾病不同,由于躁狂症目前病因未完全阐明,至今还没有确切的实验室检查或者化验结果支持临床进行诊断。一些量表的评估和实验室检查,可作为医生辅助诊断和确定严重程度参考,并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不能作为确切的诊断依据。诊断的确定仍然依据病史、精神症状检查,及结合病程进展的规律综合考虑。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关于心境障碍的诊断,临床诊断主要依据4各方面:症状、严重程度、病程和排除标准。无论双相障碍、抑郁症、躁狂症,甚至环性心境障碍和其它心境障碍的诊断,首先必须分别符合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躁狂症的诊断,首先必须符合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具体如下:
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症状标准
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三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四项):
① 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② 语量增多;
③ 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
④ 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⑤ 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
⑥ 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⑦ 睡眠需要减少;
⑧ 性欲亢进。
严重程度标准
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
①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持续一周;
② 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一周。
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躁狂。
轻躁狂发作诊断标准
除了社会功能无损害或轻度损害外,发作符合躁狂发作标准。
疾病鉴别
精神分裂症
①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发作与躁狂发作相鉴别,前者也在青年期起病,表现兴奋、话多、活动多。但主要特征是言语凌乱,行为怪异、杂乱、愚蠢、幼稚等怪异表现,思维、情感和行为不协调,为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躁狂发作是在情感高涨基础上出现的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情绪愉快、高涨,有感染力。②躁狂发作时可伴随精神病性症状,应注意鉴别。躁狂发作是以情感障碍表现为主导症状并贯穿于整个病程,情感高涨伴随思维和行为改变,发作间歇期正常。而精神分裂症表现是以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等怪异为主要表现,与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不协调,发作间歇期多残留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
继发性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可由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某些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如酒精、冰毒等)引起,二者鉴别点如下:继发性躁狂发作应有明确的脑器质性疾病史、躯体疾病史,有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有相应的改变,可出现意识、记忆、智能问题;情感症状随原发疾病病情好转而好转,随原发疾病病情的加重而加重。
躁狂症和与双相躁狂发作鉴别
需仔细询问既往是否有不典型的、轻度而短暂的抑郁,如果有,应诊断为双相障碍。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明显且严重,又有重性抑郁发作;双相Ⅱ型:躁狂发作一般较轻,其抑郁发作明显而严重;双相其它型:躁狂或抑郁发作均不严重。
人格障碍
情绪变化是人格问题还是疾病,注意人格是一个人一贯的情绪和行为模式,而躁狂发作有明显的起病时间,病理性情绪需持续一定的时间。
疾病治疗
治疗原则
①早期识别,早期治疗,足量足疗程治疗,全程治疗。②采取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社会干预和危机干预,以改善治疗依从性。③长期治疗,躁狂发作复发率很高,需要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④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治疗,因需要家庭给予患者支持、帮助。
药物治疗
①以心境稳定剂治疗为主,心境稳定剂可以治疗和预防发作,在心境稳定剂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联合其他药物;②及时监测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根据情况调整药物,联合用药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③躁狂状态 首选一种心境稳定剂治疗,根基病情需要,及时联合用药,联合另一种心境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或苯二氮卓类;④心境稳定剂 常用的有碳酸锂和抗抽搐剂两类,抗抽搐剂包括丙戊酸钠,丙戊酸镁,卡马西平,拉莫三嗪;⑤抗精神病药 主要是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喹硫平、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⑥镇静催眠药 苯二氮卓类(安定等)。
