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石潭记的感情

读小石潭记的感情,第1张

读《小石潭记》有感

《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这篇文章原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时漫游山水的游记散文,作者接描写自然山水来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对现实的不满,把高洁的人格美和清幽的自然美融为一体,推动了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

文章对潭中的游鱼寥寥刻画几句,准确的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清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的清澈。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及妙,没有涉及到水,只是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写出了水的透明鱼的生动都各尽其妙。文章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寂静的景色和气氛。在这种境界里,流露出作者贬居生活的孤妻悲凉。这让我们可以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本文是一篇充满山水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先写所见的景物,然后着重描绘了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身的感受。借景抒发了自己在寂寞中悲凉凄苦的情感。全文寂寞清幽,看似写景实则写心,是一片情景交融的佳作。

无锡道中赋水车表达的情感和哲理为:这首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表达了对景物的热情折服,对清澈水流的赞美,对自然的欢快和宁静的深刻体会。

《无锡道中赋水车》原文: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插稻芽。洞庭五月欲飞沙,鼍鸣窟中如打衙。天工不见老翁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颔联写水车的功用,车水入田、稻秧青翠碧绿,惹人喜爱。颈联写天旱,“欲飞沙”及“鼍鸣窟中”的传说,形象揭示出天旱的极其严重。尾联写农民的抗旱,进一步歌颂水车,天旱盼雨,但“天工”不见,下雨无望,因之老翁悲“泣”,

靠天不能,只好自救,于是呼唤子女推水车抗旱。“阿香”本神话中的女神,此用来指车水的农民,“雷车”是天神布云下雨的工具,这里用来指水车,进一步把水车的功用强调到一个新的高度。

《无锡道中赋水车》一诗是作者经过无锡看到农民遇旱车水抗灾的情景而作,描写了水车在抗旱中的作用,歌颂了农民与天抗争的精神。开头两句“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形象生动的描写了水车。

1、《如梦令》表达了词人欢快愉悦、怡然自得的思想感情。

2、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 ”,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3、“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词的开篇,用了“常记”二字,不仅表明作品是追忆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忆的内容,在词人的脑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

4、“溪亭”,点出地点是溪边的亭子;“日暮”,点出时间是一天的傍晚。“沉醉”一句,出现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词人自己。

5、在清澈溪水边的精美亭子一带,度过了一天欢乐的时光之后,傍晚时分,本该回家了,而她却因为“沉醉”而“不知归路”。

6、不过,这里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于字面的含义来理解,而要看到,其中体现出青春少女的娇憨情态,蕴含着一种纯真的形体美。更何况,真正让词人“沉醉”的,又岂止是醇厚的美酒,还包括着自然的美景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838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