心理治疗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上心理治疗。识别和改善患者不良的认知模式、情绪和行为模式,提供危机干预,向患者和家属宣传疾病知识,以提高治疗疗效,提高社会适应性及改善社会功能,提高依从性、减少复发。
治疗疗程
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采用综合治疗。①急性治疗期 控制急性期兴奋。疗程:一般6-8周;②巩固治疗期 巩固急性期治疗效果,防止症状波动。疗程: 2-3月,药物剂量一般维持原剂量不变。③维持治疗期 防止复发,恢复社会功能。在仔细观察下逐渐减少非心境稳定剂剂量。维持治疗应持续多久尚无定论,维持治疗的药物剂量和用药持续时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因人而异,治疗方案个体化。多次发作者,可在病情稳定达到既往发作2-3个循环的间歇期或维持治疗2-3年后,边观察边减少药物剂量,逐渐停药。在停药期间如有复发迹象,及时恢复原治疗方案,缓解后给予更长时间的维持治疗期。发病年龄早,有阳性家族史者应维持治疗。
焦虑性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患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还存在明显的烦躁、紧张、提心吊胆、胡思乱想,严重的甚至出现坐立不安的症状,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受到明显的影响。这类患者治疗相对棘手些。在药物选择上,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临床上应用的最多的,因为这类药物有药物不良反应小和疗效确切的优点。
一个正常人而变成精神病人是由于过分要求自已毎做一件亊都比人家好,过分注重人们对自己好坏的评价对自已做错的亊忧心冲冲失恋丧失亲人,为伤心的亊连续哭泣10天以上的,开始头脑出现幻觉然后心悸,为什么精神病人心理烦躁完全是心悸造成的当遇到,或幻觉滚动出现不开心的影像时如自已讨厌的亊物戓仇人,会有一股热气由心窝直冲上头壳顶烦闷,暴躁,坐立不安愤怒,悲哀,整个心可以象乒乓球一样在体内扭来扭去所以精神病最大的病源是心悸,和幻觉
患者任某2006年,因在工作上受到刺激,患者开始出现自言自语,胡说八道,狂妄自大等行为,症状随着时间逐渐加重。2010年患者烦躁、话多、睡眠差、骂人等症状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我院就诊。
患者任某,24岁,男性,陕西西安人,因情感行为异常5年入院(入院时间:2011年11月)
2006年,因在工作上受到刺激,患者开始出现自言自语,胡说八道,狂妄自大等行为,症状随着时间逐渐加重。2007年,患者在西安某精神病院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并口服氟哌啶醇、氯氮平、丙戊酸钠(具体剂量不详)治疗,症状控制不佳。后又反复住院多次,给予电休克治疗无好转,口服碳酸锂(具体剂量不详)后症状有所改善,但患者服药依从性差。2010年患者烦躁、话多、睡眠差、骂人等症状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我院就诊,根据病史,门诊以精神分裂症之诊断收入院。
入院后患者精神状态检查:定向力、领悟力较差。思维逻辑性差,意识清楚,接触较难,反应淡漠,注意力不集中。言语内容可见有幻听、幻视,有被害妄想。一般智力检查基本正常。情绪急躁、不稳,易激惹。根据检查结果,患者精神分裂症诊断明确,我院为患者制定进一步治疗计划——完善血、尿、粪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血糖、心电图、胸片、倍克拉范森躁狂等量表评测等检查,拟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较药物治疗的优势
多数患者对疾病无自知性,拒绝服药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法进行服药治疗的首要问题,另外,药物的副作用也是其无法回避的劣势,一部分患者服药后会出现心血管反应,如在起立时,突然脸色苍白、头昏目眩、心悸、冷汗、血压下降等低血压反应,此类药可引起嗜睡、忧郁、激动等精神方面副反应,减药或停药后能够减轻或消除,同时必须与疾病本身的表现相鉴别。
还有少部分患者发生体重增加,或肥胖,女性还有可能出现初乳分泌或乳房肿胀,月经紊乱或闭经,有的性功能减退等代谢或内分泌功能异常,减药或停后会消失。
而立体定向脑内多靶点射频毁损术针对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成彻底、更明显、更快速,任某经过次手术后,精神状态较术前有所好转,住院期间未出现打人毁物,辱骂亲属等行为,未表现出幻视、幻听症状。
老是烦躁在临床当中可能会考虑到是属于焦虑的范围,焦虑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对未来不确定事物的担心,害怕,烦躁,恐惧,焦虑,伴有坐立不安,搓手顿足,来回走动。
同时会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像出现胸闷,心悸,心跳加快,出现头晕,头痛,出现腰背的不适,出现呼吸不顺畅或者是尿频,尿急,手心,脚心出汗的情况。
扩展资料:
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的一些功能锻炼,比方适量的增加运动,把注意力转移到感兴趣的事物上,这样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改善我们的植物神经状态,改善我们的烦躁状态。
另一方面,如果这种状态通过自我调节不能有效改善,也可以小剂量的应用抗焦虑药物,像苯二氮䓬类药物的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等,或者是应用小剂量的抗抑郁药物,像帕罗西汀,舍曲林或者是文拉法辛等,也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